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大纲总结

地图学复习大纲总结
地图学复习大纲总结

第一章.地图学概论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以及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征: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数学法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

3.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地图的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七要素:独立地物,水系,交通网,土质和植被,居民地,境界线,地貌;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专题要素)

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坡度尺、接图表、三北方向、编图信息、外图廓)

地图的分类:

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大比例尺:1:10万或更大;中比例尺:1:10万至1:100万;小比例尺:1:100万或更小

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要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要素围绕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包括: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地图的分幅: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 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

3.图廓线可避免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2.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旧的地图编号方法(图片见书本)新的地图分幅方法(图片见书本)

求地图分幅编号的实例

示例:已知某点地理坐标为经度114°33′45″ ;纬度39°22′30 ″计算其所在1:100万, 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a = [A/4°]+1,

b =[B/6°]+31。西经范围用:b=30-[B/6°]

c=4°/△A-[ (A/4°) / △A ],d=[ (B/6°) /△B]+1

c为地形图行号数字码; d为地形图列号数字码; A为某点纬度; B为某点经度;[ ] 为数值取整数; ( )为整除后,商取所余经、纬度数

⊿A 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纬差⊿B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经差

a = [39°22′30 ″/ 4°] +1 = 10 (字符为J)

b = [114°33′45″ / 6°]+31 = 50

则该点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

c = 4°/1°-[3°22′30 ″/ 1°] = 1

d = [33′45″ /1°30′]+1 = 1

则该点在1:25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C001001

地图的成图过程: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空间坐标系

比例尺:主比例尺:在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圆按一定的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该比率称为主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

地图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利用经线来确定南北方向,北半球图上经线向北极方向为北,向南极方向为南;利用纬线来确定东西方向,北半球图上沿纬线逆时针方向是从西向东。

三北方向:子午线方向,磁北方向,坐标纵线北方向。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投影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

投影变形的一般规律:①任何地图都有投影变形②地图上存在没有变形的点或线③距没有变形的点或线愈远,投影变形越大,反之亦然④地图投影反映的实地面积越大,投影变形越大,反之越小

投影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等积、变形特点(变形椭圆)

按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

按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

按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切或相割的关系划分

各种投影的经纬线和等变形线的形状?

圆锥投影的特点: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放射状直线束,经纬线互相垂直,经纬线方向是主方向。等变形线是平行与纬线的同心圆弧,离开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

该投影适合绘制中纬度沿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

方位投影的特点:几种方位投影变形性质的图形判别

正轴投影,其纬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为交于投影中心的放射状直线,夹角相等。

横轴投影,赤道与中央经线为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纬线为曲线。

斜轴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的经纬线均为曲线。

然后根据中央经线上经纬线间隔的变化,判别变形性质。

等角方位投影,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从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等积方位投影,逐渐缩小;

等距方位投影,间隔相等。

如上可判断方位投影的变形性质及推断出投影的名称。

正轴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特点:

墨卡托投影的面积变形较大。在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没有变形,随着纬度增高,变形也也就随之增大。等角航线:两点间同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连线。

我国常用投影

1、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适用于(大于或等于1:50万)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

2、正轴等角圆锥投影:适用于小比例尺地形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

3、墨卡托投影(等角正轴圆柱投影):使用于海图制作,等角航线、大圆航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应用

我国的1∶2. 5万—1∶50万地形图均采用6°分带投影,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起,每6°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

3°分带法:从东经1°30′算起,每3°为一个投影带,将全球划为120个投影带。

高斯——克吕格分带的好处和不足

优点:①控制变形,提高地图精度;

②减轻坐标值的计算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③鉴于高斯投影的带与带之间的同一性及每个带内上下、左右的对称性,全球60个带或120个带,只需要计算各自的1/4个带各经纬线交点的坐标值,通过冠以相应的带号和坐标值变负,就可以得到全球每个投影带的经纬网坐标值。

不足: 分带投影亦带来邻带互不联系,邻带间相邻图幅不便拼接的缺陷

我国高斯坐标表示法的判断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x值全为正值。在每个投影带中有一半y值为负值。为避免计算中因出现负值易造成的差错,规定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以超过半个投影带的最大宽度,这样就使全部横坐标值均为正值。此时中央经线的y值不是0而是500km。

如A、B两点,横坐标的查表值分别为;yA=245 863.7(m) yB=一245 863.7〔m〕

纵坐标轴西移500km后,地图上的标注分别为:

yA=245 863.7十500 000=745 863.7(m) yB=一245 863.7十500 000=245 136.3(m)

XA、XB值不变。

因高斯投影带间的同一性,带内某点,只要其纬度及与中央经线的经差值相等,其坐标值在60(或120)个带内都相同,即坐标成果在各带均通用;为了加以区别,特规定在横坐标值加上500km后,于百km的位数前面冠上所在的带号,化成通用坐标。

上例中A、B两点的通用Y坐标为:yA=20 745 863.7 (m) yB=20 245 136.3 (m)

其他投影:伪圆锥(等面积伪圆锥投影:彭纳投影)、

伪圆柱(正弦曲线等面积伪圆柱投影:桑逊投影;椭圆经线等面积伪圆柱投影:摩尔威特投影)

伪方位、多圆锥投影、投影的经纬线的形状

地图投影的选择1. 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极地地区: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圆锥投影;赤道附近:圆柱投影

2、制图比例尺 3.制图内容

4.出版方式(桌面用图,挂图,单幅地图,地图集的拼接)

5.地图用途——政区图:等面积投影;交通图:等距离投影;海图:墨卡托投影;航空图:

等距离方位投影

地图投影的辨认:1.经纬线的形状 2.经纬线长度的变化

第三章.地图语言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成为量表系统。

有四种类型: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及其系统,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符号的分类:——几何形状(点线面)

——比例尺(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具体实例

——地理尺度(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

数据源: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文字资料

地图数据:图形数据(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

视觉变量(如何表示量表系统).(8种):尺寸,结构,密度,颜色,位置,方向,密度,明度

视觉变量与量表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

视觉变量的图形知觉(感受)效果:整体感和差异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立体感影响符号设计的因素:地图内容、资料特点、地图的使用要求、所需的感受水平、视觉变量、

视力及视觉感受效果、技术和成本因素、传统习惯与标准

符号设计要求:图案化、象征性、清晰性、系统性(符号群体内部的逻辑关系)

适应性(不同读者对象)、生产可行性

掌握地图符号的设计要求,学会如何设计符号。

颜色:颜色的三要素是色相(类似色、同类色、互补色)、明度和饱和度1加色法的混合

2减色法混合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色料三原色:CMY青、品红、黄

任何两种色料相混后如能产生黑色,这两种色料就互为补色。

混合的结果有哪些情况?亮度低的颜色表示的量大;

地图注记的功能:1.标注各对象 2.指示对象属性 3.表明对象间关系 4.转译

地图注记的设计:注记可以区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地图注记的设计包括:

(1)字体(2)字大(3)字色(4)间隔(5)配置

第四章.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分类:1.地形图 2.地理图(概括程度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规律为主)

普通地图的七要素:独立地物,水系,交通网,土质和植被,居民地,境界线,地貌

不同要素的符号表示方法

水系:深度基准面:根据长期验潮的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最低的潮面。

土质和植被:土质:地表覆盖层表面的性质植被:地表植物覆盖的简称

地貌的表示方法的演变:写景、晕滃法、等高线、晕渲法、分级设色、明暗等高线

等高线的优缺点:缺点:①缺乏视觉上的立体感②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微地貌无法表示

地图上等高线的分类:①首曲线:基本等高线,实线②计曲线:隔四条加粗的

③间曲线:两条等高线中补充的,反映重要地貌

④助曲线:任意高度,表示重要而微小的地物。

地貌符号:独立微地貌符号,激变地貌符号,区域微地貌符号

第五章.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定位图表法、线状符号法、运动线法、等值线法

范围法、质底法点数法、分级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表法

每种表示方法的使用范围,不同表示方法的选取与比较

数据处理:绝对连续比率,条件连续比率,绝对分级比率,条件分级比率

第六章.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制图综合的主要手段:选取:资格法,定额法概括:化简(删除、夸大、合并、分割)

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符号的争位矛盾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处理:移位:定位优先级;舍弃;压盖

对制图综合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地图的用途和主题、比例尺、制图区域特征、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描绘误差,移位误差,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普通地图各要素的综合(具体的综合实例):海洋要素(海岸线、岛屿)

海岸的综合:1.保持海岸线平面图形的特征

分类:(1)以侵蚀为主的海岸(2)以堆积为主的海岸(3)生物海岸

2.保持各段海岸间的曲折对比

3.保持海陆面积对比

岛屿的综合:只能选取或舍去

水系(河流、湖泊、井泉、渠网)

河流:通常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河流选取标准(通常是一个长度指标)进行

原则:1.保持弯曲的基本形状 2.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3.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

湖泊:只能取舍,不能合并

居民地(城镇居民地、农村居民地——散列式、分散式、街区式)

城镇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原则:(内部结构,外部轮廓)

1.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的通行情况(重点是街道)

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

3.正确反映街区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

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和非建筑面积的对比

5.正确反映居民地外部的轮廓形状

交通网(陆地交通)

地貌(等高距、谷底、山顶、等高线、高程注记、地貌符号)

植被

境界表示的一般方法:①由不同的点线符号组成,也可以配合色带符号。

②境界线按实地位置描绘,其转折处用点或实线段绘处。境界交会处应当为点或实线。

③不与其他地物重合的境界线应连续绘出。

④不同等级的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的符号

⑤境界两侧的地物符号及其注记不要跨越界线,保持在各自一方。

境界沿河流延伸时,有三种表达情况:

a)以河流中心为分界时:河流内部能容纳境界符号时,应连续不间断绘出;河流绘不下境界符号时,应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但色带应按河流中心连续绘出。

b)沿河流一侧分界时:境界符号沿一侧不间断绘出

c)共有河流:不论河流图形的宽窄,境界符号交替绘在河流的两侧,河中岛屿用注记表明其归属。

第六七八章

地图与地图集的编制:地图制作四个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制,制印准备,地图印制

地图设计基本程序: 1.确定地图的用图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

2.分析已成图

3.研究制图资料

4.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情况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

6.地图的分幅和画面设计

7.地图内容及表示方法的设计

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

9.制图工艺设计

10.样图试验

地图集的设计: 1.确定地图集的结构(开本、内容、分幅、比例尺、地图投影、编排设计)

2.图型和表示方法设计

3.图面配置设计,图示图例设计、整饰设计

统一与协调的原则贯穿于编制工作的始终。

地图分析

地图应用分为: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解译。其中,地图分析是地图应用的核心。

剖面图的制作:剖面图能直观地显示研究对象的垂直和水平变化规律。根据地图可绘制各种各样的剖面图。其中,最基本的是地形剖面图。

其制图步骤是:①(确定剖面线)在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

②(确定绘制比例尺)确定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通常与地形图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则比水平比例尺大,常根据的最大高差剖面起伏特点及图解要求确定);

③在图纸上绘出剖面基线,按水平比例尺将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转绘在剖面基线上;

④在剖面基线的一端作垂线,并根据垂直比例尺绘制标尺,注明高程;

(绘图)⑤过剖面基线上各交点作垂线,根据各点高程和垂直比例尺截取垂线端点;

⑥参照等高线图形,用曲线连接各端点,即得剖面图

一、地图导论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12.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128°55′)。

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120°40′)

3.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A=204°,δ=-2°30′,图略)

4.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α=191°)

5.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A=310°45′,R=49°15′NW)

五、填空题

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理论)、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4.《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地理学指南》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

二、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对

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对

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对

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对

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错

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对

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错

8.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对

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对

1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错

11.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对

12.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对

13.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对

14.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错

15.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对

16.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错

17.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对

18.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错

19.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错

20.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错

二、名词解释

1.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2.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4.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5.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6.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7.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8.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9.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10.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1.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2.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3.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4.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15.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

16.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

17.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

18.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19.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20.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21.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22.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23.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24.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25.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三、问答题

1.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

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

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

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

3.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

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4.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

5.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

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 p=1 Ψ0=90o

②投影公式:μ1=cosz/2 μ2= secz/2

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

④变形分布规律:

ⅰ 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

ⅱ p=1 μ1< 1 μ1 1→0.707μ2 >1 μ2 1→1.414

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

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6.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7.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

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8.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

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

② 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

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

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

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9.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

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

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10.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

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

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

11.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四、计算题

1.在1:100万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经线长度比为0.95,自该点向东量得图上距离为

2.10厘米,求其实地长度为多少(精确到公里即可)?(19950米)

2.试述该坐标值(X=1026km,Y通=25452.678km)对应点位的具体地理位置。(X=1026km,Y=—47.322km)

五、填空题

1.椭球体三要素:(长轴即赤道半径)、(短轴即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2.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3.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支撑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4.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5.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6.方位投影可分为(透视方位投影)和(非透视方位投影)两类。

7.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三、地图概括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

2.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4.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5.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6.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7.地图用途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8.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制图规范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9.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10.分级越少,地图概括的程度越小。×

11.所谓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12.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3.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4.定额指标:是按成图上单位面积的选取个数确定的。

5.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三、问答题

1.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

答: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

2.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

3.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答: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

4.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5.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6.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

四、地图符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2.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3.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5.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6.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7.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8.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9.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10.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二、名词解释

1.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2.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

3.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经视知觉检验过的整体,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论证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4.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

5.视觉变量:1967年法国贝尔廷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形状、尺寸、方向、亮度、色彩和密度的差别改变了图形外观,称为视觉变量。

三、问答题

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答:(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

(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

(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

(4)记号构成地图

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

四、填空题

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尺寸)。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和(方向)。

7.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

8.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五地图表示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

2.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3.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

4.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

6.类型图(质底法)是没有空白范围的,所有图斑不是属于这种类型,就是属于另一类型。信息表达具连续且排它的特性。√

7.范围图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8.等值区域制图所反映的地理数据,和定性符号表示法相同。×

9.四分位法: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10.面状符号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是亮度以及网纹中的纹理、排列和方向,必要时尺寸也可以采用。而形状和彩度变量是不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2.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3.值域分级方法:将数据分成若干组,每组用一个比例圆表示,使每个比例圆之间有很好的视觉比较而不拘泥于

数据的绝对值,分级间隔则是用迭代法确定的级间差异.

4.连续尺度:数据相连接,并且是起始数据倍数的尺度(符号的面积大小与它所代表事物的数量指标成正比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答:(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

(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

(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

(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

2.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答:(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2)等值线是定量符号,可进行图上量测,获得任意点的x,y,z数值。

(3)比例尺变换时,地图概括较易实施。

(4)需充分研究制图背景,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

3.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

答:a.制图信息为统计单元的离散数据

b.数据应符合比率量表的处理,并表现为相对数值

c.以显示数值的差异

4.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a.等值区域图的编制在数据应用、表示方法和视觉感受方面都有一些限制。首先在采集的数据类型上,由

于制图表示是以区域单元作为图斑单位,自然连续的地理数据,如年平均气温不能用等值区域法表示;其次,

如果数据不能用比值能采用等值区域

b.和点状符号法相比,在数据处理上等值区域法也要分区、分级和采用比率量表制图,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分区统计的点状符号一般代表的是各个分区的总值。等值区域法由于在统计单元内采用一致的符号,使整

个统计面都处于面状图斑状态下。因而在制图方法上更应注意符号所采用的色相、亮度和网纹的视觉效应。

5.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地图是地理数据的图形化表达,视觉化是为识别、传输和解释模式或结构目的而概要地表示信息的过程,

表示可以被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地解释,且区别于文字和公式。视觉化是为视觉思维而进行的图形表示. 六地图图型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

2.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o,纬差3o划分。×

3.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

4.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5.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

6.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

7.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8.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

9.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0~250m)大陆坡(250~3500m) 大洋底(3500~6000m)√

10.等高线愈密坡度愈缓。×

二、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2.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3.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4.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5.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6.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

7.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8.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

9.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10.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11.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

12.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

13.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14.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三、问答题

1.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

答: a.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b.等高线是一闭合曲线,不能中断。

c.同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不能相交(在悬崖处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d.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等。

e.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接近河岸时先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f.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2.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

①每一层要正确地表示高度带,远看看到高度带的增大方向及主要高度带颜色。

②色层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差异不应太大

③色层颜色协调一致(表示地貌的完整性)

④用色层尽量与自然色一致

⑤颜色不能太浓,防止对地面要素起遮盖作用。

3.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

(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示

4.地理图的编制特点是什么?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地图资料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5.简述地理图编制过程。答:出版准备、地图编绘阶段、地图设计阶段。

6.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

内容广泛、具备地理底图、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

7.简述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标准。答:政治性、科学性、现势性、完备性。

8.地理底图的作用有哪些?

答:(1)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2)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3)更深入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9.底图编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专题内容较多或编制时间较紧迫时,可考虑直接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底图。

(2)工作底图编制应尽早进行,初稿需经缜密的校审,并须在正式编制专题图之前将其交付编图人员使用。

(3)底图符号和注记的规格不宜繁杂,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图形综合宜适当加大。颜色宜浅淡,色数要少,工作底图更以单色(如浅蓝、钢灰、淡棕)为好。

10.简述专题地图设计及其设计过程。

答: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

11.怎样达到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的要求?

答:(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3)图形与背景(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

12.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

13.地图集的特点是什么?

答:(1)科学成果的综合结晶

(2)所选主题具有系统、完备的内容

(3)必须实现内容、形式等诸方面的统一与协调

(4)表示方法多样

(5)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6)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7)建立了多维、深入的空间认知环境

14.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

答:地图集编制分为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制印四个阶段。但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地图集编制的主题与对象

(2)确定地图集的结构

(3)要安排好地图集的图面配置

(4)地理底图编制

(5)统一与协调是地图集编制的基本原则

四、计算题

1.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

答: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31°40′—32°,东经121°—121°30′

2.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ф=31o19′30″N,λ=119o22′30″E,求它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答:解题步骤:(1)求它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H—50)。

列数=31o19′30″/4o=8

行数=30+119o22′30″/6o=50

(2)算出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

北图廓的纬度=8*4o=32oN

南图廓的纬度=(8—1)*4o=28oN

东图廓的经度=50*6o—180o=120oE

西图廓的经度=120o—6o=114oE

(3)画1:100万地形图编号的草图,并将其16等份。

(4)根据所给经纬度找1:25万地形图的编号(H—50—[4])。

3.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

答:解题步骤:(1)根据图号判断该图的比例尺(1:5万)。

(2)根据图号求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

北图廓的纬度=8*4o=32oN

南图廓的纬度=(8—1)*4o=28oN

东图廓的经度=50*6o—180o=120oE

西图廓的经度=120o—6o=114oE

(3)画1:100万地形图的草图,并将其144等份。再找出H—50—6及其经纬度。

(4)将1:10万地形图4等份。再找出H—50—6—A,并求其经纬度。

4.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分10秒,东经120度09分15秒,求它在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答:H—51—A

5.已知图幅编号为K—51—61--A,求其经纬度。

答: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42°10′—42°20′,东经120°—120°15′

五、填空题

1.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

3.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4.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助曲线)、(间曲线)、(计曲线)。

5.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高度表)和色层表。

6.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和综合光照晕渲。

7.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七遥感制图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

2.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3.TM4红波段:对叶绿素吸收敏感,用于区分植物种类。×

4.TM5远红外波段:作温度图,植物热强度测量×

5.只有具有较多种类的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才能比较容易的挑选出满足要求的理想时相,不会因为诸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所要求的时相信息。√

6.把遥感数据提供给编制专题图之前,必须经过纠正处理,包括粗处理和精处理。√

7.光学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是为了减小不同地物影像的密度差。×

8.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9.计算机自动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将经过精处理的遥感图像数据,根据计算机研究获得的图像特征进行的处理。√

10.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

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2.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3.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4.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

5.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7.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试验样本提出的特征参数建立判读函数,对各待分类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8.非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宏观性和综合性(2)多波段性(3)多时相性

2.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

答:(1)卫星数据的几何纠正(2)像元亮度的重采样(3)影像镶嵌(4)彩色合成(5)多种信息复合(6)矢量数据的符号化(7)图像的输出产品

3.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统一信息源(2)统一对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3)制定统一的设计原则(4)按一定的规则顺序成图

四、填空题

1.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

2.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3.按遥感仪器搭载的工作平台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面遥感)。

4.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信息源主要有美国的Landsat-TM、(NOAA-AVHRR)和法国的(SPOT-HRV)。

5.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八、数字地图制图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

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3.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4.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5.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

7.矢量(Vector):在计算机图形中指一个有向线段,每个有向线段由有序的特征点来表示,其集合构成了图形。

8.栅格(Raster):将图像或地图分成若干行和列的栅格,记录全图每个栅格点数据,得到每个点的属性特征

值,其空间特征已隐含其中。

9.数字图像:是以栅格阵列的像元数值来记录图像的,像元数值表现为0-255灰阶。

二、问答题

1.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答:基本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图形几何变换、图形显示、交互输入、几何模型建立、彩色真实感图形的生成、三维动画方法等。

2.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地图输出设备。

3.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答:地理资料输入软件、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图形输出软件。

4.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面向栅格单元的组织方式(2)面向地理实体的组织方式(3)以“层”的方式存取

5.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答:编辑准备阶段、数字化阶段、图形输出阶段、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

6.电子地图的优点

答:交互性、无级缩放、无缝、动态载负量调度、多维化、信息丰富、共享性、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7.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

答:电子地图己广泛应用于政府规划、经济贸易、旅游向导、卫星导航、作战指挥等领域。在地区和城市的各级管理、建设、分析、规划和评价工作中,在城市信息系统、自然灾害预测评估信息系统、遥感作物估产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资源利用、区域规划等系统的建设中,电子地图都已成为重要地理信息基础。电子地图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电子地图的表现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三、填空题

1.数字地图输出分为(电子数据显示)输出和(纸质)输出两类。

2.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3.非空间数据包括(专题)属性数据、(质量)属性数据、(时间)属性数据。

九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

3.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

4.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

5.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

6.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

7.资源容量: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

二、问答题

1.简述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答: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数字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2.简述空间分析及其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一种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并且这种技术也提供了提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几何形态分析、包含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

3.简述网络基本要素组成。

答:(1) 节点 (2) 连通路线或链 (3) 中心 (4) 障碍

4.简述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

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使地图学正面临着从概念设计、工艺程序到实际应用的根本性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了地图数据的存贮和可视化的矛盾

(2) 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与高速查询之间的矛盾

(3) 大大提高了地图分析的灵活性,缩短了地图更新的周期

(4) 扩大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

5.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

答:(1)尽可能地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专题地图图式。

(2)遵循图案化、精确性、逻辑性、对比性、统一性、色彩象征性、制图和印刷可能性等一般原则。

(3)符号库的可扩充性

第十章地图复制

习题

1.简述地图复制方法的发展。

答:从古至今不断创造、变革的各种复制方法:从手工到机械,发展为光化学与机械,直至现代的电子技术与机械,都是各时代科技条件下追求完美的地图作品所使用的复制技术。在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以及11世纪中叶(北宋年间)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复制技术中关键性的创造。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载体,无论是地图的编制者还是使用者,都要求将地图作品形成大量高质量的复制品。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原稿、印刷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及印刷机械五大组成部分。完整的印刷过程,就是将地图原稿分为印刷要素与空白要素两大部分后,将印刷要素转移到印刷版,用印刷油墨、通过印刷机械,最后出现在承印物上的过程。

印刷方式有凸版、凹版、平版及孔版四大类。其中,根据印刷版面上印刷要素与空白要素的相对位置,版面印刷部分(有图文要素)高于空白部分的为凸版印刷,低于空白部分的为凹版印刷,处于同一平面的为平板印刷。

2.影响地图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答:(1)地图或图集的技术参数。参数的确定取决于地图编制的目的、用途、使用对象及内容。不适当的提高纸张规格、增加色彩数、放大地图开本、增加印数、追求豪华的装帧,都会提高地图成本。

(2)地图内容及地图设计。选择地图或地图集必须表示的内容进行编制,不追求地图内容的“大而全”。适当增加每幅地图上的内容负载量,不仅是高质量地图设计的要求,也降低了地图成本。也要尽可能不采用文字与地图分页单排的方式,避免出现空白页,以提高有效成图面积百分比。

(3)制作程序。从所编地图的目的要求,设计及制印人员的专业素质,编图及制印的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出科学、合理的编图及制印工艺方案。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高频考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4、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7、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2)民主化管理(民主管理在实践中表现为:管理组织有畅通的沟通网络,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法治化表现在: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其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法律制度作出界定;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其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法制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有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10、现代管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它们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1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的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1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13、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14、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产权明确、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5、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6、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7、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18、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力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19、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穆拉比法典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认行政管理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 1

汽车构造上复习大纲总结

汽车构造复习大纲 总论 1、汽车的定义: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承载的车辆。 2、汽车总体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和电子设备。 第一章 发动机的分类: 1、按使用燃料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DI)、CNG发动机、LPG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 2、按照行程分类 汽车发动机又可分为四行程发动机与二行程发动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 汽车发动机还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 4、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发动机又可分为单缸、双缸及多缸发动机。 5、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 分别是直列、斜置、对置、V形和W型。 6、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 自然吸气(非增压NA )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T)发动机。汽油机常采用自然吸气式;柴油机为了提高功率有采用增压式的(TDI)。 7、按照活塞的工作方式分类: 分为往复活塞式与转子 8、按照供油方式分:分为化油器式与电喷式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工作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排量: 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 活塞行程:活塞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1.燃料性质不同 柴油机用的是挥发性很差而燃点又较低的柴油,这种燃料适合于压燃式的柴油发动机,因为柴油粘度较大而挥发性又差,故不适宜应用化油器供油,在压燃式发动机中几乎都是使用高压燃油泵与高压喷油咀供油。 2.燃料供给方式不同 汽油机用的是靠进气负压吸取燃油的化油器或电喷装置来供给雾化燃油,燃油雾化后还要靠发动机的结构与热量来进一步地汽化和混合成匀质燃汽;而柴油机则是靠高压燃油泵挤压供应出液态燃油,再通过高压喷油咀,向汽缸燃烧室内直接喷出雾状燃油射流。 3.燃烧性质不同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由点到面,靠火焰层在匀质燃汽中传播燃烧;而柴油机燃烧过程是:雾状燃油射流喷入热空气中被点燃的“随喷随烧”。汽油机燃烧的是经过高度汽化混合过的匀质燃汽,燃速较快;而柴油机燃烧的是燃油射流中的细小燃油雾滴,燃烧速度相对偏慢。4.压缩比不同 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大,使得发动机效益较高。柴油机少有做成小排量的;除了个别发动机是强制风冷,多数柴油机都是水冷散热方式。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最新考研中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历年复试真题及答案总结

一、论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汶川大地震中能发挥哪些作 用? 1、通过存储和分析地质构造信息,利用GIS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场景”,并 估计该区域由于地震引发的潜在损失。 2、GIS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在地震实际发生时,分析灾害严重程度的空间分 布,帮助政府分配紧急响应资源。 利用GIS进行地震灾害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等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估计地表震动灾害 2估计次生的地震灾害 3估计对于建筑物的损害 4估 计可以用金钱衡量和不可用金钱衡量的损失。 通常地表震动强度可以根据震源位置以及地震波传播公式计算,而次生灾害以及建筑物的损害要根据相关的图件进行计算,并基于上述计算的结果来评估金钱损失和非金钱的损失。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地震强度以及破坏程度随着到震源的距离增大而衰减,所以要采用缓冲区计算模型。而在计算金钱损失和非金钱损失时,因为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要使用叠加复合模型。(358) 二、论述三维GIS的关键技术以及与二维GIS的相关技术的主要区别。 三维GIS关键技术主要有: 1、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数据的有效存储、数据状态的表示和数据 的可视化。 2、地理数据的三维显示,主要包括:三维数据的操作、表面处理、栅格图像、 全息图像显示、层次处理等。 3、三维数据的生成和管理。 三维数据所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1数据编码2数据的组织和重构3变换4查询5逻辑运算6计算7分析8建立模型9视觉变换10系统维护等。 1、三维数据结构,同二维一样,也存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栅格结构使用空 间索引系统,它包括将地理实体的三维空间分成细小的单元,称之为体元或体元素。三维矢量数据结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中运用最普遍的是具有拓扑关系的三维边界表示法和八叉树表示法。根据不同的存储方式八叉树也可以分为常规的、线性的、一对八的八叉树等。 2、三维数据的显示,三维显示通常采用截面图、等距平面、多层平面和立体块 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 3、与传统的二维GIS相比三维GIS对数据组织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不同类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多尺度模型的集成应用、从数据库到三维虚拟显示的快速转换等。(457) 2014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复习提纲总结模板

复习提纲 一、蛋白质化学 名词: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变性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种类 2.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维系键 3.蛋白质变性的本质和特点 4.蛋白质280nm紫外吸收的原因 5.蛋白质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 6.常见的不编码的氨基酸 二、核酸化学 名词:DNA变性增色效应 1.核酸的分子组成与基本单位DNA和RNA组成的异同 2.核酸一级结构的概念与维系键 3.DNA的二级结构要点 4.RNA的种类及作用 5.DNA变性的特点,和Tm高低有关的因素 三、酶 名词:酶的活性中心酶原同工酶 1.酶的化学本质与、酶作用特点 2.结合酶的组成和各组分作用 3.酶作用的机制 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六大因素),酶Km的意义 5.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的区别、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四、维生素 1. 维生素A、D、C的缺乏症。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2. B族维生素所构成的辅酶

五、糖代谢 名词:糖酵解糖异生 1.糖酵解的关键酶、特点、和生理意义 2.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和生理意义 3.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4.糖原合成中活性葡萄糖的供体,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的不同,糖原合酶和磷 酸化酶催化的反应 5.糖异生的原料、部位和生理意义,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 6.血糖的来源去路,调节血糖的激素和作用 六、生物氧化 名词: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两条呼吸链的名称、组成成分,产能的区别 3.ATP的生成方式、ATP的储存形式 4.呼吸连阻断剂和解偶联剂的作用 5.胞液中NADH进线粒体的机制 七、脂类代谢 名词:脂肪动员血脂酮体 1.必需脂肪酸的种类、激素敏感性脂酶 答: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激素敏感性脂酶是甘油三酯脂肪酶。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化学组成特点及功能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现代管理学重点总结(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领域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者的差别表现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过程 管理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一门定性和定 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一门软学科;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 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我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2.用人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以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3.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把以农为本发展到由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荀子把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西汉司马迁提出善因论 古代管理学的特征及表现:1.古代管理学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万千米,相邻国家 有 14 个。 3、大陆海岸线长 1.8万千米,我国濒临 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 分。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6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 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 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千米。 【领土四至】

A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oN)B最南瑞:曾母暗沙(4oN)。 C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E)D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行政区划】把34个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填在图中.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级(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地图学金山实习报告

金山实习报告 在经过紧张又充实的一个多月对地图学知识的学习后,我们先了解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图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对地形图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对地图的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等等进行了系统学习。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有关地图学的知识,学校安排了金山实习的活动,让我们真正走入野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刚好体现了地图学的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其实一开始了解到金山实习的时候,是有些紧张的。毕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想到同组的同学、同行的老师和为期一个多月的课程学习,我又充满了信心 我们实习的地点是金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的苏家坨镇,是海淀、昌平、门头沟区的交界地带。距首都师范大学30公里,颐和园18公里,中关村2公里。纬度范围40°02’30”N-40°04’28”N,经度范围 116°04’35”E—116°06’35”E。是中国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也是燕山和太行山的 过渡带。金山的地形大势为西高东低地貌主 要为丘陵,平均海拔290米,最高点位于鹫 峰,为465米,最低点北安河镇62米。气候 为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其水系并不发育, 但可见少量水库和冲沟。其北部有潭水,金 山寺还有金山泉。虽然地下水不丰富,但水 质好,埋藏深,有山泉。夏季暴雨山洪冲积 形成很多冲沟。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极高,高 达90%,深林覆盖率高达85%,以原始次生 林为主。植被种类达80多种,植被覆盖区域 主要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果园, 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在金山实习的时 间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鹫峰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拍摄了很多照片。 金山地区的居民点主要为管家岭、北安河村、徐各庄、九王坟,目前都在进行拆迁工作,这也给我们进行实图对照活动造成了很大困难。其中北安河村为最大居民点,四十七中占地面积较大。金山地区还有火车线路铺设,纵穿南北,将金山地区一分为二。公路成网状分布在金山东部,村村通公路。但是公交车数量较少,交通条件有待提高。金山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良好,紧挨鹫峰森林国家公园,有着优秀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金山地区建有很多养老院。居民点附近还有大面积采摘园和农家饭庄,利于发展旅游业。 实习的时间是从十一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总共五天。17日上午先到达本部取实习用品,GPS、图纸、手持测距仪、夹板、罗盘等等。并召开了金山实习动员会,校领导们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和集体意识。大约十一点二十左右到达金山实习基地,在听从基地相关人员讲解相关事项后,我们整理了行李箱并去吃了午饭。下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定向越野活动。一开始,我们先熟悉地图,确认我们的位置和磁北方向。第一个点-零点在铁路上,很快就确认了。第二个点依旧在铁路上,我们先用尺子测量了我们大约要走的距离,然后在一号点附近找标志物。在实际行走的时候,我们取巧的利用电线杆的数量来确认我们行走的距离,

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汇总上海交大网络教育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结构性维度:它们描述了组织的内部特征,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损益值点。决策树法属风险型决策方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 网络计划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组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 前馈控制:指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通过观察、收集准确信息,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采取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时也称预先控制。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特征,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等,它描述了影响和改变组织维度的环境。矩阵结构组织:指把职能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矩阵,管理人员同原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工作。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组成81个小方格。纵轴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从上到下由高至低;横轴表示领导对工作的关心程度,从左到右由低至高。根据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的结合划分领导方式。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度最大。 反馈控制:是在行为执行之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尤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出现后,损失已经造成。又称事后控制。 决策方式:指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他包含独裁方式1:领导者运用手头现有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独裁方式2:领导者向下级取得必要的资料,然后自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协商方式1: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有关下属了解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方案中可以反映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协商方式2: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听取集体的意见,由领导作出决策,方案可以反映下属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团体决策: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共同商讨方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经济人假设:是指人总是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尽可能少的付出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资本家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对工人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影响力: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法定、奖励、强制权力)和个人权力(专家、感召和参考权力)。 权力:管理学中指特定管理主体组织管理对象在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它可以是个人或是集团。 管理幅度:也称管理跨度,是指每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网络结构组织: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互利互惠、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机制进行密切合作的组织结构。 二单项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 )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把经理们的角色分为10种角色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孔茨 D 明茨伯格 3、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 A 信息情报方面 B 决策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业务经营方面

高二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大纲

高二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大纲 数学的复习同样需要针对考点复习,因为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升自己的复习效率。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 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3)是用特殊的形象符号模型来表示和研究自然及社会现象分布、组合、相互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科学

西财管理学803知识点总结

西财管理学知识框架总结 编写说明: 一.罗珉老师的教材是核心,占考试比重的90%以上。因此以罗珉老师的教材为纲进行总结,王德中老师教材的相应考点见最后“附录一”,还有一些书上没有或已经删除的考点见最后“附录二”。 二.本总结用“下划线”标记出大部分可考查“问答题”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用粗体字标记。 三.各知识点不做具体展开,各知识点将注明“页码”,已考知识点也会特别注明“年份”与“考查形式”。 四.大家可以此框架更有效的系统背记“问答题”考点,建议通过大量做题和对已考真题的分析,把握重点并依书本背记。 五.本框架有待补充完善。 第一章导论 一.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三.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后现代性P8(无) 1.现代管理学的持续学派:寻找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2.超现代学派:抛弃任何连贯的理论 3.后现代学派:挑战二元论的理论和实践 四.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1.组织理论的研究 2.以“人”为本的研究 3.战略管理学的研究:①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P17 06简答 4.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型组织的构建P19 (无) 5.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现象的研究 6.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问题研究 五.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P22 1.组织的再造工程:①其内涵及对企业带来的变化03、04简答 2.学习型组织:①有效组织的特征07论述 3.标杆管理(无) 4.六西格码管理方法08论述(无) 5.战略联盟07论述(无) 6.领导风格 7.无疆界世界和超越界限的管理 六.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新增) 1.种群生态学理论 2.进度化理论 3.资源依赖理论03论述 4.交易成本理论 5.演进理论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假设 一.人性的基本假设: 1.“政治人”的基本假设 2.“经纪人”的基本假设 3.“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4.“自我实现的人”的基本假设 5.“复杂的社会人”的基本假设:①假设的基本模式06论述②“X”、“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麦格雷戈的人性理论)05简答③超“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④综合假设,可提两点认识作为激励工作的依据案例P50-54 6.“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新增) 二.管理主体的假设 1.管理主题假设的传统看法 2.管理主题“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