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仲崇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仲崇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仲崇佰

宿州市埇桥区路町初中

2017.3.29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通过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3、教学重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二、说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课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本课基础知识,然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讲解法、概括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实行了开放。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指出十届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这样紧扣题目与子目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8分钟)

在本目的讲授中,我将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召开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3)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议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第二、政治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三、组织上,否定了中央“左”倾领导,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

本目仍然以问题启发学生,例如:(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展开?(2)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个地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21教育网

学生看完书后,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行适当的补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然后继续提问:根据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p60),分析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农民的责权利各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三)国门从这里打开------对外开放(10分钟)

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齐读教材黑体字部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明确对外开放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并阅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我国的

对外开放的4个步骤走。教师总结:至此,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然后让学生观察地图,提问:经济特区集中在什么地区?对外开放为什么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深入?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完了之后,我将用2—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强调: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并将继续取得重大成就。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展现本课教学内容,我准备用条理式的板书设计,使内容直观明了,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作业设计

以课后的自我测评为作业。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仲崇佰

宿州市埇桥区路町初中

2017.3.29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第10课宏伟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宏伟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例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意义。 2、通过材料分析,明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宏伟转折。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宏伟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宏伟转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吃、穿、住、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强大的变化? 生:改革开放。

师:什么是改革开放?又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宏伟的历史转折》,引入本课。 图说历史: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让学生说) 师:四人帮倒台后,左倾错误结束了吗?展示图片:两个凡是 指出“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国家要想有出路,必须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改革。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严重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填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巩固基础知识点。 议一议: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宏伟转折 过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 (1)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安定,政治局势就不安定。 (2)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制度存有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制度危机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乏经营自主权) 在中央没有出台详尽政策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包产到户(大包干),并取得成功。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优质说课稿 名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本单元由《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5课教学构成。第三单元介绍了1976年一2017年的中国现代史,这一阶段特点是:(1)伟大的历史转折;(2)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2课。本课共三部分,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皖东等地区的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后来,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战胜了旱灾。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 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 改革开放 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改革开放公开课说课稿

改革开放公开课说课稿 公开课《改革开放》说课稿 枞阳县光裕初中潘国超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本周上的公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公开课进行说课,请大家评议指正。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所在的学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说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准确掌握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能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为使学生了解家庭联产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解读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得以复兴。 依据课程标准:这节课采取设疑—探疑—释疑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体现出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特点。同时利用丰富的史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学习和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材分析 本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是重要的分水岭,以此为标志,比较在此之前和之后的社会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历史的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从崇尚“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制的转变,等等。从历史的各个方面的比较中,是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转折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这次会议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如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转折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意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及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本课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建国以来我党犯的罪严重的“左”的错误,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

2012年福建省历史优秀课例、说课评选活动结果公布

2012年福建省历史优秀课例、说课评选活动结果公布 高中说课组: 一等奖(9项) 福州十八中陈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选送全国)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林景和 泉州七中张桂《五四爱国运动》(选送全国)指导教师泉州七中陈力勋 厦门双十中学曹萍《走向整体的世界》(选送全国)指导教师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 泉州现代中学赵漾《英国的制度创新》指导教师泉州现代中学余晓东 武平一中陈萍华《卓尔不群的雅典》指导教师武平一中周维美 厦门一中柴贺景《罗马人的法律》指导教师厦门教科院谢志芳 漳州实验中学高雅英《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指导教师漳州实验中学陈文玄 福州格致中学李怡《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林景和 莆田华侨中学许榕清《渐进的制度创新》指导教师莆田华侨中学刘雷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林炳勇 二等奖(16项) 泉州一中张秀芳辛亥革命指导教师泉州市教科所陈木兴 厦门松柏中学段培情宋明理学指导教师厦门松柏中学洪维 漳浦一中蔡艺明罗斯福新政指导教师漳浦一中杨汉章 连城一中罗晓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指导教师连城教育局高中教研室童文山

莆田四中叶青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指导教师莆田四中谢紫德、林国棋 永安一中苏小琳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指导教师永安一中陈威 宁德民族中学郭仕惠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指导教师宁德民族中学缪亚华 福州二中陈菊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林景和龙海一中林雅卿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指导教师龙海一中卢明辉 福安三中钟雄光 1787年美国宪法 福州八中林琴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林景和 莆田十中许丽莉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指导教师莆田十中柯奕国、吴春水 东山二中孔绿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指导教师漳州市普教室林晓杰 武平一中钟玉芳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指导教师武平一中周维美 福鼎一中纪业辛亥革命指导教师福鼎一中陈德康 永春三中王柏生鸦片战争指导教师永春教师进修学校刘丹凤 高中课例组: 一等奖(4项) 永安十二中易振文民主政治的扩展指导教师永安十二中郑红琼 福州十五中金磊新文化运动指导教师福州教育学院林景和 泉州七中许春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指导教师泉州七中郭晓岚 漳州一中林立雄罗马人的法律指导教师漳州一中杨振华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型:多媒体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非常熟悉,教学内容更易贴近学生实际。 (二)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理论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目标,即知识 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 1、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

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听讲的过程中主动质疑。 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本原则。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历史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历史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以及发展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有目共睹,因此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史实并不难。但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让他们理解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这一原则,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一)教法说明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时间:1978年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练习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粉碎“四人帮” 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 B. 曲折探索 C. 历史转折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 1.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2.内容:①思想上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 ①大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中国 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②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进入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 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收成在完成上交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 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意义: ①把农民的责、权、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 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 化方向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目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 ①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

政策的窗口。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③其设立增强了我国与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4.改革开放的认识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建设与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②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其他国家与 民族的长处,并加以创新,以推动我国发展。 ③我们青少年努力学习科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时间2018.3.17 课节累计 1 科目历史班级8年1、6、 7、9 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 时间 教学 手段 (一)启: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5分钟教师引 导学生 讲述

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读: 导学提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拨乱反正的时间? 4.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5.拨乱反正是如何胜利完成的? (三)议: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小组讨论) (四)知: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8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多媒体 展示问 题学生 讨论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

精品初二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初二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新课改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前提到历史人们自然会想到是背的科目,上课老师照本宣科,课下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学生都认为学历史是个负担,往往视历史课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课改下,我们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活动来激活课堂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讲故事,进行社会调查,编演历史剧等。历史课不再变得枯燥,而是丰富多彩起来。现在学生不是讨厌历史而是喜欢上了历史,有了兴趣就有了学好历史的保证。 二、新课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体现合作与探究。合作探究是我们课改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现在我们初中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教师走下了讲台,来到了学生中间,这种形式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讨论,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新课改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在课堂上教师尽量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老师变成了倾听者、交流者,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 一堂好课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有句古话“众人拾柴火

焰高”,抓好集体备课则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特别是我们的课改实现了从“教案”到“导学案”的变化,在课堂上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教学,设计出一份怎样的导学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针对每课时共同讨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北师大版

11伟大的历史转折 年级_ 八下__ 学科历史时间_ 课题11伟大的历史转折地点 办公室 成员主备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 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 讨,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导读法、 讨论法、 讲述法、 归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变化的资料, 或调查身边亲人,谈改革开放对个人的影响和感受,学习从多渠道获取和处理信息 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释图 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 的党,敢于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 利。 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材分析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 转折;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 理。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 导入新课 回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伟大的转折”被全党和全国人民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 集体交流 意见 或个人备 注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是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几天前,他们还在农村的田野、工厂的车间、部队的军营。一夜之间,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同学们,你们知道给这些学子们带来人生春天的人是谁吗? 提示: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这一年他73岁。 4.材料展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5.教师提问: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提示: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决定嘛。” 6.教师小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7.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视频链接: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段。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下评课记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 张连杰 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幽默,语气没有起伏,语速稍快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上好这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说话语气比较快,再加上语气没有起伏,课堂显得很呆板。 二、受到了导学案束缚 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再反复修改教案的前提下,我最终决定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本以为这是一种历史教学的创新,没想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导学案的束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进程速度过快。 三、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知识讲解不是很清楚 这主要体现在对“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分析上,我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来分析,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还有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 在教学中,我提到了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是在讲到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讲解不是很妥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的产量应该是大大增加,而我讲解的是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增加收入。 最后,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格局的时候,应该以深圳这个首先开放的经济特区为例子来分析对外开放的影响与作用,并且拓展到今天的对外开放情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这一教学内容给遗忘了。而且这一部分中,还应该把现在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以前我们是被迫开放,现在是主动开放。 四、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 在本课教学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应该是作为一个难点来突破,而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提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隐形内容。

通过反思,我看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得努力向我的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对于那些积极表现和出现错误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达到师生之间的的平等地位。给学生更多施展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师生共鸣,避免“满堂灌”的现象。 二、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一个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今后要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充分运用团体合作学习的机会;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细心发现身边的事例,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相信可以给学生更直观,贴切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 总之,本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从备课,说课到上课,在师傅及同行的细心指导下,对教案进行不断修改,最后确定用导学案的方式,终于完成了这次自我挑战。今后我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缺陷,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第11课 《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左”的错误: (2)邓小平复出: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 2.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提出了与时俱进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1·呼和浩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 .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 .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5.(2011·河北中考)“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6.(2011·江苏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 .深圳和浦东 B .海南和天津 C .厦门和南通 D .广州和连云港 7.(2009·宁夏中考)(8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十分荣幸来到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本单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 三、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①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 个伟大转折。 ②明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差不多原那么。 ③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妨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1课,与后面的第12—13课存在着因果联系。正因为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本课要紧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紧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紧内容和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卓有成效地开展,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三】学情分析 进入八年级后的初中生,通过七年级历史课的学习,对中国历史进展的线索差不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祖辈或多或少还健在,对改革开放的前后的对比感受更深刻,因此学生能够从祖辈、父辈们那儿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周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也是我本节课进行设计的基础。为此,我要紧采纳创设情景问题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进一步提高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同时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紧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依照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 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进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差不多原那么,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鼓舞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听讲的过程中主动质疑。 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进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