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权威

论教师权威
论教师权威

延安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中小学教师权威

学科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周茂林副教授

学生姓名:李涛

学生学号:1090108024014

论中小学教师权威

内容摘要:教师权威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门问题,适当的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在新课程背景之下研究教师权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教师权威的内涵、教师权威存在的作用及良性教师的建立三方面论述教师权威。

关键词:教师权威存在建立

一.教师权威的内涵

(一)权威的内涵

“权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uctctortitas”,极其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其含义也不尽相同:《辞海》里权威的解释为:权利和威势;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权威的解释为:使人信从的力量;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物。《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里权威的解释为:只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个人对一定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恩格斯在《权威轮》说: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中权威的解释为:权威是个人,组织或国家所拥有的发布命令并使其得到执行的权力。这种权利对那些受支配和服从命令的人来说意指一种义务,权威是一种权利,但并非每种权利都是权威,有些权威仅仅是强制性的而不具有任何合法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马克思 韦伯(Max Weber)认为权威源于人们对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以及对按这些规则发号施令而上升到权威地位者的权力的信任。彭克宏等主编的《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将权威解释为:权威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在组织和社会中,被看作是已经被制度化的合法权力,它反映了握有合法权力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前者的命令和意图能够真正为为后者

贯彻和执行,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仅与握有权力者或领导者一方有关,还与被支配者或被领导者一方有关。

从伦理学的角度钱焕琦、宋希仁等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权威是表示个人品行和人际关系的道德概念”,“权威的含义是作为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一种力量,它使人信服和服从,并指导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因而具有一种纪律的形式,作为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表现出大多数人对个别人(权威体现者)的仰慕、崇敬和追随。”

心理学上权威被解释为“权威是个人或群体对他人或群体的影响而言,有两种表现形式正是权威(官方权威):按法律、章程、条例等正式手续赋予某群体或个人以某种权力,由于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在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权威是受主体在群体中角色所制约的;非正式权威(民间权威):具有这种权威的人本身没有权力,然而由于他的某些突出的个性品质、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某种学识在广大人名群众或社会组织中所产生的影响,或非正式小群体中由于某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吸引力和所处的低位而产生的影响。”

虽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权威一词的含义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权威的本质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中在论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关系。

(二)教师权威的内涵

1.教师权威内涵

同权威的概念一样,领域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层次不同造成教师权威的概念、内涵也很丰富,主要有:

“教师权威是指学校组织系统中,教师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权利和自身人格魅力及个人素养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教师权威的实质代表着一种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即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教师权威是指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教师权威是教育权威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公平、公正地进行的基本前提。”涂尔汗在他的《教育社会学》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权威性活动”。其实关于教师权威内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即教师权威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权威具有影响因素综合性、系统开放性、建立过程互

动性、对象的超越性等特点。

2.教师权威的分类

根据教师权威的来源可将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前者指由于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产生的权威,它包括由学校传统决定的“传统权威”和由行政领导决定的“法定权威”两个维度。后者指学生对教师知识上的依赖,品质上的敬仰,经验上的信任而产生的权威,它包括由于教师的知识专长形成的“知识权威”和教师本人的品质、人格魅力、爱心而形成的“感召权威”。教师权威往往视着四个维度的不同组合而,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 韦伯讲教师权威分为一是传统权威,即通过血缘关系世袭等方法被认可的权威;一是领袖魅力型权威,即通过个人非凡的气质或才能形成的感召力;法理型权威即由法律程序和理性的选择所赋予的合法性权威。笔者认为这三者中教师应重视发挥领袖魅力型权威。

教师权威也可以分为“外在权威”和“内在权威”。“外在权威”即由于教师的地位和权力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产生的与学生有强制作用的权威;“内在权威”指因教师知识渊博,品质高尚,人格魅力而形成的感召型权威。显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内在权威”的发挥和利用。

从教师权威的性质出发教师权威可分为理性权威和非理性权威,前者指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人格上的优势,以身作则的引导学生做一名高尚的人,指导学生良性发展从而获得社会、学校、学生认可的权威。故“理性的权威产生于健全的能力中”。后者指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利用自己的权利试图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而学生对老师所传输的知识毫无批判的接受。因此“非理性权威产生于对人的统治”。

分析教师权威的分类主要是为了在更好地认识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建立良性的教师权威,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权威的存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等思想中把教师的地位放得很高这就为教师权威的存在提供了思想基础。涂尔汗在论述教师权威时说“教育应主要是一种权威活动”。虽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知识大变革和教育民主化,以及新课程的背景的冲击之下教师权威地位以有了动摇,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

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具有一定度上的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权威,驾驭不了学生,影响不了学生,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一)教师权威是教育活动的要求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离开权威是不可想象的,教育活动中国更是如此,雅斯贝尔斯曾说:“没有权威,团体生活、共同的精神、国民教育、军事秩序、国家与法律效用都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也是很重要的。

1.教师权威用于维持教学秩序

任何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和秩序,教学作为教育人的社会活动也必须由其相应的规范和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活动是不能有效进行的,而教师权威可以很好地运用与于维持教学秩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权威的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于一个用词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了控制一定的秩序,权威是不可少的。”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教师权威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实现最优化的群体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2.教师权威用于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中任何一个目标中离开了教师权威都将无法实现。知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知识权威”如果教师自己都对知识理解不清楚(不具权威)或学生不认可教师权威(不认可权威)对老师所讲所说,对老师的权威性持怀疑态度(怀疑权威)我想纵然老师累死在讲台上学生也还是学不会知识,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模仿教师的行为,很显然如果教没有教师权威能力目标必将无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感召权威”必须强,教育过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榜样,一个人格品质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是很强的,由于学生的模仿心很强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想较好的发挥你的教师权威你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素养,以身作则充分保证学生情感,价值观良性发展。美国社会学家华勒在他的《教育社会学》中指出:受社会委托专门从事文化传播的教师不仅要根据社区的文化价值和规范来教育下一代,还要形成权威,再以它形成制度化的领导权,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3.教师权威用于保证和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执行任何活动时讲求效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式教学活动,我们面临的知识内容多、学生人数多,升学压力大如果教学效率过低必然是一种教学上甚至是国民教育的失败,20-3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曾试行道尔顿制、文纳卡特制、设计教学等,但结果都表明教师权威的减弱的代价就是效率降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而适度地运用权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权威用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看到这个命题肯定有人差异,有人认为教师权威非常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权威和教师权威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权威的有一重含义是使人信服的量,这种信服是被领导者自发的,内心油然而生的敬仰,一个“内在权威”比较好的老师必然有很多学生敬他、爱他发自内心的想和他交朋友,同时在这种教师的感召之下学生也会团结在他的周围齐心协力,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也会被学生很好地吸纳。

(二)教师权威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甚至带有强制性的活动,学生处于不同的时期其决定他并不一定会“听话”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只有具有良好感召力的老师,让学生从知识、品质上信任的老师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良性发展,我们只有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获取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

其次,由于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而此时他们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够成熟,这必然使得教师权威的影响的重要性相对凸显。我们要利用教师权威来保证学生的将康成长,抵制不良诱惑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师权威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学活动过程中显性上是知识传授、隐性上则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上产生影响,学校是真理传播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只有敬畏学识、经验、阅历、人格等方面优秀的人我们才能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三.教师权威的建立

(一)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外在因素)

(1)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地位指教师在社会生活生活中的社会政治地位即社会认可度,它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程度。“教育先锋”国家英国教师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为在英国教师受雇与国家而非地方团体,大多数教师拥有高学历、良好的个人素养,校长有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设置权。韩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也比其他社会成员高很多,韩国拥有较为完善与师资培训制度、在职教育制度、教师福利待遇和教师决策制度有关的法案,使韩国教师享有很多特权,自然教师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被誉为“国民的典范”。

(2)国家制度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代尊称教师为“先生”也将是否尊师重教看成衡量个人素养的标准,现在中国,党和政府也比较重视教师,1986年规定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并将此规定写入教育法规。以及“科教新国”的方针,使得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尊师重教”,教师也具有相应的权威。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对待教师、教育的态度(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权威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尊师重教”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很难形成教师权威的。

(3)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文化家庭背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心目中权威老师的标准是不同的,笔者以“你心目中权威教师因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为题从“课堂纪律严明”“关心、尊重学生”“知识渊博”三个方面入手在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初二),陕西延安中学(高二)做相应的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如下:

三年级

初二 高二 课堂纪律严明 33%

21% 7% 关心、尊重学生 41%

53% 31% 知识渊博 14%

16% 57% 其 他

12% 10% 5% 表1

年 级 比 例 项

从上表的结果不念看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尽相同,他们衡量权威教师的标准也不同,教师权威是受学生认知水平制约的。 同时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心目中权威老师的标准也不同,笔者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任班主任期间在初一年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时分别随机抽取来自家境一般的农村、家境殷实的城市的学生各80名。以“你心目中权威教师因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为题从“课堂纪律严明”,“关心、尊重学生”,“知识渊博”三个方面入手。得到结果如下:

农村

城市 课堂纪律严明 6

6 关心、尊重学生 63

55 知识渊博 11

16 其他

2 3 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关心和尊重学生的老师比较容易在来自农村家境一般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教师权威。

2.教师自身因素(内在因素)

(1)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影响

教师专业素养包括:①知识即教师的专业知识、其他文化领域的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②教育教学能力③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具有优秀的专业素养,能艺术的上好每节课学生才会认可并尊重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初步的教师权威。 所以,教师专业素养在教师权威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根本的作用。

(2)教师的人格品质的影响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很大程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所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格魅力的老师是很容易获得教师权威,而且这种权威是典型的“内在权威”或说是“感召权威”他的作用巨大、效地 点 人

数 项 目

果明显、影响深远,可以说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形成教师权威的有效途径。(二)建立良性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来源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故笔者从教育制度和教师个人两方面来谈良性教师权威的建立。

1.教育制度与教师权威的建立

金一鸣等主编的《教育社会学》中认为:确定教师社会地位排列模式的指标包括教师的经济待遇如工资和物质利益水平、社会权益及履行职责是的权力和在社会中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职业声望即社会人群对这一职业的普遍认可度。故教育制度的完善、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利于教师权威的形成,其实我国政府对此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制定《教师法》,成立教师节,提出“科教兴国”等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在经济因素和社会观念的冲击下教师职业依然的选择依然不容乐观,现实生活总,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也不高,形成了由社会赋予教师的法定权威高,由民俗认可的教师的传统权威低的畸形教师权威。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的竞争性西方国家除了提高教师待遇之外尽最大的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被视为提升现代教师待遇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化在中国也有体现如学历制度、资格证书制度、考核制度、工资制度等,同时也重视教师终身学习如“国培计划”、“硕士计划”等。

教育改革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过去我国教师知识体系陈旧,在大纲的统帅下,教师就是“教书匠”同时教育行政化使得教师的利益控制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手中使得教师处于“压迫状态”教育也随之行政化、经济化,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也有了隔阂,教师权威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只有进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使得教师在自我学习、课程开发、学校管理中成长为“专家”“学者”,这样教师权威自然建立了,我国在教育去行政化方面相对薄弱,今年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希望他能够取得较好成效,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和榜样。

整个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为建立教师权威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还是完善人格形成的塑造者,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教师,认识到教师和一般人(非教师)的区别我们教师有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一位“专家”型教室,整个社会要

强调尊师重教,帮助和支持建立教师权威。

2.教师个人与教师权威的建立

(1)具有充足渊博的知识

教师自古就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我们只有“闻道”在前,“术业有专攻”才能完成作为教师的最基本任务,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多而广,教师的知识要不停的更新、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构建理性教师权威奠定“硬件”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各类文化知识,努力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老师,在学生需要一滴水的情况下,我们教师拥有一片大海,必然有利于我们建立教师权威。

(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事业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责可谓是责任重大,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为人师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的言行都在隐形的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发展和行为习惯,只有我们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教育学生学生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正所谓“身正为范”,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常常把老师当做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在要求和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个例子吧,一个老师天天让学生不要吸烟,自己却在教师的某个角落里怡然自得的吐着烟圈,他说的学生能听吗,学生不听教师权威何来?

还有我们还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尊重你。才能建立良性、高效的教师权威。有很多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拿自己作为教师的权力强制学生听自己的,按自己意图学习做事,装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企图以此建立他在学生中的权威,这是不可取的,这样学生会有逆反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在学生中学生“由敬生威”而不是企图“由威生敬”,教师权威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在学生中获得“实质权威”。

(3)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智慧

教育教学智慧除了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外还对教师权威的建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尽量发现学生的个整不好的苗头,然后进行预防而不是在学生犯错之后叫家长、批评、甚至体罚,同时培养自己观法的兴趣爱好,能和学生“谈得来”等等。同时,在学生的评价之下必须做到“智慧”切不可仅拿学习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做到评价时机恰当,评价场合合适,评价方式多元化。总之,一个睿智的老师不愁没有教师权威。

(4)把握好教师权威的“度”

从哲学的角度讲“度”是衡量、表征质和量的统一名词,万事都得有度,在教师权威的利用过程中把握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权威的度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把握前者指行使权威的程度即教师影响从知识、道德学生的程度;后者指行使权威的范围即那些权威对那些学生的选择。教师权威“度”的适当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权威的良性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的学习,过度的权威必然让学生压抑,更会影响师生关系,过度的权威好会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力、判断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总体来说我在利权威是尽量多用“内在权威”、“感召权威”,同时给与学生适度的自由,不乱用教师权力,切记:权威绝对不等于权利,适度才能高效。

在利用教师权威时要做到: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自由。

总之,教师权威的建设是教师主体性建设,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个人魅力,再利用权威时慎重、有度,多角度思考。才能形成良性的教师权威。

致谢

论文终于完成,心中感慨颇多,我之所以选择研究教师权威是因为我感觉其作用之大,同时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也明显的感受到知识上是“专家”,品质上是“模范”的教师对我的影响颇大,在中小学教育中权威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此我要感谢延安大学对我的培养,感谢生命科学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育,感谢周茂林老师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对我的支持,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和教育。

李涛

2012年5月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班主任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班主任的个人素质不同,教育风格各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知识渊博见长,可以风趣幽默取胜,也可以亲切和蔼感人。第二、逐步加深师生感情。中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第三、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与班级发展相协调的和谐因素,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是班主任与全体中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你首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人的情感,具有调节行为的功能。并且,人的情感从来就不是单向交流的,它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在中学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中学生的情感反应,而中学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这就表明,班主任的良好行为表现,满足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中学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第四、学会期待。班主任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因此,班主任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良好可行的期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可行性要强,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校情、班情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其二,针对性要强,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其三,尽可能与中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一致起来,避免中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其四,对班集体而言,注意提出对整体的期待,并力图将个体期待与群体期待联系起来。这样,处于这个班集体的同学就比较珍视班级融洽的心理气氛,从而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一个舒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 (2011-05-15 20:05:04) 转载 分类:转载文章 标签: 杂谈 案例背景: 小泉(真实姓名隐去),男,17岁,某高中二年级学生,性格非常叛逆,在上课中总是特立独行,漠视老师的话,对其很难掌控,语言过于严厉,根本不予理睬,好言相劝也只是起到一时效果。起初我以为这位同学是希望别人关注,吸引老师目光来突显自己。每次上课集合也总是在操场打篮球,让老师千呼万唤走过来。后听说在学农期间有位学生辱骂老师,行为过激。等我一了解,原来正是这位小泉。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了想帮助他的想法。虽然没有底气,但是我决定试试。 对学生的基本了解: 在有了想帮助小泉的想法后,在课后我找到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得知此同学身处离异家庭,父母离异不久,跟随母亲。学习成绩年级倒数之列,上课很随意,老师稍管教就会出于伤人。了解到基本情况后我又找了其他任课老师,大都表现出比较失望的表情,说批评过多次都不见效,直接就给小泉定位很难教。在私下我通过同班同学处了解,小泉是离异家庭,父亲不怎么管,母亲对他也不太关心,缺少家庭的温暖,但是人很聪明。 初步分析: 对于这个时期的男生容易偏执、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长大未成人”是对他们发展特点的综合评价。经过多方了解小泉情况后,其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心理上得,既然能考上这么好得高中,证明其实力还是有得,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或不愿意面对得问题。主要原因也是小泉身处离异家庭,父母都不大关注。老师可能对其采取的方式过于严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我国的离婚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约占结婚数的10%。父母离异对子女心身健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项有关的研究报告表明:54%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作为体育老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多的谈论学习上的东西没多大的效果,我决定采取谈话的方式,采用引导、鼓励的方法。 谈话记录一: 时间:体育课课后地点:校园操场司令台旁(无人) (在谈话中我始终没有谈到他的家庭,因为这是他的“软肋”,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我特意不提。) 我:老师让你留下来是想找你聊聊,你认为自己平时的表现怎样 孙:(手里拿着篮球,一直在拍,有点不上心。)

浅谈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浅谈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尤其是民族 学生,更注重教师的夸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即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 长期以来,评价一堂课的质量高低,通常用语是“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让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要充分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准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景,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增强对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 同时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在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同时, 要以培养学生水平为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教学课堂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所以,班主任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因为班主任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面的目标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②争取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④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⑤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信息的处理和优化。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解决许多新的课题,如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可归结为三类: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将教师视为教育理论的应用者和实践者,将理论性知识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践—反思取向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将教学工作视为融入教师个体经验和生活的实践,将实践性知识视为教室专业发展的基础;生态取向强调联合学校团体的教学文化来培养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而在于它的环境与机制。人们认识到秉承“理智取向”的传统教师教育几乎培养不出能圣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型教师,纷纷转向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实践取向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理念发展的趋势。但教师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仍面临困难,教学行为与新理念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做法上有所突破,才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这是目前推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对教育真谛应有深刻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做教育的最终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东风小学柳絮 作为教师我到底教什么呢?作为学生他到底学什么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直到我在某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他在文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是呀,在课堂上我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我只重视“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完全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可是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低级的动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下面结合自己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教育。因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教师对于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

响,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慎重,有说服力。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五年级的孩子长大了,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会对你言听计从的孩子了。那么教师要带着真诚、热情、平和,去和学生取得好的沟通,去了解、尊重、信任、理解、欣赏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的知音的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领域,进行有效的探讨,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因为学生们相信他们的老师,这种关系下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心灵的相通使师生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课堂的教学就能够形成生动、民主、合作的氛围,就能够顺利达到预设的目标。 三、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有生命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相遇,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学习尊重差异、尊重生命。由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关键字: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教育 参考文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刘兴富著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轻工业出版社[美]林达·费奥斯坦著 王建平译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杨翠蓉著 《浅议教师专业化》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8 颜玉成著 《中国教师专业化之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 王海方著 正文: 自从1977年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以及不断改革进步的态势之下,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式被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那样:“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直接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可能。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教师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了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就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成功。很多人认为,这种帮助因素对维持教师这一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很少有职业能够像教师一样使人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基本素养。在当今社会,教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许你每年要看一两次医生,有三次与银行职员打交道的经验,四五次去参加各种聚会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在过去曾两次迷上过每天在荧幕前出现的名人,但与你至少12年内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想比,这些交往只占极小的比例。教师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极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西摩?萨若森说:“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你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你就选择了一种为他人树立榜样,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福利的行业。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首先,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来看,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来看: 1.教师职业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业,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最大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师,拥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首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2.教师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未成年人,它与一般的职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知识传授的效果好坏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处十分融洽。那么对知识的传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相处不好,对知识的传授将起到抑制作用,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知识的传授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教师,如: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习惯用武断的、命令的口吻,单向地和学生说话,如果学生稍有不从不从或其表现不令教师满意时,教师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弄得师生关系冷漠。其实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事情,都需要学习。只有营造有效的师生沟通环境。形成和谐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充满笑声。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及获取更多的宝贵知识。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不断双向沟通与交流的过程。 交流总是双向的。如果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同样教师也不愿意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障碍是由主观及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师生交流障碍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一是时间不允许。教师的工作任务很重,备课、上课、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学校事务,一个班级至少有50多位学生,与每一个学生都谈话,不太现实,故只能有选择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二是地点不允许。通常情况下是多位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如果总是找学生谈话,一来影响周围其他教师得工作,同时在那么老师的面前,学生很拘谨。 2、主观原因 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中获得的个人乐趣和收益有限。教师与学生谈话心更多是出于一种工作的责任,而非自身的交流需要,由于师生间存在的代际距离、心理差距及知识修养、文化层次的水平不同。师生间的交流一开始就处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时刻需要提醒自己维持教师的身份,不断尝试对学生有更大影响的谈话内容。这样的交流很难是轻松的、自由的。 师生间的互信直接影响交流质量。要使交流真正得以圆满地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双方坦诚相待、彼此交心。由于是师生身份间的差距,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教师不可能向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喜悦,学生也不会无端地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就会影响师生间交流的信任。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教案资料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我们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并研究其策略。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背景意义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并迅速传播,加之新教材的使用、“普九”教育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给新形势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此同时,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而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学生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如何讲学生就如何记。学生掌握了老师讲的知识,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代代相传,形成了“老师死教 ,学生死学”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对立性”,对立的双方

很难交流,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心理健康教师很少考虑,因此师生关系较为疏远,甚至关系紧张 ,学生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本的改变、实验教科书的试行、新的教育内容的注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均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发展,并不断深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迅猛发展,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已超过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今天的教师不能再用传统“教”教材的方式来面对信息来源广阔、思维方式灵活的学生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动力。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都是片面的,都不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由它的需要和变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而且也是教师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需要所在。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 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师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相互认知的、情感的关系,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关系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教育过程的一个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搞好班主任工作,更有助于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 一、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把教师凌驾于学生头上,以教育者自居,以严格要求为借口,以训斥、羞辱、打低分数、向家长告状、甚至罚站、罚款等手段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可能大多数情况是出于好意)。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这种师生关系对当今的教育工作十分不利,它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极容易被伤害,以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勤奋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在师生之间之间形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只不过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点、文化素质,决定了比其它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更加频繁,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

的师生关系。比如: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师生关系表现为师道尊严,而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和民主自由,师生关系就表现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交往,而是在特定要求和环境下的交往,教师要通过这种交往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点、劳动技能等传递给学生,还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接触、交流等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使学生有良好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气氛与环境。由此可见,师生关系除了受到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参加教育活动的双方的影响。实质上,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参加教育活动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师生感情双向的交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教师。所以究竟形成何种师生关系,教师有更大的责任,起更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的正确师生关系 在当今社会日益文明与进步、学生个性日益突出,那么怎么才能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在形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在处理师生的关系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诚信。与学生交流时应遵守诺言,与学生交流时应开诚布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说话算数,也就是说“言必行,行必果”。比如说承诺了学生进行春游或组织集体活动,就不能因为麻烦或要占用自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部分:( l )加强校本研修 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教师教学改进计划,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校本教研带动课程资源全面开发,坚持教研引领,实施科研支撑,从而促进教师发展。主要方法有: ①指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学校要认真分析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环境,注重对教师的认知水平、职业素养、与学生亲善关系、关心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②构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充分发挥学校最基层组织教研组的作用,通过组织学习、集体性教研、综合性实践和跨学科交流,促进教师团队创新。 ③加强案例研究与教例研究模式,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分析与反思能力,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差距。 ( 2 )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只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才能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形成一个奋勇争先、不甘落后、你追我赶、蓬勃向上、不断创新的好局面;只有把教师发展与管理职能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学校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不能采用同一标准,应该关注到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反之,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从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使他们体会到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自觉维护、严格遵守并能认真执行。 ( 3 )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 专业发展活动应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标、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对象群体已有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基础及发展需求来设计。为此,组织者应事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需求调查,从中筛选出需要优先解决,并能通过干预在有限时间内可以产生预期效果的问题作为探究主题,例如,“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如何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怎样改进家长会制度?" “怎样评价学生更富有激励性?”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于为教师提供自主思考、共同探究、相互启迪的任务情境,并促使他们通过集体努力,获得解决共同问题的可行方案。 ( 4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有利于全员参与 除了选题有较高的切合性、挑战性之外,还需综合采取一系列支持性的组织手段,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拘束地参与其中。尽可能鼓励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自身及他人知识经验的价值只有通过平等交流才能共享,只有通过深人研究才能升华为共同发展的宝贵资源。 ( 5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注重成果产出 一项成功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也在于由学习过程产生的

论教师与学生关系

论教师与学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深入人心。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家长眼中都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实施者——老师,也越来越受关注。也确实如此,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师生关系更是深深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因此,师生关系也就成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柏拉图有一句话:教育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向善,从而高尚的生活。这就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并获得能力在未来更好的生活。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彼此的作用。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师生关系。也理解了教师不是光有知识就可以的,也要在品德方面榜样作用,也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也是相互影响的,彼此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而为什么师生关系如此重要以及备受关注呢?首先,从全国各大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引发了许多学生作案伤害老师以致造成老师死亡的,最终害人害己;其次,也有作为老师品行不正不能以身作则伤害学生的,就比如,最近发生的中小学教师伤害并强奸学生的案例的数量是触目惊心。让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是担惊受怕,恐惧这样的老师和学校,更多的则是各界人士的疑惑,老师怎么会这样呢?对于事件中涉及的老师社会是骂声一片,纷纷谴责这样的行为。这也就需要作为正在从事于教育职业的老师深刻反省,是否有资格从事于这个神圣的职业,是否有辱于这个职业,要正视自己的职责与品德。做好作为老师应有的素质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最后,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深远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心里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所以老师语言和行为会深深影响着学生,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喜欢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生关系已经逐渐上升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而为老师,老师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以身作则是老师教学过程中需要谨记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可以让学生生学习,要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待人谦逊有礼,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行动中做起,让学生学习。其次,正《师说》中所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说,要成为老师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可以教导学生,同时要有好的方法去教学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让老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即使自己的某位学生在某一学科没有天资,也不能打击学生要尽努力去教育学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最终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作为学生也要尊重老师,相互尊重。而作为一名即将步入教师这个职业的我们,更加应该关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问题。学会沟通、聆听,并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互相理解与尊重,实现共赢,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意义上看,在知识上,教师是较多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出来。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寒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所以,有关"授受关系"的提法是有局限性的,只是最初级的表述。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 1.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就是师为生纲。在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今天影响仍在。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2.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管理上则是"我讲你听"的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须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为教师指明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为教师教育提供专业训练所需 要的基本内容。 有关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大都植根于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的研究,从他的教师关注阶段论至今,已经产生了异彩纷呈的教师发展阶段论。可以将之归纳为五类:“关注”阶段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和综合阶 段论。 (一)“关注”阶段论 富勒通过对教师关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四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师资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扮演学生角色,对 于教师角色仅是想象,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对于给他们上课的教师的观察,常常是不同表情的,甚至是敌意的。 第二阶段为早期求生存阶段。此阶段是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 师自己的生存问题,所以,他们关注对课堂的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 的评价。故在此阶段,教师都具有相当大的压力。 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和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如何完 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而 不是学生的学习。 第四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 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直到他们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 繁重的工作时,才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 (二)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是以人的生命自然的衰老过程与周期来看待教师的职业发 展过程与周期,其阶段的划分以生命变化周期为标准。主要的代表学者有伯顿、费 斯勒、休伯曼等人,所划分的发展阶段可表示为如下几种: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填空:西方古代祭司就是教师。 填空:西方中世纪教师大多是神职人员。 填空:186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填空: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 填空: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 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6.专用地位。 填空: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伦理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填空:教师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个是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填空: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 辨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答:“此题正确,教师专业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教学是一种艺术。 填空:教师的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的高低。 填空:教师的经济地位分三种:高于型、相等型、低于型。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5.劳动成果精神性。 填空: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填空: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变化的。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诊断者; 2.传授者; 3.指导者; 4.评价者; 5.管理者; 6.研究者; 7.协调员填空:诊断者: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诊断者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诊断者? 1.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 2.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工具和方法。 3.教师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 填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是传道者。 传授者对教师的要求? 1.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注重修养,品行端正。 2.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于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填空:陶行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传授者。 论述:指导者? 指导者角色,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知道的主要内容是两方面,一是学习指导,而是生活指导。 教师为什么要做好指导者? 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更高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需要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教师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指导者? 1.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 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 3.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 4.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 5.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里的健康和身心的快乐。

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广阔的平台;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时代发展,社会推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我认为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1.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他就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他就会有着极高的自我效能感,变得越来越自信;他就更能感受到工作中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愉悦感。相反,则会感到力不从心、进退维谷的挫败感、沮丧感、焦虑感和压抑感。一个自信、乐观的教师,他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是积极、向上、奋进的。 2.教师的专业素养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工作干得出色漂亮,他就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在学生心目中就特别有地位,他就会令人刮目相看、尊敬有加。学生对教师如此尊重、喜爱、信任,就有动力学好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作为一个人的素养最核心、最重要、最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体面和充分的自我表达的能力,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能力等。一个善于沟通和交流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学习氛围;一个善于表达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条理清晰;一个善于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丰富多彩、紧扣时代的脉搏。 因此,对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关系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广阔的平台 1.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培养。一个英明的学校领导必定重视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我们潘天寿中学教师渐趋老龄化,教师们的心态渐趋平和,缺少一种钻劲,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年年下降。2008学年,调来薛瑞芬校长,她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写论文、搞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等校本培训活动都得到加强,她说:“学校不搞教研就过不好日子,不搞科研就不能长久地过好日子。”她提出“勤修炼、精打造,提升师资整体水平”的目标,并且带头搞“以学案为载体的三动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因此教师的奋发精神又被激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连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也不甘落后,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师成长加速,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明显上升。 2.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与理论不断互动、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它既要以教师为主体,又不能不借助外部专家的智慧,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出面牵线搭桥,打造高校、教科研部门、师资培训机构,以及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科研共同体,通过建立科研课题库、中小学教育专家库、教育科研信息库以及相关科研培训活动,为中小学和专家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并逐步使之制度化。 3.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在个人愿意努力的前提下,团队协作更重要。一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清溪小学:钟俊梅 【摘要】:教师要想与学生和谐相处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三、每时每刻都要做一个倾听者;四、多与同学做游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瑞金市九堡镇清溪小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和谐相处换位思考朋友倾听者游戏 【正文】: 韩愈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又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呢?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一些帮助。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快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一个“乐”字。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过得愉快。教师不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发令者,而应当做学生的朋友和玩伴。 有的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就没有注意。比如:上课后老师发现没有粉笔了,于是便会对前排的同学说:某某,快去拿一盒粉笔来。这位同学虽然去拿回了粉笔,但是我想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万个不愿意。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某某同学,现在没有粉笔了,你愿意帮老师去拿一盒粉笔吗?辛苦你了。”我想那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吧。那位同学也会心中乐滋滋的吧。他会因为能为老师做点事情而感到骄傲。我们常常会在私下听见学生议论:我们学校的某某老师,总是叫我们帮他干这干那。真烦。很显然,这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没有将学生和自己平等对待,而是用一种领导者的口吻在命令你的学生。这当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感。这种做法是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去听你的课呢? 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学术权威的代表。是很伟大,很崇高的职业。他们多么希望能够与老师做为好朋友,经常屈膝谈心。然而,我们的某些老师却始终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让所以学生望而生畏。师生关系由此而僵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给他们一种亲切感。有时我们不免会听见学生议论:我最喜欢的是我们的某某老师,因为他亲切、和蔼。最害怕的是某某老师,他打人太厉害了。”随后还会不忘加上一些动作。当你听见这样的议论,我想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就不得不认真地去思考了。 如果学生时时刻刻都畏惧你,学习起来也是被动的。思维不灵活,学生不愿意接受你,你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又怎能学好知识呢?只有和同学交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