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摘要:森林旅游是展示塞罕坝旅游特色,丰富塞罕坝旅游文化内涵的需要。塞罕坝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观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开发建设塞罕坝森林景观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旅游;开发与利用;发展对策

森林旅游的兴衰关键在于景观质量及其独有的景观形态和品味,森林旅游景观资源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的潜力所在,没有森林景观的支撑就没有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塞罕坝借助森林文化旅游这个发展平台,宣传好、管理好、发展好中国北方最美、被河北省林业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授予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的塞罕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基本情况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和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草原相毗邻。公园海拔1010~1939.9m,属高海沷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其中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主的风景林60万亩,湿地2万亩。塞罕坝景观资源丰富,既有由森林、山川、河流、天象、物候和野生动物等构成的自然景观,又有许多可发思古之幽情的人物古迹、良好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是位于京津周边地区,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狩猎滑雪和避暑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2主要景观开发利用现状

2.1冷凉宜爽的气候资源

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和东南暧湿气流的影响,塞罕坝降雨充沛,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43.2℃,年均无霜期67d。7月-9月份平均气温分别是16.2℃、14.6℃和8.1℃。盛夏,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洁净如镜、凉爽宜人。冬季,林海雪原,一派北国风光。

2. 2独特的森林草原景观

塞罕坝属森林草原过渡带,有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三个生态类型。春夏季,百万亩林海绿波松涛阵阵,林间鸟啭鹿鸣、溪流潺潺,广袤的草原绿茵如毯,到处繁花争艳,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秋季,层林尽染、溢金流丹;冬季玉树冰花。

2.3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4科312属659种,其中:濒危植物4种,野果植物29种;芳香植物19种;野生花卉植物309种。动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有动物种类1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4种,有豹、黑鹳、白头鹤、大鸨,二级保护动物24 种,省级保护16种。

2.4独特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属清代皇家猎苑的一部分,是康乾嘉皇帝避暑围猎之所,留下了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著名的有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康乾盛世点将台、塞北佛石庙、塞罕塔、木兰秋狝文化园、文化广场、塞罕敖包、御道沟等神奇而美妙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3存在问题

3.1 体制不顺,组织形式单一,景区建设阻力重重不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需求

由于体制不顺,出现了在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上存在“一个媳妇几个婆”的现象。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立隶属于林业部门,旅游管理隶属于旅游部门,环境保护隶属于环保部门,治安、道路、供水、供电归当地政府所管,由于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致使规划、开发、治理不能同步进行和统一管理。

公园下设专职行政管理部门是“森林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对公园内日渐增多的服务业管理及旅游区的综合管理,但是,由于职能所限,单一的林业职能部门很难对旅游区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3.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景区从业人员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一部分是从非林业非旅游的行业转过来的,另一部分是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同志,对旅游知识了解很少。公园缺少景观开发利用的专门人才和机构,也缺少专门的导游队伍和对外宣传的促销机构。

3.3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程度都有待改善和提高。

3.4草原的诱惑、毗邻单位的强势开发以及旅游公路贯通新旅游线路的开辟,给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致命冲击

近年来,毗邻森林公园的御道口牧场草原旅游景区、红山军马场草原旅游景区、红松洼草原风电旅游景区相继进行了强势开发,景区整体规划合理,启动起点高,管理规范,开始运营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打破了以前塞罕坝森林草原景区一家独大的局面。界河北,就是美丽辽阔的内蒙草原,草原美景强烈地诱惑着各地游人,“到草原去”是来北方旅游的游客的第一选择。另外至克什克腾旗的二级旅游公路已贯通,穿公园境而过,这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行程延长,游人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至答里湖、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的新旅游线路开辟,同时给塞罕坝森林景区最致命的打击是使公园从过去的终点景区变成了路过景区。

3.5建设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一直是严重制约公园景观开发建设及公园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已经开发建设的旅游场所,因缺少资金得不到正常的启用和进一步改造升级,待开发建设的景观由于资金问题延迟了开发利用。

4发展对策

4.1更新观念,树立生态旅游资源全民保护意识。

4.1.1通过宣传教育,使保护意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4.1.2通过法律限制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4.1.3作为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要使受益旅游的人们具有自觉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就要让他们明白保护能给他们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森林旅游,把森林的功能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首先就要建立起适合森林旅游形势发展的组织形式。塞罕坝森林旅游集团公司应该是以经营旅游业为主,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并逐步发展成为投资多元化、资产股份化、经营市场化的经济实体。

4.2打造高水准,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4.2.1对现在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人到经营比较好的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学习,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行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聘请林业专家对导游人员进行林业知识和自然现象解说培训,聘请旅游产品设计专家对管理开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也可以通过鼓励自学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政策水平和服务水平。

4.2.2充实队伍,加强合作

把林场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旅游队伍中来,也可以采用对外招聘、季节性雇用等形式增强旅游队伍建设。景区与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公园所积累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强势的森林旅游资源为背景,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这将为景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4.2.3 强化法制观念,健全环保制度

尊重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态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中探求内在规律,采取合适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促进生态旅游与自然、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同时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

环境。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4.3重点开发建设森林旅游景观,打造旅游品牌

4.3.1突出打造森林草原独特景观

森林草原景观是冀北地区的独特景观,天然所成,不可再建。突出打造森林草原景观的重点是组织好旅游线路,以解说的艺术性把景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于游人们的面前。旅游线路包涵以下景观:塞罕塔、塞罕坝林海、百花坡、月亮湖、塞罕湖、白桦林、滦河源头、内蒙古草原;终点是塞罕坝展览馆,晚上安排篝火晚会和民族歌舞。

4.3.2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景观

打造这一景观的重点是增加游人的参与性活动。旅游路线包括以下景观:翠花宫、塞罕庙、乌兰布通古战场、康乾盛世点将台等,终点敖包。这里是满蒙汉三大民族的交汇处,极富民族风情。游人可以欣赏林海草原、蓝天白云、品尝各种满蒙风味小吃、参与满蒙民族的骑马、摔跤、敖包会等系列活动,特别是每年农历6月13日举行祭敖包,同时举办“那达慕”大会,更能充分展示传统的民族文化。塞罕佛和翠花宫、点将台等则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乌兰布通古战场是清代平息噶尔丹叛乱时留下的历史遗迹。开展民俗风情旅游,使你亲身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

4.3.3要突出满蒙的饮食、服饰、居住特色。“满汉全席”驰名中外,蒙古族的手把羊肉、烤全羊,奶茶、奶豆腐、攸面窝子等饮食佳品,让游人更是垂爱有加。在清朝统治的268年间,满族服饰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服饰,紧身合体的女士旗袍风靡世界;蒙古族的马靴、长袍,更能让人领略蒙古民族的豪爽大气,洁白的蒙古毡房,这些都体现了“塞罕坝”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

4.3.4要突出满蒙民族娱乐文化的特色。满蒙是一个马背上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娱乐项目丰富多彩,参与性极强,如满蒙歌舞、秧歌、高跷、赛马、射箭、摔跤、敖包盛会等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特点,充满节日喜庆。通过举办塞罕坝木兰森林草原文化节、敖包盛会等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外,还可举办清文化展览、清文化影视周、满汉全席厨艺大赛、满族服饰展、满族美食节、清代宫廷礼仪表演,将“乌兰布统之战”改编成戏剧进行现场表演,让游客参与其中,用以来充实塞罕坝特色旅游文化内容,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4.4要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4.4.1是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文化旅游是知识旅游,是高层次旅游。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是目前打造塞罕坝旅游金字品牌一项重要工作。承德、塞罕坝、内蒙三地应共同建立导游定期培训考评制度、持证上岗制度、投诉扣分制度,建立塞罕坝“皇家、绿色、民俗”生态旅游导游推介制度,全面提升规范旅游市场,使游客获得满意的导游服务。

4.4.2是大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是休闲、娱乐、体验的过程,只有向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游客才能感到“物有所值”,才能实现满意的“付出”。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森林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生态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 森林在地理、历史和生长、繁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它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产和能够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只要人类热爱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并严加管理和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共同演化的历史。自然既是人类孕育的温床,又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生存的坚实基础。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协调维护着自然生态平衡,保护与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以林业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已经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林业不仅是一个周期性长、投入大的公益性行业,而且是融入“社会?生态”这个复杂的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现代科学家认为,现代和谐林业应该是:其一,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其二,和谐地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关系,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其三,“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因此,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

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探究和管理,采用生态化技术,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倡导生态文化,维护人类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荣。 显然,和谐林业理论之一旨在解决生态危机,并着力于从林业的角度去解决社会危机和人类心灵危机。也就是说,和谐林业的目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基础,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需求。所以,林业是一个与工、农业有着不同公益性的产业部门。过去、现在、将来,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森林。如今华夏大地的生态化和人居环境的园林化,与社会林业的生态系统经营,是现代化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为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与社会游憩事业,拓展了一个新的天地,创造了更为美好境界的未来。所以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今天,人们只有正确认识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草原、荒漠、城市、河流和湖泊(陆地水源)等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学联系,才能真正掌握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平衡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o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O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O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

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主题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摘编自《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O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材料二中四个年龄段用户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文化体验游认可度在21~30岁这一年龄段最高,而后随年龄段增大而递减。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能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林业“三大体系四大地位和使命五大功能

林业四大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三大体系、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五大功能”: 林业的“三大体系”指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目标,即,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的“四大地位”是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一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二是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三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四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是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得,“一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二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四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赋予林业五大功能,即: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 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 一、“四个地位”: 1、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2、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3、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4、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二、“四大使命”: 1、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3、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4、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三、“五大功能”:1、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林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林业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4、林业具有巨大的保健功能,在调节人体生态机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林业具有巨大的美化功能,在树立地方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云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为什么把林业摆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决定的。 (一)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生物地理专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喻为“地球之肾”,把荒漠化喻为地球一种很难医治的疾病,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 林业部门不仅可以生产出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质产品,而且还能够生产大量的生态产品。它是怎么生产生态产品的呢?我们种一棵树,保护一片湿地,就相当于建了一个工厂,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基因,减少噪音,减轻光辐射等等,湿地也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净化水质。当今世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唯有生态产品十分短缺,生态产品具有公益性,不像商品那样可以交换,想买都买不到。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社会和人们。 (二)林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是绿色的环保的可降解的原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单位能耗可从800降到100,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我国进口林产品折合原木达到1.55亿立方米,占全国年木材消费量的一半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而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原木出口,维护木材安全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大量依靠进口木材的局面,立足国内43亿亩林地来解决我国的木材供应问题。这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第二,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提炼柴油,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关问题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方面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拓为我们提供木材,能源,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为人类遮风挡雨,美化自然环境,固定水土,减少荒漠的迁移和泥石流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我国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通过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加深,相信我们会更好的保护森林,并让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石长波徐艳红 文化旅游是一项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活动,以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求。将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逬行剖析、解读, 从而 提岀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 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逬而形成城市文化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概述 (-)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与核心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曹者创造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观赏对象为消费内容,目标是使旅游者获得丰富文化内涵,能够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活动之中。文化旅游业是 一种具有關性的综合产业,因其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关联性高而成为当代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它所包含的业态更富有文化内 涵和体验性。另外,一些具有商务考察性质的旅游形态则更富有专业的知识性和文化交流性。 从旅游业的核心来看『传统旅游主要是以资源为核心,凭借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吸引看旅游者。但是就其看眼点,不管挖掘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竞争关系和市场需 求,主要E绕固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束缚,综合了包括市场需求、城市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业的分类 从对文化需求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史记、文物.古建筑、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以技术成果、艺术、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面; 以节日庆典.居民日常生活习俗、祭祀、婚丧、衣看服饰和体育活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以人际交流为表面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层面。从旅游的业态角度则可分为:遗址故居、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和艺术园区等多种形态。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看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看这个民族最深层的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森林康养、依托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康旅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森林康养产业从属于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集群中的“以追求身心健康的养老、养生调理康复”的康养服务产业,是康养产业的子产业,是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能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强劲的括动效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的商业综合体,是健康产业?种连锁经营新模式。那么,未来山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之路,需要努力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应不断提升生态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含量、生态文化品位、生态文化个性,走出一条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品牌、以生态旅游区大格局思维为引领,以森林康养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康养文化项目为支撑、以森林研学旅游为动力,以森林体验旅游为聚集,以森林创意旅游为演绎,以森林开发特色旅游为主题;推进生态康养推进康旅产业的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超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活动,比上年增加约1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提供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将有效缓解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也曾表示,“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旅游行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政府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 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物馆、展览馆、标本馆、解说步道、解说牌、警示牌、指示牌及标牌解说词、导游词与多媒体解说内容等);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社区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区划;环境容量;游客规模;景点设计;游览路线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安全、卫生工程;旅游服务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国家公园实际上主要建立在台湾地区,而在中国大陆只有云南省按照其省级的国家公园标准建立的先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与尚在 试点中的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我国尚未有国家公园方面的国家标准,但云南省按照其省级的标准建立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与《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规程》。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适用于云南省境内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 《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规程》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国内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梳理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美国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鼓励地方及产业自主发展,联邦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及经济补助;欧洲则通过合作框架或者政策性引导措施的出台,鼓励国家或是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合,继而强调欧盟整体在国际的竞争地位;日韩等亚洲国家则是通过突出发展自身在资源、交通或产业等某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且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每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只能将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部分亚洲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将文化旅游的主要方式有所体现。 一、国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美国文化旅游产品的象征:“米老鼠”与迪斯尼 2003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十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少年儿童,80%以上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史并分析其营销手段和策略,对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拥有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浓厚兴趣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这是推动米老鼠从一个普通的动画角色发展成为世界娱乐业帝国形象的根本动力。他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独特的迪斯尼动画电影造型特征原则。主要表现在迪斯尼动画电影经由米老鼠及系列片的尝试,逐步建立出写实与卡通化为原则的造型特点。第二,迪斯尼和同事对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是“米老鼠”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一是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二是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沃尔特·迪斯尼的可贵,就在于他不满足做一个出色的动画片画家,而是在一群志同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核心层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

关于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月25日讯为贯彻落实局党组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部署,我办对全国9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书面专题调研,并对浙江龙湾潭、黑龙江哈尔滨、龙江森工方正龙山、大兴安岭北极村等四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我国自1982年9月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067处,规划总面积15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面积1125万公顷。每年到森林公园参观、游览、访问和学习的游客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达到2.13亿人次,有52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18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旅游者投入大森林的怀抱,不仅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体验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愉悦心情,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进一步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 2、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多年来,各森林公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科普长廊、解说步道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解说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强化这些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水土保持展览馆、林业发展史展览馆和太行民居博物馆,自1998年开园以来,已经有150万人次游人来参观和学习。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建起了六盘山自然资源馆、生态植物园、生态博物馆,每年来参观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内蒙古森工乌尔旗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博物馆,收集存档的标本种类达2054种、13695件,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3、森林公园已经建设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众多的森林公园也已经成为实习基地、夏(冬)令营活动基地,写生、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等。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了13个植物专类园区,园内设置植物标牌、解说牌,每年开展“认知植物亲近自然”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使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植物科普知识的教育。山东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近来来采集、制作昆虫标本800余种10万余件,植物标本700多种,每年都有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所大中院校来公园实习。 4、森林公园已经探索出多种传播、弘扬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对自然的认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大姚析出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县沿袭至今。目前,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6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州内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咼。 “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生态县,民族风情园”是永仁的县情特点:出滇入川地一一永仁县位于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地处滇川要塞,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两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与丽江市华坪县~江之隔。县城距云南昆明262 公里、彝州州府鹿城183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7公里。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成昆铁路和目前正在建设的108国道永武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位于金沙江畔川I滇交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是旅游、避暑、疗养和观光的理想之地。 彩云日光城一一永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在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谋热坝地区热源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C ,降雨量833毫米,无霜期271天,平均日照小时,最高时数达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特别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绿色生态县一一永仁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有许多国家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近15万亩野生滇橄榄,有板栗、核桃、樱桃、石榴等17万余亩经济林果,有万亩蔬菜制繁种基地,有35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有8963亩的桑园。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樱桃、草莓等都是适销远销的农产品。烤烟、畜牧、蚕桑、林果、优质米、蔬菜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县有耕地面积万亩,可开发的宜农耕地10万亩,土头深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林果和经济作物。 民族风情园一一永仁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其中彝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服饰绚丽独特,民族歌舞优美动听,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有堪称当今时装赛鼻祖的直苣“赛装节”;有镌刻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一、中国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一新要求,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深刻内涵,同时,这一新要求也明确指明了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文化的基本界定 何谓生态文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贾庆林主席在贺信中特别指出,生态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 我在新近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林业(第二版)》中,也对森林文化、生态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也可以把生态文化理解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 具体讲,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是渗透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二)生态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研究对象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它是与有关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本质属性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它与属于社会科学的传统人文文化不同,是一种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有关系的一种全新的、交叉的先进文化。从其本质属性看,生态文化是生态生产力的客观反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渗透于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 从价值功能而言,生态文化的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正确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个体利益关系;能科学地协调好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尤其是后者,能使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