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师推荐化学复习必备精品《硫和硫的化合物_环境保护》期未复习讲义--高一化学教案

优秀老师推荐化学复习必备精品《硫和硫的化合物_环境保护》期未复习讲义--高一化学教案
优秀老师推荐化学复习必备精品《硫和硫的化合物_环境保护》期未复习讲义--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期未复习讲义(一)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a最外层有个电子,均能获得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b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价,化合式为。

c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显价,化学式为。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2、递变性

a从氧-----碲,单质的熔沸点,密度,氧化性。

3、b从氧------碲,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其水溶液酸性。

4、c从氧------碲,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一般。

5、下列叙述不符合氧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递变规律的()

A.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C.单质熔点沸点升高D.单质的密度逐渐变大

二、硫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通常是一种色固体,密度比水,不溶于水,易溶于。

2、化学性质:

a作氧化剂:写出硫与氢气,铁,铜反应的方程式

b作还原剂:写出硫与氧气,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c同时作氧化剂和还原剂:写出硫与氢氧化钾热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三、臭氧

1、物理性质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一种有味的色气体,它的密度比氧气,也比氧气溶于水,其原因是。

2.化学性质(各写一个反应式)

a不稳定性(分解)

b强氧化性(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四、过氧化氢

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是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比水重,沸点比水高。

3.化学性质:

a氧化性(与H2S,Na2SO3反应)

b还原性(与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氧气和水。)

c同时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五、硫化氢

1.结构:电子式,分子结构呈型,是性分子。

2.物理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色、有味的气体,有剧毒,比空气,在水中以1:溶解。

3.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要写离子方程式)

a不稳定性:

b可燃性:

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c酸性:少量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

过量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

d制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六、例题与习题

1.将11.2 g铁粉和6.4 g硫粉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使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稀H2SO4反应,可以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A.0.56 L B.11.2 L C.4.48 L D.5.6 L

2. 若已发现116号元素(即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6),已知它是氧族元素,其原子核外比钋多一个电子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其钠盐的化学式为Na2X B.其氧化物有两种,即XO2和XO3

C.其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X是金属元素

3. 分析下列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并说明硫在这些反应中分别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3S+2Al Al2S3 (2) S+O2SO2

(3)3S+6NaOH 2Na2S+Na2SO3+3H2O

4. 将硫化氢通入下列溶液中会产生沉淀的是()

A.FeSO4 B.CuSO4C.AlCl3 D.氯水

5. 将H2S通入Na2SO3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将Na2S和Na2SO3溶液混合后加足量硫酸,根据下列情况回答Na2S和Na2SO3的物质的量比(Na2S为amol,Na2SO3为bmol)。①有气体放出;②无气体放出。

6. 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和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色,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在约为1:。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氧化钙,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溶液反应)

2.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3.还原性(与溴水,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4. 漂白性(注意与氯气,活性炭、臭氧漂白性的区别)

三、气体中除杂问题,用何试剂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1、Cl2(HCl) 2. CO2(HCl)

3. SO2(HCl)

4.H2S(HCl)

5.CO2(SO2)

四、污染

雨水的PH值小于时,为酸雨。导致酸雨形成的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五、例题与习题

1.下列有关SO2气体的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装满S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槽中,进入试管的液体呈红色B.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红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无明显变化C.打开盛有SO2气体的集气瓶口的玻璃片,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D.将SO2气体通入装有溴水溶液的试管里,橙红色逐渐褪去

2.为了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和O2气,以下试剂: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④灼热铜网;⑤碱石灰,使用顺序正确的是()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③

3.盐A与酸B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C,C与NaOH反应生成A;C最终可氧化生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B分别是()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Cl D.Na2SO3和 H2SO4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吸收SO2气体,同时既无沉淀又无气体产生的是()A.氢硫酸 B.NaHCO3溶液 C.Na2SO3溶液 D.溴水

六、硫酸

a)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比较

b)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可作干燥剂,如干燥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与铜,碳,硫化氢)

4.难挥发性

可用于制取气体,如

c)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先加,再往溶液或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方可判断。

七、题与习题

1.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H2SO4的实际体积( )

A. 等于50mL

B. 大于50mL

C. 等于100mL

D. 大于100mL

2.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不消失,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 溶液中一定含有Ag+离子

C. 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离子

D. 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Ag+中的某一种、某两种或三种

3.将硫酸亚铁加强热,会发生如下反应:

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其结果是()

A.有BaSO4沉淀生成,S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B.有BaSO3沉淀生成,SO3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C.SO2和SO3全部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4.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SO2,H2S,Cl2 B.SO2,O2,H2

C.HCl,HBr,HI D.H2S,CO2,CO

5.在Cu2S+ 4H2SO4(浓) 2CuSO4+2SO2↑+S↓+4H2O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还原产物是____,氧化产物是____。若反应中有

160gCu2S参加反应,则被还原的浓H2SO4为____g。

八、环境保护

a)环境污染的类型

1.按环境要素分:、、。

2.按人类活动分:、、。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

、、、。

b)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

三、例题与习题

1.城市汽车排放的废气使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是下列各组中的()

A.SO2、N2 B.SO2、CO

C.CO、NO、NO2 D.SO2、CO

2.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CO2、Cl2、N2、酸雨 B.SO2、NO2、CO、烟尘

C.NH3、CO2、NO、雾 D.HCl、SO2、N2、粉尘

3.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

A B

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气把NO还原为N2和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

4.根据以下装置图6-6

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F的作用是________.F中盛放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5.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游离氯,为除去该废水中的游离氯,而且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下图方案:

在废水管的A、B处分别注入一定量的废烧碱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已知:

Cl2+Na2SO3+H2O==Na2SO4+2HCl

请写出:

⑴A、B处分别加入的物质的分子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⑵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电化学试题测试(包含答案)

电化学知识点测试 1、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 2、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暴雨后遭洪水浸泡的铁门生锈是因为发生化学腐蚀 B.白铁皮(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不能阻止铁被腐蚀 C.废弃的干电池不能随意丢弃,但可以土埋处理 D.不能将铁制自来水管与铜制水龙头连接 3、(2014·锦州模拟)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4、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如图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电解质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不变、 降低的是 A.AgNO3CuCl2Cu(NO3)2B.KCl Na2SO4CuSO4 C.CaCl2KOH NaNO3D.HCl HNO3K2SO4 6、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 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AgNO3] B.NaOH[NaOH] C.KCl[KCl] D.CuSO4[CuO] 7、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管发生吸氧腐蚀,b 管发生析氢腐蚀 B .一段时间后,a 管液面高于b 管液面 C .a 处溶液的pH 增大,b 处溶液的pH 减小 D .a 、b 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 -2e -===Fe 2+ 8、(2014·河南安阳高三联考)若用如图装置(X 、Y 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 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9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K 闭合时,A 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在电路中作电源 B .当K 断开时,B 装置锌片溶解,有氢气产生 C .当K 闭合后,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①→⑧;⑦→⑥;⑤→④;③→② D .当K 闭合后,A 、B 装置中pH 变大,C 、D 装置中pH 不变 10、用a 、b 两个质量相等的Pt 电极电解AlCl 3和CuSO 4的混合溶液[n (AlCl 3)∶n (CuSO 4)=1∶9]。t 1 时刻a 电极得到混合气体,其中Cl 2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忽略气体的溶解);t 2时刻Cu 全部在电极上析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 .t 2时刻,两电极的质量相差3.84 g C .电解过程中, 溶液的pH 不断增大 D .t 2时刻后,b 电极的电极反应是4OH --4e - ===2H 2O +O 2↑

北京化工大高分子化学讲义--12页文档资料

教学参考书 1、《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和应用进展》(研究生) —金关泰教授主编。 — 1995年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由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十个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和教授分工撰写。 —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层次展开,内容依次包括“聚合理论的进展”、“聚合新技术”、“高分子新材料”三部分,涉及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高分子化学各领域的进展。 —徐僖院士为该书作序,称该书“可视为国外《 Comprehensive Polymer Science 》丛书的补充。” 2、《海外高分子科学的新进展》(研究生) —何天白、胡汉杰编 — 1997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特点:该书由13位在国际高分子学术界崭露头角的留学海外的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领衔撰写,介绍了各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内容既包括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成型,又有研究方法和新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新趋势。 3、《高分子化学》(研究生) —周其凤、胡汉杰主编 —2000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丛书第四分册 —特点:该书由近年来在国内高分子化学领域做出卓有成效的中青年科学家领衔撰写,介绍了各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新趋势。 4、《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研究生) —王建国(同济大学)编著 — 2004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开设“高分子化学进展”课所编写的教材。 —特点:包括了20世纪以来高分子化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新聚合机理和新聚合技术。作为一本教材, 对20世纪80-90年代比较成熟的新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学 一、高分子材料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需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必须要知道的)。而材料的使用与一个历史时期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材料的品种和产量是直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丝织品-长沙长沙马王堆汉墓 碳纤维-美B-2轰炸机 例:CPU制作材料 目前的CPU材料主要以半导体和超半导体技术为主。现有三种材料有可能改变这种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遵循PV=nRT 状态方程的气体。 2、分压力: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压力。在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气体分子 分别占有相同的体积(即容器的总空间)和具有相同的温度。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各种分子对器壁产生撞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组分所产生的压力叫分压 力,它可看作在该温度下各组分分子单独存在于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力B P 。 P y P B B =,其中∑=B B B B n n y 。 分压定律:∑=B B P P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与混合气体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各组 分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总和。 ∑=B B V RT n P ) /( 3、压缩因子Z Z=)(/)(理实m m V V 4、德华状态方程 RT b V V a p m m =-+))((2 nRT nb V V an p =-+))((22 5、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任何物质的表面力都等于0) 临界点C ——蒸气与液体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区分,气液界面消失; 临界参数: (1)临界温度c T ——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如何 加压 气体都不可能液化;

(2)临界压力c p ——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的最低压力; (3)临界体积c V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6、饱和蒸气压: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气的压力。取决于状 态,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高。 7、沸点: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8、对应状态原理——处在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对比参数:表示不同气体离开各自临界状态的倍数 (1)对比温度c r T T T /= (2)对比摩尔体积c r V V V /= (3)对比压力c r p p p /= 9、r r r c r r r c c c T V p Z T V p RT V p Z =?= 10、压缩因子图:先查出临界参数,再求出对比参数r T 和r p ,从图中找出对应 的Z 。 11、阿玛格定律:B B Vy V = p RT n V B B /= 12、单原子理想气体 R C m p 25,=,双原子理想气体R C m p 27,=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 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U=Q+W (适用于非开放系统)。 2、

电化学实验讲义

电化学实验讲义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二O 一二年九月编写:李成平实验一皮 蛋的pH 值测定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位法测定pH 的原理 2. 了解pH 计的 使用方法及性能 3. 掌握电位法测定pH 值的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制做皮蛋(松花蛋)的主要原料为:鸭蛋、纯碱、石灰等。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一定周期即制得皮蛋。此时由于碱的作用,形成了蛋白及蛋清凝胶。测定皮蛋水溶液的pH 值时,由玻璃电极作为氢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它们与待测液(皮蛋水溶液)组成工作电池, 其电池可表示为: Ag,AgCl?HCl(0.1mol/L)?玻璃膜?试液?KCl(饱和)?Hg 2 Cl 2 ,Hg 电池电动势在不考虑液体接界电位及不对称电位时,可表示为: E 电池 = E SCE - E G 而E G = E AgCl/Ag + K - 0.0592pH ? E 电池 = E SCE - K - E AgCl/Ag + 0.0592pH令E SCE - K - E AgCl/Ag = K , ,则上式为: E 电池 = K , + 0.0592pH K , 为常数,包括不对称电位,液接电位及内外参比电极电位。这样通过测定电池的电位即可确定溶液的 pH。本实验测定步骤为:先用 pH 已知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使酸度计指示该溶液的pH 值。经过校正定位后的酸度计,即可用来直接测定水样的pH 值。其测定方法可用标准曲线法或 标准加入法。在测试中,pH 范围应用pH 缓冲液定值在5~8。对于干扰元素(Al、Fe、Zr、Th、Mg、Ca、Ti 及稀土)通常可用柠檬酸,EDTA, DCTA,磺基水扬酸等掩蔽。阴离子一般不干扰测定。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能控制酸度,掩蔽干扰,调节离子强度。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pHS-4 型酸度计;甘汞电极、pH 玻璃电极;磁力搅拌器; 组织捣碎机。 2. 试剂 pH 标准缓冲溶液。四、实验操作 1. 试样处理:将皮蛋洗净、去壳。按皮蛋?水的比例2?1 加入水, 在组织捣碎机中捣 成均浆。 2. 测定:称取匀浆样15g(相当于样品10g),加水搅匀,稀释至150ml, 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此滤液50ml 放到酸度计上测取读数。五、数据处理平均值

《电化学基础》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电化学基础》考题分析与解题方法 广州市真光中学化学科王国强 一、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 新课程内容标准新课程活动 与探究建议 2010年广东省高考 考试说明要求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①实验探究:电能与 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②调查市场常见化学 电池的种类,讨论它 们的工作原理、生产 工艺和回收价值。 ③查阅资料并交流: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 法。 1.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 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 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 类及其工作原理。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 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 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 施。 二、近三年高考有关电化学知识考题分析 从新课程实验省(如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天津等)近三年化学考题分析,其中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及电化学腐蚀的考题有19题,全国所有省份2009年高考题就有20题之多,可见这部分知识重要性。 (一)原电池及原理其综合考查 1、在书本锌铜原电池原理基础上稍有变化的原电池:从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或原电 池反应)、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盐桥的作用等多方面来考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多年来高考题中时有出现,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如(09福建卷11)(08年广东化学·5)(07年海南卷第14题)有盐桥的铜银电池;(07年宁夏理综·26)锌银原电池工作原理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关系;(07年山东理综·29)简单原电池设计。(见附件1)【复习建议】高考命题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谁命题考查的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内容。必须抓好基础,重视课本,重视主干知识,逐一过关。同样是重点知识内容,复习方法可以有所不同。电化学部分知识是学生易弄错易弄混的难点知识内容。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都不能赶进度,也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核心知识内容,最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会答,而不用老师讲个面面俱道。复习

最新整理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国外电化学讲义

Section 5: Voltammetric Methods

Voltammetric Methods ?Historical ?Electrolysis at DME -1920’s ?Usually 3-electrode cells ?Measurement of current that result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potential. ?Different voltammetric techniques are distinguished primarily by the potential function that is applied to the working electrode and by the material used as the working electrode.

Types of Voltammetry Polarography Linear sweep and Cyclic Voltammetry Hydrodynamic Voltammetry Pulsed methods AC Voltammetry (not here) ip=2.69 x 105n3/2A D O1/2v1/2C O It is instructive to start with Polarography Voltammetry at a 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

Polarography uses mercury droplet electrode that is regularly renewed during analysis. Applications: Metal ions (especially heavy metal pollutants) -high sensitivity. Organic species able to be oxidized or reduced at electrodes: quinones, reducing sugars and derivatives, thiol and disulphide compounds, oxidation cofactors (coenzymes etc), vitamins, pharmaceuticals. Alternative when spectroscopic methods fail.

电化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 微专题突破六十电化学综合 一、单选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其中乙池为碳呼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乙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2e?=C2O42? B. 乙池中随着反应的进行,C2O42?的浓度不断减小 C. 每生成1mol的草酸铝,外电路转移3mol电子 D. 甲池中Fe电极发生的反应式为2Cl??2e?=Cl2↑ 2.我国科学家用乙醇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CO2与H2O生成CO、H2和O2,其电解原理图如 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F口通入的物质是乙醇 B. 溶液中的H+由Y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X极区 C.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12e?+3H2O=2CO2↑+12H+ D. 当电路中有0.6mol电子通过时,电解得到O2物质的量为0.3mol 3.如图所示,装置Ⅰ是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放电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K后,b电极附近的pH变小 B. 当有0.01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气体体积为112mL C. N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2Na2S2?2e?=2Na++Na2S4 D. 闭合K后,a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漂白性 4.丙烷(C3H8)熔融盐燃料电池和锌蓄电池均为用途广泛的直流电源,放电时二者的总反应 分别为 C3H8+5O2=3CO2+4H2O,2Zn+O2=2ZnO.用丙烷(C3H8)燃料电池为锌蓄电池充电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M为CO2 B. 燃料电池消耗1mo1 O2时,理论上有4 mol OH?透过b膜向P电极移动 C. a膜、b膜均适宜选择阴离子交换膜 D. 该装置中,锌蓄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 5.最近,我国科学家利用如图装置实现了SO2的吸收,同时获得了硫磺、84消毒液。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1、已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态为298.15K,10.0dm3,终态温度298.15K,体积20.0dm3, 压力Pθ。计算沿下面三条不同的等温途径时系统所作的体积功。 ①系统向真空膨胀至终态; ②系统反抗恒外压Pθ,一步膨胀变化到终态;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1.5 Pθ,后又反抗恒外压Pθ两步变化到终态。 解:①向真空膨胀因未反抗外压p e=0 ,故W = 0。 ②恒外压膨胀P e = pθ , 故W = -p eΔV = -100 .0 (20.0-10.0) = -1000.0 J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膨胀到p =1.5 Pθ时,其体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为 (20.0×Pθ)/1.5 Pθ =13.3 dm3 , 分别计算两步恒外压膨胀过程的体积功: W = W1 + W2 = -1.5×100.0(13.3-10.0)+[-100.0(20.0-13.3)]= -1.165 kJ。 2、图中有电池、电阻丝和水。电池供电,水不断流动,维持电阻丝状态不变。忽略导线电阻和电池内阻,根据预先指定的体系,讨论四个问题: (1)该体系属于何种体系? (2)体系与环境间有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此是否适用? (4)热、功和热力学能的变化如何? 指定一下六个体系: 1.定电阻丝为体系。2.指定电池为体系。 3.指定电阻丝和水为体系。4.指定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5.指定水为体系。6.指定水、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答:1、(1)电阻丝为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电池对体系作电功,体系把功变成热又传给环境水,保持体系温度不变。 (3)因为该体系属于敞开体系,所以第一定律不适用。若保持电子流恒定,第一定律的数学式仍可应用。 (4)体系的热力学能保持不变,体系得到了电功而放出了热。 2、答:(1)电池是敞开体系,因为电池不断输出电子流。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对环境输出电功。 (3)第一定律不适用于敞开体系。 (4)体系热力学能下降,体系对环境作电功,但没有热量交换。 3、答:(1)电阻丝和水是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得到了电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适用。 (4)体系得到了电功,热力学能增加,但无热量交换 4、答:(1)电阻丝和电池是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向作为环境的水放出热量。 (3)第一定律适用于该体系。 (4)体系向环境放热,热力学能下降,但无功的交换。 5、答:(1)水是封闭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体系从环境得到了热。 (3)第一定律适用。 (4)体系从环境得到热,热力学能增加,但无功的交换。 6、答:(1)是隔离体系。(2)体系与环境间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4) ?U=0 Q=0 W=0

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思考 摘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本文就福州大学“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就下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内外高校都十分关注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就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的教学形式,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和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这些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基于课程资源的教学新模式改革[1]。 福州大学“结构化学”课程于20世纪60年代由卢嘉锡院士亲自开设。几十年来,在卢先生的严谨执教、注重质量的治学精神倡导下,结构化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也为我国有关研究单位和高校培养了一批在结构化学方面训练有素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其中包括魏可镁院士、吴新涛院士和洪茂春院士等在内的优秀人才。我校“结构化学”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1993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2000年和2002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2003年为福建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课程,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09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教学资源基础上,近两年来,我校“结构化学”课程开展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并于2013年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本文总结在此次课程持续建设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和思考。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文件中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可以跨越校园,通过网络共享,给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学习者带来更多和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享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数字化教学对传统教育思想与理念产生了新的冲击,大学教育不再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因此,我校“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跟互联网络术的发展,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应当代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结构化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课程教学走出大学课堂,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同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探索大学课程教学建设的新途径,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拓展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和其他学习者创建研究型学习模式。 二、结构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整合全集)

一、填空题(20X1=20分) 1.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可以用 数均分子量 、 重均分子量 、 粘均分子量 和Z 均分子量等表示,而分子量分布可以则可以用 分子量分布指数 表示。 2 聚合物按主链元素的组成可以分为 碳链聚合物 、 杂链聚合物 和 元素有机聚合物 三类。 3. 按聚合物的在反应前后聚合度的变化情况,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分聚合度相似的转变、聚合度增加的转变 和 聚合度减少的转变 三类。 4. 连锁聚合反应包括 自由基聚合 、 阴离子聚合 、 阳离子聚合 和 配位聚合 等。 5. 按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逐步聚合反应可分为 线型逐步聚合 和 非线型逐步聚合 反应。 6.由聚合物制成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 合成橡胶 。 7.多分散系数是表征聚合物的多分散程度,也叫分子量分布( , ),其计算公式为: 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 n w M M d 8.聚合物分类多种多样,根据单体与其生成的聚合物之间在分子组成与结构上的变化把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反应和 缩聚反应 根据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的同,分为连锁聚合反应和 逐步聚合 9.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 本体聚合 、

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而逐步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缩聚。 10.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的特征为慢引发、快增长、有终止。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是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11.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可以用数均、重均、粘均和Z均分子量等表示,而分子量分布可以则可以用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表示。 12.对于线性逐步聚合反应,如果1,且忽略端基的质量,则聚 合度 分布系数 1 。 13.加热能使之塑化、成型交联固化后不能再塑化,工业上称这种聚合物为热固性树脂。 14.在均聚反应中,聚合速率、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是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共聚合中,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布成为首要问题。 15.根据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聚合物化学反应可分为相似转变;聚合度变大的反应,如嵌段、交联、接枝、接枝;聚合度变小的反应,如降解、解聚。 16.单体结构与竞聚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体对某一自由基反应的活性大小是由取代基得共轭效应和极性效应两者共同决定的。

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 ????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 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 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电化学习题讲义

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2)在的27℃,100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的Cl 2(g )? 解:电极反应为: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2e - → Cl 2(g ) 则:z= 2 根据:Q = nzF=It ()22015Cu 9.32610mol 296500It n zF -?= ==?? 因此:m (Cu )=n (Cu )× M (Cu )= 9.326×10-2×63.546 =5.927g 又因为:n (Cu )= n (Cl 2) pV (Cl 2)= n (Cl 2)RT 因此: 3 223 Cl 0.093268.314300Cl 2.326dm 10010n RT V p ??= ==?()() 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 的Ag ,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 ,其中含AgNO 30.236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AgNO 3。求 Ag +和 3 NO -迁移数。 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如。 n 电解后(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迁移(Ag +) 则:n 迁移(Ag +)= n 电解前(Ag +)+ n 电解(Ag +)- n 电解后(Ag +) n 电解(Ag +)= ()()4Ag 0.078 7.22910mol Ag 107.9 m M -==? ()3 323.3760.2367.3910(Ag ) 1.00710mol 169.87 n -+ --??= =?解前电 30.236 () 1.38910169.87n +-= =?Ag mol 电解后 n 迁移(Ag +) = 1.007×10-3+7.229×10-4-1.389×10-3=3.403×10-4mol ()4 4 Ag 3.40310Ag 0.477.22910 n t n +-+ -?==?移解 ()= 迁电 则:t ( 3 NO -)= 1 - t (Ag +)= 1 – 0.471 = 0.53 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 3 NO -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 电解后( 3 NO -)= n 电解前( 3 NO -) + n 迁移( 3 NO -) 则:n 迁移( 3 NO -)=n 电解后( 3 NO -)- n 电解前( 3 NO -)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应用表面化学”精品课程平台建设模式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应用表面化学”精品课程平台建设模式 摘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基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教师科研方向的关联性,形成跨院的理工结合课程组,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应用表面化学”精品课程平台建设模式。在理工结合课程组建设中,着重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教师队伍的梯队发展和先进性;按授课对象,建立理、工分类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共用实验平台;通过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应用表面化学课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精品课程;理工结合;青年教师培养;分类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科技的发展,表面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国内外各高校相继为本科生、研究生(材料、化学、化工学科居多)开设了表面科学类课程,但各高校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其侧重面不同,课程名称也不一致。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在国内较早为本科生开设“应用表面化学”课程的院校。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设工科“应用表面化学与技术”课程,理学院开设理科“表面化学”课程。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化工学院化学工艺系和理学院化学系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教师进行整合,打破不同部门间的隶属关系,按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组建了理工结合的课程组,共同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理工相近学科、相近课程类的课程平台建设模式。该课程获黑龙江省2010年精品课程。 一、理工分类教学的课程定位 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是在四大基础化学(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理科“应用化学专业”主干课、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课。基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不同专业方向发展的需要,围绕人才知识体系确定了本课程以表面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及表面现象应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学会从界面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为目标,突出理工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现教学内容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理科和工科专业,按授课对象实施理、工分类教学。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共性表现在注重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建立界面观点。而分类教学表现为课程切入点不同,尽管都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对理科学生偏重于演绎法,从解释现象入手,介绍表面化学基本原

2019届上海各区化学等级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word答案版)

2019年上海各区化学等级考二模试题分类 汇编-电化学 【2018年上海长宁区二模】14.下列关于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吸氧腐蚀是吸热反应 B.铁作原电池正极 C.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原电池负极反应为:Fe-3e→Fe3+ 【答案】C 【2018年上海杨浦区二模】19. 对金属腐蚀及防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应做负极 C.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D. 金属表面涂油漆:可避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答案】D 【2018年上海闵行区二模】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产物是()A.NaOH B.H2 C.HCl D.Cl2 【答案】D 【2018年上海闵行区二模】18.“双吸剂”含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B.氯化钠充当正极

C.吸收的气体是O2和CO2 D.负极反应为Fe-3e→Fe3+【答案】A 【2018年上海闵行区二模】15.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电极的质量不变 B.a电极是该装置的负极 C.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由b电极经溶液流向a电极【答案】C 【2018年上海崇明区二模】19.右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某浓 度NaCl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极连接电源正极 B.X极上产生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C.Y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X极经过溶液流向Y极 【答案】C 【2018年上海青浦区二模】8.铁棒与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浸入 0.01mol·L-1的食盐溶液中(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棒是阴极 B. 石墨附近产生OH- C.石墨上有Cl2 放出 D.铁棒上有H2放出 【答案】B 【2018年上海普陀区二模】10、右图是一种铁的电化学保护模拟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装置属于电解池 B. 电子从铁经导线流向锌 C. 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 1. pH = 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 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 NaOH B、H2SO C、AgNO D N Q SQ 2.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一锰碱性电池以 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Q(s)+H 20(l)==Zn(OH)2(s)+Mn2Q(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Qs)+H2O(1)+2e—=M R O(S)+20H—(aq) 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外电路中每通过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 3.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是负极 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4e 2H 2O O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 发电装置 4. 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D ( ) 5. —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 化钇(Y2Q)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CT。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Q—由负极移向正极 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H。+ 130 2—8CQ + IOH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Q + 4e —= 2O2— 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GHw + 26e —+ 13O2—== 4CQ + 5HQ 6.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 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 + 8H 2O -放电3Zn(OH) 2 + 2Fe(OH) 3 + 4KOH 0充由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 (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5 OH —= FeO4 + 4H 2O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FeQ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7.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 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 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v Ni2+

高分子化学实验讲义资料

高分子化学实验 华东师大化学系高分子教研组 2008年7月

目录 实验一常见塑料和纤维的简易鉴别--------------------------------------------------1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造-----------------------4 实验三用膨胀计测定苯乙烯自由基聚合反应速度--------------------------------6 实验四酚醛塑料的合成-----------------------------------------------------------------8 实验五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白胶水的制备-------------------------------11 实验六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13 实验七聚合物单体的预处理----------------------------------------------------------14 实验八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制备----------------------------------------------------14 实验九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16 实验十界面缩聚法制备尼龙—610----------------------------------------------------20

实验一常见塑料和纤维的简易鉴别 随着高聚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塑料、纤维的品种日益增多。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需对一些未知样品进行鉴别。通常对单组分的纯样品,可根据其不同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质的差异,用燃烧法、溶解法等方法就可比较准确、方便地进行鉴别。但对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塑料和纤维,则往往需要先纯化,然后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大致成份,接着可根据需要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谱及裂解色质联用谱等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实验目的 学会以燃烧法、溶剂溶解法鉴别一些常见的塑料和纤维。 二、实验原理 1. 燃烧法燃烧试验是最简单的试验方法。仔细观察塑料、纤维在燃烧时所发生的变化,如燃烧的方式、火焰的颜色、燃烧时散发出来的气味,燃烧后灰烬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等各种特征,即准确掌握“烟、焰、味、灰”几方面的特征。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燃烧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特殊的设备试剂,但此方法比较粗糙。 塑料、纤维的燃烧特征见附表1—1,2。 2.溶解法溶解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试剂中的溶解特性来鉴别纤维的。这种方法操作较简单,试剂容易准备,准确性较高。由于一种溶剂能溶解多种纤维,因此需要进行几种溶剂的溶解试验,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各种纤维的溶解情况见附表1—3。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煤气灯、试管、镊子、滴瓶、5%NaOH、20%HCl、70%H2SO4、40%甲酸、冰醋酸、65%硫氰酸钾、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 1. 燃烧鉴别法: 取一片塑料(少量纤维),用镊子夹住其一端,慢慢向煤气灯(或酒精灯)的火焰靠近。仔细观察塑料接近火焰、在火焰中以及离开火焰时的燃烧状态,鉴别燃烧时发出的气味。纤维鉴别的方法同上。 2. 溶解法: 将少量纤维置于小试管中,注入某种溶剂或溶液(溶比为100∶1),摇动试管或用玻璃棒搅拌5—15分钟。仔细观察溶解情况。有时还须将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或煮沸。注意用易燃的溶剂时不能直接用火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