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14年第11期

摘要: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以其健康的品质和怡人的感官风味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香气是茶叶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对茶叶的研究亦不断深入。综述国内外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茶叶;香气;形成机理;检测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1-9646(X).2014.11.018

ResearchofFormationMechanismandDetectionTechnologyonAromainTea

SHENLi-fei1,LIUGeng-sheng2,ZHANGCong3,*GEQing-feng3

(1.YixingProductQ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Institute,Yixing,Jiangsu214205,China;

2.TeaScienceandTechnologyDemonstrationParkofYizhengQingyuan,Yizheng,Jiangsu211400,China;3.Collegeof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127,China)

Abstract:Teaisonekindoffamousbeveragesinpeople'sdailylifeandisfavoredforitshealthybenefitsandpleasantflavor.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teaindustryhasbecomeanindispensiblepropertyinChina.Teaalsohasitsuniqueculturalsignificance.Aromaisoneofthekeysensoryfactorsforqualityevaluationoftea.Withthehelpofhightechnology,thestudyonteaisdeep-going.Thisisabriefsummaryoftheresearchprogressofformationmechanismanddetectiontechnologyonaromaintea.

Keywords:tea;aroma;formation;detection

收稿日期:2014-07-22

基金项目: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12071)。作者简介:沈力飞(198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检测。*

通讯作者:葛庆丰(1975—),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以及独特的品质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茶叶的品质特征包括外形和内质2方面,其中外形是指茶叶的外观特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净度等直观特征[1];内质主要是指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饮茶时,香气成分经过人的味觉和嗅觉,使人产生愉悦清爽之感。尽管茶叶香气成分极为微量且十分不稳定,然而却是形成茶叶风味特征和决定茶叶价值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关于其形成机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茶学界的热点课题。1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

1.1

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

迄今为止,茶叶中已分离鉴定的芳香物质高达700多种,其中鲜叶香气物质近100种,绿茶含260余种,红茶和乌龙茶则含有300多种[2-3],涵盖烷烃

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4],按其结构特点可大致分为脂肪类衍生物、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和含氮、含氧杂环化合物[5]。

茶叶品种繁多,香型各异,主要原因是各香气物质及其相对比例的不同,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茶叶香型。茶叶的芳香油成分极其复杂,比如茉莉花香

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苯甲酸(Z

)-3-己烯酯、茉莉酮、乙酸苄酯等;果味香主要成分则为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乙酸苯乙酯、乙酸芳樟酯等;兰花香则由芳樟醇决定[6-7]。除此之外,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也具有花香,某些糖类则具有焦糖香。

1.2萜烯类物质的香气特性

萜类物质沸点高,香气强,是茶叶香气中最重

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沈力飞1,刘更生2,张聪3,*葛庆丰3

(1.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宜兴214205;

2.仪征市清源茶叶科技示范园,江苏仪征211400;3.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文章编号:1671-9646(2014)11a-0058-04

第11期(总第370期)农产品加工

No.112014年11月

FarmProductsProcessing

Nov.

2014年第11期沈力飞,等: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要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活泼,结构易变,进而改变茶叶香型,这也是鲜叶和成品茶香气大相径庭的原因。例如橙花醇和香叶醇互为顺反异构,结构相似,但香气却大有不同,前者呈现轻柔甜润的香气,后者则带有稍浓的蔷薇香气[7]。目前,在已分离鉴定的茶叶香气物质中,萜类物质有近100种。

茶叶香气中的萜类成分[8-9]见表1。

2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

茶鲜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但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热氧化,因此其氧化产物才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不同的加工工艺奠定了茶叶香气的基础,绿茶在杀青和干燥过程中的高温环境形成了以吡嗪、吡喃以及吡咯类为主的香气成分,从而产生了板栗香等清新爽快的香气[10];红茶由于酶促氧化作用产生了大量的醛、酮、酸类化合物,形成了特有的甜香[6];而在乌龙茶独特的萎凋、做青工艺中形成并保留了大量的萜类物质,造就了其花香浓郁的品质特征[11]。香气物质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学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2.1糖苷类物质的水解

糖苷是茶树生长的次级代谢产物,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茶叶中与香气有关的糖苷类物质是单萜烯醇。研究表明,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苷元为主的糖苷类物质经β-糖苷酶类分阶段催化水解后,呈现出不同的花果香,奠定了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亦有学者提出樱草糖苷是茶叶香气前体物质[12]。糖苷类物质的水解是形成茶叶香气的重要途径,这一论断已被学界所普遍接受。

2.2氨基酸的转化及Maillard反应

茶树鲜叶中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占鲜叶总质量的2% ̄4%,除部分本身具有香气的氨基酸外,绝大多数氨基酸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脱羧或脱氨反应,生成相应的醛类化合物而成为香气前体物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醛类化合物进一步被氧化为更加稳定的呈香羧酸产物。氨基酸还会与糖类物质发生Malidard反应,从而产生独特的焦糖香气。研究表明,将茶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葡萄糖、木糖以及儿茶素按一定比例混合,按照绿茶干燥工艺进行加热,能够产生呋喃、吡咯、吡嗪、苯酚及这几种成分的甲基、乙基、羟基、醛基、乙酞基衍生物等芳香物质[13]。因此,氨基酸的转化及Maillard反应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香气物质,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来源之一。2.3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及其氧化衍生物,属于共轭复烯烃,是茶叶中主要的脂溶性色素之一。类胡萝卜素在生源上同萜烯类化合物处于同一代谢途径,其氧化降解过程分为初级氧化和次级氧化,初级氧化产物为α-紫罗酮、β-紫罗酮等会进一步氧化产生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烯酮等次级氧化产物;而其中β-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和茶螺酮等与红茶香气品质直接相关[14]。有学者认为,茶树鲜叶组织细胞破损后,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由结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并在干燥阶段进一步氧化降解从而奠定红茶特有的香气品质基础;同时由于类胡萝卜素易见光分解,因此在茶叶的储运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可能发生持续的变化进而形成特有香气物质[15]。

2.4脂肪酸的氧化和降解

茶树鲜叶中含有4% ̄9%的脂质,其氧化和降解与茶叶香气品质息息相关。一部分脂肪酸(如乙酸、正丁酸)本身具有香气;而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氧化降解形成己烯醇和己烯醛等芳香物质。研究表明,在红茶加工过程中,细胞壁脂质含量明显降低,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降低尤为显著[16],同时(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等化合物含量增加,说明茶叶中不饱和脂肪酸降解为小分子的醛、酮、酸等,对香气形成有积极作用[17]。

3香气检测的萃取方法

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己经成为香气物质检测的主要手段。茶叶香气检测的第1步是香气物质的提取,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是分析过

表1茶叶香气中的萜类成分分类萜类物质

单链状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丙酸橙花酯、甲基丙酸橙花酯、丁酸橙花酯、顺,反-β-罗蕲烯、香叶醛、橙花醛、甲酸香叶酯、乙酸橙花酯、香叶丙酮

萜环状α-萜品烯、宁烯、α-萜品醇、α-蒎烯、β-蒎烯、γ-萜品烯、二氢香芹烯醇、香芹烯醇、葑醇、香芹酚、γ-萜品醇、薄荷醇、黄樟脑、芳樟醇氧化物ⅠⅡⅢⅣ、β-桉叶醇、β-环柠檬醛、乙酸萜品酯

倍链状α-法尼烯、α-法尼醇、橙花叔醇、α-紫萝兰酮、β-紫萝兰酮、3,4-2二氢-α-紫萝兰酮、3-氧代-β-紫萝兰酮、5,6-环氧紫萝兰酮、2,3-环氧-α-紫萝兰酮、1-羟基-4-氧代-α-紫萝兰酮、1,2-苏式-1,2-二羟基β-紫萝兰酮

半单环β-倍半水芹烯、α-律草烯、特檀香烯、顺-茶螺烯酮、茶螺烃、6,7-环氧-二氢茶螺烃、6-羟基-二氢茶螺烃

三环α-古巴烯、α-毕澄茄烯、α-柏木醇、α-雪松烯、雪松醇、β-达玛烯酮、α-达玛酮、β-达玛酮

萜双环α-杜松烯、γ-摩璐烯、α-摩璐烯、α-杜松醇、β-石竹

烯、杜松醇、去氢白菖蒲烯、α-毕澄茄醇、表-毕澄茄醇、

榧叶醇、二氢海葵内酯、4-二氢海葵内酯、4-乙烯基愈创

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异丁子香酚、百里香酚

59

··

农产品加工2014年第11期

程中薄弱的环节,直接影响茶叶香气分析的最终结果。目前,茶叶香气物质样品制备正向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3.1同时蒸馏萃取法

1964年Likens和Nickerson将蒸馏与萃取有机结合,率先提出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和萃取溶剂的蒸汽在密闭装置中充分混合,反复多次萃取。由于同时蒸馏萃取法简便易行,需样量少,能够将挥发性物质从水介质中浓缩数千倍,从而得到较高的香气总量和较多的香气种类[18],因而被广泛用于提取茶叶的香气成分[19]。但是在反复萃取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反应而产生了较多的副产物,所获得的香精油带有一定焦煳味,香气失真现象较为严重[20]。在茶叶香气研究领域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香气全组分分析方法,能够完全提取茶叶游离态香气成分,用于比较不同茶样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别,尤其适用于茶叶加热香气的萃取[21]。3.2减压蒸馏萃取法

减压蒸馏萃取法(Vacuumdistillationextraction,VDE)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真空泵降低萃取体系内的压力,降低液体沸点,从而在低温环境中萃取茶叶香气物质。由于萃取过程温度较低,避免了高温对热敏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萃取的茶叶香精油能较好地反映茶样的香气特征[22]。但这一方法的缺陷在于试样和试剂的消耗量大,而且样品处理周期长,对酯类香气的捕集十分低下。同时由于该方法萃取剂大多采用乙醚等有毒有害试剂,因此其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3.3顶空吸附法

顶空吸附法是对待测样品挥发性成分直接取样并联用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技术,分为静态顶空分析法和动态顶空分析法[23]。静态顶空分析法将样品上方气体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从而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原料的主要香气特征,但是通过直接吸取收集的香气物质绝对量很少,因此不适用于微量香气成分的检验[24]。动态顶空分析法则是先通过高聚物吸附树脂对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吸附浓缩,随后再加热或利用溶液洗脱吸的香气附质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25],该法的缺陷在于香气种类尤其是高沸点化合物较少。针对顶空吸附法,目前学界有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在非密闭体系下对茶汤顶空香气进行吸附,模拟了真实的品茗环境,因此分析结果更接近茶叶本身的香气[26];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在密闭环境下对香气物质进行富集时,不断涌入的空气将改变各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影响香气分析结果[27]。虽然对于顶空吸附法的特性存在争议,然而因为其操作简便,依旧在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4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主要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与待分离样品中溶质的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从而能够萃取分离混合物中的各成分。与传统萃取技术相比,超临界萃取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28]。目前,茶叶香气分析中采用较多的是超临界CO2萃取法,该法操作条件温和,能有效避免热敏性物质的降解,因此可以较好的保持茶样香气特征[29],但由于成本较高,普适性随之降低。

3.5固相微萃取法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由Pawliszyn于1989年创立,是一种新型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利用萃取纤维的选择性吸附对所需检测成分进行微量萃取,主要包括直接固相微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30]2种基本方法。1993年,Supelco公司率先对固相微萃取装置进行优化,并将其进行商业化推广,其核心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固相微萃取法以其成本低、精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并可以同气相、质谱等多种分析仪器联用等优点,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赞许。

与同时蒸馏萃取法相比,固相微萃取法能萃取得到高含量的烷烃类物质,避免了茶叶中易挥发或热不稳定的香气组分被破坏,减少了香气组分的测定误差,提高了试验的重复性[31]。由于固相微萃取法在茶叶研究领域尚属新型技术,缺乏针对萃取温度、萃取头种类和涂层厚度、萃取时间、无机盐效应等诸多萃取条件的系统研究,因此还有待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4展望

香气是茶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茶和茶制品风味研究中,已经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分离和鉴定了很多类的挥发性物质,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可以单独形成茶和茶制品的风味。茶和茶制品的风味是多种和多类挥发性物质在量上达到一定的平衡共同产生的,同时茶和茶制品的风味受到茶树品种、种植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茶叶香气成分的检测,国内外学者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就主要的方法作了简单综述,但诸如PorapackQ法和AmberliteXAD-2吸附树脂柱法、连续亚临界水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等新型技术亦不断涌现。今后,茶叶香气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全面,茶叶香气的合成与开发将成为可能,针对茶叶香气的检测亦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60··

2014年第11期

责分工,紧密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政策和工作的无缝对接,推动工作有序正常开展。⑥严格日常监管,认真履职履责。认真落实生产许可和生产监管各项法规政策,严格各个环节监管,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履职履责到位。参考文献:

郭露.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14):256-257.

何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2):27-28.

杨阳,胡汉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思考[J].安全,2009(1):1-4.

伍立玲,吴瑞春.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3):150-151.

陈立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17-217.

辛歆.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李伟.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2][3]

(上接第57页)

[4]

[5][6][7][8]

[9]

参考文献:

沈生荣,杨贤强.不同等级龙井茶的香气成分的研究[J].福建茶叶,1989(4):25-30.

陈美霞,陈学森,周杰.蒸馏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萃取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比较[J].分析实验室,2005,24(3):65-70.

Eds Wilson K C ,Clifford M N.Tea cultivation to consump -tion [M].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992:603-647.李艳清,付大友,王蓉.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9(1):8-10.

安徽农学院.茶叶生物化学[M].第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57-161.

林正奎.茶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2,24(2):23-28.

王华夫.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J].中国茶叶,1989(2):16-17.

曾晓雄.茶叶香气中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茶树无性系分类[J].福建茶叶,1988(2):21-24.

李名君.茶叶香气研究进展[J].国外农学-茶叶,1984(4):1-15;1985(1):1-8.

袁海波,尹军峰,叶国柱.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09(9):9-12.

杨意成,梁月荣.乌龙茶花香形成机理的研究[J].茶

叶,2008,34(

1):10-14.Yang Z Y ,Kinoshita T ,Tanida A ,et al.Analysis of coumarin and its glycosidically bound precursor in Japanese green tea having sweet-herbaceous odour [J].Food Chem -istry ,2009,114:289-294.

原利男,久保田悦郎,严峻.茶的氨基酸与糖的加热反应的香气成分[J].茶叶科学技术,1983(1):47-48.Gary W Sanderson ,Harold N Grahamm.On the formation of black tea aroma [J].J.Agric.Food Chem ,1973,21(4):576-585.

曾晓雄.茶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茶叶通讯,1992(1):31-33.

吕连梅,董尚武.茶叶香气的研究进展[J].茶叶,

2002,28(4):181-184.

舒庆龄,赵和涛.祁门红茶香气成分的初步研究[J].植

物学报,1991,33(

3):226-231.朱旗,任春梅.香气提取方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4):292-294.

周春明,袁海波,秦志荣,等.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广州食品工业技术,2004,20(2):101-104.陈悦娇,王冬梅,邓炜强,等.SDRP 和SDE 法提取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44(

B6):275-278.陆宁,宛晓春,潘东.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6):93-97.于欣洋,岳文杰,李金辉,等.茶叶香气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8(3):9-13.

Michael Q ,Gary R.Potent aroma compounds in parmiglano reggiano cheese studied using a dynamic headspace (purge-trap )method [J].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2003(18):252-259.

朱国斌,鲁红军.食品风味化学原来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9-40.

敖存.龙井茶香气质量评价电子鼻辅助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李拥军,施兆鹏.柱吸附法和SDE 法提取茶叶香气的研

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27(4):295-299.

朱旗,施兆鹏,任春梅.绿茶香气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1,21(3):38-43.

杨靖.超临界流体萃取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6):83-85.

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96-397,505-509.

代毅.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苏新国,蒋跃明,汪晓红,等.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凤凰

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J].食品科学,2005,26(

11):213-216.◇

[1][2]

[3][4][5][6][7][8][9][10][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23]

[24][25][26]

[27][28][29][30][31]

沈力飞,等: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61··

茶叶检测方法

茶叶的检验方法与包装特点 第一、茶叶现行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 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了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将其罗列如下: 1.红茶规格及检测方法 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O34/SO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在70年代中先后推荐出ISO1572等标准,现行标准如下: ISO1572-80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 ISO1573-80茶-103时质量损耗的测定; ISO1574-80茶-水浸出物的测定; ISO1572-87茶-总灰分的测定; ISO1576-88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ISO1577-87茶-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ISO1578-80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 ISO1839-79茶-取样; ISO3720-86红-规格; ISO3720-86(附录)茶粗纤维测定方法; ISO3103-80茶-用于感官检验的茶汤的制备; ISO6078-82红茶-术语。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3720中。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 ISO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但由于尚未建立茶叶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等红茶的重要化学特征成分的检测标准,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 目前,赞成ISO3720的国家有:澳大利亚肯尼亚奥地利墨西哥比利时新西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埃及葡萄牙法国罗马尼亚德国南非加纳斯里兰卡匈亚利泰国印度土耳其伊朗英国以色列南斯拉夫等。 2.速溶茶规格及检测方法 70年代末TC34/SC8就着手制定速溶茶的规格。1982年首先推荐出ISO6770-82速溶茶自由流动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1984年推荐ISO7516-84速溶茶取样方法;1989年又通过ISO7514-89速溶茶总灰分测定、ISO7513-89速溶茶水分测定、ISO6709.2速溶茶规格。配套完成了速溶茶产品规格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速溶茶规格中规定了固体型速溶茶的定义和化学特征要求,并规定水分最高限量为6%,灰分最高限量为20%。 3.绿茶规格及检测方法 制定绿茶规格的议题在TC34/SC8第十次会议上列入了议事日程,决定由印度主持这项工作,但印度始终未能提交有关报告。5年后的第13次会议,美国建议由中国承担,中国表明了乐意承担的态度,并草拟了国际绿茶规格工作草案初稿,由美国向TC34推荐立案。现已通过工作草案初稿,正在加快研究工作草案二稿和标准建议草案。绿茶规格和红茶规格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香气是茶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加工工艺、储藏方式等,文章综述了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品种适制性和优质茶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香气;茶树品种;自然环境;栽培条件中图分类号:S 571.1;TS 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14)01-0014-06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Tea Aroma YUAN Jie ,WENG Lianjin*,GENG Di ,YANG Xin ,HAN Yuanyu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Fujian ,China ) Abstract :Aroma is a predominant factor of quality and flavor of tea ,and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torage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varieties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n tea aroma a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aroma of tea ;varieties of tea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Amino Acids &Biotic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袁杰(1989-),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茶叶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 E-mail :xmyuanjie@https://www.360docs.net/doc/ee7697147.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ljweng6907@https://www.360docs.net/doc/ee7697147.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94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5025) 香气是茶叶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影响因子,主要由脂质降解产生的青草味气体成分和萜烯类、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反应生成的芳香味气体等组成[1]。茶叶中的香气成分通常以游离态或键合态的形式存在,以键合态的香气成分为主。随着酶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分析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4]。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如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和栽培方式等。 1茶树品种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茶树鲜叶均可通过不同工艺制成绿茶、红茶、乌 龙茶等,氨基酸与茶多酚的含量、酶学特性、芳香簇物质等化学特性在茶树品种间的不同,引起茶树资源适制性差异,使不同品种茶鲜叶中的香气成分以 及由其制作的茶叶在香气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方世辉等[5]发现, 槠叶种和福鼎大白茶的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总量无明显差别,但槠叶种茶鲜叶中键合态醇系香气总量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Rawat 等[6]考察了Asha 、Local Kangra 、T-78等11种克隆茶树茶梢中与糖苷类键合的香气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克隆品种的香气含量不同,其中UPASI-10品种的香气含量最高,为(9.13±0.44)%,而Local Kangra 品种的最低,只有(5.11±0.20)%。吴秋儿[7]认为乌龙茶品种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成品茶在香精油含量、香气组份及含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越是名贵高香品种,其香精油含量越高。Takeo 等[8]分析了由Assa ?mica 品种以及Assamica 和Sinensis 杂交品种制成的红茶香气成分,发现两种红茶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尤其是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明显不同。 单萜烯醇包括芳樟醇、香叶醇等。Takeo [9]发现单萜烯醇的含量和比值具有遗传特异性和稳定性,首先提出了萜烯指数(TI )的概念,同时还指出萜烯指数接近1的茶树品种如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主要生成芳樟醇;萜烯指数为0.1~0.2的 丞丞丞丞 DOI:10.14188/j.ajsh.2014.01.011

玻璃茶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下载编辑模板)

玻璃茶几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发展背景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 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 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 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 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 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 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集团 三、规划设计单位 泓域咨询企业管理机构 四、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1328.86(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2132.94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13461.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328.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16%;流动资金2132.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4%。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3342.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83%;设备购置费3969.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9%;其它投资4016.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84%。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11328.86+2132.94=13461.80(万元)。 五、资金筹措 全部自筹。 六、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根据规划,项目预计三年达产:第一年负荷45.00%,计划收入7993.80万元,总成本7436.75万元,利润总额2365.07万元,净利润1773.80万元,增值税244.77万元,税金及附加206.18万元,所得税591.27万元;第二年负荷75.00%,计划收入13323.00万元,总成本10918.77万元,利润

《茶叶加工技术》模拟试题

《茶叶加工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普洱茶熟茶的基本工艺() A、杀青—揉捻—干燥 B、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C、发酵—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D、萎凋—干燥 2、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A、微生物作用 B、酶促氧化作用 C、湿热学说 3、茶树鲜叶中水分含量约()%。 A 50 B 60 C 75 D 80 4、绿茶按干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 炒青、蒸青、晒青 B 炒青、晒青、烘青 C蒸青、炒青、烘青 D 蒸青、炒青、晒青 5、绿茶的汤色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6、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 ) A杀青 B 揉捻 C发酵 D干燥 7、下列属于黑茶的是() A黄山毛峰 B泾阳砖茶 C恩施玉露 D 六安瓜片 8、黄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艺是() A杀青 B做青 C闷黄 D 干燥 9、绿茶初制工艺分杀青、()、干燥。 A发酵 B揉捻 C渥黄 D 做青 10、红茶属于()。 A 全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不发酵茶 11、下列哪种茶,其制作工序中不需“杀青”工序的是()。

A绿茶 B青茶 C黑茶 D黄茶 12、“绿叶红镶边”是描述那类茶()。 A红茶 B绿茶 C青茶 D黑茶 13、绿茶茶汤中主要的色素物质是()。 A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 14、普洱茶采用()茶树鲜叶制成。 A小叶种 B大叶种 C中叶种 D中小叶种 15、莫干黄芽属于(B )。 A绿茶 B黄茶 C红茶 D白茶 16、下列属于绿茶的是()。 A铁观音 B碧螺春 C君山银针 D祁门茶红 17、下列哪类茶属于半发酵茶 ( )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18、湖北老青砖属于下列哪类茶( ) A 青茶 B 白茶 C 红茶 D 黑茶 19、下列哪个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 A乌龙茶 B花茶 C压制茶 D速溶茶 20、龙井茶因产地不同,产品各显特色,历史上有()、“龙”、梅三个类型。 A猴 B狮 C虎 D 雀 21、滇青是指()。 A炒青绿茶 B蒸青绿茶 C晒青绿茶 22、祁红产于哪里()。 A浙江 B安徽 C湖南 D湖北 23、下列属于黄茶的是()。 A广东大叶青 B竹叶青 C黄山毛峰 D湖北老青茶24、青茶产于福建、()、台湾三省。 A广东 B广西 C四川 D湖北 25、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开始。 A小种红茶 B红碎茶 C功夫红茶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 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 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 (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 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 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卜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茶叶香气的九大类型

【祥源茶专业解答】茶叶香气的九大类型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著名茶叶专家施兆鹏在其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一书中,将成品茶香气归纳具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如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

毛峰等。 3.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有令人愉悦的独特花果香,特以“祁门香”命名。 4.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5.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清香型铁观音等。 6.甜香型: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精制茶叶加工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精制茶叶加工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精制茶叶加工项目背景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诸如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数字制造等一部分关键制造技术的突破,而是基础制造技术、制造技术(工具)和制造系统各个层次的技术内部以及不同技术层次之间交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交互性、群体性、系统性突破过程。我们需要从我国的制造业和制造系统发展的基础、现实要求、国际竞争格局、未来定位等着眼,构建我国制造技术突破的总体架构和路线。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精制茶叶加工生产制造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攀枝花某某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 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攀枝花某工业园。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南连东盟自贸区,北连成渝经济区,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城市、新中国首个资源开发特区、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被誉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1965年建市,辖三区两县,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是著名的移民城,人均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四川前列。正由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由工矿基地向阳光花城、由资源型城市向康养胜地、由三线建设城市向四川南向门户转变。攀枝花是中国钒钛之都。钛、钒、石墨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三和全国第三,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钒钛产品及含钒钛钢铁生产基地,全域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加快建设世界钒钛产业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特大型钢铁钒

钛企业集团——攀钢。攀枝花是中国康养胜地。年均气温20.3℃,冬暖夏凉,温度、湿度、高度、洁静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禀赋”适宜康养,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康养+”产业正在兴起,正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东盟十国商团入驻,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加速形成。航线直通京、沪、渝、蓉、深、汉;高铁和“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正在建设;未来将打通金沙江航道。 (三)项目用地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攀枝花某工业园建设。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19189.59平方米(折合约28.77亩),净用地面积19189.59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8.77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精制茶叶加工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精制茶叶加工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8.04%,建筑容积率1.46,建设区域绿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 及答案

茶艺师考试《茶叶加工技术》练习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鲜叶初制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六大茶类从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是()。 2、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和()。 3、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 4、在烘青毛茶干燥(烘笼烘干)过程中,毛火应掌握(),足火应掌握()。 5、按鲜叶适制性要求,就红茶和绿茶相比较而言,叶色深的鲜叶适制(),叶色浅的鲜叶适制();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的鲜叶适制();大叶种鲜叶适制()。 6、我国现有名优绿茶外形,按造型方法和形状特点,可划分为()种类型。 7、茶叶中具有兴奋提神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8、比较眉茶和烘青初制揉捻工序的加压大小,加压较轻的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茶叶内含物中,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 A、茶叶碱 B、咖啡碱 C、可可碱 2、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黄茶类的是()。 A、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B、白毫银针,蒙顶黄芽 C、蒙顶甘露,蒙顶黄芽 3、形成红茶“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茶黄素、咖啡碱 B、氨基酸、多酚类 C、茶红素、咖啡碱 4、下列各组茶叶中,属青茶类的是()。 A、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 B、武夷岩茶,铁观音 C、铁罗汉,烘青 5、在生产中,控制()是鲜叶加工各工序适度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A、叶片成条率 B、茶叶主要内含物质成分含量 C、在制坯含水量 6、造成绿茶“叶底不开展”的主要原因是()。 A、杀青温度过高 B、揉捻压力过大 C、干燥温度过高 7、对匀净度不高的鲜叶,在揉捻中可采取()措施,以达到揉捻均匀的目的。 A、分筛复揉B增加揉捻时间C增加揉捻机转速 8、按创制时期的先后顺序,下列茶类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绿茶、黑茶、红茶 B、黑茶、黄茶、青茶 C、红茶、绿茶、白茶 9、“做手”是()类的加工工序之一。 A、青茶 B、黄茶 C、白茶 10、下列茶产品中,未经过揉捻工序的是()。 A、碧螺春 B、白毫银针 C、安溪铁观音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鲜叶保鲜技术的关键是控制两个条件,即保持低温和适当降低鲜叶含水量。() 2、嫩杀指杀青程度轻些,鲜叶减重率少些;老杀指杀青程度重些,鲜叶减重率多些。() 3、制造铁观音的工序有“包揉”,而岩水仙未经“包揉”。() 4、金玉茶在初制中经过了“渥堆”工序,而做庄茶未经“渥堆”。() 5、按茶类创制时期的先后,青茶早于红茶。() 6、品质好的铁观音有“音韵”,品质好的太平猴魁有“猴韵。() 7、六安瓜片茶叶属绿茶类。() 8、第二套红碎茶样的品质高于第三套红碎茶样。() 9、影响渥堆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温度和氧气。() 10、在青茶加工中,加温萎凋的品质要比日光萎凋好。()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某机制名优绿茶,其外形品质特点为“色泽翠绿,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设计出制造该茶叶的加工流程线并作简略说明。 2、为提高绿茶品质,应如何正确掌握绿茶揉捻工序的技术原则?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 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 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 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 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 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 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 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 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 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 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 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 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2010-10-22 16:10:11 来源:第一茶叶网浏览次数:960 文字大小:【大】【中】【小】茶叶招商加盟 [雾中天] [聚祥春] [山国饮艺] [茗腾茶叶] [观景茶业] [新坦洋] ?·茶叶加盟兔年创富新一波 ?·一条街开7家茶店赚钱有道 ?·独特文化:军队+学校+家庭 ?·2013年什么好赚钱? ?·最新茶叶火爆加盟 ?·鹭岩茗茶中国好茶专家 茶叶香气类型分类情况 因鲜叶品质、加工方法的不同,成品茶的香气类型可分为: 毫香型: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正常,白毫显露的干茶,冲泡时有典型的毫香,如白毫银针以及部分毛尖、毛峰。 清香型:香气清纯、柔和持久,香虽不高但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嫩采现制的茶所具有的香气,为名绿茶的典型香气。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摇青做青程度偏轻,火工不足的乌龙茶也属此香型。 嫩香型:香高洁细腻,新鲜悦鼻,有的有似熟板栗、熟玉米的香气。鲜叶原料细嫩柔软,制作良好的名优绿茶香气,如峨蕊、泉岗huī白以及部分毛尖、毛峰。 花香型: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分为清花香和甜花香两种。清花香有兰花香、栀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铁观音、色种、乌龙、水仙、浪菜、台湾乌龙均属此。各种花茶因窨制用花的不同,各具不同的花香。部分绿茶天然具有兰花香,如舒城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祁门红茶则有玫瑰香。 果香型: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橼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型,红茶常带苹果香。 甜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枣香、桂圆香)、蜜糖香等。适中采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有此典型香气。 火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锅巴香。鲜叶原料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干燥时火工高、足,糖类焦糖化而形成,如黄大茶、武夷岩茶、古劳茶等。

充电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可编辑模板)

充电器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充电器项目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苏州战略转型升级必须更加注重经济、社会、 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创新与创意为核心的现 代要素驱动;必须更加注重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必须更加注重参与 国际分工、国际竞争、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必须更加注重发展城市软实力,全方位重塑苏州城市魅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苏州必须准确把握战略 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苏州 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谋求战略转型新突破、绘就城市发展新蓝图,推动经济建设。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科技发展公司 (三)项目规划咨询机构 泓域企业管理机构 (四)项目选址

某某经济示范区 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 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 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 8657.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61.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2.17万人,城镇人口815.39万人,城镇化率76.05%。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 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 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间天 堂的美誉。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0235.11平方米(折合约45.33亩)。 (六)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43%,建筑容积率1.0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0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4.93万元/亩。

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14年第11期 摘要: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以其健康的品质和怡人的感官风味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香气是茶叶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对茶叶的研究亦不断深入。综述国内外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茶叶;香气;形成机理;检测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1-9646(X).2014.11.018 ResearchofFormationMechanismandDetectionTechnologyonAromainTea SHENLi-fei1,LIUGeng-sheng2,ZHANGCong3,*GEQing-feng3 (1.YixingProductQ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Institute,Yixing,Jiangsu214205,China; 2.TeaScienceandTechnologyDemonstrationParkofYizhengQingyuan,Yizheng,Jiangsu211400,China;3.Collegeof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127,China) Abstract:Teaisonekindoffamousbeveragesinpeople'sdailylifeandisfavoredforitshealthybenefitsandpleasantflavor.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teaindustryhasbecomeanindispensiblepropertyinChina.Teaalsohasitsuniqueculturalsignificance.Aromaisoneofthekeysensoryfactorsforqualityevaluationoftea.Withthehelpofhightechnology,thestudyonteaisdeep-going.Thisisabriefsummaryoftheresearchprogressofformationmechanismanddetectiontechnologyonaromaintea. Keywords:tea;aroma;formation;detection 收稿日期:2014-07-22 基金项目: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12071)。作者简介:沈力飞(198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检测。* 通讯作者:葛庆丰(1975—),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以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以及独特的品质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茶叶的品质特征包括外形和内质2方面,其中外形是指茶叶的外观特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净度等直观特征[1];内质主要是指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饮茶时,香气成分经过人的味觉和嗅觉,使人产生愉悦清爽之感。尽管茶叶香气成分极为微量且十分不稳定,然而却是形成茶叶风味特征和决定茶叶价值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关于其形成机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茶学界的热点课题。1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 1.1 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 迄今为止,茶叶中已分离鉴定的芳香物质高达700多种,其中鲜叶香气物质近100种,绿茶含260余种,红茶和乌龙茶则含有300多种[2-3],涵盖烷烃 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4],按其结构特点可大致分为脂肪类衍生物、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衍生物和含氮、含氧杂环化合物[5]。 茶叶品种繁多,香型各异,主要原因是各香气物质及其相对比例的不同,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茶叶香型。茶叶的芳香油成分极其复杂,比如茉莉花香 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苯甲酸(Z )-3-己烯酯、茉莉酮、乙酸苄酯等;果味香主要成分则为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乙酸苯乙酯、乙酸芳樟酯等;兰花香则由芳樟醇决定[6-7]。除此之外,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也具有花香,某些糖类则具有焦糖香。 1.2萜烯类物质的香气特性 萜类物质沸点高,香气强,是茶叶香气中最重 茶叶香气的形成及检测研究进展 沈力飞1,刘更生2,张聪3,*葛庆丰3 (1.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宜兴214205; 2.仪征市清源茶叶科技示范园,江苏仪征211400;3.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文章编号:1671-9646(2014)11a-0058-04 第11期(总第370期)农产品加工 No.112014年11月 FarmProductsProcessing Nov.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我们必须对茶多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 所以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1,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 2,金属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 3,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 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 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 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当然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很多朋友最关注的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到底有多大差异,经本人一天的实验,当然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两者差异大概在30%左右,如果以酒石酸亚铁法采取2.78的系数,则差异不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GB/T8313-2002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并非纯粹的茶多酚。 再者,就GB/T8313-2008中一些问题,我咨询了标准校订单位的王盈峰教授,标准中的刻度试管容积为10ml,所以大家在标准曲线的绘制中要注意了。 最后,无论是8313-2002还是8313-2008,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茶叶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新方法中也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还需要茶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提醒大家,“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是因为福林酚法有他自身的不足,所以不同的产品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GB/T8313-2008标准曲线以及相关数据 y=-1.1862+92.0488x ug A 10 0.120

茶叶的品鉴

品鉴武夷岩茶“三看”、“三闻”、“三品” 1.三看:用眼睛评断。一看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好的岩茶外形条索应紧结重实:条形匀整饱满,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细看叶面有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二看汤色,优良岩茶冲泡后茶汤色应是橙黄和清红.清澈明亮,浓茶呈鲜亮琥珀色;三看叶底,叶片极软,叶边呈暗红色,中央清绿略带黄色。 2.三闻:岩茶泡开后要闻三次。第一泡闻岩茶香气的高低及有无异味;第二泡闻岩茶的香型,如肉桂呈桂皮香型,水仙呈兰花香型;第三泡闻香气持久度,好岩茶“七泡有余香”,大红袍“九泡不失本味”。 闻香时讲究“三口气’:不仅靠鼻子闻,而且将茶汤散发出的香气自口吸人,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更细腻地品评香型.感受岩韵。 3.三品:指品啜茶汤来评鉴岩茶的内质。一品火功,判别是“足火”或“老火”。足火的岩茶茶汤有糖香的甜味,老火的则有焦苦味。若茶汤带青草味,则是因火功不足所致。二品滋味,看茶汤是鲜爽、甜爽、浓醇、醇厚、醇正,还是平和、淡薄、甚至粗淡、生涩、苦涩。个人对茶汤滋味喜好不同,一般而言好岩茶汤人喉顺口滑润有活性,初品时虽有茶素苦涩味.但回甘明显。三品岩韵,武夷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散发“岩骨花香”。虽然体会这样的韵味并非易事,确是品饮武夷茶最大乐趣。 如何鉴别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刁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1、白茶外形的审评 (1)白毫银针 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 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 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茶。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研究 宋大鹏11720492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4700 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1]。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茶叶最重要品质之一。迄今为止,己经从不同种类茶叶中分离出7 0 0 多种香气物质,这些物质涵盖了醇、醛、酮、酯、酸、氮、氧等十余大类化合物。概括起来说,茶叶香气大体形成于三个部分,即鲜叶中固有的游离态香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由酶促作用产生的香气以及加工过程中经热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香气。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一个受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加工技术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复杂过程。本文主要对茶叶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加工过程进行简单的综述。关键词:茶叶香气物质茶叶香气栽培环境加工过程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 1.品种 茶树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茶叶香气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种茶树间在香气前驱体含量。泄田奈实子等考察了因糖昔的酸水解而生成的茶叶香气成份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红光、红誉、红富士、多田锦、印杂131等阿萨姆杂种仅产生极少量的橙花叔醇香气成份, 而中国种中, 尤其是适制绿茶的籔北、朝露、晚丰等品种中橙花叔醇生成量极高。红茶香气与品种密切相关。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以及斯里兰卡乌尔红茶乃世界著名三大高香红茶。 萜烯指数(即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香叶醇含量的和的比值)表明了茶树品种间香气特征及茶树系统变异同单萜烯醇的关系。大量茶树品种的研究表明,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品种其萜烯指数均接近于1 ,而中国变种的栽培品则具有较低的萜烯指数值。 王华夫用储叶群体、163号及安徽7号实验表明,安徽7号,其游离态香叶醇含量并不亚于其他品种,但其值b|f却大大低于其他品种。163号品种以香叶醇为代表的单萜烯醇类的b|f值也都较高,所以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香气释放处理,可制好红茶。而安徽7号因键合态香叶醇的含量本身很低,即使进行香气释放处理,也难制出香气好的红茶。 廖书君、童华荣等实验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差异显著(但其组成无明显差异,都为以上五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的配

茶叶精加工项目立项报告

茶叶精加工项目立项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今年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了起来,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倡导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智慧。 二、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x工业园区。地区生产总值36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52亿元,增长8.05%;第二产业增加值2274.77亿元,增长1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100.70亿元,增长5.9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70亿元,同比增长7.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3.55亿元,同比增长11.34%。国税收入397.19亿元,同比增长9.78%;

地税收入亿元95.53,同比增长6.6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2%。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67%,衣着上涨0.91%,居住上涨0.8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8%,医疗保健上涨0.9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9%,交通和通信上涨0.64%。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6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本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需要众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经营项目的推动;项目承办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形成规模经济,可为企业增创效益,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项目达产后对发展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新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制造的优势何在?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如何实现?世界第一的制造业规模,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综合配套能力,亿万高素质的制造业大军,载人航天、超级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