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练习题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一声 B.最多声C.3声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C.0.01秒D.0.001秒

8、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1.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

_________, 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

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聋两种;前者____治愈,后者____治愈.

6.实验表明骨____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第二课时: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这是由于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

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_____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的________不同.

“音调”,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一、填空题

1.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_________dB~_________dB.

4.长期生活在_________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街道上的汽车声

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

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6.经过实验,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声音强度为

A.40 dB以下

B.0 dB~70 dB

C.70 dB以上

D.90 dB

7.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要求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

A.70 dB

B.50 dB

C.90 dB

D.0 dB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强度不能超过

A.90 dB

B.70 dB

C.110 dB

D.0 dB

9.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阻断噪声的传播

C.减小噪声的振动频率

D.防止噪声的产生

10.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

B.在耳朵里塞棉花团

C.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

D.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凡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凡是敲鼓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2.当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你认为它是乐声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3.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1、声音能传递信息、13、摇摆声波能传递能量

4、C、D、A、A

-----欢迎登陆明师教育官网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评价

一.我会填空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这种金属可能是;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9.空瓶质量为5kg,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kg。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30?

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

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t/s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16.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17、“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kg/m3; B.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kg/m3; C.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kg;

33

3

3

-----欢迎登陆明师教育官网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D.2.7?10kg的铝的体积是lm3

22. 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铅??铜??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E. 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2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24.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5. 以下所述现象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D. 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10cm 2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8.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照

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29.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三.0. 在图31. 在图32.

图9

33.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底,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 实验题

34. 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怎样测量乒乓球的直径?请画出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35.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

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_______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比较、、组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_____和

_________

,或________和

36.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

10cm,将

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玻璃板到像的距离分别

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u_______v。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9.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三种实验方法来辨别它们。六. 计算题

4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 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42.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反应距离是多少?

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请你谈谈超速行驶的危害。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填空题

1、小明做的读书笔记有些遗漏,请你把它填上

上体育课时,老师吹口哨声是由于空气的,如果这时空气温度是1℃,则

口哨声传播速度是 m / s 。

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鱼听到的声音是由进行传播的;月球上是

的,传播声音。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也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常分为,和三类。

2.当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

原因是。

3、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一般情况下_传播声音最快,传播声音最慢。

4、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6、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__________。

7、如图1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

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乙甲

图1

8.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9.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10.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

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

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

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2.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

秒以上.

13.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4、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A、有浓雾的早晨

B、冰天雪地的北极

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

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15、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

介质依次是:

A、铁、空气、水

B、铁、水、空气

C、水、空气、铁

D、空气、水、铁

16、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A、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

B、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7、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三、简答题

18.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

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

19.拿一面锣来,将它敲响。用力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20.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

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四、科学探究题

21、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 ___________ ;一个酒杯;

一个笔帽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

是。通过上述探究,现在我知道了:声音是产生的。

22、把一盆清水摆放在桌上,用两石块在水中互相撞击,将耳朵贴近盆边,听到水里石块相

击的声音了吗?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23、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

一头,刮木棍

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

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图3.1-24、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发声体正在振动。

25、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

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

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这是从、提出问题的。

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X 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

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

李老师是提出问题的。

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填空题:

1.人靠________感知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

给__________,再把声音的__________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给听觉神经,引起__________,科学把声音的

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_.

3.把机械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滴答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