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镉对短带鞘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除磷的冲击效应及机制11

重金属镉对短带鞘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除磷的冲击效应及机制11
重金属镉对短带鞘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脱氮除磷的冲击效应及机制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胞外聚合物在重金属镉冲击小球藻脱氮除磷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1)镉冲击对小球藻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

(2)镉冲击下氮磷在EPS及藻细胞内分布的变化。

(3)EPS在镉冲击下的分布特性变化。

(4)EPS与镉的结合方式及其对镉在藻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The role of EPS in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 Chrolla Vulgris with the stress of heavy metal Cadmium and its mechanism

藻类生物膜技术具有脱氮除磷的优势,但污水中重金属等毒物可影响藻细胞及其产生在细胞外的大分子聚合物(胞外聚合物,EPS),但目前对EPS在重金属冲击藻类脱氮除磷过程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晰。本项目水环境中优势藻种小球藻为研究目标,为重金属镉为代表,在探明EPS对小球藻脱氮除磷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镉冲击下EPS的分布特性变化(分子量分布、可溶态和结合态EPS中主成份含量,亲水与疏水性EPS等);明确镉冲击下,氮、磷在藻细胞内及EPS的分布比例变化;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透射软X射线显微镜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EPS与镉结合的分子模式(结合位点、方式与主要结合物)以及EPS对镉在小球藻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体EPS与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对指导藻类生物膜技术在污水脱氮除磷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藻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其生物膜体系在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过程中具有良好运用前景。水处理中与氮磷共存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但目前关于表面活性剂胁迫对藻类吸收氮磷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项目以小球藻为代表,研究表面活性剂胁迫对藻类吸收氮磷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在了解其吸收不同形态氮磷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考察表面活性剂胁迫下小球藻吸收氮磷的效率。通过测定细胞膜性状,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的形态,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作用速率,

明确表面活性剂胁迫下氮磷吸收过程中藻细胞性状的变化。构建氮磷诱导小球藻抑制性差减文库,通过全文库测序进行表达序列标签的同源比对和功能分类,筛选出小球藻氮磷吸收的关键基因,并以此为靶基因采用Real-time PCR 技术分析表面活性剂对其转录量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深入阐明胁迫机制。研究成果可丰富水环境中藻类对氮磷的吸收理论,对指导藻类脱氮除磷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4)EPS与镉的结合方式及其对镉在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选择对照组(无镉)和加镉组的小球藻,在6d的实验过程中,(1)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藻细胞表面C, O, N, S以及Cd元素组成和化合价态变化,探明EPS与镉结合的结合元素与位点;(2)测定EPS中Cd的浓度变化,对比Cd-EPS, Cd-木糖, Cd-酪氨酸和Cd-的K边界X-射线荧光吸收光谱(XAFS)图谱,确定Cd与EPS的主要结合方式与主要结合物。(3)采用扫描透射软X 射线显微镜(STXM)观察EPS对镉在小球藻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体EPS与重金属的作用机制。

(4)实验方案:

选择对照组(无镉)和加镉组的小球藻,在6d的实验过程中,

(1)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藻细胞表面C, O, N, S以及Cd元素组成和化合价态变化。先对每个样品进行全扫描(扫描范围0-1200ev,通道时间100ms, 通过能160ev, 布长为1.0eV),观测藻细胞表面的主要化学元素。然后详细考察藻细胞加入Cd前后,XPS窄区扫描(通道时间250ms,通过能20ev,步长100ev,曲线用Peakfit v4.12软件进行峰拟合)中C1S, O1S, N1S, S2p以及Cd3d的结合能位移,从而探明Cd加入后,藻细胞表面主要元素的存在状态。

(2)提取藻细胞EPS,并选择EPS中可能存在与Cd作用的几种主要成份木糖,酪氨酸和为研究对象,对比Cd-EPS, Cd-木糖, Cd-酪氨酸和Cd-的K边界X-射线荧光吸收光谱(XAFS)图谱,从谱图中曲线的中峰位置和曲线轮廓确定Cd 与EPS的主要结合方式与主要结合物。

(3)采用扫描透射软X射线显微镜(STXM)观察EPS对镉在小球藻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体EPS与重金属的作用机制。

其中(2)和(3)拟分别采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TXM)中BeamlineBL14W1D 和BL08U1A工作站进行实验研究。

一.立项依据: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已引起普遍关注,我国城镇污水即将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GB18918-2002),氮磷(NH4+-N,TP,TN)的排放标准分别从15,1.0,20 mg/L提高到8,0.5,15 mg/L,因此对污水脱氮除磷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与传统的微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相比较,结合了藻类吸收氮磷优势的藻菌生物膜技术因其效率高、能耗低和藻类可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受到关注。藻细胞能利用水体中多种无机氮磷和有机氮磷化合物作为氮源和磷源,利用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作为碳源进行光自养生长,并且藻类细胞可以用来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将其储存在藻细胞中。20世纪中期,Oswald[5]和McGriff [6]最早提出利用微藻处理污水的想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藻类大规模培养技术逐步完善。国内外对发挥藻类净化污水的潜力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7-9]。藻菌生物膜在自然界水体和各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中普遍存在, 它们在自然水体的净化和污水处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单细胞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相对其他等淡水藻种对氨氮和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在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组成藻菌共生体系后,由于细菌促进了藻类生物量和分泌胞外物质,该体系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0.2%和94.8%。

藻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和细胞核等亚细胞器组成,其中细胞壁是藻类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第一层通道。藻类细胞壁内部为纤维素结构,而外层多被多聚糖类物质等有机物包裹组成。Wingender等人用缩写“EPS”作为术语来代表细胞外不同的类别的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其他高分子化合物。EPS显著影响了藻类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结构,表面电荷,絮凝,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和吸附能力。EPS与细胞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大量的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水,保护细胞免受脱水。EPS 以不同形式粘附在藻细胞表面, 增强藻细胞表面的电负性。EPS中碳水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占60%~80%以上,Huang 等[16]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这些复杂的胞外多糖基本上都由常见的单糖单位组成。EPS 的成分和释放浓度主要与藻细胞的种类、生长期有关,Hoyer 等[18]实验发现集胞藻在生长期间释放出质量浓度1.8mg·L-1 的EPS,而小球藻的释放质量浓度则达到81 mg·L-1。大部分藻类在指数生长期EOM 的释放速率高于

稳定期[19]。在生长后期,随着藻细胞的衰老,粘附于藻细胞壁上的EOM 脱落,释放到水中。

EPS作为包裹在藻细胞壁外的重要物质,对藻类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必然产生影响。李和ganczarczyk(1990)观测到的大量EPS存在于非晶相污泥絮体与周围的细胞,这表明基质必须通过EPS层传递细胞。一般情况下,组分的扩散EPS系数低于水,这意味着EPS影响到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高浓度的EPS不利于底物传质。此外,EPS给藻类提供了大量可以与其他组份子结合的官能团( 如羧基、氨基、醛基、羟基、巯基、磷酰基及羰基等)。研究表明,在EPS所有官能团中, 多糖提供的羧基最为丰富, 占藻细胞表面将近70%的可滴定位点[41]。EPS 可吸附许多金属和有机物质,如蛋白质中的芳烃、烷烃和碳水化合物的疏水性区域,同时EPS存在官能团的不同也构成了EPS不同的亲疏水性,影响EPS对物质的吸附和传递。补充文献具体说明。

在利用藻类去除氮磷过程中,氮磷营养物常与重金属,表面活性剂、芳香烃、农药等有毒污染物共存,因此,在藻类吸收氮磷过程中这些毒物的冲击作用影响不容忽视。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在低浓度的毒物作用(如重金属镉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可对小球藻的生长存在一定刺激效应,促进其吸收氮磷的效率。而当毒物超过一定浓度后,则对小球藻的生长存在抑制效应。这个浓度阈值的浓度与藻种、毒物种类和浓度有关。研究中还观察到,低浓度毒物刺激下小球藻的EPS 分泌物量有增加的趋势,据此可以推断EPS影响了藻类吸收利用氮磷的过程。

重金属是水处理中一类高出现频率和浓度的毒物,文献报道重金属对藻类具有生态毒性并且由于藻类带有表面负电荷,藻类极容易吸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与其存在浓度和形态有关。Xu等研究发现,环境中的农药与Cu作用后,结合成IM-Cu因此降低了Cu对斜生栅藻的毒性。依次推断,EPS可通过与Cd形成新的化合物而增加或者减缓毒物的毒性,另一方面,Cd于EPS后也可以改变EPS的结构和组成,也因此影响了其性质(化学组成,亲疏水性和电荷性等)。这个过程对脱氮除磷的影响是复杂而重要的。藻类生物膜技术具有脱氮除磷的优势,但污水中重金属等毒物可影响藻细胞及其产生在细胞外的大分子聚合物(胞外聚合物,EPS),但目前对EPS在重金属冲击藻类脱氮除磷过程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晰。

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手段不断应用到EPS的研究中。如三维荧光光谱

(3DEES)。3DEES亦称总发光光谱或激发发射矩阵图, 能够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并且可对多组分复杂体系中荧光光谱激发、发射、重叠的对象进行光谱识别和表征,是一种很有用的光谱指纹技术。借助3DEES, 学者研究了水处理过程中藻类EPS中主要成份糖类,脂质和类腐殖酸结构及其变化。X射线能谱(XPS)作为一种非常灵敏的固体表面分析技术,是确定样品元素组成和化合价态的有效手段。借助XPS可研究藻细胞表面EPS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其与Cd结合后的变化。同时借助同步辐射光源技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观测加入Cd后,Cd-EPS谱线与Cd与EPS主要成份结构单元木糖,的谱线峰结构与谱线轮廓的变化,以及采用扫描透射软X射线显微镜观测EPS对镉在小球藻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水环境中优势藻种小球藻为研究目标,为重金属镉为代表,在探明EPS对小球藻脱氮除磷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镉冲击下EPS的分布特性变化(分子量分布,可溶态EPS和结合态EPS,亲水与疏水性等性质);明确镉冲击下,氮、磷在藻细胞内及EPS的分布比例变化;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和扫描透射软X射线显微镜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EPS与镉结合的分子模式(结合位点、方式与主要结合物)以及EPS对镉在小球藻亚细胞内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体EPS与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对指导藻类生物膜技术在污水脱氮除磷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EPS在藻类包括羧基在内, 这些基团有些可以失去质子而带负电荷, 靠静电引力吸附金属离子; 有的带孤对电子, 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络合金属离子, 这些已为不少实验证实。例如, 金属离子( 如Cd2+、Ni2+、Pb2+等) 在pH 值接近羧酸的解离常数时能被最大量、或接近最大量地被藻细胞吸收, 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镉与藻细胞表面的羧基基团形成了桥连或二齿状结构[42]。在褐藻类中, 第二个最为重要的酸性功能基团是岩藻衣聚糖上的磺酸基团, 其在褐藻生物吸附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此外, 在低pH 值中, 多聚糖上的羟基基团作用也不容小视[43]。

此前, 人们一直认为, 金属离子是通过物理吸附结合到吸附剂高度发达的表面[44]。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 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如果这种解释成立的话, 那么所依靠的应该是藻细胞高度发达的细胞壁。通过藻细胞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来计算螺旋藻的藻细胞面积发现, 在藻细胞吸附重金属的总量中, 物理吸附不超过其中的3.7%[45]。阳离子可与分子或带有自由电子对的阴离子( 碱基对) 起络合或螯合反应。藻类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海藻细胞硫酸根、氨基、羧基与金属离子有络合现象[22],Haug 等[50]在研究褐藻( Laminaria digitata) 时发现, 金属离子与藻酸盐上基团的亲和力依Cu2+> Ba2+> Ca2+>Co2+顺序而减小, Haug 和Smidsrod 解释为金属离子越大, 越有利于同相互之间距离较远的功能基团组成的络合位点相结合。运用X 光衍射以及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金属离子与藻酸盐上的配基结合,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金属离子络合的方

向极有可能是羧基上的氧原子[22]。目前对金属离子和盐藻衣聚糖之间的络合研究不多,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将丰富对金属离子和藻细胞之间吸附—解吸附关系的理解。

探讨了丝藻( Ulothrix sp. ) - 细菌生物膜所分泌的胞外聚合物( EPS) 与藻菌生物膜去除毒性金属Cd 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EPS 主要由丝藻产生, 其含量与污水中Cd 的去除效率及生物膜中Cd 的积累量之间相关性良好。而且, 丝藻所分泌的EPS 为与其共生的细菌及其本身提供了一个缓冲Cd 毒性的微环境, 这使藻菌生物膜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活性并能持续有效地

去除水体中的Cd。

在利用藻类去除氮磷过程中,环境要素对其去除率产生影响,如光照,温度,pH

等,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已有大量研究报道[15-17]。在水生生态环境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中,氮磷营养物常与表面活性剂、芳香烃、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共存,本课题组发现,单细胞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相对其它淡水藻种对氨氮和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在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组成藻菌共生体系后,由于细菌促进了藻类生物量和分泌胞外物质,该体系对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0.2%和94.8%。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Cd 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 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mg·kg-1(孙聪,2014)。 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0.5mmol/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Cd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

重金属镉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报告进展

重金属镉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11级龙家寰 2018021256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综述了镉的危害,归纳了影响镉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性质、复合污染及植物种类等。 关键词:镉,生物毒性机制,土壤镉污染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with the growing of three industrial wastes and sewage sludge agricultural use.However,excessive 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can poison the crops,especially residual in the edible parts.And humans may be endangered by the poisoned crops through food chain.The review has summarized the harm of cadmium and conclud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biotoxicity of the cadmium in soil,e.g.soil property,soil combined pollution of other heavy metal and floristics. Keywords:Cadmium,biotoxicity,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有关环境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镉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环境污染物,因其对环境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而在动植物体内蓄,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镉的环境污染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就已伴随锌的生产开始出现,但直到1968年在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了痛痛病之后,有关镉污染及其生物毒性问题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镉污染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毒性管理委员会(ATSRD>已把镉列为第六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杨劲松,200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NFP>也把镉列入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WTO>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 1.重金属镉 镉位于周期系第II B族,是一种灰色而有光泽的金属,原子量为112.41,密度为 8.642g/cm3,镉的熔点为321.03℃,沸点为765℃,有延性和展性,可弯曲。镉的化合价为2,常温下镉在空气中会迅速失去光泽,表面上生成棕色氧化镉,可防止镉进一步氧化。镉不溶于水,能溶于硝酸、醋酸,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缓慢溶解。镉盐大多数为无色, 但硫化物为黄色或橙色。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对人体具有三致( 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能诱发肾衰变、关节炎、癌症等病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doc

实验20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本实 验,使得学生了解影响堆肥化的因素。知道如何准备堆肥材料、如何进行堆肥过 程控制和获取相关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判断堆肥的稳定化。 二、实验原理 堆肥化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 堆肥,但有时也把堆肥化简单地称作堆肥。 通过堆肥化处理,我们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有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实现废 弃物的资源化转化,且这些堆肥的最终产物已经稳定化,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因此,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稳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要求 1.实验材料 所用堆肥材料取自本校学生食堂的厨房垃圾,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根、茎、 叶、皮、核等,以及少量剩饭、剩菜。此外,还需一些锯末,用于调节含水率和 C/N比。 2.堆肥反应器 直径200 mm,高500 mm,有效工作体积15.7 I,,由一台200 w气泵供气, 带温度和氧传感器,可自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五浓度,并与数据检测记 录仪和计算机相连,实现温度和Q浓度数据的自动记录分析。 3.测定内容 (1)初始和堆肥结束时,堆肥材料的含水率(MC)、总固体(TS)、挥发性固 体(VS)、碳氮比(C/N);

(2)堆肥过程中,堆肥材料的温度、进气和排气中0。浓度。 4.分析和记录仪器 烘箱、马弗炉、天平、T()C和TN测定仪、数据检测记录仪、计算机、便携式 O:/C()。测定仪。 5.分组安排 4人1组,每班8组。 6.实验时间 由于本实验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和分析,故把整个实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实验是垃圾的准备和装料;第二个 实验是过程中和结束时的数据采集、检测和结果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 从本校学生食堂收集厨房垃圾,切碎成1~2 cm后,先测定其含水率(MC)、 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碳氮比(C/N);之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材料的 调理,主要调节材料的MC和C/N,通过填加锯末调节含水率(MC)至60%,C/ N比在20~30之间。影响堆肥化过程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通风供氧量、含水率、温度、有机质含量、颗粒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对厨房垃圾而言,本实验只对MC和C/N进行调节。 2.装料和通气 把经过调理准备好的堆肥材料装入反应器中,盖好上盖,开始启动气泵通 气。通过气体流量计控制通风量在o.2 m3/(min·m{物料)左右,或控制排气 中O。浓度在14%~17%之问。 3.温度和02采集记录 由温度和氧传感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浓度,由数据检测记录 仪记录数据,设定l h测定1次。 4.翻堆 观察堆肥温度的变化,当堆肥温度由环境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60~ 70℃),之后下降到接近环境温度不再变化时,终止通气,把堆肥材料取出,进 行第一次翻堆,把材料充分翻动、混合后再放回反应器中,盖好上盖,重新肩动

污泥重金属处理

污泥重金属处理 随着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兴建,有效缓解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资源化农用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污泥中重金属元素已成为制约污泥资源化农用的关键因素。许多学者针对如何减少和降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毒害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系统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对城市污泥进行重金属去除方法和资源化农用的系统研究,就显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桂林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作为试验对象,以有效去除和降低城市污泥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为目的,以污泥的资源化农用作为研究的最终手段,从生物、化学和电化学处理三个方面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对桂林市城市污泥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桂林城市污泥完全符合污泥资源化农用的营养物质要求。同时对桂林城市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测定,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作了评述,为进一步采用不同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得出,桂林市污泥中大多数元素以稳定性较好的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形式存在,通

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安全地加以资源化利用。 试验得出:微生物方法更能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元素的去除除与pH值有关外,微生物的代谢、吸附等特性也可以大大促进污泥中的重金属形态的转变和促使重金属元素的溶出。同时对硫和硫酸亚铁盐作基质时最佳的投配比进行了讨论,得出硫作基质时投配比分别为3g/l 最佳。在污泥接种时,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且有利于淋滤周期的缩短。试验首次证实,硫酸亚铁盐作基质时在曝气条件下可以不需预酸化,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论文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的酸剂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得出不同酸剂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重金属元素不同,其最佳的处理环境也不同;pH值越低,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越好,氧化剂可对污泥中部分重金属的去除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试验,对桂林市的部分超标污泥采用2%H2O2和10%HCl处理后效果更好,完全能满足我国农用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标准的要求。 本文对电化学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探索,采用高电压和高电流更能有效去除金属离子。首次针对污泥处理设计了污泥区与重金属回收区分离的处理装WP=6 置,在极液与污泥交界面设置隔膜,避免重金属元素重新发生沉积的可能,在通电4h左右,对污泥中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重金属对几种微生物的胁迫生理毒性研究报告

重金属对几种微生物的胁迫生理毒性研究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微生物世界,人类就生活在微生物海洋里,其中土壤和水体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比较多的两个生活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工农业的发展,各种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人类生活的环境受到各种废弃物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微生物也不例外,微生物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环境污染监测中一个重要指标,如水体中生物监测的对象就主要是细菌。 一般情况下,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会对动、植物和微生物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 但是各种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别。微生物作为一类低等的单细胞的生物,外界环境对它作用具有均一性特征,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的敏感性是比较强的。很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受到重金属胁迫后,往往会在区系组成、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对重金属作出响应,根据以上指标的变化特点,分析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对几类典型微生物造成的影响,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细菌(根据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放线菌,它们在结构、组成、形态和大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 革兰氏阳性菌:有细胞壁,构成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肽聚糖层较厚,细胞壁的其他成分是磷壁酸;细胞膜的构成与高等生物一样,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细胞内有一核区,其成分有DNA、RNA和支架蛋白。 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肽聚糖,但是,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较薄,在其细胞壁外有有一层结构复杂的外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蛋白、脂多糖、孔蛋白等,其他结构成分与革兰氏阳性菌相同。 链霉菌:是放线菌中的一个大属,在土壤中分布广,种类多,属于原核微生物中的革兰氏阳性菌,结构为杆状或丝状。 酵母菌:是真核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群,它的特点是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胞个体较大,细胞壁的成分多以几丁质为主。综上所述,环境中四类微生物在受到外源性重金属胁迫后,在生理生化、形态、生长、遗传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为环境被外源性重金属污染后在微生物方面响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多集中于用一种重金属不同的浓度梯度在盆栽或实验室条件下对土壤典型微生物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活性及给所培养的植物带来的生理生化、基因等方面的变化,分析重金属对土壤典型微生物及植物的影响,而重金属对土壤中三类微生物群体水平上的影响及三类典型微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响应机理还少见报道。 本课题选择四种典型的微生物(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酿酒酵母菌、链

镉污染,环境化学

一、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理化性质 (一)pH 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由于土壤胶体一般带负电荷,而重金属在土壤中大多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因此,一般来说,土壤pH越低,H+越多,重金属被解吸得越多,其活动性就越强,从而加大了土壤中重金属向生物体内迁移的数量。如pH=4时,土壤中镉的溶出率超过50%;当pH达到7.5时,镉就很难溶出;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这时的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 Cd(OH)2 = Cd2+ + 2OH- (Ksp = 2.0×10-14) [Cd2+][OH-]2 = 2.0×10-14 [Cd2+] = 2.0×10-14/ 1.0×10-14/ [H+]2 log[Cd2+] = 14.3–2pH 因此,[Cd2+] 随pH 值的升高而减少.反之,pH 值下降时土壤中重金属就溶解出来,这就是酸性土壤作物受害的原因。但对部分主要以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来说,则正好相反。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着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一般来说,质地粘重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如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质地的改变,即从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麦粒对汞的吸收率呈规律性减少。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重金属化学行为,迁移能力及对生物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在还原条件下,很多种金属易产生难溶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和交换态含量增加。但以阴离子状态存在的砷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某些重金属来说,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毒性显著不同。以镉为例,CdS是难溶物质,但在氧化条件下CdSO4的溶解度要大很多。而实验发现镉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与镉的溶解度有关。 (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土粒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重金属的存在状态,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研究表明,重金属各组分占全量比例一般与有机质含量的大小没有密切关系。如土壤剖面中,水溶性硒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与有机质变化趋势一致。 二、镉(Cd)的土壤污染 地壳中镉的含量一般为0.18 mg/kg,土壤背景值大体为0.06~0.7 mg/kg。我国未污染的土壤含镉量一般低于1 mg/kg,某些污染地区土壤含镉量可达10 mg/kg。 农业土壤中镉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含镉污水灌溉、含镉污泥的施用以及大气中含镉飘 尘的沉降。 土壤中镉的迁移转化,受pH、Eh、CEC、有机质的含量和黏土类型的影响。

污泥中重金属的毒理研究与治理措施

污泥中重金属的毒理研究与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加,相应的污泥产量也大幅增多。城市污泥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多、富集了较多重金属元素,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与处置。目前,对于污泥可采取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包括污泥农用、污泥堆肥、污泥焚烧发电和污泥填埋。重金属是污泥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之一,与其他许多污染物不同,重金属元素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一旦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圈,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将会给动物体产生严重损伤,影响动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影响动物的种群数量,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必须要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十分妥善的处理,避免或减少其对于动物健康的影响。污泥中对动物健康具有较大危害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Cd(镉)、Zn(锌)、Cu(铜)、Pb(铅)等。 1污泥中重金属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城市污泥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脱水处理后以非流动状态存在。污泥在进行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中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入环境当中,即水、大气和土壤。 1.1污泥中重金属通过水途径进入环境 污泥填埋是将污泥经过预处理之后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在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和重金属元素稳定性上都会有较好的改善,预处理多为固化处理。露天填埋的污泥经雨水或其他地表水的浸泡,在堆埋过程中以渗滤液的形式溢出,渗滤液通过填埋底层的薄弱地带下渗进入地下水环境中,对其造成污染,进一步通过水循环重金属元素将会进入环境之中。 1.2污泥中重金属通过大气途径进入环境 污泥中重金属进入大气环境多是在污泥焚烧处理过程之中,污泥的焚烧技术由于可较大程度的减少污泥的体积,可以彻底的消灭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但是如果焚烧过程没有很好的控制,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其中富集在污泥中的重金属存在两种迁移途径:一种是很好的被固定在污泥焚烧残渣中,另一种是随飞灰进入到大气环境当中。重金属在飞灰中的含量受到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含水率以及添加剂的加入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对飞灰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表现在焚烧温度的提高,Cu、Zn、Pb重金属元素在烟气飞灰中的含

镉胁迫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及自噬现象的观测_高玲

自噬现象的观测 高玲1,2*,张卫娜2,4*,陈文利2,3 1.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2.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3.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510640 收稿日期:2011-03-23;接受日期:2011-04-29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829),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A020300008-6), 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陈文利,电话:(020)85211436-8512,E-mail :chenwl@https://www.360docs.net/doc/e22240839.html, *并列第一作者 摘要:镉离子(Cd 2+)具有强植物毒性,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为了研究重金属镉 对拟南芥的毒害作用,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及半定量RT-PCR 技术,检测光合参数的变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累积、自噬的发生,以及 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PR )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 50μmol/L CdCl 2处理时间的延长,ROS 和Cd 2+在细胞中大量积累。而在镉胁迫的初期,会观察 到自噬的发生及PR 基因表达的变化。说明植物受到外界Cd 2+作用的初期,会通过自噬及增强 PR 基因表达来抵抗外界胁迫。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细胞内累积了大量的ROS 和Cd 2+, 当植物不足以通过自噬途径抵抗胁迫时,就会导致生长受阻,最终对光合系统造成损伤。 关键词:镉;活性氧;自噬;叶绿素荧光;流式细胞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5,Q947 DOI :10.3724/SP.J.1260.2011.00676 引言 近年来,工业、矿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重金属被释放到环境中,镉(Cd )即是其中之 一。大量研究表明,镉是环境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源,是对植物毒性最强的元素之一。镉 毒害同其它逆境一样,主要伤害机制之一是影响植物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 )和自由基的代谢平衡,引起ROS 和自由基的积累,产生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植物 的中毒甚至死亡[1]。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过氧化氧 酶(catalase ,CAT )等保护酶对ROS 及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决定其逆境抗性的重要因素 之一[2]。镉胁迫成为各种生物面临的一种新挑战。植物和藻类细胞虽然可以耐受一定量的镉 胁迫[3],但过量的镉会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植物体的生理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氮代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8月第27卷第8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8Aug.2011:676-686 676-686 676

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浅析

国内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研究动态及分析 -生物淋滤法前景广阔 摘要: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影响城市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是当前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收集了目前我国正在研究且与环保疏浚关联性较强的重金属去除方法,并简单分析、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综合评价生物淋滤法发展前景广阔,可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较早应用于环保疏浚生产中。 关键词:城市污泥重金属去除生物淋滤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减轻水域污染指数,全国大中小城市大量上马增建了污水处理厂,伴随而来的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一方面污泥的任意堆放不仅占地多,而且还可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污泥内含丰富的N、P、K及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肥效,综合营养物质含量高于普通农家肥,若不加以利用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污泥中同时还含有对人畜产生危害的重金属,而重金属与其它污染物不同,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一旦进入土壤,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会在植物体内累积,最终通过食物链对人畜产生危害,因而污泥中重金属成为限制其污泥进一步利用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去除重金属是解决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正在研究或初见成效的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方式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稍做分析,通过比对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费用较低,本文将重点做介绍。 1.重金属的危害及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

1.1、何为重金属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的一类金属元素。重金属具有毒性大,生物富集性强,不可自然降解及来源复杂等特点。主要包括镉、铬、汞、铅、铜、锌、银、锡、砷、铝等,按毒性来讲汞、镉、铅、铬、砷毒性较强,称?五毒?。 1.2重金属的危害 重金属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抑制动植物生长。动植物饮用或浇灌受污染的水,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动植物生病死亡,庄稼棵粒不收。 (2)通过饮水或食物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可以经过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如日本著名公害事件?骨痛病?就是因为消费者长期食用了被矿山与冶炼厂镉污染了的稻米和大豆所引起的;还有国内每年以几何倍数增长的?血铅病?等都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最近2011年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土壤重金属污染集中多发,多地出现‘癌症村’》,记者走访了多个癌症及怪病多发村,都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癌症村最小死亡者仅9岁,有的村大人吃当地水,给孩子买矿泉水。很多原来被老白姓传得神乎其神的怪病村现在多数被证实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 (3)重金属长期在土壤存留,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1.3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 污泥中重金属来源主要有工业排放、输水管道的腐蚀和城市地表径流三个方面。其中工业排放或矿山开采是形成癌症村的主要危险源。城市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后,70%-90%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吸附或沉淀转

重金属镉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镉不是人体必需元素 伤害骨骼,导致免疫力下降 “由于镉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镉过量人体会出现很多不良症状。”据朱高红主任介绍,通常镉中毒,人体会出现咽喉干痛、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口内有金属味、头晕、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寒颤发热,严重者出现支气管肺炎、蛋白尿等。如长期接触,会导致肺水肿、肾损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性。 朱主任说:“镉确实会影响人的骨骼,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镉的危害,还不仅仅限于骨痛病,它还会导致细胞损伤和退行性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肝组织坏死、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如果损害到中枢神经系统,还有可能出现脑损害,脑神经发育不良,记忆力下降,弱智等情况。因此,镉污染不容小视。 不偏食能获取人体需要元素 对抗镉吃含锌、铁、钙食物 金属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虽然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反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调节饮食结构,不偏食,就可以获得满足正常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 相信很多人对于人体金属元素的摄入,仅限于钙、铁、锌这几大类。“其实,人体正常需要吸收的金属元素还有很多,它们包括了镁、铜、硒、钠、钾、磷、铬、钴、锰、钼、碘、氟。” 朱主任介绍说:“比如镁元素就很重要。”缺镁会导致人体虚弱、精神错乱、高血压、抽搐、痉挛、心律不齐等问题,而坚果、豆类、谷类、海鲜、深色蔬菜、巧克力等都属于含镁较高的食物。 朱主任还表示:“平时可以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慢性镉中毒会引起肾脏受损,因此膳食中应增加钙和磷酸盐的摄入,供给充足的锌和蛋白质。 【建议】多吃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以对抗镉。 维生素C有利于排出重金属 绿叶蔬菜、高纤维食物要多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空气、土壤遭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大家只有多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才能避免遭受危害,”朱主任说。例如:尽量避开车多的马路和有烟雾的环境;做菜时,尽量去掉蔬菜最外层的叶子等。多吃含有有益矿物质的食物,比如坚果,能阻碍人体对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等,可以吸附重金属,减少其在体内的吸收度。 【建议】还需多吃绿叶蔬菜,这些绿叶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促进重金属的排出。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一、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工艺流程 二、工艺方案介绍 1、配料混合阶段:按照堆肥技术要求添加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及辅料,如甘蔗渣、玉 米秸秆等。混合均匀。 2、原料的发酵堆肥阶段:本项目采用二次发酵堆肥方式,周期一般用20天。一次发 酵是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过程,具体从发酵开始,经中温、高温然后到达温度开始下降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0—12天,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本项目采用现代条垛式堆肥技术,条垛的高度、宽度及形状随原料特性调整。高度取2—4m,高度取1.5m,长度根据具体场地而定,暂定30m. 本项目拟定强制通风,设有鼓风机、鼓风自动控制系统。 二次发酵指物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将其送到二次堆肥厂,堆成1—2米高的条堆垛进行二次发酵并腐熟。当温度稳定在40℃左右时即达腐熟。 本方案设有除臭系统。(待定) 3、后处理阶段:腐熟肥料经筛分设备进行选择,符合深加工要求的材料按照要求进行 肥料的深加工,具体程序有:破碎、筛分、造粒、烘干冷却、计量包装等。对不符料深加工要求的料进行填埋处理。 三、主要的设备 秸秆粉碎机一台(粉碎能力:2.5~3.5t/h)、混料机一辆,翻抛机(主体设备),装载机一辆(斗容积0.75m3,N=45kW)、自动卸料运输车一辆、金属温度计(量程100℃,金属杆长度1-1.5m)20只。

注:暂时未列肥料深加工阶段设备。 四、堆肥车间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选址(在垃圾填埋厂隔壁),环境要求不高,在满足工艺的基础上选择敞开式(仅有顶棚)车间结构。尺寸36m×30m×4.5m 敞开式车间结构涉及地面硬化、轻钢结构厂房主体、板结构顶棚等。与一般工业厂房设计相同。 1、地基、地面 地基设计在满足一般厂房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敞开式堆肥厂房的特点确定。考虑堆肥堆积的压力、作业机械的压力、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因素等。地面考虑厨余垃圾 渗滤液体的排水,从每个条垛中轴线起设置5‰坡度,坡向两边。设置排水明沟,具体做法参见图纸。 2、屋顶结构 屋架使用钢结构,屋面采用板结构;跨度6m,横宽考虑中柱。柱、梁将遭到堆肥发酵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腐蚀,所有钢构件采用防腐处理。屋顶形状采用人字形屋 顶。 3、墙体、隔墙的结构 采用砖混结构,沿堆肥厂四周砌筑1m高隔墙。 五、曝气系统设计 参见条垛式强制通风堆肥曝气系统设计。 六、堆肥具体实施方案 1、堆肥原料的准备 1.1厨余垃圾堆肥来料: 厨余垃圾经过厨余垃圾降解机降解处理2小时(具体时间待试验验证); 厨余垃圾直接堆肥 1.2结构性物质、辅料准备 结构性物质、辅料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原则上就地选择廉价物质,如玉米秸秆(玉米干秸秆在控制恶臭物质排放及渗滤液产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甘蔗渣、蘑菇渣(透气

重金属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病症

重金属污染可引起的疾病 定义: 含有汞、镉、铬、铅及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2011年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防治规划力求控制5种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 主要特点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水体中金属有利或有害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态的金属又比颗粒态金属的毒性要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大等等。 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藻类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藻类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解毒机制 作者:黄鹤忠,学号:D05032,导师:梁建生 摘要:重金属是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越来越多的重金属被排入水体,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藻类在长期响应重金属胁迫过程中,建立起一系列的适应机制。藻类通过控制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运与解毒,使不同细胞组分中的重金属维持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这些保护机制主要包括:藻细胞的某些胞外组分与重金属结合,从而减少重金属进入胞内;在重金属诱导下藻细胞可合成金属结合蛋白或多肽;重金属诱导藻细胞合成一些代谢物使其免受伤害或修复由重金属胁迫造成的损伤;藻细胞通过液泡区窒化作用使重金属远离代谢;藻细胞对重金属具有排斥与排出作用。 关键词:藻类,重金属,生理响应,解毒,机制 MECHANISMS FOR PHYSICAL RESPONSES AND DETOXIFICATION TO HEAVY METAL STRESS IN ALGA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more and more heavy metals ale released into water bodies. Today, many heavy metals constitute a global environmental hazard. Heavy metals such as, copper, zinc and nickel are essential for m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yet can be toxic at higher levels. Other metals such as cadmium and lead are nonessential and potentially highly toxic. Algae possess a range of potential cellular mechanism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us tolerance to metal stress. These include roles for tol1 follow in: for sequesteration of metals on extracellular components that reduce metal bioavailability; for chelation of metals in the cytosol by peptides and proteins; for sequestration of metals in polyphosphate bodies; for increasing the efflux or exclusion of metals; for producing stress proteins such as heat shock proteins that repair the stress damaged proteins; in addition, some heavy metals cause oxidative stress in algae, with the result that metal toxicity can be altered by synthesis of appropriate enzymes or metabolites counteracting metal-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In recent years,some attempts to engineer the production of metallothioneins(MTs) and phytochelatins(PCs) in algae to increase meta1 toleratice and/or accumul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To date, however, it is mainly the model plant species that have bee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he concept of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water has been increasingly supported by research. Thus, studies on tolerance and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 in algae have numerous ecological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Keywords:Algae, heavy metals, physical responses,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1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污染的土壤、工业和生活污水,以及大气沉降物不断排入水中,使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虽然河流和海域的沉降物对排入水中的金属类污染物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但是当水体pH值、Eh(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吸附的污染物又会释放出来,导致水环境重金属的进一步污染[1]。据

重金属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重金属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安静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镉是一种淡蓝而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熔点321°C,沸点767°C,质软耐磨,抗腐蚀。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氧化,加热易挥发,其蒸汽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氧化镉。在高温下,能与卤素直接反映,生成卤化物;但不能直接与氢、氮、碳反应。镉易与多数重金属形成合金。镉不溶于碱,但溶于硝酸、热盐酸和热硫酸而形成相应的盐。金属镉本身无毒,但其蒸汽有毒,化合物中以镉的氧化物毒性最大,而且属于累积性的。 在自然环境中,镉有时以正一价,主要以正二价形式存在,镉的化合物最常见的有氧化镉、硫化镉、卤化镉、氢氧化镉、硝酸镉、硫酸镉、碳酸镉。其中硝酸镉、卤化镉(除氟化镉外)、硫酸镉均溶于水。氢氧化镉[Cd(OH)2]与氢氧化锌不同,它不溶于碱,表明它是酸性化合物,非两性化合物。 镉在环境中存在的形态很多,大致可分为水溶性镉、吸附性镉和难溶性镉。镉在水中可以简单离子或络离子而溶于水,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镉易以硫酸盐和氯化物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然而水中的镉离子在天然水的pH范围内都可以发生逐级水解而生成羟基络合物与氢氧化物沉淀。同时在水淹条件下,土壤中,硫酸根可被还原成二价硫离子,镉易成硫化镉形式存在。上述过程中镉是由可溶态转化为难溶态。 一、镉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生产上的镉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途径是:采矿、冶炼、燃煤、镀镉工业、化学工业、肥料制造、废物焚化处理、尾矿堆、冶炼厂废渣、垃圾堆的冲刷和溶解。 化学工业生产中用镉及其化合物作原料也造成镉污染。利用硫酸镉作原料生产塑料热稳定剂时,为了提高产率需要加入过量的硫酸镉,这就使得废母液中的镉含量较高,如东北某塑料助剂厂废水含镉量达(500~700)×10-6,年排量达10吨左右;以黄铁矿生产硫酸的工厂也引起镉的污染,华北某硫酸厂用的黄铁矿含镉1.94×10-6,废水含镉0.12×10-6;以金属为原料生产碳酸镉催化剂,其生产过程产生镉粉尘、氧化镉烟雾、含镉废水等污染。 镍镉电池的生产也造成镉污染。氧化镉的生产、极板制造等的冲洗水含镉浓度为(0.5~2.0)×10-6,废碱液含镉(10~ 50)×10-6,其中有50%左右为可溶性镉。 用来制造硫酸和化肥的某些矿石,也是镉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据测定,有的硫酸厂所用的黄铜尾矿含镉17.19×10-6,磷肥厂所用的硫铁矿含镉1.94×10-6,磷矿含镉也在(0.07~0.14)×10-6。由于磷肥使用的量多而广,所以土壤和食品中由施肥带来的镉,其数量是不可忽视的。 镉对土壤污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工业废气中的镉扩散沉降累积于土壤之中,二是用含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日本受镉污染的农田有472125亩,占重金属污染总面积的82%,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开采和冶炼排放废水造成的。日本富山冶炼厂排出的含镉废水和废气污染了附近农田,使稻田土壤含镉量达7.1×10-6,在这种土壤上生产的稻米含镉量达1.3×10-6,该地居民长期使用这种含镉米,便会发生骨痛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遭受镉污染的农田已有18万亩。出现“镉米”的地区有沈阳张士灌区、上海沙川灌区以及广东的广州、韶关、广西的阳朔、湖南的衡阳、江西的赣洲、大余等11处。 二、镉污染的防治 消除镉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多种途径,包括工艺改革、含镉废物处理等措施。 1.粉尘处理 一般用吸尘罩或通风管进行集尘。集尘装置分为干式和湿式。干式法对捕集后粉尘的回收利用是有利的,但必须防止捕集后粉尘的重新分散。湿式法对处理亲水性或水溶性粉尘有利,但要对转入介质溶液中的镉进行处理,然后排放。 2.废水处理 (1)固液分离法 废水中镉离子多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或有机物共存,而且是以固体或离子的形态存在。因此可采取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石灰和硫化钠的方法将镉分离。含镉废水经化学沉淀处理后,镉从离子态转变为难溶性化合物,于是从水中转入污泥中,应注意沉淀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2)浮上分离法 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镉废水,采用浮上分离法有利。属于这种方法的有离子浮选、沉淀浮选、吸附离子浮选等。 离子浮选。在含镉废水中加入一种与待去离子具有相反电荷的表明活性剂,使其成水溶性或不溶性络合物而附在气泡上上浮,并以泡沫和浮渣分别加以回收。目前广泛应用的镉离子浮选剂是黄药(黄原酸盐),属于矿石浮选剂。 沉淀浮选。将含镉废水中镉与锌转变成硫化物沉淀,再投加捕集剂十八烷胺醋酸酯,采用气泡上浮的方法分离。对含镉5×10-6、锌10×10-6的废水能够达到99%以上的去除率。 吸附离子浮选。使镉离子在膨润土等粒子表面吸附或交换吸附后,投加捕集剂,通气使其上浮分离除镉。 (3)铁氧体法 铁氧体法是处理含镉废水的新方法。此处理方法,首先在含镉废水中投加适当的硫酸亚铁,然后加碱中和,通气生成铁氧体。 三、结论 1.镉的用途很广,尤其镉在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原子反应堆、航空、航海等方面广泛应用。 2.镉在工业生产中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途径是:采矿、冶炼、燃煤、镀镉工业、化肥生产、废物的焚化处理、尾矿堆、冶炼厂废渣等。因此,必须在这些生产环节中注意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3)镉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镉生产中排放的废水一定要搞好处理,必须达标排放,在遭到污染的农田,出现“镉米”现象,必须禁止食用。 —— —— —— —— —— — 参考文献: [1]金相灿.沉积物与污染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吕殿录.环境污染化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生态建设 Shengtaijianshe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