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分类练习题(含答案)

2017年中考历史分类练习题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1.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D.“开元盛世”2.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其中产生于唐朝初年的是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4.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5.“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1.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玄宗

2.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4.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都江堰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6.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7

1.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2 .今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谱写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下列属于中印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是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3 .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

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B.鉴真C.玄奘D.班禅

4.2014年9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他说“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是佛教交流”。回顾历史,唐朝时曾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5.2015 年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B A.班超B.玄奘C.鉴真D.郑和

6.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在西安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后表示,玄奘法

师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玄奘印度之行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习()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8.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玄奘

C.鉴真

D.郦道元

10.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鉴真B.玄奘C.郑和D.张骞

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

图1 图2 图3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2.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铁钱

B.铜钱

C.交子

D.会子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①商业的发展②西域地区的开发③印刷业的发展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5.外贸所得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

6.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7.“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广州B.开封C.泉州D.临安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0.《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

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栗再熟”。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

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

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娱乐场所“瓦肆”遍布农村

11.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12.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

...史实的是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1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4.右图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

A.发行交子

B.设中书省

C.设立市舶司

D.引进占城稻

1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17.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如右图)出现在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8.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B .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20.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领先于日本

B .落后于欧洲

C .居世界首位

D .比阿拉伯发达

21.“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22.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23.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C.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D.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24.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A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

B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C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元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①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③西汉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1.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B.许多回族商人在夜市卖葡萄

C.外国使团随郑和船队来临安D.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600多年前,率领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航海家是A.卫温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2.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以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

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岳飞抗金

3.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

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4.右图为福建省泉州市灵山的一座碑文拓片。据此判断此碑始立于

A.宋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

5.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

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C

A.明朝国威的树立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6.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的开辟

7.“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8.

9.

性。右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唐朝对外交往频繁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10.图3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

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第16课 建筑奇观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1.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

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右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B .活字印刷术 C .造船技术D .指南针

3.下列属于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①火药 ②地动仪 ③印刷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4.《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5.“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7.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8.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的发明是

D.指南针

1.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

2. 图1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

A.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3.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图2

中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

图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

是指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6.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

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7.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中国古代某

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隋朝的大运河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的丝绸之路

8.《北京晚报》2014 年4 月10 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

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

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B.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C.在他统治时期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D.589 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南北统一

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11.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B.地动仪C.赵州桥D.指南针

12.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A.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C.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正直

13.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1.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2.下列著作中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B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

3.“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4.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5.众所周知,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书,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书中收集了药物1892 种,药方11096 个。这部医书是指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方》

6.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的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7.《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

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这部巨著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沈括

8.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写成《本草纲目》

9.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C

A.《史记》B.《左传》C.《资治通鉴》D.《后汉书》

11.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A.《史记》

B.《唐律疏议》

C.《金刚经》

D.《资治通鉴》

12.右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1.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A.《女史箴图》B.《秋郊饮马图》C.《村童闹学图》D.《清明上河图》

2.唐朝书法家怀素曾往永州绿天庵用芭蕉叶代纸练字,以至秃笔成冢。图l中他的作品是D

3.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是

A.《敦煌飞天图》

B.《百子嬉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

八年级上

1.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

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A.厦门

B.虎门

C.澳门

D.江门

2.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关天培D.陈化成

3.广西北海市区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涠洲盛塘村的天主教堂等遗址,是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的见证。中国近代中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右图为禁毒宣传的公益广告,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

月3日开始。历史上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

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左宗棠D.张之洞

5.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

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

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

6.随着一些涉毒明星的被曝光,禁毒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在我国清朝后期有一位禁毒英雄,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李鸿章

7.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

8.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这表明:(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历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

10.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发生在A.1840年B.1856年C.1894年D.1900年

11.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

①林则徐生平史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

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12.下面既是我国唐朝时期主动对外开放的最大港口,又是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口岸城市是A.广州B.泉州C.上海D.福州

13.“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就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是指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5.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阅读图4,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17.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战争以后

20.右图漫画再现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屈辱的场景。图中持短枪的外

国人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1.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

会性质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仿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内容应出现在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4.《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25.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是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26.历史学家陈旭簏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1.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被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4.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D.学习西方思想,

改变传统习俗

5.右图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有利于B

A.促进科举考试B.培养近代外交、科技人才

C.发展排外顽固势力D.促进近代民族工农的生产

6.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

洋务派“制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鞍山钢铁公

司D.江南制造总局

7.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B.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8.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0.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积极作用也不容抹杀,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

A.培养了技术力量B.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C.引进了一批人才D.引进了新的生产力

11.《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2.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13.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C

A.汉阳铁厂B.开平矿务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1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追求“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开平矿务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17.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汉阳铁厂④轮船招商局⑤湖北织布局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18

19.“

动作用。”这里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和军用物资。1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创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21.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2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A.鸦片战争的发生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新文化运动兴起

23.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北京、福州、上海等地,开办了外语学校、海军造船厂、

机器制造局等。其中,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福州船政局

B.湖北织布官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24.“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天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6.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27.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是

A.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D.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奕?

28.“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29.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 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30.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的是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31.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1.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

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4.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奕沂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是没地方可逃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7.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

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8.“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

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9.“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下列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0.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1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公车上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定国是诏》颁布

12.中国1902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3. 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1.“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南昌起义D.西安事变

2.“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右图人物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①创办了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④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5.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6.广安市某校八年级(3)班办了一期以“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主题的历史板报,其中不能选取的内容是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成立同盟会

D.领导辛亥革命

7.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同盟会

B .武昌起义

C .中华民国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8.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 .走向共和

B . 军阀割据

C .君主立宪

D .国家统一

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0.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 .《知新报》

B .《新青年》

C .《时务报》

D .《民报》

11.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

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2.“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13.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14.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7.右侧宣言指导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1911 年 10 月 15 日,法国报刊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国的革命,崛起的 国家》,其中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等图片。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1.图4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13.某件历史事件发生前,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这件历史事件是

A.天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1.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2.中国近代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法制 C.自由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

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①民权②民主③科学④目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主要相似之处是 A.批判儒家思想B.促进思想解放 C.提倡白话文 D.宣传马克思主义

6.100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B.《新青年》C.《每周评论》D.《中外纪闻》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8.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和______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A.民主与专制B.科学与愚昧C.新文学和旧文学D.民主和科学

9.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变法维新D.民主科学

13.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4.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5.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右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

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②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③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④这次

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17.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18.近代某一时期,胡适、黄侃、鲁迅等学者曾就文言文和白话文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这一论战发生在哪次运动中?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进化论20.距今年100周年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B.新文化运动兴起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1.提倡新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与这一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恰当反映中国1860—1919年阶段特征的主题是

B.近代化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1.在l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

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你知道“自我疗伤”和“温药慢治”分别指什么事件吗?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2.图1中的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图1

A.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3.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题8

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4.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5.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6.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人民解放战争7.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A.侵略与抗争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人民军队的建立第12课红军长征

1.图2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A.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2.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

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

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

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右图连环画反映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青岛市“五月的风”雕塑,是为纪念一次伟大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南昌起义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是由于

A.有群众基础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

7.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B.五四爱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8.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思想启蒙运动

10.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11.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②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④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某报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提到“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出国贼”、“释放被捕学生”等内容,那么,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红军长征

13.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