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

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
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

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一轮复习中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类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能力,为后面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滑块—木板模型的常见题型及分析方法如下: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 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 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

传送带滑块专题

专题三 传送带和滑块问题 1、传送带和滑块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①滑动摩擦力消失 ②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③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2、一般解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注意摩擦力突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③分清楚研究过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未知量。 分析问题的思路:初始条件→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由物体速度变化再分析相对运动来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水平放置运行 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 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 端与B 端相距4 m ,则物体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和物体到达B 端时的速度是:( ) A .2.5 s ,2m/s B .1s ,2m/s C .2.5s ,4m/s D .1s ,4/s 2.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v 1, 则 A .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 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t 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3.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 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 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4.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板P 、Q ,在木板的左端各有 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 和b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 和b 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 1和F 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 、Q 的速 m 1 m 2 F v 1 v 2 A 甲 v t O v 2 -v 1 乙 t 1 t 3 t 2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滑块木板模型

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12 ①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②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小结: 分析处理传送带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对物体在初态时(静止释放或有初速度的释放)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的分析;二是对物体与传送带共速时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分析. 对于传送带问题,一定要全面掌握上面提到的几类传送带模型,尤其注意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讨论,看一看受力与速度有没有转折点、突变点,做好运动过程的划分及相应动力学分析. 3.传送带问题的解题思路模板 [分析物体运动过程]

例1:(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v 0、t 0已知,则( ) A .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B .00tan cos v gt μθθ=+ C .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 0 D .t 0后滑块的加速度为00 2sin v g t θ- [求相互运动时间,相互运动的位移] 例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相距x =8 m ,工件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工件滑上A 端时速度v A =10 m/s ,设工件到达B 端时的速度为v B 。(取g =10 m/s 2) (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求v B ; (2)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工件还能到达B 端吗? 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到达B 点的速度v B ; (3)若传送带以v =13 m/s 逆时针匀速转动,求v B 及工件由A 到B 所用的时间。 例3:某煤矿运输部有一新采购的水平浅色足够长传送带以4.0 m /s 的恒定速度运动,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加速度大小为3.0 m/s 2的匀减速运动,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一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0,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求煤块在浅色传送带上能留下的痕迹长度和相对于传送带运动的位移大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例4:将一个粉笔头(可看做质点)轻放在以2 m/s 的恒定速度运动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 m 的画线。若使该传送带仍以2 m/s 的初速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1.5 m/s 2,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个粉笔头(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和第一个相同,也可看做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画线?(传送带无限长,取g =10m/s 2) 随堂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点相距x =4 m ,以v 0=2 m/s 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 点处,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g 取10 m/s 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则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 ) A .小煤块从A 运动到 B 的时间是 2 s B .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25 s C .划痕长度是4 m D .划痕长度是0.5 m 随堂练习:2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 =4 m/s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 =8 N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h =2.4 m 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sin37°=0.6,cos37°=0.8)。 问: (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 ,

滑块传送带模型分析带答案

1.如图3-3-1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 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 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 确的是( ). 2.如图3-3-7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 3.如图3-3-8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 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3 -3-21乙所示.已知v2>v1,则( ). 图3-3-8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4.表面粗糙的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由顶端A从静止开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是t,则 ( ) A.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 B.当皮带向上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C.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 D.当皮带向下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小于t 5. 如图是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在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A、B两端点相距x=4 m,传送带以v0=2 m/s 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

高中物理必修一传送带和滑块模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t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 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2.将木块A、B叠放在一起后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A和B一起沿斜面自由滑下。下滑过程中,A和B无相对运动,如图所示。已知A的质量为m,求下滑过程中A受到的支持力及摩擦力各多大?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4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个装置被固定在测力计上并保持静止,斜面的倾角为30°。如果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以后,当细线被烧断物块正下滑时,与稳定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为( ) A.增大4N B.增大3N C.减小1N D.不变

4.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长l=8m,现有一个质量为m=10kg的旅行包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g取10m/s2,且可将旅行包视为质点。试讨论下列问题: (1)若传送带静止,则旅行包从传送带的A端滑到另一端B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传送带一速度v=4m/s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则旅行包从传动带的A端滑到B端历时多少? (3)若传送带以速度v=4m/s沿逆时针向匀速转动,则旅行包是否能够从传动带的A端滑到B端?如不能,试说明理由;如能,试计算历时多少? 5.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3-7-6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1)从A运动到B的时间以及物体在皮带上留下的滑痕长度; (2)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A B v 图3-7-6

滑块--木板模型(解题技巧类)

第30讲 滑块--木板模型 【技巧点拨】 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无论物体的运动情景如何复杂,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因题目所给的情境中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对点题组】 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 .某时刻,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 =kt ,其中k 为已知常数.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 ,B 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 运动的vt 图象的是( ) 2.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F =8 N 的水平推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 0=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 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 =10 m/s 2. 求: (1)放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高考题组】 3.(2014·江苏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 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 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 2 μg 4.(2013·全国新课标Ⅱ)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

传送带和滑块模型

传送带模型专题 传送带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力学模型,也是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机械装置,以其为背景的问题都具有过程复杂、条件隐蔽性强的特点,传送带问题也是高考中的常青树,从动力学角度、功能角度进行过多次考查,它自然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二、难点突破策略: 在以上三个难点中,第1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第2个难点是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传送带上和物体上的一点,刚放上物体时,两点重合。设皮带的速度为V0,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为V0,其平均速度为V0/2,所以 物体的对地位移x 物=20t V ,传送带对地位移x 传送带=V0t ,所以A 、B 两点分别运动到如图 乙所示的A '、B '位置,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也就显而易见了,x 物=2传送带 x ,就是图乙中的A '、B '间的距离,即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距离,也就是物体在传送带上所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第3个难点也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对于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初速为零的物体,传送带应提供两方面的能量,一是物体动能的增加,二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所生成的热(即内能),有不少同学容易漏掉内能的转化,因为该知识点具有隐蔽性,往往是漏掉了,也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题目中更容易疏忽。突破方法是分析有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的物理过程,使“只要有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必有内能转化”的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三.传送带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成熟的模型,典型的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一般设问的角度有两个: (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

高中物理传送带、滑块木板 模型

高中物理传送带、滑块木板模型   一.解答题(共20小题) 1.(2015?东莞校级模拟)长为0.51m的木板A,质量为1kg,板上右端有物块B,质量为3kg,它们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速度v0=2m/s,木板与等高的竖直固定板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求: (1)第一次碰撞后,A、B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第一次碰撞后,A与C之间的最大距离.(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A与固定板碰撞几次,B可脱离A板.   2.(2015?黄冈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2m,以v=1m/s的速度匀速运动,质量均为4kg的小物体P、Q与绕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A端以初速度v0=4m/s向右运动,已知P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5,P在传动带上运动过程它与定滑轮间的绳始终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且足够长度,最大静摩擦力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t=0时刻小物体P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体P滑离传送带时的速度.   3.(2015?滨州二模)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传送带BC与水平平台AB的夹角θ=37°,其交接处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平台左端A处一质量为m=30kg的货物,在F=350N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传送带运动,经时间t1=1.5s到达平台AB的中点,此时撤去外力F,货物继续向前运动,不计货物经过B处的机械能损失.已

知货物与平台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B、C两端相距4.45m,g=10m/s2,cos37°=0.8,sin37°=0.6.求: (1)货物到达B点时的速度; (2)若传送带BC不运转,货物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3)若要货物能被送到C端,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最小速度.   4.(2015?福建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的右侧装有一弹性挡板,一质量为M=0.5kg的木板正中间放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轨道上,木板右端距离挡板s0=0.5m,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铁块施加一沿着轨道水平向右的外力F=10N,小铁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前瞬间撤去外力.若木板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经历的时间. (2)若铁块和木板最终停下来时,铁块刚好没滑出木板,求木板的长度. (3)从开始运动到铁块和木板都停下来的整个过程中,求木板通过的路程.   5.(2015?临沂模拟)车站、码头、机场等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υ=1m/s的恒定速率运行,AB为水平传送带部分且足够长,现有一质量为m=5kg的行李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的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端,传送到B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沿倾角为37°的斜面滑入储物槽,已知行李包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行李包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g=10m/s2,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 (1)行李包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距离.

2010年经典物理模型--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滑块与传送带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是参与改变滑块运动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大小遵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与滑块相对传送带的速度无关,其方向取决于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改变,将引起滑块运动状态的转折,这样同一物理环境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物理过程。因此这类命题,往往具有相当难度。滑块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方向及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滑块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按滑块与传送带的初始状态,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一、滑块初速为0,传送带匀速运动 [例1]如图所示,长为L 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速度为v 0 的水平向右的速度运动。今将一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C ,轻放到A 端,求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t AB 解析:“轻放”的含意指初速为零,滑块C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此力作用下C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够长,当C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消失,之后一起匀速运动,如果传送带较短,C 可能由A 一直加速到B 。 滑 块C 的加速度为 ,设 它能加速到为 时向前运动的距离为 。 若 ,C 由A 一直加速到B ,由 。 若 ,C 由A 加 速到 用时 ,前进 的距离 距离内以 速度匀速运动 C 由A 运动到B 的时间 。 [例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 的恒定速度按图示 方向匀速运动。已知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 今将一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块A 轻放于传送带上端,求A 从上端运动到下 端的时间t 。 解析:当A 的速度达到 时是运动过程的转折点。 A 初始下 滑的加速度 若能加速到 ,下滑位移(对地)为 。

专题二传送带滑块模型

专题二传送带滑块模型 测试点-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架的压力(或对商店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2)发生条件: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 (1)定义:物体在支撑物上的压力(或悬挂物上的拉力)小于物体上的重力的现象。(2)生成条件:物体向下加速度为0. 3。虽然物体的加速度不在垂直方向上,但只要它的加速度在垂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_ _ _ _ _ _或_ _ _ _ _ _状态。 4。物体的超重或失重程度由物体的质量和垂直加速度决定。它的大小等于毫安。[思考深化]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1)当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必须是向上的。(2)减速下落的物体是失重的。() (3)加速度等于g的物体是完全失重的。(4)站在平台秤上的人蹲下。平台秤的数量减少。() 1。[对超重和失重的判断]关于超重和失重,下面的描述是正确的()。当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时,列车上的乘客超重。当秋千荡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d。当“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飞船上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

状态 2。[对倾斜平面上超重和失重的判断]为了使乘客乘坐更舒适,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乘客座椅可以随着坡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以保持座椅始终水平。如图1所示,当汽车减速上坡时,乘客(仅考虑乘客和水平面之间的影响)超重。不受摩擦力影响。受向后(水平向左)摩擦力影响。合力垂直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超级和失重问题] (2015江苏单科6)(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垂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垂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那么电梯上的压力() 图2 a. t = 2 s最大 b. t = 2 s最小 c. t = 8.5 s最大 d. t = 8.5 s最小 判断超重和失重的“三”技巧 从力的角度来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向上拉力(或支撑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0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来看,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处于超重状态。当它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是失重的,当它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是完全失重的。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 (1)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2)当一个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它会失去重量。

传送带和滑块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传送带模型专题 传送带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力学模型,也是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机械装置,以其为背景的问题都具有过程复杂、条件隐蔽性强的特点,传送带问题也是高考中的常青树,从动力学角度、功能角度进行过多次考查,它自然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二、难点突破策略: 在以上三个难点中,第1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第2个难点是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传送带上和物体上的一点,刚放上物体时,两点重合。设皮带的速度为V0,物体做初速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为V0,其平均速度为V0/2,所以物体的对地位移x物=20 t V ,传送带对地位移x传送带=V0t,所以A、B 两点分别运动到如图乙所示的A'、B'位置,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也就显而易见了,x物=2传送带 x ,就是图乙中的A'、B'间的距离,即传送带比物体多运动的距离,也就是物体在传送带上所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第3个难点也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对于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初速为零的物体,传送带应提供两方面的能量,一是物体动能的增加,二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所生成的热(即内能),有不少同学容易漏掉内能的转化,因为该知识点具有隐蔽性,往往是漏掉了,也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题目中更容易疏忽。突破方法是分析有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的物理过程,使“只要有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必有内能转化”的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三.传送带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成熟的模型,典型的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一般设问的角度有两个: (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 (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整理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 202202220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传送带木板滑块专题

专题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热点一滑块——长木板模型 滑块——长木板模型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涉及摩擦力的分析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等主干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滑块和木板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是解答滑块——长木板模型的切入点,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是下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解题过程中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长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2-x1=L(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Δx=x2+x1=L. 考向一外力F作用下的滑块——长木板 1 [2016·兰州实战考试] 如图Z3-1所示,质 量m=1 kg的物块A放在质量M=4 kg的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 (1)求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 (2)若F=30 N,作用1 s后撤去F,要使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为多长?从开始到A、B均静止,

A的总位移是多少? 图Z3-1

式题 (多选)[2015·陕西宝鸡九校联考] 如图 Z3-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3-2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B.若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时间t增大 考向二无外力F作用的滑块——长木板

(完整版)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 一、模型概述 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 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 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

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模型

专题: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模型 1、板块模型 此类问题通常是一个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 与木板长度L 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 内完成。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 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 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 a3(t-t1)2=2.1m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①研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②画出各自运动过程示意图;③找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速度关系、相对位移关系等;④建立方程,求解结果,必要时进行

讨论。要求学生分析木板、木块各自的加速度,要写位移、速度表达式,还要寻找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等等 在这三个模型中尤其板块模型最为复杂。其次是传送带模型,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情况,而传送带一般是匀速运动不需另加分析。最后是追及相遇问题,它只是一个运动学问题并没有牵扯受力分析问题,相对是最简单的,只要位移关系速度公式就可以问题。对于上述的三种模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是:①分别写出位移、速度表达式;②根据位移、速度的关系求得未知量。我认为在三个模型中只要熟练分析好板块模型其他两个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稍作变通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就可以减少了学生对模型数量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3、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 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完整版

高考物理中的传送带模 型和滑块木板模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传送带模型1.模型特征 (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2.思维模板 分析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是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要注意抓住两个关键时刻:一是初始时刻,根据物体速度v物和传送带速度v传的关系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二是当v物=v传时,判断物体能否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 1.(多选)如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速率v0滑到水平传送带上左端的A点,当传送带始终静止时,已知物体能滑过右端的B点,经过的时间为t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也能

滑过B点,且用时为t0 B.若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运行且保持速率不变,则物体可能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向左加速,因此不能滑过B点 C.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 D.若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行,当其运行速率(保持不变)v>v0时,物体一定向右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滑过B点,用时一定小于t0 2.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 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 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 乙所示。已知v2>v1,则(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离

高中物理难点分类解析滑块与传送带模型问题(经典)

滑块—木板模型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 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 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 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 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 (∵,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 a1t12+v共(t-t1)+ a3(t-t1)2=2.1m

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 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而A能获得的最 大加速度为:,∵,∴假设成立,在A、C滑行6m的过程中:,∴v1=2m/s,,A、B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 ,∴v2=1m/s,此后A、C相对滑动:,故C匀速运动; ,故AB也匀速运动。设经时间t2,C从A右端滑下:v1t2-v2t2=L∴t2=1.5s,然后A、B分离,A减速运动直至停止:a A=μ2g=1m/s2,向 左,,故t=10s时,v A=0.C在B上继 续滑动,且C匀速、B加速:a B=a0=1m/s2,设经时间t4,C.B速度相 等:∴t4=1s。此过程中,C.B的相对位移为:,故C没有从B的右端滑下。然后C.B一起加速,加速度为a1,加速的时间为: ,故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0,2.5m/s,2.5m/s. $ 练习2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2)①当F≤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②当2N6N时,A、B发生相对滑动,N. 滑块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木板右端放着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