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及混合料企业标准

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及混合料企业标准
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及混合料企业标准

ICS

R

备案号:

Q/FT 四川国星高分子树脂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T SMC 001-2013

初稿

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及混合料

Series of SMC room temperature modified asphalt and mixture

2013-10-20 发布2013-10-25 实施

四川国星高分子树脂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 1 -

1、范围............................................................................................................................................... - 2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术语和定义................................................................................................................................... - 2 -4.分类、型号................................................................................................................................... - 2 -5. 技术要求....................................................................................................................................... - 2 -

5.1原材料 (3)

5.2加工方法 (4)

5.3SMC常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4)

5.4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

5.5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6)

6. 实验方法....................................................................................................................................... - 7 -

6.1抽样 (7)

6.2SMC常温改性沥青试验方法 (7)

6.3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 (7)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 7 -

7.1标志 (7)

7.2包装 (8)

7.3运输和贮存 (8)

附录A.................................................................................................................................................. - 9 -附录B................................................................................................................................................ - 10 -

B.1拌和 (10)

B.2运输 (10)

B.3摊铺 (10)

B.4压实 (11)

B.5开放交通 (12)

前言

SMC常温改性沥青,是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创新型产品,它是利用废旧塑料、废旧橡胶生产出的一种高聚物弹性体,是一种可常温拌和、常温摊铺的沥青产品,填补了沥青路面冬季不宜施工的空白,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停车场、广场及球场路面的新建、罩面及修补作业。

本产品因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受限于当前公路行业沥青类材料的检测设备、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该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相关技术指标不满足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的现象。因此,本公司特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出本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的依据,其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将随企业的技术进步及产品的改进而修改。

本标准由四川国星高分子树脂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国星高分子树脂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的分类、型号、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使用于本标准;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147 石油沥青取样法

GB/T 1518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SMC常温沥青改性剂 The normal temperature modifier

SMC常温沥青改性剂是在基质沥青中加入人工合成的高聚物弹性体,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主要是为了提高沥青在常温条件下(0~40℃)的施工和易性,同时提高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其他路用性能,如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及抗疲劳开裂性能。

3.2 SMC常温改性沥青 The normal temperature of modified asphalt

一定剂量的SMC常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在一定条件下熔融混合而成的一种改性沥青,在常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挥发固化后,与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相当。

3.3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 The normal temperature of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由SMC常温改性沥青和一定级配的矿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3.4 SMC常温改性沥青路面 The normal temperature of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由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铺筑而成沥青路面。

4.分类、型号

根据产品应用地域气候分区及交通量情况,SMC系列常温改性沥青分:

(1)寒区SMC-A

(2)温区SMC-B

(3)热区SMC-C

5. 技术要求

5.1 原材料

5.1.1 基质沥青

基质沥青可选用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A-50、A-70、A-90和A-110道路石油沥青。

5.1.2 常温改性剂及掺量

5.1.2.1 改性剂是以废旧轮胎、塑料炼制的橡胶油为主要成份,约占改性剂重量的80%,其他辅助化工原材料占重量的20%,颜色呈褐色,密度为0.8-1g/cm3,闪点在55℃~110℃间。

5.1.2.2 常温改性剂的掺量根据基质沥青类型、气候及交通量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掺量如下表1所示:

表1:常温改性剂参考掺量

A-50 A-70# A-90# A-110#

轻17%15%13%11%

重18%16%14%12%

特重19%17%15%13%

5.1.3 集料

5.1.3.1粗集料应符合JTG F40-2004中4.8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高等级道路(包括城市道路的主干道、快速路和公路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15%。粗集料要求分二次破碎,第二次需采用反击式破碎。

——常温改性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均宜达到4级,磨光值不小于40。

——当用于粗集料的粉尘含量大于0.8%时,应用水洗干燥后使用。

5.1.3.2细集料应符合JTG F40-2004中4.9的规定外,宜采用0`3mm机制砂。

5.1.3.3集料含水量均应不大于0.5%。

5.1.4 填料

5.1.4.1填料可为石灰岩质矿粉、水泥或消石灰。

5.1.4.2当混合料中粗集料为中性或酸性石料时,应采用水泥或消石灰代替矿粉。消石灰的掺量为矿料总质量的1~3%,水泥可全部替代矿粉。

5.1.4.3 矿粉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JTG F40-2004中4.10.1的规定。

5.1.5 矿料级配

5.1.5.1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断型级配。

5.1.5.2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按公称最大粒径分为:5型、7型、10型、13型、16型、20型和25型共7个类型,其代号分别为:SMC-5、SMC-7、SMC-10、SMC-13、SMC-16、SMC-20、SMC-25。级配类型及其参考范围见表2。

表2: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类型及其参考范围

26.5 19 16 13.2 9.5 7.2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MC-25 90~

100

71~

81

63~

73

55~

65

43~

53

25~

35

18~

24

12~

18

8~

14

5~

11

3~

9

2~

6

SMC-20 100 90~

100

77~

87

65~

75

48~

58

25~

35

19~

25

13~

19

8~

15

6~

12

4~

10

3~

7

SMC-16 100 90~

100

74~

85

53~

63

25~

35

20~

26

15~

21

10~

16

7~

13

5~

11

4~

8

SMC-13 100 90~

100

61~

71

25~

35

20~

26

15~

21

11~

17

8~

14

6~

12

4~

8

SMC-10 100 95~

100

56~

66

25~

35

20~

28

15~

23

12~

19

10~

15

8~

12

6~

10

SMC-7 100 95~

100

58~

68

25~

35

19~

28

15~

22

12~

18

9~

14

7~

11

SMC-5 100 95~

100

25~

35

20

~28

16

~23

13

~18

10~

15

8

~12

5.1.5.3级配的控制点筛孔尺寸为最大公称粒径、4.75mm、2.36mm和0.075mm。

5.2 加工方法

SMC常温改性沥青宜现场加工,加工方法见附录A。

5.3 SMC常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SMC常温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SMC改性沥青检测结果(液体石油沥青检测方法)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寒区温区热区

60℃旋转粘度(50%扭矩),不大于Pa.s T0625 <0.2 <0.8 <1.0 闪点,不小于℃T0611 120160180

针入度 (25℃) 0.1mm T0604 —100~400 100~300 蒸馏质量损失(TOC法),不大于% T0632 171513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T0654 2/3 3/4 3/4

5.4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4.1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理论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生产及试验路验证等四个阶段。其配合比设计流程见图1。

试生产

图1 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5.4.2 在理论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使用条件的要求,选择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的掺量。 5.4.3 按照体积法原理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的要求,并结合其它体积参数,由试件实际空隙率水平确定相应的油石比,其计算公式见公式(1)。

c

b

a

(1)

式中:

a ——油石比;

b ——SMC 改性沥青质量(g );

c ——矿料质量(g );

5.4.4 在混合料的理论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石料的密度,按照间断级配、骨架结构原理,优化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并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

5.4.5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见JTG F40-2004中5.3.5的规定。 5.4.6设计方法

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宜采用旋转压实采用JTG E20-2011中T 0736-2011试验方法。 5.4.7技术指标

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中轻交通 重载、特重交通

旋转压实次数(次)

100 150 单轴抗压强度 >10kN >12kN 设计空隙率(%) 2~5 2~5 沥青饱和度(%)

65~85

65~85

5.4.8 成型温度

10~25℃ 5.4.9设计空隙率

空隙率宜为2~5%。试件的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06-2011,试件的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11-2011。 5.4.10矿料间隙率(VMA )

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SMC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技术要求

1、 确定混合料级

配;

2、 评价混合料技

术性能。 1、 确定冷料仓

比例;

2、 验证混合料

性能。 1、 确定热料仓

比例;

2、 确定生产油

石比。 1、 验证配合比设

计参数; 2、 确定生产工艺

参数。

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设计空隙率

(%)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26.5 19 16 13.2 9.5 4.75

2 10 11 11.5 12 1

3 15

3 11 12 12.5 13 1

4 16

4 12 13 13.

5 14 15 17

5 13 14 14.5 15 1

6 18

6 14 15 15.5 16 1

7 19

5.4.11油石比

SMC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设计空隙率确定其最佳油石比,同时验证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和高温性能指标。

5.5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5.5.1 高温稳定性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见表6。

表6 SMC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交通量等级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轻交通

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1500

T0719

中等交通>2000 重载交通>2500 特重交通>3000

5.5.2 水稳定性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要求见表7。

表7 SMC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要求

年降雨量(mm)及气候分区

>1000 500-1000 250-500 <250 潮湿区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85 80

冻融劈裂强度比值

(%),不小于

80 75

5.5.3 低温弯曲性能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要求见表8。低温性能短期内无法成行小梁,建议采用低温间接抗拉指标来评价。

表8 SMC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要求

年极端最低气温(℃)< -37.0 -21.5-37.0 -9.0--21.5 > -9.0 气候分区冬严寒区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间接抗拉强度MPa,不小于0.6 0.5 0.4

5.5.4 抗滑性能

当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混凝土作为路面表面层时,应具有一定的摩擦阻力,其构造深度不小于0.65mm。

5.5.5 抗渗性能

渗水系数不大于200mL/min。

5.5.6 施工和易性

在松散状态下经-10℃的冰箱保持24h无明显的凝聚结块现象,且能用铁铲方便地拌和操作。5.5.7 拌和均匀性

沥青与矿料裹覆均匀,无花白料。

6. 实验方法

6.1 抽样

6.1.1 抽样按GB/T 11147进行。

6.1.1.2 如采用连续式生产,每隔1h从成品罐中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如采用间歇式生产,每罐抽检一次。每次检测平行试验应不少于三个样本。

6.1.1.3 对于混合料生产检测,应在生产混合料前和生产过程中从储油罐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每隔4h抽取一个样本。

6.2 SMC常温改性沥青试验方法

6.2.1 蒸发质量损失

按JTG E20的T0651-2000方法进行。

6.2.2 60℃布氏旋转粘度

在T0625—2000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进行调整,即:将27#转子固定为SMC常温改性里却能够旋转粘度检测用转子,测定不同转速下粘度,并回归粘度和粘度计扭矩之间的关系曲线,取50%扭矩的粘度作为旋转粘度度代表值。其中,转速选择扭矩在10%~100%范围内的四个转速,扭矩与粘度数值取对数后,采用线性函数y=kx+b回归。

6.2.3 针入度

按JTG E20的T0604-2000方法进行。

6.2.4闪点

按JTG E20的T0611-1993方法进行

6.3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

6.3.1 高温稳定性试验

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19-1993。

6.3.2 水稳定性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09-2000,冻融劈裂强度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29-2000。

6.3.3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JTG E20中T 0716-2011。试验温度为-10℃。

6.3.4 抗滑性能试验

构造深度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31-2000。

6.3.5渗水试验

渗水试验方法见JTG E20中T 0730-2000。

6.3.6 施工和易性

按照JTG F40中8.4.3节进行。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在产品包装上应至少给出如下信息:

a) 生产厂的厂名和商标;

b) 本标准的编号;

c) 产品名称;

d) 产品批号;

e) 生产日期;

f) 改性剂掺量;

g) 基质沥青的类型;

h) 适用气候分区。

7.2 包装

7.2.1 SMC改性沥青采必须用密封性良好的金属质桶包装。

7.2.2 SMC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密封性好的铁质、纸质塑料袋包装。

7.2.3 每批产品都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商标、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产品的物理技术指标和化学技术指标。

7.3运输和贮存

7.3.1SMC改性沥青

常温沥青不易离析,桶装后密封好,远离易燃物品和避免阳光直射,并防止水分侵入,保存期为1年以上;使用前打开桶搅拌3~5分钟,搅匀即可。

7.3.2SMC沥青混合料

混合料生产后,应立即使用密闭容器包装保存,例如:桶或塑料袋;密闭条件下存期半年。包装桶应存放于坚硬的地面上,远离易燃物品和避免阳光直射,并防止水分侵入。

SMC常温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及方法

A.1 生产设备

A.1.1 利用热拌站设备,需在其沥青罐上两边口子上面各加装一个22.5KW的搅拌电机即可。

A.1.2 若拌合站采用水泥混凝土强力搅拌机,则购由四川国星高分子树脂有限公司设计监制的带有加热保温的沥青搅拌反应釜,罐上两边约1.5米处各一台22.5KW搅拌电机。

A.1.3 搅拌反应釜如无搅拌电机,最简易办法就是使用功率稍大的沥青泵一台。

A.1.4 能装30T沥青的反应釜需2个,便于一个35T标准槽车沥青下两个罐后,添加常温改性剂后达到容积的2/3强以下,目的是生产改性常温沥青搅拌时不铺溢。或60T搅拌反应釜一个,卸一个整车槽车沥青,原理同前。

A.2常温沥青的生产方法

A.2.1 有搅拌电机的搅拌反应釜:将重交沥青打入罐内,使温度在降至70°~95℃范围内,先开启将搅拌电机,然后将常温沥青改性剂用泵抽入搅拌反应釜内。加完改性剂后搅拌约30-40分钟即得常温改性沥青。

例:将70#重交沥青一个标准槽车35T沥青分放两个30T沥青搅拌反应釜各17.5T,每罐按基质沥青重量的15%用泵抽入2.625T常温改性剂。加完后再搅拌约30-40分钟即可(或放入一个60T沥青搅拌反应釜中,加入5.25T常温沥青改性剂)

A.2.2 若利用沥青循环泵进行调配,将沥青泵吸口沉入罐底,将出口从罐的另一个口子固定好,让其距沥青面有一定距离,以便产生冲击力,同时改性剂也从沥青泵出口处同时加入,待改性剂加完后,沥青泵继续工作,让罐内沥青循环三、四次观测已均匀即可,时间约1小时,本方法较第一种慢,不得已而为之。

A.2.3安全注意事项

A.2.3.1沥青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改性剂放入遇热引起沥青从罐口喷射。

A.2.3.2罐口附件不能有人,以免沥青喷射烫伤人。

A.2.3.3注意不能有火源,禁止吸烟。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B.1 拌和

B.1.1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符合JTG F40-2004中5.4的相关规定。

B.1.2 设备

宜采用现有间隙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也可采用强力式水泥混凝土拌合机。

B.1.3 拌和机辅助设备

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料投料装置,增设粉料仓,当添加消石灰、水泥等外掺剂时,通过粉料仓或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入拌和锅,当与矿粉混合使用时,应避免二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

B.1.4 拌和时间

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2min。

B.1.5 拌和和存储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宜密闭存储,密封条件较好时,可存储半年。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宜符合表B.1的规定。集料、填料必须干燥、干净,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不应大于0.8%,细集料0.075mm通过率不应大于12%,集料及填料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5%。

当集料符合上述条件时,也可不加热,直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表B.1 混合料拌和温度

石料加热温度(℃)沥青温度(℃)出料温度(℃)弃料温度(℃)60~80 80~135 / /

B.1.6 采集数据

有条件时,拌和楼在生产过程中应打印每盘料的生产数据,包括每盘料各个料仓的矿料量、填料、SMC常温改性沥青的质量、拌和的时间(精确到秒)。

B.2 运输

B.2.1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JTG F40-2004中5.5的相关规定。

B.2.2 由储料仓向运料车装混合料时,应尽量缩短储料仓出料口到车厢板的距离,要分别在车厢的不同位置分次卸料。为减轻装料过程中集料的离析现象,在车厢的后部先装一部分料,再在车厢的前部装一部分料,最后再在车厢中部装一部分料。如车厢的容量大,可以分成五次装料,先在车厢后部装两堆料,再在车厢前部装两堆料,最后在车厢中间装一堆料。

B.2.3 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料车就位,并使其配合摊铺机卸料。

B.3 摊铺

B.3.1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要求应符合JTG F40-2004中5.6的规定。

B.3.2 摊铺前的准备

受料斗中的沥青混合料应及时送到分料室中。分料室的螺旋分料器将料及时分向两侧,直到混合料的高度达到全长螺旋分料器高度的3/4时,即混合料的高度要超过螺旋分料器的转轴,并将上部分料器淹埋1/2时,方可进行摊铺。

B.3.3 卸料

B.3.3.1 在摊铺过程中,在运料车向摊铺机受料斗中卸料时,指挥人员应根据运料车中剩余混合料的量,指挥运料车驾驶员将料一次卸入受料斗中。混合料不得溢出受料斗散落在下承层上。

B.3.3.2 指挥卸完料的运料车立即离开摊铺机,待卸料的运料车尽快退到摊铺机受料斗前,准备卸料。

B.3.3.3 散落在下承层上的沥青混合料,应用铁锹铲起放进受料斗内,避免将料就地铲开薄层铺平。

B.3.4 防止混合料的离析

B.3.4.1 在摊铺过程中,受料斗中的沥青混合料应保持不断地输送到分料室;螺旋分料器不间断地将混合料分向两侧,螺旋分料器周围混合料应始终保持B.3.1规定的高度,不能出现高低不匀。分料器的转轴应保持正常位置。

B.3.4.2 受料斗两侧翼板内的混合料,常是粗颗粒较多的离析混合料。离析混合料不能单独输送到分料室,以免造成摊铺机后面接近两侧铺成的沥青混凝土产生片状离析。当料斗中部混合料较少,摊铺机操作员将两侧翼板内的离析混合料向中间翻倒,指挥人员应在离析混合料尚未输送到后面分料室前,及时指挥已到受料斗前待卸料的运料车向受料斗卸入新混合料,新混合料与原离析混合料一同输送到分料室中,由螺旋分料器将新旧混合料分散开。

B.3.4.3 宜采用运料转输车配合摊铺使用。

B.3.5 摊铺速度

B.3.5.1 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 m/min~3m/min。

B.3.5.2 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B.3.6 摊铺温度

B.3.6.1 SMC常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温度0℃以上,经过特殊设计的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也可在-30℃~0℃条件下摊铺、碾压。

B.3.7 松铺系数

B.3.7.1 对于高等级道路,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铺、试压确定。

B.3.7.2 对于低等级道路松铺系数可通过试验路确定,也可按照经验确定,一般为1.3~1.4。B.4 压实

B.4.1 整个碾压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碾压各个阶段的衔接。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符合JTG F40-2004中5.7的规定。

B.4.2 压路机防粘轮

B.4.2.1 对于钢轮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压路机轮上的淋水喷头应疏通、调试好,有效控制喷水量。为避免过度喷水碾压,根据情况可随时调整喷水的大小。给压路机添水的水车,应随时跟在压路机后面,便于压路机及时加水。

B.4.2.2 对于胶轮压路机,在上路碾压前,应将轮胎清理干净,并用隔离剂(可自行配制)擦拭轮胎。每个轮胎压路机应跟随1名工人,用拖把蘸混合液不时擦拭轮胎,防止黏轮。

B.4.3 碾压温度

宜在15℃及以上温度结束碾压。

B.4.4 混合料的初压

B.4.4.1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宜用重型胶轮压路机初压2~3遍。

B.4.4.3 采用振动压路机初压时,可直接用“高频、低振”的模式碾压1~2遍;碾压时,压路机的驱动轮应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应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B.4.4.4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B.4.5 混合料的复压

B.4.5.1 复压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不得随意停顿。

B.4.5.2 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应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

B.4.5.3 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钢轮压路机的静压力应不低于11t。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应

为35 Hz~50Hz,振幅为0.3 mm~0.8mm。SMC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宜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

B.4.5.4 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 mm~200mm。

B.4.6 混合料的终压

B.4.6.1 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得少于2遍,直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B.4.6.2 当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经过复压后,平整度较好,也可采用胶轮压路机终压至设计压实度。

B.4.6.2 复压后,施工人员应用3m直尺检测路面的纵向平整度,结合终压及时修补。

B.4.7 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部位,可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

B.4.8 压实度不足时,在铺筑后1~14d内均可采用重胶轮压路机进行补压。

B.5 开放交通

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结束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但应避免重车急停、调头等。

SMC系列沥青改性剂

SMC系列沥青改性剂,常温改性沥青 现代交通路面材料的要求:在低温下应有弹性和塑形;在高温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度;在加工和使用中增强抗老化能力;在多种矿物和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以及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耐疲劳性。沥青材料本身难以满足这些性能要求,迫切需要对沥青进行改性。维持公司专业技术团队充分利用废旧塑料、旧橡胶轮胎提取物生产的第三代产品SMC沥青改性剂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固有的缺陷,不但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大大提高道路使用其他性能,如减少燃油、燃煤、沥青消耗量。因此沥青路面工程使用S MC沥青改性剂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于地球环境的三益事业。产品特点: 一,低碳、节能、环保:使用SMC改性沥青生产的沥青混凝土,常温拌合,不需要对干燥矿料加热,沥青不在需要高温熔融只需要电加热70~100℃,碳排放低(按照标准四车道的省、国道,减低的能耗标准煤230T/KM)。SMC改性沥青混凝土常温生产、不加高温,CO2、煤灰矿料粉尘、苯并芘、沥青烟等有害毒气体排放只有传统沥青的2-1 0%,其高分子聚合物弹性使它比热沥青降噪28% 二,即铺即通少修补:SMC改性沥青混凝土属于柔性熟料成型迅速、固化缓慢且具备自动修复性质,不可抗拒的创痕裂隙,经过车轮的再次碾压可自动修复 三,低造价:SMC改性沥青砼成本与同级别SBS改性沥青砼相比成本约低¥260元/m3,与低级别的基质重交沥青混凝土相比约低¥80元/m3。SMC沥青混合料可长时间储存,用不完的产品进行简单包装可储存1个月。 四,适应性强:SMC改性剂与矿量相适应性均佳,热拌热铺的沥青砼则不宜采用石灰石类高温变性矿料(2012年5月完工的内遂高速运行俩个月即全面翻工,就因为就地取材使用石灰石矿料造成的)。 五,延长使用寿命:SMC改性沥青砼常温生产,沥青不加高温,延缓沥青老化,延长固化时间(施工6年后硬化程度与SBS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当天的数据接近),抗重载比其他沥青高2-3倍,无车辙、不推移涌包、不龟裂,延长路面2-3倍使用寿命。 六,施工方便:SMC改性沥青砼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不受气温、时效限制,气温低于零下20℃均可正常施工,可以机械摊铺也可以人工铺设。 SMC已列入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指定合作推广产品,并由交通部指定相关《中国道路产品企业施工规范》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因素众多,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剂量比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基础,恰当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稳定的改性沥青设备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保障。基质 沥青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不同产地的基质沥青,其组成成分略有差异,而改性剂的种类也比较多,如何结合实际需要,使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得到最佳匹配,如何使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得到最佳设置,如何确保生产稳定的改性沥青,等等一系列问题。一般通过小试、中试,最终确定大生产的各项技术参数。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

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 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 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 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试调整的间隙;开启空压机, 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 热的部位。

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是基质沥青与废胎胶粉按照一定比例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胶结材料。废胎胶粉和沥青在高温下共混时,二者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胶粉又在沥青中天然存在,这使得橡胶沥青既具有了沥青介质的部分性能也具有了废胎胶粉的一些性能。在这种双重作用下,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与一般沥青混合料不同的路用性能,使其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赋予了橡胶沥青混合料良好的抗高温和重载性能、抗疲劳性能、延缓反射裂缝能力、优良的冬季柔性以及明显的降噪效果,但废胎胶粉是由各类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其天然橡胶含量各异,橡胶沥青的稳定性及性能有较大影响。 (1)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来看,在相同的级配条件下: 对于高温性能: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均较好,且都能够达到4000~5000次/mm。 从水稳定性角度看: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均较好,但前者的残留稳定度或者冻融劈裂强度比要比后者低2-3%左右。 从抗裂角度看:由于橡胶沥青高黏度、高弹性的特点,其抗裂性能要比一般SBS改性沥青提高很多。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讲,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各有所长。 (2)从生产工艺上看,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相比,需要增加一套橡胶沥青现场加工设备,现有的拌和设备并不需进行调整和改造。再者,橡

胶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时需要增加5-10s的拌和时间,其生产能力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同。因此,总体来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成本要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 (3)从材料成本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要高于SBS改性沥青,但由于橡胶沥青中含有20%左右的废胎胶粉,除去这部分胶粉后,混合料中总沥青用量与SBS改性沥青十分接近。当前SBS改性沥青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沥青价格增加1000~1200元/吨,也就是当普通沥青为4000元/吨时,SBS 改性沥青一般为5000~5200元/吨;湿拌法橡胶沥青采用普通沥青掺入废胎胶粉的方式生产,目前废胎胶粉为3500元/吨,按照废胎胶粉掺量20%计算,并考虑到投入的现场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费900~1100元/吨,则橡胶沥青的价格一般为4900~5100元/吨左右。橡胶沥青的材料成本稍低于SBS改性沥青。 总体来说,SBS与橡胶沥青比,价格相差不大,高温稳定、水稳定性SBS 要优于橡胶沥青,防裂较橡胶沥青差点,但橡胶沥青稳定性较SBS差,工效低于SBS.

【2017年整理】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通称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生产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开放交通等内容。 一、生产和运输 (一)生产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除遵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性沥青混合料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1K41104 2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当采用表1K411042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生产温度由试验确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范围(℃) 表I

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这种设备除尘系统完整,能达到环保要求;给料仓数量较多,能满足配合比设计配料要求;且具有添加纤维等外掺料的装置。 3.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包裹骨料为度。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lO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4.间歇式拌台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 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5.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拌合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装置喷入拌合锅,拌合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骨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lO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 6.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二)运输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指南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指南 胶粉改性沥青,是基质沥青与废轮胎胶粉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序形成的混合物。胶粉改性沥青可用于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防水层或其他的路面结构功能层。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应具有坚实、平整、抗滑、耐久的品质,同时,还应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一、材料要求 1、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2、填料,混合料的填料应采用石灰石矿粉或消石灰粉或水泥.不宜使用粉尘。可用水泥全部替代矿粉。 填料不得含有土块、粘土颗粒或其它有害物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

3、细集料,宜采用碎石石屑或机制砂,石屑或机制砂规格应满足表3的要求。细集料中4.75mm筛上残余应小于细集料总量的50%,0.3mm以下宜采用石灰岩石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中的规定。 4、粗集科,粗集料应选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表面粗糙的材料,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相关规定。 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1、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确定合适的改性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 40-2004)的有关技术要求,但试验温度应相应提高l0℃-20℃。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 40-200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2、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改性沥青技术

改性沥青技术 一、改性沥青目标及应用场合 1、目标 a:改善感温性 b:提高水稳定性 c:提高耐久性 2、应用场合 a:普通沥青改性后用于高等级公路 b:提高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c:特殊要求之处,如自然条件或交通条件严厉,机场跑道,桥面、SMA、OGFC。 二、改性剂分类 1、聚合物类 a.橡胶类如丁苯橡胶(SBR) b.热塑性弹性体类如苯已烯、丁二烯嵌段聚合物(SBS) c.热塑性树脂类如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脂(EVA)、APAO等 2、其他a.抗剥落剂如高分子有机胺 b.抗老化剂如受阻酚(胺)c.矿物添加剂如碳黑、硫磺、石棉、木质素、博尼维等狭义的改性沥青指聚合物改性(PMA 或 PMB) 三、常用聚合物改性剂 1、SBS 高低温 以丁二烯—1.3苯已稀为单位,通过离子聚合而成为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为硬段(S)段,聚丁二烯为软段(B段)。 SBS按其分子结构分为线型和星型,其玻璃化温度有两个 Tg1—— -80℃(聚丁二烯) Tg2—— +80℃ - +100℃(聚苯乙烯) 型号用四位数表示 第一位:1一线型; 4一星型第二位:于S/B 3-3/7 4-4/6 第三位:充油与否 0-未充油 1-充油 第四位:分子量 1-〈10万、 2- 14~16万、3- 23~28万星型:分子量大,高温效果好,但加工困难 充油:可改善加工工艺 S/B:视改性目的的而定,高温4/6,低温3/72.SBR 主要用于改善低温性能SBR 改性沥青加工工艺有;搅拌法、母体法、溶剂法和胶乳法。1、搅拌法:胶体磨或高速剪切机 2、母体法:用溶剂法制成橡胶:沥青=1:4的母体,施工时与沥青拌和3、溶剂法:将SBR 切片→与溶剂(二甲苯)溶胀→与液态沥青共混→回收溶剂4、胶乳法(1)直接加入法 利用合成橡胶制造过程中间产品(胶浆),再制成高浓度胶乳。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直接喷入拌和锅中(先拌沥青再喷胶乳)。 (2)预混法 将胶乳预先与沥青共混,脱水后再使用,能与沥青均匀混合,效果明显。 3、PE主要改善高温性能

浅谈SBR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

浅谈SBR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 :近几年,随着SBR改性沥青在新疆的广泛使用,说明SBR改性沥青以它优异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它的具体性质有: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低温抗拉裂性,抗车辙能力,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减如了沥青的老化。本文就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第五合同段的施工经验,进行论述。 关键词:SBR改性沥青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起点为塔什库尔干县城镇道路起点桩号K1756 460,终点为达布达尔乡K1818 000均为三级公路平原徽丘标准,长61.54km.公路沿线为高平原区,地形较平缓,线路总体趋势为南北走向,海拔高度从3100m一3600m. 二、施工的前提条件 (一)路线导线点、水准点复核完毕。(二)下封层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求。(三)沥青面层原材料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求。(四)施工前放样已完毕。(五)沥青料拌合站已调试完毕,建站位置已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沥青摊铺机、压路机、水车都已到现场,摊铺机已调试完毕。 三、施工工艺 备料:采用装载机推料、自卸车运输、配合石料破碎机破碎、震动筛砂机进行集中采筛,规格符合沥青面层粗细集料规范求,最大粒径不超过19.5mm一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厂拌,ZL50装载机进行上料一运输采用15吨双桥自卸车进行运输一摊铺采用陕西ABG423型摊铺机沿平衡梁进行摊铺一碾压采用双钢轮12T压,路机按压一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碾压一胶轮16T压路机进行终压。 四、SBR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一)拌和料按1500kg控制,干拌时间为5s,加入沥青后湿拌时间为40s 拌和成料装入成品仓,周期为60s,这样拌和出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离析、无花白现象。(二)拌和温度控制在以下范围内:砂石料温度保持在200℃一210℃之间,改性沥青温度控制在160℃一165℃出料温度控制在160~C 一180℃之间,不能超过195℃或不低于160℃每车料出厂前均应检埘温度,不合求的不能送往现场。(三)矿粉量占总量的5%,由人工经螺旋输料器加入

橡胶改性沥青指标要求、生产及混合料施工工艺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施工 技术手册 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鹤大高速公路雁大段技术服务 2015年7月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 2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3) 2.1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及场地配置要求 (3) 2.2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 (3) 2.3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检测 (4) 3橡胶粉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 (5) 3.1原材料指标要求 (5) 3.2施工工艺 (5) 3.3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6) 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1橡胶粉改性GAR-AC吉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2橡胶粉改性GAR-SM结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8) 5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0) 5.1一般要求 (10) 5.2橡胶粉改性沥青现场储存工艺 (11) 5.3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要求 (12) 5.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 (12) 5.5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工艺 (13) 5.6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 (13) 5.7开放交通及其它的要求 (15) 6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6) 6.1一般规定 (16) 6.2施工前检查 (16)

6.3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测 (16)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1.1橡胶粉宜选择斜交胎胶粉或天然胶含量较高的废轮胎加工而成的橡胶 粉。 1.1.2橡胶粉细度宜控制在40目~60目范围内,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1.2中相关要求。 1.1.3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及消防措施,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80d。 1.1.4橡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的掺量应根据实际使用的技术要求确定,推荐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8%~20% (内掺)。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2.1为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需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 1.2.2基质沥青应采用A级90#沥青,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相关要求,同时考虑橡胶粉与沥青反应中对轻质油分的吸附特性,推荐选用饱和分、芳香分等轻质油分含量较高的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是在沥青中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某一方面的性能得以改善的沥青结合料。 沥青作为现代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之一,具有很广泛的使用用途,随着社会发展对路面的要求不断提升,普通沥青由于其自身性能的局限性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改性沥青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诞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流动性,良好的路面柔性和弹性,较高的耐磨耗能力和更长使用寿命。 改性沥青的分类 根据改性沥青添加的改性材料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包括:天然橡胶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使用最广)、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顺丁橡胶改性沥青、丁基橡胶改性沥青、废橡胶和再生橡胶改性沥青、其他橡胶类改性沥青等。二是塑料与合成树脂类改性沥青,包括:聚乙烯改性沥青、乙烯-乙酸乙烯聚合物改性沥青、聚苯乙烯改性沥青、环氧树脂改性沥青、α-烯烃类无规聚合物改性沥青等。三是共混型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同时加入到沥青中对沥青进行改性。这里所说的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可以是两种单独的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是事先经过共混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所谓高分子合金。 改性沥青的用途 改性沥青的用途和普通沥青用途相似,主要是公路路面和防水工程上。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由于现代公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现代建筑物普遍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要求屋面防水材料适应大位移,更耐受严酷的高低温气候条件,耐久性更好,有自粘性,方便施工,减少维修工作量。使用环境发生的这些变化对石油沥青的性能提出了严峻

胶粉改性沥青知识

废橡胶粉改性沥青应用与设计 作者:发布于:2012-6-27 12:35:59 点击量:15 一、名词解释 1、胶粉沥青——国际材料与测试协会标准ASTM D8-88 中定义为采用15%以上橡胶粉粒的沥青改性材料,在美国一般比例为 18~22%,橡胶粉粒能全部通过10#筛,180~200℃温度下至少反应45min分钟;在沥青与橡胶充分熔胀,同时硫化橡胶粉粒还没有大面积降解前使用,改性后的胶结料还能显著体现硫化橡胶的特性。 2、橡胶粉(CRM)——指轮胎橡胶经过粉碎形成的粉末,用于沥青改性的材料。 3、小汽车轮胎——小汽车、敞篷小车和轻型卡车的外直径小于660毫米的轮胎。 4、卡车轮胎—卡车和公交车上用的外径大于660mm、小于1520mm的轮胎。 5、常温粉碎法——将废橡胶轮胎在室温下或略高于室温的环境下进行粉碎的方法。常温粉碎法一般能够产生形状不规则的、表面积较大的颗粒,有利于和沥青的相 互作用。 6、冷冻粉碎法——使用液氮来冷冻废橡胶轮胎,使得废轮胎变得易碎,然后用锤磨机来打碎这些冷冻橡胶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生成表面积较小的光滑颗粒。 7、脱硫橡胶——粉碎后经过加温加压,或者掺加软化剂改变了橡胶材料性质。 8、稀释剂——轻质石油产品,做碎石封层时,在喷洒之前添加到橡胶沥青中,使橡胶沥青容易喷洒均匀,在没有引起橡胶沥青的性质较大改变之前挥发掉。因为轻质成分要挥发,所以稀释剂不用于拌制混合料的橡胶沥青中,也不推荐用于90天内铺筑罩面的夹层中。 9、废轮胎橡胶——用过的汽车、卡车或者公交车的轮胎经加工得到的橡胶。生产过程中应排除不当轮胎料源,如实心轮胎、铲车轮胎、飞机轮胎和挖土机轮胎以及其他非汽车轮胎,这些材料的成分不适合橡胶沥青反应。 10、应力吸收层(SAMI)——一种碎石封层,用热橡胶沥青喷洒在现有的路表面,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的封层集料,再进行碾压,将集料嵌入沥青膜。其厚度通常介于5到15毫米之间,取决于覆盖骨料的尺寸。应力吸收层是一种表面处治,主要是用于恢复表层抗滑性能,封住裂缝,形成防水膜来减少表层的水渗入路面结构中。应力吸收层可用于路面保存、养护和局部维修。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可以有效防止下层开裂的路基或路面的反射裂缝扩展至表面层,对于新建或改建的路面大大延长路面使用性能。 11、粘度——流体或者半流体抵抗流动的性质(剪切力),是橡胶沥青现场质量控制 的指标。 二、废胶粉改性沥青综述 1、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发展 废胶粉改性沥青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用作接缝填缝料、补丁和薄膜。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刘易斯和博恩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室研究评估。一些研究成果与雷克斯和帕克合作的“橡胶沥青材料试验室研究”一起发表在1954年10月的“公路”刊物上。1960年三月,在芝加哥举办了首届橡胶沥青研讨 会。60年代和70年代,亚利桑那州查尔斯·麦克唐纳在橡胶和沥青材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了胶粉沥青的“湿法”生产(也称为麦克唐纳法),开始将胶粉改性沥青用于填补坑洞和表面处冶等,并作为常用养护方法,特别是胶粉沥青碎石封层作为凤凰城道路的主要养护方案有效地使用了将近20年,直到交通量过大才改为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后来又开发了胶粉沥青断级配混合料成功地替代了碎石封层。1975年加州运输部开始进行胶粉沥青碎石封层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1980年在加州斯托贝城用“湿法”生产的胶粉沥青和密级配集料建设的路面建成,该项目是对一条极差的路面进行紧急维修,采用了路面加筋网和60毫米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恢复结构承载力,其上为薄层(30mm)橡胶沥青混合料磨耗层。最早的三个项目都位于在冬天使用轮胎防滑链的高海拔的“冰冻区”,证明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很好的抗磨耗和抗低温开裂性能。1983年瑞文多城建成的项目大大推动了应用粉胶改性沥青的进程,因采用沥青混凝土改造成本太高不能接受,所以采用了薄层橡胶沥青路面,这个项目设计了一系列13个试验段。试验段一直在进行跟踪监测,清楚地

市政道路建设中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建设中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24T17:04:03.6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彭秋波 [导读] 传统的橡胶沥青材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具备更多优势。 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摘要:目前在道路建设中普遍应用改性沥青材料,这是由于这种材料能够改善工程的承载力,有着抗车辙效果,能够提升抗高温,降低维护费用,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开展改性沥青材料的运输、制备以及应用,保障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使道路质量能够提升。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下市政道路建设中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与传统的橡胶沥青材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具备更多优势,工程通过应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其维护成本和耐磨性要比传统路面更好,在工程进行中要严格开展分配比设计,重视质量检测,优化配置施工组织,同时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提升,进而使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切实达到工程效益和工程质量提高的目的。 一、简述改性沥青的作用和性质 因为改性沥青所添加的改性剂不同,进而在性质上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改性剂的不同,从目前状况上讲存有三种改性沥青,即:橡胶类、热塑性、树脂类。而现在比较普遍的改性沥青是热塑性橡胶类沥青,这种沥青的性质与常规沥青相比具备更优良的弹性和抗车辙变形能力,它在道路施工中也可分为面层质量控制、摊铺、混合料拌合、施工接缝处理、级配控制、碾压以及原材料试验等部分。通过近阶段的发展,改性沥青已衍生多种性能的改性防水卷材、新型改性沥青以及改性的涂料,通常一些特殊的铺装工作常常会用到这些特殊改性材料。 二、改性沥青的分类 改性沥青的分类,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按使用改性剂的不同,一般将其分为三类: 1、热塑性橡胶类:也称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是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一聚乙烯/丁基一聚乙烯(SE/BS)等嵌段共聚物。 2、热塑性树脂类:主要有聚乙烯(PE)、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3、橡胶类:主要有丁苯橡胶(SBR),属丁二烯一苯乙烯聚合物。 其中热塑性橡胶类的SBS由于具有良好抗车辙变形能力和弹性,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 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有关规定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和料施工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混和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厂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 (2)试验取样和拌合时要保证沥青胶结料的均匀性,应将制备好的胶结料拌合均匀后,进行取样和混合料的制备。 (3)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测定要统一。 (4)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以下两个指标要求,达不到以下要求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用量后再次实验。 ①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5%。 ②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残留强度比不应小于80%。 四、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1合理拌合混合料 将沥青和集料根据一定配合比倒入拌和机中,之后通过加热和除尘后,经专门管道将这些回收粉排送至废粉池内。而混合料的拌合时间是根据矿料颗料均裹覆沥青、混合料拌合均匀为标准,同时经过试拌确定。通常间歇式拌合机的拌合时间为45秒,其中湿拌为40秒,干拌为5秒。混合料拌合好后要先存放在有保湿效果的储料仓内,确保在仓内温度降低不超于10℃。在混合料拌合时,禁止人员调整生产配合比的参数,假如根据需要必须调整时,要先向驻地监理工程师请示,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而冷料可依照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调整。 2 运送混合料 一般情况下,使用12至15台载重40吨运料车来运送改性沥青上面层混合料,且要确保车况稳定,在工程施工时,要保证摊铺机前面有3台运料车等待卸料。当运料车辆启动前,应把油水混合物也就是水与植物油的拌合物先涂刷在底板和车厢上,进而确保混合料不会粘结到车厢上。当运料车辆在拌合站受料时,要不断移动车辆的位置,进而杜绝装车时混合料产生离析。 3摊铺工作 要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喷洒适量乳化沥青粘层油,通常用量保持在0.3至0.4L/m2。另外在施工前,要清理干净前一天留下的接缝处,同时对平整度进行检查,之后涂抹好乳化沥青,来确保接头紧密。为了杜绝在装料时发生离析以及摊铺时的温度离析,使用1辆混合料转运车,并在摊铺时开展二次搅拌,使道路混合料的铺筑质量提高。在摊铺机铺筑之前半小时,对熨平板进行预热使其温度达到100℃以上,在铺筑时应利用捶击或者熨平板的振动使装置夯实。 4 压实混合料 通常应用振动双钢轮压路机来碾压改性沥青路面。压路机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慢压、紧跟、低幅、高频”的准则,也就是说紧贴于摊铺机后面,应用高频率低振幅方法实现慢速碾压。假如发觉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碾压后存在堆拥情况,就应当检查级配是不是恰当。为了杜绝温度损失,确保碾压快速完成,在改性路面施工时要确保有足够重量且充足的的压路机,在双车道改性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所应用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4辆,注意控制终压温度不低于90℃,而复压温度则不低于160℃。在碾压时要有人员专门测量终压温度和复压温度,同时做好相关记录。针对终压和复压段要有突出标志,确保不超压、无漏压。对于边缘位置通常要多压2至3遍。

橡胶改性沥青在路面工程中混合料性能研究

橡胶改性沥青在路面工程中混合料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08T16:38:54.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潘家劲[导读] 通过对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中的材料、过程、施工设备的研究。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通过对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中的材料、过程、施工设备的研究,提出了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控制的要点,对于我国利用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路面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路工程;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路用性能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瑞典、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橡胶沥青和橡胶粉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在环保理念和新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橡胶粉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工程实践表明,橡胶粉沥青混凝土在降低路面噪音,延缓反射裂缝,减薄沥青路面,抵抗重交通和不良气候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1.橡胶粉及改性沥青的加工工艺 1.1 橡胶粉加工生产 废旧橡胶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纤维和金属等非橡胶骨架材料,所以在废旧轮胎粉碎前,一般都要进行预先加工处理,其中包括: ①分类。一般分为子午轮胎和斜交轮胎; ②去除。一般去除轮胎的钢丝和纤维;③切割。将轮胎分片切割成方便粉碎的片段; ④清洗。除去污渍和杂质。 ⑤粉碎。目前橡胶粉粉碎工艺通常有3种方法:一是常温粉碎法,一般分为粗碎和细碎,分别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二是低温冷冻法,该法原理是将橡胶材料在低温处于玻璃状态时,变脆易碎使得机械破碎很容易粉碎成粉末状物质;第三种是化学试剂法。为尽量不破坏橡胶的素质并考虑到工地条件限制,我们选择加工相对简单的常温粉碎法。 1.3 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橡胶粉在路面工程中的使用,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生产工艺。干法的特点是加工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因而成本低,缺点是橡胶粉拌和散布均匀性难以控制,路面易出现松散、剥落等早期病害;湿法工艺早期加工成本较高,但具有设计简单路面性能良好等优点。景鹰高速公路采用湿法,加工工艺为180℃下简单机械拌和60min,并和国内有经验厂家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橡胶粉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本次实体工程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方法为湿法生产。为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充分发挥橡胶粉改性作用,对不同掺量(沥青质量的10%、12%、15%、16%、18% )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橡胶粉最佳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采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制备,剪切速度为 6500r/min,温度为 180℃,剪切时间为 30min。试验检测方法均依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2. 1. 1 不同橡胶粉掺量对改性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 2.原材料技术指标 2.1橡胶粉 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橡胶粉为 60 目,其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2. 2 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的是 AH - 90 路用石油沥青,其基本性能检测见表 2,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 2004)的要求。 3.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3. 1 融胀时间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根据上文确定的最佳橡胶粉的掺量,制备橡胶粉改性沥青。将制得试样放置在 180℃的烘箱中,放置时间分别为 2h、4h、6h,分别测试其 3 大指标,试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乳化沥青及改性剂

乳化沥青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乳化沥青 英文名称:emulsified asphalt 定义:将熔化的沥青微粒(1—6μm)分散在乳化剂的水介质中而成的乳状液,毋需加热, 就可拌成沥青胶、沥青砂浆、沥青混凝土等。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 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沥青微粒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所得到的稳定的乳液。 乳化沥青是将通常高温使用的道路沥青,经过机械搅拌和化学稳定的方法(乳化),扩散到水中而液化成常温下粘度很低、流动性很好的一种道路建筑材料。可以常温使用,且可以和冷的和潮湿的石料一起使用。当乳化沥青破乳凝固时-- 还原为连续的沥青并且水分完全排除掉,道路材料的最终强度才能形成。 在众多的道路建设应用中,乳化沥青提供了一种比热沥青更为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系统,因为这种工艺避免了高温操作、加热和有害排放。 乳化沥青主要用于道路的升级与养护,如石屑封层,还有多种独特的、其它沥青材料不可替代的应用,如冷拌料、稀浆封层。乳化沥青亦可用于新建道路施工,如粘层油、透层油等。 乳化剂 中文名称:乳化剂

英文名称:emulsifying agent;emulsifier 定义1: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之形成乳浊液的物质。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表面工程(二级学科);电镀与化学镀(三级学科)定义2:能与油质物质反应,使之易于用水洗涤的物质。分为亲水性乳化剂和亲油性乳化剂两种。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试验机(二级学科);无损检测仪器-渗透探伤机(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主干道和机场跑道等改性沥青路面表面层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 沥青混合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2.2机具设备 2.2.1摊铺、碾压设备 改性沥青路面常用于高等级路面,质量标准高,要求的摊铺及碾压设备应具有性能优良、稳定的特点。 2.2.2其他设备 15t以上自卸汽车、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平衡梁、空压机、装载机,水车,加油车,移动照明车。 2.2.3小型施工工具 手推车、铁锹、扫把、铁钎、耙子。 2.2.4检测、测量设备 平整度仪、水准仪、全站仪、钢卷尺、3m直尺、摆式摩擦仪、构造深度仪等。 2.3作业条件 2.3.1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调试工作。 2.3.2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下承层的质量,检验合格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路缘石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应涂刷粘结油。 2.3.3在旧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改性沥青面层时,应修补破损的路面、填补坑洞、封填裂缝或失效的水泥路面接缝;松动的水泥混凝土板应清除或进行稳定处理;表面应整平,摊铺前应清扫干净,喷洒粘层油。 2.3.4夜间施工时,必须有充足良好的照明条件。 2.3.5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

机械设备数量应足够,施工能力应配套,关键设备宜有备用设备或应急方案。 2.3.6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2.4技术准备 2.4.1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并制订出详细的试验路段摊铺、碾压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和预防措施,对参施人员技术交底,并做好试验段施工总结工作,为展开规模化施工奠定基础。 2.4.2对各种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调试、标定。 2.4.3建立测量控制系统:按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按照设计位置、宽度和高程测设出边线、桩位,调整好摊铺机熨 平板横坡、虚铺厚度。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方法 3.2.1粘层油施工 3.2.1.1粘层的沥青材料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粘层沥青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C的规定。 3.2.1.2粘层沥青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应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沥青洒布车在整个洒布宽度内必须喷洒均匀;粘层沥青也可采用人工喷洒方式,手工喷洒必须由具有熟练喷洒技术的工人操作,均匀洒布。 3.2.1.3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人工涂刷。 3.2.1.4粘层沥青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3.2.1.5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采用人工清扫或空压机吹扫的方式清除干净,必要时采用水车进行冲洗,并待表面干燥后进行浇洒作业。 3.2.2安装调试高程控制装置 3.2.2.1改性沥青混合料通常摊铺高程控制宜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基准平衡梁。对于有些特殊要求的路段,施工可采用基准高程线导引方式,即固定

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摘要:通过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实践,系统总结了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沥青性质、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并针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技术性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S238省道镇江(扬中)段改造工程全长约33km,部分标段路面上面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现就A5标为代表阐述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本合同段路面结构型式为:20cm12%石灰土+36cm5%水稳碎石+1cm沥青下封层+8cmSUP-20沥青砼+4cmSUP-13沥青砼。 二、橡胶改性沥青的特点 橡胶改性沥青是轮胎橡胶粉粒在充分拌和的高温条件下(180℃以上)与基质沥青充分溶胀反应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不仅有利于废旧轮胎的再生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同时能解决一般沥青路面容易渗水、路基易变形的难题,具有抗滑、抗老化、抗高温等特点,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采用橡胶改性沥青铺筑的路面可以降低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三、橡胶改性沥青的生产 本标段使用的是本地产的文盛牌HW型橡胶粉改性沥青。HW型橡胶粉改性沥青是江苏文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独有的专利技术,将废弃轮胎粉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后与基质沥青混合,同时加入特制的助剂经剪切、反应而制成。由于采用高剪切胶体磨,胶粉和沥青粒子被剪切研磨的很细,胶粉在沥青中的分散更加均匀,显著提高了改性效果及成品的储存稳定性。 四、橡胶改性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选择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原材料,完成配合比设计及试拌。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对中面层进行全面质量检测,彻底清除表面杂物及污染面,对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路段进行铣刨处理。 2、混合料拌制:(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控制在沥青加热温度以上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高10~15℃。 (2)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

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

橡胶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橡胶沥青路面施工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建路的橡胶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472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通用方法重量法 GB/T 4498 橡胶灰分的测定 GB/T 13249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燃体法 GB/T 3516 橡胶中丙酮抽出物的测定 GB/T 14837 橡胶及橡胶制品组分含量的测定热重分拆法 GB/T 1518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 1—9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3术语 3.1 橡胶屑(Crumb rubber)

主要利用废旧轮胎等废旧橡胶制品加工碎化而成的橡胶颗粒。简称CRM。 3.2 橡胶沥青(Asphalt rubber) 将橡胶屑作为沥青改性剂加入普通道路石油沥青里面,经高温反应而成的沥青产品。简称AR。 粗集料 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 细集料 指粒径小于2.36mm的碎石、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 橡胶沥青混合料 由橡胶沥青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混合料。 级配 指集料中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 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 矿料级配中缺少1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橡胶沥青混合料。 乳化沥青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新产品,也称为沥青乳液。 应力吸收层(SAM) 应力吸收夹层(SAMI) 4 要求 4.1 材料 4.1.1 一般规定 4.1.1.1橡胶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1.2橡胶沥青路面集料宜采用玄武岩或技术指标达到的石料。细级料应采用石料开采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4.1.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1.2 橡胶屑 4.1.2.1橡胶屑应是由碎化的轮胎组成,橡胶屑应在常温下碎化。不应采用冷冻法来制造橡胶屑,如果用低温分离法,应在磨碎前进行。 4.1.2.2用于碎化的轮胎包括子午胎(小车等轻型车)和斜交胎(卡车等载重车),宜选用斜交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