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实词虚词

古今异义词举隅
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9.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11.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12.殷勤 今义:热闹,周到;
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着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
16.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曹刿论战》)
17.鱼肉 今义:鱼
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8.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出师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20.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忆》)
21.春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一年。
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轩子·藤文公》)
22.垄断 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23.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
25.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26.约束 今义:限制;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大风 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8.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29.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0.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1.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32.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交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33.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

来辞》)
34.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35.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36.留意
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37.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38.老子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9.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0.小生 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41.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42.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43.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明。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 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
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 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 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49.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直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0.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说》)
5l.妖怪 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伦》)
52.有意 今义: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岂有意乎?(《隆中对》)
53.地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字,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③地土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54.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①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
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55.不避 今义:不躲开;
古义: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56.人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古义:人民的普遍情况。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论贵粟疏》)
57.把握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古义:手掌内。
例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论贵粟疏》)
58.县官
今义:知县、县令;古义:朝廷。
例如:今募天下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论贵粟疏》)
59.致意
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60.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61.从容 今义:不慌忙;
古义:①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②举动。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62.慷慨 今义:大方;
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63.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
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64.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

①胡作非为。
例如: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②活泼好玩。
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
弃疾《清平乐》)
65.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66.南面 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67.老大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
古义:年龄大。
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68.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①可爱。
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值得同情。
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69.小子
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
古义:小孩子(有贬义)。
例如: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70.逢迎
今义:奉承、拍马;古义:迎接
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71.斗争 今义:泛指对抗性行为;
古义:吵闹,打架。
例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72.同志 今义:革命群众的互称;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例如:同志者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
73.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
古义:养活人。
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同上)
74.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75.中心
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③事物的重心;
古义:心里。
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76.中间 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77.束手
令义:没办法;古义: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hul)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78.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9.行为·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80.父兄 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8l.赤子 今义:小孩子;
古义:①百姓。
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

方腊起义》)
②初生婴儿。
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娄》)
82.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83 可以 今义:能够;
古义
:可,可以;以,凭,靠。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84.从而 今义:连词;
D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85.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D 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臊军不利。(《赤壁之战》)
86.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87.会计 今义: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88.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如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89.作文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90.以往 今义:从前;
古义: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传》)
91.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92.因而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趁此。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93.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94.智力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95.前进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6.或者 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例如:或者日: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97.弟兄
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三)常见多义词举隅
1.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招中(挨着)
立其子,不为比(偏心)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等到)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较量)
2.蔽 王之蔽甚矣授蒙蔽)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概括)
3.薄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迫近)
薄赋税,广蓄粮(减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4.拨 势拨五岳掩赤城(高出)
其后秦伐赵,拨石城(攻占)
5.白 墟吏白州,州白大府(陈述、禀告)
6.谤 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过错。
讥:议论;)
7.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晒)
忠义暴干朝廷(显露)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突然)
8.北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逃者)
9.被 世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遭受)
被发行吟泽畔(通“披”)
10.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齐备、具备)
11.变 天下有变(事变)
12.兵 破灭,非兵不利也(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兵旱相承,天下大屈(战争)
13.病 今日病矣!于助苗长矣!(累坏了)
君子病无能,不病人之不知也(担心)
14.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
夸父弃其策(拐杖)
15.乘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数词,四马为一乘)
16.惩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警戒)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
17.持 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挟带)
悖乱不可以持国(治理)
18.除 清夜置酒临前除(台阶)
即除魏闭废祠之址葬之(整修)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19.创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伤)
20.辞 动以朝廷为辞(托辞)
21.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指责)
22.次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驻地)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比(驻扎)
23.从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
臣从其计(听从)
樊哙从良坐(挨着)
三十从军今白发(参加)
弟子女十人从(随行)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表示次于最亲的亲属,即叔伯关系)。
于是从散约败(合纵的盟国)。
24.存 畏惧则存想(思念)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爱惜)
25.错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交错、杂陈)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措”,安放,放)
26.达 知书达礼(通晓)
不求闻达于诸侯(得志)
辞达而已(表达意思)
27.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危险)
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惫)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大概)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差不多)
28.道 从丽山上,道芷阳间行(取道)
道不同,不相与谋(学说,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正义的,道义)
王之所好者,道也(规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原因)
29.得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合适,对)
为官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
30.敌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相当)
31.第 长安回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依次)
上为治第(府第)
必躬造左公第(府上,家里)
能取进士第(科举考试考格的等级)
君第重射,
臣能令君胜(只管、尽管)
(重射,下大的赌注)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但是)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团十六七(仅仅)
32.都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越(城邑)
身都卿相之位(居、处在)
军惊而坏都舍(大)
33.度 孤不度德量力(衡量)
34.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难看)
娇儿恶卧踏里裂(不好)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哪里)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35.访 穆公访诸蹇叔(询问、征求意见)
36.奉 沛公奉厄酒为寿(恭敬地捧着通“捧”)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俸禄)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侯)
37.发 孤当续发人众(派遗)
窥父不在,窃发盆(打开)
机发吐丸(发动、拨动)
有贤士大夫发十五金(出,拿出)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掏掘)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启发)
38.法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法律)
39.负 宁以许负秦曲(承担)
秦贪,负其强,(依仗)
40.伐 近者奉辞伐罪(讨伐罪人)
平伐其功(夸耀)
41.奋 奋臂于大泽乡(举起)
奋抽出臂(张开)
奋六世之余烈(发展)
42.购 穷饿无聊,迫购又急(悬赏捉拿)
43.顾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不过)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44.苟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45.归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出嫁)
46,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尝与过宋将军(访,探望)
47.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48.怀 怀敌附远(安抚,使……亲近)
戎狄怀之(归附)
49.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50.加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给予)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5l.极 屋极有窗以达气(屋脊,屋顶)
所得表众亦不极七八万耳倒极点)
此乐何极(尽,穷尽)
52.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毛病)
53.济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
54.假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
55.间 间至赵矣(抄小路)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谗人间之(离间)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偷偷地)
56.见 臣恐见欺于王(被)
57.矫 且矫诏纷

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假传)
58.矜 公亦此自矜(夸耀)
59.就 连辟公府不就(赴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60.举 戍卒叫,函谷举(攻下)
杀人如不能举(尽)
61 阑 夜阑卧听风吹雨(深)
春意阑珊(将尽)
62.劳 举手长劳劳(忧愁)
63.累 系累其老弱妇女(捆绑)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绳索,此指
被俘虏)
64.类 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义不杀少而杀众,可谓不知类也(类推)
65.理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雕琢)
66 烈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67.陵 几为巡檄陵迫死(欺侮)
68.令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69.落 延及岸上营落(人聚居的地方)
70.靡 望其旗靡(倒下)
71.靡 靡计不施(无,没有)
而靡之者甚众(浪费)
72.免 亦免冠徒跣(脱掉,去掉)
73.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暗)
74.名 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75.目 举一纲而万目张(网口)
而不在使者之目(行列)
76.蹑 足下蹑丝履(穿)
蹑迹披求,见虫伏棘根(追踪)
蹑足行伍之间(踏,踩)
77.破 沛公破关中(攻下)
78.期 不期而遇(约定时间)
79.强 赏踢百千强(有余)
大臣强谏(尽力,竭力)
80.窃 窃自恕(私下)
81.倾 汉室倾颓(颠覆、崩溃)
一坐尽倾(钦佩)
82.穷 穷余生之光阴疗梅也哉(极、尽)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83.屈 则物力必屈(竭、尽)
84.去 尽其肉,乃去(离开)
去村四里有森林(距离)
85.让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责备)
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86.任,以此任物,亦必悖矣(处理)
任重而道远(负担)
悲灵钧之任石(抱)
王甚任之(信任)
87.如 沛公起如厕(到……去)
先生如其指(依照)
88.尚 皓皓平不可尚(加于其上)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自负,夸)
礼尚往来(崇尚)
89.稍 有禀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90.涉 涉寒暑不溃(经过)
91.身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亲自)
92.盛 官盛则近谀(职位高)
93.胜 驴不胜怒,蹄之襟得住)
数不胜数(尽)
94.师 秦师已东(军队)不耻相师(学习)
95.施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恩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96.施r施八尺屏障(放置)
97.石 一食或尽粟一石(容量单位)
98.识 汝识之乎(通“志”)
其识文曰(标记,记号)
99.矢 永矢不忘(誓)
100.释 故释先王之成法(抛开)
而使天下释其害(免除)
101.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刚好


适去不归(刚才)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被流放,通“滴”)
102.誓 倏而远誓(去,离开)
103.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因何如哉(比较)
l04.事 安能摧媚折腰事权贵(侍奉)
105.收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逮捕)
106.寿 若人前为寿,寿华(向人进酒或进献钱物)
107.售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卖物出手,此指考取)
108.疏 细疏其能(
分条陈述)
109.殊 恐惧殊甚(很,极)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不同)
110.属 衡少善属文(写文章)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忠之属也(类,种类)
111.数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技艺)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112.率 大率用根者,(大概,一般)
六国互丧,率赂秦也(全部,全都)
113.私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14.速 始速祸矣(招致)
115.贴 民日贴妇卖儿(典卖、抵押)
116.听 兼听万事(治理)
117 通 穷亦乐,通亦乐(得志)
118.徒 郯子之徒(同一类人)
119.玩 寇不可玩(轻视)
展玩不可晓(揣摩)
120.亡 窃计欲亡赵走燕(逃离)
亡羊补牢(丢失)
121.危 危乎高哉(高)
正襟危坐(正,端正)
122.微 童微伺其睡(偷偷地)
其文约,其词微(不浅露,深奥)
微斯人,吾谁与归(除了,如果没有)
123.委 如土委地(弃落)
委而去了(放弃)
此人委实善(确实)
124.闻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声)
125.谓 不复料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无道理)
126.文 文过饰非(掩饰)
127.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责问)
久不家问(音信)
128.息 老臣贱息舒棋(儿子)
129.徙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迁移)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调动)
130.细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小人)
131.隙 此地隙江东(接近)
132.显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荣誉)
133.向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刚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如果)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134.消 更能消几番风雨(经得起)
135.谢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阿母谢媒人(推辞)
136.行 大行不顾细谨(行动)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常道,正常的现象)
行将为人所并(将,将要)
137.幸 妇女无所幸(宠爱)
若有变,幸来告语之(希望)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帝王驾临)
138.修 内修政理(治理)
恐修名之不立(好)
139.臭 无声无臭(气味)
140.秀 佳木秀而繁

阴(茂盛)
141.恤 国朗以相恤(救济)
142.旋 旋即返都(不久)
143.寻 千寻铁锁沉江底(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
未果,寻病终(不久)
144.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平素)
145 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敬)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整理)
146.谐 送元济诣京师(到,往)
由是先生遂诣亮(拜访)
147.引 引首顾日(延长,伸长)
左右欲引相如去(牵引)引次江北
(向后退,避开)引
兵出门(带领)
148.营 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
百计营谋不能脱(谋求)
149.庸 无庸,将自及(用)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150.用 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因为)
遂用猖撅(因此)
151.虞 以虞待不虞者胜(准备)
152.遇 臣以神通而不以国视(接触)
不如因善遇之(对待)
153.约 约车百乘(准备,套)
154.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突然)
155.造 径造庐访成(到·。…·去)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156.知 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157.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尤致思于天文(极力)
158.制 增其旧制(规模)
159.重 其责已也重以周(严格)
160.族 每至于族(聚结)
族疮月更刀(众,一般)
161.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因犯……罪或错误)
停车坐爱枫林晚(因)


第二节:理解(B):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重点指导
一、考点阐要
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与过
去《考试说明》相比较,将沿用多年的“了解”改为“理解”,能力要求加强了,但对其中常见的文言虚词数由2000年的30个减少为20个,增加了一个“与”字考点提出的要求可分两点理解,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哪些是“常见”的,《考试说明》为了考生复习方便,将这些被界定为“常见文言虚词”的词已明确列出,这是复习的重点内容。二是“在文中的用法”,要求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这是“在文中”的意思。“文言虚词”是古代传统的提法。与现代汉语的虚词不完全相同,如“代词、助动词”都属虚词,词性的划分也不那么细密。好在只要求了解“用法”,所以复习不必过难。不要求对词性划分得那么清楚。所谓“用
法”,大体上是要说出某个文言虚词相当于现代的哪个词,或某个虚词几种用法的比较,或虚词所表示的语

法关系。当然,对这二十个虚词的用法最好都要了解,这是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不行。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如 1998年试卷第17题;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或不同的选项),如 1999年、2000卷,第12题就是不相同的项。
二、知识要点梳理


1.而

①用作连词,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多种关系。
A.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
译为“和”、“又”。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B.表承接关系,一般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察今》
C.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D.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E.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F.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G.表修饰关系,译为“地”,一般不译。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记王忠肃公翱事》
③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译为“罢了”。作语气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何

①作疑问代词。
A.作谓语,问原因,后带语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B.作宾语,代处所和事物,译为“哪里”、“什么”。在疑问句中作前置宾语。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C.作定语,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②作副词。
A.放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译为“为什么”。
“怎样”。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放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复音虚词“何如’、“何其”。
a.“何如”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洁问,译为“怎么样”、“什么样”。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b.“何其”含有“多么”、“怎么”、“那么”的意思。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伶官传序》


3.乎

①作语气助词。
A.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王侯将相宁有种手?《陈涉世家》
B.表测度语气,译为“吧”。

……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D.表句中停顿。
②作介词,“于”。
生乎吾前,……《师说》
③附在形容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地”,有时不译。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

①作代词。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你”。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②作副词。
A.表顺承关系。译为“于是”、“就”、“这才”等。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鸿》
B.表情理上的逆转相背。译为“却”、“竟(然)”、“反
而”、“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C.表对事物范围的限制。译为“才”、“仅”。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张衡传》
③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5.其

①作代词,又分以下五种情况:
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见其二子焉。《荷茶丈人》
B.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C.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庐陵文天样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D.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个”、
“那些”、“那里”。
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E.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②作副词,表多种语气。
A.表测度。译为“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B.表反问,译为“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游》
C.表期望。译为“可”、“可要”、“希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
D.表婉商。译为“还是”。
汝其勿悲!《与妻书》
吾其还也。《崤之战》
③作连词。
A.表选择。译为“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


6.且

①作连词。
A.表并列关系。译为“又……又……”“一面……一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B.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
C.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一步,后再推进一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
②作副词。
A.译为“将”、“将要”。
不出,火且尽。《游》
B.译为“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石》


7.然

①作连词。表转折,译为“可是”、“但是”。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
②作代词。译为“这样”、“如此”。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
③作助词。
A.形容词词尾,表某种状态,译为“……地”。
杂然相许。《愚》
B.用在名词或短语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
与之呼应,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④“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
“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
可是
⑤“然”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
是由此进行论述,译为“既然这样,那么(那
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


8.若

①作代词。
A.表第M人称,译为“你”、“你的”(包括复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B.表近指,译为“这”、“这样”、“如此”。
公何为出若言。《管子·问篇》
②作连词。
A.表假设,“如果”、“假如”。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
B.表选择,“或”、“或者”。
③“若夫”、“至若”一类的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
思的开头,译为“至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
④“若何”表疑问,译为“怎么”、“怎么样”。


9.所

①作助词。
A.放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
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 的情况
鱼,我所欲也。《孟子二章》
B.“所”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后面还有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
②有时“所”字所替代的事物在文中不明确表达出来,用“者”字代替,构成“所……者”的格式。
舟止,以其所契者人水求之。《察今》
③“为……所……”格式,表被动。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
④复音虚词“所以”。
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
B.表手段或凭借。译为“用来……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0.为

①作介词。
A.表对象。译为“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
B.表替代。译为“替”、“给”。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鸿》
C.表时间。译为“当”、“在”、“到”、“等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D.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避暑而暑为

之退。《芙蕖》
E.表目的。译为“为了”、“为着”。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F.表被动。译为“被”。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句式。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梅花岭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
②作助词。构成“何……为”、“何……之为”的反诘句式,可译为“呢”。
何辞为?《鸿》


11.焉

①兼词。介绍兼代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在这里”、“在那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②代词。
A.代人或事,相当于“之”,译为“他”、“它”等,作宾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

B.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
③语气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反洁等语气,一般不必译出,有时译为“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
今若是焉,悲夫!(今天像这个样子啊,可悲呀!)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
④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


12.也

①句末语助词,表各种语气。
A.表判断语气。“……者……也”。
此帝王之资也。《赤》
B.表肯定语气,译为“啊”或“是……的”。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
C.表疑问语气,译为“呀”、“呢”。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
D.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或不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
E.表祈使语气,译为“啊”、“呀”、“了”,或不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
②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当余之从师也,……《送》


13.以

①作介词。
A.介绍出动作行为所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译为“用”、“拿”、“按照”等。
以空言求璧。《廉》
B.表凭借,译为“凭借”、“凭……身份”。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
C.表处置,起提宾作用,译为“把”。
先以书遗操。《赤》
D.表原因,译为“因”、“由于”。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
E.表时间、处所,相当于“于”。译为“在”、“从”。
操悉浮以沿江。《赤》
F.表对象,相当于“与”,译为“和”、“跟”;有时译为“率领”、“带领”。
欲以客往秦军,与赵俱死。《信》
②作连词。和“而”相似,但不能表转折。
A.表并列或递进,译为“而”、“又”、“而且”、“并且”,或不翻译。
险以远,则至者少。《游》
B.表承接,译为“而”,或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游》
C.表目的,译为“而”、“来”、

“用来”、“以致”。
敛资财以送其行。《五》
D.表因果,译为“因为”。
…… ,徒吾两人在也。《廉》
E.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地”,或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③副词。通“已”,译为“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
④复音虚词“以是”、“是以”、“以故”,表结果,译为“因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
以故其后名之日:“褒掸”。《游》


14.矣

①陈述语气助词。
A.表肯定语气 i译为“了”。
破操军必矣。《赤》
B.表已然语气,译为“了”。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
C.表将然语气,译为“了”。

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
D、表必然语气,译为“了”。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②疑问语气助词。译为“呢”、“吗”、“了”。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自荐》
③祈使语气助词。译为“吧”。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
④感叹语气助词。译为“了”、“啊”。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


15.于

①介词。
A.表时间、处所,译为“在”、“在……方面”、“在……之中”、“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
B.表对象,译为“对”、“对于”、“向”、“给”、“和”。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
C.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
D.表比较,译为“比”、“胜过”。
皆以美于徐公。《邹》
E.表被动,译为“被”、“受”。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
②复言虚词“于是”。
A.介词加代词。译为“在这”、“从此”。
吾父死于是。(捕》
B.连词。表承接或因果,与现代汉语相同。
于是余有叹焉。《游》


16.则

①作连词。
A.表并列。用在对比句中。“则……则”译为“就…… 就”,一般不译。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B.表承接。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每闻琴瑟必音,则应节而舞。《促》
C.表转折。译为“可是”、“却”、“反而”。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D.表假设。译为“假如”、“如果”或“那么”、“就”。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②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作用,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


17.者

①结构助词。
A.附在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人、事、物、情况)”。
虽欲言,无可进者。《邹》
B.相当于“……似的”,常与“若”、“似”

、“如”相配合。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
C.放后置定语后面,不译。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
D.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表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
E.放数词后,译为“个”、“样”。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
②语气助词。构成“…··者,……也”句式。起提顿作用,不译。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论积贮疏》


18.之

①人称代词。
A.第三人称,译为“他”、“她”、“它”(包括复数)。
吾得见事之。《鸿》
B.第一人称,译为“我”。
吾将哀而生之乎。《捕》
C.第二人称,译为“你”。
臣愿谒之。《荆》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
”、“这样”、“这些”。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
③结构助词。
A.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此帝王之资也。《赤》
B.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
何功之有哉?《信》
C.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吾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④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赤》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19.因

①作介词。
A.表动作行为的手段,译为“按照”、“依照”。

因其故然。《庖丁解牛》
B.表凭借,译为“经由”、“通过”。
因宾客至相如门。《廉》
C.表情势,译为“趁着”。
因利乘便,分裂天下。《过秦论》
D.表原因,译为“因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
E.表结果,译为“因而”。
因得见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②作副词。
A.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因招樊哙出。《鸿门宴》因,就。
B.相如因持壁却立。《廉》因,于是。
③做动词,译为“沿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20.与

①作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跟”、“同”。
彼与彼年相苦也。《师说》
②作动词
A.表示“参与”的意思。
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B.表“结交,亲附”的意思。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C.表示“给予”、“授予”的意思。
与斗卮酒。《鸿门宴》
③作介词,译为“给”、“替”。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④作句末语气助词,同“欤”,表示疑问或惊叹,译为“吗”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与?《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