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模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模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模版

20.古诗两首

执教教师旧县中心小学孔德宣

指导老师旧县中心小学邹永连陈先兰

磨课心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首送别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这是我初读文本时的感受。

当我细细地研读文本时,诗中蕴涵的四幅画面闪现在眼前:“故人”一词道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深谊长;“烟花三月”一词描绘了一幅美妙动人的春天画卷:“孤帆远影”一词通过孤帆的渐渐远逝的动态描写,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诗人与好友分别时的孤独,难过,失落,向往……种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而不露;“长江水”这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新课标对古诗的教学要求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品词而入境,通过体验而释意,通过感悟而入情这一理念,设计了四个环节:1、揭示题意,学习生字;2、朗读诗歌,读通读顺;3、合作学习,理解诗意;4、个性解读,升华情感。力图建立一个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课堂结构,建立起师生平等感悟的课堂,对话与实践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在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首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的生字,会写“孟、浩、陵”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积累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谈话,共同回忆班里经典诵读的内容,交流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一、揭示题意,学习生字

1.导入。

刚才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古诗的话题。下面我们走进第20课《古诗两首》,学习两首送别诗。这节课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幻灯出示课题)

2.生字教学。

(1)齐读课题。

(2)观察课题中的三个生字。

(3)指导写字。抓住这三个生字“一”(横)这一笔画的各自不同书写要求指导书写。

(4)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5)学生对照大屏幕检查自己书写情况,写得不规范的课后再练习。

3.解题

(1)了解黄鹤楼、广陵。

(2)了解孟浩然。

(3)理解题意。

(4)了解孟浩然与李白的情谊。

为什么李白要去送别孟浩然?相机交流李白和孟浩然的交情(相关事件课件出示,生浏览)(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设计理念:从交流学生学过的送别诗入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抓住重点笔画学习生字,简单有效,为接下来的学习扫清障碍。】

二、朗读诗歌,读通读顺。

1.读了题目,大家猜猜,这首诗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学生说)

2.课件出示诗文: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3.自由读诗,注意读准确读流利。

4小组内相互听读。

5.指名读。评价

6.齐读。

【设计理念: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猜一

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全班交流汇报读,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同学们结合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自由自学这首诗,读懂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汇报。

(1)李白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辞别。

(2)烟花浮动的三月,孟浩然去扬州。

下:为什么不说“去”,百川东到海,乘船顺流而下。

(3)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4)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设计理念: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自学这首诗,理解诗句意思,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获取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个性解读,升华情感

过渡:我们大致知道了诗句的意思,但这远远不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诗更是这其中的一支奇葩,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心,去感受这首离别诗独特的意味。

1.抓住“故人”感悟他们的深厚情谊。

2.感悟“烟花三月”美好的春景。

3.抓住“孤”“唯”“唯见”“碧空尽”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

4.感情朗读。(个别读、评价---听名家范读---再指名读、点评---师范读---齐读)

5.拓展延伸:

拓展1:离别之际,两位老朋友心中是惆怅万千,依依不舍,想想李白和孟浩然这时分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进行小练笔)

拓展2: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大家还学过或读过哪些送别诗?谁愿意和

大家分享?

拓展3: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课件出示《江下行》)

【设计理念:发掘诗句中关键词,利用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巧妙设计小练笔,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送别诗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量,进一步感受友情、友爱的温馨。】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的诗背给家人或小伙伴听。

2﹒认真书写生字,听写生字。

3﹒课外阅读几首表达人间真情的诗,下节课背给老师和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美好

故人------- 伤心

孤帆尽-------痛苦不舍

执教教师简介

孔德宣,男,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多次主持和参加了市、县级课题研究和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汇编。2004年、2012年分获市级、省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上杭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9年6月指导邹永连老师在县第十二届农村小学教改汇报活动中执教《难忘的小学生活》受到与会者好评;2010年5月指导邓寿金老师参加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师观摩评优活动”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县、市作文大赛分获一、二等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前预习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送别情深。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预习

常规预习:

①收集整理古今名家有关黄鹤楼的诗作、有关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搜集送别名诗、名句。

②放声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

③借助文后注释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

我通过()的方法,理解了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如

我知道了古诗的大意:

二、研读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2、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3、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4、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三、精炼反馈

此时此刻,李白伫立在江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发挥你的想象,

写下他的心声吧!

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模式

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模式 书包是我们小学时候欲罢不能的一座“大山”,羸弱的躯体要背负沉重的压力,而它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相信我们那时都会有一个愿望,不再背负沉重的压力去上学。如今,信息化手段让“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真正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电子书包”正在被学生徐徐拿起。 据悉,目前国内部分中小学校已开始试点使用PAD开展部分 学科的“电子移动教育”,杭州市的胜利小学、学军小学等也参加了先期试点。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杭州市胜利小学里,书包、作业本、笔,一切都包含在一台薄薄的平板电脑中,大家一只手就能端起,也可以放在书桌上。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每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就会配合出现一些演示,如Flash 动画的诗词学习或成语故事,如力学的动画演示等等。讲完课后,平板电脑中会出现相应的习题,学生们通过运用虚拟键盘或接触笔就能完成习题,而老师也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全班同学的作答。 胜利小学所使用的这套名为“电子移动教育”的系统是由 三方合力完成。其中,硬件由杭州再灵电子科技XX公司提供,软件由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开发,内容则由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制作。 “我们把数学题目,常识教育都输入到PAD里面,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题目,然后解答。”杭州再灵科技邹小姐如此说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们跨情境学习,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而不是拿着纸笔坐在教室里答题。 引发教学变革 电子书包在内地起步较晚,但在香港,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教学已经走出了相对较远的一段道路。从2011年11月5日开始,香港70 所学校率先开始移动教学试点。一段时间用PAD 进行交互式学习后发现,使用无线网络和学习软件来完成相应学习和工作,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更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师傅带徒弟”,“老师讲学生听” 等是主要的知识传授方式,即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而当移动互联网令知识变得触手可得时,教育方式开始向互联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广泛延伸,未来 5 年内互联网的课程将超过任何一家优秀大学,而这无疑表明移动互联网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也开始随之发生变革。 国内一家教育信息技术公司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旨在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模式的组合,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实现交互式与实践式教育服务平台。该公司总裁李先生告诉记者:“像电子书包的应用普及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教育学习的革命。随着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教学逐步普及,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电子书包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纸质教 学,教学用的源文件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如一个难懂、难记的成语,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如小短片、FALSH来呈现,马上变得

2.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XXXXXXXX》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XXXXXXXX的技术和方法; 2、在XXXXXXXX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XXXXXXXXX的过程,并能用XXXXXXX美化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XXXXXX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XXXXXX画面效果与XXXXXXX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XXXXXXXXXXXXX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开阔视野 3.观察 4.探究、 5.了解技法

6.制作实践、 7.感受色彩魅力 8.美化装饰、 9.培养设计应用意识 10.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XXXXXXXX,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XXXXXXXXX 2、欣赏XXXXXXXX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XXXXXXXXX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XXXXXXX方法。 (1)教师出示XXXXXX作品展板,提示XXXXXX基本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XXXXXX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XXXXXXX方法。 3、尝试XXXXX过程。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以小学二年级《东南西北》一课为例摘要:本文以电子书包试点过程中的一节公开课为案例,对应用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片段进行展示与分析,旨在归纳总结电子书包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点,为使用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设计出电子书包与小学数学学科的高效融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图形计算器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目前,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子书包的出现,在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 一、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东南西北》 (一)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不是单纯的移动终端,而是集硬件资源(移动终端、网络搭建、移动充电车)、云平台、教学资源以及先进教育理念构成的有机系统(见图1)。电子书包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在为小学生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找准电子书包与数学学科的接入点,修改传统的教学设计,确保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高效应用。

图1 电子书包系统功能图 (二)《东南西北》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具体策划与安排。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划分,可分为: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三个级别,本文中研究的是小学数学课堂级的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起始课,本节是电子书包试点学校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电子书包元素,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互动,电子书包在本节课中使用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东南西北》课堂教学设计之电子书包使用情况表

细菌电子书包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了动植物后让学生认识的另一类生物。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以介绍细菌的发现史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抱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最后的细菌部队突出了细菌的危害,但我们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去认识一个事物,所以简单说一下细菌带给我们好的一面,为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层,因此本节课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 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知识。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 ,学有较 与 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

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 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 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 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 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4、讲练结合法:加深巩固及提高效率。 【学法指导】 1、自学法及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 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 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 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 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 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 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

20 古诗两首(教案)

20古诗两首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2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 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 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 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要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 4.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质疑探究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我们知道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哪个同学能结合诗句说一说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明确: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故人”是什么意思?在这指谁?从哪知道的? 明确:老朋友;孟浩然;注释。 3.思考: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学生:漂亮,绽放……百花盛开的三月,争奇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教师总结: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一番景象。 4.老师请大家欣赏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呢?诗中哪儿告诉我们? 明确:看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从第三句可看出。 6.长江是当时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李白注意力和感情都集中在孟浩然身上,在他眼中就只有好友的孤帆。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7.“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培训稿

电子书包的使用方法培训讲稿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张增君 电子书包是运用在常规课堂中实现平板互动教学的课题教学管理系统。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于互动教学和教学测评两个方面。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极域电子书包课堂管理系统教师端的主界面。 上方是功能栏,电子书包的主要功能均在这里。 中间部分是视图窗口,在这里老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平板活动。 右边是日志和消息窗口,日志窗口显示学生的状态,消息窗口显示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电子书包课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首先看到的是屏幕广播功能,老师可以直接将电脑的屏幕广播给学生,老师在电脑上播放ppt,学生可以同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看到。 2.日常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请学生做示范或展示习作,使用学生演示功能,老师可以指定学生将他的屏幕广播给老师或别的学生,其他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操作。 3.老师可以使用网络影院功能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资源播放给学生观看,不需要把文件发送给学生,可以直接播放。(演示:在教师端播放一段视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同步无延迟地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使用 消息功能直接与老师交流。 4.共享白板功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协作学习平台,最的程度地发挥了平板电子书包的交互优势。为老师和学生共同书写、解题提供了便利。老师可以将练习和其他任务

共享给学生。(演示:在教师端打开一张中国地图或其他图片,并要求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将省份名称标识出来。),所有学生添加的内容显示在一张白板上。老师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单独绘制。现在我们看到教师端共享了一张图片,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面书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实时监看学生的画面。如果不方便在平板上书写,可以在纸上书写,拍照上传给老师。 5.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使用监控功能监看学生的屏幕。单屏最多可以监看36个学生。如果发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以黑屏警告学生。使用远程命令功能老师可以统一打开学生平板上面的应用程序或网页等,还可以利用远程关键或重启功能控制学生平板。 6.电子书包还可以提供答题卡考试,帮助老师进行及时测验,老师可以使用现有文档作为考试内容,不需要编制试卷,非常方便。(演示)学生在平板上答题。在考试过程中老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答题情况。考试结束后,客观题系统自动评分,主观题需要老师手动评分。 7.老师可以使用抢答竞赛来活跃课堂气氛。(演示一个教室端发布的抢答活动) 抢答回答正确,系统会自动加一颗星。 8.老师可以使用文件分发功能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演示:发给学生一个ppt),学生也可以直接将作业提交给教师端,学生提交文件时,老师可以在教师端清楚地看到。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电子书包的视图窗口。 第一个是监控视图。在这里可以看到学生的画面,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放大或缩小。 第二个是详细信息视图,在这里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端的一些详细信息。 第三个是策略视图,班助老师管理学生上网行为、使用程序等。老师可以限制学生上网。或者禁止学生打开应用程序。(展示教师端禁止学生上网的策略,老师端点白名单,当学生打开网页的时候会弹出一个锁住的标志。 第四个是文件提交视图;第五个是答题卡视图;第六个是抢答竞赛视图;第七个是共享白板视图。 由于我校的“电子书包”尚处在实验阶段,教学的实际效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老师要根据自己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灵活使用电子书包,增强课堂师生、生生交互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新版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电子书包使用心得

库尔勒市第十小学五年级数学 电子书包教学心得 传统教学意味着对学生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化教学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将自主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等各种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提供如校内外资源平台和资源库、相应的专题学习网站、虚拟的学习环境和让学生自主畅游英特网搜集资料等条件。如“数字编码—身份证”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提供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设立如学习导航、学习区、练一练、资料库、画一画等版块,在整体上提供探索建议,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减轻了学生自主参与的难度。 基于这些,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从这个学期初就开始积极地开展电子书包班的准备工作,终于在十一月底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对两个电子书包实验班的师生进行了简单而有效的培训。 之后我们就开始尝试用电子书包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这种教学方式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现对一些认识和想法总结如下: 电子书包的理念很先进,与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接近。打破课堂的局限,既解放了教师,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激发了学生,又能促进教学管理观念与方式的更新。 理想与现实的接轨,是一个繁杂的过程,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乃至家长,要能够转变观念,随之跟进。 电子书包的出现,肯定会吸引很多学校加入,甚至一拥而上,但目的必须明确——电子书包不是教育时尚,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是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不能为书包而书包,不能让工具凌驾于人之上。相信有您这样理性而有深度的思考与引领,电子书包的功能一定能实现最大化。 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学段特征 不管我们搞什么试验,不要把教学的基本任务丢掉了。所有的试验,无论是学科的还是学段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来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小学开展“电子书包”试点,首先需要思考清楚的就是小学的学段特征。我们的小学和幼儿园、初中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孩子在小学学习的时候关注的是什么? 孩子在没有进入小学之前,都是学习积极分子,而且他的学习方式与在小学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这一点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在没上小学之前,讲话已经非常流利,他不认识这个汉字,但是能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他没有学过数学,但能告诉你哪个是凳子哪个是桌子,哪怕是桌子很小,凳子很大,他也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很清晰,这靠的是什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张玉芬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3. 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感受童年快乐。 4. 启发学生吸纳古代儿童生活中有益的自然元素,更完美地规划自己的金色童年。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诗 二、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小儿垂钓》。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好课题。 1、【注意提示】“垂”、“钓”的字形。 2.一起读课题,你能透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你钓鱼时心情怎么样,再来读读题目,读出你的高兴。 三、了解作者 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四、理解诗意 1.这首诗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能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吗?先自己练练, 2、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轻轻地读,谁来。 3、有些体会了,来,我们一起读。

4、这首诗诗意浅显。请大家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诗的大意。可以自己小声说说,也可以说给同桌听听,互相启发、补充。 5、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6、谁来说说诗的大意。 五、想象入境 1、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画面,正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同学们继续读诗,边读边想,看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能样画面?多读读,画面的印象会更深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 六、品诗悟情 1、如果你能静气凝神地读读诗,你会有更多的感悟。抓住诗中的一些词语,静下心来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把你认为最有趣最生动的词语圈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2、读着读着,一些词被我们发现了,是哪些词? 这么一读,一个初学垂钓的小孩仿佛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去。大家一起读。 七、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自从诵读国学经典以来,我们大胆改革创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今天我们照例,以小组为单位,或古诗朗诵;或古诗配画,或古诗吟唱;或故事创编。你们肯定还有更多的新点子来表达诗意,诗情,对不对? 小组展示。 八、自主互助,学习新诗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品诗悟情;特色展示的方法学习了第一首古诗《小儿垂钓》,接下来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互助学习第二首古诗。 2、交流:把你们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展示:简介白居易;朗诵;诗的大意。(诗描绘的意境)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一、语文 (一)文本分析 基本结构: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模板内容(一般文章):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文(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模板内容(诗歌):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认识XX字,学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阅读/分小组讨论….方式,学会用XX修辞、语言,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察/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体会到….之美/之富足,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写字指导 (1)看。学生仔细观察汉字,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情况,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字的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说。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尤其交流写时应注意什么,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规范表达汉字的相关名称,或肯定,或强调,或纠正,与学生一同发现汉字的特点,为写夯实基础。 (3)教师范写,学生临空模仿。 (4)写。学生首先试写一、两个,再与其他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不足;最后练写。 (5)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 2.一般阅读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为学生们呈现景色的图片、视频 模板: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一段视频),(展示图片或视频后询问)大家觉得美不美?大家知道这是哪里么?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美丽的xxx。 问题导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模板:同学们!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设计理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贴近生活,引发学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正是基于这个趋势,为了解决我校教师课堂上讲得太多的现状,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方式,我校于2012年9月引进了电子书包项目。 目前我校“电子书包”平台主要有三类数字资源:电子书包教师端推送资源、学科教学应用、APP上的学科资源。课前,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或将学科相关资源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实现个性化学习。课堂上,教师推送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或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非常融洽;新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给学生端推送课堂练习,学生当堂做完题后上传到教师端,系统软件会立即核算出全班的正确率,教师端会很清晰地显示哪些同学做错了,他们错在哪里,教师可以把这个结果投射在大屏幕上,让所有的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随即教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等,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将课件和课后练习推送至学生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巩固,作业完成后学生马上提交,教师就可在第一时间批改。 由于我校的“电子书包”尚处在实验阶段,教学的实际效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定成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学科资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复习,对学生个性化地自主学习有一定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案 复备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 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 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 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 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 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中小学生“电子书包”推广使用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电子书包”推广使用实施方案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教

育信息化的春天已经到来。“班班通”工程实施后,如何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电子书包”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将使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从课堂走向学生个体,极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本文探讨了在国家尚无财力给每个学生免费配发“电子书包”且电子产品在学生手中极易沦为游戏机的情况下,一种较为可行的实施“电子书包”项目的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书包方案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中小学生用的“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渐行渐近。在国家尚无财力为每个学生免费配发电子书包,家长自费购置电子书包又担心机器沦为游戏机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推进电子书包项目,这里提出一个较为可行的

方案供大家指正。 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电脑,而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新技术的应用,是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从课堂走向学生个体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利器。 目前普遍认为电子书包的应用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学习终端选择,也就是学生学习用的“电脑终端”,它既是一个具有读写功能的书包,又是一个移动的即时交流工具。第二是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庞大的、基础性的工程,它提供学生学习的数字资源和管理平台,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专家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第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即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有一支优秀的课程资源建设的队伍,对不同教师、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甄别和选择,确保网络服务平台上的资源都是优质的。第四是数字出版业的跟进。有一些教育资源可以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但也有一些则需要采取购买的方式获得,数字出版业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而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数字出版是发展的方向,但牵涉到出版部门的切身利益,对提供正版化的中小学电子课本态度不是很积极,本方案拟将“电子书包”定位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暂不替代纸质课本,主要用于辅助教育教学资源的学习,减少纸质练习册及辅导材料的使用,循序渐进,不突然改变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 电子书包的最大意义,不是取代传统教学工具,而是改变既有的教学和学习生态。过去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但透过电脑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历程,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羞或面子问题,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长期积累下来会造成学习进度落差,如改用电子书包,教师则可以透过电子书包进行私下交谈,了解学习情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作的《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观察能力及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春雨》。 感受春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诗人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一)解题。

1.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夜喜雨》。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将写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二)看图导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正音。注意“随”、“乃”、“潜”几个生字的读法。 (三)理解诗句。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为 (春天的雨是好雨) 2.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重点理解“潜”、“润”。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 润:滋润,润泽。象妈妈的乳汁在哺育幼儿。 “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总结: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