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

[背景材料]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回顾吉利13年来的造车历程,其品牌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一直在不断进化。从最早吉利提出的“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后来变成“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再到“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吉利的管理理念、竞争策略和发展模式不断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市场需求的走向作出相应调整。

从最早杀入3万元以下汽车市场血拼起家,到果断舍弃3万元以下市场,推出帝豪、上海英伦、全球鹰等中高端品牌拉高形象,再到收购全球豪华品牌沃尔沃欲圆豪华梦,吉利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汽车业中转变发展方式寻求突围的缩影。

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然而事与愿违,

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表现欠佳,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剧。

连年的亏损使沃尔沃的资产价值从1999年福特收购时的64亿美元跌到今天的20亿美元,十年内资产价值跌幅为68.75%。商誉的虚估部分还未能准确计入。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福特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吉利收购后的整合运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的要求:对沃尔沃内部,保留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裁员。李书福一直承诺要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这种尊重让福特对吉利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对收购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福特和沃尔沃拥有大量共享技术和专利,由于担心技术为竞争对手所用,因此福特并不热衷于将沃尔沃出售给大型汽车集团,以免增强对手竞争实力。从而吉利得以凭借不对福特构成威胁的优势收购沃尔沃。

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对于沃尔沃这个企业的理解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理念等等,这一些都是福特要选择沃尔沃新东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吉利与福特签约之前,外界数次猜测这一收购会因为知识产权

难以分割清楚而搁浅,这实际上反映了这起并购的最大难点。福特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双方的技术融合和依赖已经入血入骨。在这种背景下,吉利剑指核心知识产权的收购标的难免使福特产生种种顾虑。

双方签约后,福特汽车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在知识产权使用支配方面,福特汽车已与吉利达成了协议。协议将使沃尔沃汽车与福特汽车双方都能推行各自的商业计划,并能合理地避免误用。这些协议也将允许沃尔沃汽车能把沃尔沃汽车使用的一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包括吉利。

福特汽车还表示,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在交易结束之后,福特汽车将继续与沃尔沃汽车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但不会在沃尔沃汽车业务上持有任何所有权。交易完成后,福特汽车还将在不同的阶段继续为沃尔沃汽车提供传动系统、冲压部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为确保剥离过程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常规部件的模具等方面提供支持。

应当说,福特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是务实的,这种做法将使吉利、沃尔沃、福特三方能够多赢,是明智的选择。

[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吉利收购沃尔沃,是迄今为止我国汽车行业最重大的海外收购,这标志着吉利集团向前迈开了重大一步,也给中国民族企业以巨大的鼓舞。

吉利作为中国本土的民营低端汽车企业,却成功收购位列世界十大汽车品牌的沃尔沃,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其一是由于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

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而且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其二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了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所有这一切因素帮助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的经验来看,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扩大经营规模,选择跨国并购的对外投资方式既是高投资、高成本、高风险的行为,又是高利润、高回报、高效率的行为。首先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独特的产品技术优势、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和国际资源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发展最快、成长最好的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凭借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迅速占领中国低端汽车市场,累计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0万量,吉利商标称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样看来,吉利集团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发展前景远大,这也是它敢于涉足跨国并购的重

要前提。其次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拥有较强的抵御风险、驾驭局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海外并购机遇与风险并存,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本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但同时也要面对种种风险与挑战。跨国并购本身对资金的要求就很高,成本投入除了包括初期的收购成本之外,还有后期投入成本。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收购成本为18亿美元,而这还不是全部,后期陆续的投资需求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数目。管理问题也是并购中延期较长的问题,初期收购洽谈时企业就必须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收购成功之后也会面临管理方案的执行。吉利收购完成后,管理策略是组建国际化的董事会,同时也保留原有的运营团队,希望以此减少管理摩擦。

文化风险其实是并购过程中最棘手、最困难的问题。两个企业不同的品牌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经营理念都面临着冲突和摩擦,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整合企业文化,消除文化摩擦带来的危害是并购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跨国并购中还要面临一些法律风险:并购中涉及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反垄断审查的法律风险和劳工保障的法律问题等等。最后拥有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具备跨国经营的人力资源,拥有懂经营、有国际视野、敬业诚实的企业家是跨国并购后企业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一个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必将会取得长远的发展前景,而企业家无疑是团队中的核心力量。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案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率领专业的并购团队充分展示了我国民营企业的风采。

这次并购给吉利集团带来的积极影响有:作为国内迅速成长的汽车企业新秀,吉利集团一跃成为中国民营轿车企业的龙头老大。这次并购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是任何一个其它形式的“广告”所无法比拟的,一次收购,让全世界对吉利刮目相看!吉利集团得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这让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吉利站在沃尔沃“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高度,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销售渠道上可以实现“一步到位”。除了给企业本身带来利益之外,这次并购也必然会给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裨益,一是给中国汽车民族品牌以鼓舞效应,二是给中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以示范效应。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跨国并购的一支主力军。但是仍受到国内外一些列因素的制约。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管理水平及企业自身的海外经营能力较低,国际阻力较大,我国国

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合作的竞购造成内耗,这些都会使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受阻。为此我国需要改进对企业国际化经营金融支持的方式,重视对国际法律环境的研究,提高企业跨国并购微观手段的运用绩效,加强企业间在跨国并购中的协调合作,以此来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