TPP对中国有影响

TPP对中国有影响
TPP对中国有影响

TPP对中国有影响,但不需过度反应

一,能不能签下来尚待观察

目前TPP只是达成了部长级的协议,而能否最终通过有赖于各国内部的审议和表决。由于TPP触及了缔约国内部的利益团体原本从贸易保护中所受利益,必然遭受强烈反弹。IMF改革多年裹足不前,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国会不予批准,因而美国对方案动用了否决权。

在美国,TPP是民主党的政绩,目前掌握两院的共和党一定会不遗余力反对。美国的汽车工业将会受到来自日本的强大竞争。而日本内部会因进口农产品而利益受损的农合组织必将强烈抵制TPP。多年以来这都是阻碍日美自贸协议签订的重要因素。

而且,即使条约细则尚未公布,其中存在很多例外条款事实上会削弱贸易的自由程度。

二,各国从TPP受益

若是TPP顺利完成,毫无疑问,各国都会因出口产品获得更大竞争力从而挤占非TPP缔约国在域内的市场份额。

其中最大的受益国是主导贸易规则和秩序的美国。TPP的贸易结构十分明确:文莱、秘鲁、智利是典型的矿产能源出口国;已完成工业化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三国,工业产品并不具有多少竞争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还是初级产品;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占据了低端制造业;新加坡是以转口贸易为生的。唯一和美国构成一定竞争的,是仍旧仰美国鼻息的日本。总体而言,美国产品获得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体系内美国具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道德制高点”,必要时对其他国家使用劳动保护(尤其是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知识产权保护(针对日本越南等)、环境保护(针对秘鲁、文莱、智利)的调查诉讼等手段干预竞争的潜在机会也更多。

越南是其中“搭便车”获益最大的国家。越南被认为是接下来最有希望复制中国经济成功、实现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国家。所处区域内完整的产业链,国内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较高的整体教育水准,以及同美国战略合作的前景,都是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吸引外国投资从而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越南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对美国形成挑战,美国可以放心地让越南“搭便车”。

三,自由贸易固然是好事,但也不是万能的

自由贸易的会提升经济效益,但总体经济效益并非利益分配。自由贸易可以刺激供给和需求,提高生产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无谓损失。但是,自由贸易提高国内总体福利同时却会损害本国低效率部门从业者的福利——当国家贫富分化大时,这种损害导致的冲突会尤为尖锐。美国国内抵制TPP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低端岗位将会减少。

自由贸易有助经济发展,但不一定效果比其他方式更好。1980年墨西哥出口只占GDP的12.7%且大部分是石油。80年代后期墨西哥放弃了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削减关税,转向自由

贸易,于1994年加入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出口占到了GDP的29.9%,人均收入有所增长但并不比之前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表现更为出色。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教育等因素增长缓慢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自由贸易而缺乏自由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歧视依然会使得经济效率低下。假设手机只有中美两国生产,在本国内都卖105元;出口到越南销售时,中国手机税后要卖108元才不赔本,美国手机零关税可卖105,但只要定价在107元即可——击败中国产品,多出来的2元由美国占有。如此造成的福利损失和征收关税区别不大。由此来看,由美国一个工业强国主导的缺乏竞争的自贸体系并不必然给他国带来福利。更何况工业产品本就难有自由竞争市场。

自由贸易会导致国际分工,原本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国家地位将得到固化——维持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很多国家无法接受的。TPP缔约国中多数都是愿意长期或暂时做跟班的国家,而具有大国雄心的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不会跟在美国后面吃剩饭。建立本国的完整工业产业链,提高国际竞争水平,提高要素回报率不再接受“剥削”,独立自主不受人威胁,才是这些国家的终极目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前,这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很难接受跟美国进行完全的自由贸易。

四,TPP对中国的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可被对冲

关税并不是影响贸易的唯一因素

除了关税之外,产业内供应链的也是影响因素。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之一,作为TPP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短时难以动摇。比如,订单下达后,墨西哥生产零件运送到越南组装再销售到美国,和中国生产零件运送到越南组装再卖到美国相比,其中的时间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更遑论中国能供应而别国无法满足订单要求的情况。

TPP影响的贸易规模尚有限

虽然TPP缔约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0%,但是据统计TPP缔约国之间贸易目前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左右。即便实现自由贸易和原产地排他,协议对全世界贸易的影响恐怕依然有限。有研究表明,TPP协议缔结后,中国对相关国家的出口会有显著降低,但从相关国家的进口会降低更多。

战略判断

短期来看,中国在积极发展高规格的自由贸易试验,已经划立了上海、天津、福建、广州等自贸区并加速推广经验。

积极推动各种双边自贸协定。这些都是有效的对冲手段。

长期来看。美国向来重视海权。美日联手夹击之下,中国本身很难在太平洋地区主导海路贸易。稳固南海局势和中亚安全,巩固和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希腊意大利的港口合作,携高铁和一带一路的优势,从另一个方向寻找突破口显然是更容易达成的目标。而且亚非拉大陆的市场要比环太平洋大得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