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功

返还功
返还功

返还功

返还功是古代道家功法,具有强身延年的功效,由湖南浏阳县中医院沈岳武老中医继承下来。练功只需一席平坦场地,以空气新鲜、洁静之处为宜。靠山水花木之处更好。早晚面向规定方向。排除杂念,须无为中求有为,立正,两目直观。以意回光返照,以目内视,意守祖窍(脐内三寸,亦称天根,俗称三叉路口、地产),独自练功。

返还功分动功与静功,动静功法均以意守和调整呼吸为关键。

(一)动功

动功分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反复四次)。

(1)一气三清:

诗曰:

一气三清透顶门,任其百脉自调匀。

周身辗转舒经络,气在先天法自通。

保持立正姿势;两足与肩平开,足趾作抓地状。两手自然垂直,气沉丹田,意守祖窍。中正安舒,两手向前如托东西一样,掌心向天,缓缓伸直向头顶,让气从足趾伸到顶尖(头顶)后,再缓缓以意降下,手缓缓向下归还原状。

(2)横担日月:

诗曰:

横担日月向前推,吐纳绵绵着急催。

齿落发颁空叹息,快把长生法奋追。

保持立正姿势:两足与肩平开,气沉丹田,两手向前伸平,掌心向上,两手平开如一字,掌心向左右,气随动作均匀吸入,气吸足时,再两手回归,向前伸平(掌心向下)。再作辘轳式(立圈式)将手收缩平耳,又如推球一样运出,缓缓归还原式,气随动作徐徐呼出。

(3)霸王举鼎:

诗曰:

霸王举鼎练缠功,内练功夫无止境。

柔中刚化引虚门,彼此之中动中静。

保持立正姿势:右手握拳上举,左手徐徐下降,吸气,腹向后(命门)收回,动作做完,吸气止。左脚向左踏开一步两手向左抱圈状,目视两手圈中,气徐徐胸放腹,左右反复四次。

(4)法轮常转:

诗曰:

法轮常转象圆周,守法殷勤靠自修。

洗髓九年除色相,左右盘旋万事休。

保持立正姿势:气沉丹田,一手放于脐部,一手贴于命门,右手随身向左转90度,再向右转90度,颈、背、脊、腰椎随身转动,每一圆周一息,左右动作交替。

(5)彭祖抹须:

诗曰:

彭祖抹须走内旋,借撩须式易坤乾。

支撑弓步随身换,变化全凭意在沾。

保持立正姿势:气沉丹田,两手分别在胸前作撩须式,吸气后动作起,呼气随动作完。左脚向左迈出一步,身向左转90度,呈弓箭步,双手从两腮做抹须动作,握须从乳部向前推出。

(6)金刚伏虎:

诗曰:

金刚伏虎走脚功,挑缠勾跨侧腰伸。

频频稳扎金鸡立,伏虎全凭刹那中。

保持立正姿式:气沉丹田,左脚向前挑起,再屈膝,收回平脐。然而两手握拳向上,脚向侧提起,身体向前稍俯,似金鸡独立状。然后左脚向前伸出,两手平开,左脚落地,再作右侧,左右交替。

(7)银河入海:

诗曰:

银河入海练大元,送宝归还母腹边。

炉中火暖填高坎,全功就在蒂中玄。

保持立正姿势:气沉丹田,收腹合胸,左脚向前伸直,仰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吸气,两手与肩平开。落式再呼气,两手合掌,掌背相贴,掌心向两侧,内旋,从头向腹部缓缓插下,呼气亦随动作,左右交替。(8)卧学希夷:

诗曰:

卧学希夷很自然,壶中日月性中天。

河东运上昆仑顶,无物何尘便是仙。

保持立正姿势:气沉丹田,左脚伸出,屈膝,两手伸出,掌背相贴,手指向下,附于胸前。侧睡,右手举作枕,左手放于髂部,随左脚缓伸出,呈睡眠状,缓呼缓吸,左右交替。

收功时,两手搓掌后,放在鬓角,两大拇指在风池、风府两穴横擦数次,咽津一次,下达丹田。

(二)静功

静功分调息,胎息,乾元,纯阳等四层功夫,由浅入深。其功法有坐法、立法、睡、行法等。为适应临床之需要,本文主要简介坐法的调息和胎息功法。

静坐式有单盘法坐、双盘坐、木马坐、一字坐、平坐等。坐式虽殊,练意则一。练功前,排除大小便。选择一定的位置:如床上、坐椅等。宽衣解带,正身,两膝两手按坐式选择,两目向前平视并屏息片刻,让头脑清静,涤除一切杂念,做到正中安舒。

(1)调息功

诗曰:

静坐少思寡欲,冥心调息存神。

此是返还妙诀,学者可以体会。

舌平,舌尖抵于天河(上腭近门齿部位)。两目垂帘,松腹,意守祖窍。匀其鼻息,使呼吸柔细匀长。鼻吸口呼时,吸气收腹,使丹田之气上行。呼气放腹,以意运气下达丹田,在调息功练就时,自有口中津液增多等现象,则为胎息功打好基础。

(2)胎息功

诗曰:

法练乾坤祖,阴阳本是宗。

殷勤持此法,长寿貌如童。

姿势如前,在调息功呼吸深细柔长的基础上,易后天呼吸为先天之呼吸(即胎息呼吸,内呼吸,又曰屏呼吸)。做内呼吸时,呼气舌尖抵“天河”,吸气舌尖转下,练至“口中沾沾润,唾液咽下腹中凉”,则为乾元功奠定了基础。

至于乾元和纯阳功法,较为繁复,暂不详解。

第五节金钟罩功法

——南少林上乘气功

金钟罩气功系南少林铁布衫上乘之功,历史上武术气功名家如欧阳德、甘风池,近代大侠霍元甲等,均练此功。本功功法动静结合,练时使内气储于中丹田上腹周围,久则能使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全身经脉流通无滞,新陈代谢旺盛,正气充沛,精神饱满,消除疾病,延缓衰老。现根据李少标、施月圆二氏介绍,公开推荐如下:

(一)吸水上提

自然站立,两足与肩平行,入静。两臂缓缓从两侧胯部往上提,与肩平,成前平举,五指松开微屈,掌心成凹形,两臂收成前平举时,掌渐立起成45°,舌顶上腭,腹部内收。意想:似在井边练功,两手掌将井中之水提上来,气从下丹田上引至中脘穴,然后到膻中穴,此时内气往两侧分开,从肩井到曲泽,至内关,边劳宫穴。随后两掌成平行,两臂徐徐往身体两侧放平,掌心向下往下压,内气从腹部往外,恢复成原状。(二)击水下沉

两臂前平举,五指松开,两膝徐徐弯曲成45度,上身直,膝不超过足尖;两臂往下沉,肘关节成45°,舌顶上腭,腹部气往外鼓足(内气储于丹田)。意想:似在井边将井中上提之水下击。然后,两腿站直,两臂自然往上提至胸前,然后徐徐放下,掌心向下垂直,腹部缓缓复原。(三)太公钓鱼

自然站直,足与肩平,入静。两臂从两胯部上提至胸部,成侧平举,上提时用肘缓缓吊上来,左右掌心劳宫相对,五指微松,舌顶上腭,腹部内收。意想:两臂似鱼杆将鱼钓起来,内气从丹田上行至膻中,经肩井,过曲泽,历内关,达劳宫穴。然后两臂往身体两侧放下,掌心向下压,内气从腹部往外,恢复成原状。

(四)胸前抱球

自然站立,两臂前平举,左右手掌同时往胸前收拢,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两掌心劳宫穴上下相对,距离半尺,舌抵上腭,鼓腹,内气储丹田。意想:如在胸前抱住一个圆球。随后两腿站立,两臂往两侧放下,掌心向上,手指垂直,腹部复原,气从口吐出。

(五)童子观音

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平行,两臂从左右身体两侧往胸前会合,两手掌心相会,左右大拇指并拢,对准胸前膻中穴,距离胸部四寸,舌顶上腭,腹部吸气。意想:丹田气上行至膻中,然后分开,沿肩井至曲泽,经内关至劳宫穴。然后两手掌从胸前往身体两侧放下,掌心向下压,吸气,腹部腹原,舌放下。

(六)孔雀开屏

姿式同前式,两手臂经腹前会合,右手压在左手掌背上面,成交叉形,右足从左足后跟移半步,左足往后移半步,两膝弯曲成巴步。然后用手臂往两边伸展分开,鼓腹气储丹田,舌顶上腭。意想如孔雀之开屏。然后左右两足向内收半步,与肩平,两臂往左右两侧放下垂直,呼气,舌放下,腹部复原。

(七)力托千斤

自然站立,与肩平行,两臂往左右上方伸展,翻手掌,掌心向上,左右中指相对,抬头看天,舌顶上腭,收腹。意想内气由丹田往上提引,直

至膻中穴,然后往两侧分开,经肩井,历曲泽,过内关,到劳宫穴,掌中中犹似托住千斤重物。然后两掌往身体两侧放平,掌垂直,头正直,目视前方,内气从原路线回归丹田,舌放下。

(八)弓步推掌

资式同前式,左足向左跨出一步,身体向左侧,头亦向左转,目视正前方,左手掌放于左侧胯部,右手掌从右胯部向前推出,鼓腹,气储丹田,肘关节微屈,成立掌,舌抵上腭。以意领气,从中丹田提引经膻中,至肩井,经曲泽,过内关,到劳宫时向外发放。随后左足收回一步,身体向右转正,右臂向右弧形往下,从体侧放下,左手同时放下,两掌直垂,腹部复原,舌放下。

(九)风摆荷叶

自然站立,身体向左侧摆动,重心落于左脚,右脚跟提前,右脚尖踮地,同时摆动左手臂,右臂亦提起,踮左脚尖。想象看到落地荷叶,点缀着盛开的荷花,在微风吹动下摆动。随后左手臂向左,从身体前面回到左侧,右臂亦靠近右侧,掌垂直。

(十)翻江倒海

自然站立,舌顶上腭,两手叉腰,运丹田之气在腹中上下反复运动各4次,然后使气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亦各4次。如开始不宜做此功,可先做以下动作,功效相似:两手交叉放于腹前,左手掌心搭在右手掌背

上,左手掌心贴于气海穴,然后用力从右按摩到左四次,从左至右亦四次;再如上法按摩肝区及脾脏部位。内气运动时想象如翻江倒海一般。随后做收功,舌放下,作深呼吸四次,然后两臂放下。

(十一)笔架双峰

自然站立,与肩平行,两臂从两侧往胸前会合,左手掌压在右手掌之上,成交叉笔架形,舌顶上腭,收腹,使外气内收入丹田。当手掌成笔架形时,想象如双峰之对峙。收功时舌放下,呼气,腹复原状,两手臂从两侧放下,手掌垂直。

(十二)推窗望月

自然站立,身向左侧,提左膝,膝关节成90°,两臂后摆,两手掌从左右体侧向外推,左足落地成弓箭步,两臂伸直前推,立掌,目视前方,鼓腹,气储丹田,舌抵上腭。意想将窗推开,似见明月高悬,内气从丹田上引,经膻中,然后往左右分开,过肩井,经曲泽,历内关,至劳宫穴。第一遍改为右侧。随后收功,身体左转,左足向右前方复原成站立,两臂徐收归于两侧,垂直,腹复原,舌放下。

(十三)泰山压顶

自然站立,两臂向前伸展,左手掌向上,右手握拳,拳心向外侧,拳背从上压于左手掌心,舌顶上腭。意想右掌似大山压于左手掌心,然后往

胸前收拢,靠近膻中穴,收腹,将外气内收,储于丹田。收功时,舌放下,恢复自然呼吸,两手从两侧放下,手掌垂直。

(十四)弓开满月

自然站立,屈两漆成马步,两手掌握似空心拳,右手肘关节成90度,左手肘关节成70°,两臂皆往外微伸。意想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将一张硬弓拉开,舌抵上腭,鼓腹,气储丹田。收功时,身体站直,两臂放松,舌放下,腹复原,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手掌垂直。

(十五)围猎收网

自然站立,两臂向前侧平举,左右手掌腕关节各向内弯曲,左右手中指对准,掌心对准膻中穴,距离一尺,收腹,使外气内收,舌顶上腭。想象眼前为一猎场,围网逐渐收拢,左右手掌逐渐向膻中穴靠近收拢,做二遍,第二遍将气从口呼出,然后再次将外气内收。然后收功,舌放下,气呼出,腹复原,两臂从胸前往两侧放下垂直。

(十六)双浆分水

自然站立,左足向左侧跨出一步,成弓箭步,两手掌交会于腹部前,右手掌在上,左手掌在下,五指分开,然后两手掌往反方向分开,似浆分水,左右方向各一次,舌抵上腭,鼓腹,内气皆会于丹田。意想犹如操双浆划船,分水前进。收功时,收左足复原,自然站立。舌放下,腹部内气从丹田周围散开,两臂自然向左右两侧平举,然后缓缓放下。

(十七)双臂揽月

姿势同前,两臂前平举,各弯曲肘关节成90°,向内收拢,左手臂在上,右手臂在下,左手掌中指对准右臂曲池穴,高度二寸,舌顶上腭,收缩,使外气内收。想象如双臂搂住一轮明月。然后收功,两臂徐徐放下,舌亦放下,呼气,腹回原状。

(十八)倒栽杨柳

姿势同前,左足向左跨出一步,体向左转,成弓箭步,左臂提向左边胸部,左手掌藏于右臂窝内,右手臂从左手腕关节上面插下去,右手掌直指地面,上体微微倾斜,鼓腹,舌口抵上腭。右侧亦如上法。意想有一株杨柳栽下去。收功时,右手臂向上提起,左手臂从右胸前回归左侧,左足收回,回复站立姿势,腹部气归丹田,舌放下。

(十九)立地金刚

自然站立,舌顶上腭,左右手臂上提,握拳,各放于胯部,聚精会神,目视前方,收腹,使外气内收,储于丹田。想象自己如一尊金刚,巍然站立。然后收功,舌放下,腹复原,两拳松开,两臂自然下垂。

(二十)一飞冲天

姿势:自然站立,抬头看天,舌抵上腭,鼓腹,两臂从左右斜方向往上伸展。意想自己如雄鹰展翅,直飞蓝天。收功时,两臂回归体侧,腹部复原,舌放下,徐徐呼气。

第八章自发动功选介

自发动功,是在静功静极生动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由静生动的发扬光动功锻炼方法。其特点阗重意念的锻炼,方法是由静到动、动中求静、静极生动。在动起来后,动作与呼吸会很自然地、有机地相互配合。边疆是由静引起外动,由外动帮助内动,由内动推动外动,(亦有由静引起内动,由内动推动外动)达到欲动则动、欲止便止、动静自如的境界。该功法的起动全凭自然,动作千姿百态。开始杂乱无章,到了一定程度,可归纳出套路动作如自发太极拳、五禽戏等,并能做出平素难作到的动作。其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并能诱发人体潜能。但该类功法较易偏,有严格的禁忌症,应引起高度注意。练功时严格禁止诱发自动,应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第一节气动功

气动功是一个独特派别,过去流传于民间,由张天戈氐发掘并用于临床。该功是通过特定的姿式、意守、调息的锻炼达到息调心定、在真气内生基础上,而发生“静极生动”。这种基于内气启动的肢体自发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外动功和体操。它的特点是:静中生动,动中求静,静动相兼,动静统一。

气动功的操练形式分五种,现介绍三种:

(一)操作

(1)基础功:

采取平坐式,坐于椅上,头有悬空之意。闭目内视下丹田,口微开,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不可故意憋气。

一般基础功可练一周左右,每日4~6次,每次30~60分钟。当练功有了一定基础后,则可接着选练以下三个姿式。

①环抱大极式:

采取自然站桩式(见第四章“姿式锻炼”一节)舌抵上腭,双眼头半睁半闭,向前凝视不动。以意领气,双手缓慢地由里向上向外划圈(如体操中的呼吸运动),做3次后,再由外向里划圈3次,最后双手停于胸前,虎口相对,呈抱球状不动。肩肘要放松,不用拙劲。双腿微弯曲,意守中丹田膻中穴。

采用自呼吸法,气沉丹田。每次站15~30分钟,每日4~6次。如不能达到入静状态,也可轻闭双眼。

②站桩式:

姿式要求同前,唯在双手做完划圈动作后停于小腹前不动,意守下丹田气海穴。采用自然呼吸法,待有基础可用逆呼吸法。

③托天式

姿式、动作同上,唯在做完双臂轮环动作后,双手停于头顶上,手心朝天,两手中指相接,手距头顶(百会穴)约7~10厘米。两腿微弯曲,意守上丹田印堂穴(两眉之间)。这步功的意守法在无人指志下不可盲目练习,以防意外。

此外,尚有双手合掌式及随意式等,不适合般病人应用,故不予介绍。(2)收功:

气、动功的收功很简单,不论动与否,不想纸即可放弃意守,慢慢睁开双眼。如肢体已经发动了,可任其自然停止,在动的过程中想停止时,可把意和气引到下肢(或放到足),使气下行散开,然后静息1~3分钟后,开始散步活动。

(二)注意事项

①通过以上姿式、意守和呼吸的锻炼,在一心清静的基础上,体内可慢慢产生一种内气,在内气作用产生一种肢体的外显性动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又是本功法的要求,与练功不得法或指导失误而产生乱动偏差有本质的区别。故不要惊慌、安心练功。

②动象产生的时间、强度、频率、持续晨间等,因与练功者的体质、病情、方法掌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动象产生的时间快,有的则慢,也有的根本动不起来。每次所动的表面形式不完全一样,整个动象都是

在内气启动下产生的,都是在气的支配下活动的。但需讲明,无论否动象产生,都具有一定疗效。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动象,听任自然,以免出偏。

③气动功发动后,肢体运动有的很剧烈火,要有人在旁监护。功中不要突然停功,要令其处然停止。一般动30~60分钟可自然停止。在功中如有事想停止练功时,可暗示自己停功,同时把气引到双足,最后放弃意守,动自然停止。经过锻炼后,练功者会掌握功的特点和规律,想练就动,不练就停,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④本功法采用自然呼吸法,当动象产生后,可配合丹田呼吸(即在练功过程中以腹式呼吸为主)。

⑤应在有经验的气功师指导下习练,不可盲目自学。孕妇或有精神病史者不宜练此功。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 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

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力和功。功率

四、力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一定不会有力的作用 C.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 D.静止的物体一定没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产生:经典概念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2 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力的相互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3 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对人有吸引力,人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B.脚踢球时,球受到脚的力,脚不受球的力 C.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D.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例4 小亮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关于弹力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下面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受到的弹力越大,它的形变就越大 B.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弹力 C.平时我们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D.先有形变,然后才有弹力 物体由于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例 5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_的工具,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________,为了不损坏,称量时应注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范围。 例6 手臂长的同学和手臂粗的同学在使用弹簧拉力器时都将手臂撑直,那么() A.手臂长的同学用的力大 B.手臂粗的同学用力大 C.二者用的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7 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低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简述 一、太极拳教程之混元桩时间为30分钟。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 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 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3、练太极拳内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 闭眼去练。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 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 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然后两手搓热,轻 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参考辅助内容里的按摩法。 太极拳内功说明: 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但略成外八字也可以。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 下垂拉开。 二、太极拳内功教程之混元开合式时间10分钟

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

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杨澄甫注 一、以心行气,务令沈气,乃能收敛入骨 注: 心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拳一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开合之,开时必须直行之,则自然沈著而有缠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二、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注: 用功既久,气能随意而运动,则身之运动,为意之运行,其根乃在心(精神意气)因以心行其气也,所有屈伸起落,务须曲线缓和,毋使身用内发生稜角之病,是之为顺遂,如 此则身可从气,而气可从心矣。 三、精神能提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头略拔,则谓虚灵顶劲,精神自然而连带提起矣,亦即头顶上有掤劲之谓也。头顶上有掤劲,则可减去身之重量,其转动自然轻灵,而无迟重之虞矣。 四、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注: 每一动作其身手均有主宾之,如能随机换意互为主宾,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是之谓灵,意左则左为实,意右则右为实,能如意而倒换之,意气不滞住某一点,是为活,内中顺遂,是之谓圆,能保顺遂以倒换,亦即虚实之变化也。 五、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注: 头顶悬起为调整身之中正法,中正者,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有偏倾,只能支撑他之一方有掤劲,失去其余之七方矣,故气向下沈,则意不浮躁,而身体安定舒展,自然中正不偏,能得中正何方来何方即可支撑之,故无论如何变化之动作,而身体均须中正内 行之。 六、发劲沈著松净,专主一方。 注: 此言凡发劲时其身平均须在掤劲中沈著行之,尤须不淮发丝毫努责作用,如无努责为之”松”,体会空洞谓之”净”,如斯松净沈著之劲,而具弹性,方有发之可能也,发时双手本系相对而相异,以求保持身体之平衡,然双手虽由相对相异之方向而发,然发时之双手仍应有虚实之,须一手为主,一手为宾,即一手轻,一手重之谓也。 七、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由简至繁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配合呼吸来做动作,可以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呼吸,先将拳架,形态,这些基本的动作练好之后 再配合呼吸练习太极,一定要先从简单的开始练习,打好基础。 2、缓慢轻柔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 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速度和呼吸的配合,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太极拳呼吸开始入手,越练越慢才行。 3、腹式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要用“腹式呼吸”,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是 顺腹式呼吸。与此相反,就是逆腹式呼吸。 两者各有利弊。传统太极拳多数流派是主张采用逆腹式呼吸的,但逆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它要求练拳者胸腹横膈膜有较强的升降能力。我们可以先练顺式,再练逆式。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4、阴吸阳呼 上面我们说到的太极拳的呼吸,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的呼吸也要从简单的阴阳结合来看,我们的练习非常讲究呼吸的节奏。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一阴一阳为一个动作变化周期,跟人的呼吸变化周期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的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周期。对于练 习太极的人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个好做到一致。 在一个拳势动作周期中,能量积蓄阶段,属阴,为吸气;能量释 放阶段,属阳,为呼气。 拳势呼吸就是要求呼吸状态与练拳姿势变化相互结合,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出发,练拳的速度节奏应该按照人体自然呼吸的快慢来进 行调整,这是“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阴吸阳呼,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怎样练习陈氏太极拳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 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 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 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A、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B、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01(一) 02

D、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E、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F、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G H 一)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臵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王宗岳《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 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 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 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 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 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 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 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 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 上步拦掌、弓步打锤 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 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 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 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

虚步握拳 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 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 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 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 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 弓步架推 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 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 弓步冲拳 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 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 弓步穿掌 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 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 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 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功和功率专项练习

功和功率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1题为多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甲对乙的滑动摩擦力对乙做了负功,则乙对甲的滑动摩擦力对甲( ) 图1 A.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 B.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但不可能不做功 C.可能做正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负功 D.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正功 2.同一恒力按同样的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动相同一段距离时,恒力做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W1、P1和W2、P2,则二者的关系是( ) A.W1>W2、P1>P2B.W1=W2、P1<P2 C.W1=W2、P1>P2D.W1<W2、P1<P2 3.(2017·安徽期中测试)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B 两物体所受摩擦力之比F A∶F 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之比W A∶W B分别为( ) 图2 A.2∶1,4∶1 B.4∶1,2∶1C.1∶4,1∶2 D.1∶2,1∶4 4.(2016·济南模拟)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5.(2016·福建厦门质检)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等于车重的0.1,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当汽车速度为1 2v m 时,汽车的加速度为(重 力加速度为g )( )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6.如图3所示,半径为R 的1 8光滑圆弧轨道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大小恒为F 、 方向始终与轨道相切的外力作用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由静止开始运动,轨道左端切线水平,当小球运动到轨道的末端时立即撤去外力,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 A .此过程外力做功为π 2FR B .此过程外力做功为 22 FR C .小球离开轨道的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Fv D .小球离开轨道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 22 Fv 7.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十三式行功心解

十三式行功心解----武禹襄

[洪公浅释](行功是对坐功而言) 原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 我国讲养生的书,多以气为主,现在亦叫气功疗法,可见气血虽然并重,没有气是不行的,只要气流通舒畅,血的新陈代谢机能自然健全。 以心行气,就是用理想行气,气沉着,就是中气,于人有益,气浮了,就是横气,于人有害。气常沉着,就能收敛到骨髓里边,人便健壮。 用气运动身体,不用拙力,处处顺遂,则身体骨骼全是柔和的,自能动作便利,从心所使。这里讲内里的气如何运行,和外边的形体如何运行,是内外的关系。 原文: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人的精神在脑部,从外形来讲,以百会穴为主,精神振作,则全身轻利,如同顶上有绳悬起来的一般,这是讲顶劲的,是全身上下的关系。 原文: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这是换裆劲的方法,人的腿经常在运动时要一个偏虚,一个偏实。在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的过程,必须转换。即裆裆劲于身向右转时,则右松左紧,紧松不太过了,才能灵,才有圆活之趣。一转的偏了,就成直线,当然就不圆,而不活。所以这是讲下盘变化的,也是讲左右旋转的。意气是合理的劲,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 原文: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凡是发劲,前手发劲,后手塌劲,两手的劲和方向要成为一线,自然可以沉着松静。试看射箭时,弓弦和箭杆,和弓的动作,可以体会此理。 这是讲前后的配合手法。 原文: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身要中正安舒,必须重心稳定,但在运动时,要求重心稳定,就必须腰转时裆劲换的圆活,手劲配的相称。能这样,则四面八方如何来劲,全可旋转应付。支撑二字嫌太死板,不可误解,我们可以改为“周旋八面”,这是讲身法。 原文: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九曲珠之行气是缠劲,螺旋劲,是方向的变化;百炼钢之摧坚,是时间的速快。 原文:形如搏鸟之鹗,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外形动作如鹗之速灵,内神专静如猫之安逸,山岳江河是加倍形容。 (鹗è:性情凶猛的鱼鹰——编者注) 原文: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运动、力和做功知识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 二、机械运动 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相同长则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相同短则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3、计算公式:变形,、。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两单位中单位大。 5、常识:人步行速度1.1,自行车速度,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客运火车速度140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 三、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字母表示:),( ),( ), ( ),( ),( )。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课桌高0.7、篮球直径2 4、指甲宽度1、铅笔芯的直径1、一只新铅笔长度1.7 5、手掌宽度1。 4、特殊的测量方法:○1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2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3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四、误差: (1)定义:叫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一、力的概念: 1、力是对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太极养生_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北京迈凯奇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 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