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概要

普通语言学概要
普通语言学概要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

一、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一)关于语言起源的一些学说

1、远古先民“语言神授”的原始观念

2、古希腊——20世纪30年代以前:

摹声说感叹说劳动叫喊说社会契约说手势说

3、现代对语言起源的认识:

动物学家——

考古学家——人类语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约产生在距近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晚期智人时期。

社会学家——

(二)动物语言的特点:

现场刺激信息有限无法拆卸组装与生俱来

(三)人类语言的特点:与动物语言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功能开放——无所不能表达

构造灵巧——任意性

离散性

层级性

可传授性——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潜能,但必须适时开发。

二、人类语言的习得——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准备阶段——咿呀期

发展阶段——语音的发展

语汇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

语用的发展

完善阶段——

三、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

后天环境论(模仿论)

先天决定论(天赋论)

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认知论)

第二节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什么是语言(定义)

人类用以思维和交际的符号系统。

社会属性——功能特征(交际工具、思维工具)

本质特征(社会现象)

自然属性——结构特征(符号系统)

二、语言与言语

言语行为

语言

言语作品

三、语言存在的形式

内部语言-——存在于说话人的脑子里。

外部语言——言语作品

语言的种类:口语和书面语共同语和方言自然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

四、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中的词基本上都是符号。

约定性

任意性

规则性

概括性

民族性

线条性

五、语言的系统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性的集中表现。

第三节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第四节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同多种学科建立了密切联系,是由语言的特点决定的。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在科学体系中互相影响,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

二、多角度研究语言(语言本身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

三、语言学的几种分类

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专门研究一种具体语言。

普通语言学研究各种语言的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状态,研究语言的共时作用规律。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

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是对语言现象进行概括,形成科学原理。

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理论来解决各项实际任务。

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

宏观语言学是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

微观与呀学研究语言的微观变体。

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和社会功能。

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心理、思维、符号、文化等的关系。

结构语言学和建构语言学:

四、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和内部分科

五、传统语言学

六、现代语言学的产生

七、结构语言学

八、转换生成语言学

九、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重视语义研究研究对象扩大为语言体系、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

边沿学科大量涌现语言学理论广泛应用

研究重点从结构进入建构

第二章语言的构造与机制

第一节语言的构造

一、语言的构造——以语音为形式,语义为内容,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有着严密的结构组织的符号系统)。有四个大的子系统:

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基本特征:现成的、离散的、封闭的

三、语言单位的切分和归并

切分:标准是——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

后园的葡萄熟了。

(句子、短语、词、语素)

The old farmer kills the duckling。

(句子、短语、词、语素、音素)归并——归并的原则:对立——则属于不同的单位。

不对立(互补)——则属于同一个单位。

如:

湘方言中n——l、zh——z等是一个音位,但在北方方言中则是对立的不同音位。

多义词的几个义项在词典中是静态的,我们可以记住有多少

个义项,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则只能是一个确定的意义。如:正:正南——垂直或合乎标准方向(跟歪相对)

正房——位置在中间(与偏、侧相对)

正职——主要的(与副相对)

正面——反面

正数——大于零(负数)

正红——纯正

正方形——边、角都相等的图形

正人先正己——使端正

正一正帽子——使位置正

正音——纠正错误

正中下怀——恰好时钟正打12点。(副词)

正下着雨呢——动作进行、持续的状态(副词)

问题正在这里。

正是为了你,我才这样做。——加强肯定的语气(副词)

(下三种用法与上不同,不能按互补的原则归并为同一个语言单位)

切分与归并的关系:

四、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属于同一层级的单位才能组合——组合体(结构)。如:

唉ai (音位的组合)阿姨a yi (音节的组合)

彩蝶(语素+语素)蝴蝶(一个语素)

受到语用、社会习惯的约束。如:

音位的组合——汉语中 bua buai buo 等组合无意义。

语素的组合——汉语中:

红火(有引申意义)绿火

白人黑人——按肤色分

黄种人(不说黄色人)棕色人(不说棕种人)

红人——有引申意义

救生——(助生)救死扶伤(阻死)救火——灭火

词的组合——受到深层意义和线性的影响。如:

喝醉了酒——喝醉了一杯酒x ——喝醉了一次酒x

喝西北风——喝风x ——喝东风x

妈,你可想死我了!——妈,我可想死你了!(?)

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发现关系——聚合体

替换在决定聚合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音位的聚合——()+ 韵母→ 声母可聚合在一起

语素的聚合——自由语素:

粘着语素:

词性的聚合——()+ 宾语→ 能带宾语的聚合为动词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相互作用:

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

组合关系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

第二节语言的机制

预设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

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和分类

一、语音的性质

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生理基础

社会性质

心理性质——发音的过程是大脑指挥、协调、监听、识别的过程。

二、语音学

三、语音的分类

音素和它的分类

音素——元音、辅音

元音辅音

气流是否受阻不受阻受阻

肌肉紧张状态均衡紧张局部紧张

气流缓急情况缓急

声带是否振动振动不一定

元音的特点: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圆展

辅音的特点:(p72)

音标——纪录音素的符号

国际音标:世界通用的遵循音素和音标一对一原则的音标。

音标和文字:音标是文字表达语音的必要补充。

第二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一定语言或方言系统中最小的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1、能区别不同的语言符号。

2、最小不能再进行切分。

3、属于一定的语言系统。

4、归并有历史性。

二、音位与音素的关系

音位是语音中对音素进行归并的结果,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个音位往往包含有几个不同的音素。

三、音位的分类

音质音位——音段音位,是任何语言中的主要音位。

超音质音位——时位(长元音与短元音)

调位(声调)

重位(音强)

四、归纳音位的方法

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替换比较。

五、音位和音位变体

互补和条件变体

互混和自由变体

六、音位的语音特征

(一)什么是语音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

1、语音的发音特征

2、能区别不同的音位(辨义功能)

3、属于一定的语言系统

4、属于特定的音位。

(二)语音特征的描写——用二分法揭示音位之间的对立。如:

有阻/无阻清/浊送气/不送气长/短前/后高/低等

七、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

音位系统归纳的原则:

系统原则对立原则互混原则互补原则

相似原则历史原则经济原则对称原则

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音位及其结构规则构成的整体,音位以特定的方式彼此对立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音位系统

音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平行对称。如:

P p… m

t t…n

k k…ng

组合关系

八、普通话的音位

第三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的性质

二、音位的组合——有极强的选择性。

复元音复辅音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没有复辅音、元音组合的选择性强。

三语调

第四节语流音变(略)

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汉语拼音,并写出字母对应的国际音标。“e”在下列词语中的实际发音有几个?为什么汉语拼音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些音素?

哥哥姐姐解决学位真正恳切

2、比较英语与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的主要差别。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素和词

一、语素和语素变体

(一)语素的确定——对语言进行逐层分析后,最后不能再分的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玻璃窗透出了光。

词与语素的区别——能否单独运用是根本点。

语素变体: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语义变体只有条件变体)

(二)语素的分类

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自由语素(成词语素)和粘着语素。

车马书笔

Head art red

车夫马车马戏马路

headline subhead abhead

artware redden reddish reddle

——自由语素(成词语素)

宴碧机朋

bio-(生命、生物):biology bionomy

-er (从事某种事业的人)后缀

-tion (行为、状况、过程等)后缀

un- (表相反的前缀)

——粘着语素(不成词语素)

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位置和作用划分: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如:

前缀词根(+词根)后缀词尾

词干

学生

老鼠

railway 铁路

fore head

read er s

en large

speak er

book s

read ing

二、词和词的构成

构词法:用语素构成新词的方法。

合根法——汉语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造词法。

附加法

减缩法

词的结构类型——根据词干内部语素的组合关系决定。

单纯词:书book 球ball 笔pen

合成词:战争手表blackbird

派生词:

缩略词:USA UNESCO HPK

KTV PSC

第二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类

一、语法是什么

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二、语法的性质——抽象性规约性生成性(复制、替换、扩展)

三、语法单位

满意的顾客买了碟子和玻璃杯。

语素、词、短语、句子是四级语言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四、语法形式与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有形式上的组合才能有意义上的组合。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

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归纳起来形成的类别。

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之间是具体与抽象、概括与被概括的关系。常见的语法手段(p92)。

综合手段与分析手段

五、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在组织一定语法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意义。特点:高度抽象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依附于一定语法单位的意义上

语法意义的类型:结构意义:主语、谓语、宾语等。

功能意义:反映组合单位的功能。

范畴意义:性、数、格等。

情态意义:语气、句式、主动、被动等。

语法范畴:根据语法意义的共同特征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别。

词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人称、式、级等。

句法范畴:陈述、支配、修饰、补充、联合等关系意义。

六、词类——词的语法功能的分类。

词分类目的:词客观上存在着类别;进行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

汉语中词的基本类型:

七、词的基本组合类型。

第三节句子

一、句子和成句的条件

一定的词语贯穿全句的语调

相对完整的意思同一定的现实联系

句子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

二、句子的结构分析

词与词的角色关系和配列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成分位置的前后基本的句型:主语 + 谓语

洪水退了。

扩展的句型:松花江的洪水终于退下去一米多了。

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的原则:

切分出来的每一个成分都要有意义

各个成分在意义上要能配搭

归并后要与整体意义相等

三、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

显性语法结构关系的特点:以语流中的连接单位的关系为着眼点。

成分间是连续的;成分间是直接的关系;成分间关系是单一的。隐性语法结构关系的特点:多层次、多方位看词语的内在关系。

可以是非连续的;间接成分间的关系;一个成分可以发生多种关系。

四、句式的变换——根据句子的结构规律变换

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概括句式,揭示规律。

现代语言学为了使句式更准确、简明、抽象以便于推演而采用符号:

句型的变换:如肯定句变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

I thing it will be very hot today。(肯定)

I don…t thing it will be very hot today。(否定)

变换的目的和意义——一种有效的语言分析方法。

变换可以帮助识别句子的结构,区别歧义句,也可以证明形异实同的结构。如:在黑板上写字——把字写在黑板上

在家里吃饭——把饭吃在家里*

在火车上写标语(歧义)——把标语写在火车上

同义句式的转换——深层意义不变:

句式1 转换句式n

深层意义(动作、施事、受事、工具等)不变。

小张用这把菜刀切碎了三棵白菜。

我学会BASIC语言了。——我把BASIC语言学会了。

转换运用的语法手段:移位添加替换删除

转换的原则:深层意义不变,不能替换实词,可以增减个别实词。

他批评了老张——老张批评了他*

他被老张批评了——他被批评了——谁被老张批评了?——谁被批评了?

我看完了——我看完了这本小说——我看完了这本刚买回来的小说——我刚看完了——我刚看完的这本小说他借去了*

多义句式与歧义

王老师已经通知了。

这些孩子真没办法。

科长也应该检查。

他今天评了优秀教师。

第四节语言的类型分类

一、从词的构造方面分类

语言形态学上的分类: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

二、从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方面分类

综合语分析语

第五章语义

第一节词义

一、什么是词义:(主义与概念意义区别)

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就是说词涉及到三者的关系:声音、意义、事物

关联反映

音————义———客观事物

符号(词)——→指称↑

二、词义的构成

1、词的理性意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客观事物概括而成。

2、词的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三、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社团性稳固性客观性

四、词义的层次

原生层:原生义初始义本义基本义

派生层:与意义有联系,派生总有一定的诱因。

注意:多义的联系与同音的区别

词的义项与语素义的区别

派生意义产生的方式:连锁式辐射式综合式

五、词义的概念内容与联想内容两者的关系

六、词义的关系(p122)

相同关系——同义词

相反关系——反义词——反义词的论域:

互补反义词程度反义词

包含关系与被包含关系

上下义关系——类属关系历史集关系其他集关系

组合关系——随机关系有序关系

离散关系

类比关系

七、义素分析

动物身体圆细长有鳞肢体爬行

蜥蜴

坐具扶手靠背

椅子

凳子

义素分析的原则:

对等性原则:不能过宽或过窄

系统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

义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第二节句子和句义

一、句子和句义

什么叫句子

句义包括两个内容:

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组成的关系

市场繁荣——繁荣市场

蔬菜长得很好。——人要多吃蔬菜。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北京是大城市。

北京很大。

北京很美。

说话人的总的意图和态度:认同、评价、欣喜、惊讶、命令等

二、句子中词义的选择和限制

有三个因素起作用:

词汇意义的义素

结构特征

语义特征

三、歧义句

主要是书面中容易出现:

词汇因素语法因素语义因素

四、预设

隐含在说话时的各种信息由句子推断出来句义构成的基础第六章语言的变异

第一节变异概说

一、语言变异的理论

二、语言变异的表现

语音变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性别文白异读

词汇变异:本语词与外来词行业词与通用词

共同语与方言词古语词与现代语词

语法变异:

三、语言变异的因素

内部因素:语言演变趋势的影响语言类比作用的影响

外部因素:书面语方言外来语外来户

四、语言的变异与语言演变的关系:

语言的共时变异反映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

五、语言变异的情况

说话者的地域背景和社会背景

产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景

谈论的话题

六、语言变异的分类: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功能变异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

七、语言变异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地域变异

一、方言

方言的变异:语音、词汇、语法

方言的形成:过程复杂,因素多样

方言发展的前途:扩大分化成独立的语言

维持局部变异

缩小范围——推广共同语

二、次方言

三、语言地理学

第三节社会变异

第四节功能变异

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第一节言语行为

一、语言运用与语用学

(一)语言的运用: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用语言系统的规则做基础,用语言环境做参照,进行正确而又恰当的信息表达。

可见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掌握不同。

话语的表达要考虑语言本身的规则和种种语境的制约因素。

话语的理解要考虑字面因素和根据语境把握言外之意。

(二)语用学:20世纪70年代被确认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1、语用学及其研究的对象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

研究言语——交际的过程、交际的原则、言语行为、言语环境、

话语表达、话语理解、交际变体、语用对策等。

2、语用学与语义学

都研究语言的意义,但研究的平面不同。

二、言语行为

现代语言学认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行为,成为言语行为。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

命题意义:语句字面上的意义,对客观事物的表述。

施为意义:语句对受话者产生的效果,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发出了某种行为。

语言行为的早期理论中将语句分为陈述句和施为句。后来的理论区

分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表述性行为、施为性行为、成事性行为。

(实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表述:

施为:表态性、宣告性、指使性、表情性、表述性。

成事:

言语行为三分说理论的不足:

另一种说法:直接行为和间接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二节言语过程

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和间接言语行为过程。

第三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一、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四条基本准则:

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的准则、方式的准则

二、会话含义

三、语用推理——三个步骤:判断、投射、推导。

第四节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一、构成语境的诸因素: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二、语境的作用——限定、调节、生成、确定、补足等。

第五节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语义层的和语用层的。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讲课讲稿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

导言 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 语言学语文学小学 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主观性 二、举例说明 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 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三、简答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 四、论述 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征候 2、心理现实 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 1、语言和言语 2、征候与符号 3、语言与符号 三、简答 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 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 第二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 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简答 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 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论述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音标 2、国际音标 二、辨析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和音乐学 三、简答 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 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 第三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纯音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1 语言学教案 导论zsl

1.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以言语形式进行表达和理解的一种音义结合符号系统,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1.语言是一种系统;1.是人类独有的,主要包括人类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3.是一种音义结合体;4.其表现形式是言语;5.语言用于交际的方式是通过言语进行表达和理解;5.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2.语言的三个性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工作、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前两个性质是语言的功能,后一个性质是语言的结构特点。 3. 如何理解语言的全民性?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语言具有全民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语言没有阶级性。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不是为一个阶级服务,而是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为社会各阶级服务。其二,语言不同于思想。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而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其三,语言不同于客观事物。语言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国家”、“军队”等)、语言所代表的感情(如“正义”、“邪恶”等)是有阶级性的,但代表这些事物或感情的词是没有阶级性的。因为不同阶级的人对这些词都有共同的理解。 4.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或对语言的科学研究。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成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如汉英、英语等)为研究大学的成为XX语语言学,如汉英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是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的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的很晚,至今也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 5.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任务: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分类、发展等这些语言方面的理性知识。 6.语言的定义特征?也叫语言的本质特征,是指那些把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区分开来的定义特征。一般有5个,它们是任意性、二层性、创造性、移位性和文化转移性。 任意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于二十世纪初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提出的,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具有3个不同的层次;(1)语素音义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3)任意性和归约性。 二层性是指语言的两层结构特点,即上层结构(符号层:有意义的单位)和底层(语音层)。 上层音义结合的符号层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有意义无限 底层语音层音位无意义有限(几十个)创造性是指语言的能产性。词语通过新的使用方法能表达新的意思,并能立刻被没有遇到过这种用法分人所理解。语言的创造性一方面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使用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的语言单位,无止境的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或没有听过的。语言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来源于递归性,因为它有制作无穷长句的潜力,语言的递归性为这种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移位性给予我们的心智的好处在于它使我们有可能用抽象的概念来交谈或思考。 文化转移性是指语言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来的。 7.语言的起源 P7。 摹声说(bow-wow):远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生环境中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语言表从此而来。拟声词在对自然声音的模仿程度上是非常不同的,此理论缺乏有力的证据。 感叹说(pooh-pooh):我们上古祖先在艰难生活中,常本能的发出表示痛苦、愤怒和高兴的声音。几乎所有的语言中感叹词数量都非常有限,使这一理论存在问题。 哼育声说(yo-hi-ho):原始人共同劳动时,他们发出有节奏的哼育声,逐渐发展成单调的语调然后变成语言。哼育声与实际的语言相差太大。这一理论至多是猜想。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余映潮 第一部分最基本的道理 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教材 安排实践活动 重视课中读写 实现语言学用 注重知识积累 关注集体训练 “教学设计”的目标 语言学用 技能训练 知识积累 集体训练 气质养成 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 时时关注“能力训练” 教师要克服的重要弱点 碎问碎读碎说 -老师的碎问碎说可形成知识碎片,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有力度有深入的课堂训练 单个对话频繁 -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对话,因此对话显得肤浅,凌乱,零碎。时间消失在对话中,学生没有沉淀和收获。

没有选点深入 -不到知识点,文章的精彩中去,所谓点,一个是知识点,比如探究文章线索,欣赏这篇文章的照应 活动时间不多 -不肯安排时间,每个学生都要把握自己学习时间。 积累意识很差 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性 多读 多析 多写 *多背 多记 阅读课堂教学两个永远的点:语言学用,能力训练和知识积累 课标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不是把教学放到解读上去。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指标 1、难读难写的字300个 2、两字书面语汇4000个 -雅致,离口语较远的词汇,如清新、清雅。朗读,背诵都是重要的途径。 3、成语、短语1000个 4、背诵积累60000字 -初中学生到高中一帆风顺,能读会写 5、精读训练100篇 -短文一定要让学生精细地赏析 6、知识术语200个 文体知识、修辞知识、 章法知识、手法知识 7、自学方法10种 8、阅读技能训练20种

最新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它解决的是语言的共性问题,所以不同于以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 本课程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论述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门课之后,要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础、提供方法的作用,主要对接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提供进行社会调查需要的某些语言学知识和能力,比如用国际音标的识读、标写能力的培养,为方言调查提供前提条件。与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的职业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密切,对师范生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可以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配合,为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等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和技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后续课程: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创建延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形势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必须承认,语言学概论就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语言学的入门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语言分析手段和技能的训练,包括观察点的选择、分析手段的把握等。另外,经过训练的学生应该建立起一定的观察语言生活的意识和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素养。 具体课程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01012 总学时:51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类2年级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第3版)

00导言(1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分类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方法:讲授为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学的建立过程 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 方法:讲授为主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组织教学。 导言部分对课程的内容作一个总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和已经在一年级学习过的现代汉语课程及正在学习的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说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介绍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认识和方法,即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言,同时注重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以辩证的方法看待语言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材料分析的方法学习、认识并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文学时期 –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语言学时期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 语言交际的信息论解释: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三、语言学的功用 语言教学 推行语文政策 实际应用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 2.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 2.思维的成果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表达与贮存 语言同样也离不开思维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对策分析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对策分析 [摘要] “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本身及与“现代汉语”内容的冲突性问题,课程内容的扩充与增加问题以及如何以学生为本位,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语言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教材;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6-0095-03 一“语言学概论”内容上的三大模块及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冲突性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语言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认识和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 关于教材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论、语言发展演变论。这一模块的搭配和布局自早期的高名凯,石安石所编写的“语言学概论”(1963年版)就

已如此,以后的教材也多不出这个框架,如高校较为通行的叶蜚声,徐通锵本《语言学纲要》(2010年修订版)的内容构成分别是: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这些内容中既有属于共时语言学层面的,也有属于历时语言学层面的。换句话说,“语言学概论”其实是兼跨着中文专业的另外两门语言学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这个情况是符合我国汉语言学科研究传统的。因为它表明我们在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我们汉语自身的特点和历来研究的传统,即对古代传统的语言学资料和研究予以足够重视。从内容的三大模块来看,“语言学原理”部分是具有学科“独立性”的,因为这部分内容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其他课程所并不涉及的,这部分内容很能显示出“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价值及其独特性。“语言发展演变论”的部分内容,虽然也涉及到了“古代汉语”的内容,如中古音,古语词等,但主要的内容如语言演变的原因、特点,语言的接触,方言的形成等内容也都是相对独立的。而“语言要素论”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则明显缺乏“独立性”,因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内容都多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合,不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和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倏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语言学教案Chapter 5 Meaning

Chapter 5 Meaning 5.1 Meanings of “meaning” 5.2 The referential theory 5.3 Sense relations 5.3.1 Synonymy 5.3.2 Antonymy 5.3.3 Hyponymy 5.4 Componential analysis 5.5. Sentence meaning 5.5.1 An integrated theory 5.5.2 Logical semantics Semantics: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linguistic units, words and sentences in particular. 5.1 Meanings of “meaning” Ogden & Richards: 16 major categories of meaning, with 22 sub-categories Ogden, C. K. & I. A. Richards. 1923. The Meaning of Meaning[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eech: 7 types of meaning Leech, G. 1981[1974].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M]. Harmondsworth: Penguin. ●Conceptual meaning (概念意义): similar to reference (指称) ●Con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 some additional, especially emotive meaning. E.g. c.f. politician & statesman Not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in philosophy CONNOTATION (内涵) DENOTATION (外延) E.g. human ●Thematic meaning (主题意义) Question: How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 the conceptual meaning? E.g. DESK 1) to point to a desk directly 2) to describe it as “a piece of furniture with a flat top and four legs, at which one reads and writes. 3) to paraphrase it as “a desk is a kind of table, which has drawers” 4) to give the Chinese equivalent 书桌 5.2 The referential theory Problems: The concrete thing pointed at differs from the abstract concept behind the thing. The object pointed at does not directly correspond to the concept. CONCEPT Semantic triangle concept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 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 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 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 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 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 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 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a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