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明清山东运河城市发展的表现

浅述明清山东运河城市发展的表现

【摘要】: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其中商业主要以粮食业、棉花业和南北杂货业为大宗,手工业中皮革业、烟草加工业比较发达。二是城市空间格局的扩展,主要表现在城市由以政治功能转向以经济功能为主。

【关键词】:明清; 运河; 城市; 工商业; 空间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城市主要包括临清、德州、东昌、济宁等城市,在这一时期,这几个城市都有了很大发展,这种繁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二是城市空间格局的扩展。下面,作者将从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空间扩展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一下山东运河城市的发展状况。

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在工商业方面,这几个城市的发展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其发展的大体状况是一致的。在商业方面,首先,各个城市都是南北货物的荟萃之所,并出现了专门卖同一类货物的专门街市,如在临清“许多街巷以集中的工商业命名,如锅市街、席场街、草市街、估衣街、羊市街、牛市街、油篓巷、白布巷、纸马巷、蜡烛巷、崇米巷、银锭巷、以及当铺胡同、酒店胡同、糖房胡同、灯卦胡同等等。”[1]而在德州则有专门制作竹竿的竹竿巷以及鱼市、茶室、果市等,并且商业区扩展到了城外。另外,德州的饮食业也十分的发达,当时“客店、饭馆、零售摊,在明清两代畸形发展,当时的客店、饭店都集中在顺城街、米市街、西关街、小锅街、北厂以及河西刘智庙,大饭店能作高级酒席——燕翅席(席中名贵的海味、燕窝、鱼翅)。西关、米市、小锅市的城市居民以及北营的贫苦回民,几乎家家户户打锅饼烙麻酱火烧,或烧羊肉,到处摆摊售卖”[2]。在手工业方面,这几个城市各有不同,临清的手工业可分为公私两类,公营手工业是造砖业,当时,清廷各皇帝陵墓及京师其他大型工程,均使用临清砖窑所生产的砖。这种砖窑设在临清乡下,其数量众多,年产砖一千万余块,其中大部分均运往临清城中再装船运往北京、天津一带,以供建筑之用。在私营手工业方面,临清比较重要的是丝织业和裘皮工业,其中丝织业中最著名的是哈达业。哈达为我国藏族和蒙古族人民在迎送亲友、到寺庙拜神以及迎送客人时用的丝巾,寓意为敬重与祝福。当时的哈达生产多在内地,其中以临清为最。临清的哈达生产规模很大,且分工明确。史载在临清的哈达业中“收买运销者曰丝店,织户曰机房,染工曰浆房,”[3]到清代末年,临清哈达生产达到“全境机房七百余、浆房七八处、收庄十余家、织工五千人” [4]的规模。临清的裘皮业主要分为贡皮和千张皮两种。所谓贡皮,是指临清上贡给朝廷的皮革。在清代,临清城内的回民利用从西北贩来的原皮,进行销熟加工后,制成的皮质地柔软且无异味,质量十分的上乘,因此得到朝廷的认可,令山东巡抚每年“岁进大西皮一千张,西皮一千张,珍珠□毛皮一千张,每岁冬春……铺户采办”[5],于是这种上等皮子就成为贡皮。除贡皮外,还有千张皮,所谓千张皮,是指用裁剪皮革所剩的边角余料缝制而成的皮裘,这种皮裘的缝制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