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介绍禅宗修心入门之法

南怀瑾先生介绍禅宗修心入门之法
南怀瑾先生介绍禅宗修心入门之法

南怀瑾先生介绍禅宗修心入门之法

首先,我们先要静静地观察自己内在心理的意识思想,再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两部分来处理:一部分是由于感觉所生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痛苦、快感、饱暖、饥寒等等,都是属于感觉的范围,由它而引发知觉的联想和幻想等等活动。一部分是由于知觉所生的意识思想,例如莫名其妙而来得情绪、烦闷、苦恼,对人我内外种种事物的分别思维等等,当然包括知识学问的思维,以及自己能够观察自己这种心理作用的功能。

其次,到了能够了解自己心理作用的活动,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总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的清楚,再无不知不觉,或莫名其妙的状况,然后,就可把它来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后一个念头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也就是后念了,可是它还没有来,不去管它。不过,你不要忘记,当你觉得后一个观念还没有来得时候,这个正是现在当前的一念了,而且才觉到是现在,立刻便已成为过去。

复次,如此内省观察得久了,你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看的清清楚楚,于是你便练习,当前念的过去心过去了,后念的未来心还没有生起的一刹那之间,当前的心境,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

但这空白,不是昏迷或晕厥,或同死亡以前的状况,也是清清楚楚的,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也就是宋明时代禅师们所说的昭昭灵灵的时候。

如果真能切实达到这个情况,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风来水面,所谓踏雪飞鸿,了无踪迹可得,才知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根本无法把捉,根本是无根可依的,那你就会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的心理状态了。

再次,你若了解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譬例成下面这个公式,自己反省看来,翻成一笑。

······未来······现在······过去············

————————————————————————无始以

······未来······现在······过去············

0+1-1+1-1=0

因此认清此心中的一切一切云为都是庸人自扰,由此再进一步观察破除生理感受上所起的压力,和思想促使身体所作的行为活动,都是犹如泡沫空花,虽然在不加自我观察的时候,表面看来好象都是我一连串成直线的活动,实际上所谓这个我的活动,也只是像电流、像火花、像流水一样,都是由于无数接连不断的前后念的因缘成了一条线,其中毕竟没有真正的东西存在,所以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身不是身,心不是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像梦幻般的浮沉起伏在世间而已,因此你会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如次,你要保持这个明白了心理上意识思维的状态以后,经常在静中动中,保持这一段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点翳的现象,那就够你受用去享受了,你才真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找到真正归宿的安身立命之处,可是你不要认为这样便是禅宗所谓的悟道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禅宗试题和答案

概念题: 1.见性心法:就是“自性本心”。 2.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是在什么时候:在弘忍五祖门下出现了神秀和慧能。由于神秀和慧能两种见地不同,其实应该是神秀和慧能各偏执于某一种修行见地,然后各执己见,以此都认为是究竟法。这个时候,有了南能北秀,也就是说南禅和北禅,那么禅宗的一花开五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3.宗教合一的时代:禅宗只是一个禅宗,也就是只是一个心宗,一直传承到了五祖;这个心宗一直是衣钵法脉相传,一直是教与宗不分的,是合一的。一直以来,从释迦牟尼到了东土的五祖弘忍,经历了三十几代。这三十几代的传承当中,宗与教是合一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传的真正的是见性心法。 4.宗教分家:到了神秀与慧能,这个时候把教和宗被他们分家了,所谓分家了,就是又演化成为了五家七宗,每一家、每一宗都认为自己是正法传承,一直到现在,佛门弟子修持都找不到衣钵,都是在迷茫当中转来转去,其实始终连佛门这个门槛都没有迈进去的。 5.五家七宗:从南北宗一直传到了明清,其中有三家已经是没有传承了,就只剩临济和曹洞。 6.华藏的渊源:那咱们就是曹洞宗。 7.禅宗的传承:从二十八祖,也就是从东土初祖达摩到了五祖弘忍,我刚才所说的,这个就是禅宗的传承,这是真正的见性心法的传承。

8.禅宗的初祖:达摩是在公元535年到了中土,所以他是为中土禅宗的初祖。 9.慧可:他是生于公元的487年,在达摩座下修学六年得法,达摩将衣钵和《楞伽经》四卷传给了慧可。这个时候,他即为东土禅宗的二祖,达摩就西归了。他是以居士的身份得到了衣钵,而且是在得到了衣钵的时候才剃度。他就独自一人枯守着原来达摩面壁的那个洞,也是一直在修,他就终日拿着石头在磨一个石帽。他是在得了正法传承的之前,已经是破了重关了。 10.达摩传衣钵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1.永化堂里面的初祖:是尊慧可为禅宗的初祖。 12.永化堂里面尊达摩:是法性心宗的第二十八祖。 13.僧璨:僧璨的出生时间一直是一个争议,咱们也先不说。(应该是在606年左右。)有一天,有一个居士,四十岁左右,来见慧可。这个居士他其实身体有病,算是风寒,风寒在那个时代是很难治的,也就像现在的绝症一样。他就找到了慧可,就是说,弟子身染风寒,请和尚帮我治疗,或者说,我有罪,要来忏悔。慧可就说:“将罪来,与汝忏。”就是说,将你的罪拿来,我来帮你忏悔。这个居士想一想,过了一会儿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与汝忏罪竟。”我已经给你忏罪了,就是忏悔了你的罪过了,所以:“应依佛法僧住。”就是说,你应该出家,依佛法僧住。居士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知何为佛法?”我看到了你是和尚,我已经知道你是僧人了,那什

波浪理论口诀之欧阳家百创编

波浪理论 欧阳家百(2021.03.07) 波浪理论是由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他将市场上的价格趋势型态,归纳出几个不断反复出现的型态。Eilliott归纳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型态,发现不论趋势的层级大小,均遵循着一种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节奏,五波的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推动波(impulse wave)以及二个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个推动波分别为第1、3及5波,而修正波则为第2及第4波;在三波下降趋势波则分为、b、c三波。 这上升及下降的八波形成一个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而且这样的周期将不断的反覆持续,并且这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时间刻度,而形成各种大小的波浪,每一个波都可包含了更小规模的波动,并且每一个波也都为另一个更大刻度的波所包含。量能解读 虽然艾略特在运用波浪时,很少提及成交量,但是计数波浪时,仍提出对成交量的重视。他认为成交量顺着波浪理论的波形独自行进着;必要时,应该将成交量拿来当作辅助分析的工具,以便验证计数波动的正确性,并且藉此推测未来可能的走势。所以艾略特说“当市场的数据相当缺乏时,成交量的讯号有时候非常珍贵。” 我们利用艾略特提出的观点与实证之后,对于成交量在计数波型时的帮助,整理出以下的几个重点。 (1)在修正格局中,成交量减少代表卖压减轻,当成交量逐渐萎

缩到达低纪录值时,表示修正即将结束。 (2)成交量的低点,往往伴随市场的低转折点。 (3)第5波的成交量如果大于第3波,第5波将会进行延伸,尤其是第1波和第3波幅度接近时。 (4)正常情形下,第3波的量能最大,除非第5波出现延伸。 (5)第4波的修正,其成交量会小于第3波,但会大于第2波。 (6)成交量持续扩增,可以假设价格会持续上涨,如果价格上涨成交量未增,表示一个走势已经接近尾声。 (7)在下跌走势中,虽然反弹b波的成交量会增加,但是与多头走势的规模相比,相差甚远。在空头市场的c波成交量,则会比a 波和b波少许多。 波浪理论口诀心法大全与四十二浪图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一详解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扩展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扩展,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扩展,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扩展,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形态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 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怎样修道?先必须深通造化、把握阴阳。《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吕祖《指玄篇》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紫阳翁说:“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把握阴阳,是道家修持总诀,阴阳合一而成太极,即是还虚,由太极再返于无极,即是合道。日还月返,皆是逆行,所以后人评述三丰翁曰:“顺则凡,逆则仙。一句话儿超了千千万。”这就是道家对于人体生命工程的理论和观点。 我过去把道家具体修持分为本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等三种,但这三种是又分又合,互相影响,总而言之,不出修性修命之两途。大抵南派以修命为先,特重同类阴阳,然岂能脱离本身而取验。北派以修性为先,首重本身之阴阳,以上接虚空中之同类阴阳与虚空阴阳。 要知道家之所谓阴阳,乃是真阴真阳。就本身阴阳而言,神为阴,气为阳,此中有先后之别;就同类阴阳而言,则坎中之阳为真阳,离中之阴为真阴,皆是身外灵父圣母之作用;就虚空阴阳而言,则是太极中之元阴元阳也。 修证的把握阴阳,即是修性修命或性命双修。然此中层次高低,大不相同。所以一则曰“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一则曰“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盖神气属本身之修为,而水乡铅则赖灵父圣母之运用也。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不识真种是还丹,水火空铛虚煮沸。”此乃先哲推尊人元功法而言。然“性由自悟,命假师传。”则是千真万确的。人元金丹,确是修命最简易、最迅速之法,犹如乘飞机以赴北京,自己毫不费力;但制造飞机,岂是易事!平整机场,必赖多人。三丰翁言:“必须福德胜三倍天子,智慧过七辈状元,方可为之。”正指此事。凡命功由低至高,一步接一步,非依程序进行不可;性功亦有多级,由后至先,全凭心意做功夫,则以当机为高耳。 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从人元金丹而论,它是身外阴阳,除此一切修为连两家阴阳在内,皆不离本身阴阳之运用。并且在修持过程中,道家首先都是以强调色身为主,以后层次渐高,才逐渐向修性过渡。因性之与命,始终互为影响,故曰“性之与命是二是一。” 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元金丹有它特殊的功验,远非其他功法之所能及;但需知人元之学,不离三家,绝不是俗传的两家之学。两家之学只是变相的房中术,我过去己一再语及。其次,若因人元金丹之奇妙,遂以为是唯一之法,除了斯法,皆不足学,则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敢将蛙井渺苍冥”,此乃不识大道之本体,可笑亦可悯,乃是莫大之错误矣,须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体生命内涵,不外性命,修命固能移性,而修性亦能立命,所以佛法密宗指出“心气不二”,实质就是心物不二,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亦能变物质。目前已有指出,八识中的第六识(意识)是有能量(带质境)的。笔者过去接触道佛两家诸大善知识,也无不强调转识成智要在六识上狠下功夫,所以张紫阳作《悟真篇》虽全书皆论说阴阳,后来亦不得不另写外篇专阐禅法。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口诀心法详解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口诀心法详解

“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 b 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口诀四: 双三特例七段波,两波调整来组合; 待到整固突破后,上下波澜皆壮阔; 口诀之详细说明--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延伸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延伸,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 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形态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第一:该浪分为九个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长;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头,同样的,六底不破三头,八底不破五头,即所谓“顶底不连”。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这句话的含义如下: 五浪形式的推动浪,都有十五个子浪(请再看一遍图一,图二和图三,3+3+5=16),而图四的九浪推动,则是二十七个子浪(3*9=27); “三三相隔”和“五三交错”指的是:推动浪并不只是前面四种形态(其他形态我以后会陆续讲解),还有很多种,但浪型只有两种,即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组成或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与五个细浪间隔组成;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上升楔形(即上斜三角形)和喇叭形(即扩张三角形)是两种很常见的浪型;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这两口诀比较重要,请大家好好体会!意思是说: 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一浪中,那么后面会有一个很凶悍的二浪回调,但经过此波回调之后的三浪,走势将异常凌厉和凶猛! 但是如果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五浪中,那么就要高度警惕了!!因为后面紧跟着的将是直线下跌!(请参考上证指数月线见顶2245前的走势)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上升五浪结束之后,会有调整浪A出现(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这个调整浪A要分清它是由5个子浪组成还是由三个子浪组成,这一点很重要;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如果调整浪A以三波段形式出现,其后的走势将是“双回撤”; 如果调整浪A以五波段形式出现,其后的走势将是“B浪反弹”; 注意:前面这段话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前面上升浪中的第五浪必须是延伸浪(即前文所说的“五浪加长”)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所谓“双回撤”,是指的两个过程,A浪属于第一次回撤,其后的反弹是第二次回撤,并称“双回撤”。

西游记与禅宗

禅宗视角下对《西游记》的主题反思 一立题原因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不单单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其实是在至简的故事里包含着至深的文化信息,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之下折射出了哲理的意蕴,因此它所反映的主题具有多重性和深度性,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诠释。下面我主要是从禅宗的角度来讲述。 二禅宗简介 既然是要从禅宗的视角来解释《西游记》的主题,那么我首先对禅宗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这里所说的禅宗是指中国的本土禅宗,先来说说本土禅宗的形成。 按照禅宗的传法谱系所说,本土禅宗起源于印度禅宗,经二十七代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终于到了中国,那菩提达摩也就是中国本土禅宗的初祖,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达摩祖师,这个谱系到底可靠不可靠,我们也不好去评说,不过根据现在一些学者的考证,中国本土禅宗的形成应该还可以追溯到更早。 现在说一下发展,自达摩向下传了五代,因为是一脉单传,所以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太广泛。到了六组慧能禅师时本土禅宗才是真正在中国大陆站稳了脚跟,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吧。因此在明代的时候禅宗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从当时王阳明根据禅宗而开创心学体系就可以看到其冰山一角。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从禅宗的视角下来审视《西游记》的主题。 禅宗有四句格言,分别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第一句是说禅宗的来源,后三句是讲主张的。《西游记》文本中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三句主张,具体在文本中的表现我们接下来再讲。 【下面我来解释下什么是禅。 禅:一词来源于梵文,音译叫做“禅那”,简称为禅。根据佛经的评述禅大致有两层含义: 第一种与定相近,意思是要让心绪意念宁静下来;第二种与慧相近,但慧不是一般所说的知识或者是智慧,它是佛教特指的一种观照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力。 佛教讲由定发慧,就是把定视为了获得佛教慧的基本条件,这样讲这两层含义其实是有着递进的关系。】 三无字经的真谛 我们先来说一下无字经。不知道大家对《西游记》结尾时出现的无字经有没有感到很疑惑,当时阿难迦叶给他们师徒传经前先是问他们这么远来有没有给带来什么人事啊,悟空认为这简直就是在公然向他们索贿啊!对此就很气愤,非要拉着两位尊者到如来面前理论一番,好在唐僧和八戒悟净来劝悟空才算作罢,后来又是在几人好言劝说下两位尊者才是把真经给传了,但最后师徒几人经大鹏提示才发现他们原来受的真经竟是无字的,顿时就有了一种被人骗了的感觉。这就让人感到很蹊跷了。 为什么阿难迦叶两位尊者要传给他们无字经呢?无字经难道就真的是如同悟空所说的是因为两位尊者没从他们师徒讨来好处就故意刁难,给了他们无字的白本来糊弄他们师徒呢?还是像燃灯古佛和如来所说的那是无字的真经呢?我个人从情感上来说是认同后者的。怎么来解释无字白本是真经呢?从禅宗的主张上来解释就显得有些道理了。 《西游记》文本第八十五回有这么一处情节与禅宗的主张联系很密切,说是

一﹒大道透长安——禅宗灯录诗偈选析(5)

一﹒大道透长安——禅宗灯录诗偈选析(5)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 一﹒大道透长安——禅宗灯录诗偈选析(5) 吕洞宾 呈黄龙禅师 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品析: 吕洞宾是道教内极负盛名的神仙,为八仙之首。唐末时进士不第,遇钟离老人点化金丹之术,修而有成。《五灯会元》上载有其参黄龙晦机禅师这则公案,道教未必以为然。然《全唐诗》所收吕洞宾真人的诗有四卷,其中就有这首诗,题目为“参黄龙机悟后呈偈”。《五灯会元》中是如是介绍的: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日: 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气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日:“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中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肋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日:“(见前所录)”。龙嘱令加护。后谒谭州智度觉禅师,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今方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 师手!聊作一偈奉记: 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以上所引的三首诗,《全唐诗》中均为收录,可见吕洞宾与禅师们的私交不浅。这也难怪,三教合流是中国文化融汇的大势,禅宗不是大量地吸取老庄精华么?自此之后,“仙佛合宗”便悄然而起,到金元时王重阳创道教全真派,更是公开打出三教合一的旗帜,把禅宗的修为纳入道教的“性功”,这就是后话了。 从以上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到,吕洞宾真人是参透了禅的,“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已极有火候。当他与黄龙晦机禅师一语投合,契入大道,有了“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的,这大转变,不是其天机灵秀,机缘成熟,又哪能有这样成就。吕洞宾在中国,不论儒释道三教都享有崇高的声誉,也与他的见解、才华和气质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首诗: “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古人云游天下,一瓢一囊而已。瓢用于饮水、乞食,囊则盛衣物。儒雅的,再加之以琴剑。为什么不带书呢?书么,在肚皮里。但这一切,

波浪理论口诀详解+42浪图

说起这张图,有些来历,也有些年头了,你们看它的纸张已经很旧,有些泛黄了。。 五年以前,我投师一位股林名宿,学习看盘,也学习操作。 当时老师已经年近八旬,但身体却很康健,且鹤发童颜。。。 在学习期间,我真实的感觉到,老师其实有很多好东西藏着不教我,为此,我很压抑。。 好多事情过去以后才知道后悔,只恨自己当时太年轻,太冲动---- 在九九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趁老师午休之机,在他的案头找到了那本集老师十年看盘经验于

一册的秘籍,并用了十个中午,趁着老师的午休,把这部秘籍全部抄了下来。。 之后就是轰轰烈烈的五一九行情。。。 七月一日大盘见顶于1700点以上,次日,老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了。。 他走的很安静,也很安详。。 直到最后,他都不知道我曾经背着他抄录他的秘籍。。 老师托付他的儿子给我几句话,还有一部书,这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部秘籍。。 老师的临终遗言是这样的:“从外表看,我的身体很好,其实97年底就已经查出了肺癌,我谁都没有告诉,我有一个信念,中国股市1500点绝对不是顶,我要看着上证指数突破1500点,就因为这个信念,我活到了现在。。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我知道你一直奇怪为什么我有很多东西没有传授给你,现在我告诉你,我要等到牛市结束的时候再给你,因为牛市会掩盖住所有绝招的光芒,也会使一些骗人的招数看起来象真的。。希望你在熊市的时候看这本书,也许启发更大。。我留着这些东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让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嘛。。” 这段话让我愧疚了五年,也自责了五年。。 今天,我把其中的一张图奉献出来,以纪念恩师,也希望大家细品此图。。 (口诀在后面。。) 每张小的浪型图上都有一个字:“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希望大家留意!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禅宗十牛图“解说”

禅宗十牛图“解说” 一、序言 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麤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

荒唐,试以为提唱。」 二、序言演绎解说 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八牛图而成,十图中是把所有的修行过程到行菩萨道之间以十个图解说出来,修行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十牛图的,而了解这十牛图的每一图之间真正的含意与意义,除非是过来人,不然很难去理解所言为何? 禅宗修证图解刚开始时仅有八牛图,以后的两个图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好像修行只修到自我解脱就完毕了,自性清净就好了,后来廓庵师远觉得余有未尽,应该导入行菩萨道,所以加上垂手入,入世渡化众生,因此演化成十牛图。 行者业识尚未灭除,自性虽然保有,却是不能够掌控与把握,因此还是不能见性,也就做不到性空缘起的那个妙有境界。修行人境界不同,体会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辩论,例如有的以为看到一片空就是见性,什么叫做空?不起念头就是空?或者以为打坐看到光明就是见性,其实根本没有打开,如何能够见性呢?真正的见性要到了四禅以后,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没有色身只有一个心识,才是真正的开悟,才能够证入无余依涅盘,修证到习气毛病都灭除了,才是真正的清净,见性以后不是只有见到空性,性空缘起的妙有所产生的一切因缘而起的法,都能如实知,才是见性以后所要了解的,同时利用这种功夫入世化导众生。

禅宗_顿悟_论中的时间意识及其现代意义_詹冬华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1 在佛教思想史上,“顿悟”论渊源有自,影响深远。在禅宗看来,所谓“悟”就是“明心见性”、“识心自度”,是主体心念的当下澄明。这种“悟”不是舍却身心并迁跃至另外一个心地之境,而是自我本心的瞬刻证悟。因为,并没有另外一个真心需要被发现,彼心即是此心,前念迷则凡,后念悟则佛,因此,“悟”只是心念之间的顿然转换。同时,这里的“悟”并不期待着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任何时节和场所、一切日常的行住坐卧都是悟的契机,此亦即南宗禅所谓的“顿悟”。禅宗“顿悟”的解脱论和修行观依据一种独特的时间体验,问题的关键在于,瞬间即永恒何以可能?如何为这种独特的时间体验解码?这样的时间意识对现代人又有哪些启示意义?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析。 一、无念无住:破除对时间的执念 时间体验是解读禅宗顿悟论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点 已为前贤所注意到。李泽厚认为,禅宗的顿悟是在感性经验中达到超越同时又不离开感性,其“最突出和集中的具体表现,是对时间的某种神秘领悟,……这可能是禅宗的哲学秘密之一”[1](P196)。铃木大拙在比较历史和禅时也认为:“历史与禅都关涉着时间,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历史对于非时间性(Timelessness)毫无所知,甚至把它当作一种虚构;禅却反要贯穿时间与非时间。这就是说,非时间存在于时间,时间也存在于非时间。禅的生命呈现在时间与非时间的矛盾。”[2](P310)李泽厚和铃木都从某个理论维度触及到了禅宗的时间问题,两者的观点都非常精到且深刻。毫无疑问,就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而言,上述二者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启示与指引。那么,南宗禅究竟是如何在感性中达至超越的,其时间体验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这里结合慧能的顿悟禅思想,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浅解答。 慧能的顿悟禅思想可以用“无相”、“无念”、“无住”这“三无”来概括,《坛经》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 禅宗“顿悟”论中的时间意识及其现代意义 詹冬华,赖大仁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南宗禅的“顿悟”追求在瞬间达至永恒,强调不执著于诸法的流变无常,而一任心念的顿然转换。因此,其对过去与未来都不关心,既无所保留,也无所期待,它只在当下的显隐、生灭交替中洞见时间的本相。禅宗的顿悟还表现于对时间的圆融性体验。在这里,时间前后互摄,彼此映现,原有的时间秩序被打破,时间呈现为一种灵动活泼、圆满自足的状态。禅宗的时间体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开放敞亮的襟怀和姿态,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并在对碎片化、“非历史”的时间感的深刻反思中追求永恒的意蕴。 关键词:禅宗;顿悟;时间意识;空观;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09)01—0121—06 收稿日期:2008-10-21 基金项目:2008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项目编号:WX0809)和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詹冬华(1976~),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赖大仁(1954~),男,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江西师大文艺学博士生导师。 121

禅宗问答录

禅宗问答录——现代禅文化倡导者王绍璠先生访谈 ——就其核心精神来讲,中国禅是上承印度释迦牟尼在雪山六年参禅悟道、以智慧为归依的传承,融合中国儒释道的内蕴而形成的。 ——禅是善待大脑,善用大脑。透过禅的的实践,能够引爆激情,顿开智慧。唯有通过禅的智慧觉悟,方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变大地为黄金,搅黄河为酥酪。 ——一切佛理都是方法论,唯独中国禅是整合这些方法论的方法,是引爆激情、顿开智慧,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方法。犹如教人游泳,在岸上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一脚踢到水里,就学会游泳了,这就是禅。 ——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说:“在黑暗中焦急地探索着的年代里,怀着热烈的向往,时而充满自信,时而精疲力竭,而最后终于看到了光明,所有这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说的就是他参话头到顿悟的心路历程。 ——诸如烧香拜佛,诸如转世、轮回、天堂、地狱这些概念,都是婆罗门式佛教的表现。 ——毛泽东是大禅师。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称之为“人民解放军”,他把原本来自佛学中含有“解脱自在”原义的“解放”两个字,用之于人民战争和国家军队的命名,这是何等绝妙的构思!没有伟大深远的激情和智慧,绝不可能创造出这么伟大深远的名称。 什么是禅 问:首先,请问什么是禅? 答:从禅的历史传承看,最原始是印度婆罗门时代的禅,那时就有禅定。婆罗门时代的禅,是指思维修、静虑,也就是三昧,由此可见禅是一种内在修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大梵天的境界,也就是达到“梵我合一”。 到了释迦牟尼时代,释迦牟尼采用了原始禅的精义,扬弃了其中的糟粕,把禅定变成佛教六度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开悟成佛的方法之一,融进了他的佛教智慧体系。 及至印度佛教中国化之后,到了五代时期,产生了禅宗。到了宋代,禅宗更是成为中国佛教的主体,中国佛教大系此时全归禅海,自是佛即禅,禅即佛,中国佛教及禅宗合为不分轩轾的中国禅文化。 严格来说,有两种佛教,即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印度佛教最初是由释迦牟尼以其智慧,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转化婆罗门之神教而成为印度佛教。但释迦逝后,一直到8世纪,释迦牟尼的佛教受到婆罗门教影响,逐渐成为婆罗门化的印度佛教,不再具有释迦牟尼当时原始佛教的精神。这种婆罗门化的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在唐朝时期,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产生了禅宗。 问:中国禅宗具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体系和方法全然不同。中国化佛教是由诸子百家加上印度佛教,以中国禅宗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到了南宋时期,禅宗完全以新的独立面貌出现,融合了诸子百家以及儒释道,成为禅文化,奠造了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最兴盛的宋代的文明之基,进而从灵魂深处影响到了日本文化。禅宗早期是中国佛教体系的一个派别,从禅宗发展到禅文化的意义是,禅文化使中国禅宗更加发扬光大,使禅宗摒除门户之别,都以开发智慧之学、以真参实悟为实践的旨归。 所以,就其核心精神来讲,中国禅是上承印度释迦牟尼在雪山六年参禅悟道、以智慧为归依的传承,融合中国儒释道的内蕴而形成的。 问:中国禅宗之所以区别印度佛教,并能在中国佛教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的代表,其关键在哪里? 答: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都不同。首先,禅宗强调以真修实证、顿悟本性为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 偈子76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

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

股市秘籍图解波浪理论42浪口诀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口诀心法详解 “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之详细说明: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动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延伸形态,但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若一子浪加长,即一子浪延伸,则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二,若三子浪加长,即三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长; 第三,若五子浪加长,即五子浪延伸,则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长;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说: 除了前面讲到的三种推动浪形态以外(即图一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浪型(即图四),这种浪型的特点如下: 第一:该浪分为九个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长;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头,同样的,六底不破三头,八底不破五头,即所谓“顶底不连”。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这句话的含义如下: 五浪形式的推动浪,都有十五个子浪(请再看一遍图一,图二和图三,3加3加5=16),而图四的九浪推动,则是二十七个子浪(3*9=27); “三三相隔”和“五三交错”指的是:推动浪并不只是前面四种形态(其他形态我以后会陆续讲解),还有很多种,但浪型只有两种,即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组成或所有子浪都由三个细浪与五个细浪间隔组成;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上升楔形(即上斜三角形)和喇叭形(即扩张三角形)是两种很常见的浪型;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这两口诀比较重要,请大家好好体会!意思是说: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一浪中,那么后面会有一个很凶悍的二浪回调,但经过此波回调之后的三浪,走势将异常凌厉和凶猛!但是如果如果喇叭(扩张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现在第五浪中,那么就要高度警惕了!!因为后面紧跟着的将是直线下跌!(请参考上证指数月线见顶2245前的走势)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上升五浪结束之后,会有调整浪A出现(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这个调整浪A要分清它是由5个子浪组成还是由三个子浪组成,这一点很重要;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浅论禅宗对北宋诗歌的影响 出处:作者:刘哲宁发表日期:2005-9-17 11:07:52 阅读4075次 内容概要: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诗人、诗歌审美、诗风来阐明北宋诗坛在禅宗影响下的发展。认识禅在宋诗特点形成中的作用,以此揭示宋诗的独特性。本文认为宋诗空明摇曳的诗境、冲淡清远,超逸绝尘的风格,包括对活法的提倡,以禅喻诗的理论的探讨,都与禅有着深刻的联系。 关键字:禅宗北宋诗人审美倾向诗风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n poem in North Song Dynasty of the Zen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en” influnced poems.in “North Song”dynasty, which is from three angles, that are,”the poets”, the aesthetics of the poems and the styles of the poems. The article also recognize the impoeta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ems, the features of them which can open out(post) the speciality of the “Song” poems. The paper considers “Song poems” have deep artistic conception that detached common socieby, including therecommendation of the living style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poems troped by Buddha. All of thishave the deep connection

禅宗与美学

禅宗与美学 一、禅的含义与禅宗的基本主张 (一)禅的含义:“静虑”与“思维修”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中文意思为“静虑”、“思维修”,“禅”在印度佛教中,是一种静修,一种结跏跌坐式的冥想。 圭峰宗密禅师:“禅是天竺之语,亦名禅那,此云思维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 佛经的作用和意义 “经者,径也。见性之道路也。”(《金刚经》注) 明代皇帝朱棣在注释《金刚经》序中说:“虽然法由心得,非经无以寓乎法,经以人传,非言无以著乎经。”故“缘经以求乎法,因法以悟觉。” 慧能:“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坛经·疑问品第三》) “静虑”、“思维修”, “静”是指寂静: “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五灯会元》) “虑”是审虑,也就是一种修定的方法,意思是使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而使心宁静。 “静虑”中的“静”是指内心对外物不染着,保持一种宁静和寂静的状态,怀让禅师云: “一切法由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 六祖慧能说: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坛经·一九》 《金刚经》云:“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法”在佛教的典籍中有几种用法: 一、是指现象世界,即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称为“法”; 二、是指“认识佛教大意”的方法; 三、是指,佛所说,而作为世间之准则者,称为法。 禅宗“法”的含义 1、外部现象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称为“法”; 慧能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2、“认识佛教大意”的方法:慧能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 3、佛所说,而作为世间之准则者,称为法。 4、人的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所产生的意识, 慧能说: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坛经·一九》 (二)“戒定慧”:佛教的修行方法 “戒”是指遵守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戒规, “定”是指使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而使内心宁静;戒定是修炼成道的必由之路。 “慧”有二义: 一是“止观”,所谓“止观”中的“止”是止息散心,亦称“定”;“观”是反观内心。 二是智慧,即领会佛教的绝对真理的智慧。 篶福弘辩禅师云: “防非止恶谓之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照览无惑名慧,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 无住禅师说:“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

惠能大师传

摘自《惠能大师传》/陈南燕著 ——(惠能已然还在岭南老家,偶遇安道诚读经) 禅门有三经,即《维摩经》、《楞伽经》和《圆觉经》。安道诚诵读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佛教用来表示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般若”,梵语意为最高的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达彼岸。和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能够清除一起烦恼,从而获得解脱、到达涅槃彼岸的智慧。 怎样去除一切妄念?《金刚经》里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自有性,空幻不实,因此,人们对现实世界应该是无所执着。 惠能给无尽藏和刘志略讲经,尽管不识文字,但惠能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惠能白天干活,晚上剖析经义。他讲解时,发挥玄远,洞彻幽微,让听者口服心也服。 ——(惠能在西山石窟与智远禅师学坐禅) 禅是一种修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观来开发生命的智慧。禅要求人们思维,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静定,不能躁动。双腿盘坐着就是最好的方式。佛教认为,安安静静得坐禅,能去除坐禅者的烦恼。譬如说,有了色欲,就要修不净观,静坐思维,观想自己所受的是一具骷髅,遍身不净,色欲自然除去。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克服了三个魔女的引诱,实际上用的正是坐禅修持的方法。所有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坐禅都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法门。 —— 在印度,坐禅又叫节假跌坐。双腿屈叠于大腿之上,背脊自然挺直,颈稍前倾,气沉丹田,呼吸平静和畅,目光散视或凝视,排除一切杂念顾虑,这事入禅,然后还有五大法门。 第一法门是数息观。数息要求坐禅者计数自己的出息入息,排除各种杂念,让心念集于呼吸上,为散乱心重者修习的法门。 第二法门是不净观。坐禅者借着观想自身他色身之不净。如死尸清淤,腐烂生虫、白骨散坏等相而息止贪欲之心,为贪欲心重的众生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三法门是慈悲观。坐禅者在抑制了内心的欲望之后,观想由与乐拔苦,而得到真正的快乐,以对治嗔恨,是瞋心重者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四法门是因缘观。坐禅者要用理性思维来战胜心中所执的成见,对一切事物都要用理性的、冷静的态度来分析成因,求得正确的误解,以对治愚痴。 第五法门是念佛观。坐禅者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庄严法相,念诵他的名号,以此摆脱恐惧、战胜烦恼,求得达到平和清静的心境。 ——(惠能到东山禅寺拜四祖弘忍为师) “但是,”惠能继续说:“这种渐臻佳境的修行却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人的觉性本来就是空的,烦恼本来就是不离觉性的。神秀授师认为要以戒精勤修行,方能显性佛性,这就是说,佛性在外。而我认为,自心即佛,万法都由本心而生,人的本心便是一切,他是天生清净无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尘埃不尘埃、污染不污染的。” 张日用听惠能如此一番言语之后,真正有点惊讶了。惠能又继续往下说: “所以说,要获无上菩提,很大智慧,就应该契证觉性,自识本性;所有说,静坐敛心算是禅,又不全是禅,即是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都可以体会禅的境界;所有说,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四十二浪图(一张图让你看懂波浪理论,内有口诀心法)

说起这张图,有些来历,也有些年头了,你们看它的纸张已经很旧,有些泛黄了。五年以前,我投师一位股林名宿,学习看盘,也学习操作。当时老师已经年近八旬,但身体却很康健,且鹤发童颜。在学习期间,我真实的感觉到,老师其实有很多好东西藏着不教我,为此,我很压抑。好多事情过去以后才知道后悔, 只恨自己当时太年轻,太冲动--- 在九九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趁老师午休之机,在他的案头找到了那本集老师十年看盘经验于一册的秘籍,并用了十个中午,趁着老师的午休,把这部秘籍全部抄了下来。之后就是轰轰烈烈的五一九行情。 七月一日大盘见顶于1700点以上,次日,老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了。他走的很安静,也很安详。直到最后,他都不知道我曾经背着他抄录他的秘籍。老师托付他的儿子给我几句话,还有一部书,这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部秘籍。老师的临终遗言是这样的:“从外表看,我的身体很好,其实97年底就已经查出了肺癌,我谁都没有告诉,我有一个信念,中国股市1500点绝对不是顶,我要看着上证指数突破1500点,就因为这个信念,我活到了现在。。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我知道你一直奇怪为什么我有很多东西没有传授给你,现在我告诉你,我要等到牛市结束的时候再给你,因为牛市会掩盖住所有绝招的光芒,也会使一些骗人的招数看起来象真的。。希望你在熊市的时候看这本书,也许启发更大。。我留着这些东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让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嘛。”这段话让我愧疚了五年,也自责了五年。今天,我把其中的一张图奉献出来,以纪念恩师,也希望大家细品此图。(口诀在后面) 每张小的浪型图上都有一个字:“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 反弹浪;希望大家留意! 口诀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口诀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口诀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