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导演的公益短片

陈可辛导演的公益短片

陈可辛导演的公益短片《三分钟》于2018年2月1日上映,借以中国特色---春运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列车员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三分钟,短片时长7分7秒,故事很简单,可是看完之后,同样作为幼童的母亲、妻子、女儿、工作人员的我,却止不住泪如雨下。这短短的故事,涵盖了太多与我的共鸣。

首先就是“春运”,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直到现在“春运大潮”的趋势都是有增无减,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更加体现了中国人“家”的观念浓重。“家事、国事、天下事”在中国人的心里,向来是把“家”放在第一位。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陈凯歌导演说过的一句话: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造梦者,陈凯歌始终顶着一颗有很多文学和思想成分的巨大头颅,将他的文化思辩、忧患意识、才华激情,统统浇铸进电影这门在一些人看来容量有限的艺术当中。在他的光影世界里,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一种揭示和评价生活的工具。借助这种工具,他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我们常常可以在他寓意复杂和精心营造的视觉造型和声音造型中,体会到他那种尖锐的批判锋芒。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味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综观陈凯歌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具有寓意象征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具有较强反思的、,《大、阅兵》《孩子王》、,还是影象华丽的《霸王别姬》《无极》,其影片都有着他思想的反映。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验的理性和哲学的意味。他的创作活动也有一条连贯的主线,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这种居高临下的创作态度固然有雕琢之气,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感性。当这种感性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逐渐转变成一种风格,与作品水乳交融,我们便不难从芒芒片海中一眼识别那些打着陈氏烙印的人文电影。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光影面纱,一窥其风格的四种外化表现。一、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作为中国新电影语言的奠基者之一,陈凯歌总是试图在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情节的呈现中实现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扣问。他把那些他爱之深,恨之切的中国历史与现实幻化成一则则色彩斑斓,浓烈而忧伤的东方寓言搬上荧幕。当这些纯正而超载的东方寓言像一幅幅巨大的画框惊现于人们眼前时,它身负的底蕴与内涵便随着光影的释放从容流泻。从他的第一部石破天惊之作《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踏上了一条寓言叙事之路。影片中的“黄土地”,沟壑连绵,山形地貌大起大落,看上去既温暖又冷漠,既贫瘠又深广,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导演抓住了这种感觉,没有把它当作单纯的故事背景来处理,而是让它成为了整个民族人格化的象征体。生生不息的黄土地,默默耕作的身影,显示出一种巨大的韧院湍土Γ灿诚笳髁四侵殖恋碓诿褡逦幕畲Φ谋J匦愿窈臀薹ㄕ跬烟烀谋绺小S捌嵛玻淝傻牡艿茉谇笥甑娜肆髦心嫦虮寂艿那榫埃炙坪踉诎凳咀拍浅て诒谎挂衷诠爬匣仆林碌哪昵嵘Ρ囟ㄓ兴换叫巡⑴绫《龅囊惶臁S捌ü擞胪恋卣庵肿允献迳缁嵋岳淳痛嬖诘墓爬嫌肿钣篮愕墓叵档恼故荆硐至松卤备咴牌印⒉粤埂⑸詈竦拿穹纾脖泶锪舜醋髡叨悦褡逄匦浴⑴┟衩说乃伎肌?如果说《黄土地》是一则民俗的寓言,那么《边走边唱》就是一个关于谎言的寓言。老神神终其一生,七十年,千根弦,换来的却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了历史谎言的蒙难者与牺牲品,但他仍试图延续这历史的链条:将谎言传递给石头。《边走边唱》以寓言的方式透过独特的视觉世界和意蕴深厚的自然景观突现了两个顽强的生命。对光明的渴望在这里成为了谎言,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真实隔着一段飘渺的距离。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谎言中的顽强和生命。盲人歌手用琴声和音乐构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这个未来却是建筑

第六代和第五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分析

第六代和第五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分析 前言: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关于其艺术形式的争论一直未曾平息。从《二十四城记》展开到贾樟柯的电影风格,我们回到他的生活成长的年代,回到那些中国沧桑巨变的时代,从而也回到了有着共同经历的第六代导演的生命中。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内容出发,体验他们的年代和有着更多经历的第五代导演的年代。从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的角度划分开来,第六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在人生经历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他们走过的道路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六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在创作上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二十四城记》《站台》贾樟柯第六代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黄土地》《红高粱》好莱坞《英雄》电影市场 正文: 《二十四城记》是最近比较关注的电影,来自于第六代导演的代表贾樟柯。关于这个以贾樟柯为代表的这个导演群体,是否可以称之为第六代一直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第六代并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整体性导演群体,他们并没有共同的美学观念和共同认可的

艺术主张,即使他们都是很独立的导演。他们被冠以第六代的导演,或者更多是因为他们不属于第五代这个群体,他们的年龄和电影观念都不同于第五代。第五代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等人,他们形成了接近的风格,主题比较沉重,低调的拍摄,长镜头,情节减少,影像因素增多,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而第六代的称谓,更多的是将他们从第五代导演的年龄段和艺术风格中划分出来。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之为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或者中央戏剧学院等学校接受正规影视教育的青年导演,以及一些热爱电影的自由职业者,代表包括贾樟柯,张元,王小帅,陆川,娄烨,路学长等人。 贾樟柯1970年出生在山西汾阳,由于看了《黄土地》而产生了对电影的热爱,在1991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直到1993年才考上电影学院文学系。贾樟柯就是一个在文革时期出生,在改革开放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人,巨大的历史变迁极大的影响了贾樟柯的艺术风格,甚至是刻在贾樟柯电影上的标签。 贾樟柯很明显是一个有着狂热艺术追求的青年导演,为了实现他的导演梦,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全身心投入电影实践。《小武》

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中国电影界的“怪才”,冯的出现打破了陈、张(陈凯歌、张艺谋)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他的一系列影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并没有把一个故事进行有头有尾的包装,而是用很多板块拼贴成一个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使他的影片具有一种多棱镜的作用。虽然冯小刚的电影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无法对现实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冯小刚的特长。但从他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 首先,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电影,非常直接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冯小刚“开创了中国电影另一种话语系统和叙述方式”,这是冯小刚电影和别人电影的区别。如果要说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征,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在文学领域,王朔的小说以它生动的语言和巧妙安排的故事完成了对中国话语习惯的一次巧妙的颠覆;冯小刚的电影其实是王朔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延续。他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不协调。他将倒反、失重、移接、婉曲、双关、夸张、对照等巧妙的糅合起来,千方百计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对习惯和传统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在这场与所谓的文艺片的战争中,冯小刚虽没有进行正面的攻击,但他的迂回包抄同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正是因为语言的自身目的是用来表达和阐述意义的,它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些重要的价值判断相联系,因此当使用者将高尚与渺小、美丽与丑陋、严肃与诙谐、幽雅与粗俗、正经与胡扯等混在一起拉到同一个平面上的时候,也注定消解它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冯小刚的电影体现了他一贯的亲民性,这也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冯小刚影片本土化的商业策略。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冯小刚明白自己在电影中必须找到观众的兴奋点,不像艺术电影要千方百计体现艺术家的个性,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艺术电影是艺术家和自己叫劲,而拍娱乐片,不管导演愿不愿意,他必须和观众妥协,否则影片和导演都无法生存。在这一点上冯小刚的商业影片自然失去了国际化、外向化的荣誉,却意外获得了国人的赞许。而他的选择,注定了他与陈凯歌、张艺谋的分道扬镳。 与其他大导演的不同之处: 有人说,冯是痞,张是雅,徐是神!(冯小刚、张艺谋、徐克) 冯小刚电影从早期充满调侃但略带粗陋的处理,一步一个脚印,贴近时代表象继而发掘时代本质,由浅入深,最终在娱乐和艺术之间找出双轨并进的路子,展示了一个电影人的摸索与成长。在这条路上,有志在必得的成功,也有意想不到的失败,但冯小刚一直寻求让观众开心跟让自己开心之间的平衡点。 从头看冯小刚电影,第一印象多半是痞,会耍嘴皮,擅长耍小聪明。但不难看出,他骨子里不乏文青甚至愤青的一面,喜剧只是他的一种掩饰罢了。他用戏谑把真话给包藏起来,但随着他地位的提升,他的真实越来越不需要这种掩饰了。他的作品商业但未必类型,比如他的爱情喜剧不可能出自另一导演之手,而纯粹的类型片则会淡化导演的个人风格。在这个意义上,他最好的作品(包括喜剧)完全进入艺术领域,换一个时空也可称为“雅”,只是因兼顾表达的主体和客体而雅得不极致罢了。诚然,15部公映作品不可能一般齐,要找瑕疵一点儿不难,从个人喜好的角度也不可能每部都喜欢,而且,某些批评也不无道理,尤其是,某些冯氏作品对现实多了观照但少了点升华,仿佛跃身跳进社会但忘了跳出来。但冯小刚最可贵之处除了贴近草根、贴近现实,还有他的不断拓展,这让他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不少的意外惊喜。

黎明电影47部(2012年4月20日更新3部)

黎明电影47部(2012年4月20日更新3部) 1. 十月围城 陈可辛赞“甄功夫” 豆瓣评分7.8 导演:陈德森 主演:王学圻梁家辉胡军王柏杰谢霆锋 观看: 2. 鸿门宴 刀光剑影陷阵冲锋 豆瓣评分6.2 导演:李仁港 主演:黎明冯绍峰刘亦菲张涵予黄秋生 观看: 3. 玻璃之城 偷情男女康桥边殉情 豆瓣评分7.8

导演:张婉婷 主演:黎明舒淇陈奕迅张燊悦吴彦祖观看: 4. 火龙对决 王宝强首次加盟被“炸碎” 豆瓣评分6.0 导演:林超贤 主演:黎明任贤齐王宝强徐若瑄叶璇观看: 5. 江山美人 美女豪侠复国记 豆瓣评分4.2 导演:程小东 主演:甄子丹黎明陈慧琳寇振海 观看: 6. 建国大业

百位明星零片酬参演票房超4亿... 豆瓣评分6.0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 主演: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 观看: 7. 甜蜜蜜 两岸三地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 豆瓣评分8.6 导演:陈可辛 主演:黎明张曼玉杨恭如曾志伟杜可风 观看: 8. 城市猎人 曾三次被搬上香港电影银幕 豆瓣评分6.8 导演:王晶 主演:成龙王祖贤邱淑贞后滕久美子单立文观看:

9. 梅兰芳 重现大师梅兰芳 豆瓣评分6.9 导演:陈凯歌 主演:黎明章子怡孙红雷余少群王学圻观看: 10. 心中有鬼 黎明范冰冰的爱情鬼故事 豆瓣评分5.4 导演:滕华涛 主演:黎明范冰冰刘若英 观看: 11. 神偷次世代 任务失误的神偷组织 豆瓣评分5.7 导演:叶伟信 主演:黎明陈小春舒淇李灿森吴天瑜

观看: 12. 情义我心知 黄海为人不学无术,于日本新宿以各种手... 豆瓣评分6.7 导演:麦兆辉庄文强 主演:黎明杜汶泽叶璇杨贵媚 观看: 13. 美男子 二世祖董骠移民,但移民局拒绝申请妻妾... 豆瓣评分5.9 导演:罗维姜大卫 主演:吴耀汉郑裕玲黎明 观看: 14. 神算DVD 许怀谷专门替人摸手骨占卜课程,他... 豆瓣评分6.5

第五代导演风格

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极其风格 1.张艺谋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顶尖人物,他以直觉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达社会心理愿望,传送、显现大众心中的密码,这种内在心理密码的传递和内在的约束的强制与类型化的商业电影在深层次正好相通。张艺谋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中国百姓的心弦,展示中华大众心态。他拍过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的、城市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无论是表现贫民生活还是描写宫廷贵族,他都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东西。张艺谋电影中所蕴藏的主题,一直都有与第五代所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批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包括三个基本主题:对美的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他的电影在强烈的色彩、大量的构图背后,严格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叙事和抒情是其电影创作所遵守的主线。中国电影历史中,很难有导演类似张艺谋这样所执导的电影数目之多,风格差异之大。从电影艺术创作角度上看,张艺谋更是因为电影创作的勇于创新,题材多样而驰名中外,屡获大奖,他是第一位获得重要国际电影节奖项的中国导演;从电影商业角度上看,张艺谋也是中国近现代电影中第一个开创了“大片”时代的导演,从此开创了中国电影大面积商业化的进程。 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特色的更迭最为显著体现在了电影技术的创新之上,也就是视听语言的表现和使用上。视听语言是电影的语言,是工具,那么视听语言的使用就可以成为电影内涵和风格表现的基础。其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中泼墨式的大写意色彩创作,粗犷的声音处理以及大开大合的风格定位,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视听语言上最为革命性的变革。 主要代表作品 电影作品

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情结 悲剧的重复 艺术家的审美情怀 色彩的运用美学 独特的构思,深刻的寓意 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电影分类 反思类电影。《红高粱》、《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 纪实类电影。《秋菊打官司》和《一个不能少》 小说类电影。余华的同名小说的电影《活着》改编自小说的《红高粱》和2011年即将上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纯爱类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和2010年上映的《山楂树之恋》 商业类电影《英雄》开始,《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 张艺谋电影内涵的承载物 (一)悲剧情节 (二)女性视角 (三)命运抗争 (四)文化反思 总结 张艺谋电影的创作风格复杂多变,但是又是继承着惯有的个人烙印,这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而张艺谋电影中对于视听语言和电影本体的创新则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不仅给中国电影的艺术本体的创作提供了较为优秀的范例,而且因其主导的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商业化创作为中国的电影发展也提供了极大的冲击力。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而他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在国际上的显著代表,也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经典的10部香港电影

最经典的10部香港电影 1,东方不败 可以说东方不败是林青霞和徐克的颠峰之作.片中的林青霞收放自如,将一个中性人演绎的有声有色.唯美的画面和演员的扎实功底让这部电影成为很多人心中永恒的经典.而且剧中汇集了当时香港的好几位当红人物.当然林青霞的男装是最令人难忘的.而李连杰也继承了他 一贯的风格.关之琳,李嘉欣, 袁洁莹虽然都是大美女,但由于林青霞的绝色演出,让她们都成了锦上添花的陪衬人物. 而续集<风云再起>也算是非常经典的了.王祖贤和于荣光把人物刻画的都有棱有角.虽然主创人物比第一集逊色不少,但在情感和画面以 及内容上都还算是非常唯美的了! 2,<黄飞鸿>系列 黄飞鸿系列不仅让李连杰成了一代工夫皇帝,更让他成了多少女人的梦中情人,成了多少男人崇拜的偶像.而十三姨的扮演者关之琳也成 了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黄飞鸿的血气方刚和刚正不阿被李连杰演绎的淋漓尽致.而穿插的调皮又让豪气云天的黄飞鸿显得有些可爱,也不 那么严肃.当然其中的家事,国事更能让人对黄飞鸿充满向往和幻想!

可以说,黄飞鸿系列绝对是功夫片的经典之中的经典! 3,倩女幽魂系列 倩女幽魂让王祖贤一举成名,跻身一线系列.的确,小倩被她刻画的入木三分.凄美的爱情故事几乎让人泣不成声.而哥哥扮演的宁采臣俊美的让人窒息.第一集中他们最终无奈于命运的捉弄,痴情人最终不能成眷属.当优美的旋律想起,我就想到了小倩的飘逸.画面几乎美的无可挑剔.俗话:只羡鸳鸯不羡仙,而可怜的小倩不是仙,却也未能和自己深爱的人鸳鸯双戏水.眼泪一把之外,只能太感叹了!而在第二集中,王祖贤扮演的是一位官宦侠女.人与人之间最终完美结局.有情人一起远走高飞浪迹天涯.而李嘉欣的倾城绝色也让本就唯美的戏和人变的更加唯美.第三局中的梁朝伟尽管没有哥哥俊美,但多的是一种滑头和可爱,而张学友更是可爱的让人捧腹.利智的精彩一现也让人惊叹当时的香港明星的确美艳.不过第三集我觉得始终不如前两集精彩.特别是第一集最让人动情,也最让人难以忘怀! 4,新龙门客栈 这部电影中因为经典是因为张蔓玉的精彩演出.虽然林情霞依旧冷艳依旧动人,梁家辉也正气浩然.可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张曼玉.张曼玉的精彩演出让人忘记了她曾经是花瓶,曾经是玉女.在此片中她不仅将

陈凯歌与张艺谋电影风格比较

目录 引言 (2) 一、题材比较分析 (3) (一)农村题材 (3)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反思 (3) 2.张艺谋的电影——中国民间风俗影象 (4) (二)都市题材 (5) 1.陈凯歌的电影——人文关怀 (5) 2.张艺谋的电影——主导纪实 (5) (三)武侠题材 (6) 1.陈凯歌的电影——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复杂人性 (6) 2.张艺谋的电影——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侠义江湖 (7) 二、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8) (一)陈凯歌的电影 (8) 1.性格矛盾复杂 (8) 2.角色化 (8) (二)张艺谋的电影 (9) 1.单一片面的性格 (9) 2.类型化 (10) 三、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10) (一)剧本的改编方式 (10) 1.陈凯歌的电影——文化思辨的工具 (10) 2.张艺谋的电影——增加物象符号 (11) (二)视觉造型 (11) 1.陈凯歌的电影——象征性 (11) 2.张艺谋的电影——影象铺陈 (12) 结语 (12)

摘要:陈凯歌和张艺谋这两位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电影成就很高却风格各异。通过对他们创作经历的比较分析成长背景对他们电影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电影的题材、人物形象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的电影风格。题材比较从农村、都市和武侠三类题材分析,陈凯歌的电影农村题材注重对文化的反思,都市题材体现人文关怀,武侠题材则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复杂人性;张艺谋的电影农村题材带有浓重的中国风俗影象,都市题材以纪实手法关注人的生活状态,武侠题材以浪漫主义抒写侠义江湖。从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陈凯歌的电影人物复杂且具有象征性,张艺谋的电影人物单一片面类型化。电影艺术表现形式比较从剧本的改编和视觉造型两方面分析,陈凯歌的电影剧本改编带有文化思辨意味,视觉造型具有象征性;张艺谋的电影剧本改编习惯增加物象符号,画面影象铺陈。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陈凯歌的电影风格冷峻内敛,带着艺术家的狂和傲,张艺谋的电影风格肆意狂放而又绚丽唯美。 关键词:陈凯歌,张艺谋,电影风格,人物形象,艺术表现 Abstract:Kaige Chen and Yimou Zhang this two Chinese fifth-generation director delegate character,Their film achievement very high but of different style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experience their writing on their movie style growth back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n their movie characters and movie artistic form three aspects to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ir movie style. Theme from rural, urba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themes, Kaige Chen knight-errant films of rural subjects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ulture, urban subject reflect embodied humanistic care, martial arts subjects criterion with realism performance complex human nature; Zhang films rural subjects with a strong Chinese customs images, urban themes to documentary gimmick attention to life state, martial arts subjects romantic express chivalrous arena. From the characters' comparative analysis, Kaige Chen 's movie characters complex and symbolic, Yimou Zhang 's movie characters single one-sided stereotype. Movie art form from a script adapted and compare the two aspects of visual art, Kaige Chen 's screenplay analysis with cultural adaptation, visual

20部青春电影经典推荐

[转]20部青春电影经典推荐2012-4-10 15:01阅读(4)转载自黄文一 下一篇:愚人节最牛骗术 |返回日志列表 ?赞 ?转载 ?分享 ?评论 ?复制地址 ?更多 NO.1 《六号出口》 领衔主演:彭于晏阮经天刘荷娜 影片类型:剧情 影片长度:01:37:29 剧情简介:在六号出口前寻找人生出口的「西门飞侠」范达音,这个夏天与麻吉Vance、Fion、小薇,卷入一连串牵涉到轻功、捆绑老妖、高校女生连续失踪的神秘事件。在范达音追查下,所有线索指向新兴部落格「秋叶会」,那隐藏在纯白樱花与血红枫叶寓意下,令人战栗的真相,即将爆发……。如果青春就是不断向前跑,那,他们的出口到底在哪里? NO.2 夏天的尾巴 【类型】:影视/影片 【上映时间】:2007-12-30 【英文片名】:Xiatian de weiba 【导演】:郑文堂 【主演】:张睿家藤冈靛郑宜农林涵 剧情简介:尾巴,听说很久以前的人类都曾经拥有,但因为不知道其作用,尾巴也就渐渐的消失。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尾巴。阿月是同学心目中是一个摇滚少女,养了一只猫叫做‘夏天’,阿月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而休学在家,只好每天跟‘夏天’鬼混、弹吉他、到处游荡。没有去上学的时光,每一天都会有很多的发现,学校里的超级资优生陈怀钧竟然爱上老师,换来被学校退学的命运,于是街上又多了一个游荡的高中生。阿月坦诚的张开双臂接纳陈怀钧的所有情绪,为他解围。而陈怀钧还不太明白患有心脏病的阿月,对生命的期待与热情。两个辍学的高中生天天骑着单车,穿梭在稻田、水圳之间,他们找到一处大人管不到的地方,在高铁下的一块荒地。蓝天下,他们号召同校的好友另一位资优生雯莉与热爱足球却永远最后一名的日本转学生不破朗,他们就在这块秘密基地放肆地玩乐。四个人的相聚成为一种互相安慰及鼓励的力量,一起面对前途,一起享受玩乐,一起解救企图自杀的沮丧父子。在晴朗天空下,映照着四个大小孩各自心中的愿望与秘密,无论生活是平凡或刺激、顺利或挫折,总能将一切转化的有趣。这是一种取悦自己的能力,是上天的礼物,就像尾巴一样,独处的时候拿来玩乐,没有目标的时候拿来追寻。尾巴又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在找自己的快乐。 NO.3 蓝色大门 【主演】:桂纶美陈柏霖 【导演】:易智言 【类型】:爱情 剧情简介:阿孟是十七岁的高中女生,她常常感叹自己已不再是“天空任鸟飞,海阔纵鱼跃”的青少年了。无法再天空海阔,该当是心中藏了许多的秘密吧!一天,她把这些秘密全数老实地告诉了也十七岁的小士。 小士与阿孟不同,无牵无挂无心机,整日泡在游泳池中,享受水波柔软地捧托。他最大的心愿是游泳比赛冠军和做阿孟的男朋友。直到那天,他无预警地听著阿孟向他揭露这份她始终深埋在心底的秘密…… 究竟是什么样的秘密,让阿孟和小士这两个十七岁的大孩子,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人?是什么样的秘密,使得尚不懂哲学是何物的小朋友,却不得不面对生命存在的课题。 于是,他们不再是男女朋友了,也不是普通朋友。他们成为一种若即若离的纠缠。纠缠久了,疲倦了…… 他们预约将来,也许三年后,于一扇蓝色大门前再见。 NO.4 盛夏光年 【英文片名】:Eternal Summer 【导演】:陈正道 【主演】:杨淇张孝全张睿家 【剧情看点】:这是一部青春电影,又是一部同性电影。 剧情简介:从小一起长大的正行和守恒,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佳慧,他们的感情在高考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行开始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守恒,便与佳慧产生了距离。而守恒却开始喜欢上了佳慧。佳慧知道两个人的感情之后,开始承受爱情的折磨…… 导演介绍:1981年出生的陈正道,现在是台湾最为活跃的一个年轻导演。制作了台湾和香港的影视作品和和唱片,作为短篇《街道》(2002)和《消失》(2003)的制作者,他连续两年在台湾电影节上获奖。处女作长篇《家庭诉讼奇闻》,2002年以后在台湾影视剧场票房最高第二部长篇《盛夏光年》被釜山国际电影节邀请。 NO.5 情书 导演:岩井俊二 主演: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简介: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

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电影风格 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

中国青春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青春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中国青春励志电影NO.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介:18岁的郑微(杨子姗饰)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 原来,郑微从小便与邻家的林静(韩庚饰)大哥哥青梅竹马,此次终于如愿考上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可以开诚布公地与之交往了。 谁想迎接她的不是心上人的怀抱,而是命运的捉弄–林静出国留学,杳无音信。 郑微倍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江疏影饰)、朱小北(刘雅瑟饰)、黎维娟(张瑶饰)及师哥老张(包贝尔饰)结下深厚友谊,在他们陪伴下慢慢走出心结。 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崭新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启,在这个男多女少的理工院校,郑微和阮莞两大美女很受瞩目。 富家公子许开阳(郑恺饰)便是郑微众多追求者中很有实力的一位,而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 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赵又廷饰)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地反击中,郑微惊讶地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疯狂地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地追求,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流逝,毕业在即的郑微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再一次遭遇晴天霹雳: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却迟迟不

敢告诉郑微。 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却遇到搂着新欢的许开阳,两下对比更觉世界的荒凉。 但大家终于四散。 多年以后的新世纪,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郑微,这个昔日的玉面小飞龙,将怎样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她的迷雾和抉择中国青春励志电影NO.2《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升职记》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都市爱情影片。 黄立行、吴佩慈、莫文蔚等倾情出演。 影片讲述了职场女性杜拉拉在外企经历八年,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及职场磨练,最终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同时收获爱情的故事。 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中国青春励志电影NO.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执导,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于2012年9月28日纽约电影节全球首映,于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正式上映。 第85届奥斯卡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

中国“第四代”导演、“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风格

【中国“第四代”导演、“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风格】 (1)第四代导演:主体是六十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学艺于六十年代,其艺术才华到1977年以后才发挥出来。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建构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代表人:谢飞、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滕文骥等。 他们提出中国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总的风格是将政治由主题变背景,由前景变远景,着眼于对人性全方位的表现,并由于对传统固守和理想主义色彩,影片带有诗化历史的色彩。 第四代代品中值得关注的三种电影: 第一,散文诗电影胡炳榴的《乡音》、吴贻弓的《城南旧事》、滕文骥的《黄河谣》等。比如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以淡淡的哀愁,深沉的相思贯穿全剧,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把离愁别绪、岁月流逝感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第二,西部电影如吴天明的《人生》、《老井》等。比如吴天明执导的《老井》,孙旺权不仅是传统文化习俗背负者,也是民族坚忍精神的继承者,真实展示中国农民艰难生存现状和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影片质朴与抒情结合,悲剧性与正剧性结合。 第三,重大革命题材电影。比如杨光远和翟俊杰的《血战台儿庄》,丁荫楠的《孙中山》、《周恩来》等影片。比如,《血战台儿庄》,是国内首次表现国民党军队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影片强调史诗风格,在纪实的风格中塑造出血肉兼备的人物,在战争影片史上取得了艺术的突破。 (2)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 这一代导演富有主体理性精神和理想主义气质,致力于深沉的民族文化反思和民族精神重建,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艺术上则致力于银幕视觉造型和象征、写意功能的强化,代表了新时期以来电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中国电影成功地走向世界。正如陈凯歌所言:“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 第五代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1983年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的《一个和八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以影片《黄土地》为标志。代表作有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田壮壮的《盗马贼》(1986年);吴子牛的《晚钟》(1988年);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 例子:其中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张艺谋《红高粱》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第五代导演的影片大体上是一种宏大的历史叙述,是对民族、国家历史的想象和叙述,即使叙述个人的事情,其象征隐喻的内涵又使之超越了个体。即使是90年代后陈凯歌拍出的《霸王别姬》,影片也是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

从陈可辛电影甜蜜蜜看香港的身份认同

“我城”1的失落与寻找 ——从陈可辛电影《甜蜜蜜》看香港的身份认同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2008级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 摘要:陈可辛用从海绵中挤压出来的时间拍了一部他自认最驾轻就熟的文艺片《甜蜜蜜》,而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却得到了诸多加冕。这源于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多向度的丰富蕴含——前往香港的大陆人从相通的旋律《甜蜜蜜》中找到对自己“离散人”身份的认同,香港也在时代更迭和地域归属的转换不断不断地认证新的政治文化身份。 关键词:陈可辛;甜蜜蜜;身份界限;他者;回归 《甜蜜蜜》开拍时,陈可辛正为大制作的《金枝玉叶2》伤尽脑筋,几近不堪重压。他挤兑着时间,试图拍一部他最驾轻就熟的文艺片来“自我疗伤“。而就是这部随心导演的小成本电影,让陈可辛一下子将金像、金紫荆两个导演大奖收入彀中,甚至被列入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为何这部小制作的片子会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呢?——最初,陈可辛是想藉由这部电影来表现中国人的“飘”的状态,而剧本经过几番修缮和拍摄过程中的一再打磨,影片最终呈现出多向度的丰富蕴含——前往香港的大陆人从相通的旋律《甜蜜蜜》中找到对自己“离散人”身份的认同,而这部片子也通过时空的转换来玩味香港这所城市变化的政治文化身份。 影片以黑白色调的车厢驶进香港开场,又饶有意味地以同样色调处理的李翘、黎小军各奔前程的场景落幕。流动性,在影片中成为隐性线索:广州、无锡、美国纽约、泰国……观众产生思考:飘着的人,他们从哪来?到哪去? 1《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此处以“我城”指代香港自我身份的认知。

一、去香港筑梦 李翘如是说:“在香港只要拼命地去看,什么都行”。这种心态绝不是她的个人看法,而是“常识”。在50年代后的每个时期,都会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抱着对香港的成功梦趋之若鹜涌入香港,所有人都以为它自由开放,机会遍地。而实际上,它是的。到80年代,英国占领香港岛已经40多年,殖民的一整套体制已经严丝合缝地与香港社会相拼接,内外的经济优势使得香港的经济在50、60年代就已腾飞。主导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主张所劳即所得的分配观念使得很多人有了奋斗的动力和机会。 而李翘,也带着发财的幻想到了香港,她以为广东毗邻港澳,语言相通,因此在心理上有了凌驾于其他新移民的优越感。当黎小军叫她同志时,她的反应是:——同志你个头,我是从广州来的。我们说的是广东话,看得是香港录像带,喝的是维他奶,我们那么接近香港。 李翘以为逾越了语言的鸿沟和凭借地理的优势就走近了香港,她在十字路口冷冰冰地向黎小军分袂决裂,“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放弃了爱情而选择了经济的诱惑,可她多年以后,她发现她还是一如从前在香港“漂泊”,心无安处,成为“离散人”。事实上,经济与文化文明的双高度使80年代的香港人对自己的“香港人”身份相当自豪,却对中国大陆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感甚至是蔑视。他们并不对广东人特殊对待,大陆人就是大陆人。讲粤语英语似乎就高人一等,唱革命歌曲《我是一个兵》、《东方红》、听邓丽君就是土包子,自行车已经不算车……来到香港的大陆人慢慢领会了这些香港的“时尚”。 二、与香港的距离那么近,那么远 而当我们追溯起香港的社会历史构成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香港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移民化的社会,而且在二战后大量涌入香港逃难的中国内地人恰恰组成现

陈凯歌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向

陈凯歌的电影世界 三十年,十三部电影。陈凯歌导演给当代中国影坛带来了一缕缕不一样的亮色。时而深沉厚重,时而婉转含蓄,时而悲悲切切,时而欲言就止……陈凯歌导演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给中国影坛留下的是一部部具有文人气质内涵,作者电影形式与风格的电影。其电影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现代文化的集合,引人深思。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现今看来仍然是导演的代表之作。不仅仅在于关于电影本体的构成形式的探索上,无论是在影像风格,叙事主题,还是电影中所具有的的浓厚的电影文化意味,相较于以往的电影作品,无疑是一种进化。第五代导演初登中国影坛的作品《一个和八个》如果说这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关于电影形式的一种探索革新的化,那么陈凯歌导演前期的作品,无疑不是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中进行着。 陈凯歌导演在自己的“我怎样《黄土地》”一文中,鲜明的提到了自己创作这部影片的具体过程,阐述了其中的一些关于电影人物和电影风格象征的一些问题。提到的“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非此即彼的美或丑,善恶、文明与愚昧吗?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影片中充满了叹息、嘲讽或者是悲天悯人吗?要不就是那种对过去文化的可笑的自豪感和盲目的乐观?不是。我感到,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更为旷达的态度和严肃的勇气来面对我们的创作。因为在我们面前是一片历史和文化的沉积层。”这段话,鲜明的指出了黄土地这部影片的主旨部分,或者说是文化层面上的厚重。 影片中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的土壤。作者表达的就是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人的生存状态和作为“我”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电影中的人物,生活在这样一篇厚重的土壤上。所具有的和谐、追求安定,电影中的人物在厚重的祭祀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关于信仰和生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电影中有鲜明描写了女主角的内心变化与实际行动的叛逆。电影的结尾中,一群人为了自己的愿望实现而奔向雨中时一个静止的小男孩给了这一片土地,下了一个现代化的定义。一个变化的定义。文化内涵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以及生存方式的问题,在电影的结尾也给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很难完整的定义这部电影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但是其中蕴含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生存方式。在压抑,静止的电影影像风格中,缓缓的向我们走来。 1986年的《大阅兵》的叙事线条和电影《黄土地》一样,都是关于民族性的问题。不 同的是,二者所利用的表现载体不同,当《黄土地》利用黄土高原这一厚重的物质载体时,《大阅兵》的这一载体,模糊的让人难受。全片充满的远景,全集摄影,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大阅兵中的这一批人是一个整体存在的。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载体中间,导演在《少年凯歌》中提到的关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以及自我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都表现出来了少年时代,“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点。个人在政治本位的社会中是极度缺少话语权的。相较于军队生活的枯燥无聊。身为陈凯歌后辈的贾樟柯在其“故乡三部曲”中《任逍遥》中论述的80年代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其实他的前辈早已经论述过了这种社会形态。当然不同的是结局,《大阅兵》中的个人被集体所征服,《任逍遥》中的个人则是冲破了集体的束缚,或者说是时代使然。当然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可否定的就是电影《大阅兵》仍然是宏大化的叙事下展现民族性的生存状态,其中的文化内涵便是在时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变迁,个人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时代的前端。 当1987年《孩子王》诞生时,在主题文化方面,仍然看不出导演陈凯歌对自己文化思索停止的脚步。当然汉子王中更多地是中华民族传统品格的展现,或者说是中国式的文人电影在叙事和抒情中一贯所有的“含而不露”式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纵观全片,主人公老梗的语言少的让人不习惯。电影中用大量的充满刺激观感构图,展现的无非是建国以后的社会生活,而作者表达的则是关于自己生存社会的思考。在这样的文化意味上,《孩子王》和《大阅兵》无疑是,关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国家文化,社会,人民生存状态的一种思考。其中关于

论陈可辛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论陈可辛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摘要】:电影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因此具有商业性,又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艺术性。这门综合艺术不但是人类所创造的各门艺术的元素的综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更是将艺术、文化、传媒、商业集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从电影发展史看,追求电影的商业性,探寻电影艺术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历来是电影人追求的专业目标。陈可辛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探索者和追寻者。本文第一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分析陈可辛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背景,论述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是解释陈可辛电影风格的基本原因,以此说明陈可辛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产生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索。第二部分内容梳理陈可辛电影的创作分期及其类型电影,以期对其作品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第二章分析陈可辛电影中商业性的表现,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本章分析陈可辛在时代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下秉承商业理念,从市场定位、商业卖点和商业化视听三方面探索陈可辛遵循市场规律,成功进行商业化运作,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的成功经验。第三章分析陈可辛电影中艺术性的表现,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文章从视听艺术特色和影像风格特色两方而探索陈可辛注重影片内涵表达、抒发个人怀旧情怀、关注社会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艺术追求精神,达到了在艺术高度上的诉求。第四章分析陈可辛把握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将商业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表述特色。陈可辛以世俗故

事、草根人物表达商业话语,体现商业价值的诉求,以影片的主题内涵表达精英思考,从而完成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缝合。同时,用新历史主义叙述的方式解构传统的历史主义现实观,以世俗大众的视角,从小人物人生际遇、历史轶闻中多侧而多角度的诠释历史,进行商业化表达,而主题意蕴中则体现了其对传统价值观、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文情怀的彰显,从而使得商业性与艺术性互相渗透、体现在作品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致推崇。结语则肯定了陈可辛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类型片商业性艺术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11 【目录】: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2引言12-14第一章陈可辛的成长背景和类型电影14-301.1陈可辛成长的社会背景14-151.2陈可辛成长的个人背景15-171.3陈可辛电影的创作分期17-221.4陈可辛的类型电影22-301.4.1凄美温情的爱情片23-241.4.2温馨含蓄的喜剧片24-261.4.3蕴藉幽深的动作片26-281.4.4惊悚柔情的恐怖片28-30第二章陈可辛电影的商业性30-402.1市场定位战略31-352.1.1产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