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的相关思考【论文】

高职教育服务的相关思考【论文】
高职教育服务的相关思考【论文】

高职教育服务的相关思考

1教育服务理念的提出及现状

二十世纪末,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移植及“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理念的正式提出,教育服务逐渐成为高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教育服务仍是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随着教育服务理念研究的日趋广泛深入,高等教育的服务职能日渐提升,基本形成了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的现代共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并且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经验。(1)专业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和方法、产学研结合、质量保障体系等改革方面,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创新培养模式、职业特点突出、人才质量可靠等特点成为高职教育突出的核心竞争力。(3)专业设置逐步从“条件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4)启动了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5)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6)实行“订单式”、“2+1”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了双证书制度。(7)培养了学历和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等等。

2教育服务理念的意义

教育服务理念在高职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对于国家教育发展而言,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确立教育服务理念,有利于刺激教育消费,扩大教育投资,并推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在高职领域贯彻服务理念,有助于催生更多的优质教育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二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树立教育服务理念,构建适合的服务型教育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积极关注高职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教育消费需求,切实树立高职教育管理的服务质量意识、育人的责任意识、办学的市场竞争意识,以拓展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是对于高职院校各层次管理者和教师而言,遵循教育服务理念,有利于增进教学及管理服务化意识,注重教育领域的顾客满意度,以共建和谐的学校管理环境和教学环境,促进学校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四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树立教育的服务和消费观念,有助于强化其学习主体意识,增进其在消费教育服务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意识、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在创业培训培养其基于诚信交易、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精神下的教育消费权利和义务,及对自己的教育消费质量与学习成果的承担能力和人才市场中的再交易能力。

3高职教育服务的特征

高职教育是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致的教育服务职能,当然也有其相应的特征。

3.1教育服务的涵义

教育服务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服务泛指一切与教育相关的服务,既包括在教育领域内教育提供者为教育消费者,即教育的顾客(一般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所提供的教育某种活动或利益,也包括在教育领域之外,直接为教育行业提供帮助的某种活动或利益。狭义的高职教育服务是指高职教育提供者和高职教育消费者的互动关系中所完成的、以增进高职教育消费者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某种无形的教育行为或活动。

3.2高职教育服务的特征和功能

(1)高职教育服务具有教育服务的四大基本特征:一是无形性。教育服务是无形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以达成目的的手段是教育内容,而教育内容通常以非实物的形式存在并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传递。二是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教育提供

者和消费者的活动是互动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传播与接受是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三是不可存储性。教育服务是一种同时进行的活动或过程,而不是教育消费者可以保存的一种有形产品。教育提供者的诸多教育服务(如传道、授业、解惑等)都是在教育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教育活动的结束而消逝,所持续的是教育服务的效果,而不是教育服务活动行为本身。四是差异性。教育服务活动依赖于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来开展,而主客体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教育服务必然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包括服务质量差异,也包括顾客消费水平差异。

(2)高职教育服务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一是高职教育服务具有排他性和双重性。排他性是指一定时期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人消费了高职教育服务,则必然会限制另一部分人消费。双重性是指高职教育服务使个人和社会双重受益的特征。高职教育的个人与社会收益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与之相关的教育需求、供给、投资主体、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等的双重属性。二是高职教育服务是针对人的思想的服务。在高职教育中,主要消费者———高职学生的入学资格、毕业规格都与本科类学生有所区别,教育提供者尤其要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要求,制定和执行具有高职特点的教育方案。三是高职教育服务是高接触程度的服务。接触程度是指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时间与顾客在现场接受服务的时间之比。这个比率越高,顾客与服务体系之间的接触程度就越高,接触程度高对提高服务质量的

影响也就越大,因为在高接触程度的服务体系中,服务行为往往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教育服务中学生个体需要往往会影响预期的教育服务质量。因此,在高职教育服务中,尤其要重视师生关系,要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高职教育服务的功能。黄炎培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在这三个目的中,个人需求为首要。高职教育首先应该为受教育者服务,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把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性格养成、情操陶冶有机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永恒的核心。其次是为企业服务,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准备好后继力量。教育必须为企业发展服务,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力量,就无法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为国家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即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高职教育功能不仅着眼于外显的直接工作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内隐的、潜在的间接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关键是为学生打下就业的基础,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并接受学生的有偿服务,对企业经济的服务也是通过培养的学生来完成的。因此,高职教育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否具备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生

产方式的职业能力?

4高职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目前尚存在不少与教育服务本质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

(1)教育服务意识淡薄,对教育服务内涵理解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意识淡薄,教学工作尚不能真正遵循为顾客(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真诚服务的原则;教学缺乏民主和互动,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关注不够,对教学艺术的涵养和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注重不够;科研工作中尚未充分重视校企合作和多元教育资源的开发等等。

(2)对订单式培养的浅表认识。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定单培养”,把高职教育强调的以“服务为宗旨”,片面理解为以“完全服务于企业”为宗旨,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个人发展,也消减了为学习者服务的办学宗旨。

(3)只追求就业的数量。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仅强调毕业生当前就业的数量,忽视毕业生个性化需求,使企业与员工的双向选择变为单向选择。

(4)部分学校抛弃科学化教学思维,一味迎合劳动力密集企业、科技含量低下的企业的需求。简单化的“定单培养”把学生个人发展置于次要位置,放弃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把高职教育等同于岗前培训。

(5)教育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当前高职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焦点是教育服务质量不尽如意。

5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的建议

“优质服务”才是高职院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线。为此,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探索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真正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来接受社会的检验。

(1)要积极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2)要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加强德育工作,实施人文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产学研结合体系。主要是突出专业特色,要实施精品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同企业合作。

(4)要纠正仅以企业暂时需求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要加强“以核心职业能力、基础科学知识为主导”的高职教育理念,并要不断丰富完善。

(5)要积极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当前,创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正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新趋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训能就业的人,而且要培训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应该是仅仅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应该是以促进个人发展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参考范本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参考范本 浅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形式之一,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时期,必须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 特点,根据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进一步有效开展,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的科学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并且根据党建工作现状提出一些观点,以期对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一制度环境的特殊性 当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依据的基本制度主要是参考和借鉴本科院校的制度,其中很 多都是一些宏观共性内容,对高职院校具体工作缺乏针对性,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不相 适应。 自2021年以来,我国才开始对高职党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并开始了专题调研活动,但迄今为止,我国目前有关高职党建的制度还很缺乏,没有专门的针对高职党建的制度文件。 二工作基础的特殊性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有些是前身为中专和电大等形式的职业教育学校升格而形成的,某些具体的党建工作与普通的本专科学校存在差异。 具体说来,有着三个重要特点:第一,党建基础薄弱,缺乏对党建理论的深入学习与 实践;第二,存在着较强的传统惯性张力。很多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缺乏经验和基础,没 有形成系统和完善的体系,工作基础薄弱也导致党建的人文底蕴缺乏,对很多热点问题缺 乏深入思考,并且在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第三,高职院校的党 员数量较少,很多党总支与党支部的工作存在着较多交叉,缺乏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1]。例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党支部都是建立在高年级上,党支部的数量很少,尚缺乏完善 的二级党组织管理体系,很多管理制度也不切合高职院校实际。 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些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与 规划,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教育和学习,这是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 差距。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中有很多学生存在着认知和观念上的偏差,再加上政策因 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存在过大差距,这些都是普通高职学 生的特殊性[2]。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思考.3doc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梁爱丽 摘要:本文以“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切入点,以高职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主导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教育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才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爱因斯坦的话发人深思,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终极价值取向,以人文素质教育主导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智慧、有教养的人。那么,具有极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文教育怎样呢?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院校从1985年创办以来,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突出表现为初步探索出三种主要的实践模式:“专门课程型”,即通过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书目,丰富大学生人文基本知识,提高人文修养;“环境熏陶型”,即主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以达到“泡菜”熏陶效果;“综合型”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两种,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地、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全学程贯通、家庭、社会、企业全方位合作,因此必须对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二、毕业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2、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包括注解字数不得少于4500字。 4、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 三、成绩评定 l、考核内容:(I)论点是否鲜明;(2)论据是否充足:(3)论证是否充分;(4)语言是否流畅:(5)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2、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凡成绩在及格以上者,给予5学分。 (1)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杨,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2)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书写较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淮确。 (3) 中:观点明确,材料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齐,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 及格:观点正确,论点与论据相符合,材料较充分,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答辩中回答问题无原则性错误。 (5)不及格:观点有错误,论点不能成立,材料空泛,逻辑性较差,语句不通顺,确认为抄袭或请他人代笔,字数不符合要求。 3、凡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试点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四、审核、检查 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束后,由电大分校和试点教学点进行汇总和审核。 2、省电大不定期进行检查。 五、论文格式要求

教育毕业论文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交流和总结,我认为可以 从课前建立师生问和谐的关系、课前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等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乐学、愿学的学习主人,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 朋友,而不仅仅是解除疑惑、传道授业的角色。学生一旦对老师 信任,就会减少对本门课程以及教师的抵触心理,就会在愉悦的 氛围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和互动能够直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 教学气氛。教师还要在课下多关心学生,有问题要和学生多交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师生 之问的这种和谐的关系,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对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前交流 学习新课,铺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基础。教师要消 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 新课的学习中去。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与新课有关的 一个话题,或者和学生玩个小游戏,或者讲一个让人觉得有意思 又能开发心智的故事等,目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同时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望,调动主动学习的内心情感。这样的课堂只要教师引导有法,组织有力,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并且轻松自然。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挂图、创设背景的方法使之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里学习,不但避免了语文课堂的乏味和枯燥,而且让书本上的知识更形象、具体地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起来也更轻松、有趣。 四、让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成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语音是人类交流的桥梁,教师富有幽默、鼓励、启发性的语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艺,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形、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言环境用准词语,特别是鼓励性的语言要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借助教材内涵的趣味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将知识难点巧妙突破,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严谨的用语和逻辑性的用句,在准确的语言表述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必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增加课堂信息量,能再现学生生活场景、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

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范文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 一、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教学体系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即达到教学之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味同嚼蜡,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功底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育并提高 其素质。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不高,考试前重点突击书本内容,记得快,学得多,相应忘 得也快,这样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这与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技能,培养 和发展学生人格的现代教学观念大相径庭。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仍在沿 用学科形式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仍然是专业学习 的核心,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忽视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和对学生应 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高职教育学科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 管理难度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其最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对固定性与 市场经济的变化性之间存在矛盾。高职院校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专业设置缺 乏特色,不能迎合市场需要,必将受到市场的挑剔。如何紧跟现代化及市场经济的脚步, 设置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非易事。市场瞬息万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可调和性。 1.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原来技校、中专教师和新毕业的大学生,专职教师 中低职称的教师偏多,高职称的教师偏少,缺少精力旺盛且能够担当教学与科研的学科带 头人,这给高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高技术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而双师型恰恰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和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高职院校尽管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建设,但仍然停留在理论研讨的层面,在现实中难以实施。大多数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 接上讲台授课,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训和锻炼,给学生传授的只能是理论,不是学 生在现实中更需要的专业技能。 1.4实验实训等基本建设较薄弱 近年来,许多高校连续扩招,教学投入相对不足,尤其在实验、实训建设上,很多高 职院校长期滞后,设备、人员等条件缺乏,致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的 构建和推进十分缓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然而,实验实训教学是高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设计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回顾与展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经过近三十年来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进步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技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国家制定走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建设,缓解就业压力,乃至于实现中国梦,也需要全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而相关法规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已日益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到“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毕业生。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在校生总数更达到960万人以上。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有1276所,占到全国高校总数的60%以上。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其相关法规也在逐渐稳步推进完善之中。二:高等职业教育法规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空白到薄弱,再到逐渐完善清晰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首次在宏观层面上确立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

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缺陷的思考

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缺陷的思考 □庞炳楠 【内容摘要】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艺术设计教育在拓展其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课题,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当我 们环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时候,却可以发现其虽发展快速但并没有走上学科建设的规范轨道。 【关键词】设计教育;社会实践;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庞炳楠(1984 ),男,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与视觉传达 设计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新学科。建国后50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众多人才,但是我国高校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人才还不足20年,先前的工艺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教育观念和内容上的不同。因此,只有了解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才有可能计划实施各学科的发展规模,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的选择。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设计教育尚属初创阶段,在世界范围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人才全面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情况下,我们对设计的认知、价值、观念等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应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学习发达国家,从全局考虑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建设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其轨道,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完善。 一、艺术设计教学研究领域狭窄 纵观当前中国高职类设计院校学科的设置,无非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陶瓷设计、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等。随着经济生产领域的拓展,各院校间的学科设置在广度上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各院校学科的雷同设置,导致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培养。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包括其艺术和美学的素质和各种知识能力的素养,因此当代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修养,还应该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美学、数学等知识,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现代设计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应该横跨文理工各科。然而,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学校往往只重视几门专业课的教学,文化课通常只是辅修课的形式,而且在专业课方面,艺术设计教学范畴仍集中在视觉传达、室内装潢、服装设计等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工艺品和轻纺制品领域。 二、教学重教育轻实践 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高职类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论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每一领域都要求毕业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并得到有效的训练,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沦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使设计教育处于一种培养半成品的结果,这种层次的设计教育面对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十分不尽人意的。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都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把设计实践放在设计基础教学上进行映射思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应该主动与社会、与企业联系,把公司企业的专题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加强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建立以具体设计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获取工作经验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今社会的设计需求,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 设计学科强调实践性,往往有重目的轻过程的倾向,但冷静分析,应该有如下结论:一是对教学机构而言,应具有特有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过程,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倒向市场,市场行情是一种表象、显性的东西,而教育培养工作需要有相当的预见和分析过程作为前提,所以设计教育相对于市场的独立思考是完全有必要的。二是作为高校来讲,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使人才的培养趋于合理化。设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发展格局,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高校间的教育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使高校设计教育面对社会、面对市场,不仅仅肤浅地成为专业技能的“培训中心”,还要对市场进行透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把设计实践现象放在设计基础教学上进行映射思考,创造新的更有涵盖力的教学法。 三、基础课和专业课割裂,基础课重技能轻创意 众所周知,高职设计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设 · 251 ·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及打印的要求 一、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1.毕业论文用纸: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 2.单面打印页面设置:上2.2cm,下2cm,左2cm,右2cm,装订线1cm,页眉1.2cm,页脚1.5cm。 3.页眉设置为:以楷体小5号字键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居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4.论文正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2. 提出毕业论文的构思与设想(包括:论文正文的章、节标题及解决的问题)。 3. 明确立题目的和意义。 4. 提出立题依据及技术条件。 5. 拟定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 三、毕业论文内容要求 摘要:小三号,黑体。 中文摘要: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设置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三)目录 号字见样式,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正文中各章节起始页码,题 )

(四)、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可分若干章或小节。写好这部分,首先是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分析、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对于撰写这部分文章,首先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其次是注意词句,简明精练,通顺易读。论文可恰当地运用表格和图的形式来反映分析过程或结果,这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五)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段前段后均为0行。 (六)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见正文样式) (七)毕业论文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图与表应有相应的名称,如“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八) 结论 结论对全篇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对本课题所得成果作概括性的总结,应说明应用限制条件,可指出尚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的内容不只是前面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部分已经得出的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结论要简单、明确,用词严谨。要做到结论的语言,像法律条文一样斩钉截铁,只能有一种解释。成果应反映本人的研究成果并实事求是。 (九) 致谢 以简短的文字,对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给予直接帮助的导师或单位、个人表示自己的谢意。 (十)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 参考文献的编写方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空一格)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文页码.”例如: [1] 李治平.数控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机械设备维修学报,1998,4(3):31-37.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我对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浅谈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新课改课堂纪律课堂气氛有效 所为一个刚刚结束半年支教生活的师范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对当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和现行状态的了解。同时也从一个仍未离开学校的学生的角度,我认为当前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的电脑和课件制作也越来越普及,各个学科都开始广泛地使用课件上课,许多老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历史,这时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困惑和不安:大量的流媒体,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笔记本上却一个字也没记;为准备一节课,花上十天一个星期的,花了这么多精力,到底有没有用?喧喧闹闹的课堂,学生动也动了,做也做了,到底能留下多少东西?…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管理

的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办法,谈谈我的看法。

. 一。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课堂气氛要和谐,并不等于放弃课堂管理,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是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放任自流。因此,任何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都要制定纪律规则,当然,规则也不能太多,要简明扼要,易于操作。有了规则就必须严格执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要是自己违反规则,就必须承担责任,就必须得接受批评和惩罚。 尤其是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差。各班都有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同学自控能力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不良习惯,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从而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上课时要强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对待这些不良行为,也许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办法,但无论是什么办法,最起码的是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消退原则和相反替换原则。根据

浅谈高职教育相关论文

浅谈高职教育相关论文 摘要: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职业,培养社会需要的通用职业化意识和素质。并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以利于大学生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政策和规定,避开不利的方面,特别是减少和避免因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程序的无知而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实效化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就业蓝皮书《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中国202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4年与非“211”本科生差距缩小“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91.2%、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约为87.4%、高职高专院校约为85.2%,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涨幅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87.4%。表面上我们的高职就业形势喜人,但如果将目光投向更长远一点的地方,我们就会看到2021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5%,远远高于“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的离职率。“工作好找,干下去不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普遍现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片面强调毕业生短期就业指导行为,过于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一次性就业率上。这虽然反映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就业教育转型的必然性, 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有用性, 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导致一种治标而不治本的作法, 即主要侧重于求职方法、择业程序等操作性内容的传授, 会使得就业教育无法触及学生深层的思想问题, 整个就业教育给人的总体印象也是单薄、片面、苍白、零散, 缺乏系统性、思想深度和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尽管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教育已有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就业教育, 更未展现出校、系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进行就业教育的规模效应。不少高职院校只是将实施就业教育的任务下达给分管学生工作的基层领导或毕业班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 只对毕业生进行。因此, 无论是就施教主体还是接受主体而言, 这种就业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也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实效化。 一、注重正确引导,传递就业观念 尽管我们不能将向学生传授择业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等内容排除在就业教育之外, 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就业教育的主旨。实际上, 传导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才是就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就业观,是由一个人的人生观、事业观与道德观所决定的,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关于自身职业选择与长期职业规划的观念。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应

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3

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3 陈献礼1,杨述芹2 (1.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2.山东无棣 251901) 摘 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出发,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阐述,结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阐述了转变教育观念 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教学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由传统的教学观到现代教学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内容的改革,又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符合21世纪需要的和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这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全局来看,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实质性的突破。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进程计划,包含在课程内的教学目标、内容。因此,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 轻实践,重科技轻人文,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质,重智商轻情商,重共性轻个性,重“教法”轻“学法”。现代课程观,要求在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及其内容,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2)要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3)要体现时代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背景;(4)要反映教育对象状况,在确保基本教育水准的提前下,体现因材施教;(5)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6)要体现优化组合原理,教学内容要选择最精华,最典型的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遗产。 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选取,必须实行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及领导三结合,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结合。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  3 收稿日期:2006-06-19 第一作者简介:陈献礼(1962-)男,山东昌乐人,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第3卷第4期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Vo1.3,No.4 Journal of Bi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Nov.,2006  # #

专科毕业论文(1)

浅谈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测量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测量0833 和强 摘要在中铁十七局第三建筑公司承建的杭州至宁波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杭甬四工区施工段中,隧道贯穿主线。其包括凉帽山,外岙一二号,大山脑,寺前王及章家山大小六孔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国南方地质结构的特点,硬质地层采用了传统的矿山法(凿岩爆破),进行了洞体的掘进。施工测量方面,根据设计院洞内布设的地下导线点,经坐标推算而确定隧道中心线方向上有关点位,以准确知道较长隧道的开挖方向和便于日常施工放样。其中包括了中线放样,坡度放样,断面放样与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测量放样 一、前言 在新建的杭甬高速铁路四工区施工段中以大山脑隧道为主。大山脑隧道位于余姚市及慈溪市境内,全长6209m,最大埋深约200m属深埋长隧道,起讫里程为DK112+207~DK118+416大山脑隧道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10~35°,植被发育。区内最高山峰为大山脑,海拔标高为288.4m,隧址

所穿越山丘海拔一般为110~265m。该隧道由进口和出口相向开挖,进出口各开挖至DK115+586,进口开挖长度为3379m;出口开挖长度为2830m。该隧道全部位于直线段上。其处于暗挖段。在此项山岭隧道施工中,为了加快采用了进口方向,出口方向及斜井两向,四面同时光面爆破掘进的作业方式。设以中间DK115+500处为基础面,向进出口延伸呈0.35%的下坡。 隧道自两端洞口相向开挖,在洞内预订位置挖通,称为贯通(holing)。因此,隧道测量(tunnel survey)也称贯通测量(holing through survey)。隧道测量的任务是:准确测设出洞口、井口、坑口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隧道开挖时,测设隧道中线的方向和高程,指示掘进方向保证隧道按要求的精度正确贯通,放样洞室各细部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放样衬砌的位置等。 与地面测量工作不同的是,隧道施工的掘进方向在贯通之前无法通视,只能完全依据沿隧道中线布设的支导线来指导施工。因为支导线无外部检核条件,同时隧道内光线暗淡工作环境较差,在测量工作中极易产生疏忽或错误,造成相向开挖隧道的方向偏离设计方向,使隧道不能正确贯通,其后果是必须部分拆除已经做好的衬砌,削帮后从新衬砌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这样不但产生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延期工期。所以,进行隧道测量工作时,要十分认真细致,除按规范的要求严格检验与校正仪器,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削弱误差,避免发生错误。 在洞内支导线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使两个相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高等教育实现多样化办学的价值分析 一学生个人发展多样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还必须适应高校毕业生培养方式、个人发展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发展高等教 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各种需要的人才,在实现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 同时,又要求人才能够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在参与社会建 设过程中,必然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自身潜力等各种因素,综合自己的优缺 点选择有利于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道路,所以,学生个人发展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教育 的多样化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求职的需要。对此,高校应该想学生之 所想,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提供细致、周到和全面的个性化的有利于 学生发展的教育服务。 二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高校 扩招之后,高考录取比例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能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学生数量 猛增,办学规模快速扩张。相应地,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高校的人力资本投入、基础设施投入,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民众投入到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更多的人树立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从学校毕业之后继续 学习。在建设学习社会成为全球共性意识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 验进行有益的借鉴,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形式、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人才培 养目标上的多元化、规格多样化、形式丰富化,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适应建设 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二、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体现 一高校办学类型的多样化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之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同时,办学类型也不断呈现出 以往所没有出现过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地市级的 高校崭露头角,高职院校更加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办学类型已经呈 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提升了高校办学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能够满足当 前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校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高校办学层次的多样化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其大众化的过程有效促进了高校办学模式的 多样化,促进了办学模式的层次化。学历教育囊括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等多 种培养层次;在本科层次上,包括了研究性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

关于高职学生人人成才的思考

关于高职学生人人成才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高职高专教育当中,促使高职院校学生“人人皆可成才”,并具体阐释了“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四种方法,即提供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行奖励学分制度和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性培养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无论从院校设置还是学生规模来说,都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应试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主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成为主要做法。在这种思想和做法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不够优秀的,只是为了混得一纸文凭。其实不然。古人云:“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高职学生的方法,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那么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往届的高中毕业生,也有未成年的初中生。从整体上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相对落后,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学习基础较差,进取精神不强;大多数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6~18岁,叛逆心理比较严重;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宠爱中成长,他们往往容易形成较强的自尊心。这样的孩子,经过高考的失利,自我否定、自暴自弃是他们的普遍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调整心态,很难从原来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再加上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容易感情用事,自制能力差。另外,不少学生对未来很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获取知识没有强烈的欲望,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心。 高职学生具备以上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高职学生就难以成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校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去积极发掘。在当今“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应将“成才”的概念科学化,在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一定能够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学生的培养途径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高职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革,通过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个体发展特性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专科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给学生)

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内容及格式 1.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论述充分,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属于本学科范围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且具有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和一定指导性与实用价值的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亦可作为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专业所需的图纸、测试数据以及计算机程序清单、软盘等相关材料。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文献:作者、著作的书名(或论文名称)、期刊、论文集、报纸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4.毕业论文字数本科一般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 5.毕业论文要统一格式(见附录5),统一封面(见附录3),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装订顺序为:封面、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英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申请学位的学生必写)、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表(见附录4)、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记录表(见附录4)、封底。 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一、总则 (一)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 二、毕业论文的构成要素与写作要求 (一)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书于论文首行,居中排列。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字数通常为200~300字。摘要除汉语稿外,一般还需要英语稿。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通常为3-8个词。关键词应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除汉语稿外,

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电子版

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电子版 浅论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 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了各种电器设备在汽车中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系统故障现象运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汽车电器故障部位。但现实是,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学设备老化,短缺,实训室管理机制水平不到位,实训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实训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不务实等。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加强汽车电器实训室的综合建设,合理科学的落实汽车电器实训室的运行机制建设,提高实训技术人员的素质与操作技能,运用高新技术应用手段提高汽车电器故障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一、汽车电器实训室综合建设 一建设思路 我院从195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实训教学设备多,有些汽车检测设备都超过的服役期限了,还有一些汽车检测仪器 设备“瘫痪”了,以前沿用的教学是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管理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系部、院教务处共同调研,从修订教学大纲,修改实训教学内容着手,更新实训项目,确定实训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优化配置实训设备等措施。 二建设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建设思路与务实的建设手段,逐步建立一系列的汽车应用培训基地。例如: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各种校企合作的特色班,骨干院校建设等,通过对这些平台循序渐进的投入,完成汽车电器实训项目建设。现已成为安徽汽车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条件建设 高职院校做强做精固然需要硬件建设的加强,但是软件建设不容忽视,更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硬件发展需要软件建设,软件需要硬件建设。” 1.硬件建设 校内建有一座11000m2的汽车与机械实训中心,依据实验训室功能划分为专业共享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院企合作区、生产经营中心四大类共计35个实验训室,设备资

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

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好的发展机遇。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强职业院校的能力建设.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同时,鼓励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计划的实施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必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规模性增长,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高专学校的格局。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在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

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在全社会树立高职高专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就业率逐年提升。2003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了35万,就业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2004年在全国增加了40万高职毕业生的情况下,就业率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初次就业率为61%;2005年初次就业率为6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80%以上,与本科生基本持平。根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337所高职高专院校27.1万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年末平均就业率为93%。在职业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少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本科院校。 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正在全面贯彻落实。过去几年,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政策措施不断完善。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