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几年来,我省积极参加国家语委开展的有关诵读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4月,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的通知》(苏教语〔2010〕2号),要求各地相关部门整合活动资源,唱响“中华诵”,将“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做出影响。

1.“我与经典有约”中小学师生网络读书征文比赛。此项比赛自2008年开始,每年7-8月举行。中小学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尚书网)上传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名句名篇名著及喜欢的理由。网络点击数超过40万。

2.“书写经典”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全省各地对国家语委举办的此项赛事高度评价,参与踊跃。2009-2010年全省近280万大中小学生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规范汉字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

3.“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2008年以来我省每年举办一次,参与人员既有公务员,又有教师、大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和社会其他人员。2009年各地和学校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共组织3800多场比赛。苏州市2009年起,将此比赛扩展为全市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诵经典比赛。今年7月,组织6支代表队近100名小学生赴台北参加“苏州─台北”小学生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连云港市举办两届中小学生群体诵读大赛。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校与台湾高校开展中华古诗文吟诵交流活动等。

4.“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比赛。围绕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挖掘其文化内涵、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2008年面向大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征集的基础上,2009年增设中小学生组。两年来,参与人数近3万人。很多地方还开展了“诗教进校园”活动。

5.“我们的节日”主题诵读晚会。2008年,我省在南京理工大学承办全国首场清明诵读晚会,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和谐·共享”中秋诵读晚会。2009年,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举行2000多人参加的“缅怀先烈,祝福祖国”清明祭扫暨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我的祖国我的母语”暨中秋诵读晚会。今年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中华诵”暨“我们的节日”中秋诵读晚会。各地也举办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诵读晚会。如扬州举办“二分明月”经典诗文诵读会;宿迁举办“古韵新声咏西楚”大型诵读晚会;镇江举办“京江明月”家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全省上下形成了浓郁的诵经典氛围。

三、融入课堂,探索经典“诵写讲”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省围绕教学、教师、教材,就“提高诵读教学质量”和“构建诵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形成了一些抓手。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2008年暑假起,我们委托有关高校组织专家讲学团,每年暑期送教到县,举办中小学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目前已办12期,累计培训教师2300多人。省语委还向苏北、苏中2400多所寄宿制学校赠送《中华诵》光盘和书籍3000多套。

二是遴选“经典一课”。课堂是经典诵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诵、写、讲的质量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上半年,我们面向全省中小学征集语文课本中经典名篇优秀教案。获初评一等奖的教师报送讲课光盘,评审组将对其“诵写讲”三方面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审后确定获奖名次。以此发现并建立一支立足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优秀经典诵读教育教师队伍,并有效利用这些获奖资源。

三是建立基地学校。为有效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上半年,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遴选认定41所学校为首批“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其中,26所中小学分布在全省13个省辖市,每市小学、中学各1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布全省8个省辖市;高等学校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高校5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学校1所),市属高校1所。开学后,我省将召开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建设研讨会,研究如何发挥基地学校在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

四是开发课程体系。南京市实施“振兴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创经典诵、写特色学校。苏州率先建市级经典诵读基地学校,探索经典诵读考核标准,将诵读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手册》。泰州要求全市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写进课堂、诵读进教材”试点。扬州为全市小学制定经典诵读统一篇目。徐州市开设“国学课堂”。连云港市启动“振兴写字计划”,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三年达标。南通海门市建立“晨诵午写”机制,研发书写校本课程,从“历练书写技能”“感受汉字文化”“涵养精神品质”三方面定位写字教学目标,构建“习字、启智、审美”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酝酿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增设朗诵、书法等课程。

我省将结合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创新举措,推动我省“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精选作文650字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精选作文650字泱泱中华大国,苍苍历史往事。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真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辈,一代代,一年年,不管古今,不管久近。经典屡见不鲜,人才源源不绝。记载着沧桑的历史往事,传承着长远的文明文化。 两千五百多万年前,出现了一位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聚集、编纂后,成为《论语》。 《论语》,是我爱读的一本书。它虽出于古代,但意味深长。虽单只语录,但耐人寻味。他记载着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传承着一种恒久的文化。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本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实则也存在着影响与意义。 当一间间教室中,传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朗朗的书声时。 孔圣人的思想观念、处事原则,也在渐渐的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 孔子在做人方面有深得人心的研究。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正道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每天挂念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惦念的则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满脑子想的则是小恩小惠、小便宜。这些这正是贬低小人,弘扬君子之风。教诲人们不要做小人,要做正人君子。 孔子的处世之道更是意味长远。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告诫我们,与好朋友相处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 读过《论语》,心中的迷雾遣散开来,思想得到净化。 《论语》正是经典,正是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攒集,正是圣贤、崇高、伟大的代表。 《论语》告诉了人们生活的真理,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怎样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在生活中,“经典”还有太多太多,它们——是岁月长河中闪光的明珠,是沧桑岁月里不朽的传奇!

规范汉字书写 弘扬中华文明

附件2: 灵璧县教体局“写好字”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的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新课程实施,根据《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依据新课标,结合我县写字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写好字”课改实验,进一步提升全县小学教师自身书写水平、写字教学能力和全县小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写好字”课改实验培养一批专业的写字教学教师。 2、通过探索,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写字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写好字”课改实验使学生自觉纠正不良写字习惯,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在写字前观察、思考和写规范字的习惯,克服在作业中依赖橡皮的毛病,把“写出一手好字”当成自己的一项技能,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4、提高小学生写字能力。通过实验,逐渐提高学生写字质量,努力使学生的写字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力争3——5年时间初见成效。 三、课改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新课标,明确写字教学重要意义,确定工作方案。 县教研室召开“写好字”动员大会,明确本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相关要求,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制定详细的“写好字”课改实施方案。从本学期开始,各中心校加强语文新课标学习,明确各学段写字教学要求,根据县教研室“写好字”课改方案,召开动员会,建立领导小组,在5月底前制定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调查、纠正学生不良书写姿势,加强教师写字教学技能培训,规范写字教学。 1、各中心校对学生“写”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写字姿势、

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教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教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滋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妙,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教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3篇

---------------------------------------------------------------范文最新推荐------------------------------------------------------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3篇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要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有哪些关于传承经典文化的演讲稿?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篇一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门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 / 9

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

23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传承并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应该担负起的重要使命。 早在68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过?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不去认真研究我们自己的历史?的学风,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文明遗产,首先也需要纠正一些学风上的偏颇。例如,把传统文化机械地与封建制度联系甚至等同起来,忘记了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依然活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再如,把传统文化理解为少数精英的爱好和修养,闭门造车,将传统文化精英化、博物馆化,乃至商品化,从而脱离普通大众和普通受教育者真正的、广泛的文化需求。还有:过分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世界观的对立,甚至割裂传统文化与现代进步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意无意地割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最近,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推出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实际上既是针对上述情况所作出的回应,同时也是新时期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为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里的新实践和新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作为举办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对于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之间的继承发扬关系,对于传统文明对当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中华文明是汉字铸就的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灿烂的书写之邦,中华文明是用汉字建造的不朽文明。 文字的产生是文明发轫的最重要标志。从19世纪末期开始,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一发现将中国的书写历史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惟殷先人,有策有典?,甲骨文的出土,也证明了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存在大量文字书写的典籍。而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甲骨文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玛雅文明所创文字虽并称?人类四大文字发明?,但是,后三种文字却随其文明湮灭而不复存在,并没有什么经典和文献流传下来。 由于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属于同一书写系统,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有大量的经典文献诞生并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圭臬,其中重要的格言和警句,依然活在中国人民言传身教、为人处世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汉张良的《素书》,通篇不过132句,1360字,却被称为奠定有汉以来中国社会规范的法宝,其言词朴素,含意深远,故能深入人心,古今传诵。现代华章,如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长不过千余字,而浩然长歌,如日月经天,与汉语同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与?经典?融合为一的,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

阅读经典,传承文明

阅读经典,传承文明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传;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品。千百年来,灿若星空的经典文化,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可随着“快餐文化” 的日益盛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 态无形中对经典文化产生了冲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能让传统的瑰宝在华丽的信息时代退出舞台。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 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辱使命,把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转化为学生的精 神资源,凸显她的文化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明确传承经典的意义 《大学》有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在人生旅途中,经典文化不仅能启发美好的德行, 而且还有净化心灵,抵御精神污染的功效。她本身虽不能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 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长点。俗话说:“经典常读启智,红歌常唱励志,故事常讲明理,箴言常传警世”。经典文化能够陶冶性情,让读者内心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平静的高境界;能够洗涤人的理念和心灵,提升人的学养和品位。万物的发 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人类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鉴往知来,可 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传承经典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更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当前全球化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也是价值观和文化的竞争,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传承经典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 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学习能力也明显 增强。另外,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使其终生受益。身为人师的教师本来就是授业解惑的人,身先士卒地阅读经典理应成为职业 的基本功。让经典走进校园是经典自身的渴望,也是教育工作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 二、激起阅读经典的兴趣。 1.营造阅读经典的氛围。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环境中,学生的“读书欲望”更容易被激起。我们可以从阅读环境入手,如把学校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校园里摆放图书飘流架,让学生随手就可以取到书;学校有专门的读书场地,如书吧、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还有专 门的国学教室;在走廊醒目处粘贴读书名言及“吞吐古今、掩卷静思”等读书箴言,引领学生 思索读书意义;各班设立图书角,定期更换经典读物等。 2.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我们可以模 仿电视推出的《讲坛》《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栏目,组织一 些《汉字听写大会》《经典故事比赛》《成语大会》等形式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经 验交流会等,让学生多一些施展自己的机会;定期评选读书之星,颁发奖章以示鼓励,让学 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品读经典,使学生逐渐把阅读经典作为精神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借助影视提高兴趣。许多影视作品中包含大量文学经典之作,优秀影片把原本由文字表达 的故事内容,演绎成真实、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相对也比较容易接受。一九八六年 录制的《西游记》,已在荧屏上走红近三十年,试问如今有哪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有如此恢宏 的青春?在影视作品的引领下再鼓励学生去读原著,不仅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而 且可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明辨是非,完善人格。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演讲稿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演讲稿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 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 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 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 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 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 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我 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 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 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 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 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 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 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 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 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 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 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 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 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 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

传承文明经典诵读倡议书

传承文明经典诵读倡议书 学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那么你知道传承文明经典诵读倡议书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传承文明经典诵读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传承文明经典诵读倡议书篇1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民族精神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使学生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也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更加深远。 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可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可以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可以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们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我们能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诵读内容 1、革命烈士、仁人志士的经典诗词作品。 、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经典名篇。 、唐诗、宋词等古典诗词以及古训美文。 、中华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和各类纪念日为题材的美文。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美文。 就让中华的文化经典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人生,演绎出新的时代精神吧!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行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玉潭中学小学部素质教育系列展示之三 在宁乡的各大小区内,经常可以看到爷孙同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经典贤文的场景。假若你好奇地询问那些孩子就读哪所学校,他们大都会告诉你是宁乡县玉潭中学小学部。这便是该校六年来开展中华经典文化导读的一个掠影,该校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熏陶了学生的品格性情,走出了一条“生命化育人”特色路子。 点燃传承火种 玉潭中学小学部历来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该校承接了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华经典文化导读实验,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在全县率先进行经典诵读实验。 2003年10月,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经典文化实验课题负责人刘孝听教授前来专题指导,并举行授牌仪式,首批6个班共290名学生参与实验,提供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等十种读物给不同学段的学生,让“国学经典大餐”走进课堂,拉开了经典诵读的序幕。 “我们认为让孩子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小学部校长闵时荣表示,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

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该校多次举行报告会、座谈会,与广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帮助他们认识经典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形成了推进的合力。 夯实素质根基 6年来,在推进经典诵读实验方面,小学部始终坚持不懈,并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力度。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考查评价方式,对教学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目前已涵盖一至六年级,全校学生全部参与,至今累计已有30多个班近两千名名学生参与实验,接受了系统的培训。 校园里书声琅琅、书香弥漫。每天坚持“一诵、三读”。“一诵”是语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三读”是中午、放学、晚自习路队进行诵读。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不拘一格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唱读等亲近经典活动。学校还定期开展“星级背诵”活动,定期组织诵读比赛,以年级为单位经常开展诗文配乐诵读、名著知识竞赛、故事演讲、诗词演唱、诗配画展示、诗词书法展示等主题活动,表彰奖励参与积极的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校还倡导亲子阅读、课外阅读,把经典诵读进一步延伸,倡议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同享一份天伦之乐”,倡导以书会友,引导学生在选读一本经典读物后,把好词、好句、读书感受记到笔记本上,与同学互换图书,结交好友,让学生的藏书流动起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 大江东去,浪淘尽,留下的便是经典。经典,顾名思义,在我的理解中,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时代考验的文明精华。 当今时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迅猛,快得我们没有时间拿起一本书,慢慢地品读一番;快得我们没有时间敲一下邻居的家门,缓缓地聊一番;快得我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沉思一番。这样的发展在我看来未必是合理的,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们每一个黄炎子孙,从我们过去的经典中去挖掘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拥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经典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论语》的记载,可谓是中华之瑰宝。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对古代的儒生影响非凡,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关键看我们怎么去传承它。我不得不说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我们对儒学的传承做得不好也不够,文化革命残害的不只是那一代人,还有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信仰。儒学在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假使我们好好运用,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定会更和谐,更美满。我们不会有这么多贪官污吏,我们不会有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会有社会的冷漠,不会有老人扶与不扶之抉择。 《论语》中经典的“爱人”思想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冷漠

正是一剂良药,“老吾老以及人之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老人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对待,对待孩子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论语中的和谐,仁爱主张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乏的吗?所以说,读经典,传经典,思经典,然后学以致用。不管我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你不欺我,我不讹你,我们以礼相待,做到对得起良心,这个社会才会温暖起来。 论语中经典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的是有大智大慧,倘若运用到企业经营中,这个企业想不发展壮大都难。我们都知道企业不关要讲诚信,还要讲正道,不做苟且之事,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欺骗消费者,不唯利是图。虽说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起码你要有企业责任,道德良心,如果我们每一位管理人员手头都有一本《论语》,每天花点时间读一读论语,反思自己一天有没有对得起孔子,有没有尽到责任,那么我们还怕利润不来吗?如果一个企业能将儒学融入管理中,或许就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集团”,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在文化面前,物质是肤浅的,企业应该先有企业文化,才能财源广进。 《论语》中经典语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古人对统治者的希冀,这要是放在我们当今社会的官场之中一样受用。现如今,中国的社会腐败问题十分突出,这在新中国刚建立时期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也是改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时间:2017-10-12 21:05:28 | 作者:王琪瑞 如果我是一粒渺小的细沙,国学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如果我是一颗巍峨的大树,国学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森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国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起国学,我便想起上二年级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嘶声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虽然不知所云,但懵懂之中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于是,每天会花半个小时来看书,慢慢地开始爱好读书,渐渐地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余的闲暇时光里,我也会翻阅一些古诗词和一些名著古书,其中《论语》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同学,起初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个子没我高,人长得没我帅,球也没我打得好,十分瞧不起他。但是后来竟成为了我们的学霸班长,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副好画,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成为了班级里最靓丽的风景线。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国学经典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还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我时常会在唐诗宋词中感受作者心境,在四大名著中细看百态人生,在儒家经典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然而真正让我爱上国学,并为之痴迷,是在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超有底蕴和魅力的节目,激起了全民读诗风,火爆至极!选手、老师和主持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敬佩不已,展现出来的中国诗词之美,更让我惊叹不止,重新唤醒了我的诗词之心。以至于在学校和家里,都要缠着同学和妈妈,来进行“飞花令”的比拼,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赢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我会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来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将我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演绎到了极致。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总是引领着我们青少年一代不断领悟到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境界,让我们继续追随着国学,一起去感受它的神奇与美妙吧!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暨迎六一文艺汇演。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感谢演出的师生们,你们辛苦了!同时也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家长的积极参与。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文峰中心学校翰林苑分校从办学开始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形成勤学的读书风气,培养富而好礼,爱己爱人之情操,以营建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使学生积累精美的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大步前进!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学校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宗旨,围绕“德”字做文章,学校教学楼也分别命名为“厚德楼” “崇德楼”和“润德楼”,意喻“教育为本、德育为首”,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从诵读教材的选择到诵读目标的制定,从实施方案的酝酿到课程的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内容分为礼仪篇、勤学篇、感恩篇、孝道篇、爱国篇、诚信篇,并将校本教材作为常规读物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另外我们配套的还有〈〈学习手册》、〈〈米蜜本》、《考级证书》等。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不忘初心、聆听拔尖的旋律一一让吟诵经典植根于学生心灵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学生经典吟诵方法的探讨进行研究。 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上,我们主张教学内容的多元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国旗下讲话稿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说到读书,很多同学会兴奋起来,因为家里就有不少书,每到节假日,总 要父母为自己买书。也有不少同学只要一捧起书,兴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是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共同的营养品。如今的我们又是那么 幸运,老师正在为我们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我们在满是读书气息的校园中、 班级里、家庭里快乐地读书。 上周五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经典作品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 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诸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教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勤奋好学的教育,,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 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 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本着“用心诵, 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 言,陶冶情操。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良好的思想品 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 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 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 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 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 可能。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读书会让我们那玩耍激动的心瞬间平静; 读书会让我们举止文明、羞于粗鲁;读书会让我们充满灵性,不屑那些粗俗的 游戏。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 因为他知书达礼,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 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五一班 2014.10.27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 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 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 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 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 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 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 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 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 正是《国学小名士》的口号,当然,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做到的。 就在这几天,我观看了齐鲁网少儿频道《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也正是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且不说复赛怎么怎么,就看总决赛 场上的选手知识是多么的渊博、思维是多么的敏捷、反应时多么的 灵敏,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还有就是总决赛第一个环节的第一题:用带有家、国的诗词来回答。这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少 年强才国强,我觉得这才恰恰是举办这个《国学小名士》这种比赛 的意义所在。因此呢,这两个字在中国诗词当中可以讲,无穷无尽 的在表达着。 再就是第二题:用带有亲、情的诗词来回答。那么我觉得这诗词中的亲情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感情 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国学精英”中,总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刘康宁!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 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来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得寸进尺。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假如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

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将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教师不随便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教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教师。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珙县罗渡苗族乡中心校 关于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活动方案 根据珙教发〔2015〕23号文件精神,结合上罗片区的安排,就我校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活动的相关工作作如下要求: 一、活动组织 组长:马建峰 副组长:刘光兴方正伟 成员:3至9年级班主任及各班语文老师 二、活动安排 (一)参赛对象、人数及时间安排 1.3月30――4月15日,3至9年级中小学组织学生人人参加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由各班推选师生组队参加我校比赛,要求每个班组一个队参加,每个代表队18人(队员以学生为主,若有教师参与,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2.4月16日,各班填报名表交团队办公室,联系人:宋泽雄、牟玉奎。 3.展示时间:4月20日下午14时 展示地点:A区操场 (二)参赛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内容;各班正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五四”以前的国学经典名篇。

(三)参赛要求 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书法、伴舞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节目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三、评比奖励办法 (一)展示评委设置 1.展示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 2. 评委由学校领导及各语文老师组成。 中学组评委:马建锋方正伟刘光兴张笑容田文云 王夕燕罗元洪彭世从杨顺琴 小学组评委:马建锋刘光兴方正伟杨利民谢敏 王永术李梦秋李加景陈洪 计时人员:李学松 总分人员:何保全李兴群 3.根据各参赛队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分。 2.评委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10分制,评委打分保留一位小数)。 (二)奖项及奖金设置 1.小学与中学从高到低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一等奖:150元二等奖:120元三等奖:100元 (三)、在全校3——9年级选送最高分参加片区比赛。 四、场地安排 组长:杨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