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朱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属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工程地质学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整合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6.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7.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8.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9.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10.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二、填空题(20分) 1、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等。 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三种。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红色的为错误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小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全新世(Q 4/Q h ) Holocene 0.012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人 类 出 现 约2-3 更新世(Q 1Q 2Q 3/Q p ) 2.48(1.64 ) Pleistocene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上新世(N 2) Pliocene 2.82 5.3 新近纪 (N)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上 Upper 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统Series 下Lower 世Epoch 早 Early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中新世(N 1) Miocene 18 23.3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渐新世(E 3) 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 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12 65 ( 新阿尔卑斯阶段 ) 喜 马拉雅阶段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古近纪 (E) 哺 乳 古新世(E 1) Palaeocene 动 物 繁 盛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晚白垩世(K 2)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白垩纪(K) Cretaceous 早白垩世(K 1) 70 135(140)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晚侏罗世(J 3) 中侏罗世(J 2) 侏罗纪(J) Jurassic 早侏罗世(J 1)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晚三叠世(T 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中三叠世(T 2) 42 250 印支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三叠纪(T) Triassic 裸 子 植 早三叠世(T 1)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物 繁 晚二叠世(P 2) 盛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 1) 40 290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晚石炭世(C 3) 中石炭世(C 2) 石炭纪(C) Carbonifero us 早石炭世(C 1) 72 362(355) 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晚泥盆世(D 3) 蕨类 植物 繁盛 中泥盆世(D 2) 晚 古 生 代 (Pz 2) 泥盆纪(D) Devonian 早泥盆世(D 1) 47 409 印 支|海西阶段 海 西 阶 段 鱼类繁盛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晚志留世(S 3) 裸蕨 植物 繁盛 中志留世(S 2) 志留纪(S) Silurian 早志留世(S 1) 30 439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晚奥陶世(O 3) 中奥陶世(O 2) 奥陶纪(O) Ordovician 早奥陶世(O 1)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 华北升起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早 古 生 代 (Pz 1) 寒武纪(∈) Cambrian 早寒武世(∈1) 60 570(600)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 量发展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联 合 古 陆 形 藻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 晚期海侵加广 新元 古代 (Pt 3) 青白口纪 200 1000 蓟县纪 400 1400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中元古代(Pt 2) 长城纪 400 1800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成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绿藻) 地 台 形 成 吕梁 阶段 新太古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出现 Archaean 太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 岗岩侵入 冥古宙(HD) 4600 2800 陆核形成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 始形成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一览 表 1.岩土与工程地质系 导师姓名职称 导师 类别 性 别 出生 年 招生专业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唐辉明教授博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数值模拟、地质灾害治理tang 殷坤龙教授博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岩土体稳定性 研究 yink 项伟教授博导男195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xian 晏鄂川教授博导男1969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理与利用,滑坡监测与 信息化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演化过程描 述与模拟 yecy 余宏明教授硕导男1952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地质灾害分析研究、预测、防治,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yuh 方云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动力学,岩土文物保护dsz@ 刘佑荣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力学,岩土工程liuy 冯晓腊教授硕导男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工程特性,城市工程地质fdgs 邓清禄教授硕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deng 林彤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预 报与治理 linto 李云安教授硕导男196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工程,滑坡灾害地质工程,地 面变形环境工程 liyu 谭松林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软基处理,地灾评估tans 王洪兴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hxw 滕伟福副教授硕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地灾评估teng 唐朝晖副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公路岩土工程,环境岩土工程zhta 简文星副教授硕导男1967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滑坡的监 测、模拟、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环境岩土 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wxj 胡新丽副教授硕导女1968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斜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及效 果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及治理工程 设计 hux 吴益平副教授硕导女1971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GIS在岩土工程 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ypw 马淑芝副教授硕导女1974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测试技术,水岩耦合数值分析及工程应 用 jhbm 贾洪彪副教授硕导男1969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结构网络面模拟,地灾评估jhbm

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2008(B)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质年代: 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浆: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矿物: 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成矿作用: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 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断层: 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构造运动:

内营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位移的作用 克拉克值: 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大陆漂移说: 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地质灾害: 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二、简答题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简述海洋的沉积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44工程地质学2002~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24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滑坡 3.混合溶蚀效应 4.水库诱发地震 5.活断层 6.卓越周期 二、简述:(60分) 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试述岩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 3.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 4.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5.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哪些影响? 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三、论述(16分) 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 2003年 一、名词解释(3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 滑坡 3.岩溶 4.水库诱发地震 5. 活断层 6.管涌 二、简述题(每题12分) 1、工程地质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3、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如何考虑地下水的因素? 4、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5、简述滑坡分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研究内容。 2、试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期望。 3、试述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及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工程地质 2.地震烈度 3.地面沉降 4.岩溶 5.渗透稳定性 6.地面塌陷 二、论述 1.试举一例,论述滑坡的机理。(30分) 2.岩溶库区渗漏研究的主要方法及需要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30分) 3.试举一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0分) 4.我国长江三峡水库工程中主要涉及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它们对水库建设的影响如何。(30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砂土液化 3、混合溶蚀效应 4、渗透变形 5、活断层 6、卓越周期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3、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4、滑坡有哪些常用治理方法? 5、水对岩土体稳定有何影响? 6、如何进行覆盖性岩溶区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7、简述渗透变形的预测步骤。 三、论述题(每题25分) 1、分别说明土质斜坡与岩质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并指出其主要区别。 2、城市建筑场地地震稳定性研究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解决哪些问题?

中国地质概况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Km2,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珠穆郎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第一高峰;西北有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峰峦峻拔,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涛浪翻滚,蜿蜒东流;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丘陵与盆地纵横交错,沃野与河湖相映生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之地,更为现代中国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重要基地。 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公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层: 中国幅员广阔,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中—下太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出露总面积粗略统计为860261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9.6%。 其中:太古宇出露面积为737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0.9%; 元古宇出露面积为5963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6.9%; 下古生界573500Km2,占6.7%; 上古生界945600Km2,占11%; 中生界2457700Km2,占28.5%; 新生界3955810Km2,占46%。 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显生宙生物化石丰富。太古宇、大都元古宇以及部分活动带的显生宙地(岩)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 岩浆岩 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吕梁期: 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侵入岩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吕梁期: 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61地质学基础A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学信息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861地质学基础A) 一、考试总体要求 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要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或所从事专业中的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强调地质学理论的掌握和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如下: 名词解释:约13% 判断题与选择题:约20% 简答题:约33% 论述题:约34% 三、主要考试内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3)地质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般现状、发展趋势 2、地球概述 2.1地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2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3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2)重力 (3)地磁 (4)地热 3、地质作用 3.1地质作用的概念 (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 (2)地质作用的类型 3.2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2)地震 (3)岩浆作用 (4)变质作用 3.3外动力地质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4、地质年代 4.1化石 (1)化石的形成 (2)化石的类型 (3)标准化石与常见的化石 4.2地层 (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3地质年代 (1)相对地质年代 (2)绝对年代 5、矿物 5.1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1)矿物的概念 (2)晶体与非晶体 5.2矿物的化学成分 (1)矿物的化学成分 (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4)矿物中的水 5.3矿物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5.4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力学性质 (3)矿物的其他性质 5.5主要矿物介绍 (1)矿物分类 (2)矿物命名 (3)主要矿物类型 6、岩石 6.1岩浆岩 (1)岩浆与岩浆活动 (2)岩浆岩的成分 (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4)岩浆岩的产状 (5)岩浆岩的类型 (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 6.2沉积岩 (1)沉积岩的成分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020最新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0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地质工程专业介绍 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数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岩土钻掘机械基础、岩土钻掘工程工艺原理、地质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地质工程试验测试技术、地质工程数值模拟。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 (1)工程地质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弹塑性力学基础(56学时)、建筑制图(5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普通地质学(48学时)、岩石学(32学时)、矿物学(32学时)、构造地质学(64学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32学时)、岩体力学(48学时)、土力学(56学时)、水文地质学基础(40学时)、地下水动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8学时)、工程地质勘察(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32学时)、工程物探(24学时)、工程建筑概论(40学时)、岩土工程监测(24学时)、工程招标投标与概预算(32学时)、地质灾害防治(32学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32学时)、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专业讲座(32学时)。 (2)岩土钻掘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流体力学(40学时)、液压传动(48学时)、机械制图(9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6学时)、金属材料与零件加工(3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岩体力学(40学时)、土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0学时)、岩土钻掘工艺学(48学时)、钻井液与工程浆液(48学时)、岩土钻掘设备(40学时)、基础工程学(56学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新技术专题报告(16学时)。 2.示例二:基础地质(51学时)、构造地质(3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土力学(34学时)、岩体力学(51学时)、水文地质学(34学时)、工程力学(1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测量学(51学时)、弹性力学(34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载荷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34学时)、数理方程(34学时)、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34学时)、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34学时)、地基处理(34学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 考研试题 作图必备

四.作图题 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 360° 180° 90° 270 360° 180° 90° 岩层产状赤平投影 线理产状赤平投影 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 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

A B相似褶皱 C 隔槽式褶皱 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剖面上看) 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 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

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 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 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 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

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 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 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 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 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 A图为“Z”型,B图为“S”型,C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前景如何推荐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前景如何推荐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底蕴深厚,历史沿革系京汉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在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建校以来,地大人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用智慧与汗水,用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地大辉煌的乐章,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毗邻光谷,环境优雅宜求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

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33496平方米,建筑面积77242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7219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6443平方米。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目标远大,地球科学创一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变。全校师生把“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把“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这一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的各项事业正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空间广阔而深远。 师资雄厚,办学实力呈强势 学校拥有一支研教并重、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30人,专任教师15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148人,教授390人,副教授450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中国地形考试试题和答案

中国地形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 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乙 C.丙 D.丁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 名称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主要山脉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丘亚 陵热 山带 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中国地质发展史(短小精悍)

中国地质发展史 ——思想与知识的准备 Xueyezi 2007.8.19(七夕节) ——出自:小木虫 十八世纪后,西方工业勃兴。英国的生铁年产量,从1700年的12,000吨,上升到1840年的139万吨;而仅过四十年,到1880年即又增到775万吨。(Loverimg,T.S.,Minerals in World Affsirs 1943,附表23)英国煤的年产量,也从1700年的261.2万吨,上升为1836年的3,000万吨;1854年,即仅过十八年,便再翻了一番多,达到6,450万吨。(杨异同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条件、方法和特点》1959,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页20)包括地质学在内的矿学日益精进,1830年英国莱伊尔(Lyell,Sir Charles. 1797-1875)的《地质学原理》开始出版,地质学作为逐渐形成的基础学科,活跃在科学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中国社会还沉湎於“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之中。开明一点的,也仅仅把科学视为“外夷”的“形而下”的技艺,更不知地质学为何物。尽管开采了几千年的矿产,但并未弄清这些矿产是怎样形成的,还认为地下有“龙脉”,怕犯“风水”,不用说不敢在皇帝的陵墓附近开矿,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坟墓也得让它三分。以至曾纪泽(1839-1890)有“吾华开矿较西人为难者,厥有二端:一曰股本难集;一曰风水难避”之叹。(1889年12月29日致盛宣怀函1984,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盛宣怀档案之四》页8)曾纪泽曾出使欧洲八年,通英语,懂一些科学,所以有此感慨。 西方的地学思想与知识,在明末清初通过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带来了那个时代西方对地球的新认识,如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大地是球形乃至地球是绕日运行之类。中国人以惯用的“此乃中国古已有之”的态度接受了下来。但当时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西方也尚未确立,称得上属於地质学范围的知识,传来的不多,有的还杂有谬误,如1659年来华的比利时籍耶稣会教士南怀仁(V erbist,Ferdinadus 1623-1688)在所著《坤舆图说》中介绍维苏威火山时,说它“昼夜出火,爆石弹射他方,至百里外”现象是描述出来了,但其实这不是燃烧生成的火,原因他就没讲清;接着说:“后移一圣人遗蜕至本国,其害遂息。”还说罗马南边所产铁矿挖尽后,二十五年又会再生等等,更是信口开河了。但就这本书总体来看,书中对地球的重力,大气圈,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关系,侵蚀作用和地震成因等等,都从科学的角度有所介绍,并已有了地层构造的模糊概念,反映了地质学在孕育时期所达到的水平。(南怀仁,《坤舆图说》大东书局据道光二十一年木刻本影印《指海》第十二集)可是此后由於清廷闭关锁国,特别是雍正(1723-1735)时放逐传教士,致使译事中断百馀年,而此时在欧洲正是地质学兴起的“英雄时代”。中国社会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大门被迫打开,情况才有了变化。 地质科学的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此时地质学在西方也是新兴的学科。 1853-1854年,英国教会在上海举办的兼有翻译印刷出版功能的“墨海馆”,出版了一本用中文编写的《地理全志》。从现已找到的历史材料来看,它是第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地球科学知识的中文书。据李鄂荣查证,在中文中“地质”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是本书首先使用,日文中的“地质”一词,也可能即源出於此。(李鄂荣:“地质”一词何时出现於我国文献1986,地质学史论丛(一)页100-108)

文科生跨考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经验

文科生跨考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经验 拟录取名单终于出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学硕,公费,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之路,希望对12年的童鞋们有所帮助。 我是非应届毕业生,已经工作半年了,也干着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但家人们都觉得对一个女孩来说不够稳定。于是说让我考研,专业他们也帮我定了--构造地质学。你说我一个文科生学这干啥,啥都不懂。他们安慰我说这个好就业,分到国企就更好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不用考数学。我纠结了很久,我真的是啥也不懂啊。最后拧不过,想说就试试吧。 然后就是开始准备买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书是买来了,可关键导师愿不愿意収跨专业的文科生。然后想办法联系了一位导师,国庆时见了一面,导师也表态说只要考上了我们肯定是要收的,这下也就没啥后顾之忧了,专心准备考试。 我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考试,有童鞋肯定说这个时间太短,我是有原因的:首先,我觉得政治学不学都考的差不多,我们从小被熏陶,只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都能得个五六十分(够线了),如果想得高分那还得好好看。我就是最后过了一遍书(考试大纲),下载了一些培训机构的最后预测四套题(其实也不准),只是买个心理安慰。最后我也就考了个及格分。第二,我英语不差,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主要是做题,做了历年真题和出的八套题(很好用),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自己预测就40几分,不过最后出来还好及格了。如果你的英语过了六级,平时合理安排时间多做一些练习题应该没问题。如果英语基础有点差的话,可能就要下大工夫了,在四月份准备考研的时候就要开始做题了,很有必要做分开的强化练习,如完型填空,阅读,翻译,作文,排序,每一个都要花时间,每天积累一点,可能有时效果不好,很打击自信心,但一定要坚持,坚持这么几个月下来一定会有效果的。一定要重视英语,很多朋友可能都是单科英语没过线而被刷,那样就非常可惜了。所以practice makes perfect! 还有一点就是我不是应届生,不用上课,做毕业设计什么的。每天的时间都自由安排的。 最后,我的重心就落在了两门专业课上了,我首先看的是地球科学概论,很基础的课程,很多东西觉得以前地理课上都有讲,能看的进去。就看了一遍了解了这门课的框架,第二遍再看的时候就得有目的性了,怎么样有目的性呢?当然是找到历年真题。然后就参照着笔记真题看完了第二遍,勾画出重点,解答方法。其实两门课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就是要理解记忆,地概算是好拿高分的。学习难度不算大。相信自己没问题。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构造地质学了,我就随便拿起来一番,都不想再多看一眼,里面有很多图,涉及力学,运动学什么的,我一文科生咋学的会嘛,都想打退堂鼓了,姐不干了,但说归说,还是不想让家人失望,硬着头皮首先把真题的出处找到,那有些问答题,就是找到了地方也没找到要怎么答,先不管了,找到地方再说。然后开始看书,看了好几天才看完一遍,也没太懂,有点映像的就是背斜,向斜,断层(以前地理课学过一点)。想着这样下去不行的,就跑到优酷上找找相关视频,别说,还真有。但是要密码的,不过有的能看,好心网友给了密码。在我考试之前,都有好些没看到,但现在大都能看到了,看了视频还是很有帮助的,然后再在网上找了些ppt。然后又接着看了两遍书,知道在讲什么东西了,知道重

中国地形(海拔高度概况)表

中国各地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 56 北纬(度) 54 917 1000 958 52 1000 982 893 542 50 1000 1000 1000 982 900 568 507 500 4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894 516 284 440 489 500 500 500 46 1000 1000 982 964 982 1000 1000 1000 946 556 147 97 266 479 500 500 500 44 1000 1000 982 911 643 893 929 946 1000 1000 1000 982 893 485 95 91 416 489 500 500 42 1000 982 911 589 536 554 571 607 946 105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911 579 431 99 200 447 500 500 40 2083 2500 1357 1071 964 661 589 643 750 750 768 982 1786 121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36 569 434 212 105 133 38 2917 2607 1429 1268 1232 1214 1357 2429 1964 1893 2482 2554 1893 1214 1107 1036 1000 982 946 839 302 92 39 8 36 2167 2833 2750 2714 2714 2714 2786 2893 2821 2250 2250 2250 2143 2000 1786 1107 1000 946 611 471 156 34 16 34 2893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750 1964 1143 1000 929 529 186 103 31 18 32 2833 2964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821 1900 1021 914 886 486 143 89 38 32 17 30 2833 2893 2964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643 1264 521 486 843 300 171 149 110 174 46 28 2833 2857 2857 2833 2143 2143 1964 1150 914 886 829 500 443 440 423 355 43 26 2000 2000 1857 1143 1000 911 393 439 457 486 450 118 24 2000 2000 1839 1089 929 819 224 134 172 400 382 118 75 22 1875 1625 460 96 28 10 20 31 3 18 东经(度)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