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年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讲义.doc

201709年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讲义.doc
201709年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讲义.doc

《新课标》必修Ⅰ复习 第八讲 函数与方程

2008年7月

一.课标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二.命题走向

函数与方程的理论是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特别是“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也一定会是高考的考点。从近几年高考的形势来看,十分注重对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考察力度,同时也研究了它的许多重要的结论,并付诸应用。高考试题中有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

预计2009年高考对本讲的要求是:以二分法为重点、以二次函数为载体、以考察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为目标来考察学生的能力。

(1)题型可为选择、填空和解答; (2)高考试题中可能出现复合了函数性质与函数零点的综合题,同时考察函数方程的思想。

三.要点精讲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

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零点:

1)△>0,方程02

=++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02

=++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

2.二分法

二分法及步骤:

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a f ·)(b f 0<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给定精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x f 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 [,]b ,验证)(a f ·)(b f 0<,给定精度ε; (2)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3)计算)(1x f :

①若)(1x f =0,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a f ·)(1x f <0,则令b =1x (此时零点),(10x a x ∈); ③若)(1x f ·)(b f <0,则令a =1x (此时零点),(10b x x ∈);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

即若ε<-||b a ,则得到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注: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0)(=x f 的实数;

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x f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切,则零点0x 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 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交,则零点0x 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注:用二分法求函数的变号零点:二分法的条件)(a f ·)(b f 0<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 3.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y =ax 2+bx +c ;y =a (x -x 1)(x -x 2);y =a (x -x 0)2+n 。

(2)当a >0,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M ,最小值m ,令x 0=

2

1

(p +q )。 若-

a

b

2

2)=m ,f (q )=M ;

若x 0≤-a b 2

2)=m ;

若-a

b 2≥q ,则f (p )=M ,f (q )=m 。

(3)二次方程f (x )=ax 2+bx +c =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①方程f (x )=0的两根中一根比r 大,另一根比r 小?a ·f (r )<0;

②二次方程f (x )=0的两根都大于r ????

????>?>->-=?0)(,

2,042r f a r a

b

ac b ③二次方程f (x )=0在区间(p ,q )内有两根???????

??>?>?<-

<>-=??;

0)(,0)(,2,042p f a q f a q a

b p a

c b

④二次方程f (x )=0在区间(p ,q )内只有一根?f (p )·f (q )<0,或f (p )=0(检验)或f (q )=0(检验)检验另一根若在(p ,q )内成立。

【课前预习】

1. 关于x 的方程11

()2

1lg x

a

=

-有正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07山东文11】.设函数3

y x =与2

12x y -??

= ?

??

的图象的交点为00()x y ,,

则0x 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3. 已知定义域为),0()0,(+∞?-∞的函数)(x f 是偶函数,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若

0)3(=-f ,则0)(

x f 的解集是 ;

4. 函数a x y +=2log 2的对称轴方程为2=x ,则常数a = 。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例1.判断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 (1)];8,1[,183)(2

∈--=x x x x f (2)];2,1[,1)(3-∈--=x x x x f (3)].3,1[,)2(log )(2∈-+=x x x x f

例2.(1)方程lg x +x =3的解所在区间为( )

A .(0,1)

B .(1,2)

C .(2,3)

D .(3,+∞)

(2)设a 为常数,试讨论方程)lg()3lg()1lg(x a x x -=-+-的实根的个数。

题型2:零点存在性定理

例3.(2004广东21)设函数()ln()f x x x m =-+,其中常数m 为整数。

(1)当m 为何值时,()0f x ≥;

(2)定理:若函数()g x 在[,]a b 上连续,且()g a 与()g b 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0(,)x a b ∈,使得0()0g x =

试用上述定理证明:当整数1m >时,方程()0f x =在2,m

m e m e m -??--??内有两个实根。

例4.若函数)(x f y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为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0)()(>b f a f ,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B .若0)()(

C .若0)()(>b f a f ,有可能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

D .若0)()(

题型3:二分法的概念

例5.关于“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法正确的是()

A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定可将)(x f y =在[a ,b ]内的所有零点得到;

B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有可能得不到)(x f y =在[a ,b ]内的零点;

C .应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x f y =在[a ,b ]内有可能无零点;

D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能得到0)(=x f 在[a ,b ]内的精确解;

例6.方程0)(=x f 在[0,1]内的近似解,用“二分法”计算到445.010=x 达到精确度要求。那么所取误差限ξ是( )

A .0.05

B .0.005

C .0.0005

D .0.00005

题型4:应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近似解

例7.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出x

x 32)62ln(=++在区间(1,2)内的近似解(精确到0.1)。

例8.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732=+x x

的近似解(精确到1.0)。

题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例9.(1)已知βα,是方程024)12(2=-+-+m x m x 的两个根,且βα<<2, 求m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532

=+-a x x 的一根分布在区间(-2,0)内,另一根分布在区间(1,3)内,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10.已知二次函数)0,,(1)(2

>∈++=a R b a bx ax x f ,设方程x x f =)(的两个实数根为

1x 和2x .

(1)如果4221<<x ; (2)如果21

【课外作业】

1.若函数1)(2

+-=ax x x f 有负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22-<>a a 或 B.22<<-a C.2±≠a D.31<

2.若(),()f x g x 都是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且方程0)]([=-x g f x 有实数解,则)]([x g f 不可能是 ( ) A.512

-

+x x B.512++x x C.512-x D. 5

12

+x

3.设函数??

?

??>≤++=0,20,)(2x x c bx x x f ,若),0()4(f f =-2)2(-=-f ,则关于x 的方程

x x f =)(的解的个数为 ( )

A .1 B.2 C.3 D.4

4.)(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奇函数,且0)2(=f ,则方程0)(=x f 在区间(0,6)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

A.2

B.3

C.4

D.5

5.函数1)(2

3

+--=x x x x f 在[0,2]上 ( ) A.有三个零点 B.有两个零点 C.有一个零点 D.没有零点 五.思维总结 1.函数零点的求法:

①(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2.解决二次函数的零点分布问题要善于结合图像,从判别式、韦达定理、对称轴、区间端点函数值的正负、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等方面去考虑使结论成立的所有条件。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密切,联系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

《新课标》必修Ⅰ复习 第八讲 函数与方程(参考答案)

2008年7月

【课前预习】

答案: 1、10<

g x x -=-,可求得:

(0)0,(1)0,(2)0,(3)0,g g g g <<>>(4)0g >。易知函数()g x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12),。

3、),3()0,3(+∞?-;

4、-4。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例1. 分析: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或图像进行判断。 解析:(1)方法一:

022)8(,020)1(>=<-=f f

∴0)8()1(

故存在零点]8,1[,183)(2∈--=x x x x f 。 方法二:

令,01832=--x x 解得6x 3=-=或x , 所以函数存在零点]8,1[,183)(2∈--=x x x x f 。 (2)∵05)2(,01)1(>=<-=-f f ,

∴.]2,1[,1)(3存在零点-∈--=x x x x f 。 (3)∵01)21(log )1(2>-+=f ,

038log 3)23(log )3(22=-<-+=f ,

∴0)3()1(

评析:函数的零点存在性问题常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定理;二是用方程;三是用图像

例2. 解析:(1)方法一令

()lg (3)f x x x =+-则根据选择支可以求得(1)2f =-<0;

(2)lg 21f =-<0;(3)lg3f =>0.因为(2)(3)f f ?<0可得零点在

(2,3)内选C

方法二: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lg x 与y =-x +3的图象(如图)。它们的交点横坐标0x ,显然在区间(1,3)内,由此可排除A ,D 至于选B 还是选C ,由于画图精确性的限制,单凭直观就比较困难

了。实际上这是要比较0x 与2的大小。当x =2时,lg x =lg2,3-x =1。由于lg2<1,因此0x >2,从而判定0x ∈(2,3),故本题应选C

(2)原方程等价于????

???-=-->->->-x

a x x x a x x )3)(1(00301

即???<<-+-=3

13

52

x x x a 构造函数)31(352

<<-+-=x x x y 和a y =

x 轴的直线

与抛物线的交点情况可得:

①当31≤

13=

a 时,原方程有一解;

②当4

133<

13>

a 时,原方程无解。

点评:图象法求函数零点,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本题是通过构造函数用数形结合法求方程lg x +x =3解所在的区间。数形结合,要在结合方面下功夫。不仅要通过图象直观估计,而且还要计算0x 的邻近两个函数值,通过比较其大小进行判断 题型2:零点存在性定理

例3.解析:(1)函数f (x )=x -ln(x +m),x ∈(-m,+∞)连续,且

m x x f m

x x f -==+-

=1,0)(,1

1)(''得令 当x ∈(-m,1-m)时,f ’(x )<0,f (x )为减函数,f (x )>f (1-m) 当x ∈(1-m, +∞)时,f ’(x )>0,f (x )为增函数,f (x )>f (1-m) 根据函数极值判别方法,f (1-m)=1-m 为极小值,而且 对x ∈(-m, +∞)都有f (x )≥f (1-m)=1-m 故当整数m ≤1时,f (x ) ≥1-m ≥0

(2)证明:由(I )知,当整数m>1时,f (1-m)=1-m<0, 函数f (x )=x -ln(x +m),在]1,[m m e m --- 上为连续减函数.

,

)1()(,10)ln()(异号与时当整数m f m e

f m e m m e m e m e f m

m m m m -->>=+---=------

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0)(),1,(11=--∈-x f m m e x m 使 而当整数m>1时,

a

),1121(0

32

)

12(2213)11(3)(222归纳法证明上述不等式也可用数学>-?>>--+

+>-+>-=-m m m m m m m m e m e f m m m 类似地,当整数m>1时,函数f (x )=x -ln(x +m),在],1[m e m m --- 上为连续增函数且 f (1-m)与

)(2m e f m -异号,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0)(],,,1[22=--∈-x f m e m x m 使

故当m>1时,方程f (x )=0在],[2m e m e m m ---内有两个实根。

点评: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察零点的存在性定理。解决该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在区间的放缩和不等式的应用上。

例4. 解析: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选项D 不正确;对于选项B ,可通过反例“)1)(1()(+-=x x 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但其存在三个解}1,0,1{-”推翻;同时选项A 可通过反例“)1)(1()(+-=x 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但其存在

两个解}1,1{-”;选项D 正确,见实例“1)(2

+=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

但其不存在实数解”。

点评:该问题详细介绍了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论基础。 题型3:二分法的概念

例5. 解析:如果函数在某区间满足二分法题设,且在区间内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实根,二分法只可能求出其中的一个,只要限定了近似解的范围就可以得到函数的近似解,二分法的实施满足零点存在性定理,在区间内一定存在零点,甚至有可能得到函数的精确零点。

点评:该题深入解析了二分法的思想方法。

例6.解析:由四舍五入的原则知道,当)4455.0,4445.0[10∈x 时,精度达到445.010=x 。此时差限ξ是0.0005,选项为C 。

点评:该题考察了差限的定义,以及它对精度的影响。 题型4:应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近似解

例7. 解析:原方程即023)62ln(=+-+x

x 。令23)62ln()(+-+=x

x x f , 用计算器做出如下对应值表

观察上表,可知零点在(1,2)内

取区间中点1x =1.5,且00.1)5.1(-≈f ,从而,可知零点在(1,1.5)内; 再取区间中点2x =1.25,且20.0)25.1(≈f ,从而,可知零点在(1.25,1.5)内; 同理取区间中点3x =1.375,且0)375.1(

由于区间(1.25,1.375)内任一值精确到0.1后都是1.3。故结果是1.3。 点评:该题系统的讲解了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通过本题学会借助精度终止二分法的过程。 例8. 分析:本例除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确定方程解所在的大致区间和解的个数外,你是否还可以想到有什么方法确定方程的根的个数?

略解:图象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的单调函数)(x f ,在a (,)b 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点评:①第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a (,)b ,可利用函数性质,也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但尽量取端点为整数的区间,尽量缩短区间长度,通常可确定一个长度为1的区间;

如此列表的优势:计算步数明确,区间长度小于精度时,即为计算的最后一步。 题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例9. 分析:从二次方程的根分布看二次函数图像特征,再根据图像特征列出对应的不等式(组)。 解析:(1)设m x x x x f -+-=4)12()(2

由βα<<2,知,0)2(

(2)令a x x x f +-=53)(2

,01225>-=?a ∴12

25

<

a ,

且???????><<>-0)3(0)1(0)0(0)2(f f f f ,∴???????>+-<+-<>++01527053001012a a a a ,∴012<<-a ,

综上,012<<-a 。

评析: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三者密不可分。

例10.解析:设1)1()()(2+-+=-=x b ax x x f x g ,则0)(=x g 的二根为1x 和2x 。

(1)由0>a 及4221<<

??><0)4(0

)2(g g ,即???>-+<-+034160124b a b a ,

即???

????

<+?--<-?+,

043224,043233a a b a

a b 两式相加得

12x ; (2)由a

a b x x 4

)1()(22

21--=-, 可得 1)1(122+-=+b a 。 又01

21>=

a

x x ,所以21,x x 同号。 ∴ 21

2

1b a x x

或?????+-=+<<-<1

)1(120

22

12b a x x ,

即 ???????+-=+>>1)1(120)0(0)2(2b a g g 或???????+-=+>>-1

)1(120)0(0)2(2b a g g

解之得 41<

b 或4

7

>b 。 点评:条件4221<<

【课外作业】

1. 答案:A ,令0,0)(>?=x f 即可; 2. 答案:B;

3.答案:C ,由)0()4(f f =-可得)(2x f c bx x =++关于2-=x 对称,∴22

-=-

b

,∴,2)2(,4-=-=f b ∴2=c ,∴24)(2++=x x x f ,∵x x f =)(,∴212--=或或x 。

4、 答案:D, ∵

为奇函数)(x f ,∴,0)2()2(),3(0)0(==-==f f f f ∴

,0)4()1(==f f 0)2(=f , ∴0)5(=f

5. 答案:C ,先求出)('x f ,根据单调性求解;

五.思维总结

1.函数零点的求法:

①(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2.解决二次函数的零点分布问题要善于结合图像,从判别式、韦达定理、对称轴、区间端点函数值的正负、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等方面去考虑使结论成立的所有条件。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密切,联系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

人教版数学-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10第十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讲义.

第十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基础知识 1.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是曲线与方程。解析法的实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首先是通过映射建立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即如果一条曲线上的点构成的集合与一个方程的解集之间存在一一映射,则方程叫做这条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如x 2+y 2=1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的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2)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4)化简方程并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5)证明适合方程的解的对应点都在曲线上,且曲线上对应点都满足方程(实际应用常省略这一步)。 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小于1800的正角,叫做它的倾斜角。规定平行于x 轴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0,倾斜角的正切值(如果存在的话)叫做该直线的斜率。根据直线上一点及斜率可求直线方程。 4.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1)一般式:Ax+By+C=0;(2)点斜式:y-y 0=k(x-x 0);(3)斜截式:y=kx+b ;(4)截距式: 1=+b y a x ;(5)两点式:1 21121y y y y x x x x --= --;(6)法线式方程:xcos θ+ysin θ=p (其中θ为法线倾斜角,|p|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7)参数式:?????+=+=θ θ sin cos 00t y y t x x (其中θ为该直线 倾斜角),t 的几何意义是定点P 0(x 0, y 0)到动点P (x, y )的有向线段的数量(线段的长度前添加正负号,若P 0P 方向向上则取正,否则取负)。 5.到角与夹角:若直线l 1, l 2的斜率分别为k 1, k 2,将l 1绕它们的交点逆时针旋转到与l 2重合所转过的最小正角叫l 1到l 2的角;l 1与l 2所成的角中不超过900的正角叫两者的夹角。若记到角为θ,夹角为α,则tan θ= 2 11 21k k k k +-,tan α= 2 1121k k k k +-. 6.平行与垂直:若直线l 1与l 2的斜率分别为k 1, k 2。且两者不重合,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k 1=k 2;l 1⊥l 2的充要条件是k 1k 2=-1。 7.两点P 1(x 1, y 1)与P 2(x 2, 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 2 21221)()(y y x x -+-。 8.点P(x 0, y 0)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公式:2 2 00| |B A C By Ax d +++= 。 9.直线系的方程:若已知两直线的方程是l 1:A 1x+B 1y+C 1=0与l 2:A 2x+B 2y+C 2=0,则过l 1, l 2交点的直线方程为A 1x+B 1y+C 1+λ(A 2x+B 2y+C 2=0;由l 1与l 2组成的二次曲线方程为(A 1x+B 1y+C 1)(A 2x+B 2y+C 2)=0;与l 2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 1x+B 1y+C=0(1 C C ≠). 10.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若直线l 方程为Ax+By+C=0. 若B>0,则Ax+By+C>0表示的区域为l 上方的部分,Ax+By+C<0表示的区域为l 下方的部分。 11.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各变量,并以x 和y 表示;(2)写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3)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4)求出最优解。 12.圆的标准方程:圆心是点(a, 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 2,其参数方程为 ?? ?+=+=θ θsin cos r b y r a x (θ为参数)。

【精品】高中数学 选修1-1_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_ 知识点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含答案)提高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的模型;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能正确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双曲线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图象和标准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到两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零且小于12F F )的点的集合叫作双曲线. 定点1F 、2F 叫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作双曲线的焦距. 要点诠释: 1. 双曲线的定义中,常数应当满足的约束条件:常数=1212PF PF F F -<,这可以借助于三角形中边的相关性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理解; 2. 若常数分别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则动点的轨迹各不相同: 若 常数=1212PF PF F F -<(常数0>),则动点轨迹仅表示双曲线中靠焦点2F 的一支; 若 常数=2112PF PF F F -<(常数0>),则动点轨迹仅表示双曲线中靠焦点1F 的一支. 若 常数=1212PF PF F F -=,则动点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包括端点); 若 常数=1212PF PF F F ->,则动点轨迹不存在; 若 常数=12=0PF PF -,则动点轨迹为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 要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标准方程的推导 如何建立双曲线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为4步: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1)建系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设点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 (3)列式 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P={M||M F1|-|M F2||=2a}={M|M F1|-|M F2|=±2a}. ∵2222 12 ||(),||(), MF x c y MF x c y ++=-+ ∴2222 ()()2 x c y x c y a ++-+=± (4)化简 将这个方程移项,得 当焦点在x轴上时, 22 22 1 x y a b -=(0,0) a b >>,其中222 c a b =+; 当焦点在y轴上时, 22 22 1 y x a b -=(0,0) a b >>,其中222 c a b =+

人教版必修二数学圆与方程知专题讲义

人教版必修二圆与方程专题讲义 一、标准方程 ()()2 2 2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 和半径r 2.特殊位置的圆的标准方程设法(无需记,关键能理解) 二、一般方程 ( )222 2040x y D x E y F D E F ++++=+- > 1.220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方程,则 2222 0004040A B A B C C D E AF D E F A A A ? ? =≠=≠????=?=????+->??????+-?> ? ?????? ? 2.求圆的一般方程方法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 ②利用平面几何性质

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上两点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时,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相交时,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3.2240D E F +->常可用来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B 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2)圆内一点A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A 的最值 min PA AN r A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 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 3.以1122(,),(,)A x y B x y 两点为直径的圆方程为 1212()()()()0x x x x y y y y --+--= 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相离?没有公共点?0d r ? (2)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0d r ?=?= (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 r ?>?< 2.直线与圆相切 (1)知识要点 ①基本图形

最新高考数学解题技巧-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018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解答题模板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1、 题型与考点(1){极坐标与普通方程的互相转化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相转化 (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 (3) {利用参数方程求值域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2、【知识汇编】 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t t y y t θθ=+??=+?为参数 00(,)x y 为直线上的定点, t 为直线上任一点(,)x y 到定 点00(,)x y 的数量; 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 =+?为参数(a,b)为圆心,r 为半径; 椭圆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θ=??=? 为参数; 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sec ()tan x a y b φθφ=??=? 为参数; 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是2 2()2x pt t y pt ?=?=?为参数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点P 的极坐标为(,)ρθ,直角坐标为(,)x y , 则cos x ρθ=, sin y ρθ=, 222x y ρ=+, tan y x θ=。 解题方法及步骤 (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用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引入参数,即选定合适的参数t ,先确定一个关系()x f t =(或()y g t =,再代入普通方程(),0F x y =,求得另一关系()y g t =(或()x f t =).一般地,常选择的参数有角、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某一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 例1、方程?????+=-=--t t t t y x 2 222(t 为参数)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上支 C.双曲线的下支 D.圆 解析:注意到2t t 与2t -互为倒数,故将参数方程的两个等式两边分别平方,再相减,即可消去含t 的项,4)22()22(2222-=+--=---t t t t y x ,即有422=+y x ,又注意到 02>t ,222222=?≥+--t t t t ,即

2013高考数学曲线方程汇总

30.(201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本题共有2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 题满分9分. 已知椭圆C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1 0)F -,、2(1 0)F ,,短轴的两个端点分别为12 B B 、 (1)若112F B B ?为等边三角形,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椭圆C 的短轴长为2,过点2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 P Q 、两点,且11F P F Q ⊥ , 求直线l 的方程. 31.(2013年高考四川卷(理))已知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12(1,0),(1,0)F F -,且椭圆C 经过点41 (,)33 P . (Ⅰ)求椭圆C 的离心率; (Ⅱ)设过点(0,2)A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点Q 是线段MN 上的点,且 222 211 ||||||AQ AM AN =+ ,求点Q 的轨迹方程. 3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椭圆 2222:1x y C a b +=(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 ,过1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1.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点P 是椭圆C 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连接12,PF PF ,设12F PF ∠的角平分线PM 交C 的长轴于点(,0)M m ,求m 的取值范围; (Ⅲ)在(Ⅱ)的条件下,过P 点作斜率为k 的直线l ,使得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12,PF PF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若0k ≠,试证明12 11kk kk +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33.(2013年高考上海卷(理))(3分+5分+8分)如图,已知曲线2 21:12 x C y -=,曲线2:||||1C y x =+,P 是平面上一点,若存在过点P 的直线与12,C C 都有公共点,则称P 为 “C 1—C 2型点”. (1)在正确证明1C 的左焦点是“C 1—C 2型点”时,要使用一条过该焦点的直线,试写出一条这样的直线的方程(不要求验证); (2)设直线y kx =与2C 有公共点,求证||1k >,进而证明原点不是“C 1—C 2型点”;

高中数学全参数方程知识点大全

高考复习之参数方程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 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所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2.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要求利用曲线的参数 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二、知识结构 1.直线的参数方程 (1)标准式 过点Po(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如图)的参数方程是 ?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2)一般式 过定点P 0(x 0,y 0)斜率k=tg α= a b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bt y y at x x 00(t 不参数) ② 在一般式②中,参数t 不具备标准式中t 的几何意义,若a 2 +b 2 =1,②即为标准式,此 时, | t |表示直线上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若a 2+b 2 ≠1,则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是 22b a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设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若P 1、P 2是l 上的两点,它们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则 (1)P 1、P 2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 0+t 1cos α,y 0+t 1sin α) (x 0+t 2cos α,y 0+t 2sin α); (2)|P 1P 2|=|t 1-t 2|; (3)线段P 1P 2的中点P 所对应的参数为t ,则 t= 2 2 1t t + 中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PP 0|=|t |=|2 2 1t t +| (4)若P 0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则 t 1+t 2=0.

直线和圆的方程复习讲义全

直线和圆的方程 一、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直角和斜率: (1) 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直线的倾斜角.围 为[)0,π (2) 斜率:不等于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直线的斜率,即k=tana(a ≠90°). (3) 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tana=21 21 y y x x -- 2. 直线方程的五种表示形式: 斜截式:y=kx+b ; 点斜式:y-y0=k(x-x0); 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 截距式: 1x y a b +=; 一般式:Ax+By+C=0 3. 有斜率的两条直线的平行期、垂直的充要条件: 若L1: y=k 1x+b 1 L2: y=k 2x+b 2 则: (1) L1∥L2?k 1=k 2且b 1≠b 2; (2) L1⊥L2?k 1×k 2 = -1 4.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与夹角公式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简称夹角,如果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L1和L2所成的角是θ,且0 90θ≠ 则有夹角公式:tan= 12 12 1k k k k -+ 5.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P (x0.y0)到直线Ax+By+C=0(A 、B 不同时为零)的距离 题型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2004.)设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a ,且sin α+cos α=0,则a,b 满足( ) A.a+b=1B.a-b=1C.a+b=0D.a-b=0 2.(2004.启东)直线经过点A (2.1),B (1,m 2 )两点(m ∈R ),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取值围是( ) A.[)0,π B 0, ,42πππ???? ??????? .C 0,4π?????? . D ,,422ππππ???? ? ?????? . 3.(2004.)函数y=asinx+bcosx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x= 4 π ,那么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 。 题型2 直线方程 4.(2001.新课程)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A=PB ,若直线PA 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

(通用版)202x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11 函数与方程讲义 文

第十一节函数与方程 一、基础知识批注——理解深一点 1.函数的零点 (1)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2)零点的几个等价关系: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函数的零点不是函数y=f(x)与x轴的交点,而是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也就是说函数的零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实数. 2.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只能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变号零点,而不能判断函数的不变号零点,而且连续函数在一个区间的端点处函数值异号是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二、常用结论汇总——规律多一点 有关函数零点的结论 (1)若连续不断的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则f(x)至多有一个零点. (2)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3)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通过零点时,函数值可能变号,也可能不变号.

三、基础小题强化——功底牢一点 一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 ) (2)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函数图象连续不断),则f (a )·f (b )<0.( ) (3)只要函数有零点,我们就可以用二分法求出零点的近似值.( )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在b 2-4ac <0时没有零点.( ) (5)若函数f (x )在(a ,b )上单调且f (a )·f (b )<0,则函数f (x )在[a ,b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 答案:(1)× (2)× (3)× (4)√ (5)√ (二)选一选 1.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有如下对应值表: x 1 2 3 4 5 f (x ) -4 -2 1 4 7 f x A .(1,2) B .(2,3) C .(3,4) D .(4,5) 解析:选B 由所给的函数值的表格可以看出,x =2与x =3这两个数字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不同,即f (2)·f (3)<0,所以函数f (x )在(2,3)内有零点. 2.函数f (x )=(x -1)ln(x -2)的零点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选B 由x -2>0,得x >2,所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所以当f (x )=0,即(x -1)ln(x -2)=0时,解得x =1(舍去)或x =3. 3.函数f (x )=ln x -2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 .(1,2) B .(2,3) C.? ?? ??1e ,1和(3,4) D .(4,+∞) 解析:选B 易知f (x )为增函数,由f (2)=ln 2-1<0,f (3)=ln 3-23 >0,得f (2)·f (3)<0,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圆的方程》讲义

(同步复习精讲辅导)北京市-高中数学 圆的方程讲义 新人教A 版 必修2 题一 题面:方程211(1)x y -=--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个圆 B .两个半圆 C .两个圆 D .半圆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求以(1,2),(5,6)A B --为直径两端点的圆的方程. 题二 题面: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1)过点(2,3),(2,5)A B ---且圆心在直线230x y --=上; (2)与x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30x y -=上,且被直线0x y -=截得的弦长为 题三 题面:(1)求过点(2,2),(5,3),(3,1)A B C -的圆的方程,并求该圆的半径与圆心坐标; (2)求经过点(2,4)A --且与直线3260x y +-=相切于点(8,6)的圆的方程. 题四 题面:求圆0722:22=+++-+a y ax y x C 的圆心轨迹方程. 题五 题面:若曲线2222(1)40x y a x a y +++--=关于直线0y x -=的对称曲线仍是其本身,则实数a = . 题六 题面:圆心在直线270x y --=上的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0,4),(0,2)A B --,则圆C 的方程为 题七 题面:已知圆C 与直线x -y =0及x -y -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 +y =0上,则圆C 的方程为( ) A .(x +1)2+(y -1)2=2 B .(x -1)2+(y +1)2 =2 C .(x -1)2+(y -1)2=2 D .(x +1)2+(y +1)2=2

题八 题面:Rt ABC ?的三个顶点与圆心都在坐标轴上,AB =4,AC =3,求其外接圆方程. 思维拓展 题一 题面:(1)若实数,x y 满足等式 2241x y x +=-,那么 x y 的最大值为 . (2)若实数,x y 满足等式2241x y x +=-,那么22x y +的最大值为 .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答案:A 金题精讲 题一

2021版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八章第八讲 曲线与方程 (含解析)

第八讲曲线与方程 ZHI SHI SHU LI SHUANG JI ZI CE 知识梳理·双基自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曲线与方程的定义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曲线__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__方程__的曲线. 知识点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重要结论 1.“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求轨迹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就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y 的方程及函数关系. (2)数形结合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3)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

双基自测 题组一 走出误区 1.(多选题)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D ) A .方程x 2+xy =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B .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 C .y =kx 与x =1 k y 表示同一直线 D .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 题组二 走进教材 2.(必修2P 37T3)已知点F (14,0),直线l :x =-1 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 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D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圆 D .抛物线 [解析] 由已知|MF |=|MB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 题组三 考题再现 3.(2019·广东汕头模拟)一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 2=8x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 +2=0相切,则此动圆必过定点( B ) A .(4,0) B .(2,0) C .(0,2) D .(0,0) [解析] 圆心C 在抛物线上,设与直线x +2=0相切的切点为A ,与x 轴交点为M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CA =CM =R ,直线x +2=0为抛物线的准线,故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到该圆必过抛物线的焦点(2,0),故选B . 4.(2019·长春模拟)如图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点E ,则点E 的轨迹是( B )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必刷题)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 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222 x t y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8cos ρθθ=. (Ⅰ)求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 (,1)2P ,倾斜角α=6 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πρθ=-.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1C :cos sin θθ=??=? x y (θ为参数),将1C 上的所有 和2倍后得到曲线2C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 :sin )4ρθθ+=. (1)试写出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与曲线2C 的参数方程; (2)在曲线2C 上求一点P ,使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4.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方程为40x y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x 3cos y sin ααα ?=??=??(为参数). (1)已知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P 的极坐标为(4,)2π ,判断点P 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 (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V 标方程为πcos =13ρθ? ?- ??? ,M ,N 分别为曲线C 与x 轴、y 轴的交点. (1)写出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2)求直线OM 的极坐标方程. 6.(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为参数),(为参数). (1)化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 (2)若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为上的动点,求中点到直线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

北京第十八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析式教学案(教师版)

北京第十八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14 函数的表示法求解 析式教学案(教师版) 一、课前检测 1.若函数()f x 满足2(1)2f x x x +=-,则f = . 答案:6- 2.已知()()()23,2f x x g x f x =++=,则()g x = . 答案:21x - 3. 若)(x f 是一次函数,14)]([-=x x f f 且,则)(x f = . 答案:()123f x x =- 或()21f x x =-+ 二、知识梳理 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解读: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解读: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解读: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解读: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解读: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设2211(),f x x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2f x x =- 变式训练1:设(cos )cos 2,(sin )f x x f x =求的解析式. 答案:()2sin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33221)1(,1)1(x x x x g x x x x f +=++=+, 求)]([x g f . 答案:()22f x x =-,()33g x x x =-,642[()]692f g x x x x =-+- 小结与拓展:配凑法 例2 设23)1(2+-=+x x x f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56f x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21lg f x x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 ()lg 1f x x =- 变式训练2:设x x f 2cos )1(cos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2()21f x x x =++ 小结与拓展:换元法 例3 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 求()f x 的解析式; 答案:()27f x x =+ 变式训练1:已知12()3f x f x x ?? += ???,求)(x f 的解析式. 答案:1 ()2f x x x =-

数学必修2圆与方程知识点专题讲义

必修二圆与方程专题讲义 一、标准方程 ()()2 2 2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 和半径r 2.特殊位置的圆的标准方程设法(无需记,关键能理解) 二、一般方程 ( )222 2040x y D x E y F D E F ++++=+- > 1.220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方程,则 2222 0004040 A B A B C C D E AF D E F A A A ? ? =≠=≠????=?=????+->??????+-?> ? ?????? ? 2.求圆的一般方程方法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

②利用平面几何性质 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上两点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时,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相交时,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3.2240D E F +->常可用来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B 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2)圆内一点A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A 的最值 min PA AN r A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 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 3.以1122(,),(,)A x y B x y 为直径两端点的圆方程为 1212()()()()0x x x x y y y y --+--= 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相离?没有公共点?0d r ? (2)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0d r ?=?= (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 r ?>?<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三最后一题 1、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点A 的极坐标为)6 ,2(π ,直线l 过点A 且与极轴成角 为 3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 cos(2πθρ-=. (1)写出直线l 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直线l 与曲线圆C 交于B 、C 两点,求AC AB .的值. 【答案】(1)直线l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02222=--+y x y x ;(2 2、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1x y α α ?=+??=+??(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其表示什么轨迹. (2)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 sin cos θθρ -= ,求直线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 【答案】(1)6cos 2sin ρθθ=+(2 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t y t x (22522 5??? ??? ?+=+ -=为参数),若以 O 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θρcos 4=。 (1)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及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 1 ,再将所得曲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1C ,求曲线1C 上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答案】(1)() 422 2 =+-y x ,052=+-y x (2 )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讲座复习:求解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讲座复习:求解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高考要求 求解函数解析式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需引起重视 本节主要帮助考生在深刻理解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方法,并形成能力,并培养考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归纳 求解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常用方法主要有 1 待定系数法,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用待定系数法; 2 换元法或配凑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可用换元法,当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配凑法; 3 消参法,若已知抽象的函数表达式,则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解f (x );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 (1)已知函数f (x )满足f (log a x )=)1(1 2x x a a -- (其中a >0,a ≠1,x >0),求f (x )的表达式 (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满足|f (1)|=|f (-1)|=|f (0)|=1,求 f (x ) 的表达式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概念中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以及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依托 利用函数基础知识,特别是对“f ”的理解,用好等价转化,注意定义域 错解分析 本题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定义域的考查、等价转化易出错 技巧与方法 (1)用换元法;(2)用待定系数法 解 (1)令t=log a x (a >1,t >0;01,x >0;0

圆的方程 - 简单 - 讲义

圆的方程 知识讲解 一、圆的标准方程 ⑴以点(,)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222()()x a y b r -+-= ⑵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222x y r += 二、圆的一般方程 方程:220x y Dx Ey F ++++=, (2240D E F +->)① 说明:⑴2x 和2y 项的系数相等且都不为零; ⑵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⑶表示以(,)22D E -- a)当2240D E F +-=时,方程①只有实根2D x =-,2 E y =-,方程①表示一个点(,)22D E -- b)当2240D E F +-<时,方程①没有实根,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三、圆的参数方程 概念: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为参数)叫做圆的参数方程.特别地,当0,a b ==即圆心在原点,圆的参数方程式为cos ,(sin x r y r θθθ=??=? 为参数).圆的参数方程,其实质是三角换元.当涉及有关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时,可设圆上的点参数,这样可把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然后利用三角知识来处理. 四、圆心的三个重要的几何性质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模一条弦的中垂线上. 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 五、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 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圆心(,)A a b ,半径r ,若点00(,)M x y 在圆上,则

22200()()x a y b r -+-=;若点00(,)M x y 在圆外,则22200()()x a y b r -+->;若点00(,) M x y 在圆内,则22200()()x a y b r -+-<.反之,也成立. 2. 利用几何法来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点M 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则若点M 在圆外;当点M 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则若点M 在圆内;当点M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若点M 在圆上.即AM r >?点M 在圆外;AM r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练习精选.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 例1求曲线(为参数)与曲线(为参数)的交点. 解:把代入 得:两式平方相加可得 ∴(舍去) 于是即所求二曲线的交点是(,-). 说明:在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两曲线的交点时,最好由参数方程组求解,如果化为普通方程求交点时要注意等价性.如该例若化为普通方程求解时要注意点(-,)是增解. 例2化直线的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其中倾斜角满足且) 解法一:因,,故 ∴ 设。取为参数,则得所求参数方程 解法二:如图,()为直线上的定点,为直线上的动点.因动点M 与的数量一一对应(当M在的向上方向或正右方时,;当M在的下方或正左方时,;当M与重合时,),故取为参数.

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如图).则有 ∴ 即为所求的参数方程。 说明:①在解法二中,不必限定,,即不必限定,.由 此可知,无论中任意值时,所得方程都是经过(),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可称它是直线参数方程的“点角式”或“标准式”. ②要充分理解解法二所示的参数的几何意义,这对解决某些问题较为方便. ③如果取为参数,则得直线参数方程 一般地,直线的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为参数) 但只有当且仅当,且时,这个一般式才是标准式,参数才具有上述的几何意义. 例3求椭圆的参数方程. 分析一:把与对比,不难发现,可设,也可设

解法一:设(为参数),则 ∴ 故 因此,所得参数方程是 (Ⅰ)或(Ⅱ) 由于曲线(Ⅱ)上的点(,),就是曲线(Ⅰ)上的点(,),所以曲线(Ⅱ)上的点都是曲线(Ⅰ)上的点. 显然.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分析二:借助于椭圆的辅助圆,可明确椭圆参数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解法二:以原点O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如图.设以轴正半轴为始边,以动半径OA为终边的变角为,过点A作轴于N,交椭圆于M,取为参数,则点M()的横坐标(以下同解法一). 由解法二知,参数是点M所对应的圆半径OA的转角,而不是OM的转角,因而称为椭圆的离角.(如果以O为圆心,为半径作圆,过M作,交圆于B,由 可知也是半径OB的转角). 例4用圆上任一点的半径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参数,把圆化为参数方程。 分析:由圆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把圆上任意一点化为的参数形式。 解:如图所示,圆方程化为,设圆与x轴正半轴交于A,为圆上任一点,过P作轴于B,OP与x轴正半轴所成角为,,则:

2.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讲义版

课程主题:圆的方程与位置 【知识点】 一、圆的方程形式 (1)圆的标准方程:)0()()(2 22>=-+-r r b y a x ,其中(,a b )是圆心坐标,r 是圆的半径; (2)圆的一般方程:02 2=++++F Ey Dx y x (0422>-+F E D ),圆心坐标为(,)22 D E - -,半径为2242 D E F r +-= . 注:①确定圆的方程需要有三个互相独立的条件,通常也用待定系数法; ②圆的方程有三种形式,注意各种形式中各量的几何意义,使用时常数形结合充分运用圆的平面几何知识; ③圆的直径式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其中1122(,),(,)A x y B x y 是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点. 二、点、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点与圆: 点00(,)P x y 与圆2 2 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2 2 2 ()()x a y b r -+-< (2)点在圆上?2 2 2 ()()x a y b r -+-= (3)点在圆外?2 2 2 ()()x a y b r -+-= (二)直线与圆: 1.直线l :0(,Ax By C A B ++=不全为0),圆C :2 2 2 ()()x a y b r -+-=,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d r >?直线与圆相离;d r =?直线与圆相切;d r ?直线与圆相交. 2.若点00(,)P x y 为圆上一点,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 .0220000=+? ?? ? ??++???? ??+++F y y E x x D y y x x 或2 00))(())((r b y b y a x a x =--+-- 课程类型: 1对1课程 ? Mini 课程 ? MVP 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