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B)。

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2.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砖能做什么”属于(A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C )。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C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8.(D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10.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 )。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1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1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 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2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B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2.“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B)。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2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D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25.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2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27.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2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C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2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B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3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D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辨析题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答:正确。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答:正确。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6.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亍: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7.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8.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9.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1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答:错误。中公专家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三、简答题

1.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列举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朗望。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共青团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

6.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答:(1)知道。(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四、材料分析题

1.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①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④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于是把头发剃成足球式的形状。第二天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否则不准许他上课。于是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刘某来到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他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也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学校准许刘某上课,但是刘某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依然不允许他上课。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