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1.1895年德国物理学教授伦琴发现x线。

2.计算机x线成像(CR)和数字x线成像(DR)。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是由u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

5.多层螺旋CT(MSCT)。

6.CT血管成像(CTA)。

7.磁共振成像(MRI)。

8.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9.脑脊液和水:T1WI:信号轻度低,影响灰度黑T2WI:信号强度高,影响灰度白

10.普通X射线的空间分辨率高于CT,密度低于CT

11.可型密度量化分析选用不同的设置窗,包括窗位和窗宽

12.CT血管成像CTA

13.合理选择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1)选择诊断价值高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2)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3)选择易行、费用低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4)选择安全性高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1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

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菜鸡、传输、储存、后处理及显示灯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足利用。

15.放射信息系统(RIS)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医学影像学科的相关事务,诸如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统计患

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及科室的工作量及财务信息等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16.对于中枢神经系统,CT(首选)和MRI是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17.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CT::(1)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类圆形,边界清楚,其内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颅板受累引起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2)增强检查,病变大多呈均匀性显著强化MIRI:(1)平扫,肿块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2)增强T1W,肿块呈均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3)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18.硬膜外血肿CT:平扫,表现为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19.硬膜下血肿CT:平扫:

1.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2.亚急性或慢性水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

脑出血CT平扫: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

20.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21.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22.颅内血管畸形,分为动静脉畸形(A VM)、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大脑大静脉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A VM最常见。

23.椎管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其部位有关: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硬膜外肿瘤。

24.鼻咽癌,病理上,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CT为鼻咽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5.喉癌,常发生在声门区,其次为声门上区,而声门下区最少。

26.肺野:通常人为地将双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1.横向划分: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

2.纵向划分: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三带。

27.右肺包括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包括上、下两个肺叶。

28.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29.胸腔积液大于250ml时X线有阳性表现

30.支气管阻塞可引起不同类型的阻塞改变,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

31.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32.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33.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

34.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35.游离性胸腔积液,少量积液250ml左右时。

36.支气管扩张CT,1、柱状支气管扩张。2、曲张型支气管扩张。3、囊状型支气管扩张。4、支气管黏液栓。

CT肺窗,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表现为“轨道征”和“印戒征”

37.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38.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

39.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病变多位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表现为多发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并可融合成较大的

片状影

40.间质性肺炎:可沿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41.结核病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I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3继发型肺结核III型4结核性胸膜炎IV型5其它肺外结核V型。

42.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三不均匀”,即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

43.继发型肺结核为成年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44.肺结核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X线表现有哪些?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灶及周围炎--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大可小,增大至肺叶可与大叶肺炎相混。淋巴管炎--数条索条状致

密影,可被病灶周围炎掩盖。纵隔淋巴结炎--可表现为肿块。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①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相同,1.5~2mm的粟粒状病灶,正常肺纹理常不能显示。

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a.大小不一:小如粟粒,大如结节。b.密度不均。c.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两肺上中上野。d.

病灶新旧:早期的已钙化,近期的为渗出增殖

3.继发性肺结核: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呈陈旧病灶周围炎,锁骨上、下区。中心高密度,边缘模糊的致密影。也可出现新的渗出

病灶,小片状云絮状影,病灶大时→肺段、肺叶受浸润。多呈慢性过程,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空洞等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存在。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纤维增生,支气管播散灶,空洞形成,代偿性肺气肿。

5.胸膜炎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45.继发型肺结核x线和ct主要征象为:1,局限性斑片影。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3,增生性病变。4,结核球。5,结核性空洞。6,

支气管播散病变。7肺间质改变。8,硬结钙化或索条影。

46.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属于继发型肺结核晚期类型,由于肺内结核灶迁延不愈,并严重破坏肺组织,形成纤维空洞所致

47.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和官腔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

中晚期周围型肺癌

X线:胸片大多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后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很少见。

CT:多期增强CT,肿块呈短暂性较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48.简答: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1、胸腔入口区:成人多为甲状腺肿块,儿童常为淋巴管瘤;2、前纵隔:常见为胸腺瘤和畸胎

瘤,心膈角区肿物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3、中纵隔:由于淋巴组织丰富,故以淋巴瘤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囊肿;4、后纵隔:由于神经组织丰富,故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主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或节细胞神经瘤等,可伴有局部脊椎骨质的异常改变。

49.胸腺瘤常位于前纵膈中上部。淋巴瘤常位于前、中纵膈。

50.正常心脏形态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

51.心脏形态和大小异常,心影可分为: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

52.心胸比率,大于0.50至0.55为轻度增大,0.55至0.6为中度增大,0.6以上为重度增大。

5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被称为“金标准”

54.肺门及肺血管异常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或残

根样表现。

55.房间隔缺损X线: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型,右房、室增大为其突出表现,尤其是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

56.法洛四联症基本畸形: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57.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心包腔内超过300ml液体,即为心包积液。

58.MSCT增强肺动脉成像是肺栓塞诊断较常用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59.(名解)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60.(名解)龛影:是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

致。

61.食管静脉曲张

X线:早期食管静脉曲张表现为食管下段粘黏膜皱襞稍宽或略为迂曲;随着疾病的发展,食管中下段的黏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并显示食管官腔扩张,张力降低,钡剂排空延迟。

x线造影检查时,发生静脉曲张的食管壁柔软并伸缩自如,是与食管癌的重要鉴别点。

62.胃溃疡的直接征象是龛影,良性溃疡表现为:黏膜线,项圈征,狭领征。可恶变。

63.十二指肠溃疡百分之90以上发生在球部。不恶变。

64.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肿瘤。

65.肠癌分为:增生型、浸润型(肿瘤主要沿肠壁浸润,致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和肠腔向心性狭窄)溃疡型

66.肝脓肿:超声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典型表现:“环征”即脓腔呈低回声、脓肿壁表现环状高回声。

67.肝海绵状血管瘤ct,整个过程呈“早出晚归”强化表现。

68.肝细胞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

直径不超过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结节,成为“小肝癌”,

69.肝转移瘤ct直接征象呈“牛眼征”表现。

70.超声是胆系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71.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呈强回声,其间有弱回声带,重者呈多层弱回声带表现;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多缩

小,胆囊壁增厚、钙化,边缘毛糙,回声增强。

72.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多种疾病。

73.游离气腹:某种原因导致腹膜腔积气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称为游离气腹,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盆部术后或合并感染。胃肠道

穿孔后不一定有气腹,有气腹者不一定为胃肠道穿孔。

74.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三类。

75.绞窄性小肠梗阻可见“假肿瘤”征和“咖啡豆”征。

76.用影像学方法评价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对有无肠梗阻的判定2对肠梗阻部位的判定3对肠梗阻

有无绞窄性的判定

77.超声检查通常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78.输尿管在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和进入膀胱前有三个生理狭窄区。

79.约百分之90结石可由x线平片现实,称为阳性结石。余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以在平片上发现,称为阴性结石。

80.肾上腺意外瘤:指临床上无明确肾上腺功能异常表现,而在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所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块。

81.乳头状癌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多凹凸不平。

82.骨质按其结构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83.骨化主要有两种形式膜骨化和软骨内骨化。

84.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长骨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板和骨骺。

85.骨关节与骨组织基本病变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与软骨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

沉积,骨骼变形。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86.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改变:(1)骨质明显增生硬化;(2)脓腔、死骨和瘘管

87.短骨结核:X线、CT和MRI表现为:患部骨质疏松,骨干膨胀、皮质变薄,骨膜新生骨较明显,称“骨气臌”

88.骨结核的诊断要点:起病缓慢,以骨破坏为主、少或无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和可有脓肿形成。

89.若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

三角或Codman三角。

79. 骨折是骨和(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

90.儿童骨折可以发生骨骺骨折和青枝骨折。

91.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92.椎间盘由纤维环、髓环与软骨板三部分构成。

93.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等鉴别。骨巨细胞瘤:常位于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以多

发于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和以膨胀性骨破坏为其特征。多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被发现。

94.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95.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主要是经血流从远处原发肿瘤,如癌、肉瘤等转移而来。

96.骨囊肿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近端更为多见。

97.骨囊肿x线平片表现为:长骨干骺端或和骨干内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多为单房。

98.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99.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平片上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形成骨赘,可有关节游离体形成。

100.关节结核:骨型关节结核、滑膜型结核。

101.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1、概念:是在DSA、超声、CT及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路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

导管、支架、引流管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亚学科。

2、地位: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逐步代替部分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成为与内科外科鼎立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按其临床应用技术和解剖部位可分为血管介入技术及非血管介入技术。

血管介入技术是以Seldinger技术及同轴导管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102.主动脉分型:Stanford分型(型和B型)和DeBakey分型(I型、Ⅱ型、Ⅲ型)

103.主动脉夹层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AD急性期介入手术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指征为复杂型AD。复杂型AD主要指伴有持续性或发作性难以控制的疼痛、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主动脉的进行性扩张、脏器或肢体缺血和先兆破裂表现。非复杂型AD,则可严密观察、随访。对于慢性AD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①主动脉最大径大于5CM;②主动脉夹层的迅速增大(大于5MM/6月);③合并内脏、下肢动脉的严重缺血;④Manfan综合征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⑤长期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主动脉峡部缩窄者。

(2)禁忌证:主要包括:①因髂动脉严重迂曲或闭塞,且不能纠正而无介入治疗入路者;②你回双侧股动脉受夹层累及,造成重度狭窄者;③碘过敏者;④凝血机制障碍及肝、肾衰竭者。

100. TEVAR技术主要用于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

101. 介入治疗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①病理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②创伤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③医源性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禁忌症:①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②难以纠正的休克状态③透析无效的严重肾功能不全

104.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X线造影的鉴别诊断要点

94 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95关节结核与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