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研究

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研究
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研究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8, 8(3), 297-303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journal/a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10.12677/ae.2018.83048

Teaching Methods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under the Model

of Heuristic Teaching

Wanli Guo, Zhechen Qi, Zongqi Yang, Qing Sh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3rd, 2018; accepted: May 17th, 2018; published: May 24th, 2018

Abstract

The demands of senior talents in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MP) were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owever,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MP does not completely meet the talent needs with the shorter teaching history, and lower levels of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odels. We previously discussed the research of MP teaching from the overall level for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considered that the MP teaching needs to be vigorously developed and teaching levels need to be promoted quickly. In this paper, we will elabor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flexibly used in MP teaching based on the model of heuristic teaching, an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stimulates student interests in learn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included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telling stories, and their integrated uses. The aim is to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levels of the MP.

Keywords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Heuristic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

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研究

郭万里,祁哲晨,杨宗岐,盛清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24日

郭万里 等

摘 要 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分子生药学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然而,分子生药学教学的历史较短,教学设计和教学水平较低,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前期从分子生药学的整体水平阐述了该学科培养中药材产业人才的时代特征和教学现状,并认为其教学方法需要大力发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这里,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为指导,阐述教学方法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主要包括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讲故事教学法,以及他们的综合运用,以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分子生药学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提供可能的参考。

关键词

分子生药学,启发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1995黄璐琦先生[1]提出了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22年来,分子生药学出版了三版中文专著(分别在2001年、2006年和2015年出版)和一版英文专著(2012年),说明分子生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很快、衔接前沿,能快速融入新的知识和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获得国内外社会的认可,也对培养现代中药材产业的高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分子生药学》高等教育教材于2008年出版,至今,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分子生药学的教学实践[3],教学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分子生药学已经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的二级学科[4]。教学实践中,案例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3],还包括PBL 教学法[5]、参与式教学[6]、开放性实验教学[7]等。然而,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还非常有限,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分子生药学具有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基础与应用、方法的时代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6],即分子生药学专业融合度高、知识面宽且深、章节间跨度大。因此,其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高级人才的目的,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这些教学目的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启迪”和“激发”,前者需要老师具有高尚的教学理念,后者是启迪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即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思考和主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事实上,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展示是基于合理运用教法的基础上实现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启发的潜质,其启发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赋予教学方法的灵魂,即教学思维模式。分子生药学的教学中已经采用了部分具有启发功能的教学方法[3] [5] [6] [7],但如何把启发式教学的思维方式赋予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还较少。我们根据现有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来阐述5种教学方法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以及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模式,进而推动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水平,为培养中药材产业高级人才奠定基础。

Open Access

郭万里等

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8],即提前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主动式教学中一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教学方法,其主体是学生,核心是“问题”。PBL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克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单向被动接收知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因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和独立思索等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观念。其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启发兴趣–寻求答案(思考、文献检索和阅读,或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答案(学习总结和讨论,知识和能力升华)–产生新问题,从而呈现螺旋状上升的环,即学生学习过程中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逐步提升的过程。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合理的“问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达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下一步,教师传输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让学生循着方法来寻找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归纳性思维。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是引路人,教师不但要善于设计问题,还有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PBL教学方法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获得了重视[5] [9],并例举中药材分子鉴定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等部分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方式和问题间的衔接。我们以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部分,让学生思考传统中药或成分的获得技术有哪些,其优缺点在哪里。重点在缺陷部分,引出连环问题,如何弥补这些缺点,是新技术出现的必然因素,从而引入现代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生产问题,然后进入该部分的分层知识点(生物转化、器官培养、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等)。PBL教学方法同样可以融入这些部分的教学,例如生物反应器可以从该领域传统技术的弊端提问,延伸到生物反应器的先进性来讲解。分子生药学的前沿性使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这里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也是PBL 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基石之一。例如提前推荐学生一些大型专业网站,例如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DDBJ, http://www.ddbj.nig.ac.jp),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3. 参与式教学法

传统课堂的设计主要是提问–讲授–布置作业的模式,学生以被动的角色吸收知识,往往引起学生所学知识的消化不良、生搬硬套等局限性。与PBL教学法类似,参与式教学法也强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其形式多样,主要有结合PBL教学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组织课堂讨论、学生试讲课程内容等[5] [9] [10]。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提前对课程进行安排,找出教学关键点,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文献资料的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对学生多媒体制作、视频、图片等编辑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美感和专业语境、发散性和归纳性思维;通过对学生课堂上展示内容的指导,把文字逻辑变成语言逻辑,培养学生专业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以及仪表、台风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把很多分子生药学的关键知识点提炼出来,例如药材的分子鉴定部分,把鉴定技术分为3~5个知识点(蛋白水平、DNA水平、代谢物水平、测序水平等),每个知识点再分出2~3个主干点,类似微课的操作模式。然后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整理内容、制作课件等,试讲的程序分为原理–技术–应用–案例,试讲完请同学们提问题讨论,老师进行评教。这里要强调的是老师多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

郭万里等

师给出正向的评价意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个人的不足,并主动弥补不足。我们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采用的是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每组3~5人,每人分工负责1~2个知识点,最后汇总到小组长那里,小组成员讨论试讲内容和多媒体的制作,最后形成试讲内容,试讲前1周通知学生试讲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试讲完学生提问和讨论,同时,为了检验其他同学是否听懂或预习,试讲者也提问其他同学有关试讲的内容,最后是评教部分。在课程最后两周,我们把一些大宗药材的名字提供给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联系分子生药学的内容,自主选择一个点进行讲解,效果很好,不仅复习了分子生药学的大部分学习内容,同时也引出新的观点和问题,有的内容甚至可以作为深入探索的课题。

4. 讲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采用叙事的策略把知识等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改法往往应用于小学、文科等教学当中,主要形式是听故事、说故事和讲故事等;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理工科的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和研究较少,很多只是在绪论部分简单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史[11]。我们把该教学法引入植物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中,明显提高教学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模仿和探索能力[11]。

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药,每种生药都有相应的传说、神话、趣闻和典故,以及小说、影视等作品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和思想,都为分子生药学的授课提供了趣味素材。即其授课中把理论融入故事的讲授和分析,故事的科学性探讨和诊断等,必将使课程的讲授更吸引学生。我们初步尝试了故事教学法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讲到苷类的生物代谢部分时,我们以杏仁苷为例,引入《甄嬛传》第68集安陵容大量服食生杏仁而亡的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引入问题:为什么大量服食生杏仁会导致死亡,其分子机理是什么?进一步引入杏仁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即把杏仁苷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在故事中呈现出来,并分析原因。短短1分半视频把学生吸引到授课内容中来,后面的授课效果明显提升,意外的收获是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的教学方式可能更有效。随后,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列举所看过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中有关生药的使用案例或典故,以及寻找其科学合理性及其分子作用机理。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检索了包括四大名著、影视等作品,例如《天龙八部》中的长白山人参和蜈蚣等、《努尔哈赤传》中人参的采集过程、《女医明妃传》中的铁皮石斛、黄芪、阿胶、蚯蚓等;内容包括中药材种植和真伪的鉴定、药效、用药规律、致毒和解毒、生药的道地性等内容。这些回答不仅说明学生喜欢这种授课和学习方式,同时,学生的答案也为分子生药学各部分授课内容提供了一手的故事材料,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老师适当地引出故事或引导学生来讲解故事可能是分子生药学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学的最好教学方法之一。

5. 讨论式教学法

丁常宏[9]把讨论式教学法作为参与式教学的一种,有一定的道理,该方法也体现了主动式教学模式的精神。讨论式教学改变了被动式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机会均等地分给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老师和学生从中不仅获得明晰真理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然而,讨论式教学法还是比较难实施的,能否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在于讨论主题的选择、老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素养。通常来讲,讨论的主题分为固定式或随机性的;

讨论的规模可分为集体讨论、先分组后集体式的讨论、小范围的讨论等;以及更高层次的辩论。该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明晰问题的知识点、解决的办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另外,老师也从讨论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水平。

郭万里等

分子生药学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存在较多知识发展的问题,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有效。集体讨论的主题可以分为生药学与分子生药学研究内容的异同;生药的传统鉴定与分子鉴定技术的异同及其继承性;道地药材产生的机理;濒危中药的濒危机制及其拯救策略;模式生物与药用生物研究模式和技术的相互借鉴;药用植物转基因的是非;生物反应器的革命等。如能在这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上举行1~2次辩论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分组讨论的主题比较多,例如我们前期把用途最广的20种中药材(例如丹参、黄连、甘草、地黄等)提供给学生,每位学生经过检索、整理和归纳文献,讨论中药材的分子鉴定、有效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调控、生物反应器等分子生药学研究范畴的内容,最后通过PPT展示来讨论相关的研究技术和进展,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文献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可以在小范围内讨论,例如学生曾经提问中药转基因社会认可度的问题,中药育种的问题等。

6.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相关学科的原理、技术等融入到某一特定案例中,达到明晰课堂内容的效果,例如实验课就是很好的案例教学方法,把所学内容进行实验验证,提升学生认知知识点、掌握技能、协作的能力。然而,实验课课时毕竟有限,如何在授课中融入案例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方面,从而让学生接触实例,提升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分子生药学是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相交叉的,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的新学科,其中的典型案例比较多,如《分子生药学》第三版[12]中每章的后面都有案例分析,以及《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13]、《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14]、《中药资源转录组操作指南》[15]等都有大量的案例。在分子生药鉴定部分,特异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定蕲蛇真伪、分子生药鉴定部分就可采用当归DNA条形码鉴定法、黄莲的群体遗传分析法鉴定其基源、黄芩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法进行产地鉴定等都可以作为案例,但根据生药的地域性,筛选适合本校的教学案例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实验室前期科研的成果,采用丹参、水飞蓟、铁皮石斛的分子鉴定作为案例分析。合成生物学部分,典型的案例包括青蒿素的人工酵母和细菌合成、紫杉醇和丹参酮的人工合成、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等,我们上课时采用了青蒿素、紫杉醇和丹参酮的案例来讲解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核心内容。再例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部分,我们选择了丹参酮(萜类)、丹酚酸(酚酸类)、长春花碱(生物碱)合成途径作为案例讲解,而这些调控途径主要以MYB类和WRKY类转录因子为案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不单单是把案例简单地展示给学生,最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包括案例的历史背景、发展水平、技术路线、取得的成果、研究模式,以及对其他研究的启发意义等。另外,老师选好案例,设计好框架,让学生去构建案例内容并展示案例,通过讨论、点评等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这种模式可能更好。

7. 启发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而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始终是教育者倡导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育理念。我们尽管在前面着重阐述了PBL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讲故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5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分子生药学授课中的运用,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具有启发式的教学效果,例如开放性实验教学[7]、探究式(inquiry-based teaching)等教学法[16]等。尽管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依赖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学术和文化背景、教学条件,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实现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显的尤为重要。其实,在前面几种教学方法的论述中已经蕴含着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分子生药学学科发展历史仅仅20多年,其教学实践的时间更短,适应其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见

郭万里等

引用文献),且缺乏系统性。如何把不同教学方法融入到分子生药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效果,显的更为重要,这里涉及时机、学生上课时的状态、老师备课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是一种动态过程。这里还以杏仁苷为例,我们首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视频)引入问题:安陵容的死因?

学生比较兴奋,议论纷纷;顺势提出讨论的话题:在中国文艺作品中的中药文化?同时让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搜索相关的问题,课堂的讨论可以用“沸腾”来形容,由于课堂时间少,简短的讨论后迅速给学生布置作业:下课后每组同学寻找1个案例,并寻求其分子机理,为下次课的讨论埋下伏笔;在学生兴奋的时候,及时把枯燥的杏仁苷分子式展示给学生,并讲解其关键组成结构,讲解的过程中围绕氢氰酸的结构拓展,引入氰苷降解途径的讲解,氢氰酸的释放过程,及氰苷和其代谢物的生物功能与医药应用(这里可让学生自学探索食草动物对不同植物的喜好来分析其原因,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食用有潜在危险的食物(如木薯、黄花菜、白果等),可以拓展到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知识点的复习或预习)。这里,从杏仁苷的防御生物功能导入杏仁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氰苷键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然后把氢氰苷类物质的核心分类特征展示给学生。最后回到视频的问题,通过回答安陵容的死因,总结本知识点的关键点及其联系,同时安排下次课的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前自学和探索。这些授课内容可根据课时的多少进行安排,我们的课堂时间安排大约在15分钟以内,大约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其中综合采用了讲故事教学法、PBL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等。另一方面,学生对该部分的授课反应效果良好。这里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分子生药学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授课方法的多样性,然而,如果能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子生药学的授课将会越来越精彩。

8. 展望

近几年来,受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影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为授课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例如微课(microlecture)、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 [17],前者全称“微型视频课例”,视频时长大致在5到20分钟左右,将知识点、重难点、例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教学要素和资源加以整合的有机结合体[18];

后者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提供短的教学视频(微课)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观看、学习,并提交学习成果,师生在课堂上通过协作探究、交流互动等面对面地教学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19]。另外,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20]。这些为分子生药学的授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满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另外,分子生药学的授课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中挖掘文字、图像、动画等视觉音响教学素材,丰富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希望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前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水平,在新“形势”

下[2]为社会和中药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基金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分子生药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YZKC1610)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Y1201606)。

参考文献

[1]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20(11): 643-645.

[2]郭万里, 祁哲晨, 张晓丹, 盛清, 梁宗锁. 分子生药学学科在新“形势”下培养中药材产业人才的教学研究[J]. 中

国中药杂志, 2017, 42(2): 226-230.

[3]毕玉侠, 许海玉, 佟岩, 崔淑贞, 李海燕, 等. 分子生药学教学调研分析及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7):

郭万里等3355-3359.

[4]张玢, 李海燕, 刘晓婷, 唐小利. 生药学分子水平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3):

410-415.

[5]严玉平, 吴兰芳, 韩晓伟, 宋军娜, 郑玉光. 《分子生药学》本科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 广东化工, 2015, 42(21):

207.

[6]王学勇, 刘春生. 分子生药学课程探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17): 2450-2452.

[7]王小刚, 方进波, 鄢佳, 陈家春. 分子生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3):

383-386.

[8]Barrows, H.S. (1998) The Essential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62, 630.

[9]丁常宏. 参与式教学法在分子生药学课程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 2013, 26(3): 462-464.

[10]李骁, 高优恒. 《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29(1): 147-149.

[11]郭万里, 梁宗锁, 杨东风. “讲故事,学理论”新教法在“植物基因工程”授课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 2015(7):

121-122.

[12]黄璐琦, 刘昌孝. 分子生药学[M].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13]陈世林.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4]黄璐琦, 袁媛. 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5]袁媛, 黄璐琦. 中药资源转录组操作指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6]Baumler, D.J., Banta, L.M., Kai, F.H., Schwarz, J.A., Cabot, E.L., et al. (2012) Using Comparative Genomics for In-

quiry-Based Learning to Dissect Virul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Yersinia pestis. 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 11, 81-93.

[17]吴晓毅, 张夏楠, 王秀娟, 罗容, 刘长利, 等. 分子生药学研究生教学体系的建立[J]. 药学教育, 2016, 32(5):

14-17.

[18]胡铁生, 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2): 5-13.

[19]Talbert, R. (2012) Inverted Classroom. Colleagues, 9, Article 7.

[20]邓宏钟, 李孟军, 迟妍, 谭思昱. “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1): 5-7.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9X,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e@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79139.html,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教学原则与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选择)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1 / 4

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我国,“启发”一词最早源于孔子,他在《论语·述而》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思而有所得,但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即应在学生达到“愤悱”的境界时,教师方可“愤则启,悱则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如果举一不能反三,就不要再往下教了。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 《学记》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善喻”的具体做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当被动地简单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大脑,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加工制造精神财富的器官,教师应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强而弗抑”是说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而不批评压抑,即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孔子是注重学生情绪的典范,一次甲、乙两个学生向孔子提出同一个问题:“老师,听到一件事就立刻去做么?”孔子回答甲是:家里有父兄,何不请教后再做。回答乙是:立刻去做。有人不解其意,孔子解释说:甲办事鲁莽,我教育他三思而后行;乙办事谨小慎微,我鼓励他大胆做事。[2]“开而弗达”是说点明问题的关键,而不把结论和盘托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学生画龙,教师点睛。”。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是指路人,教师不应以教为主,而应以指导为主。教师要重在点化,要善于引导,要指关键,教要点,释难点。 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谈话的是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他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助产知识,导引知识。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知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就应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真理,并将其引导出来。他称这种方法为“精神助产术”。后来,他的思想被其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扬,倡导归纳法,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发现真理。亚里士多德主张,教师不应直接把“思想成衣”交给学生,而要使学生学会“思想服装”的裁剪,使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解读: (即“读课文,学生质疑——生合作,感悟交流——再读文,拓展应用” 教学流程:激趣导课, 揭示课题——结合全文,学生质疑——细读理解,感悟交流——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课文,学生质疑。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学生质疑”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3、细读理解,感悟交流。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细读理解,感悟交流”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启发式教学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开启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化,便于学生思考,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避免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灵活、适当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二)在教学目标上,以坚持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现代启发性教学思想与“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或仅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它反对食而化、仿而不创的“学而优”,反对扼杀人的主体精神和个性的“死读书”。因此,现代教学思想反对那种只注重如何提高学件应试成绩的单一化教学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学生能力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有灵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动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种师生为探求知识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要注重启发点的"准确"和"巧妙"教师的启发要点要在要害处,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有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依据图形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二.启发式教学要重"引导"而非"牵制""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才有了启发式教学。为了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我想“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种种现象,我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三、启发式教学要注重"启发"和"尝试"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的内驱力,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要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8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我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85-9=76;有的把85分成10和75先算10-9=1,再算1+75=7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谈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生姓名:黄秀和 专业名称:数学应用 学习层次:本科 年级:03秋 职称:中学一级 教学点:永修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九江广播电视大学 论文目录 一、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定义(个人观点)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 三、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 四、注意发问顺序,所提问题结构要简明合理,含义要清楚、准确、具体 五、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善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围绕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各种问题,众说纷纭,大家展开了空前热烈的大讨论。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项目学校搞清楚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简言之,就是把某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总结成为经验,把这种经验提炼为标准,再把标准内化为可操作的流程。 二、为什么要建模? 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约束的作用。这是很多项目学校和教师之所以困惑的地方。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觉得根本没必要建立什么模式,因为大家认为“教无定法,我以我法上讲台”是一条真理,如果非得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某种固化的模式,会觉得自己被深深的约束了。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模式还具有规范性的一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善刚刚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纠结于新老两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运用,这个时候模式的规范性特点就突显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我们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巨大的作用,才会在本阶段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改善中,设计模式构建的任务。希望能用一种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我们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当大家对这种模式的理念以及方式运用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

时候,也就是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也就是可以自主运用和发挥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水平的时候。所以,教学模式这把双刃剑的运用,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1.建模。在课堂教学改善初期,需要建立起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用模。积极引导教师们大胆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优化这个教学模式,使之能更具有操作性。并能与各个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该像呵护婴儿般的对待这个对于自己学校来说新生的事物,而不是百般挑剔和指责。 3.出模。完成了模式调整、修正、完善、优化,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后,本校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沿用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将表现出约束性的一面来。这个时候,学校就到了出模的阶段。可以让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升。 有意思的是,很多教师认为“教无定法(模式)”,应该“我以我法(模式)上讲台”,所以坚决反对模式构建。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观点。其实每一个教师,因为长期的工作和经验,早就不自觉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领域内建立了某种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带有强烈的个人习惯、风格和色彩。但严酷的现实是我们昭通教育已经远远的被

“启发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

“启发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 ■刘永和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2日第6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因为我国一切法律法规都要依据宪法制定,违背宪法的各种法律法规都是错误的和无效的。因而,宪法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概括性与原则性、适应性与广泛性、纲领性与权威性。“启发式教育法”也是全世界教育教学方法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法都是从这个“根”上生长出来的枝叶和花果。因为,“启发式教育法”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广泛的适应性、权威的原则性。 “启发式教育法”是中外传统的教学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性 “根本大法”不可能是“奇兵天降”或者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源远流长的,经过了长期检验从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的,因而“根本大法”往往具备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启发式教育法” 发诸古代,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常用不衰;中外教育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它深远的历史性。 “启发式教育法”自古而然,中外一律。“启发式教育法”是中国人对世界教育的一大贡献。“启发”一词最早出自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述而》中就有这样的记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的条件和时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说的是“启发”的要求和标准。战国晚期的《礼记·学记》中也有“善喻”的阐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中“弗牵”“弗抑”说的是不要“绑架”学生,不要“压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创造;而“开而弗达”则更加明确指出,启发、开导而不要把结论和盘托出,而应该启发他自己寻找。中国古代教育家对“启发”智慧的提出、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诠释是全世界教育家难以企及的。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大多尊崇孔子为圣人,继承和发扬“启发式教育法”。 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教育的是苏格拉底。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积极倡导“启发式谈话”,他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导引学生寻找、体会、理解、掌握、建构知识。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知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就应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真理,并将其引导出来。他称这种方法为“精神助产术”。后来,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被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扬,柏拉图积极倡导“归纳法”,倡导启发、诱导,指引学生自我发现知识,自我发现真理。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明确主张,教师不应直接把“思想成衣”交给学生,而要使学生学会“思想服装”的裁剪,使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启发式教育法”是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1-10-28T13:58:39.05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杜小红 [导读] 哪里有教学,哪里就有启发式模式的运用。 山西离石城镇中学杜小红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它作用于各个具体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哪里有教学,哪里就有启发式模式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具体操作程序:教师提出某一个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它,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即知识与思想方法);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些与前述问题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逐步解决,从而形成整体经验。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评价的方法将学生从事发现时所需要的知识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 (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有不同的启发方式: ①归纳启发式。 归纳启发式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显著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者是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习者运用直观法(和一些逻辑方法)把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成新知。 归纳启发式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如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具体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应当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使这种概括得到充分说明。并且,为了避免不恰当的概括,还应有反面的例子。 ②演绎启发式。 演绎启发式是以演绎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特点是从概括到具体或者是从一般到特殊。在演绎启发式的作用下,学习者运用逻辑方法(和一些直观方式)去构成一个以抽象概念和其他概括为基础的概括。 演绎启发式首先指明欲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空间,然后运用预先评价方法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演绎启发所必要的技能、知识、概念及原理,这可以通过全班讨论等方式进行,然后着手引导演绎。演绎启发式比较适合于从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推导出新定理或组织新定理的证明,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因为演绎需要运用数学逻辑和抽象概括。演绎启发比归纳启发需要更多的时间,更易于陷入困境,这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引导性问题或其他暗示)。 例如,讲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后,可以演绎启发学生得到三角函数的关系。首先就应表明目的:寻找各三角函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若中间发现不了平方关系,教师可给予暗示,让学生注意关系式。 ③类比启发式。 类比启发式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相似为基础的。它既不是从概括到具体,也不是从具体到概括,而是从相似的一方到另一方,是从具体到具体,从特殊到特殊。 类比启发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启发方式,它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的类比物(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进行探索活动,引导他们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查明结构的相似性,进而进入类比推理,建立假设,并加以检验。可用于类比启发的内容很多,如分式的性质可由分数类比出来: 第一步启发:提供已知的类比结构。 师问:。 这两个等式是怎样从左到右的?应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略) 第二步启发:发现未知的知识结构。 师问: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我们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通分或约分,那么,在分式的运算中也需要通分或约分,分式有什么性质? 生答:(略) 第三步启发:应用新的数学结构,进行思维同化。 师问:。 这两个等式是怎样从左到右的?应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略)。 同样地,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由等差数列类比,立体几何中许多定理可由平面几何类比出来等。 ④实验启发式 数学虽非实验科学,但观察和实验同样可以用来说明所研究的对象的某一数学性质或者对象本身,可以用来判断所研究的性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和实验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也提出“有必要去选择那些鼓励和促进实验方

浅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由来已久。新课标下,化学教师在重视探究教学的时,还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思想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国的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坚持启发式教学,他们一方面在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另一方面,结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传统启发式教学进行改造、开拓和发展,逐步构建适应新课程环境要求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化学教学中仍有人把启发式教学,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把启发式教学(法)与讲授法、提问式教学法、实验操作法、分层教学法等平行列入教学法中,这是原则性的错误,也是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的。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化学教师,能否正确地理解并实施启发式教学,对于课程目标的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问题。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这里,“愤”是指学生迫切地想弄通却又弄不通,但决意要弄通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学生迫切地想说却又说不清,但决意要说清的心理状态。所以,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悱”状态之中,诱发和维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举一隅”进行开导、点拨、解惑,达到“三隅返”,实现自主发展,懂得更多的知识和道理的教学过程。教育即善喻和启发,而不是强行灌注。在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的典范。启发式教学被推崇为人类教育的思想模式,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在努力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教学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突出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的师生关系,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

(完整版)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常见的教学方法的模式 1、启发式教学法: 2、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例中学习概念,从特殊到一般。 3、示范-模仿教学程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模仿,以发展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4、暗示教学法:侧重于学生的感情和潜意识,是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发展和深化。 5、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 6、发现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问题总是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发挥学生智力的潜力,培养内在动机,巩固记忆的最好教学方法之一。 7、演示教学方法: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特别是电教媒体的发展)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辅助方法,还需和其它方法配合,才能收到更佳的效果。 8、尝试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一般称为先练后讲) 9、自学辅导教学法:通过一种新教材和新教法,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10、“掌握学习”教学法: 二、常见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1、“学导式”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反馈教学法:以信息反馈为主线,由原来讲授法信息的“单向传递”变成“双向传递”。以检验学生效果和掌握程度,学生再进行调节和改进。 3、单元教学法: 4、有序启动式教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规律循序渐进,启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最优中学教学方式的实验法)

三、常见的课堂教学整体化的模式 1、目标教学 2、结构----定向教学 3、层次性教学:遵循学生理解知识,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的规律性,采用按层次推进、逐步深化、分散重点、螺旋上升的方式。 4、立体化教学:教学结构指导思想:横向包含德、智、体等因素。纵向包含传习性教育,独立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等多层次。立向包含课内、课外、校外等多渠道。 5、情境教学法。都是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6、小组六步导学法:以小组开展活动的教学形式。七十年代末,上海育才中学就采用“谈谈,议议,讲讲,练练”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让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组成“读议小组”,引导学生探索、评论。操作程序是,决策、引导、观察、调整、评价、按续。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 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 3、分类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 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4、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 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3、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 (五)量力性原则 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2. 代表人物: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赞科夫(证实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3、要求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现代启发式教学能很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启发式教学的由来,思想内涵。之后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最后归纳出了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1.1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教学思想,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在国外,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以发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启发式教学不断吸收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当前的教学领域更显得生机勃勃,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从现代意义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建构新的学生主体观为目的。 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强调学生作为认识、学习的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创造来判定其优劣。 (2)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会学习也正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的重点,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最后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3)启发式教学侧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 它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的,它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 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 一种计划或范型。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称为“理论说”.. 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 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种观点可称为“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第三种观点可称为“程序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 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四种观点可称为“方法说”..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 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鉴于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观点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 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 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 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操作性 2.整体性 3.简约性 4.开放性 5.针对性 ..三..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 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 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3..操作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 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4..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 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 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