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岩体结构面分类

4.2.岩体结构面分类
4.2.岩体结构面分类

4.2.岩体结构面分类

结构面是岩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和不断发育地质界面,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中视为不连续面。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发育规模、物理力学性质等指标不仅与岩体强度、受力状态有关,而且与其形成的地质历史、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其分布状态各种各样,物理、力学性质千变万化。为便于掌握结构面的分布规律、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下面按工程规模,地质、力学成因等因素对结构面进行分类。

4.2.1.按地质成因分类

根据地质成因的不同,可将结构面划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类结构面。各类结构面的主要特征及其工程稳定性影响,见表4.4。

表4.4.结构面按地质成因分类表

4.2.2.按结构面的破坏属性分类

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缪勒(Muller)根据岩体结构面的破坏属性和分布密度两方面的因素,将结构面分为:单个节理、节理组、节理群、节理带以及破坏带或糜棱岩等五大类型。再考虑按节理中的充填材料性质和充填程度,又将每种类型分成三个细类。这样,共将结构面分为十五个细类,见表4.5。

表4.5结构面按其破坏属性的分类表

4.2.3.按结构面的分布规模分类

结构面的分布规模,与结构体的强度、结构面的充填特性、应力状态、形成和发育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直接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控制着区域性岩体的整体稳定或工程围岩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工程应用的要求,有相对分类和绝对分类。相对分类是相对于工程的尺度和类型对结构面的规模进行分类,可分为细小、中等、大型等3类,见表4.6;绝对分类只考虑了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和破坏带的宽度,将结构面分为5级,如表4.7所示。

表4.6结构面的相对规模分类

表中: -平洞跨度;b-基础宽度;h-工程结构体的高度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 3、变质岩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 ①火成岩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 ②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岩石的工程分类

第五节岩体的工程分类 二、岩体的工程分类 1、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分级指标: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BQ=90+3σcw +250 Kv 当σcw>90Kv+30时,令σcw=90Kv+30 当Kv>0.04σcw+0.4时,令Kv=0.04σcw+0.4 Jv与Kv对照表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分级方法: (1)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初步分级; (2)根据天然应力、地下水和结构面方位等对BQ进行修正;(3)按修正后的[BQ]进行详细分级。 岩体质量分级 基本质量级别 岩体质量的定性特征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550 Ⅱ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550~451 Ⅲ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完整 450~351 Ⅳ 坚硬岩,岩体破碎;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350~251 Ⅴ 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250

岩石坚硬程度按下表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划分表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σcw(MPa) >60 60~30 30~15 15~5 <5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浅谈岩体结构对岩体性质的影响

浅谈岩体结构对岩体性质的影响 学生:彭敏 班级:水工1班学号:2014141482159 授课教师:肖明砾成绩 摘要影响岩体岩石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有:矿物、结构、构造,其中岩体构造对岩体的性质影响尤为重要,控制着岩体的工程性质以及稳定性。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其结构特性是岩体力学行为、变形和破坏形式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结构性质结构面软弱夹层 1.结构面的类型与自然特性 1.1概述 结构面指岩体中不连续面,切割岩体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各种物质分异面、破裂面及软弱夹层, 在其变形、破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取决于结构面的成因和自然特性, 这种特性直接影响着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1.2分类 1.2.1地质成因分类 可以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以及次生结构面三种,其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1.2.2结构面的规模 ①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②Ⅱ级: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 ③Ⅲ级: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延伸较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④Ⅳ级:指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及较发育的片理、劈理面等。是构成岩块的边界面,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影响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应力分布状态。 ⑤Ⅴ级:又称微结构面。常包含在岩块内,主要影响岩块的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岩块的力学性质。 1.3结构面特性 结构面是控制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因素,而结构面的特性则影响着结构面的强度与其他性能,进而影响岩体的强度与性质。 ①产状:结构面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与强度。 ②连通性:结构面的连通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③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④胶结及填充情况:结构面胶结后力学性质有所增强,Fe质胶结的强度最高,泥质与易溶盐类胶结的结构面强度最低。 ⑤形态:结构面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强度不同。 1.4软弱结构面 软弱夹层是控制岩体稳定的极端重要的因素,泥化层是岩石工程性质最差的结构面。力学强度低,含碳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厚度较薄。 2.岩体结构分类及特性 岩体的结构特征指岩体中结构面、结构体的规模、形状、性质、相互组合关系,岩体的结构特征基本决定了岩体的破坏方式。 2.1岩体结构类型 ①整体与块状结构:整体性高,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稳定。 ② 层状结构:变形与强度特征受层面及岩层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简略步奏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 为分析研究区内岩体质量状况,查明该区域内的结构面发育规律,在研究区域内水布垭水库北岸选择了4个剖面,南岸选择了1个剖面进行了详细地节理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节理统计位置图 在野外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网络模拟,具体模拟步骤为: 1. 依据产状、由走向玫瑰花图和极点图分组; 2. 由概率图法和K-S 检验法获取各组倾向、倾角、隙宽最佳概率分布; 3. 由半迹长分布推算各组直径分布; 4. 由间距分布推算各组体密度; 5. 各组几何要素概率分布参数调整、校核,得到结构面网络模拟参数; 6. 通过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估算岩体RQD 的概率分布 测线1 测线2 测线3 测线4 测线5

四、测线4结构面网络模拟分析 测线4结构面统计基本信息 地点:水布垭库区清江北岸白水溪; GPS:N:30°26′06″E:110°18′44″H:477m; 露头类型:路堑边坡; 露头产状:135°∠89°; 岩性: 中厚层状灰岩; 测线产状: 135°∠4°; 测线总长:16.5m. 五、 侧线4-1结构面现场统计图 4.1结构面分组 使用结构面分析软件DIPS生成测线2处结构面走向玫瑰花图及结构面极点图。在玫瑰花图,结构面极点图的基础上,结合该露头结构面地质成因分析,将该组要出露有三组优势结构面:Ⅰ组,层面,产状范围为85°~110°∠30°~36°;Ⅱ组,节理,产状范围为243°~276°∠67°~85°;Ⅲ组,节理,产状范围164°~170°∠74°~90°。 4-2 侧线4结构面极点图图4-3 侧线4结构面走向玫瑰花图

4.2 获取倾向、倾角、半迹长概率分布参数 在数据分组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数据按组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得到结构面网络模拟所需要的必要统计参数。根据已有资料对节理概统计模型的研究,此处倾向、倾角选择了正态分布模型,半迹长选择了均匀分布模型或是负指数分布模型,具体的模型可进一步通过相关模型检验得到。 4.2.1 倾向概率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Ⅰ组节理倾向均值为96.43°,标准差为11.356°(图4-3);Ⅱ组节理倾向均值为261°,标准差为16.703°(图4-4);Ⅲ组节理倾向均值为171.11°,标准差为9.466°(图4-5)。 图4-4 Ⅰ组倾向频率直方图与正态概率密度曲线图4-5 Ⅱ组倾向频率直方图与正态概率密度曲线

岩体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岩体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指导教师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1年3月25日 教务处印制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结构面及其工程性质的复杂性是造成岩体工程性质千差万别的最根本原因,结构面的研究是分析工程岩体性质的基础性工作。工程实践反复证明,自然岩体和工程岩体的失稳源于结构面,岩体的破坏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结构面控制,因结构面而造成失事的工程实例国内外已不鲜见。研究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在岩体建造和改造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在岩体中发育有断层、节理和各种裂隙等结构面,实验题物理性质十分复杂。由于结构面的存在,特别是软弱夹层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往往对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起着控制性作用。在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岩体工程中普遍存在有软弱夹层问题。如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左坎肩砂岩中由薄层粘土岩泥化形成的泥化夹层;葛洲坝水利工程坝基的泥化夹层,还有长江三峡自然岸坡中的各种软弱夹层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所在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对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的研究,是岩体力学和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工程实践中有以下意义: (1)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荷载(一般小于10MPa)范围内,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软弱结构面破坏的。如法国的马尔帕塞坝坝基岩体、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库岸滑坡、中国拓溪水库塘岩光滑坡等等,都是岩体沿某些软弱结构面滑移失稳而造成的。这时,结构面的强度性质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关键。 (2)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结构面及其充填物的变形是岩体变形的主要组分,控制着工程岩体的变形特性。 (3)结构面是岩体中渗透水流的主要通道。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结构面的变形又将极大地改变岩体的渗透性、应力分布及其强度。因此,预测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渗透性的变化,必须研究结构面的变形性质及其本构关系。 (4)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中的应力分布也受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由于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性质与其成因及发育特征密切相关[1-2]。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的确定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的确定 摘要: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体。岩体中力学强度较低的部位或岩性相对软弱的夹层,构成岩体的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实际上是地质发展历史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一定特征的地质界面。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 几何参数 确定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体。岩体中力学强度较低的部位或岩性相对软弱的夹层,构成岩体的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实际上是地质发展历史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一定特征的地质界面。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直接控制岩体中岩块的大小,同时控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边界条件,即控制滑体的形状、规模及其趋势。具有工程意义的岩体结构面主要包括地层层面和节理等。 在某抽水蓄能电站坝址区进行了大量的岩体结构面调查之后,利用所取得的资料,应用EXCEL软件,对有关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和检验原理,确定了具有一定置信程度的置信区间。 1 结构面几何参数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主要包括产状、间距、连通性等,结构面的产状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组成,而结构面的走向和倾向可以相互换算,即只要确定其一即可(本文中以倾向为例)。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主要从天然露头、剖面(例如采矿剖面,道路剖面等)、平硐、钻孔中实测而得。 2 结构面倾向 以结构面的倾向(方位角)为例,在工程区现场调查了二组结构面的305个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始建于2003年,是专业的文秘写作资源网站,海量的范本、专业的内容,欢迎访问

数据,输入到EXCEL电子表后,得到的统计结果为:一组节理面(节理1)倾向的范围为80° ~147° ,其均值为111.4° ;另一组节理面(节理2)倾向的范围为154° ~270° ,其均值为200.9° 其分布见图1。 图1 结构面倾向统计图 先对节理1进行分析,在模型的对比中可知,节理1服从伽马分布。因此根据相对频率,计算数学期望S Ex 和方差S Dx ,然后可根据模型的特征计算其参数,a 和b 值可联立方程求得,G (a )可通过斯特林公式得到,计算结果为:a = 60.7627 和 b = 0.5279。所以,有:a = 4.4E-99, b = 59.763, c = -0.5279。 根据模型,计算其理论频率,再转化为它的模型值,比较实际值和模型值,用c 2检验。u = 4,a = 0.05,计算值为3.403,而临界值为9.488。说明模公文易文秘资源网始建于2003年,是专业的文秘写作资源网站,海量的范本、专业的内容,欢迎访问

第1章 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1章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学习指导:为了正确掌握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对岩土体的稳定性做出合乎实际的分析和评价,首先需要对岩土体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等有清晰的认识。本章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大家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重点:要求掌握岩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含义;对密度、比重及含水率三个实测指标要理解,对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指标之间的换算要搞清楚;掌握无粘性土及粘性土的状态指标及应用;理解土的三相组成;了解岩土的工程分类。 1.1 岩土体的特性 岩土体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岩体是地壳表层圈层,经建造和改造而形成的具一定组分和结构的地质体。 1.1.2岩(石)体的特性 岩石是由矿物的组成的,按成因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成因类型不一样,差别也很大,因此,工程性质极为多样。 1)岩浆岩的性质 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可作为各种建筑物良好的地基及天然建筑石料。但各类岩石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如:深成岩具结晶联结,晶粒粗大均匀,孔隙率小、裂隙较不发育,岩块大、整体稳定性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岩石往往由多种矿物结晶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差,特别是含铁镁质较多的基性岩,则更易风化破碎,故应注意对其风化程度和深度的调查研究。 浅成岩中细晶质和隐晶质结构的岩石透水性小、抗风化性能较深成岩强,但斑状结构岩石的透水性和力学强度变化较大,特别是脉岩类,岩体小,且穿插于不同的岩石中,易蚀变风化,使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大。 喷出岩常具有气孔构造、流纹构造和原生裂隙,透水性较大。此外,喷出岩多呈岩流状产出,岩体厚度小,岩相变化大,对地基的均一性和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2)沉积岩的性质 碎屑岩的工程地质性质一般较好,但其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类型影响显著,如硅质基底式胶结的岩石比泥质接触式胶结的岩石强度高、孔隙率小、透水性低等。此外,碎屑的成分、粒度、级配对工程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石英质的砂岩和砾岩比长石质的砂岩为好。 粘土岩和页岩的性质相近,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受力后变形量大,浸水后易软化和泥化。若含蒙脱石成分,还具有较大的膨胀性。这两种岩石对水工建筑物地基和建筑场地边坡的稳定都极为不利,但其透水性小,可作为隔水层和防渗层。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抗水性弱,常具不同程度的可溶性。硅质成分化学岩的强度较高,但性脆易裂,整体性差。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具中等强度,一般能满足水工设计要求,但存在于其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喀斯特,往往成为集中渗漏的通道。易溶的石膏、岩盐等化学岩,往往以夹层或透镜体存在于其他沉积岩中,质软,浸水易溶解,常常导致地基和边坡的失稳。 上述各类沉积岩都具有成层分布的规律,存在各向异性特征,因此,在水工建设中尚需特别重视对其

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

摘要 工程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岩体质量指标进行了归纳介绍,并对其中个别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在对可利用岩体作出判别、工程优化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岩体分类;质量指标;工程优化设计

第1章诸论 工程岩体指各类岩石工程周围的岩体,这些岩石工程包括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及与岩石有关的地面工程,即为工程建筑物地基、围岩或材料的岩体。而工程岩体分类是指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成功与失败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1 ]。 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如果缺少岩体具体而详细的强度和水文地质资料时,工程岩体分类系统就会成为一个很有用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分类系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从而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虑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等诸多因素,以工程实用为目的的岩体分类,不仅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Ritter(1879)谋求将经验方法公式化用于隧洞设计,尤其是决定支护形式开始,岩体分类系统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其间,国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早期的太沙基(Terzaghi,1946)、劳弗尔(Lauffer,1958)和迪尔(Deere,1964)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岩体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威克汉姆(Wikham,1972)等提出了RSR分类法,宾尼奥斯基(Bieniawski,1973)提出了RMR分类法,巴顿(Barton,1974)等提出了Q系统分类法等。随后,霍顿(1975)、宾尼奥斯基(1976)、巴顿(1976)和拉特利奇(1978)等分别对各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 我国于20 世纪70年代相继在一些行业或部门开展了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的研究,并自20 世纪70年代起国家及水利水电、铁道和交通等部门,根据各自特点提出了一些围岩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的工程实例。如国家为制定《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2001年修订为GBJ50086-2001)而提出的工程岩体分类;铁道部门为制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而提出的铁路隧道围岩分类,总参工程兵(坑道工程)围岩分类等。1994年颁布了我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18-94),该标准提出了分两步进行的工程岩体分级方法:首先根据岩体坚硬程度和完整性这两个指标进行初步定级,然后针对各类工程特点,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再对工程岩体进行进一步分级。该标准为我国岩体工程建设中岩体分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尺度,为我国岩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已经被一些行业规范所采用[ 2 ]。

岩石级别 分类

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 Ⅰ 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Ⅱ 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1.5)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0.8)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f=0.6)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f=0.5)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0.3) A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 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

岩石种类

岩石的种类 一火成岩-岩浆岩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二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

岩石结构面调查与分析

岩石结构面调查与分析 摘要:矿体及其围岩的稳定性、破坏模式和破坏程度,通常受到节理裂隙发育的方位、数量、大小以及形态的影响,节理裂隙形成时的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方式可以通过节理裂隙进行推断,为区域构造应力场及构造体系的力学分析提供基础资料。通过现场结构面调查,分析得知矿区的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结构面间距范围在10~20cm,开度值范围在3~7mm,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开度值增大,填充物为少量夹泥。 关键词:节理裂隙,构造断裂,结构面调查 北洺河铁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上团城村东北约1km处的北洺河河床下。东距邯郸市39km,东南距武安市8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7′30″,北纬36°45′00″。节理裂隙的调查研究,对矿业开采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世纪、新形势下,矿业企业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2]。 一、调查方法 节理裂隙是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是构造断裂的一种,没有位移或位移极小,虽然延长不远,纵深发展不大,但数目很多,同时,节理裂隙作为一种构造行迹,可以反映出本区主要构造的轮廓与构造运动的特点[3]。节理裂隙大都与构造应力保持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节理裂隙的调查、结构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成为本次工程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为窗口法,即在进路的某一区域进行结构面调查,调查的范围大于10m2。 二、现场调查 岩体是地质体,它经历过多次反复地地质作用,经受过变形,遭受过破坏,形成一定的岩石成分和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结构面作为岩体结构单元之一,其性状特征,可能是控制岩体变形、强度和渗透性的最主要因素。本次结构面调查涉及-125m水平和-140m水平,调查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测点选择在各水平地压显现明显,结构面露头较好的区域,采集结构的内容包括:岩性、间距、产状、开度、粗糙度(JRC)、充填物、渗透性。 表1 -125m水平结构面性状 间距(cm)JRC(mm) 开度(mm) 充填物渗透性岩性 10~20 1~2 3~4 泥质渗水磁铁矿 产状(倾向°∠倾角°)

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目录 一、结构体的类型和岩体结构特征 (2) 1.结构体的类型 (2) 2.岩体结构特征 (2) 3、组成 (3) 4、结构面 (3) 5、结构体 (4) 6、类型 (4) 7、力学效应 (4) 二、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 (5)

一、结构体的类型和岩体结构特征 1.结构体的类型 由于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的组合,在岩体中可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结构体。 岩体中结构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其外形特征可大致归纳为:柱状、块状、板状、楔形、菱形和锥形等六种基本形态。当岩体强烈变形破碎时,也可形成片状、碎块状、鳞片状等形式的结构体。 结构体的形状与岩层产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平缓产状的层状岩体中,一般由层面(或顺层裂隙)与平面上的“X”型断裂组合,常将岩体切割成方块体、三角形柱体等;在陡立的岩层地区,由于层面(或顺层错动面)、断层与剖面的上“X”型断裂组合,往往形成块体、锥形体和各种柱体。结构体的大小,可用体积裂隙数Jv来表示。其定义是:岩体单位体积通过的总裂隙数(裂隙数/m3),表达式为: 式中的Si为岩体内第i组结构面的间距;为该组结构面的裂隙数(裂隙数/m)。 根据Jv值的大小可将结构体的块度进行分类(表16-4-2)。 结构体块度(大小)分类表16-4-2 2.岩体结构特征 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它们的地质背景、结构面特征和结构体特征等列于表16-4-3中。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首先取决于岩体结构类型与特征,其次才是组成岩体的岩石的性质(或结构体本身的性质)。 不同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整体块状结构岩体因结构面稀疏、延展性差、结构体块度大且常为硬质岩石,故整体强度高、变形特征接近于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变形模量、承载能力与抗滑能力均较高,抗风化能力一般也较强,所以这类岩体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表16-4-3

我国工程岩体分类标准

我 国 工 程 岩 体 分 级 特 点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DS10-2 姓名:曹伟 学号:

摘要:在对国内外岩体分级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岩体分级乃法中所考虑的岩体分级因素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岩体分级方法的现状来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岩体分级标准,但在岩体分级中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地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岩体综合分级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国内规范中的岩体分级标准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关键词:岩体分级;分级因素;规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利水电、铁道、交通、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国防等工程中,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岩体工程逐渐增多。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岩体,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加固支护措施,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质量差、稳定性不好的岩体,常常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需要采取复杂加固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从而大大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准确而及时地进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判断,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工程岩体分级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判断的基础。 自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工程岩体分级问题引起了国外岩土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的岩土工程界也开始了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研究,并在学习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制定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的国家规范,对许多行业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我国现行的与工程岩体分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见表1。本文中如不作说明,则所述规范和标准的代码均与表1相同。 表1:

岩体结构面的应用

岩体结构面的应用 一岩体结构面 岩体结构面是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中所产生的各种构造遗迹(包括断层、节理、层理和破碎带等)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两维面状地质界面。岩体结构面把岩体切割成既连续又不连续的裂隙体。 二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岩体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合的天然地质体,其变形与强度不仅取决于它的受力状态,而且取决于岩体本身特征及赋存环境。 (1)组成岩体的岩石材料性质; (2)组成岩体的结构面力学性质; (3)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组合状态; (4)赋存环境,包括地下水、气和地应力的作用等等。 三岩体结构面的应用 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结构面自身的力学性质和及其几何特征两方面。其中几何特征通常包括:结构面的空间方位、连续性、密度、张开度、形态等;进一步研究还包括这些表述结构面几何特征指标的分布概率和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对岩体力学性质或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1 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缪勒根据岩体结构面的破坏属性和分布密度两方面的因素,将结构面分为:单个节理、节

理组、节理群、节理带以及破坏带或糜棱岩等五大类型。再考虑按节理中的充填材料性质和充填程度,又将每种类型分成三个细类。 2 结构面的分布规模,与结构体的强度、结构面的充填特性、应力状态、形成和发育环境等多因素相关,直接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控制着区域性岩体的整体稳定或工程围岩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工程应用的要求,有相对分类和绝对分类。相对分类是相对于工程的尺度和类型对结构面的规模进行分类,可分为细小、中等、大型等3类,见表 4.6;绝对分类只考虑了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和破坏带的宽度,将结构面分为5级,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教材解读】 一、岩土的工程分类 1.根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规定,土的基本分类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类土、粗粒类土、细粒类土。 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根据地质成因,土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击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根据粒径和塑性指数,土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碎石土又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黏性土又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分类方法,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4.根据土方开挖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石分为八类,以便选择施工方法和确定劳动量,为计算劳动量、机具及工程费用提供依据。 (1)一类土:松软土。 主要包括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等。坚实系数为0.5~0.6,采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脚蹬。 (2)二类土:普通土。

主要包括粉质黏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等。坚实系数为0.6~O.8,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镐翻松。 (3)三类土:坚土。 主要包括软及中等密实黏土,重粉质黏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黏土,压实的填土等。坚实系数为0.8~1.0,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 (4)四类土:砂砾坚土。 主要包括坚硬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含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砂石,软泥灰岩等。坚实系数为1.0~1.5,整个先用镐、撬棍,后用锹挖掘,部分使用楔子及大锤。 (5)五类土:软石。 主要包括硬质黏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及贝壳石灰石等。坚实系数为1.5~4.0,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6)六类土:次坚石。 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等。坚实系数为4.0~10.0,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7)七类土:坚石。 主要包括大理石,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石、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等。坚实系数为10.0~18.0,用爆破方法开挖。 (8)八类土:特坚石。 主要包括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闪岩等。坚实系数为18.0~25.0以上,用爆破方法开挖。 二、岩土的工程性能 (1)内摩擦角。 (2)土抗剪强度。

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 工程岩体分类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性较少的、原则的、大致的通用分类这种分类可供各学科领域各国民经济部门笼统的使用第二类则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工程的具体部位的特殊要求甚至专为某工程目的服务的专用分类。而对于第二类由于各行业的工程项目在规模、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要求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对工程岩体分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会不同。比如水工建筑基岩通常要考虑岩体的渗透性能而深埋地下洞室和人工高边坡则必须注意初始应力场的影响采矿业则更关心岩石的可钻性和可爆性。这说明影响工程岩体分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很难找出一种尽可能准确又有较大的应用范围的分类方法。正因如此随着岩石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工程岩体的分类方法趋于多样化。又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岩体本身存在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以任何一种工程岩体的分类方法都存在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但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的学者致力于工程岩体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随着国内外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 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大量工程地质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区岩体质量分类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面对与岩体相联系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作出合理选择有赖于对岩体的稳定性评价。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三致分为分析计算法、模拟试验法和岩体分类法。而前两者过程周期长、耗资大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工程岩体分类法不需要详尽的岩体力学测试资料尤其是现场大型测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投资快速作出评价。并且由于考虑了岩块强度、结构面强度等诸多因素所以合理并且准确的岩体分类法不仅能对工程区岩体结构模式及其强度特性作出评价帮助我们更及时地了解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而且还能对可利用岩体作出判别、工程优化设计、确定合理建基面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这就是工程岩体分类的指导意义所在。

岩石的分类

岩石的分类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 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 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岩浆的成分: 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Na2O等。 依其含SiO2量的多少,分为: 基性岩浆:特点是富含钙、镁和铁,而贫钾和钠,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大。 酸性岩浆:富含钾、钠和硅,而贫镁、铁、钙,粘度大,流动性较小。 岩浆岩的分类:(成岩的地质环境) (1)深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约距地表3km)冷凝而成的岩石。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

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2)浅成岩: 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 (3)喷出岩: 岩浆沿地表裂缝一直上升喷出地表,这种活动叫火山喷发,对地表产生的一切影响叫火山 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降低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结晶较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岩浆岩的产状: 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由于岩浆本身成分的不同,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岩浆岩的产状大致有下列几种: 岩基: 深成巨大的侵入岩体,范围很大,常与硅铝层连在 一起。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与围岩成不谐和接 触,露出地面大小决定当地的剥蚀深度。 岩株: 与围岩接触较陡,面积达几平方公里或几十平方公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和鉴定 1 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坚硬程度 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 岩 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Mpa ) fr >60 60≥fr >30 30≥fr >15 15≥fr >5 Fr ≤5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 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坚硬程度等级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1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划出印痕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完整程度完 整 较完整较破碎破 碎 极破碎完整性指数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 类型相应结构类型组数平均间距(m ) 完 整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较完整 1~2 >1.0 结合差裂隙、层面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2~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2~3 1.0~0.4 结合差裂隙、层面、 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结合好镶嵌碎裂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破碎≥3 0.4~0.2 结合差各种类型结 构面 裂隙块状结构≤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状结构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名称结构面组数 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 m ) 代表性结构类型 完 整 1~2 >1.0 整状结构较完整2~3 0.4~1.0 块状结构较破碎>3 0.2~0.4 镶嵌状结构破 碎 >3 <0.2 碎裂状结构极破碎 无序 — 散体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