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东北见识产业化 回家引种金银花

“以前单家独户种地,一年到头赚不了什么钱。”近日,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76岁的村民李祖白告诉笔者,虽然岁数大了,但如今他在家门口打小工,一年下来轻轻松松也能挣1万多元。

大柱村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重庆农垦集团在该村兴建年出栏3万头猪的大型养猪场后,该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近100名村民进入养猪场打工挣钱。

2010年9月,重庆农垦集团又按每年每亩650斤稻谷的租金标准,在大柱村流转土地4500亩。

这4500亩土地中,300亩用于建设观光葡萄园,余下4200亩则由重庆农垦集团分片引进业主种植“青储玉米”,专门为重庆天友乳业提供青饲料。

正在玉米地里砍“青储玉米”秸秆的村民李建国告诉笔者:从土地流转后,常年有几百名村民在种植基地打工,从事施肥、除草以及收玉米等,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

李建国表示,像李祖白这样的老人,到种植基地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年下来也能挣到1万余元。通讯员

周云

04

农事

责编邱碧湘美编张辉

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农村版

年轻人的思考

黄小江是土生土长的青龙堡村人,2009年从沈阳军区某部退役,回到老家。

青龙堡村距离郁山场镇10多公里,地理位置偏远。

村里的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种植业。

近年来,全村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

回到家,看着一片片肥沃的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黄小江连声叹息。

“东北的种植业产业化程度高、规模大,效益自然也高。”这个曾经在部队荣

立三等功、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土地成片的青龙堡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呢?

新官上任伊始

2010年底,青龙堡村村委会换届选举,26岁的黄小江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黄小江便决心将产业发展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通过反复调研,他了解到村里适合发展金银花种植业。

几经筛选,他选定市场行情良好的“九丰一号”品种:种苗由山东一家苗圃基地提供,基地还负责按约定价格回收金银花。

听说每株种苗要2.2元,村民都怕担风险,不愿意种。

黄小江一咬牙,将6万元积蓄拿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贷了10多万元,准备租地“种给村民看”。

今年初,在他的影响下,村里30多户

村民终于同意以500亩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共同种植金银花增收。

种苗接力运输

今年3月25日上午,黄小江在山东购买了20万株金银花种苗,立即空运回重庆江北机场,接着又火速运往彭水。

当日下午,种苗到达了青龙堡村,移栽开始。27日上午,20万株种苗全部移栽完毕。

第一期金银花种植面积300亩。虽然移栽当年就有花蕾,但是根据专家意见,第一年主要是培养苗子,不宜采摘花蕾。

为弥补第一年没有收入的缺憾,在金银花种苗移栽结束后,黄小江又组织村民在地里套种蜜本南瓜和甜玉米。

套种这两种作物的亩收入在1500元左右,足够支付基地今年的管理费用。

亩收入1.6万元

金银花基地的建设,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71岁的留守老人黄德宽,以前守着

8亩责任地犯愁:

“耕种吧力不从心,不种吧又觉得可惜。”

得知村里要建金银花基地,他赶紧将8

亩土地全部入股。他还承担了8亩地第一次除草的任务,获得了每亩100元的劳务报酬。

“除草很轻松,我能够胜任。更何况好几十个村民都在一个山坡上有说有笑地劳动,开心。”老人说道。

“九丰一号”金银花第二年进入丰产期后,一年可开花3-4茬,亩产干花200公斤左右。按照干花80元/公斤的合同收购底价,亩收入可达1.6万元。

“争取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大家一起增收。”黄小江表示。

文/图通讯员邓国琼

“嘟嘟……”近段时间来,江津区嘉平镇猫山蜿蜒曲折的公路上,大小货车随处可见,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

这是重庆主城、江津城区等地的大批客商上门买西瓜来了。

“我们的西瓜、大米、绿茶等系列富硒农产品,年销售收入1亿多元。”采访中,江津区嘉平镇党委负责人骄傲地告诉笔者。

江津南部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但是,受大自然眷顾,这里的嘉平、四面山、柏林、中山、蔡家等山区镇,土壤中均富含硒元素。

近年来,嘉平、四面山、柏林、中山等山区镇各显神通,积极开发出猕猴桃、金银花、西瓜、大米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

采访中笔者发现,嘉平镇的“富硒产业”发展在江津南部山区堪称典型。

该镇着力培育的猫山西瓜、茶叶、嘉平大枣、晚熟柑橘和紫荆花椒这一系列富硒农产品种植业,已成为当地增收产业的“五朵金花”。

嘉平镇举办的猫山西瓜节更是名声在外,每年都会吸引江津区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加。

仅去年,猫山西瓜节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直接、间接帮助当地瓜农户均增收4000余元,同比增长35%。

嘉平镇还通过为“猫山西瓜”等富硒农产品注册商标,让富硒农产品进一步变成了健康礼品,在市场上身价倍增。

此外,嘉平镇富硒茶、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也已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畅销区内外。

江津区农委、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嘉平在内的江津南部山区镇先后开发出了70多个富硒系列农产品,年总产值达13亿元,成功帮助10万名山区村民实现了大幅增收目标。通讯员曹成程卫峰

水稻制种授粉忙

26日中午,梁平县回龙镇青杠村五组,几名村民在轻轻推动竹竿为制种水稻扬花授

粉。据了解,该镇的杂交制种水稻长势喜人,预计每亩产值超过4000元。

特约通讯员刘辉摄影报道

东北见识产业化回家引种金银花

黄小江“新官上任”,便全力带动村民发展新产业

一种硒元素成就“五朵金花”

流转土地4500亩

大柱村数百村民家门口打工

“这些苗子目前还比较弱小,但已经开出第二茬花了。”日前,彭水县郁山镇青龙堡村,村委会主任黄小江指着眼前的3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告诉笔者。

黄小江(左)在管护金银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