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概论》下学期考试重点

1、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特征:①情景交融,(秋兴八首),情中见景,②虚实相生,(游园不值)③韵味无穷;
2、期待视野:【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提出,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知识、趣味、素养、理想的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3、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①基本特征: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状如实刻画或模拟,现实型文学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指社会矛盾、触及人生;②艺术的表现手段:逼真,是以写实的手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以描写见长,描写尽量达到酷似,让读者感到没有夸张变形,理想型文学中的那种变形、奇幻的形象,现实型中不存在。
4、理想型文学:是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思想的文学心态,①表现性: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理想型文学则一户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述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理想型文学极大突出了抒情表现功能,其情感以直抒胸臆方式表达,②虚幻性,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式,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这种材料一经作家的处理,便有了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
5、风格:①独特的言语形式,②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③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挈合而呈现的特色,④是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6、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个性与表现对象,完美挈合并通过言语结构显示出来引起读者持稳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7、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区别:①文学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为获得这种享受,消费者必须付出相应的货币,因而文学消费兼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重性;②区别:文学消费有物质和精神消费两重性,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文学消费既包含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文学接受则一定是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8、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①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②内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

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③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
9、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按其结构可分为:条式结构和团块结构;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 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1、艺术的真实性: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在其构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2、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3、典型: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4、意境: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其特征有(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二)虚实相生。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

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5、意向: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分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6、文学风格: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7、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狭义则指近代以来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人们的消费。
8、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9、共鸣:这是文学接受进人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弋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感激动和审美美趣味趋同现象。文学接受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样的作品可能引起读者属于情感评价性质的喜爱,或属于理性判断性质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使读者产生全身心震动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共鸣的产生还要有第二个条件,这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10隐含的读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这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获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