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第一步:取材染色体制片的关键在于取材个体的大小和取材时期。【1】压破螺壳,分离

出用生腺殖,用螺类通用平衡缓冲盐溶液清洗千净,【2】剪碎,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

第二步:秋水仙素处理采用0.4一0.6拜g/ml和3一5拜g/ml两个浓度秋水仙素浓度作用时间为3一5小时,本实验保持在室温下(20一25℃)【1】

第三步:胰蛋白酶处理

(1)向沉淀物加入3 m L 0.1%胰蛋白酶消化,置于37 ℃

恒温水浴20 min。

(2)倒入小平皿中,室温下用振荡器振荡10 min。

(3)将沉淀物移入离心管,放入冰水中,加入胰酶抑制

剂—胎牛血清(10%)。

(4)用胰酶法反复处理两次,每次混悬液收集于离心

管中。【3】

第四步:低渗实验中采用室温(20一25℃)、30℃及37℃的浓度为0.O37mol/L的KCI溶

液,低渗处理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4一币小时,分成9组实验,【1】

离心将低渗后的混悬液以1 500 r/min离心,弃上清液。

第五步:固定加新鲜配制的乙醇与冰醋酸(体积比为3∶1)固定液5 m L,用吸管反复吹

打均匀,静置20 min。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向沉淀物中再

加5 m L固定液,放于4 ℃冰箱内过夜固定。在固定操作中,我们发现置冰

箱过夜两次固定比当天滴片效果好。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结构不发生变化,否

则可因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而导致结构改变。两次固定使细胞渗透力增强。若

固定时放于4 ℃冰箱内过夜,则固定效果会更好。【3】

第六步:过滤

为此,我们考虑在离心前用擦镜纸将细胞液过滤后

离心。试验结果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去除块状物,而

且制得的片子干净、清晰,大大提高了镜检效果。【3】

离心

以1 500 r/min离心20 min,弃上清液。加固定液0.5 m L,

用吸管充分吹打,制成均匀的细胞悬液。待进行下步滴片。

第七步:滴片载玻片一定要洗得很干净,滴片前作预冷处理,使所用载玻片表面有层薄冰。

滴片时让细胞悬浮液从2c0m左右落下,凭借重力作用,散开染色体。然后迅速

在火焰上过几下,因载玻片上有层薄冰,遇热融化、散开,带动染色体,使染色体充

分展开,获得较完好的染色体形态。【1】

第八步:染色

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原液与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为

1∶10)染色15~20 min。自来水冲洗,晾干,镜检。【3】

参考文献

1 孙涛陆生软体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学探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21) 2周墩杨江虹**周密钉螺的核型分析* 武汉大学生物系

3谭军1,蔡磊明1,张乐1,2 4种动物染色体的制片方法(1.沈阳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沈阳110021; 2.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动物的多倍体现象

动物的多倍体现象 高二生物教材指出,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P48)。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是多倍体,在动物中却比较少见。 虽然“几乎全部动物”是二倍体,然而单倍体动物却是有的,比如雄蜂(书上已举了这个例子),由于是没有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因而雄蜂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16条),属于单倍体。 那么自然界中有多倍体动物吗? 经过查证,动物也同样存在多倍体现象。首先发现多倍体动物的,是比利时生物学家凡·培内登。他在研究了欧洲和美洲的马蛔虫后提出,马蛔虫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不同亚种。后来,科学家在我国发现了马蛔虫的北京三倍体亚种。人蛔虫与马蛔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正常的人蛔虫有24条染色体,可是四倍体蛔虫却有48条染色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蜗牛中有四倍体,家蚕、果蝇、蝾螈和蛙等动物中,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如在扁形动物的涡虫、软体动物的蜗牛也有四倍体。昆虫中有一种蝴蝶,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64条;单性生殖时常为四倍体变种,染色体数为128条。家蚕和果蝇中也有四倍体和八倍体的。在蝾螈和蛙等两栖动物中都发现过三倍体和四倍体。据报道,最高等的多倍体动物,是一种金仓鼠,其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构成了四倍体,它是普通仓鼠(染色体数为22条)与花被仓鼠(染色体数为24条)的杂交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颇为有趣的是,有时候动物的躯体上会出现染色体倍数不同的情况。有一种蝌蚪在28天时,身体的一边是二倍体,另一边却是三倍体,甚至还有少数是四倍体。我国已故生物学家朱冼曾发现,有一种蚊蛹消化道竟有数目为9、18、72的异常染色体。 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报道也发现,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也有加倍的异常现象。如XXY、XXXY等男性的X染色体多出了1条或2条,据研究,具有这样染色体组成的男性,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异常现象出现。 动物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了,着丝点分裂了,但细胞没有分裂,造成细胞内染色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植物染色体工程与育种_米福贵

植物染色体工程与育种* 米福贵 云锦凤 逯晓萍 (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对植物染色体工程与双二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单体与缺体系统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育种 分类号:Q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11(1999)02-0064-04 C hromosomal Engineering and Plant Breeding.M I Fu gui,YUN Jin feng,LU Xiao ping(Dep artment o f Gr assland Science,I nner Mongolia I nstitute o f Agriculture and A nimal H usbandry,H ohhot010018):Gr assland o f China,No.2,1999,pp.64~ 67,78.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 ed the chromosomal eng ineering in the aspects of double diploid,hetero-additive line,hetero-replacement line,ex chang e line,monosome one incomplete chromosome systems. Key words: Chromosom al engineering;Plant breeding 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中最重要而稳定的成分,它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数目,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积极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出现连续而有规律的变化,是决定物种繁衍的遗传物质的载体。如果染色体在数量、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异,最终都会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据此,人们按照预定的目标,操作处理染色体,进而培育新品种乃至新物种,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工程(chromosomal eng ineering)这一术语最早是由 C.M.Rick和G.S. Khush在1966年论述番茄单体、三体和缺体时首先提出的。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指按照人们的预先设计,通过附加、代换、削减和易位等染色体操作方法和技术改变物种染色体组成,进而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的新技术。有时人们也把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操作(chromosomal manipulation),它是染色体水平上的细胞工程。 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将染色体工程用于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其成为一门育种新技术,此外它也是研究基因定位和异源基因导入的有效手段。其基本的操作程序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杂交;依靠杂种(或亲本)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合的规律性变化产生具有不同染 *国家教委资助课题 收稿日期:1998-09-29 作者简介:米福贵,男,博士,副教授,39岁,1982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多年来一直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中国草地 Grassland of China 1999,No.2,pp.64~67,78

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七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小白鼠等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 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制备优良的标本可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用品] 1. 动物: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 试剂:0.02﹪秋水仙素、0.075mol/l氯化钾 (kcl)、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3. 器材: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2ml、5ml各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支),恒温水浴箱,盘架天平(配备等大的小烧杯两个)、电吹风、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火柴。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第一讲 一、概述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定义 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按照人们的需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包括细胞融合、核质移植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1)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育种和代谢产物制备,日本等国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细胞生产有效药用成分。 动物细胞培养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疫苗、生长因子等。 (2)细胞融合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3)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 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 染色体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遗传工程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快速繁育和产物大量制备)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单倍体和多倍体) (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无性繁殖,改变性状) 克隆 转基因技术

主要用于培育单倍体或多倍体新品种,如四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 (4)胚胎工程 主要是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如:胚胎分割技术、胚胎融合技术、卵核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等最成功应用于畜牧业获得优良品种与胚胎保存 对人类来说主要用于不孕症获得试管婴儿 (5)细胞遗传工程 克隆:无性繁殖,动物克隆指经无性繁殖而产生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内,能够表达并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实验技术。 3、细胞工程的优势 (1)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只需将细胞遗传物质直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就能够形成杂交细胞。 (2)不仅可以在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甚至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杂交物种。 4、细胞工程发展 (1)萌芽阶段---理论渊源和早期的尝试(20世纪初-30年代中期)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在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认为植物细胞有再生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是公认的动物组织培养的创始人,1907年,以淋巴液为培养基观察了蛙胚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

小鼠染色体的制备观察染色

生命科学学院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 胞 生 物 学 实验报告 姓名: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 学号:同组者:曾玮璠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6月1日 姓名: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染色体的制备、染色、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 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形图。 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的细胞,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就可进入分裂,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

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 3. 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三、试剂和器材 1.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0.3%KCl低渗溶液、固定液(甲 醇:冰醋酸=3:1)、Giemsa染液 Giemsa染液的配制: 吉姆萨粉(Giemsa stain) 甘油(AR) 甲醇(AR) 将Giemsa粉放入研钵中,先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 粒为止,然后再分批加入甘油,放56℃温箱中2h后,分批 加入甲醇,将配制好的染液密封保存棕色瓶内(最好于0~4℃ 保存)。使用前,将母液用PBS稀释后使用。 2.器具:解剖盘、镊子、眼科剪、小烧杯(×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离心 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3.材料:小白鼠 四、实验步骤 制片 1.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μ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 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洗去血污。 2.将睾丸放入装有1ml 0.3%KCl低渗溶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3.用铜网过滤到玻璃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l缓冲溶液至4ml。 4.静置30min,进行低渗处理。 5.以800~1000r/min的转速离心8min。 6.取出离心管,弃去上清液,加入2ml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并用吸管 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min。 7.再以800~1000r/min转速离心8min。 8.弃上清,加入1ml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min。 9.取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 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10.用滤纸擦去载片上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成文火干燥。 染色

实验七-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 通过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 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制备优良的标本可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用品] 1. 动物: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 试剂:﹪秋水仙素、l氯化钾 (kcl)、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3. 器材: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2ml、5ml各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支),恒温水浴箱,盘架天平(配备等大的小烧杯两个)、电吹风、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火柴。 [实验内容与方法]

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

八)植物染色体 Giemsa 分带技术 一、实验目的 ( 1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染色体 Giemsa 分带技术和方法。 ( 2 )学习染色体带型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染色体 Giemsa 分带技术是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项细胞技术,它已广泛用于植物细咆学、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物种起源、染色体工程、植物育种等方面研究。显带原理是借助于特殊的处理程序后,进行 Giemsa 染色。使染色体某些结构成分发生特异反应而出现深浅不同的带纹;从而使核型分析中更准确地识别染色体的每个成员以及其结构变异。通过改变 Giemsa 分带处理程序可产生不同带型,因此有 C 带、 G 带、 N 带、 Q 带、 T 带等不同技术。 C 带 ( 组成异染色质带 ) : C 带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它主要显示着丝粒、端粒,核仁组成区域或染色体臂上某些部位的组成异染色质而产生相应的着丝粒带、端粒带,核仁组成区带,中间带等,这些带可以在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一条或几条带。 G 带 (Giemsa 带 ) :显示染色粒, G 带分布干染色体的全部长度上,以深浅相间的横纹形式出现。也有入认为 G 带显示的是染色体本身固有的结构, G 带能清楚地反映染色体的纵向分化,能提供较多的鉴别标志,因此, G 带是分带技术中最有价值的一种,目前 G 带技术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R 带 ( 反带 ) :与 G 带相反的染色带。由于处理程序不同,染色体在同一部位, G 带染色深处 R 带染色浅处,反之, G 带染色浅处 R 带染色深处。 N 带:专一地显示出核仁组织区。 T 带:专一地显示出端粒区域。 以上几种带型在植物上应用最多的为 C 带和 G 带.本次实验介绍 G 带分带技术 三、实验材料 (1) 大麦 ( Hordeum spp. 2n = 14) 的种子; (2) 普通小麦 ( Triticum spp. 2n = 42) 的种子; (3) 蚕豆 (V icia faba 2n = 12) 的种干; (4) 洋葱 ( Allium cepa 2n = 16) 、大蒜 ( Allinmcepa fistulosum 2n = 16) 的鳞茎。 以上材料可任选一种。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 .器具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小台称 ( 200g ) 、量筒 (50ml 、 100ml 、 1000ml 、 l0ml) 、烧杯 (200ml) 、容量瓶 ( 1000m 1) 、棕色试剂瓶 (200ml) 、滴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显微照相及冲洗放大设备、剪刀、镊子、刀片、滤纸、玻璃板、牙签、切片盒. 2 .药品 Giemsa 母液、磷酸缓冲液、氯化钠、柠檬酸钠、甲醇、乙醇、冰醋酸、氢氧化钡、秋水仙素 ( 或对二氯苯 ) 、α—溴萘、纤维素酶、胰蛋白酶、醋酸洋红、 45 %醋酸等。五、实验步骤 G 带显示的是染色体自身固有结构,能否显示出来.与染色体的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因此, G 带技术要求比 C 带严格。目前 G 带已在许多植物上成功显示,但其中稳定性、重复性高的是玉米 G 带技术。 G 带技术沉程较多,其中最为先进的是武汉大学生物系宋运淳等的 ASG 技术(醋酸— 2XSSC , Giemsa)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是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的。其流程如下: (1) 发根:将玉米材料在室温下 (25 —27 ℃ ) 发根,待根长到 0.5 -1.5cm 时,转入 6 -8 ℃ 左右低温下处理 20 — 40 小时。 (2) 预处理:切取根尖分生组织 0.2mm 用新配制的饱和α—溴萘28 ℃ 下预处理 3 小时。 (3) 低渗:用 0.075mol / LKCl 室温下处理 30 分钟。

细胞工程近十年的研究进展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需要改造的遗传物质的不同操作层次,可细胞工程学分为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工程、细胞质工程和细胞融合工程等几个方面。 (1)染色体工程染色体工程是按人们需要来添加或削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或用别的生物的染色体来替换。可分为动物染色体工程和植物染色体工程两种。动物染色体工程主要采用对细胞进行微操作的方法(如微细胞转移方法等)来达到 转移基因的目的。植物细胞工程目前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杂交回交等方法来达到添加、消除或置换染色体的目的。 (2)染色体组工程梁色体组工程是整个改变染色体组数的技术。自从1937年秋水仙素用于生物学后,多倍体的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得到四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等。 (3)细胞质工程又称细胞拆合工程,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质与细胞核分开,再进行不同细胞间核质的重新组合,重建成新细胞。可用于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 (4)细胞融合工程是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细胞融合为一个 细胞的过程。可用于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植物上用得多,动物上用得少)及产生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单克隆抗体技术利用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分泌高度纯一的单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诊断和治疗病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途。 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单个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植物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可以用于育种,也可用于各类植物的快速繁殖,在培养无毒苗、长期贮存种子和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发挥作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制取许多有应用价值的细胞产品,如疫苗和生长因子等。利用细胞培养系统可进行毒品和药物检测;一些培养细胞可用于治疗。

细胞工程学复习题

细胞工程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代培养 2.传代培养 3.细胞系 4.细胞株 5.细胞融合 6.单克隆抗体 7.超数排卵 8.胚胎移植 9.同期发情 10.体外受精 11.显微受精 12.克隆动物 13.性别控制。 14.转基因动物 15、造血干细胞 16.生物安全实验室 17.胚胎分割 18.乳腺生物反应器 二、简答题 1.目前,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常用的灭菌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3.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 举例说明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与用途。

5. 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培养方法上的异同。 6. 试述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7.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8.试述杂交瘤技术生产McAb的原理。 9.试述杂交瘤技术生产McAb的主要技术过程。 10.试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11.试述精子体外获能的主要方法及其机理。 12.试述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 13.如何看待克隆的伦理问题? 14.动物性别控制与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15.干细胞和干细胞技术的含义是什么? 16.按照细胞发育潜能将干细胞分可为几类?根据细胞来源可分为几类?17.试述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特点。 18.论述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及在现代生物工程及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9.生产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方法有那些?各有何优缺点? 20.显微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有那些步骤?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21.鉴定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22.什么是染色体工程?动物染色体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3.什么是雌核发育?什么是雄核发育?分析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在动物单倍体育种中的作用。 24.分析比较几种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方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25.讨论人工染色体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染色体带纹及命名

染色体带纹及命名 人类染色体是以几届国际会议的结果予以命名的(1960的Denver会议,1963年的伦敦会议,1966年的芝加哥会议,1975年巴黎会议,1977年stockholm会议,1994年Memphis会议)。1995年细胞遗传学标准委员会修改了自1985到1991年所发表的文件,把他们编撰成一个册子,名为《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常简称ISCN1995。 显带是一类分带技术,是一种方法学。是把染色体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染色,使染色体有深、浅或明、暗的区别带。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出现在文献中的带型。 G带:也叫G显带,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带方法。用胰酶,缓冲液处理中期染色体标本均可显带。G带的特性是显带方法简单恒定,带型稳定,保存时间长。 Q带:用喹吖因染料染中期染色体标本可出现一种特征性黄光亮暗带型,一般富含 AT-DNA区段表现为亮带,富含GC-DNA区段黄光较暗,常用于人类Y染色体长臂的观察。临床上较少用,不能长久保存。 C带:这种方法将结构异染色质和高度重复的DNA区域染色。在人类染色体上这些区域位于着丝粒和Y染色体上。常用于某一科题的研究。 R带:带型与G带相近,常用于染色体末端的研究。 一般常作的G带技术在人类染色体的单倍体中仅能观察到320条带纹,这对于一些染色体细微结构异常的识别是不够的。近年来,另加某些药物如胸腺嘧啶核苷、BrdU等阻止染色体收缩,并用有丝分裂抑制剂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低浓度短时间处理,结果就能得大量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有丝分裂图象。这样在人类染色体的单倍体带纹数可增加到400条、550条和850条,甚至可达1200~2000条之多。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较细小的染色体缺陷和基因定位,具有重大意义。 对染色体带型的识别和命名是从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开始的。在显带染色体标本上,一条染色体被着丝粒分为短臂(p)和长臂(q);两臂均由一系列染色深和染色浅的带所构成,不存在带间区。不论在长臂或短臂中,都可以依照明显的形态特征(如着丝粒、明显的深染带或浅染带) 作界标,分为几个区。每区中可以包括若干个带。区和带以号序命名,从着丝粒两侧的带开始,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 3 【实验原理】 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人外周血的有形 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 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0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 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 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 mol/L KCl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 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 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 (一) 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 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 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 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 1. RPMI1640培养液 (1) RPMI1640: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 清20 ml、PHA 50 mg、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 μg (终浓度100 μ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3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 配制方法 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 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新瓶塞等橡胶类制品用水洗刷后,用0.5mol/L NaOH煮沸20min,自来水冲洗;用0.5mol/L HCl煮沸20 min,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在双蒸水中浸泡24h;浸泡后取出晾干,包装后高

实验七-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七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 通过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 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制备优良的标本可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用品] 1. 动物: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 试剂:﹪秋水仙素、l氯化钾(kcl)、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3. 器材: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2ml、5ml各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支),恒温水浴箱,盘架天平(配备等大的小烧杯两个)、电吹风、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火柴。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试剂配制 1. ﹪秋水仙素溶液:秋水仙素2mg,灭活生理盐水(蛙类﹪、哺乳类﹪的nacl)10ml溶解,避光保存。 2. l kc1溶液: 原液:kcl 双蒸水100ml溶解。 使用液:原液1份,双蒸馏水19份混合, 3. 吉姆萨(giemsa)染液: 原液:吉姆萨染粉,甘油33ml,甲醇33ml,配制时先将giemsa粉置于研体中,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再加入余下的甘油,拌匀后放入56℃温箱中保温2小时,然后取出加入甲醇,充分拌匀,滤纸过滤用棕色瓶密封,避光保存,一般要放置2周后才能使用。 使用液:原液1份,磷酸缓冲液9份稀释。使用液不宜长期保存,一般现配现用。 4. 磷酸缓冲液:该液可先配成甲液和乙液,然后混合使用。 甲液:kh2po4蒸馏水100ml溶解。 乙液:na2hpo4·2h20 (或na2hpo4·12h20 )加蒸馏水100ml溶解。 使用液:甲液,乙液混合,该使用液也不易久放,一般也是现配现用。

染色体G显带操作规程

染色体G显带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细胞遗传(外周血)诊断的操作过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2.应用范围:外周血细胞遗传标准实验操作及核型分析。 3.职责: 3.1文件编写:实验室技术员。 3.2文件审核:科室负责人。 3.3文件审批:实验室主任。 3.4执行:细胞遗传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4.内容: 4.1实验原理: 4.1.1.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 4.1.1.1.外周血(脐带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4.1.1.2.离体培养的人体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分为四个时期:DNA合成前期(G1期),约10~24h,为RNA和细胞质的合成;DNA合成期(S期)约为7h,在G1期的基础上,完成DNA的合成;DNA合成后期(G2期)约为4~6h,为后期RNA和细胞质的合成,活跃的RNA和微管蛋白等合成;细胞分裂期(M期)约为1.5h,又分为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4.1.1.3.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和人工培养基两种;实验室常用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为二者的混合培养基,主要由RPMI1640和牛血清混合而成。另外培养液中加有肝素钠用于防止血液的凝固,平衡盐溶液维持培养液的渗透压和pH,双抗(链霉素和青霉素)用于抑制细菌的生长等。 4.1.2.纺锤体的抑止 4.1.2.1.在细胞分裂时,随着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很难进行分析。因此,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依然呈游离状态,不再粘附至细胞内任何结合力上,在随后制作标本时一旦受到压力,染色体就很容易铺展开来。细胞分裂中纺锤体是由微管组成的。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常呈二聚体形式存在。其中β微管蛋白肽链中第201位的半胱氨酸为秋水仙素与之结合的部位,秋水仙素与之结合后会引起微管解聚。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但是这一作用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粒的分裂,因此它可使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获得大量分裂相,以供分析之用。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须知 1.新生进实验室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室基本知识。 2.每次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为以课表为准,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3.应严格按照实验平台上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来者,视为旷课。如因特殊情况请假,需在实验开始前至少三天向指导教师说明,在选课平台系统中取消原预约时间,重新预约,一次不做实验或一次不交报告,即按不及格论处。 4.预习实验内容和有关知识,写好预习报告(手写),前四部分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无预习报告者扣10分。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原始记录(三个实验需要用相机或手机拍照,DNA指纹图谱实验需用U盘拷贝实验结果,请自备拍照工具和U盘)。 6. 预习、课堂操作、课堂纪律、善后处理、实验报告是评分的依据。 7. 实验完毕,要将自己使用的仪器刷洗干净,药品按序恢复原位,台面擦净,把自己做实验的一套东西找齐,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离开。 8. 值日生要认真清扫地面、水槽、台面,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 9. 实验讲义:实验预约系统中可以下载,也可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下载。 10. 实验报告模板见附件,需注明姓名、学号、组号、做实验具体时间。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上课地点:化学楼120 上课时间:选课时 任课教师:陈丽杰办公地点:生化楼215 电话:84706308 课程要求: 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 手写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方法与步骤),课堂检查预习报告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台上物品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摆放整齐; 2、实验废物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收集; 3、实验结束后,经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实验纪律: 1、按时上课 2、穿实验服(白大衣) 3、不许吃东西,课堂严禁大声喧哗 4、手机静音 实验成绩: 预习报告:20分 实验操作:40分 报告内容:结果和讨论40分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 通过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 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材料及用品 1、材料: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 试剂:0.02﹪秋水仙素、0.075mol/l氯化钾 (kcl)、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 3. 器材: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5ml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恒温水浴箱,显微镜、酒精灯、火柴。 实验方法及步骤 各种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基本都采用低渗法,现以青蛙为例,说明其制备的过程。 1. 取健康青蛙一只,按每10g体重由腹腔注入含量为0.02% 的秋水仙素0.3ml (此步在实验前12~24小时完成,哺乳动物在实验前2~4小时完成)。 2. 将青蛙处死,迅速取出后腿长骨,包括股骨和胫骨,为了获得较多的骨髓细胞,前肢亦可使用。 3. 用剪刀、镊子剥离肌肉及结缔组织,剪去两头的骨结,迅速用5ml注射器抽取0.075mol/l的kcl溶液,从一头插入骨髓腔冲洗,冲洗液接入刻度离心管内,反复多次,直至骨髓腔变白。此时不要让组织块掉进离心管,如掉入,一定要用镊子或吸管取出。加低渗液至5ml或8ml刻度,放入37℃恒温水浴箱内低渗处理25分钟。 4. 低渗完毕,取出离心管,向离心管中加入1ml左右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进行预固定。1~2分钟后,每两支离心管成对放在天平上配平,使两支管的重量相等,然后将这两支管对应的放入离心机内的孔中,以1 500r/min 离心6~8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docx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 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 馏水、 Giemsa 原液、 Giemsa 稀释液、 1/ 15mol / L 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 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 70 年 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 Q带、G带、C 带、R 带、T 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 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 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 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 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 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 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 等( 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 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 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 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 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 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 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 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 2 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 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 ,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 调 pH 值至7 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 1~ 2 分钟(精确的时 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 染液( 1:10 的 Giemsa 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中染色 10 分钟左右。

实验二十八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须知 一、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习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实验课的要求 1、课前必须预习,了解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及意义,写出预习报告。 2、上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衣,带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纸。 3、遵守实验制度,注意安全(如水、电、煤气、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等)。 4、实验中要正规操作,动手动脑主动进行实验;掌握关键,力求得出准确结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做好记录;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不许大声喧哗,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6、器材、药品等按规定使用,严禁乱用乱放。 7、爱护仪器,实验过程中因个人未能按实验要求操作而导致的器材损坏,按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8、实验结束后,相关器材要彻底清洗干净,放到指定位置。 9、废弃物按要求分类收集、处理。 10、值日生要打扫干净实验台、地面等,并负责关好门窗,检查水、电、煤气等。 11、因故不能上实验者应有请假手续,是否进行补课由教研室研究决定。

目录 实验须知 1 实验一洋葱根尖压片与有丝分裂观察 3 实验二染色体组型分析 5 实验三减数分裂 7 实验四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9 实验五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11 实验预习报告格式要求 13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3

实验一洋葱根尖压片与有丝分裂观察 一、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 1、学习根尖染色体压片法。 2、掌握有丝分裂过程。 三、实验材料 洋葱(Aillumcepa)的鳞基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2.药品:无水酒精,70%酒精,冰醋酸,对二氯苯或秋水仙素,碱性品红,石碳酸,甲醛,山梨醇,二甲苯。 卡诺固定液的配制: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染色液的配制: 配方Ⅰ.石碳酸品红(Carbol.fuchsin),先配母液A 和B。 母液A:称取3 克碱性品红,溶解于100 毫升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10 毫升,加入90 毫升的5%石碳酸水溶液(2 周内使用)。 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取母液B45 毫升,加入6 毫升冰醋酸和6 毫升37%的甲醛。此染色液含有较多的甲醛,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Ⅱ,称改良石碳酸品红,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配方Ⅱ:改良石碳酸品红 取配方Ⅰ.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10 毫升,加入90—98 毫升45%的醋酸和1.8 克山梨醇(sorbitol)。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五、实验说明 1.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有些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前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一般在分裂高峰前,把根尖放到药剂中处理3—4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