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怎样通过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她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教学内容: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先进分子对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

(三)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四)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意义

二、为什么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特点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崭新面貌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崭新面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设计:

本章的内容头绪较多,不容易把握,所以根据主题选择了两个大问题,以专题形式进

行讲解,即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将相关内容穿插其中,根据主题进行详略的调节。

导入新课:

1840年至1919年时期的历史,已经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这两个历史任务提了出来;这个时期的历史表明,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走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也行不通,中国人民必须作出新的历史性选择。这就为中国人民随后作出的?三个选择?提供了历史的依据。在1919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实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由此也选择了社会主义。这种选择,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是中国少数先进分子作出了这种选择,而后是中国广大人民作出了这种选择。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资产阶级革命派缔造了中华民国的基石,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

实,革命派不甘心这种结果,袁世凯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的争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了。当民国丧失了国会和临时约法的时候,民国就只剩下一个空招牌了,护国战争结束了洪宪帝制,随着袁世凯的死亡,他一直维系的专制主义和中国形式上的统一都结束了,推翻袁世凯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于是在旧的统一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到来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时期。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这些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引发了多次的战乱。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所以我们说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中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各种政治力量纷纷亮相,试图用自己的政治方案改造中国,成立的政党最多时达到300多个,但这些党派大多向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比如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由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向外国学习,学习的路径首先是器物,也就是科学技术,进行学习的是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的学习分为两个时期: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就是坚船利炮;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要?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破产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由器物推进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维新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他们把向外国学习由君主立宪制推进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但是辛亥革命即成功也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文化也就是观念形态方面,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从路径上我们看到,中国人学习西方经过了三个阶段: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图解)

2、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的尊孔复古思潮,部分知识分

子开始沉痛反思,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到中国,唤起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涤荡着人们头脑中的愚昧无知。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继续,使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为即将到来的人民革命风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失败了,种瓜得豆,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真正有志气的爱国者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重新探索新的出路。激进民主派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以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只进行政治革命,而未进行伦理革命,在于没有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作为先导,没有,就要补上,不补上革命就不能成功,成功了也不能巩固。代表人物陈独秀以法国启蒙运动为模式,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发起了一场猛烈的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革命,此外还有鲁迅、胡适、李大钊等人。1916年,青年杂志易名为《新青年》。

(1)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问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发刊词中说:?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不过,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并非旁观者。他们之所以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清除旧思想方面,是由于他们认定?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通过新文化运动造就一批共和国的国民。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进攻,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即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自由自主的人,二是提倡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使国民成为社会的主人。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旨在培养国民的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因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希望以此来争取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即赛先生(science):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态度和用科学观点看待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反对神权,树立科学精神。在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来,科学不仅与人的自由精神相通,而且与理性化的民主政治有内在的关联。在近代中国,是通过科学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理解科学的重要性,把他当作富国强兵的手段来信仰和接受的。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箱容的境地。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使人们能独立思想。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的文学形式和内容,已经成为传播和发展新文化的障碍,提倡新文学,是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革命。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用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只标枪。这种取代是文学语言的重建,也是思维的重建。新文化运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对旧传统的否定和正面的文化重建,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未曾有过的。

(2)历史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它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大无畏的精神,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大声呼唤民主与科学,远远超出了辛亥革命志士们的思想境界,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延续。他们大力介绍西方的新思潮、新科学和新文化,破除了旧伦理、旧思想、旧文化对人们思想的长期禁锢,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觉醒,因而是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努力已经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文化层面。带有强烈侵略色彩的西方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坚船利炮,处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大清王朝为了挽救危局以求自保,开始了最保守的现代化尝试,即器物技术层面的自强运动。结果,不只是洋枪取代了大刀,洋船取代了舢舨,而是更广泛器物层面上的转变,这就是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最大收获。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甲午战争中被击得粉碎,这就宣告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开始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努力,即康、梁的维新运动。这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政治现代化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夭折。于是,先进的思想家们认识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第三,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欢欣鼓舞,从中看到了挽救中国的新希望。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918至1919年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热情赞扬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为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中国革命也迅速地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5月4日开始发动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历史局限

从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看,由于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使得运动带有固有的局限性:

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运动局限在高等院校和城市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

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

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祖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完全否定,对西方文化则极度崇拜,认为一切都是好的。存在着片面性。这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态度,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从实践上来讲,脱离实际,不能解决继承和吸收的问题。

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爆发的背景

(1)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外国在华投资的增加,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也相应地壮大起来。辛亥革命前,全国的产业工人约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多万人。中国的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矿山、铁路、纺织、火柴、卷烟及轮船航运等企业中,并集中在上海、武汉、天津、广州、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十几个大城市。单是上海,就集中了三四十万产业工人。中国无产阶级高度集中的特点,使他们得以较早地联合、团结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

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中国工人的工资之低、工时之长,为世界罕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在军阀统治下,工人的生活更加困苦,政治上也毫无民主权利,一切集会、言论、罢工的自由都被剥夺。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一系列反动法令,都把工人罢工定为妨碍?社会秩序和安宁?的犯罪行为。公开宣布要?采取警察力量,防止一切工人结合与行动?。

中国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罢工的次数越来越多。从1912年到1919年5月间,工人罢工130多次,比革命前的7年增加了1倍多。在这几年内,罢工的规模和斗争的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具有了新的特点。工人的罢工最初还主要是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后来逐渐由单纯的经济斗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卖国的政治斗争中,中国无产阶级旗帜鲜明,坚决彻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1915年在反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中,上海码头工人首先罢工,上海、长沙等地日资企业中的中国工人都参加了这场斗争。1916年,天津法资企业中的中国工人举行罢工,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在工人罢工的推动下,天津的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北京等地的工人也掀起了支援罢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高潮。天津各业工人组织了?工团?,领导了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罢工斗争坚持了五六个月,终于制止了法帝国主义这次侵略行为。这些斗争,表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坚强的力量。

工人在罢工中互相支援和举行同盟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已经由分散的、自发的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很快发展到联合的、有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政治斗争。表明了中国无产阶级正在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积累了条件。

(2)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

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俄历)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8日凌晨,冬宫被攻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了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大会选举了临时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缺口,证明了资本之一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前景,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感到,中国国情?皆与俄国相近?,所以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青年毛泽东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种变计?,?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指出,近百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摧凌的中国,?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一些人由此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更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新青年》刊登的读者来信即提出,我们要由此跨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它?所根据的真理?。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3)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媚外

2.爆发的过程

1919年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作为协约国的成员之一,派代表出席,?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山东主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的正当要求,并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移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然准备签字承认,巴黎和会丧权辱国的消息传来以后,人们心头的愤怒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五四运动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5月4日到6月5日,以学生为主。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院校3000名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强烈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示威群众不顾反动军警的阻挠,愤怒冲进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2)6月5日,以无产阶级为主。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京逮捕学生的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政治罢工,支援学生的反

帝爱国运动,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全国氛围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28日,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把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结束了辛亥革命后连续几年的革命低潮,新的革命高潮开始。

(2)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运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可以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揭开了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首先从革命领导权上看,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次,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上看,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最后,五四运动带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没有的彻底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对各种政治主张比较之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条件

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

五四运动时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一方面,使某些中国人更加监守中国文明的旧途,另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求突破传统的新路。共产国际成立后,加强了和中国先进分子的联系,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及博大的思想特征,为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解释疑难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阶级队伍在迅速壮大,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陈独秀上了严峻的一课,促使他

开始对资本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1920年9月,他发表《谈政治》一文,指出由少数资本家所把持的共和政治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乃不可逃的运命?,公开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表明,他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了。

第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1920年冬,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董必武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读了许多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后,才?逐渐明了俄国革命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于是就开始?想俄国与中国问题,开始谈马克思主义?。吴玉章、林伯渠等也有类似的思想经历。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使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他们强调,必须铲除少数人的特权,改变?大多数的无产劳动者困苦不自由?这种?不合乎‘德谟克拉西’的状况?。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了。

4、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主要表现在新文化阵营的分化。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提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胡适、张东荪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

(1)问题与主义之争

一派以胡适为代表,一派以李大钊为代表,双方的焦点是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革命。胡适提出?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提出: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2)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一派是张东荪、梁启超,一派是李达、陈独秀。两派的争论的焦点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3)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一派代表是黄凌霜、区声白,一派是陈独秀、李达。争论焦点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攫取殖民利益,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中国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华革命党解散后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但是在五四运动中,国民党没有起到领导作用,证明国民党不能领导革命了。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是二者结合的中介。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武汉、湖南长沙、济南等地都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共产主义小组通过理论宣传和行动指导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各地还出版了其他的理论刊物,促进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同时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春派部分学员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工会组织,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自己的政党指导斗争。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举起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在这两篇文章中热烈欢呼俄国革命;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有关书籍,也开

始大量翻译出版。

通过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纯洁了共产主义队伍,对促进马克思注意的深入传播和把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起到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暴力革命的方式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外界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到中国,先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6月,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来到上海,帮助筹备党的成立大会。从开始筹备建党开始,共产国际给了中国很大的人员上、理论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

(1)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谈建党。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随后武汉等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2)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建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促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这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成立中国共产党。(1)大会确定党的名字是?中国共产党?,

(2)会议确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3)会议确定党的首要政策是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

(4)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总书记,张国焘和李达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如下几个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

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3)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有俄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有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很快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道路。

(4)独立自主领导革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使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与那则,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5)成分复杂。中国是一个以小农为主的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加上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因而有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进入党内,壮大了党的声势,但是也把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带到了党内,成为党内左右倾错误的产生根源。

(6)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社会地位和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其他的革命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若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道路,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统一战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三、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压迫,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领导中国尽快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当时革命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对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后,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只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认识到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到革命的胜利;随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敌人的方针,与此同时,孙中山也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中共二大

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仅要有严密的具有战斗力的组织,更要有鲜明的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愿望的革命纲领。中共一大后,全党投身于实际革命运动中,这些实际运动的展开,使中共逐渐对国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再主张在中国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共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

在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提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对与当时的斗争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大的宣言还提出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必须采取联合战线的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工人和贫农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个方针团结和聚集了绝大多数的革命力量,使社会各阶层聚集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准备。反映了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

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活动中,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各处建立分部,一方面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一方面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时达到高潮,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镇压工人,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先后被杀,为了保存有生力量,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下令复工,工人运动转向低潮。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这次斗争的事实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中国共产党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从事农民运动,表明了党已经开始注意把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在选择革命的统一对象时,选择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因为在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派,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员在保证政治和组织独立的前提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到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使之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既符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工农群众的当前利益,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相同,因而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会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目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此开始了国民大革命时期。

(二)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确定以后,中国革命形式迅速发展。

1、建立革命武装

孙中山联俄联共之后,苏联开始从军事上来帮助广东政府。其最大的体现就是参照苏俄革命军队的组织方式组建了黄浦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孙中山为军校总理,在张静江的力荐下选蒋介石作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年仅26岁。此为蒋介石踏入军界,发展自己势力的开端。蒋在此期间非常欣赏周,一再叹息?怎就是共产党呢?。黄埔军校引入苏联模式,学生在东征中作用突出,在北伐时表现不明显。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

2、建立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黄埔军通过两次东征和南征,先后粉碎了商团叛乱和刘杨军阀叛乱,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商团事件:1924年8月,商团从国外买了一批军火。为了能够拿到进口许可证,商团给一些政府官员送了5万元。但枪到了之后还是被海关给扣住了。商团没办法,只好找人拖关系。但胡汉民表示,商团买枪的手续不全,必须再交纳57.8万元才可以拿到货。商团感到难以接受。于是他们召开秘密会议,号召商人罢市。孙中山一度曾经与商人妥协,但后来随着江浙战争爆发,广东准备再次北伐以支持卢永祥,缺少武器的他们没有实现诺言。一直拖到10月份也没把武器交给商团。商团再次号召罢市。但这次,广东政府在鲍罗廷的建议下,采取了强制措施。10月14日,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解散商团,捉拿商团骨干分子,镇压不服从政府者。一些不法的士兵、地痞、流氓趁机在商业繁华地带烧杀抢掠,带来了沉重后果。

第一次东征:孙中山北上的过程中,广东政府对自己周围的割据势力进行了

讨伐。首先讨伐的是驻扎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在这次战斗中,黄浦军校学生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刚稳住前线形势后,原来依附于广东政府的云南军阀杨希闵和广西军阀刘枕寰对广东政府产生了不满,不但没有进攻陈炯明,反而把军队撤了回来,威胁广州。广东政府有了以黄浦军校师生为首的自己军队,再加上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决定乘机镇压杨希闵和刘震寰。于是,东征的黄浦军校学生军赶紧往回赶,平定了杨、刘。

第二次东征:国民政府成立后,陈炯明趁着国民革命军回来平定杨希闵和刘震寰之机,又重新占领了一些地盘,并集中兵力于惠州,想和广东南部的邓本殷合力夹击,拿下广州。国民政府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也为了给将来北伐打下基础,决定二次东征。这次东征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从这个地方开始,蒋介石开始真正掌握军队。东征比较顺利,陈炯明的军队很快就抵挡不住了。他自己逃到了香港。陈炯明退居香港后,于1925年10月10日,将洪门秘密会社性质的「美洲致公堂」,正式改组为「中国致公党」,自己为总理,云南的唐继尧为副总理。1926年初,党总部由旧金山移至香港,同时推进党务,伸展于东南亚各地,登记侨胞入党达十余万人。致公党主张建立联邦制政府为统一中国之原则,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教条,而赞成多党制的民主政体。二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又任命朱培德为总指挥,讨伐海南的邓本殷,也很快结束。这样广东基本上都落到了国民政府的手中。

3、五卅运动

为了迎接全国革命高潮,加强党对工农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的思想,为革命运动的新高涨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5月,上海工人爆发了反对英国资本家的罢工斗争,5月30日,上海学生和其他群众为了声援工人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遭到英国巡捕的枪杀,引起惨案,中共中央及时领导了上海人民的斗争,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惩办凶手、取消领事裁判权等17项交涉条件,史称?五卅运动。?上海的斗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其中广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罢工,影响最深、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坚持了1年零4个月,为世界工人运动史所罕见。五卅运动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是中国革命进入高潮的里程碑,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同时在运动中也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虽然有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一面,也有易于妥协动摇的一面,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才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4、北伐斗争

背景:国民党改组和联俄容共改变了自身成员组成、领导核心及在全国的形象。?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与五四运动?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前后承接,并顺应了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感,结果国民党在政治文化上既保持与民间大众的沟通,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部分汇合,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央。大量新文化青年的加入,使早已不怎么在党内活动的新文化文人如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影响大增,北伐期间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由于国民党元老大多反对联俄容共,故逐渐主动或被迫疏离于党的权势核心。结果广州出现了一个由孙中山的文武幕僚及亲戚组成的新领导核心: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和邓寅达都是孙的文武幕僚,孙科、宋子文和孔祥熙是孙的亲属。而资格较老的邹鲁、谢持等则被排斥出了核心阶层。

北伐前军阀的分布状况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约有20万军队,在湖南、湖北、河南、及河北南部的一带;从直系分化出的孙传芳,约有20万人盘踞在浙江、安徽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约35万人,占领着东北三省和京津一些地区,他们成为北伐革命的主要对象。1926年7月4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从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入湘开始,到1927年3月,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了南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

分析北伐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得到群众支持。战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沿途的工农群众的支持,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政治工作有效。国共两党北伐军中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工作,提高了北伐将士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意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

战略正确。在战略上,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采取了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策略

苏联的支持。苏联政府给北伐战争的大量物资援助,派来大批军事顾问帮助指导。

5、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周恩来说,当时,国民党不但在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国民党左派在各地的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就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1927年4月中共召开五大时,它领导下的工会共拥有280万会员,产业工人基本上都已经组织起来了。农会则拥有972万会员,由于一个农户一般为五口之家,而入会时只写一个人的名字,所以农会联合的农民实际上已经达数千万之众。这就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公认的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独立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

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连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1926年11月在中山大学演说时也讲过?中国共产党好像机关车(按:指火车头),国民党好像货车,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好像人车货车套上机关车?这样的话。所以我们说,中国共产党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平台,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不断成长,开始从丰富、生动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

6、大革命的失败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它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同时开始把蒋介石看作国民党内的?稳健派?,进行拉拢。

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18日深夜,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声称,?奉蒋校长命令?调舰,共产党员、时任海军局代局长的李之龙即派中山舰及宝璧舰应调。但是,当两舰由广州开到黄埔军校后,却发现并无调舰之事,军校也弄不清楚谁下令调来军舰的,于是命令两舰待命。午后1时左右,李之龙因为有苏联参观团要参观中山舰,请示蒋介石批准该舰开回广州。20日晨,蒋介石突然采取措施,逮捕了李之龙等共产党员50余人,占领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监视苏联顾问。此后,蒋介石在许多场合,即声称中山舰的调动,系李之龙?矫令?,目的是将他强行绑架到莫斯科,属于共产党和苏联方面的阴谋,实际上调舰命令为蒋介石所发,是蒋的阴谋。中山舰事件对蒋介石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件刚发生时,蒋介石没有请示汪精卫就擅自行动,宣布戒严,逮捕共产党人,使汪精卫十分气愤。汪是国民政府主席,又是军事委员会主席,所以才如此生气。其他重要人物如宋子文、李济深、邓寅达、谭延凯、毛泽东、周恩来等也都对蒋介石的行为表示不满。提议制裁。所以当时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反蒋同盟。但是,苏联顾问团认为仍有拉拢蒋介石的必要,所以不但不支持汪精卫等人的制裁建议,反而撤掉了一部分顾问团成员以表示对蒋介石的支持。其行动令汪精卫既失望又愤懑,一气之下出国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本来主张对抗蒋介石,但鲍罗廷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好作罢。

整理党务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召开了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决议:一,工作上意见不同之苏俄同志暂行离去,二,汪精卫因病暂时休假;三,审查李之龙。蒋介石由此削弱了汪精卫力量,逐步介入政府。4月,蒋介石提出为了加强内部团结,有必要进行整军肃党。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开始撤出。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一,共产党人不得批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二,中共必须向国民党中央交出跨党党员名单,中共发给跨党党员的指示必须经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过;三,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四,共产党员在各级党部担任执行委员者不得超过委员总数三分之一。中共中央没有递交跨党党员名单,但也没有对国民党决议提出不满看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被占领后,发生了有组织的排外抢劫事件。大批国民革命军官兵,从上午3时开始,对城内各处外国领事馆、侨民住宅和外国教堂、商店、学校大肆抢掠,直至午后5时才逐渐停止。停在长江上的美、英军舰从下午3时左右开始炮击南京。南京事件加速了蒋介石同帝国主义勾结的步伐。4月12日,新成立的松沪戒严司令部正副司令白崇禧、周凤歧,在蒋介石密令

下,以制止械斗为名,利用清红帮做前锋,在一天之内顺利地缴了纠察队在各处的武装,等到次日总工会组织示威游行,罢工罢市时,白崇禧等干脆下令军队开枪。4月15日,他正式草拟签发了《清党布告》,宣布了与共产党的决裂。随后,他下令立即拘捕?总政治部主任邓寅达、副主任郭沫若及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等近200多人。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失败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它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所以,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后期才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3)历史意义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陈独秀评析:

陈独秀作为近代中国的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他和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无疑影响和造就了整整一代青年。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总书记,一生五次被逮捕入狱.但是,有思想、有学问并不一定能保证在政治上的成功。

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党的领袖,陈独秀能够独立思考,但却不善于在复杂的条件下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并独立自主地解决关系到全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只是犹豫不决,被动地等待共产国际的命令和指示,他的这种思想状况使得他在国共合作中左右挣扎于共产国际和国民党的夹缝之间,不能放开手脚独立开展工作,他的这种消极状况不可能不对全党产生严重影响,使中共在国共合作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历史启示:

第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二,在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政党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应让位于长远利益。

第三,在政党合作中,要学会团结、妥协、斗争。

思考: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启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开放、比较中被人们所认同和选择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批评、斗争中逐渐取得革命指导地位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书目

1.《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19—1922),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五四运动史》(修订本),彭明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林代昭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4.《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924—1927),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思考题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册答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A 7、C 8、B 9、D 10、D 11、C 12、D 13、B 14、B 15、D 16、D 17、D 18、C 19、B 20、D 2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 3、CD 4、ABCD 5、ACD 6、ACD 7、ABD 8、ABCD 9、ACD 10、AC 11、BCD 12、ABCD 三、简答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革命;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民主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以及以代议制为基本原则的共和体制。提倡科学就是要学习自然科学法则,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和无神论等思想。进行文学革命就是要从内容到形式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为了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为了人民的启蒙,就必须大力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封建文学、文言文。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革命的范畴。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2、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以后,尽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革命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五

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表现为: 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中国人民掌握了新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社会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3、简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表现出的鲜明特点。 一是注意整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立场方法,划清与修正主义的界限。 二是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 三是重视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及其意义是什么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低纲领,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初步解决了革命动力问题,为全国人民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中国人民有了革命斗争的明确方向和战斗旗帜。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必然要起来进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 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 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 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 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 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三、基本概念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共合作大革命 四、基本线索 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教学热点 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 1、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料。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领导方法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十月革命的影响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③ 6.中共在()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二大 B. 三大 C. 四大 D.一大 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广州 8.1924年初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 )。 ①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③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④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 9.1924~1926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10.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的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必须( ). A.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B.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C.提出能团结多数的革命口号D.独立自主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二、辨析题 1、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加入,五四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偶然性。 3、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2、五四运动有哪些历史功绩?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何在? 6、如何评价大革命?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公元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绝不是偶然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必须把视野放到更长远的历史中去,透过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看清历史的趋势,明晰历史的必然。 (一) 1840年,一个民族屈辱记忆深刻的年份,被称为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对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地位和社会性质,使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而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革命的任务。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近代以来历史大背景。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中,中国的上空一直笼罩着西方列强侵

略战争的硝烟。比较大的战争有:1840年到1842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到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的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等。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列强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与侵略战争始终紧密相伴的,是妥协和退让,是割地和赔款。英国割去了香港,日本占领了台湾,沙皇俄国攫夺了中国东北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侵略战争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让清政府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仅此一项,中国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不过8000多万两。在国内,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60%~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民和雇农,却没有或有很少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近代中国革命理所当然面临两大根本任务: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推翻他们对中国的统治;反对封建主义,推翻他们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事实上,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掠攫夺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的同时,中国人民的反抗和革命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风起云涌。同时一批先进中国人率先醒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也产生了一批主张改良革新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掀起变法维新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教案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幻灯片第四章标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本章的标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究竟是指的什么?(幻灯片毛泽东语)在很多革命纪念馆中,都陈列着这样一块牌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所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章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中共成立的历史过程。本章的内容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编我们所讲过的内容,在上编中我们了解到,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历史任务(副板书),是哪两个历史任务啊?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前一项历史任务是后一项历史任务的前提。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还是伟大的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所有的探索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鉴于以往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的经验,历史和中国人民重新做了三个重要的选择,哪三个选择呢?第一个选择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选择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个选择是由前两个选择规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选择在我们这章当中有所体现,所以这一章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显得很重要,我们这一章集中的反映了历史和中国人民究竟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通过这一章及以后各章的学习,大家还会看到这个选择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哪两个过程呢?第一个过程是少数的先进分子的选择,第二个过程是以后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实践当中自觉的选择,那么希望大家在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要结合第四章之前和第四章之后的内容来理解为什么要实现这三大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章的教学重点(一)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怎样艰苦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面貌。大家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中国历史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出现的巨大变化。那么中国的先进分子是怎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呢?我们说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然后到五四运动之后实现的,所以我们首先看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原因(1)、先进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国民性问题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他们总结了辛亥革命之前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中国历次救亡图存探索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是中国革命屡遭失败的病根。(连续出示幻灯片)这里所说的国民性问题主要指国民对革命的麻木,不参与,如陈独秀说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失败的根本原因,鲁迅先生对此也有一句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悲惨不幸啊,但是为什么不起来抗争呢?所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老百姓的麻木,冷漠,对革命的不关注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那么造成这种国民性的罪源是什么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是封建专制文化。他们认为因为长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禁锢致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都养成了盲从,迷信,绝对的愚忠,

开天辟地大事变50题答案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 A.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B.清政府 C.孙中山的临时政府 D.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2.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时间是() A.1912年9月 B.1913年9月 C.1914年9月 D.1915年9月 3.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小说()等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揭露和控诉,使反对“吃人的礼教”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呼声。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劳动界》 D.《新青年》 4.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民主和科学 C.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D.民主和法制 5.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6.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周恩来 7.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民革命 9.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的翻译者是() A.陈望道 B.李大钊 C.梁启超 D.胡适 11.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地址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4.十月革命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8-1919年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以后,统治中国的是(A ) A.北洋政府 B.清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伪国民政府 2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C)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 ) A.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B.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经济上是统一的 C.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在政治上是统一的

D.袁世凯当权是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B) A.无产阶级的兴起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积极政治的双重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5对新文化叙述正确的是(C )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B.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C.前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D.前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A) A.民主与科学 B.独立与科学 C.独立与民主 D.科学与自由 7中国大地首先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C)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孙中山 8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A ) A.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 C.北洋政府的暴政 D.袁世凯恢复帝制活动 9北伐战争的最主要目的(A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直接打击帝国主义 C.推动工农运动 D.扩大国民党影响 10北伐战争首先打击的军阀是(B )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陈炯明 11下类属于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客观原因(A) 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课时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

第七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中共一大的召开始末 1.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由张国焘,李达等起草的党纲;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书记,李达担任宣传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2.13位代表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最后归宿的五种情况 ①建国后建立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有两人,毛泽东、董必武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或病是的,有称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 ③后来脱党,但仍保持共产主义信仰的有李达、李汉俊 ④后来脱党在国民党政府任职建国后仍健在的有刘仁静,包惠僧 ⑤后来叛党和叛国的三人,张国焘,陈公博,固佛海 3.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组织和力量,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

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领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①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a.工人运动的受挫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教训 b.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 必须争取可能的同盟军 c.在当时的中国工人没有骑马的民主权利,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进 行合法斗争,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革命的武装 5.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黄埔军校的特点:把政治教育提到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大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那些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三、计划学时: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专题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引言:辛亥革命后,不同的政党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方案,历史也在选择不同的政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终于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林立的众多党派中,是大浪淘沙的选择,为什么历史和人民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多少年来,人们在追问并且尝试回答这道历史遗留下来的课题。追寻历史,我们会发现,本章的内容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握“一个主题、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本章直接突出了了两个选择: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专题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人民斗争实践的需要。 辛亥革命失败后,不同的政党在选择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政党也寻找救国的真理,在纷至沓来的西方众多理论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大浪淘沙之后,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会在中国的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从迷茫和彷徨中走出来,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的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和保留 (1).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也使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怀疑。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 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俄国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与近似(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情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上解放之路。第二,苏俄的反帝和对中国的平等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和向往,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俄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方法,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人的罢工不但次数日益频繁,而且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 4.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与中国孔子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

同时包涵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向传统求解放”和“向西方求解放”。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的发生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以6月3日为界 之前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 之后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 ●标志性事件:火烧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的一个激烈行动他们不畏反动政府的逮捕镇压,用勇敢和忠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唤起了广大民众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来。(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相比,五四运动体现出反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