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革命竟然是这样闹起来的!

美国页岩革命竟然是这样闹起来的!
美国页岩革命竟然是这样闹起来的!

美国页岩革命竟然是这样闹起来的!

对不起,这只是个一根筋的故事。

话说1973年,一些伊斯兰国家组团PK以色列,这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

OPEC发话:谁敢支持以色列,我就不卖给你石油!

说到做到,一个石油禁运,搞得油价扶摇直上九万里,烧油大户损失惨重,英法等西欧诸国当时就怂了。

美国非要支持以色列,不认怂,就只能咬牙扛着高油价,花着买白粉的运费拉白菜。这亏可就吃大了——物价飙升,经济衰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石油是人家的,说不卖就不卖,你能怎么着?高人曰:有辙儿使切,没辙儿死切!

美国能源部门放眼四望,国内外这帮没良心的石油商只知道借机哄抬物价,赚个盆满钵满,谁管你的忧伤?只好把幽怨的目光转向本土沉睡的资源。

话说在美国本土,石油天然气有的是,储量不是问题,问题是采不出来。海量油气藏在页岩里,试了一百多年,采出成本永远比市场油价高。美国的石油公司都是私营的,没有哪个资本家愿意干这赔本买卖。

这次石油禁运,让美国能源部门眉头一皱,愁上心头,不得不再次打起页岩的主意,拿出优惠政策,比如退税补贴之类,勾引广大石油开发商: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页岩油气呗?美国石油开发商有的是,然而都不傻,在私企眼里,你美国政府没啥创新能力,和你共同开发,还哪来通用宝洁米老鼠?所以,石油大鳄都不鸟这套优惠政策。不过,也有一小波油企经不住政策诱惑,跃跃欲试。

政府当然搞不掂页岩油气技术,但他们会写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页岩油气可以低成本搞出来,只是还不知道怎么搞……但是我们有优惠政策啊,欢迎来搞!

1982年,一枚63岁的老头读到了这份报告。

老头叫乔治·米切尔,1919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出身贫寒,父母是希腊移民。

米切尔半工半读,从德州农工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美国梦的典型励志人生。

他通过房地产开发赚到第一桶金后,就当起了“野猫”。在美国,野猫是盲目开采石油者的昵称,投资大,风险高,赚到钱的概率堪比北京小车摇号中签率。

但米切尔中奖了,“米切尔能源公司”越来越赚钱,直到他看到了那份报告。

读了政府报告,他深受鼓舞,觉得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与吾心有戚戚焉,页岩气可以便宜地搞出来——形成工业气流!

于是,米切尔决定,响应政府号召,乘着好政策的东风,开始了页岩气开采试验。一些油企也陆续加入了试验竞赛队伍,试验场上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但也只是一阵子。

因为,不管政策多好,企业也得投资。

所谓“油气钻探试验”,翻译过来就是“烧钱”。一烧就是十几年,但就是搞不出工业气流。△页岩气开采主要技术:水平井钻探、水力压裂。大家都会搞,看谁搞得好。

到1997年,大油企都识时务地退出了这场豪赌,只剩几个上了贼船骑虎难下的小企业,其中当然有米切尔。

这时,公司董事会早就不淡定了。因为,这场看不到终点的试验长征,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山也多,水也多,分不清东西,已经快把公司拖垮了。仅最近6年间,公司就投入了2.5亿美元(20多年前的美元哟),而公司名下的常规天然气储量,已经只能靠情怀支撑了。这种情况下,谁还有信心陪这个78岁的老头赌下去?

然而,大老板要赌,虞兮虞兮奈若何?老头的信心已成信仰。

不过,老头自己也门儿清,不管是公司还是自己,剩下的时间都不多了。

生死攸关时刻,一个叫尼古拉斯·斯坦伯格的下属带来了希望。尼古拉斯发现,手下的糊涂蛋搞错了压裂液配方,水加多了,但搞出来的页岩气也多了。然后,他在一次闲聊中,得知同行也在用含水偏高的压裂液采气,效果也不赖,只不过没用在页岩上。

尼古拉斯决定走“多掺水”的野路子。技术专家鉴定:尼古拉斯疯了。

因为理论表明:页岩层会吸水,好不容易压裂的缝隙,会被水堵死,天然气就更出不来了。

然而,地球物理学虽然年纪一大把了,却不太成熟,理论与实践打架是常事。

尼古拉斯和他的老板一样,也是一根筋,他的小组鼓捣了将近一年,除了多掺水,还各种篡改其他配方,比如采用更小的沙子等等。

终于,1998年的一天,巴内特页岩层上的一口井给足了米切尔和尼古拉斯面子,涌出了源源不断的页岩气。从这一天起,米切尔能源的天然气产量开始飙升。

页岩油气革命的扳机扣了二十年,终于打响了第一枪,固若金汤的页岩气之门被打开。米切尔后来得了个新昵称:页岩气之父。

△2011年,米切尔接受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被怀疑和嘲笑了多年的米切尔终于成功了,但他却作了另一个让人想不通的决定:不申请专利。他希望,用到这项技术的企业越多越好。

拼了身家性命搞到的武林秘笈,竟然可以无偿赠送,石油商们当然一拥而上,纷纷投资页岩气,产量蹭蹭往上窜。

就在新技术创造能源史奇迹之时,一些大公司经过考察,认为这个偏执老头搞出来的这一套不靠谱,于是放弃了收购米切尔能源的计划。

然而,有一个人却慧眼独具——戴文能源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尼古拉斯。戴文能源的个头儿和米切尔能源差不多,它也有一项技术玩儿得炉火纯青——水平井钻井技术。

拉里认定:双剑合璧,威力一定倍增。所以,2002年,戴文能源豪掷35亿美元,收购了坐拥万口页岩气井的米切尔能源。

拉里是对的,技术的强强联合,让页岩气产量直线飙升。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拥挤的资本。页岩气开采技术迅速蔓延到路易斯安那、阿拉斯加、俄克拉何马、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

到2009年,美国天然气产量达到创纪录的6240亿立方米,一举超过俄罗斯,登上了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一的宝座。

战绩这么好,是不是达到页岩革命的高潮了?

不,拿米切尔的话说,这只是开始。

因为页岩油战场还在迷雾之中。

开路先锋是另一个美国人——俄克拉荷马州的哈罗德·哈姆。

他出身贫寒,冒险家气质十足,高中时就确定了“我为美元献石油”的崇高理想,高中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实现美国梦。混迹于石油圈,边学边干,搞出了一点名堂。

1966年,他借钱办了一家小石油公司,赚了一些钱,还补上了大学,但奋斗几十年,就是挤不进富豪榜。

怎么办?哈姆盯上了高冷的页岩油。

从2000年开始,哈姆就开始了页岩油钻探试验。美国中西部,一支小小的钻探队伍,在广袤的巴肯页岩区重复一个动作:烧钱。

那时,一大波美国石油商们兴奋地改进着米切尔开创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在页岩气井喷出的美元中狂欢。

哈姆没去凑热闹,他知道自己需要冷静:米切尔搞得出页岩气,我为什么不能搞出页岩油?

在烧钱的冒险中一根筋,要么一败涂地,要么一鸣惊人,前者的概率远大于后者。

勇敢执著的哈姆挤进了小概率事件。

2007年,他实现了页岩油的商业化开采。哈姆的大陆资源公司,如今是北达科达州最牛的页岩油生产商。

2015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的第132位,赫然写着哈罗德·哈姆的名字,净资产是93亿美元。

△2009年,哈姆的大陆资源公司在北达科达州大量钻井。

页岩气之父功成身退,在2012年福布斯最富美国人榜单上,米切尔以净资产20亿美元排名239,到2011年,米切尔已经为他的母校累计捐助1.59亿美元;2010年,乔治加入了由盖茨夫妇与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运动,决定将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页岩革命的兴起,让美国油气总产量直线上升,日产量从2008年的300万桶,到2015年底的900万桶;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的顶峰60.3%,降到2014年的27.9%,达到30年来最低。2014年,美国再次取代俄罗斯,登顶天然气产量全球最大的宝座。页岩油气革命一举颠覆了世界能源格局。

为了打击页岩油,也为了和俄罗斯等国抢夺市场份额,从2014年下半年起,沙特主导OPEC,以低油价为战略,打响了石油大战。乱战中,操纵在OPEC手里的提线断了,油价成了自由落体,从100美元的白粉价一路猛跌到30美元的白菜价,世界石油行业从此步入寒冬。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尽管有星条旗时隐时现,但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出生入死的主角,是私企冒险家,那里,有成功者的豪情与欢笑,而更多的,是失败者的落寞和血泪。

页岩革命源于美国的真相

美国在页岩革命中发了一笔横财,各国于是纷纷想起我家也有页岩啊,一些小伙伴发现自家的储量竟然不比老美少,于是也要闹页岩革命。

然而不闹不知道,一闹吓一跳:原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太不容易啦!

OPEC出来一脸无辜地说:咱别闹了,都放弃吧!

话说,“页岩中也有石油天然气”,这个消息已经在地球上传了快200年了。

页岩油气革命的关键技术——水平井已经快90岁了,水力压裂也快70岁了,地球人都知道。

但,为什么页岩油气革命偏偏发生在美国?

因为,美国盛产冒失鬼。

冒险这事儿,做好了就叫冒险家,做不好就叫冒失鬼。

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总部脚下,是一个巨大的页岩构造。

就算只有1%的可能从中搞出油气来赚钱,这头石油巨鳄也绝不会放过。

那么,一个不起眼的石油个体户,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这块页岩上砸钱搞采气试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上期,我们讲了米切尔、哈姆等押上家底,在同行的嘲笑中,一根筋十几年,终于打响了页岩革命的第一枪,在家底赔光前夕,从巨鳄嘴边叼走了一大块肥肉。

然而,如果只有这三两个冒险家,页岩革命的那点星星之火,是不可能这么快就烧疼OPEC 屁股的。

永远不会有人关注冒失鬼们除了赔光家底,还失去了什么。

也很少有人看到冒险家成功光环的背后,有多少眼泪在飞。

豪普特富勒搞出页岩气,却没找到大气田,他的公司死在页岩革命黎明前,而捡起接力棒的米切尔能源却跑到了终点,你向谁去喊冤?

对石油一窍不通的阿拉伯移民苏基,一拍脑门觉得美国是夺么的需要天然气,于是忽悠巨额搞了个天然气进口港,然而建成后,他突然发现,美国有一种烂大街的产品叫页岩气。

于是苏基又借了100亿美元,改成出口港。当第一艘LNG巨轮驶出港口时,天然气已经跌到白菜价了。

麦克伦登和沃德的合作冒险步步惊心,页岩气革命刚冒出星星之火,他们就疯狂融资、买地,不管地下有没有气,经历了股票猛涨、金融危机、家庭危机、合作散伙、被董事会扫地出门等悲喜剧。

谁都知道,冒失鬼的成功概率不高。

那时节,连美国政府都绝望了,忽悠纳税人出了2万亿美元的血搞新能源,以免再次面对石油禁运这种不能承受之痛。

然而,正是这群冒失鬼,在所有人都鉴定他们彻底疯了的时候,他们却拿出疯长的页岩气产量,创造了美国能源史上的奇迹,摘掉了美国“贫油”的帽子。

当有人猜测页岩油革命是美国骗局时,美国从最大石油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了出口国。

休斯顿大学金融学教授爱德华·赫斯说:“这些企业家给美国带来了意外之财。”

麦克伦登成功了,他的公司如今是全美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仅次于埃克森美孚,他成了页岩冒险家的标志性人物。

可就在几天前,2016年3月1日,麦克伦登收到来自美国司法部的指控,说他早年间伙同其他公司,压低勘探租约的竞价,以牟取暴利,如果指控成立,他就得坐牢。

这哥们立即表示自己是清白的。

然而第二天,3月2日,他车祸身亡,突然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石油冒险者演出的悲情剧,数也数不清。而本文要问的是,美国咋会跑来这么多石油冒险者?

因为,这里是石油冒险的乐园。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有石油。

页岩油气虽然不好采,但量大呀,地质条件也不错,就等你们人类来努力奋斗了。

其次,巧的是,这里有一个完全市场化、法制化的成熟环境。

投资、冒险、合作、交易,你情我愿,他们目的很纯洁:赚钱。

并且,法制健全,规则清楚,操作性强。

美国有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比的是眼光,拼的是实力,赌的是运气,只要有赚钱的可能,就会引来投资人、专业机构、专家团队,甚至有保险机构来承担风险,风险共担,利益当然共享,愿赌服输,不扯其他。

在这个环境下,出了很多奇葩:

一群奇葩技术控。

美国一根筋多。就有那么一群人,一辈子就跟一个技术较劲,所以出了很多搞笑技术,也出了很多牛叉技术。除了水平井和水力压裂,美国人在基础地质研究、勘探开发应用技术研究上,一直坚持不泄,搞出了很多领先世界的成果。

△页岩只好乖乖就范

一部奇葩的土地制度。

美国允许土地私有,地主不仅拥有地下矿产开采权,并且,这个开采权居然可以拆分出来自由买卖、租借,所以,再小的投资人都可以搞一个区块来开发,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石油冒险商辣么多、为什么页岩革命打响后美国内外各种资本一哄而上的原因。

一套奇葩的采矿法条。

环保责任、采矿权的界定等等,细致入微到制定者都不想看第二眼。比如,你搞水力压裂,

裂缝一不小心搞大了,裂到邻家地下岩层咋整?根据普通法——只要不是不合理侵犯,你可以从你的水井里打捞邻居的地下水——所以裂缝扩散到邻家土地,不违法。规定这么具体,大家都知道啥该办,啥不该办,办出问题该咋办,很少扯皮。

一堆奇葩能源企业。

在美国搞能源,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权利,只要你愿意投资,赚就赚,赔就赔,没人拦着你,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资本一拥而上。所以,美国油气投资者多如牛毛,光是页岩气开发企业就有80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杂七杂八的中小企业,而这场页岩革命的主角,正是这些中小企业。

一套奇葩的服务体系。

美国市场开放,竞争激烈,想赚钱,必须拿出看家本事。所以,服务体系完整、机动灵活、经验丰富。

比如油气运输,最便宜的当然是管道,美国老油区油气管网发达,可租可买。不过,页岩油气新区多,又多在美国中西部,而炼厂集中在东部的墨西哥湾沿岸,这么长的管网现铺来不及,再说环保组织也不让你随便铺,这时,发达的铁路就挺身而出了:给我钱,我来运!

又比如,钻井、压裂等油服系统成熟,从单兵到团队,专业化程度都相当高,而且特别贴心:任意组合,可大可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一口页岩气井平均3000万人民币就搞定(别嫌贵,别处做不到)。

所以,奇葩的页岩革命首先出现在美国,是因为,这个奇葩的环境造就了一群奇葩的人。

页岩革命沙场上的Winner和Loser,他们开着小皮卡,揣着发财梦,贪婪而又慷慨,愚蠢而又聪明,他们有理想,却没节操地忽悠投资者,他们有信念,却没底线地忽悠董事会,为了一个目标去发疯,还带你一起疯。这,就是页岩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真相。

这场革命影响有多深远呢?

有人认为:打响页岩革命第一枪的米切尔,其影响力相当于亚历山大·贝尔,或者亨利·福特。

而刚刚谜一般离去的麦克伦登,则被认为接近能源界的“比尔·盖茨”。

那么,整场页岩革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