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化学与环境保护 (4)(1)

6.4 化学与环境保护 (4)(1)
6.4 化学与环境保护 (4)(1)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行为(或事例)不会导致水体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生活垃圾堆放在小河旁或倒入海洋里

C.提倡和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解析:选项A、B属于生活对水体的污染,选项D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对水体的污染,选项C由于洗涤剂中无磷,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答案:C

2.(2010安徽新课改,6)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B.经常咬铅笔,铅笔上的油漆对身体有害

C.经常食用腌制食品,有利于身体健康

D.经常使用染发剂,不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腌制食品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具有强烈的致癌性。

答案:C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 x)、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粉尘)等( )

(2)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

(3)凡是pH<7的雨水都是酸雨( )

(4)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回收意义重大( )

(5)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

解析:(1)根据课本内容判断;(2)导致温室效应的除了CO2外,还有CH4等物质;(3)正常雨水因溶有CO2而呈酸性,pH<7,只有pH<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4)垃圾中含有多种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

答案:(1)√ (2)×(3)×(4)√ (5)√

4.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酸雨区的面积高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请完成:

(1)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少酸雨的产生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需要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治理等内容。

答案:(1)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硝酸等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与水反应形成的

(2)会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导致土壤酸化;会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会破坏各种建筑物;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减少使用煤、石油等作燃料,大力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将煤脱硫后再燃烧;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提倡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用天然气作燃料驱动汽车等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人类生活燃烧煤、石油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甲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生物呼吸和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乙气体造成的。甲、乙气体分别是( ) A.CO2SO2 B.SO2NO2 C.NO SO2 D.SO2CO2

解析: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而产生温室效应来源于生物呼出的气体CO2。解题的关键:一是能够正确判断,二是注意两者的排序。

答案:D

2.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解析: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答案:A

3.废干电池必须尽快实施集中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为了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原料

B.为了回收利用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C.电池中多种离子对土壤的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D.电池中的电解液渗漏出来后,会腐蚀其他物品

解析:由于电池的电解液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如镉离子、汞离子,一旦泄漏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答案:C

4.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燃煤占70%。20世纪90年代我国酸雨区的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北美构成世界三大酸雨区。为控制酸雨,我国环保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专家预测,到2020年,能基本解决酸雨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环境问题,与酸雨无关的是________。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建筑物表面被侵蚀③土壤酸化④南极臭氧空洞

(3)为了防治酸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燃料燃烧和工厂排放出的SO2和氮氧化合物所致。

(2)酸雨的主要危害是使水体、土壤显酸性,从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3)可从切断污染源,尾气处理等方面考查。

答案:(1)含硫较多的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

(2)①④

(3)尽可能减少使用煤作燃料(或将脱硫处理后再燃烧等)

5.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川东北一矿发生“天然气”特大井喷事故,使200余人死亡,大面积人员疏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使人中毒死亡的气体主要是硫化氢(H2S),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1)可用________ (填一种试剂)检验硫化氢水溶液的酸性。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来消除井喷造成的空气中的大量硫化氢,你选择何种试剂?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尾气能否采用燃烧的方法进行处理?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给予的信息分析:(1)可选用能鉴别出酸性溶液的试剂即可,(2)注意方程式要配平,注明条件,(3)可通过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这一性质来选取试剂,(4)硫化氢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

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Mg 、Al 、Zn 等)

(2)2H 2S+3O 2 点燃 2SO 2+2H 2O

(3)水或石灰水等其他碱性溶液

(4)不能 燃烧产生SO 2污染空气

6.(2010福建福州中考,24) 请你阅读下列一段新闻,并完成有关问题:

2010年6月16日《海峡都市报》报道:位于我市河东社区外的琼东河,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破砖头、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1)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___________等污染,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垃圾。请你向市环保部门提出一条保护城市内河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是因为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多种,填埋是其中的一种。垃圾填埋后会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矿泉水瓶、塑料袋都属于________(填“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请分析使用塑料的利弊。(各写一点)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垃圾对水的污染及如何防治的内容,垃圾不能丢弃,而应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垃圾作为“半成品”的作用。

答案:(1)水体 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是不断运动的

(3)甲烷(或CH 4)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4)有机高分子材料

利:塑料一般不导热、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

弊:大部分塑料不会腐烂,也不能被细菌分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绿色化学工艺的概念与化合反应相结合,分析可知化合反应中所有原子均转化进入了产物中。

答案:B

2.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的成因分析可知选项A 、B 、C 正确,选项D 错误。 答案:D

3.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状况、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