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余杭高级中学陈跟图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阐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要求、依据、模式及操作要点,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科学素养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在实践中因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或因对新课程的曲解,出现了许多看似新颖却有违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使人产生一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似乎不再需要教学设计的错觉。因此,有必要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问题。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内涵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简言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所作的系统化的安排。由此可见,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指出:“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中,“全人发展”显然是其核心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的三个环节:一是知识从哪里来?它们是怎样被认识的?二是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三是知识到哪里去?它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注重第二个环节,对其余两个环节鲜有涉及,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其中,“认知与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无论什么时候做出什么反应,都是作为“整个有机体”来做反应的,个体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既有认知的成分,也有情感的成分。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先展示没有纽扣电池的音乐贺卡在盐水中发声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猜想,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热情;可以设计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及将铜和锌用导线相连再插入稀硫酸溶液的对比实验获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可以讨论伏打对原电池的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通过自制水

果电池及对各种化学电源的讨论,增强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

3、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日新月异,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而传统的教学难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教给他们智慧,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在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融入具有一定情境的过程性探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若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可能有的学生也能记住并会些许应用,但这绝不是智慧,对发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没有任何帮助。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教学设

计时,首先让师生共同讨论氯水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H

2O、Cl

2

、H+、Cl―及HClO,

然后强调实验设计的单因素变量原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设计相关的对照实验来探究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微粒,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及同学间的合作学习,设计的实验主要有:①将纯净的次氯酸直接涂在干燥的红色布条上;②将水直接滴加在干燥的红色布条上;③将干燥的氯气直接通过盛有干燥红色布条的集气瓶;④将干燥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盛有干燥的红色布条的集气瓶;⑤将湿润的氯气通过盛有红色布条的集气瓶。然后,师生一起就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因HClO 极易分解,故实验室中无纯态物质;水与氯化氢可整合为盐酸。因此,以上的实验设计可重新整合为:⑥将盐酸滴加到红色布条上;⑦将干燥红色布条置于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⑧将湿润的红色布条置于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并共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最终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把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主旨,而注重过程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4、把握教材内涵,整合课程资源

教材,只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它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现代教学论认为,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与教学过程有关因素。教师、学生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在把握教材内涵的前提下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真正体现“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新观念。例如,在对《苯、芳香烃》一节内容作教学设计时,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苯发现史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现实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催化剂。然后介绍了凯库勒为探索苯的结构,付出的艰辛劳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及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在研究了苯及芳香烃的性质后又适时地播放“松花江水体污染纪实”的部分录相,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并根据现实情况确定最恰当的措施。这样的处理,不仅使课内外教学资源适当地扩大、延伸,教学内容更丰富外,而且有效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1、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是设计的前提。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下:

课程标准

教材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

受该模式启示,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有四个基本因素:学生、学习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事件及教学评价。这四个基本因素,形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据此,我们可以把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包含在学习目标中的学习内容作统筹安排并关注学生学习评价”这一思想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思想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根据学生的行为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方法,并通过评价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为:

确定课堂目标

确定学生的行为和特性

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为和特性

设计教学流程

评价与反思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要点

1、了解学情设计之本

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总之,教学设计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利用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从而激活“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最有效,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现代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提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老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由“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设疑:要想知道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学生实验,得到实验

结果:NaCl溶液显中性,CH

3COONa溶液显碱性,NH

4

Cl溶液显酸性。为了培养学

生的探究能力,我又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问题:(1)CH

3

COONa溶液

中存在哪些电离?(2)CH

3

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结合水的电

离平衡分析,影响C(O H―)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析NH

4

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5)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6)总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

的关系?(7)比较pH值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

3

COON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等。引导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接近目标---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总结规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内容设计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加碘盐、维生素的摄取、食品中的添加剂、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水体污染、新能源的开发等等。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依据这一理念,我常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创设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卤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入了“加碘盐”,设计的问题如下:(1)加碘盐中加入含有碘元素的物质是什么?(2)如何证明一袋食盐是加碘盐?(3)如何正确使用加碘盐?(3)加碘盐应如何保存?(3)如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4)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人类补碘的途径有哪些?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教学效果好。

4、实验探究培养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设计,开发实验功能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开始时反应速率较慢,片刻后,反应速率大大加快,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设计中,让同学根据反应速率原理提出各种可

能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反应后,所得C u(N O

3)

2

溶液的颜色为绿色,

而铜与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我又充分利用这一差异,引出了一个新的实验课题:溶液中Cu2+的显色机理的探究。

再如,将实验室制得的乙炔通入溴水溶液中,现象是橙色褪去,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在教学设计中,我不是仅仅通过演示实验直接将结论教给同学,而是先引导同学作理论分析:①乙炔气体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有哪些?②导致溶液褪色的因素有哪些?③如何验证、除去并除尽杂质?④提出乙炔与溴反应类型的假说;其次,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最后通过实验操作来证明假设的正确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最后一致通过如下的实验方案:

(1):气体 CuSO

4溶液 NaOH溶液 CuSO

4

溶液溴水

(2)测定反应前后溴水溶液的pH。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同学思维的层次和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的科学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教学反思求精求实

这里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包含教学反思,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学反思应注重对教学设计过程中细节的反思,如,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对情景设计加以适当的评注,对学习方式、实践过程或教学成果作适当的评述等。教学反思不要面面俱到,有感而发,求精求实是基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王秀玲.碰撞与沟通.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