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儿童多动症的特征和矫治方法

幼儿特殊教育:儿童多动症的特征和矫治方法
幼儿特殊教育:儿童多动症的特征和矫治方法

幼儿特殊教育:儿童多动症的特征和矫治方法

很多孩子爱活动,家长就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那么什么样的

孩子才能诊断多动症呢?儿童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一种较

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据国外报道,其患病率为5%~10%,男孩多于女孩。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

(1)活动过多,缺乏自我控制水平。

(2)异乎寻常的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无抵御环境干扰的意

志力量。

(3)情绪不稳,多冲动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任性而行。

(4)行为不良,好打架斗殴,爱发脾气,横行霸道,不服管教。

(5)学习困难,成绩低劣。智力发育虽基本正常,但学不进去,有厌学情绪。

儿童多动症患儿在婴幼儿期就有异常表现,如易兴奋、喂养较困难,不易养成大小便定时的习惯。以后活动增多,动作不协调,尤其

是精细动作差,注意力不持久,行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并缺乏控制

水平。入学后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话多,小动作多,常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成绩一般。多数患儿到青春期其症状明显减轻,少数患儿在

成年后还留有性格上的缺陷。过去因为对此病缺乏理解,常把这类有

严重行为障碍的儿童视为调皮捣蛋、桀骜不驯,一味批评惩罚,不但

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家长与子女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

对抗。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迄今无定论。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如产前、产

时和产后的轻微脑损伤为最主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与遗传、脑外伤、神经代谢异常、中毒等因素相关;还有人认为与教育方式不当、精神

紧张及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影响有一定关系。

治疗:如果早期发现幼儿的行为问题;即应即时给予适当的行为

指导并予以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

当前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

(1)行为治疗: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

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儿童过多活动并纠

正不良行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水平。通过行为指导,儿童行为趋向

良好时应即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患儿实行教育,

要改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

的不良做法。

(2)饮食治疗:在食物中尽量免用某些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

剂和水杨酸酯等。酌加咖啡因,配合兴奋剂的治疗,可增加疗效。

(3)药物治疗:用药前要实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

明病因。儿童行为障碍由先天体质缺陷引起的,应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

a.兴奋剂:如右旋苯异丙胺和利他林。用药1~2周后,有显着

疗效;

b.安定剂:如氯丙嗪和硫利达嗪,在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可采用;

c.大量服用维生素,对改善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有一定效果。

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本章教学: 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 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 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 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 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90年通过,08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康复 第三章教育 第四章劳动就业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六章社会保障 第七章无障碍环境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要点 第一章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节艺术与教学艺术 一、艺术:情感、美 二、教学艺术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艺术:指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的统一活动方式。在这一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在教学规律和美学规律的指导下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个性与创造性以及教学环境的一切条件,灵活地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双方能够在愉悦中有效地教和学,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就是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在此过程中,教学艺术突出了艺术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教学艺术的历史 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一)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艺术局限于技艺技巧的偏差 (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现状 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偏差 赫尔巴特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求真共性普遍可复制艺术:创新个性特殊不可复制 (一)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历史考察 (二)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在统一的逻辑发展可分三个层次:经验性教学——科学性教学——艺术性教学。 (三)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 首先,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分工合作的整体。 其次,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或规律:精确的、严格的秩序和混沌的、奔放的秩序,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和艺术。 再次,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即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 第三节教学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一、教学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性:语言、表情、动作、图象、音响等,形象。 (二)情感性:真情实感打动人。知情意行……。情感交流……。 (三)创造性与灵活性: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高难度性;创造性地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即兴性的、应变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表演性:现场表演。教师还应作导演,师生双方共同演出。 (五)个性化:不可盲目模仿照搬 (六)审美性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 值分析] 摘要: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 业技能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特殊教育意义价值 从一般性质上来考察综合实践课,其不但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 的形成,同时,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人又通过主体客体化的活动来指导实践。关乎这一过程,将促进人本身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特殊教育”可以理解为: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因此,增强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比重,就直接体现了上述概念中,关于“特别设计的课程”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以“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为题,目的就在于对特殊教育教学环节中,有关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法乃至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讨。这里指出,本文关于特殊教育所针对的学生为:智力残疾的学生。 一、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

幼儿园特殊教育论文-小班特殊儿童教养计划

小班特殊儿童教养计划 一、情况分析 蔡皓阳小朋友是我园托儿所的幼儿,已渡过了入园时的适应期,因此很快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但是规则意识不强,随意性很大;而且比较地懒惰,做任何事小手都不肯拿出来;同时也比较地任性。 由于在托儿所的时候对于托儿所幼儿的规则训练并不是很注意,刚入托时托儿年龄较小,没有太多的规则。来园后的桌面游戏托儿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每天玩了一会儿就会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因此阳阳在托儿所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没有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进入小班之后,一时之间不能马上改过来,早上来园后玩好桌面游戏不会整理玩具。课后一会儿时间他也会到各个区域中乱窜,把各种玩具都拿出来玩一遍。 阳阳较其他幼儿来说,又比较地懒惰,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老师拍铃鼓的时候,他就坐着不动,而且是整个身子躺在椅背上。在操作活动中耐心不够,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容易分散。做任何事老师都要不断地提醒他、催促他。 阳阳也比较的任性,有一次吃玩水果后其他幼儿都把桌子上的水果皮仍到了垃圾桶里,只有阳阳前面还有一大堆。老师提醒他应把水果皮扔掉,他就是不肯扔掉,还在一边撒娇。这与家庭教育方式也有关:就因为这样,他没有奖到五角星。放学爷爷来接他时,他说:“爷爷,帮我买好多好多五角星。”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也贴一颗,而且没有询问为何没有奖到五角星。 二、具体措施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好玩具后应自己整理。 2、使他了解课后如果老师没请拿玩具玩,就不应该随意去拿。 (二)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平时让他多进行一些动手方面的操作,提高起动手能力,增强起信心。 (三)良好个性的培养

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第三讲特殊教育课程 一、特殊教育课程含义 1.广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狭义:特殊学校中的各门学科。 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 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 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5

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 唯物论与人道主义的传播从思想上为特殊教育扫清了道路,康复医学的进步从科学上为特殊教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而盲文和聋人手势语的创造则从语言文字上为特殊教育课程做了准备。 课程的前提是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课程才能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 养护机构的建立。由于尚未具备诊断测量的工具,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无法分辨,只得不分障碍程度的轻重,一律加以教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补偿或治疗缺陷,为残疾者参与和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条件。养护也意味着慈善救济,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只停留在生活适应的低水平,并且不分残疾轻重。 3.第三阶段 教育对象分化,引起课程分化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 1905年比奈-西蒙量表问世;普通中、小学特殊儿童班的大发展。这两件事也叫做特殊教育的里程碑。对弱智儿童的诊断更加科学,对弱智儿童的认识分化更详细。教育对象的分化,必然引起课程的分化。建立特殊班,逐渐推广到盲聋低视力肢体障碍等儿童也在普通中小学建立 1.第一阶段 第1页 特殊班,这样就使人们明确了特殊儿童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考虑的是学习普通教育学校相应学段的部分课程,以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完善阶段1960-至今 1975年美国94-142公法,促进了美国特殊教育长足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布的新宪法,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据此制定的《教育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1)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2011年第12期 (总第204期 )No.12,2011 Serial No.204 一、问题提出 学前融合教育将学前阶段3至6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安置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为有特殊需要幼儿提供非隔离式的、正常化的教学环境,并在此环境中提供这些幼儿所需 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为一个系统。[1]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主要指残障幼儿和有发展障碍风险的幼儿,[2] 即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在经历了半个世纪 的发展之后,融合教育已经超越了其单纯的特教安置和教学策略的含义,成为一种对特教和普教改革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理念。 我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学前教育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得到关注,学前融合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体系。近年来安置到普通幼儿园(以下简称普幼)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逐渐增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上普通幼儿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如2008年对江苏省338所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共有25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2007年对湖北省 175名幼教工作者的调查显示,有1/3的幼教工作者曾接触过特殊幼儿;[3]2008年对浙江省566名普 幼教师的调查显示, 58%的普幼教师在自己任教的班级遇到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4]上海市的学前融合教育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1997年虹口区小班幼儿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已占到2%。[5]调查融合安置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状态,由此对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此研究理念,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的生存状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以为改善学前融合教育提供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工具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69名浙江省普通幼儿园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 考察浙江省普通幼儿园融合安置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结果发现浙江省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在增加,但这些儿童在普通幼儿园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他们能够参与的活动和课程类型有限,且质量存疑;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被认为对周围环境中的他人存在负面影响。此外,幼儿教师关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极度缺乏,其对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的认识和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收稿日期:2011-4-27;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6-3 *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青年基金研究项目“浙江省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教育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SKQ N2009n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李伟亚,E-mail:weiya _li@https://www.360docs.net/doc/e06708060.html, 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 李伟亚**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 34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特教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一比一访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医教结合”之路,强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为残疾孩子受到平等教育、将来走上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思想的引导,把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达成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平时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

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进行示范引领课,并和新教师结成帮教对子。 校本培训的项目有:钢笔字(每周一次展示)、粉笔字(两周展示一次)、以业务学习和通识学习为载体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业务能力(手语、课件等)的培训。并结合教学设计比赛和教学叙事比赛,展示教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1.精细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以“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抓手,努力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进一步增强课程管理意识,确保开全、开足、教好国家规定课程;二是进一步增强过程管理意识,按照科学、高效、规范的要求,关注每一个细节;三是进一步增强制度管理意识,完善考评机制,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通过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下面,让小编与大家分享幼儿园五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园五种常用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

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 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 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 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 4. 发现法

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史

https://www.360docs.net/doc/e06708060.html,/48005 698.html 这个网址里面的也不错看看 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 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界定特殊教育对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指的是医疗部门界定的在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近年来,又将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扩展为特殊教育对象。其实,根据国际上对特殊儿童的范围界定,特殊教育对象还包括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等。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指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历史过程。 一、特殊教育的准备阶段:标志为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及机构的萌芽 我国古代就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臵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对残疾人赐谷等等。 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据陆得样和福森信昭(日本)1996年考证,我国在周代出现了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源起于夏商周时期的盲人乐师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训练聋哑、盲及肢体残疾者为有用之人。 我国自古代就不泛有对残疾人一视同仁的例子,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受刑后成了肢体残疾者,后来仍被重用,都是明证。 二、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标志是近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使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清末明初,这种特殊教育最早由国外的教会带入,然后国内一些开明人士介入,并开办了一些专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会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有一定的关系。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瞽”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的意思,“瞽叟通文馆”就是流落街头的瞎子、老头子学文化的地方,这是教会办的慈善机构。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学校创建时,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到1919年学生人数已增加到200人。1920年校址迁到北京西郊八里庄,改名为「明瞽目院」,该校招收社会上盲童学点字、传播宗教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教学中,引进了法国布莱尔点字,创立了中国点字,即「瞽手通文」,也称「康熙盲文」。由于经费短绌,终年战争,学校停止上学好几次后来又恢复。13年之后的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进行对聋哑人的教育。1887年初时,只接受了一名聋哑学生。该生的衣食、住宿全由学校提供。由于全靠善心人士捐助来维持学习开支,三年后,在校学生也只增加为11人。1898年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瘖学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并改名为「烟台市聋哑学校」。又过了28年,1915年7月,民国政府的《国民学校令》正式提出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一年之后的1916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一)学前教育规模持续增长,普及水平继续提升 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幼儿园数18.1万所,比上年增加1.5万所;全国新入园(班)幼儿1911.9万人,比上年增加84.6万人,增长4.6%;全国在园(班)幼儿3685.8万人,比上年增加261.3万人,增长7.6%。,其中,农村在园(班)幼儿2435.0万人,比上年增加157.7万人。 201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4.5%,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为95.5%,比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 2012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5.1%,比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学前教育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2.9%,比农村高15.5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比例为 62.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2012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比上年增加86所。招生6.6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增加2.5%;在校生37.9万人,比上年减少2.0万人,降低5.0%。 2012年,小学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有26.9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其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14.2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52.9%。 初中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10.0万人,比上年减少1.2万人,降幅11.0%。其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5.8万人,比上年减少1.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57.9%。

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1.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全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4.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增长5.8%。其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为46.7%,比上年降低8.8个百分点。

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1、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及解读 2、国际相关重要法规及文献解读一、特殊教育相关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3月18 日颁发第10条: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第38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4月12日通过,第2、6、11、19、31、43、57条有相应规定。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学龄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學齡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台中市特教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張伍毅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專業,是教育界的精英」------祂洞察了人性,進化了教育,是基礎教育!更是教育的發電廠!沒有特殊教育,教育只是寧靜黑白,有了特殊教育,教育將是生動彩色! 然而,教育為什麼要向下延伸?國民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已經是既定政策,牽涉的理由,因素繁多,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早期及基礎教育重要性的本質上,因此,在這科學昌明,教育多元化的現今社會裏,學前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建立未來教育品質的基石,更遑論學齡前期的特殊教育了! 拜科技進步,醫學發達之賜,教育方法策略大幅提升,已不再是一支粉筆,一片黑板能夠滿足的時代了,所以學齡前期的教育,以至於特殊教育,已經是日益重要的課題了,這已經關係到人類生理發展的里程碑,更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考量存在------簡單的說,依據生理而言,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最佳,是有一定的最低準則,(例如生產年齡,懷孕過程)今日事、今日畢是有其避免惡性循環必要性,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是最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大家都知道學齡前的準備教育是重要的,因為關係到日後的學習效果,尤其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少有充份準備,是難以勝任教育學習的工作。殊不知什麼要提前做準備工作,就是要達到教育中所謂「預習」的前置作業,更何況特殊教育。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更顯其重要性存在,必需要適當的深入了解。 特殊教育法中,十二類身心障礙者的特性,基本氣質,以致於各類障礙彼此間的差異性,都是必需要了解的,但是雖然障礙者分成十二類之多,彼此間仍有其共通性存在,每一種障礙類別對於認知教育教導方面,仍有其技巧性,茲依各分類,闡述於下,提供大家做另類的思考: 一、智能障礙: 我有我的快樂,你有你的悲傷,大智若愚是我們的宗旨,你可以近一點觀察我,但我也一樣在看你喔。對於這類的幼兒,可以從建立小小的自信心開始,建議從簡單的事情重覆做為起點,基本的數字概念(1-10)、顏色分類(12色)、簡單的團體規則、引導式、倒序型教法,引導出自主性、創造性功能學習。 二、視覺障礙: 眼不見為淨!我不看,但是我用耳聽、用頭腦想、用心去感受,本體感超好,觀察力不佳欠缺前庭及速度感的活動,這是我永遠的心痛。建議學習時從地板教學開始,逐漸從蹲著教學,到坐在小板凳上,以增強穩定性,及觸覺辨識等身體功能發展,視力使用避免度疲勞,除非是弱斜視等特殊性。 三、聽覺障礙: 耳不聽為清!請不要生我的氣或在背後叫我,愛我就要讓我清楚的看見,我要用眼睛看全世界,不要遮住我的視線,否則我將一無所有。眼見為憑是我的原則。增加視線的反應力,聽覺視覺的速動反應,打鼓及聽力反應等學習律動及音感的熟悉性,儘可能的訓練,必要時透過醫師選擇合適的助聽器以幫助學習。 四、語言障礙: 脾氣不好不是我的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有我的感受但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啞巴吃黃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问题: 1.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都涉及了残疾人儿童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法。现行法律法规中,缺少更为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执法不力,执法不严在残疾人教育上更为突出。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2.政府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数量极少,公办的只有8所,民办的也只有4所,这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且经调查发现,县级的残疾人教育学校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没有配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都缺乏。例如,学生没有起码的的上课的器材,更不用说聋儿有适用的助听设备、盲生、儿有适用的助听

设备了。另外,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甚至连教师、及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缺乏。 3.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 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导致的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是造成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招生时在年龄、户籍、身体状况上都有所限制。例如,智力学校要求只接收本地区内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智障儿童,另外在年龄方面也有阶段限制。这就使得多重残疾的、较偏远地区的以及大龄的残疾人没有获得特殊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4.民办与公办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1)从经费上看:公办学校各项花费全部由家承担,资金压力较小。而民办学 校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调查显示,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助、 基金会以及企业的赞助、学生义卖所得及部分学员缴的学杂费等。 2)从硬件上看:公办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表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较广、有 较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残疾人康复健身设备。而民办学校在硬件设 施上就极为缺乏,表现为学校场地狭小,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基本 的康复健身设备。 3)从软件上看:公办学校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教职工分工比较明确,层次等 级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较 多。而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教师水平不够高,教师资源缺乏, 教师百分之八十为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_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教学方 法与 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 (一)定义 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 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 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 (三)个别差异 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 (一)教育对象 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 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 (二)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四)教育场所 (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 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 (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 (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 (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 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 (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 (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 (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 (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 (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园特殊教育论文-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 A(Tra disciplinary play-based a e 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 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教室内需设有不同的角落。例如:娃娃家区、积木区、美劳区、玩沙区、粗大动作区……等等。教室靠走廊的一边,最好有适合观察的单面镜,若无法设置单面镜,则需为观察者安排一个不干扰孩子活动的位置。若没有适合的教室,也可选择个案家里或其它地方进行T A游戏治疗模式,其先决条件是:其空间能摆放足够的游戏治疗器材,以供孩子选择。游戏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游戏器材或玩具,必须多样化、色彩鲜艳并且是孩子所熟悉的。例如:娃娃家区可摆放椅子、桌子、瓦斯炉、锅子、电话、衣裤……等。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是很有弹性的,进行的时间及程序,可依照孩子的年龄、个别需求做调整。以下就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进行方式,分为六个阶段说明之: 阶段一:无结构式游戏。约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过程,治疗师模仿孩子的游戏行为、语言,以游戏方式与孩子互动、对话,视孩子程度,与之进行平行、关连或合作性游戏。治疗师可作些比孩子游戏程度还高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依个人兴趣,随意变化游戏区域。治疗师则需记录哪些行为或语言是孩子自发的,哪些又是模仿而来的。治疗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间接教导孩子新的游戏方式,除非孩子表达需要协助,或对一样工作有强烈兴趣,却无法完成时,才可采直接教导的方式。在这个阶段是以孩子为主,需尽量减少治疗师教导的部分。 阶段二:结构式游戏。持续时间视孩子年龄而定,年纪小的约五到十分钟,年纪较长的为十到十五分钟。这个阶段是由治疗师主导,进行认知和语言的活动,其中所需的技能是第一阶段没有观察到的部分。活动中,孩子被要求进行一些活动,例如:拼图、画画、因果游戏、高程度的问题解决游戏、算数…….等,但这些活动必须引发孩子的动机,使其愿意进行各项活动(建议以游戏方式进行)。如此,这个阶段里,便可在有限的时间观察到许多其它阶段无法看到的能力。 阶段三:同侪互动游戏。约五到十分钟。这个阶段又回到无结构式的游戏,但须有一名年纪较大、与个案同性别、与个案熟悉且能与同侪有良好互动的普通孩子。这阶段主要比较个案与其它孩子,两者之同侪互动方式有何不同。治疗师必须在第一阶段结束前,利用适当的时机,先将另一位孩子自然地介绍给个案。这个阶段不仅能观察孩子的游戏互动和社交技能,也可观察认知、语言、动作技能。需特别记录个案在同样的情境下,面对成人与同侪有何不同的反应。在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活动,但若两个孩子间没有互动,治疗师可从旁介入,使其互动。介绍玩具,可有效促进同侪互动。此阶段结束后,与个案互动的孩子必须离开这间教室,可在点心时间时,再邀请他加入,以便观察两者进一步的互动。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