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受力图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受力图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受力图

教案

讲稿

绪论

一.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刚体和质点

理论力学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即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和物体的平衡条件;运动学只从几何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物理模型(刚体,质点)→数学模型(方程)→求解

三.学习目的

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静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刚体: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事实上,任何物体受力后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形,因此,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刚体。但是,对那些在运动中变形极小,或虽有变形但不影响其整体运动的物体,忽略变形,对问题的研究结果不仅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可以使问题得以简化。这时,该物体可抽象为刚体。

由于静力学中所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所以又称为刚体静力学。

力:指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前者称为运动效应(又称外效应),后者称为形变效应(又称内效应)。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因此,力应以矢量表示,在本书中用黑色字体F 表示力矢量。在工程力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SI),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或千牛顿,用kN表示。

力系:指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叫平面力系;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叫空间力系;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叫汇交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叫平行力系;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叫一般力系。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地面)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它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工程实际中,通常把固连于地球的参考系作为惯性参考系,用此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地球的平衡问题,所得结果能很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在静力学中,我们将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某个物体或物体系统共受几个力,以及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系用另一个与其等效的力系来代替,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如果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力系,则称为力系的简化。如果某力系与一个力等效,则此力称为该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各力称为此力的分力。

3)力系的平衡条件 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系所需满足的条件。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公理

公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被确认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如图a 所示。或者说,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的几何和,即F R =F 1+F 2

力的平行四边形也可演变成为力三角形,由它能更简便地确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b 、c 所示,而合力作用点仍在汇交点A 。

这个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化规律,它是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直线上,如图所示,即F 1=―F 2

这个公理揭示了作用于物体上的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对刚体来说这个条件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但对于变形体,它只是平衡的必

R F

2F 1F

O

R

2F

1F

R F

O

2

工程上,把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物体, 称为二力构件(又称二力杆)。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二力构件不论形状如何,其所受的两个力的作用线, 必沿这两个力作用点的连线。这一性质在对物体进行 受力分析时极为有用。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这个公理是研究力系等效替换的重要理论依据。但必须注意,此公理也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由上述公理可以导出如下重要推论: 推论1 力的可传性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如图(a )所示的刚体,在A 点受力F 作用,若在力F 的作用线上任一点B 加上一平衡力系'F 、''F ,且使'''F F F -==(图b ),则F 与'F 又构成一平衡力系,将此力系去掉后,可得到作用于B 点的力''F (图c )。于是,原作用于A 点的力F 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到B 点。

根据力的可传性,力对刚体的效应与力的作用点无关。因此,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在这种情况下,力矢可沿其作用线任意滑动,成为滑动矢量。

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设有三个互相平衡的力F 1、F 2、F 3分别作用于刚体上 的A 、B 、C 三个点。已知F 1和F 2的作用线交于O 点,根 据力的可传性,将力F 1和F 2移到汇交点O ,并用力的平行 四边形规则,求得其合力F 12。则F 3应与F 12平衡。由于两力

'

''

(a )

(b )

(c )

2

平衡必需共线,所以,力F3必定与力

F1和F2共面,且通过力F l和F2的汇交点O。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说明了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有时用此来确定第三个力的作用线的方位。

公理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与反作用力一般用('

,

N

N

F

F)表示。

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能视为平衡力系。

公理5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这个公理提供了把变形体抽象为刚体模型的条件。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静力学全部理论都可以由上述五个公理推证而得到。这既能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和严密性,又可以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一.基本概念

自由体和非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为自由体,如空中飞行的炮弹,而位移受到限制的物体为非自由体,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等。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反力:约束对被约束刚体的反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常见约束类型有:光滑接触表面约束、柔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包括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可动铰链支座约束以及链杆约束等)和其它约束等。约束反力的方向应与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1.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

N

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的物体。 2.柔软绳索、链条、皮带的约束

绳索等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着绳索,背离物体,恒为拉力。 3.光滑铰链的约束

4.其它约束 (1) 滚动支座

(2) 球铰链(圆球和球壳将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的约束称为球铰链)

2T

'2T

N F

A

N F

(3) 止推轴承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出未知的约束反力,需要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要确定构件受了几个力,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向,这种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力,例如,物体的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一般是已知的;另一类是约束对于物体的约束反力,为未知的被动力。 二.受力图

为了清晰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把需要研究的物体(称为受力体)从与其相联系的周围的物体(称为施力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它的简图,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象或取分离体。然后把施力体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全部画在简图上,这种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画物体的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问题,乃至动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画受力图的步骤为:

1).根据题意及已知条件确定研究对象,取分离体,单独画出其简单图形; 2).分析分离体上所受到的力的情况,即主动力和约束反力;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其所受到的全部力,即主动力和约束反力。

例1.如图所示的碾子,重为P 。在压路面时受到一石块的阻碍,不计摩擦,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1)取研究对象 将碾子从周围物体的联系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其轮廓简图。 (2)画主动力 碾子受主动力P 作用F 作用,作用点在碾子的重心上。

(3)根据约束的性质,画出约束反力 使碾子成为分离体时,需要在A 、B 两处分别解除墙壁、地面的约束,因此,必须在这两处加上相应的约束反力来代替。根据A 、B 两处均为

(b )

(a )

光滑面约束的特点,墙面、地面作用于梯子的约束反力F NA 、F NB ,分别沿各自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梯子。梯子的受力图如图(b )所示。

例2 重量为P 的梯子AB ,搁在水平面和铅垂墙壁上。在D 点用水平绳索DE 与墙面相连,如图所示。不计摩擦,试画出梯子AB 的受力图。

解 (1)取研究对象 将梯子AB 从周围物体的联系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其轮廓简图。 (2)画主动力 梯子受主动力P 作用,作用点在梯子的重心上,方向铅垂向下。 (3) 根据约束的性质,画出约束反力 使梯子成为分离体时,需要在B 、C 、D 三处分别解除地面、墙壁、绳索的约束,因此,必须在这三处加上相应的约束反力来代替。根据A 、D 两处均为光滑面约束的特点,地面、墙面作用于梯子的约束反力F B 、F C ,分别沿各自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梯子。绳索作用于梯子的拉力F D 沿着DE 方向背离梯子。

梯子的受力图如图(b )所示。

例3 水平梁AB 用斜杆CD 支承,A 、C 、D 三处均为光滑铰链连接,如图(a )所示。均质梁AB 重P 1,其上放置一重为P 2的电动机。不计斜杆CD 的自重,试分别画出斜杆CD 和梁AB (包括电动机)的受力图。

解 (1)斜杆CD 的受力图 取CD 为研究对象,由于斜杆CD 自重不计,且只在C 、D 两处受铰链约束,因此斜杆CD 为受压二力杆。由此可确定C 、D 两处的约束反力F C 和F D 的作用线沿铰链中心C 与D 的连线,且F C =―F D ,方向如图(b )所示。

(2) 取梁AB (包括电动机)为研究对象,梁AB 受主动力P 1和P 2的作用。在铰链D 处受

斜杆CD 给它的约束反力D

F '的作用,根据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知,D D F F -='。A 处受固定铰支座给它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由于方向未知,可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 ,F Ay 表示。

(a ) B

F (b )

C F

B

梁AB 的受力图如图(c )所示。

例4 水平梁AB 受垂直力F 的作用,试画出梁AB 的受力图。

解 (1) 取研究对象 取AB 梁为研究对象。将AB 梁从周围物体的联系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其轮廓简图。

(2)

画主动力 AB 梁受主动力F 作用,作用点在点C 上,方向铅垂向下。

(3) 画约束反力 在铰链B 处受活动铰支座的约束,其约束反力垂直于钭面,在A 处受固定铰支座给它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由三力平衡汇交原理可确定其方向,梁AB 的受力图如图(b )所示。

例5 如图所示的球C 放在钭杆AB 和墙之间,其重量分别为P 1和P 2。试画出钭杆AB 和球C 的受力图。

解:(1)斜杆AB 的受力图 取AB 为研究对象,斜杆AB 自重为P 1,在A 、B 、D 三处分别受铰链约束,由于不计摩擦,故B 、D 处的约束反力分别垂直于AB 杆,其约束反力分别用B F 和D F 表示,而A 处为固定铰支座的约束,由于方向未知,可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 ,F Ay 表示。其受力图如图(b )所示。

(2) 取球C 为研究对象,球C 受主动力P 2的作用。在点D 和点E 处分别受到杆和墙面

的约束反力D

F 和E F 的作用。球C 的受力图如图(c )所示。

例6 图(a )所示的三铰拱,由左、右两拱铰接而成,在拱AC 上作用有载荷F 。若各拱自重不计,试分别画出拱AC 和CB 的受力图。 (b )

(a )

'D F

(a )

(c )

'

'

C

解 (1)拱BC 的受力图 取拱BC 为研究对象,由于不计拱BC 自重,且在B 、C 两处为铰链约束,因此拱BC 为二力构件,在铰链中心B 、C 处分别受F B 、F C 两力的作用,且F B =―F C ,这两力的方向如图(c )所示。

(2)拱AB 的受力图 取拱AC 为研究对象,拱AC 所受的主动力为F 。拱BC 通过铰链C

对拱AC 的作用力为C

F ',根据作用和反作用定律,C C F F -='。拱在A 处受固定铰支座给它的约束反力F A 的作用,由于方向未定,可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 、F Ay 代替。拱AC 的受力图如图(b )所示。

另外,由于拱在F P 、C

F '、F A 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因此,可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确定铰链A 处的约束反力F A 的方向。点D 为力F P 、C

F '作用线的交点,当拱AC 平衡时,反力F A 的作用线必通过点D ,拱AC 的受力图也可画成图(d )。至于F A 的指向,暂且假定如图(d )所示,以后可由平衡条件确定。

例7 如图a 所示,梯子的两部分AB 和AC 在点A 铰接,又在D ,E 两点用水平绳连接。梯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不计自重,但在AB 的中点H 处作用一铅直载荷F 。试分别画出绳子DE 和梯子的AB 、AC 部分以及整体的受力图。

解 (1)绳子DE 的受力图 绳子两端D ,E 分别受到梯子对它的拉力F D ,F E 的作用。它们是一对平衡力。绳子DE 的受力图如图(b )所示。

(2)梯子AB 部分的受力图 它在H 处受到载荷F 的作用,在铰链A 处受到AC 部分给

它的约束反力F Ax 和F Ay 。在点D 受绳子对它的拉力D

F ',D F '是D F 的反作用力。在点B 受光滑地面对它的法向约束反力F B 。梯子AB 部分的受力图如图(c )所示。

(3)梯子AC 部分的受力图 在铰链A 处受到AB 部分给它的约束反力F 'Ax 和F 'Ay 。F 'Ax

(a )

D F

E F

F

C

C

B F

C C

和F 'Ay 分别是F Ax 和F Ay 的反作用力。在点E 受绳子对它的拉力E

F ',E F '是E F 的反作用力。在点C 受光滑地面对它的法向约束反力F C 。梯子AC 部分的受力图如图(d )所示。

(4)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由于铰链A 处所受的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些力都成对地作用在整个系统内,称为内力。内力是指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对整个系统的作用效应相互抵消,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故在受力图上不必画出。在受力图上只需画出系统以外的物体给系统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外力。这里,在H 处受载荷F ,在点B 、C 受光滑地面对它的法向约束反力F B 、F C ,它们都是作用于整个系统的外力。整个梁的受力图如图(e )所示。

应该指出,内力与外力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内力与外力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当我们把梯子的AC 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时,F 'Ax 、F 'Ay 和E

F '均属于外力,但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时,它们又属于系统内力。可见,内力与外力的区分,只有相对于某一确定的研究对象才有意义。 注意的问题:

1.五个公理和两个推论集中反映了力的基本性质,它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解决静力学计算问题的基础,必须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2.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第一步,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3.画受力图,关键的问题是正确地画出约束反力。虽然约束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依赖于主动力,但我们只能按照约束的性质来分析约束反力,不能由主动力的情况来臆定约束反力,这样做容易出错。应能熟练地掌握几种常见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的表示方法。

4.在对多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当解除约束时,约束反力将成对出现,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刚体上。若其中一个的指向已知,则另一个应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来确定。当不解除约束时,约束反力应该是内力,不能画出。

5.应领会受力图的“受”字。我们只能把分离体上受到的力画在受力图上,不能把分离体作用在别的刚体上的力,画在自己的受力图上。画受力图时还应注意保持系统的相对位置,图形与标注要整洁准确。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建筑力学习题测验)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一,填空题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这三者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外效应是指力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力的内效应是指力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_。 2,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或状态。 3,在力的作用下和都保持不变的的物体称为刚体。 4,对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起限制作用的各种装置称为。 5,常见的铰链约束有和。 约束反力恒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趋势)方向。 6,刚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其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 作用线。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一定,, 分别作用在。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_______________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所以,在静力学中,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矢量. 9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为__________效应和___________效应. 10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为_____________;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_____;约束反力由_____力引起,且随_______________力的改变而改变. 9柔性约束对物体只有沿_________的___________力。 10,铰链约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光滑面约束力必过_________沿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的物体。 12,活动铰链的约束反力必通过___________并与___________相垂直。 表示一个力对物体转动效果的度量称为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14、力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 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何一点这矩恒等于它的_________,而与_________位置选择无关。 20、平面内两个力偶等效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偶的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力偶平衡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 1,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不改变,则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就不变。( ) 2,刚体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施加多大的力,它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保持不变。()3,如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

1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结构计算简图

教案 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工程力学 教师:刘进朝 学期:2010-2011-1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2010年 9 月 22 日授课班级:10211-10216

教学内容: 课题1 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结构计算简图一、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变形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例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2.力系的概念 定义——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根据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的分布情况可将力系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大类。 若两个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时,其效应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用一个简单的等效力系(或一个力)代替一个复杂力系的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简化是工程静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3.刚体的概念:指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4.平衡的概念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共线,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如图所示)。 (a)(b) 注意: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例如,如图所示之绳索 二力构件(二力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 例如,如图所示结构的直杆AB、曲杆AC就是二力杆。

(a)(b)(c)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也只适用于刚体,而不能用于变形体。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致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既不改变移动效应,也不改变转动效应),如图所示。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注意:(1)不能将力沿其作用线从作用刚体移到另一刚体。 (2)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例如,如图(a)所示之直杆 (a)拉伸 (b)压缩 在考虑物体变形时,力失不得离开其作用点,是固定矢量。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a)所示。 F R=F1+F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简化为三角形法则,如图(b)所示,

1.静力学基本概念

1.静力学基本概念 1.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发生形变。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 ?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力的单位:牛顿N、千牛KN ? 1.2等效力系 (1)力系作用在物体上力的集合,或作用在物体上若干个力的总称。 (2)等效力系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系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以(F1,F2,...,F n )~(F1’,F2’,...,F m’)表示。 1.2 刚体的概念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均将产生相对运动,使其初始位置发生改变,称之为位移,从而导致物体发生变形。忽略物体变形时,将其抽象为刚体。 在静力学中以刚体为研究对象,在材料力学中则以变形体为研究对象。 1.3其它概念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刚体静力学:研究刚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平衡: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条件: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平衡力系: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平衡的力系。 1.4刚体静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受力分析-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弄清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2)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以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 2.静力学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刚化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构件: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物体。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注意:力的可传性原理不适用于变形体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所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长方体三边长a =16cm ,b =15cm ,c =12cm ,如图示。已知力F 大小为100N , 方位角α=arctg 43,β=arctg 34 ,试写出力F 的矢量表达式。 答:F =4(12i -16j +15k )。 题1-1图 题1-2图 1-2 V 、H 两平面互相垂直,平面ABC 与平面H 成45?,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力F 在平面V 、H 上的投影。 答:S H = S V =0.791S 。 1-3 两相交轴夹角为α(α≠0),位于两轴平面内的力F 在这两轴上的投影分别为F 1 和F 2。试写出F 的矢量式。 答:22 121221sin )cos (sin )cos (e e F ααααF F F F -+-=。 1-4 求题1-1中力F 对x 、y 、z 三轴、CD 轴、BC 轴及D 点之矩。 答:m x (F )=16.68 N ?m ,m y (F )=5.76 N ?m ,m z (F )=—7.20 N ?m ; m CD (F )=—15.36 N ?m ,m BC (F )=9.216 N ?m ; m D (F )= 16.68i +15.36j +3.04k N ?m 。 1-5 位于Oxy 平面内之力偶中的一力作用于(2,2)点,投影为F x =1,F y =-5,另一力作用于(4,3)点。试求此力偶之力偶矩。 答:m =11, 逆时针。 1-6 图示与圆盘垂直的轴OA 位于Oyz 平面内,圆盘边缘一点B 作用有切向的力F ,尺寸如图示。试求力F 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并分别求出对x 、y 、z 三轴、OA 轴及O 点之矩。 答:F x =F cos ?,F y =—F sin ?cos θ,F z =F sin ?sin θ; m x (F )= Fa sin ?,m y (F )=F (a cos ?cos θ —r sin θ), m z (F )=—F (a cos ?sin θ +r cos θ); m OA (F )=—Fr ; m O (F )= Fa sin ?i +F (a cos ?cos θ —r sin ?θ)j —F (a cos ?sin θ+r cos θ)k 。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力、刚体、约束、约束力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物体受力图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即用一个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的力系,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二是建立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在土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所研究的两类问题(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对于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在物体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也同样表现于物体在一般运动的情形中。在静力学中关于力的合成、分解与力系简化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动力学。本章将阐述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建筑工程上常见的典型约束力与约束反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力 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当人们推动小车时,由于手臂肌肉的紧张和收缩而感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体之间,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例如机车牵引车辆加速前进或者制动时,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都有力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指广义上的物体,其中包括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可能存在。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效应完全可以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实际上,人们正是从力的效应来认识力本身的。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 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 内效应)。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实践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 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强弱。力的方向包括力作 用线在空间的方位以及力的指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实际物体在相互 作用时,力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或体积范围内,是分布力。如果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可 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点上,该点就是力的作用点,建筑上称这种力为集中力。 在力的三要素中,如果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也就改变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例 如,沿水平面推一个木箱(图1-1),当推力F 较小时,木箱不动,当推力F 增大到某一 数值时,木箱开始滑动。如果推力F 的指向改变了,变为拉力,则木箱将沿相反的方向滑 动。如果推力F 不作用在A 点而移到B 点,则木箱的运动趋势就不仅是滑动,而且可能绕 C 点转动(倾覆)。所以,要确定一个力,必须说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缺一不可。 (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 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称向量)。 (2)力的矢量表示。矢量可用一具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如图1-2所示。用线段的 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 图1-1 图1-2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力和平衡的概念 一、力的概念 力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间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另外一类是物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两种作用效应为: (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 2、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反映物体之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强度,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N);在工程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千克力(kgf)。两种单位制之间力的换算关系为:1kgf=9.8N。 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是指静止物体在该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沿该方向画出的直线。力的方向包含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 二、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刚体:在受力作用后而不产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是对实际物体经过科学的抽象和简化而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而当变形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成为主要因素时(如在材料力学中研究变形杆件),一般就不能再把物体看作是刚体了。 平衡: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显然,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动才是永衡的、绝对的。 三、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按照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分布的不同形式, 力系可分为: (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2)力偶系力系中各力可以组成若干力偶或力系由若干力偶组成; (3)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相互平行; (4)一般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既不完全交于一点,也不完全相互平行。 按照各力作用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力系各自又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 空间力系两大类,如平面汇交力系、空间一般力系等等。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当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时,则称该力为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每一个力称为其合力的分力。把力系中的各个分力代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合成;反过来,把合力代换成若干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平衡力系:若刚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在平衡力系中,各力相互平衡,或者说,诸力对刚体产生的运动效应相互抵消。可见,平衡力系是对刚体作用效应等于零的力系。 第二节静力学基本公理 静力学公理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最基本的力学规律,这些规律的正确性已为实

静力学的基础知识第一章答案

思考题 1、力、力系、刚体、平衡的定义是什么?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它们组成一个力的系统。 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刚体。 3、静力学公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的推论有哪些? ⑴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⑵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一 个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沿其作用线移向刚体内任一点,不会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⑶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刚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1 F 和2F 的合力R 也作用于同一点,其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当刚体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吗? 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一对平衡力则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5、如图1-19所示,三铰拱架上的作用力F可否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把它移到D点?为什么? 图1-19 思考题5 不可以。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同一刚体上,不能移到其它物体上。 6、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能否用于变形体?为什么? GAGGAGAGGAFFFFAFAF

1静力学基本知识常见问题与典型练习

1 静力学基本知识 常见问题: 1.静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 2. 什么叫平衡力系? 答: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总是同时受到若干个力的作用。我们把作用于一物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称为力系。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3.解释下列名词:平衡、力系的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等效力系。 答:平衡:在一般工程问题中,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例如,房屋、水坝、桥梁相对于地球是保持静止的;在直线轨道上作匀速运动的火车,沿直线匀速起吊的建筑构件,它们相对于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些物体本身保持着平衡。其共同特点,就是运动状态没有变化。 力系的平衡条件:讨论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力系所应该满足的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这是静力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在讨论力系的平衡条件中,往往需要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复杂的力系,用一个与原力系作用效果相同的简单的力系来代替,使得讨论平衡条件时比较方便,这种对力系作效果相同的代换,就称为力系的简化,或称为力系的合成。 等效力系:对物体作用效果相同的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4. 力的定义是什么?在建筑力学中,力的作用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 答: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外效应),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既然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受力体时必定有施力体。 在建筑力学中,力的作用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相互产生的拉力或压力;一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相互产生的吸引力,对物体来说,这吸引力就是重力。 5.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这三个要素通常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表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烈程度。为了量度力的大小,我们必须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N或kN。1 kN=1000 N 力的方向通常包含方位和指向两个涵义。如重力的方向是“铅垂向下”。 力的作用点指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力的作用位置实际上有一定的范围,不过当作用范围与物体相比很小时,可近似地看作是一个点。作用于一点的力,称为集中力。 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若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作用力,则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必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沿着同一直线而相互作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任何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都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 力的表示法如何? 答:力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所以力是矢量。 通常可以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按选定的比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建筑力学习题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一,填空题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这三者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外效应是指力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力的内效应是指力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_。 2,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或状态。 3,在力的作用下和都保持不变的的物体称为刚体。 4,对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起限制作用的各种装置称为。 5,常见的铰链约束有和。 约束反力恒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趋势)方向。 6,刚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其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 作用线。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一定,,分别作用在。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_______________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所以,在静力学中,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矢量. 9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为__________效应和___________效应. 10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为_____________;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_____;约束反力由_____力引起,且随_______________力的改变而改变. 9柔性约束对物体只有沿_________的___________力。 10,铰链约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光滑面约束力必过_________沿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的物体。 12,活动铰链的约束反力必通过___________并与___________相垂直。 表示一个力对物体转动效果的度量称为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14、力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要素。 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何一点这矩恒等于它的_________,而与_________位置选择无关。20、平面内两个力偶等效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偶的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力偶平衡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 1,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不改变,则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就不变。() 2,刚体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施加多大的力,它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3,如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 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静置在桌面上的粉笔盒,重量为G。桌面对粉笔盒的支持力N=G,说明G和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习题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习 题 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解:如图 (g) (j) P (a) (e) (f) W W F F A B F D F B F A F A T F B F A (g) 题1.1图 (h) (i) q (j) P (a) (b) (c) (d) (e) (f) F W W

1.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以及物体系统整体受力图。 解:如图 F B B (b) 题1.2图 (d) (e) (f) (g) (i) (j) C (k) E (h) F 1 F 2 (b) (a) (c)

(c) C (d) D C F D (e) A F D (f) F D (g)

(h) EO B O E F O (i) (j) B Y F B X B F X ' E (k)

1.3 铰链支架由两根杆AB 、CD 和滑轮、绳索等组成,如题1.3图所示。在定滑轮上吊有重为W 的物体H 。试分别画出定滑轮、杆CD 、杆AB 和整个支架的受力图。 题1.3图 解:如图 'F D 1.4 题1.4图示齿轮传动系统,O 1为主动轮,旋转 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两齿轮的受力图。 题1.4图

解: 1 o x F 2 o x F 2 o y F o y F F F 1.5 结构如题1.5图所示,试画出各个部分的受力图。 解: 题1.5图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判断题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1.10 ( × )1.11 ( × ) 1.12 ( × ) 1.13 ( ∨ ) 1.14 ( × ) 1.15 ( ∨ )1.16 2.1 2.2 2.3 外 内 。 2.4 约束 ; 相反 ; 主动 主动 。2.5 3 , 2.6 力偶矩代数值相等(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转向相同) 。 三、选择题 3.1 (c) 。3.2 A 。 3.3 D 。3.4 D 。3.5 A 。3.6 B 。3.7 C 。 3.8 四、计算题 4.1 4.2 (e) (d) (a) mm KN F M ?-=18030)(mm KN F M ?=-=3.2815325)(20mm KN F M ?-=2521 0.)(01=)(F M x m N F M y ?-=501)(01=)(F M z

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 五 、受力图 5.1 5.2 (a) (b) B B (b) (c) P 2 (d) m N F M x ?-=2252)(m N F M y ?-=2252)(m N F M z ?=2252)(m N F M x ?=2253)(m N F M y ?-=2253)(m N F M z ?=2253)(

只限自己使用,请不要传播 —— 李鹏程 5.3 LDAYtRyK (1) 小球 (2) 大球 (3) 两个球合在一起 P 2 P 1 A C B (a) (1) AC 杆 (2) CB 杆 (3)整体 (1) AC 段梁 (2) CD 段梁 (3)整体 (1) AB 杆 (2) CD 杆 (3)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