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一节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

(一)教育的界定

1、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①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②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主要功能

①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选择功能

二、学前教育

(一)定义:是指0至入学前的儿童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具有福利性和教育性。

①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②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

1、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

主要特征:

(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

(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3)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4)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

2、社会教育,或称社会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

①含义: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

②主要特点:

接纳对象的社会性;社会教育具有娱乐性;教育活动的群体性

3、机构教育

含义: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

分为两个阶段:

1.5~3岁阶段的教育称婴儿教育,也称托儿所教育

3~6岁阶段的教育称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

主要特点:

(1)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3)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

(4)有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的。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学的界定

1、定义: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2、分类:可以分解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活动论三个分支或三个研究领域。

3、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师一个明显的价值问题,站在什么立场上,赋予何种价值就有可能引发学前教育相关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特性的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特别性的差异(二)学前教育学的性质

独立性;应用性;综合性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和发展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

代表人物著作观点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外象内感”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首先,学前社会公育观;其次

是学前教育目的观;再次是学

前教育方式观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

龄段的设想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

1、促使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

人物思想

陶行知对儿童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陈鹤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能都通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的小些罢了

2、促使西方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

人物思想

夸美纽斯提出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

卢梭人得天赋都是善良的,如果顺任天性发展,罪恶就可以消灭,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归于自然,从而形成了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教育

福禄贝尔第一,他认为万物是由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

第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并使儿童获得和谐地发展

第三,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和自动的态度

第四,他认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宗教内容,认为这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

一部分。

第五,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尊重儿童自由,重视游戏价值;使用恩物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人物著作观点

杜威《儿童与课程》《我的教育信

条》《经验与教育》《教育上的

关系与努力》1、消除福禄贝尔主义中的恩物的形式主义的影响,强调建立一个彻底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案

2、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和起点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法》《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

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

形成》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

2、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

3、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

少年和危机》他们之间理论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弗洛伊德较多地强调生物本能决定论,而埃里克森在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的同时,反对其生物本能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班图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

学习与人格发展》一是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二是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

三是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

皮亚杰一是认为儿童的智力是一种

认知结构;二是他把儿童认知

结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

是认为影响儿童认知结构发

展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对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

的影响和在活动中经过自我

调节所不断取得的主客观的

平衡

第二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第一节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界定

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二、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主导形态

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2、分类:

(1)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

三、儿童观的结构

1、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2、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3、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

四、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主要观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五、儿童观的演变

(一)“国”本位的儿童观

(二)“家”本位的儿童观

(三)“神”本位的儿童观

(四)“人”本位的儿童观

第二节教育观

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一、学前教育价值观

(一)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1、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2、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1、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

2、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

3、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

(一)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

三、学前教育环境观

(一)学前教育环境观的内涵

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

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三观点可以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

(一)三级水平

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

(二)三方面观点的内涵

1、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2、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

3、学前教育评价观

“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五、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1、幼儿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

2、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3、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4、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5、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6、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三节教师观

一、内涵

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二、教师观的层次

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

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

二、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

1、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2、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

3、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

4、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6、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

第一章生态环境与教育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生态环境

含义:指各种生态因子综合而成的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类)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二)生态系统

含义:指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联系。

(1)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关系: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和活动,也有与其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且彼此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联系。

(二)含义:多层次的环境与多层面的中心构成教育及其构成要素在内的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多方面的联系和协调,这便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三)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生态环境是研究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新视角

重视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自然生态环境与幼儿发展

(二)生态圈

1、含义:生物圈是由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中的生物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是地球的表层、外套,呈不规则形状。

2、组成部分:上层为大气圈的一部分,生物圈的中层是水圈,下层是土壤圈(岩石圈)

3、作用:生物圈中大气圈、水圈及土壤圈的生态条件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作用与幼儿的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高山、丘陵、平原、极地、沙漠、江河、湖泊、海洋等;生生物环境是指森林、草原、苔原、微生物区原、动物种群、植物群落等。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开发的对象。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生态环境不只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重要的教育内容。

总之,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净化、美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性情,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1、社会生态环境与幼儿发展

一、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提出者观点

智慧圈维尔纳茨认为人类是改变生物圈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从人类出现以后,

生物圈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叫智慧圈

社会圈马宁社会圈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

的新的特殊形式

技术圈费尔斯曼认为它是人类社会的技术子系统

二、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和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是一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前教育性质、发展水平的环境。

2、聚落环境是影响到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教育形式和组织等方面。

3、规范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态度、风气、观念等。

4、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人际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环境及社会成员与幼儿园之间的环境等。

第一节人类发展生态与幼儿教育

(1)围观系统

(2)含义:是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体验范型

(3)构成要素

(一)活动

①含义:它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行为,具有自己的动量,且为环境中的参与者所意识到

②主要要素

一、活动内容

二、个体参与这种活动的心理要素

三、活动的目标结构的复杂程度

(二)角色

含义:是指在社会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所期望的一系列活动和联系。

(三)人际关系,或人际结构

含义:同时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环境中对他人的活动加以注意或参与其中时所获得的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存在为双人关系的存在确定了最起码的条件和界定性条件,

双人关系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构成了个体发展的关键背景;二是微观系统中更大的人际结构——三人关系、四人关系等的基础,

双人关系有三种作用形式:1、观察性双人关系2、共同活动双人关系3、主要双人关系1、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

1)中间系统

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随着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形成和扩展的。2)外系统

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痛影响发展中的个体的直接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产生相互影响。

3)宏观系统

指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中的一些共同的因素。

3、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创设

(1)生态学上的学前教育机构

(1)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执行机构,其环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

(2)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幼儿园又是社会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3)幼儿园作为一个具有特定任务的机构,其自身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物质的、规范的、情感的、技术的层面,而这些层面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的过程,就是幼儿园各项工作运行的过程。

(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特性

1)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安全性

1、心理上的安全

①幼儿园中色调鲜艳、明快的环境②幼儿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③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

2、身体上的安全

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指可引发并实际具有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特性

幼儿园的环境,一方面应具有观赏性,生动有趣、富有美感的环境可引起幼儿的视觉作用,引发幼儿的喜爱、兴趣;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不能只局限于幼儿的视觉感受,还应让幼儿充分地与之相互作用。

三、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童趣性

童趣性是指要具有儿童的趣味。

有两层意思:一、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具有趣味性;二、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幼儿的环境,环境要反应幼儿的趣味性,而非成人的趣味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趣味性也意味着环境的年龄适宜性。

3、学前教育目标

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和依据

4)教育目标的界定

含义:是一种给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设定的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反应的规格指标,它陈述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4)是以广义的教育为基点的一般性教育目标

这种教育目标的确定者可以是家长、教师,可以是某一个利益集团,也可以是整个社会。这种教育目标是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

(5)是狭义的教育基点上的教育目标

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未来一代的要求、期望,一般来说,它能较为科学地反映受教育者可能发生的裱花,以及最终应该发生的变化。

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4、学前教育目标具有对幼儿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作用

5、学前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6、学前教育目标最本质的意义是对幼儿发展具有规范、评价(标准)作用

第三节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三、首先是儿童

了解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确定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四、其次是社会

五、最后是学科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科是很重要的目标生长点。但对学前教育来说,其重要性要低一些。

(3)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

4、学前教育目标的计划性、目的性

(四)学前教育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具有明确地计划性和目的性

(五)学前社会教育的其他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

(六)学前家庭教育目标

第二章学前教育目标适用的范围和层次

(二)学前教育目标是由国家制定的并通过法规或其他行政性文件颁布,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价值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目标是针对国家确定的目标,考虑某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实,以及师资及学前教育设施的状况,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对本地的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学前教育目标。

(四)学前教育目标是针对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的适合特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标。

四、学前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程度

学前教育木匾的层次不同,其可操作性就有区别。越是具体的、下位的目标越具有可操作性。上位目标一定要分解为下位目标才能得以实施。

1、它是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

2、它是幼儿园课程目标

3、它是幼儿园年龄阶段目标

4、它是单元目标

5、它是教育活动目标,也称教育行为目标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

(4)学前教育目标的不同结构

(3)从教育的基本内容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

即把学前教育的目标分为体育的目标、智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和美育的目标。这四育的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形成了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结构。

(4)从学前教育目标的现实媒体——相关大的学科或领域表现教育目标

相关的领域表现的教育目标有健康领域的目标、自然领域的目标、社会领域的目标、艺术领域的目标、语言领域的目标等等。

(5)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

(5)布鲁姆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

他再教育目标的分类学中,提出了以感情、认知、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个体发展构架来确定相关的教育目标,其实质是教育目标“心理化”,以人的身心发展整体结构为出发点和归宿。分类如下:

5、情感领域

6、认知领域

7、动作技能领域

四、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

2)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这个

《章程》提出了3—7岁幼儿保育教育的要旨,即保育、教育目标。

3)建国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建国以来,我国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个学前教育目标

二、、1952年政务院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

三、、1979年,教育部颁发《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四、、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2)国外学前教育目标简介

2、日本学前教育目标

日本文部于1990年3月组织制定了《幼儿园教育要领》P87—88

3、美国学前教育目标

美国全国州长协会于1990年2月底在华盛顿会议上正式通过,在由布什总统签署《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中提出了迈向21世纪的全国6大目标和21个具体要求。

4、法国学前教育目标

法国幼儿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促进儿童的情绪成熟与社会化,以及身体与认识的发展

5、苏联学前教育目标

苏联于1984年颁布的《幼儿的教育和教学标准大纲》中提出主要目标P90

第六章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智能概述

一、智能的涵义及智能理论

(一)智能的涵义

1、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

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2、智能结构

即智能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

(二)智能理论

1、普通智能论

主张智能是单一完整的能力,是统一的通用能量

2、群因素论

设想智能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

3、J.P.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设想智能活动有三个维度:操作、内容及成果

4、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

认为智能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能),通常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

5、R.卡特尔的智能结构理论

认为智能包括两种一般因素:晶体智能和流体智能

6、皮亚杰的智能观

智能是由运算结构决定的

7、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人类发展基本的就是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智能车测验并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智能水平,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的功能性领域组成的并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作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博物智能

8、新皮亚杰主义的智能发展理论

二、儿童智能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征

(一)儿童智能的年龄特点

(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智能的稳定性逐渐也加强

(2)智能核心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二)儿童智能的性别特征

男女幼儿在不同的智能因素的发展方面是不同的,或不平衡的,男性幼儿在数的推理与空间判断能力发表面有优势,而女性幼儿在言语流畅、机械记忆方面有优势

三、智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

认为智能发展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尔顿和高达德分别进行的名人研究和谱系研究是遗传决定论中两个较为典型的研究

2、环境决定论

这是一种与遗传决定论相对立的学说,强调环境在智能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说

第二节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

1、0~6周反射的动作

2、6周~4(5)个月婴儿已发展了协调的“原始循环反应”,或称最初的适应

3、5~8(9)个月这时显著的特点是婴儿的意向性出现了

4、9~12个月这阶段称为第二图式(习得行为)的协调及其在新的情况中的运用阶段

5、12~18个月这阶段称为通过积极试验发现新方法的阶段

6、18~24个月这阶段称通过心理组合创造新方法的阶段

二、幼儿期(2—6、7岁)智能的发展

(一)象征功能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2、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

3序列、分类和内涵关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智能培养的目标P127

二、学前儿童智能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知识获得与智能养成的关系

(二)把握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有效地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

(三)以感知觉的培养为基础,促进幼儿智能的协调发展

(四)应注重幼儿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概述

一、社会性的涵义

社会性是人得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它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他社会行为时的心理行为特征。

二、社会性教育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人得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社会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前阶段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的时期,幼儿的许多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要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为终身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目标

(七)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八)引导幼儿观察、接触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社会事件及社会成员

(九)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使幼儿关心集体,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五、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和教育

(五)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自我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4)自我认知

幼儿的自我认识是指幼儿对自身的特点,特征的认识,这种特点和特征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诸方面

5)自我概念

幼儿的自我概念是幼儿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幼儿关于自身特点和本质的反映,是幼儿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

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特性的判断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

6、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7、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道初步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

8、从笼统不分化的评价到比较具体细致的评价

9、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10、从局部的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4、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简称自控。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

5、独立性

独立性也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应注意的方面

5)根据幼儿的心智水平和知识积累水平,设计和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有利于幼儿认识自己身体外形特征的活动

6)引导幼儿形成自我概念,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自我概念

7)帮助幼儿形成正确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

8)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9)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6)学前儿童对他人的认知

(一)学前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内容

(4)外形特征的认知

(5)心理状态的认知

(6)群体中地位的认知

(二)对他人认知方面的教育应注重的方面

(6)教育幼儿尤其是中班以上的幼儿,认识各种情景下别人的情绪和情感,使幼儿知道别人什么情况下产生高兴等积极感情,什么情况下产生伤心等消极感情

(7)培养幼儿独立的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优秀的榜样学习的习惯,并努力表现榜样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榜样

四、学前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五、学前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对于他人的不幸或困难所持的关心、爱护的态度,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

六、羞愧感是一种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身体、情感)或规范造成了伤害或违背后所产生的负罪感,这是一种以自己的行为、观点、人格为对象的道德情感活动。

七、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感

五、学前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和教育

社会行为是指依社会情境而转移的个体行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有表情、姿态、言语、活动等。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区别在于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否有利。

社会性交往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交流认识经验和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类型

第三章婴儿与母亲的交往

第四章婴儿与父亲的交往

第五章婴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交往的阶段

大量研究证实,婴儿早期交往的发展以一种固定的程序展开:

第五章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第六章简单交往阶段

第七章互补性交往阶段

(三)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7、注重婴儿早期的交往需要和交往实践

8、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9、注重一些社会交往技能缺乏,活在人际关系中手忽视的孤立儿童的交往

6、助人

(一)助人行为

助人就是对有困难或急需帮助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二)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

1、要求幼儿提供帮助的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且通过具体的活动而非口头进行教育和训练

2、要及时鼓励幼儿的助人行为,使幼儿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积极地强化。

三、分享

(一)分享和分享行为

分享是一种与他人共同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利他行为,也是与人相处过程中很重要的技能(二)分享行为的培养P171

第四节合作

(一)合作与合作行为

合作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

(二)合作行为的培养P172—171

五、攻击性行为

8、攻击性行为与成因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身心的行为

9、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应注意的方面

1、要进行环境控制

2、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相互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技能

3、设计一些使幼儿专心致志、充满兴趣的活动

(四)学前儿童的美感发展与教育

(6)美、美感和教育

七、美

第六章美的含义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作为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

第七章美的表现形式

美可以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两种表现形式

10、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

(4)、自然美是自然事物表现出来的美。

自然美又包括自然形式的美和自然内容的美

自然形式美是指自然界中美的事物一般都有突出鲜明的形式

②自然内容美是指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所产生的联想和情感活动

(5)、社会美是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社会活动的美

①社会美是社会关系的美

②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美

六、除了有自然美和社会美所构成的现实美外,还有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变形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作品的美。

(十一)美感

美感是一种由审美对象引起的认识感受和反映,是一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愉悦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涉及感知、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方面。

第四节美感的主要特征

7)美感的直觉性

8)美感的情感性

9)美感的功利性

第五节审美与审美过程

审美是主体对客观事物能引起人们美感的某些性质、特征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

审美过程的三个最核心的要素:1、审美主体2、审美客体3、审美活动

(十二)美育

10)美育与美育的实质

第五节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第六节美育的实质:

11、美育的实质是陶冶、塑造性情

12、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形成和完善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11)美育的实践与研究

(7)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和美育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六、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以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前提的

七、幼儿美感表现的特点

(六)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模仿性

(七)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活动性

(八)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表面性

(四)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

美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六、幼儿美育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理性的人打基础。即幼儿美育以奠定一个完整的人、理性的人的基础为目的

七、幼儿美育是为了促进幼儿逐步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是由审美心理结构的特征及其功

能决定的。

八、幼儿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和表现美以及初步创造美的能力。这一层次的可操作目标,是以上两个层次目标的深入。

(8)学前儿童美感的培养

7、审美教育的过程

八、审美教育过程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审美教育史在审美目标的引导下,借助一定的什么媒介,陶冶、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

特点:

6、审美教育过程是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儿童的审美感受加以引导,定向控制,使之符合审美规律

7、审美教育过程是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展开的,必须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影响作用。

九、审美教育的创造性

8、审美教育的途径

第八章通过园所环境开展审美教育

(7)园所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场院环境②廊道环境③室内环境

(8)心理环境是园所精神环境之一方面

第九章通过大自然开展审美教育

第十章通过社会生活进行审美教育

第十一章通过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教育

(7)学前课程

八、学前课程概述

学前课程是一个所指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学前教育机构(正规的及非正规的)以及机构以外的学前非机构教育的课程

11、课程的定义

12、从力新在《课程的研制》一书中,对课程的三种主要定义做了归纳: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13、学前课程

主要指幼儿园课程

(6)活动课程

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7)学科课程

苏联的学前课程是较为典型的学科课程,它是以系统化知识及相关技能传授为主要目的,以适合儿童思维的可能性(不是现有水平,而是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前提的一种教育组织方案,其主要形式是“作业”。

(8)我国的学前课程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

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或指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七、学前课程的性质

1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1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14)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15)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16)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

九、学前课程的理论与模式

(五)进步主义课程理论及其影响

代表人物:杜威

杜威课程思想中倡导的注重儿童自身的经验、活动、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等主张在当今西方以及我国学前课程论中仍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单元课程、甚至分科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进步主义课程思想的影响(六)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在我国也称分科教育课程,它是一种与经验主义(进步主义)课程相对立的课程。

(七)结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遭到了批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表明其不是成功的课程方案。但他有关学科结构的课程及其转化的思想,对于我们设计学前课程具有借鉴意义的。

(八)皮亚杰主义的认知课程理论及其模式

第八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9、智慧及其组成部分

10、影响智慧发展过程的因素

11、智慧发展的阶段

12、知识的类型

第九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主义认知课程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影响

1、注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注重的个别差异,注重各类知识的作用,发挥影响认知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2、皮亚杰关于构成智慧的认知结构、认知功能及认知内容的思想,关于影响智慧发展因素的思想,以及智慧发展阶段特征的学说,对于学前课程的实施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十章皮亚杰主义认知课程方案

10)行为主义课程理论及其模式

(九)行为主义课程理论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其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结果,强调外部的影响是形成人的行为的重要原因,故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方式(条件发射、强化、消退等)加以塑造和改变,这也就是儿童达到发展目的的原理反应

(十)行为主义课程论教育实践

13、任务分析

14、教学行为

(十三)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和改革

我国的学前课程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

第六节分科课程

我国的分科教育课程是对苏联学前课程的移植和发展的产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三十年中,分科教育课程是我国幼儿园唯一的课程模式

分科教育课程,也称学科教育课程,是一种强调学科及学科体系的课程

第七节领域课程

与学科相比。领域是一种组织知识较为广泛的形式。一个知识领域可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

第八节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80年代初回归我国幼儿园的一种课程。

它是我国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课程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当代世界人文学科尤其是教育科学最新成就相结合的产物。

第十章学前教育活动

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类型

一、学前教育活动的意义

从整个学前教育的设计和组织系统开看,学前教育活动是整个学前教育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观念都要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学前教育目标也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转化为幼儿行为目标,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手段加以贯彻。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看,学前教育活动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一个幼儿自觉、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身心高度投入的活动,也是幼儿不断同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

1、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

广义:幼儿园由儿童参与的一切活动都对儿童具有影响作用,都可称为教育活动

狭义:专指由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倡导的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专门活动

2、主要类型

(1)上课:这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一贯倡导的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

(2)游戏:这是一种基本(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由儿童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它对儿童具有特殊的价值

(3)参观:这是一种引导幼儿用感官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事件、设施等活动(4)活动:这是一种使儿童体验劳动和培养简单劳动和培养简单劳动技能的活动

(5)操作:是儿童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事的发现探究和建构活动

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一、苏联心理学中的活动理论

把人的活动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是苏联心理学理论的一个特点,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在活动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是社会的范畴,动物只有生命活动,表现为机体对环境要求的生物学适应,人的特征在于有意识地从自然界中把自己区分出来,给自己提出目的,意识到激励他去进行积极活动的动机

代表人物:列昂节夫

主要观点:

(五)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对象性原则是活动理论的核心

(六)需要是具体活动的前提、内部条件,同时又是活动的调节器

(七)活动可以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这两种活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内化和外化

(八)人得活动对象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人得活动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历史内容的过程。

(四)皮亚杰的活动观点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主要论点:

1、儿童是主动活动的

2、活动就是人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五)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活动论点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建构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布朗芬勃伦纳

主要论点:

4、活动的要素及特征

1、人类活动的要素

2、促进人类发展活动的特征

5、角色承担及角色活动

6、人际结构及人际活动

(六)学前教育活动理论的指导意义P258~259

13、学前教育活动的因素及相互作用

四、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3、教师

4、幼儿

5、内容

6、方式

7、环境和材料

8、组织形式

五、学前教育活动的相互作用

1、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2、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复习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学前教育是指从胎儿时期到上小学以前儿童受到的教育。具体来讲,学前教育可以分为胎教、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三个时期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类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机构教育。 三、学前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价值: 1.科学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2.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四、学前教育对家庭、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1、对家庭的价值 在家庭里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不仅是对子女的一生发展负责,还能够丰富当下的家庭生活,保障家庭的未来发展与运行。从机构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能够保障父母安心工作,为家庭的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2、对教育事业的价值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奠基阶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

要影响。 3、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1)幼儿园教育保障了父母工作和家庭稳定,也就是在维系社会的稳定运行。 (2)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了明显地促进作用,这提高了人口素质,对国家的安全与民族的发展有着可观的贡献。 (3)从补偿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有益于消除社会贫困,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即“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体育: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得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智育: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德育: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

2018年10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39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蔡元培B.陶行知C.陈鹤琴D.张学门 2.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表明其价值取向是 A. 知识中心B.能力中心 C. 个体中心D.社会中心 3.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A.学习B.游戏C.劳动D.生活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由福禄贝尔创办于 A.1816年B.1837年C.1903年D.1907年 5.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 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 6.《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普及 A.学前一年教育B.学前二年教育 C.学前三年教育D.0—3岁婴幼儿教育 7. 体现一个国家教育水平蔼低的是 A. 经济发展实力 B. 民族文化繁荣C.个人受教育水平D.科学技术水平8.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判定儿童,其年龄标准分别是 A.O—l4岁,0—l2岁B.0—15岁,0—l2岁 C.O—l8岁,0—l4岁D.0—14岁,0—l8岁 9.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遗传素质B.社会因素C.主观因素D.自然因素 10.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指的是 A.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 C. 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 11.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即是儿童的A.主体性B.目的性C.天性D.社会性

学前教育原理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学前家庭教育和( A ) A.学前公共教育 B.幼儿园 C.社区学前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 2.下面不属于 ...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B ) A.多样性 B.主观性 C.整合性 D.方向性 3.幼儿班级生活的安排是( A ) A.以一日生活为基础 B.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C.以游戏活动为基础 D.以室内活动为基础 4.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 B ) A.《理想国》 B.《爱弥尔》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5.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指的是学前教育效益中的( C ) A.社会经济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个人精神效益 6.实践中,有的教育者认为识字、唱歌、数数等是最重要的,至于和同伴的交往能力、身体发展等,都是无关紧要,可以忽视的。这主要违背了( A ) A.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C.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7.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儿上”,它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 A ) A.操作活动 B.活动空间 C.游戏活动 D.教学活动 1 / 22

8.强调学生的平等参与,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排斥。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C )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9.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 ) A.唐代 B.南宋 C.元代 D.商朝 10.从承受对象的差异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 D ) A.基本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社会功能 11.在与儿童的教学互动中,不断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趣、问题、经验、建议等)调节、修订与完善课程计划。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A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D.幼儿园学科教学 12.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的理论是( C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3.教育要着眼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课程要具有过渡性、衔接性,提供给系统化的知识。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理论?( D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认知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C.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D.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14.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B ) A.家长开放日 B.家长接待日 C.咨询接待日 D.家长会 15.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样,都是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所不同的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A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2 / 22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学前家庭教育和( A ) A.学前公共教育 B.幼儿园 C.社区学前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 2.下面不属于 ...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B ) A.多样性 B.主观性 C.整合性 D.方向性 3.幼儿班级生活的安排是( A ) A.以一日生活为基础 B.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C.以游戏活动为基础 D.以室内活动为基础 4.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 B ) A.《理想国》 B.《爱弥尔》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5.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指的是学前教育效益中的( C ) A.社会经济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个人精神效益 6.实践中,有的教育者认为识字、唱歌、数数等是最重要的,至于和同伴的交往能力、身体发展等,都是无关紧要,能够忽视的。这主要违背了( A ) A.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C.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7.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儿上”,它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 A ) A.操作活动 B.活动空间 C.游戏活动 D.教学活动

8.强调学生的平等参与,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排斥。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C )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9.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 A ) A.唐代 B.南宋 C.元代 D.商朝 10.从承受对象的差异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能够分为个体功能和( D ) A.基本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社会功能 11.在与儿童的教学互动中,不断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趣、问题、经验、建议等)调节、修订与完善课程计划。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A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D.幼儿园学科教学 12.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的理论是( C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3.教育要着眼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课程要具有过渡性、衔接性,提供给系统化的知识。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理论?( D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认知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C.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D.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14.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它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B ) A.家长开放日 B.家长接待日 C.咨询接待日 D.家长会 15.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样,都是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所不同的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A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 1、学前教育学阐述的是0—6岁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2、学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有两种实施形式,一种在家庭中实施,一种由社会组织实施。 4、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所以学前教育在教育具有领先性的特征。 5、由社会实施学前教育思想起源于欧洲。 6、19世纪后期学前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 7、柏拉图在《理想国》《法律篇》中阐诉了他的教育观。 8、《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代表作。 9、《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 10、《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著。 11、《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代表作。 12、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人的教育》。 13、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的把游戏列入教育历程中的教育家。 14、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15、学前教育发展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马里兰根宝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为起点。 16、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7、蒙特梭利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自由的原则。 18、在蒙特梭利有准备的环境中,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 19、精神分析理论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2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理论。 21、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阶梯试验说明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22、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学习所起的作用有关。 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近几十年对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观点。 二、简答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答:(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恩物引起儿童的活动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是什么? 答:(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心理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答:(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从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成熟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贡献? 答:(1)量表提出的年龄常模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教育依据 (2)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掌握“最佳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 (3)教育应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论述 试论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 答:(1)发现儿童(2)自由的原则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复习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学前教育就是指从胎儿时期到上小学以前儿童受到得教育.具体来讲,学前教育可以分为胎教、早期教育与幼儿教育三个时期得教育。 二、学前教育得类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机构教育。 三、学前教育对个人发展得价值: 1.科学得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得认知发展; 2。适宜得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得社会性发展。 四、学前教育对家庭、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得价值 1、对家庭得价值 在家庭里进行有效得学前教育,不仅就是对子女得一生发展负责,还能够丰富当下得家庭生活,保障家庭得未来发展与运行。从机构教育得角度来瞧,幼儿园教育能够保障父母安心工作,为家庭得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2、对教育事业得价值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就是教育得第一阶段,就是基础教育中得奠基阶段,对教育事业得发展有

着重要影响。 3、对社会发展得价值 (1)幼儿园教育保障了父母工作与家庭稳定,也就就是在维系社会得稳定运行。 (2)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了明显地促进作用,这提高了人口素质,对国家得安全与民族得发展有着可观得贡献. (3)从补偿得角度来瞧,学前教育有益于消除社会贫困,进而产生一定得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章学前教育得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教育得任务有明确得规定,即“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得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得教育,促进其身心与谐发展”。 二、体育: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与机能得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得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与参加体育活动得兴趣。 智育: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与运用语言交往得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得认识,培养有益得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初步得动手能力。 德育: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得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幼教处教职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100题) 1、注意可分为哪两种基本形式? 答: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⑴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⑵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⑶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⑷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3、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目标,应该考虑那些规律? 答:⑴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⑵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⑶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4、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⑵活动的游戏化。 ⑶注意与幼儿的操作活动的结合。 ⑷幼儿的身体状况。 5、幼儿记忆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答:⑴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⑵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⑶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

6、试分析在幼儿记忆发展中出现“说谎”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做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是不对的。 教师应该正切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职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7、儿童思维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8、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答:⑴具体性⑵形象性⑶经验性⑷拟人性⑸表面性⑹固定性。 9、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答: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⑶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10、幼儿思维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答:⑴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 --

自学考试00398《学前教育原理》检测试卷(答案全面)

C .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D .政治制度决定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9.网络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了现代幼儿园的教育技术,表明对学前教育产生这种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 .政治制度 C .社会文化 D .科学技术 10.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发展幼儿智力 B .增强幼儿体质 C .培养健全幼儿 D .增长幼儿才干 11.认为人类的发展取决于内部的、生物学的以及心理的决定因素,这是( )。 A .机械论模式 B .机体论模式 C .环境模式 D .社会生态论模式 12.要让幼儿动作技能、身体姿势、各器官系统同步平衡发展,幼儿体育锻炼应符合的特点是( )。 A .简单化 B .适宜性 C .全面性 D .社会化 13.以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即( )。 A .学前儿童体育 B .学前儿童智育 C .学前儿童德育 D .学前儿童美育 14.铃木真一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说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要注重运用( )。 A .榜样示范法 B .正面说理法 C .赏识激励法 D .自然后果法 15.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控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属于( )。 A .权威型 B .专制型 C .溺爱型 D .忽视型 16.由社会教育机构和团体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儿童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指导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处理建议,对家庭中各种问题进行咨询的一种教育指导组织形式,即是( )。 A .家长学校 B .家庭教育咨询 C .父母学校 D .亲子园 17.由英国政府发起,面向4岁以下婴幼儿,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医疗保健、保育、早期教育服务及对家庭的支持的项目是( )。 A .“确保开端” B .“天使计划” C .“先行计划” D .“婴幼儿读书计划” 18.“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是( )。 A .高要求、高反应 B .高要求、低反应 C .低要求、高反应 D .低要求、低反应 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幼儿园)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 通过《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核,了解参与考核者对学前儿童(重点是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为选拔能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考试内容: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理解幼儿感觉器官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3)理解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4)理解幼儿循环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5)理解幼儿呼吸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6)理解幼儿消化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7)理解幼儿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考试内容: 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的生物基础。 考试要求: (1)理解儿童期的年龄段及我国常用的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理解发展与发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转折期和危机期、关键期或印刻现象、敏感期或最佳期、神经可塑性、最近发展区、领域特殊性、生态系统观、毕生发展观、幼态延续等概念。 (3)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遗传素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脑发育的表现。

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一、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10题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A.教育 B.训练 C.保育 D.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A)。 A.ECCE B.ECCC C.CCCE D.EECE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3题共15分) 1.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3)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2.简述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任务的观点。 ①幼儿园应帮助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②通过各种适当的游戏与活动,使学前儿童认识人和自然,增强体质,锻炼感觉,培养集体生活习惯、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发展体力、智力、做事或生产的技能技巧,为入小学做好准备。③幼儿园还有培训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 (四)论述题(15分) 1.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①发展决定教育。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

2017年10月自考学前教育原理00398真题和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398)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前教育就是指 A.0-3岁的儿童的教育 B.3-6、7岁儿童的教育 C.2—5岁的儿童的教育 D.出生至6、7岁儿童的教育 2.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教育家是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陶行知 3.决定学前教育性质的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4.我国学前教育充分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瑞吉欧的课程理论等,体现了学前教育对文化的 A.传承功能 B.交流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5.“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反映了生物的 A.遗传性 B.社会性 C.主观性 D.能动性 6.决定学前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是 A.办学理念 B.教学水平 C.发展适宜 D.儿童身心 7.一般儿童都先学会爬然后再学会走路再能四处跑动,先感知理解周围事物再产生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 8.德纳姆等人研究发现成人对儿童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儿童在别人悲伤愤怒痛苦时表现出助人行为,说明学前教育显著地影响了儿童发展的 A.社会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生理性 9.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征有二,一是在全面发展要求上反映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二是人的素质发展 A.以德为先 B.以智为先 C.以体为先 D.以美为先 10.学前儿童肌肉力量、韧带强度正处于发育过程当中,在体育锻炼时要做到“高密度,低强度”,反映了学前儿童体育应具备的特点是 A.生活化 B.趣味性 C.简单化 D.适宜性 11.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少理解力差,不易分清正确与错误,各种教育影响都易接受,为了帮助其分辨是非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学前德育中应贯彻 A.规范与尊重相结合原则 B.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2.学前儿童美育本质上是一种

《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 A.教育B.训练C.保育D.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A 。 A.ECCE B.ECCCC.CCCE D.EECE 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 。 A.教育手段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D.教育内容 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 ”和“”的内容。 A.身体、心理B.保、教C.教育、教学D.游戏、教学 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C 中实施的学前教育。 A.幼儿园B.托儿所C.学前教育机构D.学前班 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C 。 A.日托中心B.家庭日托C.学前班D.幼儿学校 7.学前教育学是以B 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 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C 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 A.夸美纽斯B.杜威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 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A 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A.感官B.眼睛C.身体D.大脑 二、填空 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三、概念解释 1.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社会学前教育: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8.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9.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分析 1.你对我国“托幼一体化”、取消学前班等现象有何看法? 参考要点: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职能合并的“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上述幼儿园开始早教班、早教中心的做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但“托幼一体化”可能带来对0-3周岁婴儿实施野蛮“潜能开发”的后果,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近年来,随着学前班在发展中出现“小学化”倾向等问题,不少地方提出取消学前班,或者将学前班改为幼儿园。这类主张从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的情况下,能否一刀切地取消学前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节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 (1)教育的界定 1)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①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②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主要功能 ①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选择功能 二、学前教育 (1)定义: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 ①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②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2)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 1)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 主要特征: 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 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3、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2)社会教育,或称社会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 ①含义: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 ②主要特点: 1、接纳对象的社会性 2、社会教育具有娱乐性 3、教育活动的群体性 3)机构教育 含义: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 分类: 1.5~3岁阶段的教育称婴儿教育,也称托儿所教育 3~6岁阶段的教育称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 主要特点: (1)手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3)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 (4)有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的。

自考《 学前教育原理 》知识要点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第一节 1. 教育的概念:广义和狭义;( P1 )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不论她是有计划的还是偶然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自觉的还是自发的、来自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都是教育。 而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狭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2. 判断题;( P2 ) 在中国古代,小学教育没有统一系,入年龄也无统一规定,因此学前教育也就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 19 的葵卯学制规定蒙养院招收 3~~7 岁的幼儿,接受四年教育后,即 7 岁进入初等小学。 3. 广义和狭义的学前教育。( P2 )

一种认为从儿童出生一直到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教育为学前教育,被称为广义的学前教育。 另一种则为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 3~7 岁儿童的教育,以有别于 3 岁以前的乳婴儿教育。 4.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P3 )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它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5. 家庭教育的概念:( P3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由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6.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有以下特点。( P3 ) (1.) 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 (2.) 家庭教育伴随终身。 (3.) 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4. )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 7. 与学期家庭教育相比较,托幼机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P4 ) 1. 群体性; 2. 计划性 3. 专业性。 8.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P5~P7)( 一 )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四)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9. 历史上最早的公共教育机构。( P6 )欧文在她的工厂区内为工人阶级及其子女兴办学校,其中包括 18 开办的专门招收 1~6 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新学园”。

2018年4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39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 A.自然教育理论 B.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C.实用主义教育主张 D.做中学的主张 2.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皮亚杰 D.凯米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是 A.《大教学论》 B.(儿童心理之研究》 C.《童年的秘密》 D.《世界图解》4.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5.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6.关于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A.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B.采用公养、公育形式 C.教育无阶级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7.“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擎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这个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出自 A.《礼记》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8.欧洲中世纪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新生婴儿生下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体罚儿童盛行。这种儿童观称为 A.预成论 B.小大人说 C.性恶论 D.性善论 9.被誉为“幼儿园之父”,推动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 洛克 C.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浙江省年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基础知识试卷及参考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园) 课程代码:30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 A.营养和阳光 B.铁和磷 C.维生素C和钙 D.维生素A和水 2.具有促进铁吸收功能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婴幼儿脑细胞能够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5.以下关于儿童情绪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同时情绪也会影响认知过程 B.婴儿期的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 C.婴儿最初的笑是没有社会意义的 D.新生儿听见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是移情的表现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学前教育公共的提供必需坚持 A.广覆盖、高质量 B.重点覆盖、保基本 C.广覆盖、保基本 D.多覆盖、有质量 7.“方案教学”的倡导者是 A.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B.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C.人本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D.新行为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8.我国的“托幼一体化”是指 A.托儿所和幼儿园职能合并 B.幼儿园取代托儿所 C.托儿所取代幼儿园 D.以上都不是 9.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是 A.儿童发展价值 B.社会发展价值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真题(2011至2013)

2013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DA.基本条件B.基本手段C.基本内容D.基本问题 2.人们把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托幼机构所追求的目标,并广泛开展关于“什么是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始于C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根据《礼记·内则》,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D A.6岁以前B.8岁以前C.9岁以前D.10岁以前4.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前教育事业成为C A.社会慈善事业B.社区保障事业C.社会公共事业 D.社区福利事业 5.已有研究发现,幼儿个体口语学习的敏感期是A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6.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C A.扩大招生、降低成本B.调整结构、扩大规模C.优化配置、开发资源 D.改革体制、实行“三制”7.幼儿的基本活动是BA.学习B.游戏C.观摩 D.劳动 8.对婴儿来说,最好的营养品是DA.牛奶B.乳制品 C.含钙乳品 D.母乳 9.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格以及形成鲜明性格差异最为显著的因素是CA.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B.托儿机构的教育方法C.长辈对待孩子的方式D.所在社区的教育环境10.在大教育观的导向下,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AA.社会化 B.专业化 C.规模化 D.家庭化11.决定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B A.幼儿园领导的工作作风B.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C.幼儿园的设备设施 D.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看法12.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DA.年龄组 B.兴趣组 C.幼儿小组D.幼儿班级13.在托幼机构教育过程的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D A.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B.教师与同事的关系C.教师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 D.教师与幼儿的关系14.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观察与模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提出这种观点的学派是B A.新建构主义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建构主义 15.我国古代幼儿蒙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BA.蒙养院B.家庭C.私塾D.社会慈善机构 16.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即B A.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职业观B.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儿童观 C.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苦乐观 D.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权利观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什么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BA.颜色 B.环境 C.污染 D.物质18.幼儿接受空气浴、日光浴等的最佳方式是CA.游戏活动B.体育活动C.户外活动D.园外活动 19.根据有关规定,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有足够大的活动场地,每位幼儿至少拥有C A.1平方米B.1.5平方米C.2平方米D.2.5平方米 20.在幼儿教育领域,新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D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C.客体与主体的关系D.师幼互为主体关系 21.幼儿班级生活管理的出发点应当是C A.适应班级管理的需要B.适应幼儿家长的要求C.适应幼儿的发展 D.适应幼儿教师的要求 22.对小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首先要A A.做好入园、离园的迎送工作B.组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 C.形成班级活动规则 D.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 23.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辅导,可以发展幼儿健全的BA.体格 B.人格 C.性格 D.品格 24.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来源是D A.自然、社会、生活B.自然、社会、教育C.自然、社会、家庭 D.自然、社会、自我 25.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课程研究工作的是B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200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200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实施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瑞士教育家是()P19 A 福禄贝尔 B 蒙特梭利 C 裴斯泰洛齐 D 皮亚杰 注: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时期西方的一些主要人物及思想如下: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学前社会公育观,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 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 中国:陶行知,陈鹤琴 陶行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对儿童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家 陈鹤琴:率先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用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展研究。 西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的是捷克教育家 卢梭:提出实行公共平等的集体保育思想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主张实施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瑞士教育家 福禄贝尔:183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使用恩物,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家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 西方:杜威,蒙特梭利,弗洛依德,班图拉,皮亚杰 杜威: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的是美国教育家 蒙特梭利: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的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 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 教学体系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 班图拉:学习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是美国心理学家 皮亚杰:认知学派教育思想,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和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2.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的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P22 A裴斯泰洛齐B福禄贝尔C卢梭 D 蒙特梭利 注: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时期西方的一些主要人物及思想如下: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学前社会公育观,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 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如下: 中国:陶行知,陈鹤琴 陶行知: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对儿童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家 陈鹤琴:率先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用实验法在其创立的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开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