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三、《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四、《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五、《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七、《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八、《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九、《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凡是人皆须爱”

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中国古代 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 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 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 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 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 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 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 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 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赏析:《诫伯禽书》讲 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 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

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三、刘邦 手敕太子文》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

家规家训50条

家规家训50条 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3.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4.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6.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8.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9.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10.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1.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2.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3.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6.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7.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8.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21.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2.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3.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24.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2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2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7.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2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30.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家规祖训〗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祖训〗中国古代20 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 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 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 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2021年《家风家训家规集锦》

家风家训家规集锦 欧阳光明(2021.03.07) 家风 1、多说“谢谢”和“请”。 2、乐于夸奖他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乐善好施。 5、交新友勿忘旧友。 6、勇于认错和道歉。 7、学会倾听。 8、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9、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10、孝,恭,善,勤,俭。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家训 1、诚实做人,不贪占小便宜; 2、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3、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4、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5、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6、勤学苦读,拼搏进取 7、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8、人争我不争,人有我不忌。 9、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0、孝敬长辈,忠于朋友;待人无私,懂得分享。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 12、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1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 14、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家规家训范本

家规家训范本 家规家训范本 优秀家训家规作品推荐表家规家训范本。家规家训范本。注: 作品如果是世代传承人,请注明出处,如: 出自《周氏家谱》,长辈口述等;新创作的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 为规范,凡我后代子孙,必宗族众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生活原则,规范,训语和 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加之于子孙族众之上的各类约束,由家庭子侄的训诫,而 扩大到整个家族,共同遵守,强迫执行的定性内容,经共同研究、商定、议定内容 如下: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和爱人非常重视双方的 老人,尽量抽时间陪他们,每年的春节一定要到老人家里小住几日,和他们聊家 常,分担一些家务。母亲节、父亲节和生日时,还会选份称心的礼物送给他们。在 我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家孩子也非常孝顺,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长大后懂得 了用爱心来回报爷爷奶奶,有时,他会把爱吃的东西给爷爷奶奶一起分享。“三 八”妇女节那天,他用奖学金买了三束康乃馨,分别送给了奶奶、姥姥和我,乐得 奶奶、姥姥合不拢嘴。有时,看到我和爸爸下班后劳累的样子,他会会剥好一个橘 子送到我的嘴边,倒上一杯水送到爸爸的手上,看着聪明孝顺的孩子我真得感到很 幸福。从孩子懂事起,我就教育他要有责任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时 玩玩具后一定要送回玩具箱里开始,慢慢地学会收拾自己的床铺,整理自己的学习 和生活用品,洗自己的小袜子……今年我的孩子11岁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了,经常 在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帮我做点家务活。有时候我一边做饭一边忙着要刷碗,他便 连忙跑过去忙不迭声地说: “我帮你洗,我帮你洗。”有时候我拖地时他会一把抢过拖把一边拖地一边说:

古人10句家训家族兴旺千年

古人10句家训家族兴旺千年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家训都非常质朴、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 01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起了做买卖。 母亲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于是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02 司马谈《命子迁》 《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03 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 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

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 《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 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家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家谱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得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得作用。就是国家更加富强得必不可少得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得变迁,然而,这些都就是形成一个国家得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与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得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得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得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就是家法家训得最早起源。mWgfpPd。 一、周公得《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她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您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就是文王得儿子,武王得弟弟,成王得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得重任,我在天下得地位也不能算轻贱得了。Gfp1DHm。 可就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得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就是真正得聪明。这六点都就是谦虚谨慎得美德。7cWcfK3。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就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就是这样得例子。您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得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得礼仪之邦。有道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得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dACjChT。 二、司马谈得《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她后来做了汉武帝得太史令,通称太史公,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家风、家训、家规二十条

1、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2、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3、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 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4、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 半无成。 5、自己事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 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6、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无视父母、 长辈和客人,不边吃边玩,不浪费粮食。 7、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 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8、做人正直,学会宽容,善待家人,学会关爱; 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坚持锻炼,学会分享。 9、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 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 10、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11、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国泰民安乐,家和福自加。 12、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13、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4、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 要殷勤。 15、夫妻终身伴,结对宜相投;志同道合好,择貌非良筹。 自由结婚后,偕老到白头。误会当面解,欢乐度春秋。 16、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 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17、和于邻里,睦于亲切,言必择善,行必和缓,食但充口, 毋贪美味,非礼勿取,量力节俭。 18、爱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习惯,长大不易收。 导之以礼仪,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业,服务人民周。 19、文有承时,大学之道,格致诚正,修身为本,名曰日昇,孝弟忠信,乐礼贤亲,克明俊德,一国兴仁。 20、崇礼以敦孝思,孝悌以肃家风,睦邻以念同宗,耕读以务本业,赈济以活贫穷,择配以选良家,戒子弟勿荒淫,戒子弟不务本,戒子弟之逞豪,戒子弟之悖逆。

家训、家规、训言集锦

优秀家风家训集锦 爱国小学家风家训 1.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堂前教子,严于律己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 俭养德来,德由俭来一年一班候斯耀 2,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勤学苦读,拼搏进取三年一班王宇昂 3. 凡是人,皆需爱 天共覆,地共载 人于世需要爱,更应自重,崇尚科学,不信邪,不迷神。 勤劳动、多锻炼,病求医生。 爱祖国,爱人民,爱我家庭。对父母要孝顺,回报恩情。 手足情要珍惜,钱财看轻。 学文化,求知识,精益求精。五年二班高勤芳 4. 家风: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家规:孝敬为先、克己厚人、学会感恩、健康第一。 四年一班牟翔宇 家训

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 诚实做人,不贪占小便宜; 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一粥一饭, 来之不易; 一针一线, 得之不易; 奉行节俭, 切勿骄奢。 我在家风家训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人争我不争,人有我不忌。 做事有魄力,做人有勇气。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知足者常乐。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环境, 知识改变素质。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孝道为先,积德行善, 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认真。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 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的家庭和睦美满,儿子可爱,女儿乖巧, 在生活中全家齐努力,在学习中言传身教, 鼓励,赞美,使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我家有两条家训: 第一、认真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马虎。 第二、踏实做人。做人要做的踏踏实实,坚决不做亏心事。 在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我家经常以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尊师敬老,虚心求教,承担必要的责任为家训;以立品、立德、立勤为家风。相信在这样的家风、家训下我会更加的 成熟。 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热爱祖国。 家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个有知识、有内涵的人, 心胸宽阔的人。

家规家训集萃

家规家训集萃 家规家训集萃1.尤溪刘坂詹氏家训詹氏众儿孙,饮水要思源。尊祖与尊宗,敬老还敬贤。勤俭又谦让,端正汝心田。励志功读书,耀祖连荣先。奉公加守法,敬业加清廉。团结互助好,解困能化险。2.本洋李氏家训十则一、敦孝悌而重天伦二、笃宗族而昭雍睦三、睦乡党而息争讼四、重农桑而足衣食五、尚节俭而节财用六、讲法律而儆愚顽七、兴教育而促文明八、戒侵占而守创业九、解仇忿而重生命十、要团结而资对外3.尤溪纪氏家训十则一、侵侮祖祠,不许入族;二、逆伦不孝,不许入谱;三、父慈子孝,兄弟友恭;四、勤俭治家,严慈教子;五、敬长尊贤,谦恭有礼; 六、修身以诚,待人以敬;七、勤学进取,立业行善;八、爱人如己,视人如亲;九、积德善群,仁义兼秉;十、敦亲睦族,宗亲一家。4.龙门场王氏家训交际文明待人真诚技艺精通劳作勤苦学海智深创业谋远 家庭亲热世道好玩出言熟虑举步常思取财正 道生活俭余5.溪东周氏族训唯我周氏后,濂溪百世孙。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居身恭俭证﹙让﹚,处世厚谦温。?报国忠廉节,传家孝义纯。?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男女非无别,尊卑自有伦。?笑言休苟且,举念要平匀。?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

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高明昭日月,大道遍乾坤。?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6.泰宁朱口镇赤坑村《廖氏族谱》家训孝父母、友兄弟、读诗书、习礼乐、肃闺门、敦族谊、亲师友务当业、尚勤俭、励廉耻、屏淫欲、去争斗、禁赌博、息词讼、戒醉酒、早完粮、惩窝盗、禁讪谤、寓戒勤、周困乏。7.泰宁城关《陈氏族谱》家训族规敦孝悌、睦宗族、和邻里、务正业、笃伦理、保坟墓、守祭田、时祭祀、禁招赘、戒溺女、禁卖子、戒争讼、珍谱牒。8.朱口镇游源村《熊氏族谱》家训尽孝弟笃友恭尚仁义敦廉耻严伦纪慈友爱严欺凌谨祭田 谒祖坟正闺门守常业育才能9.新桥乡汾信村《冯氏族谱》家训立志为人、尊敬宗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撑持门户、和睦宗族。奋志读书、食用有节、勤力务本、安分守法、闺门当肃、尽心训后。10.朱口镇黄厝村《黄氏族谱》祖箴一孝:敬亲百行纲纪,爱曰一等典仪。礼著内则须识,诗咏白华宜知。二悌:隅坐恭兄是急,随行敬长为先。无愧孔怀宜笃,堪征和乐宜坚。三忠:一介孤标意众,千秋正气襟怀。戒欺君子同伍,尽瘁古人与偕。四信:诚怒常存夙夜,诈虞毫无居心,循物无违要约,豚鱼悉格悃忱。五礼:秩权昭垂天壤,节文彰著人间,贵贱宜循乃则,尊卑无逾其闲。六义:刚断全秉夙夜,措施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句家训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句家训! 1、家和万事兴!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明·佚名《增广贤文》 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2、慈母多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北宋·司马光《家范》 3、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4、欲不可纵。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5、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口铭》 6、打人莫打脸。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中国谚语。事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不必多解释,人人都受其影响过。 7、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先秦·庄子《庄子·列御寇》 《菜根谭》:“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8、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明·罗洪先《醒世歌》 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有骏马,有轻裘。又思量、建节封侯。假若金银过北斗。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元·王哲《集贤宾鸣鹤馀音卷一》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看?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明·周怡《勉谕儿辈》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二、家训文化的消失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

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达。 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无疑,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

家规家训的格言警句50字

家规家训的格言警句50字 1、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能够成大器,若 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人之气质,因为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 傲字致败。 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0、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2、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3、青年读书理应“有志有识有恒”。 14、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8、甘苦自得。 1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0、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1、处事宜决断。 22、好谈己长仅仅浅。 2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27、侍亲以得欢为本。 28、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0、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的十大家训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

家训(家规)共4篇

家训(家规)共4篇 家训(家规)1 1.每天一放学就回家,不许在马路上闲逛 2.出去玩时要和父母说一声 3.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一个孝敬懂事的好孩子 阐释说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立好家规特别重要。而家规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培养好的习惯会使他终生受益。 一次我在家做好饭等我女儿回家,等到将近6点了她还没回家。按以往这个时间我们都开始吃饭了。我心里很着急,担心她在马路上被车撞了,或者是发生了别的意外,想着想着不仅害怕起来,于是准备给她班主任打电话。正当我准备要打的时候,我女儿回来了。我生气地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啊?不知道妈妈在家里等你等得焦急吗?”我女儿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我??我去同学家玩了一会儿??”“不是妈妈不让你出去玩,可以你至少应该打电话回家好让我们放心。再说了,小学生放学应立即回家,万一在马路上发生什么意外那怎么办?”我女儿很惭愧,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我相信这次的事件已经给她一个教训了。从这以后,她每次放学都总能按时到家了,即使遇到什么事情留学校里了,她也会借老师的电话和我们说一声好让我们放心。我感到很欣慰。 五(6)班徐慧平家长 家训(家规)2 1.看电视要有节制,不可以超过一个小时 2.每天放学一回家就先写作业,写完了才能做别的事 3.不许乱吃零食及那些垃圾食品,以免吃坏了肚子 阐释说明 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三岁定终身”。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娃娃抓起。本人非常赞同古人的这种教育理念,所以自打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制定家规,按照家规来教育我的孩子。 例如:记得有一天,我做完手头上的工作就提前下班回家,那时大约4点半,我刚一推开家门,就看到我的女儿在客厅看动画片。她见我回家了,就急急忙忙地关掉电视,跑回她自己的房间。“站住!”我非常生气地喊道,“爸爸平时怎么跟你说的?一放学回家要先做完作业才能干别的事情。你为什么没有遵守呢?”这时女儿委屈地边哭边说:“为什么别的同学一回家就可以看电视,而我必须要写完作业才可以呢?”我反问道:“作为小学生,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呢还是看电视呢?凡是都要有个主次顺序,如果颠倒了顺序,做任何事都不会做好了。”我女儿听了,哑口无言,低着头回房间写作业了。如果违反了家规,要有适度的惩罚。我罚她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从那以后,我好几次提前下班,都发现她乖乖地在房间写作业,可见家规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了。 五(6)班王学莲家长 家训(家规)3 1. 不许说谎 2.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 阐释说明 我认为,在我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家小孩的思维不如别的小孩那样敏捷,所以我认为,假如我的小孩拥有好的品格,将来也能成为对社会

如何写家谱古代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如何写家谱古代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转载]如何写家谱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如何写家谱 曹教授 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谱牒源于何时? 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

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