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背景材料】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实现这一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提出,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这个战略构想,表达的是中国与欧亚各国全面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我们主张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当前,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有望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到2020年增至1万亿美元。

两条“丝绸之路”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二、【多维视角】

1、文化生活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

(1)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经济生活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3、政治生活

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学依据。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创新体验】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①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④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A.②③

B.①②

C.③

④ D.②④

6.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7.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8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6分)

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

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

10.(24分)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11.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分);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分)

7.(1)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讲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每点4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就能够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每点3分)

8.(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2分)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分)②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分)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分)

(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4分)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5分)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5分)

(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联合申遗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2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联合申遗有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

9.(1)①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商业贸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4分)②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不断进行文化创新。(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时代的要求,促进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5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阿文化交流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了民众的主体作用;(5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阿文化交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4分)

10.(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3分)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经济带”,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分)(2)①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②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③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3分)④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维护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11.(1)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分);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2分)(2)①要切实履行专政职能(或“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分)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3分)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 一. 新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构想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此外, 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 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再次,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经济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准备了物质条件,提高了各国参与合作的意愿。政治合作消除了开展经济合作的各种人为障碍。经济发展与政治合作有助于化解安全冲突,消弭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温床。伴随着政治、经济活动而展开的文化交流,最终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目标并行,使得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突出的稳定性,不至于被安全冲突打断,反而能抑制安全冲突。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特性: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其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体现了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再次,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制度设计上更为合理。 最后,我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建立在文明融合而非文明冲突的立场上的。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提出的恰当的战略建议。这一建议有很大的包容性, 与其他国家的建议并不发生根本性冲突。然而,未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过程中,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如果拿捏不好, 亦有可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首先,制度化建设的水平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值得关注。丝绸之路是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既涉及本地区的国家,又涉及在本地区具备影响力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甚至国际组织(如国际道路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度建设上实际需要处理好两个平衡,由点及面、从线到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在扩散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各方的利益平衡。 其次,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总体上,经济带的干线仍需以铁路交通为主,其次才是公路和石油管道,最后是其他配套设施。 最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建成,还取决于能否成功消解一些人为的障碍。新丝绸之路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与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这是与海运相比的一个突出劣势。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的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低效率、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的行为,都严重威胁着丝绸之路的复兴。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前景展望 尽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存在严重的潜在挑战,我们仍有充足的理由对新丝绸之路的前景表示乐观。 第一,“新丝绸之路”可以分期分阶段实现既定目标。这一构想在空间上大致分五个区段:东亚段、中亚段、西亚段、中东欧段、西欧段。时间上可以按近期、中期、远期来分阶段建设。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中国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主导和中枢作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是技术准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乃至政治与安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条件均已成熟。我国提出这一构想, 既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也体现了大国外交的自信。 第三,自从中国提出这一计划以来, 得到了中亚、西亚、中东欧、西欧各国不同程度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带来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及区域布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及区域布局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 (一)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这篇是假期里写的,刚逛博客的时候看到其他人的博客里也有观后感,而且刚好也是假期里读的书,看着觉得帮助很大,《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我就寻思着把这篇也放上来,虽然矫揉造作了一点,但也凑凑数。 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那些要塞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丝绸之路将其串成一线,每一颗都光芒四射,每一颗都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诗人的重要题材。这些要塞壮丽的塞外风光,恶劣的生活条件,独特的民俗民风都在诗句中得以体现。王之涣在《塞外》中吟诵道: “羌笛何须怨xx,春风不度xx。” xx《xxxx》中留下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大雪纷飞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xx开。” 羌笛声,胡旋舞使苍凉的塞外多了几分魅力。 xx。 纪录片最后一集名为《永远的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古都的西安,如今仍为交通要道。“九宫格局,轴线突出” ,优良的城市格局自古以来广为诸多城市竞相模仿。历史的积淀,使如今的西安依然熠熠生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从那些历史遗存中遥想当年。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看着纪录片中时光交错,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这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始,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更经受了战乱的洗礼。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来来去去,只有这座城永远伫立在此,任时光洗涤。 xx。 楼兰这座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神秘而又令人遐想。如今这座城在沙土之下沉睡千年,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从一点点遗存和历史资料中,凭吊它最初的模样。想象着曾经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熙熙攘攘的城镇街市如今已被风沙所侵蚀。环境的恶化,楼兰人的迁徙……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转,仿佛在向人类敲响警钟,想要永远拥有心爱的家园,就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保护起,才能使子孙后代不断地延续下去。 (二)那些物像 丝绸之路,是中西商贸交流的要道。而丝绸则成为了当时中国繁荣强盛的文明象征。高超的制作工艺使西方人叹为观止,人们纷纷争相购买。丝绸之路也因此愈加繁荣。纪录片中考古者发掘了大量的丝绸,依稀可见薄如蝉翼的丝绸上面的精美图案,使人感叹古人们的精巧做工。正是丝绸的传播使丝绸之路日久弥新,声名远扬。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丝绸之路经济带参考答案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第二季度必修课参考答案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一、单选 1.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2.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也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将为地区发展和()承担更多责任,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单选 2 分) [A]亚非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一体化 [C]欧亚经济一体化[D]亚洲经济一体化 3.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只需集中关注经贸、投资维度。(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4.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5.“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 [A]区域合作[B]文化交流[C]区域经济[D]经济往来 6.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进入中国,渠道单一。(单选 2 分) [A]沿海海路[B]西部管道[C]铁路运输[D]以上均不正确 7.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正式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合并在一起,作为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指导。 [A]正确[B]错误 8.()对经济的运行造成问题,中国传统出口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核心国位置,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好抓手。(单选 2 分) [A]过剩外汇资产[B]基础设施建设欠缺[C]过剩产能[D]资源紧缺

#对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赏析

《新丝绸之路》赏析 《新丝绸之路》拍摄历时两年,摄影组深入丝绸之路,在西域沙漠和绿洲间寻找拍摄遗落的东西方经济文化等文明元素交融的痕迹。同时他们还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拍摄研究外国探险家挖掘、切割的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的文物。摄制组在资料房堆了半屋子的带子中,在总共拍摄了1000多盘的素材带中,筛选、缝合与加工成包括序片在内的【生与死的楼兰】【吐鲁番的记忆】【草原石头祭】【一个人的龟玆】【和田寻宝】【敦煌生命】【青海之路】【探访黑水城】【十字路口上的喀什】【永远的长安】十一集独立成章的《新丝绸之路》大型纪录片。是继去年《故宫》后,央视又一大手笔的纪录片制作。虽然此次,CCTV与NHK仍是合作,但他们的合作方式是同一命题、分别拍摄、各自制作,最终完成的是CCTV 与NHK两个版本。抛开NHK版本不说,单说CCTV的《新丝绸之路》绝对是最近几年内我国纪录片制作中的优秀作品。下面就从《新丝绸之路》内容选取,表现手法,镜头语言,画面语言,音乐运用等不同角度来赏析评价。 (一)超然客观的领取 内容上,这次的拍摄不是26年前《丝绸之路》那样对丝路古道沿线的纪实报道,而是选择了十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发掘记录和扩展,每集各自成章。从罗布泊深处神秘的小河墓地、保存完好的4000年楼兰美女干尸、吐鲁番关于壁画的记忆,和田宝石的探寻,全世界仅存的一颗释迦牟尼真骨舍利、草原道上的石刻鹿文,黄金面具等一大批的珍贵文物,来反应这条横贯亚洲腹地、叶脉渗透当时世界各地的文明之路的历史,继而揭开古东方、古世界文明的一角。本片所呈现的内容受益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许多观点来自被广泛认可的学术的支持。另外,片中还大量介绍了近现代的一批西方探险家,因为想要拍片、想要引出某些题材和内容不得不这样做,西方探险家们从传说、历史和接触的文化发现了丝绸之路这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入到这片古老的亚洲腹地,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都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西方人本身并不单单是学者,几乎每一个外国探险家在离去时都带走了数额庞大的文物。那些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和他们的名字一起被世人观瞻。所以,今天的摄制组便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来完成本已被截取的拍摄了。开始看片时,应该是自己的民族情感在作祟,心中总是一股不舒服的感觉,一种悲愤填于胸口,待看完,静下来思考就觉得导演领取的观点比我个人的要高出许多要超然很多。导演韦大军有这么一段话“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情感,但《新丝绸之路》不会在这个情感上做过多的文章,因为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当我们试图用另外一种更超然、更客观的角度回看那些已经被定义为‘灿烂辉煌’的历史时,不由得产生出悲凉或是说无奈的情愫。正如我们的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上陆路交通的主干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时期所确立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渐渐颠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让它湮没在历史和传说之中。”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 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 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 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 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 2015年07月21日13: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 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我们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陆大道论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经济意义(一)

陆大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衷心的感谢这次论坛的主办方甘肃省委宣传部、新华社甘肃分社领导同志邀请我参加这次峰会,让我谈一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识。我讲的题目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意义以及发展方向,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兴起于西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达到鼎盛。此后丝路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走向在历史上说法不一样。应该说我们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带,也就是现在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核心部位,丝绸之路走向路径有不同的说法,这个地图是东部地区,起点是两个城市,一个是西北地区的西安,一个是西南地区的成都,经过河西走廊,这是主要一条通道,但是往南部的通道是中国青海。进入21世纪,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中亚地区的稳定性,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昌盛,中亚地区在世界乃至历史发展里面存在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1904年英国的地理学家麦金德,他写了一本书,二十世纪初,在欧洲有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使英国扩大大全球,但是在后来就结束了,他们的强权就是海权时代,当时的说法就是中国的海洋,中国海洋是重要的经济通道,就是英国实现的。麦金德预测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她提法是有预示性的,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界,跟他理论的判断是有关系的,麦金德提出的理论是陆上霸权最有力的中心总是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一地带是世界的政治枢纽。要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谁要控制欧亚大陆谁就必须控制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从长期历史看,欧亚地区的稳定性还受地缘的影响,这种缓冲地带是大国所争夺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今天仍然是这样。 今天中亚地区政治上还比较稳定,我个人的分析主要是中、俄两个大国,维持跟中国的合作,特别是中国上合组织,对中亚地区本身的政治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向阿富汗派兵,打阿富汗,那是主要想控制欧亚地区,欧洲人、美国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个地区跟两个大国有关系,就是中国、俄罗斯,特别是进入普京阶段,这种合作是高层合作,维护了这里的稳定,现在像上合组织也扩大了,这样的合作局面起着顶层的决定作用。但是从历史长河分析,这个地区仍然是被人所关注的地带,我们中国是大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是不回避的,但是我们不是通过像美国人那样干涉别国的内政,从各民族控制别的国家,通过控制这个地方进行威慑,我们中国发展中亚地区的合作,应该说我们是通过友谊、贸易合作这些渠道,来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这个情况我不知道我讲的清楚不清楚,这种状态跟历史相关程度是很大的,这就具有政治上的特征。9·11事件后美英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出现了长期严峻的地缘政治态势。美国先后抛出了“新中亚地区战略”和“丝绸之路”修整案,宣布中亚地区为美国的战略利益区,对中亚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企图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经济圈。建设实力强大,结构优化的经济带是西部开发的主体工程,更是西部地区合作的重要结合体。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和中亚地区在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方面的长期合作。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中东地区。是我国未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重要来源。你们可以看看,这是国家能源部来源路线图,这个情况还正在变化,很多多的国家我们和他们发展贸易,进口资源,或者资源产品,我们国家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是需要的,西部地区经济带的建设把西部推向深入,推向广阔,有一个牢固的基础,更加有新的高度,有深化的、扩大的、更加高级的一个西部大开发,一个“丝绸之路”经济

64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新疆核心区建设 【摘要】新疆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尤其要加快核心区建设的先行项目,强力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重点规划、建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使之成为“五大中心”,做好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抓好乌鲁木齐空港、陆路港、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中国第五个自贸区,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的合作,发挥核心区先行、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谋划国际大格局的大智慧,新疆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新疆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想方设法确保做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新疆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在陆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疆将举全区之力真正使先拔头筹的优势、政治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发挥核心区优势,努力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新疆连接着中国和欧洲等国家,无论是把中国的商品运出还是从周边国家进口,如果走陆上必定是要经过新疆的,并且新疆连接的周边国家是比较多的,在发展中投入足够的人力与财力,新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我国西部与周边国家连接的一个重要地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对于文化与商业交流都是非常有利的。在目前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新疆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建设喀什经济特区,更好的连接中国与欧洲等国家的商业与文化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该如何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发挥好既有的区位、资源、经济与文化、品牌优势,打出好牌,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用活自身优势资源,赢得广阔发展空间。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只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珠宝、药材等商品,而如今的丝绸之路上,贸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占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水能蕴藏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新疆不仅矿产资源种类全、储量大,而且还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最大的棉花基地和重

关于中国新丝绸之路

关于中国新丝绸之路“一路一带”经济战略分析 新丝绸之路“一路一带”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就本国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成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 二、就与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可使有关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设“一带一路”,即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

拓展开放通道,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同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三、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这一构想对于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共同打造政治互信、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还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加快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而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最新推荐】《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发 布了,大家需要了解一下详细的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推动共 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前言 201X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 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 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 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 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 显重要和珍贵。 201X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 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X 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 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 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 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 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 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 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的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 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

“一带一路”三大布局-一带一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53048509.html, “一带一路”三大布局 作者:孙华伟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5年第05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笔者全面梳理发现,有20个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或高层会议中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中定位及发展重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年多来,沿线省份都已提前布局,今年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目前,“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有16个省份。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5个省份,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西南4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内蒙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囊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沿海5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山东省。此外,黑龙江、辽宁、河南和湖北也明确表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布局 之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6省份、西南4省份) 新疆 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主要节点城市为乌鲁木齐、喀什。 动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加快五大中心建设。按照北、中、南通道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储备。其中,乌鲁木齐明确申报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喀什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将列为重要产业园区。 青海 定位:青海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阵地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节点城市为西宁、海东、格尔木。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问答)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问答) 问: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来华出席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第三轮战略对话的海合会代表团。海合会轮值主席国科威特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表示,古丝绸之路曾把海湾国家同中国联系在一起,海合会各成员国愿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何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答:提到丝绸之路,大家耳熟能详,它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是连接我国与其他亚、非、欧国家的贸易通道,历史可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前的数千年。我国的丝绸一度是该通道上最著名的商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9世纪70年代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 2013年9月,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属跨国经济带。其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地域辽阔,有近30亿人口及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在何处?首先,其覆盖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发达,可以串联更广区域内的资源和市场。比如,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走丝绸之路比海运少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1/4。其次,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成为“塌陷地带”,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地区繁荣和世界经济平衡。同时,它也能带动我国经济实力较弱的西部地区。再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可兼顾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利益。 丝绸之路的发展潜力也吸引了其他国家。日本为保障能源来源多元化,于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加强与中亚交往。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支持中亚和南高加索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两国的设想都带有政治干涉色彩,而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干涉别国内政,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排他。这一构想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 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中亚欧洲的道路史称丝绸之路。开始了中国与欧洲和中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交流丝绸之路起到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很大的。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一概念。即为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的范围上,涵盖交通、物流、能源、文化、农牧等方面的交流。而在原有的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丝绸之路在古时便是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一条重要通道。对中国和外国的物质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西汉时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有好的往来关系,文化交流的范围也开始扩大,同时建立西域都护府维护了西域的稳定,确保丝绸之路的通畅,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并且六朝政权积极与发展海上文化交流,陆海两丝绸之路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的范围,在此时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入世界而埃及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唐朝时继续扩大与西方的交流范围,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顶峰,胡乐、胡舞、胡食、胡服在中原特别流行。并且宗教在此时也得以传播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和一些民间信仰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虽在此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文化物质交流多存在于海上丝绸之路,但路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物质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上的最主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技术文化也得以传播,中国的冶铁术、水利灌溉、医学等

技术传向世界,国外的的玻璃制造,制糖技术等也传入中国。而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也升为精神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方面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中国化的佛教以及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也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通过以上方面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文化交流的传播。对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传播建立了桥梁,记录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也将会成为造福欧亚各国的大事业。 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中亚及西方原因颇为重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其受重视的原因,但该地区不便利的交通和较差的自然环境再加上经济水平与其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的落差所以更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注意以及提出了发展此地方的发言。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发展,通过能源合作、经济贸易、互联互通、区域合作、金融合作几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 古丝绸之路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次社会转型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深入发展,以实现中国经济长久增长为目标将会在将来为实现中国强国梦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筑风格影响及推进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筑风格影响及推进 “一带一路”核心区定位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第六部分“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对各省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其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在这其中,重点强调了两个核心,四个门户。两个核心即之前提到的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福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四个门户则为西北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东北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广西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由于在实习的过程中在新疆接触到了以“一带一路”为指导思想的政府项目,对于政策映射在建筑作品实体的创作思路感受颇深。因此,本文中着重剖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新疆因“一带一路”举措而形成的建筑风格影响及演变。 新疆建筑特点探究 新疆具有独特的城市与建筑风格。探讨新疆建筑过去和现在有益于使建筑师获知历史上新疆建筑与城市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与因缘,寻找建筑创作的意境和灵感。愈深入研究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古代新疆建筑因地制宜、个性鲜明,以及勇于借鉴外来文化等优点(1)多民族聚居的影响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维吾尔族外,还有汉、哈萨克、回、克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俄罗斯、乌兹别克、达斡尔、蒙古等民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是生成不同建筑特色的主因。总体上说,新疆的民族最早由游牧民族演化而来,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但其中的一些民族后来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因此较早地建成了城镇,如史载西域三十六国。其建筑类型以农业、商业及行政管理建筑为主,布局自由,建筑材料也比较简单,仅土木而已,如尼雅遗址、米兰古城、楼兰古城等均属于此类。 民族的生活习性在几千年来反映了他们生存竞争中获得的优势,并顽固地表现在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之中,也包括对色彩、图案、线条、造型的追求,这些对建筑创作都有启迪作用,在传统建筑的形式被逐渐淡化的今天,它们将成为新建筑创作的又一沃土。例如新疆少数民族建筑偏爱室内的庭院及蓝绿色,忽略建筑等级、对称等要素,直接呈现满足本原需求的建筑空间功能,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很少依据形式构图等,这些正是民族习俗、心态、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 (2)地理及气候的制约 新疆地貌由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及周围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构成。高山、沙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报告

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或冲击现有地缘政治格局 2014年05月26日21: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5月26日讯(记者林秀敏)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在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联合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中国,可通过北、中、南三线穿过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后,途经里海、黑海、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西至欧洲和北非。 5月23日,由中国经济日报社与欧亚经济学者俱乐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研讨会上,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可以分为三条路线,分别为北线、中线和南线。北线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穿过俄罗斯南部,再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一带,最后经波兰等东欧国家,到达德国,与西欧相连。中线从中国出发,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到土库曼斯坦后,沿着里海南岸,经土耳其,抵达欧洲。南线从中国出发,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经伊朗进入阿拉伯半岛,然后经埃及进入北非。 报告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尤其是比较完善的铁路网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贸易额、增进交流。在丝绸之路的北线,经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铁路可以相互连通,构成连接欧亚的铁路干线,这条路线即“第二欧亚大陆桥”。以中国至德国的“渝新欧”铁路线为例,“渝新欧”东起中国重庆,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000多公里,主要是经过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网的北线,“渝新欧”平均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海运欧洲节约20天时间,随着“渝新欧”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其竞争优势将会全面提升。 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但是仍旧面临诸多挑战。报告分析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中线和南线所经过的地区涉及中亚、西亚、北非等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地势复杂、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贯通这些国家的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难度很大。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宗教和民族问题关系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比较活跃。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伴随严重的后遗症,而且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经济体制、宗教文化习俗相去甚远。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广大地区地处三大洲结合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油气资源储量巨大。长期以来,这一地区都是大国争夺的焦点,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可能会冲击到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对此,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给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扩大经济带内部的贸易总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互补性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很大的可提升的合作空间。应通过加强各领域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带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提升贸易总量。 二是增加对经济带发展滞后国家的贷款,帮助其基础设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部分国家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抵抗国际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要提升这些滞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要。有条件的国家可以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帮助这些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三是设置区域性政策银行,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可以协商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