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

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

【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

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 【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注意: 一般量筒精确到0.1mL ,但100mL 量筒精确到1mL 胶头滴管操作:垂直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滴加

【托盘天平称量】左物右码,精确到0.1g 。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

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酒精灯的使用注意】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④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⑤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⑥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外壁应保持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试管要保持干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连接仪器装置】方法:先用水润湿,后(小口进大口)旋转缓慢插入。 【洗涤仪器】干净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学校: 班级: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 座位号: 。

…………○在…………○密……○题…………………………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及课后复

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酒精灯

试管铁架台

带导管的

单孔塞子

集气瓶

水槽玻璃片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原理】4P+5O 22P 2O 5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作用:加快集气瓶冷却;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并分5等份。

【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内,约占瓶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把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2. 要先夹住橡胶管,然后再点红磷。 【思考】

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因为碳和硫燃烧后产物是气体,瓶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用量不足;③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①弹簧夹没有夹紧;②燃烧匙伸入太慢。 【推测】:①氮气难溶于水;②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污染】: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一氧化碳(CO )

②烟尘

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引起)。 【防治】: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清洁能源;

③植树造林;④工厂的废气必须处理达标后才排放。

课题2氧气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常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22CO 2SO

2

2H 2Fe 222MgO 2

2CuO 2

2CO 2

1.木炭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①将木炭放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使木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发红的木炭应由瓶口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原因:防止还没有反应的O 2受热膨胀而逸出,会降低瓶中氧气的含量。

2.硫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原因:除去表面的铁锈。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在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引燃细铁丝。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原因: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⑤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高锰酸钾(KMnO 4暗紫色固体) 【原理】:2KMnO 4K 2MnO 4+MnO 2+O 2↑

长颈漏斗导管

集气瓶

双孔橡胶塞

锥形瓶玻璃片

收集装置

a b

【发生装置】:固体反应且需加热

【收集装置】:①排水法收集。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操作:将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装)装药品,(放棉花的作用: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塞上带导

管的橡胶塞。

(3)(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

管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操作:先预热,用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再把外焰集中在药品

的部位加热)

(5)(收)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收集的原因:刚冒出的气泡是空气,若收集则气体不

纯)

(6)(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原因:防止水倒吸到试管底部,使热的试管炸裂) (7)(熄)后熄灭酒精灯。 【贮存】:正放在桌面上。(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二、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起催化作用。

【原理】:2H 2O Mn O 2 2H 2O+ O 2 ↑ 【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

【收集装置】:①排水法收集;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后,若

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原因: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原因:把瓶内的空气完全排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

纯)

图⑴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a 导入(即空气从顶出) 图⑵为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b 导入(即水从底流出)

三、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药品】: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 【原理】:2KClO 3 MnO 2

2KCl + 3O 2 ↑

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

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回收】:待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

【注意事项】①催化剂不参加反应;②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四、工业上制取氧气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 2

CO 4

K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水(H 2O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铁(Fe )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NaCl )由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

)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H 2O )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个水分子(H 2O )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课题1分子与原子

一、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1.67×10-21

Kg

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例如:能闻到花的香味。 ③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例如: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例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同种分子间的间隔相同;不同种分子间的间隔不相同)。例如:100mL 酒精加100mL 酒精得到200mL 酒精。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O 2

能支持燃烧,而CO 2却不能支持燃烧。 【注】:分子的大小不能改变 【氨分子运动实验】

【推测】: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易溶于水。

二、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碳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

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ABCEF;表示混合物的是D。

A

B C D E F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一般情况下,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公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此结构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3层电子层;

质子数为13,核电荷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3;第一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3。

【排布规律】: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较高,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三、离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S2-、SO42-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如:H+、Mg2+、Al3+、NH4+

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如:O2-、Cl-、NO3-

【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如:H+Fe3

+Cl-S2-

【书写依据】: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数与离子的电荷数相等

课题3元素

【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

属同种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带正电)

(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不带电)

12

1

碳原子的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水(H 2O )含有2种元素。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H 2O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 Cu :①铜元素;②一个铜原子;③铜。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石”、“气”、“氵”等偏旁 二、元素周期表

【公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周期的规律】:①周期数=电子层数;

②从左至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依次递增。

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 【同一周期的规律】: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三、符号的意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最常见的液体是水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匀,人均水量很少。属轻度缺水的国家 二、爱护水资源 【措施】: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节约用水】:例如:①用洗衣水冲马桶;②用淘米水淋花。 水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例如: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农业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防治】: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废水经处理符合标准后才排放。

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④生活上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才排放。

【注】: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课题2水的净化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因含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净水方法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明矾的作用: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杂质沉降。 活性炭的作用:吸附水中可溶性杂质,除去颜色、异味。 漂白粉的作用: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一、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仪器】: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 【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可用脱脂棉代替滤纸,饮料瓶代替漏斗。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③仪器不干净等。 【改进】:应检查装置,更换滤纸或过滤器后再重新进行过滤 二、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 家庭自制简易净水器(右图)

小卵石和石英沙的作用:过滤; 活性炭和膨松棉的作用:吸附。 三、硬水与软水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质子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检验。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有较少泡沫产生的水是硬水。 硬水的危害:①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硬水洗衣浪费肥皂且洗不净;

③锅炉烧硬水导致锅炉爆炸。

暖壶结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可用食醋除去。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 四、蒸馏

蒸馏瓶中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冷却 【注】:蒸馏后的水是纯净水

课题3水的组成

探究水的组成实验

在实验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记忆方法: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注】: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 【检验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方程式】:2H 2O

2H 2↑+O 2↑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少于1:2的原因是:

①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②产生的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 【示意图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质分类

混合物

(多种物质)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一种元素) 稀有气体单质

纯净物

(一种物质) 有机化合物 如: CH 4、C 2H 5OH

化合物 氧化物 如:CO 2、CaO (多种元素) 酸 如:HCl 、H 2SO 4

无机化合物 碱 如:NaOH 、Ca(OH)2

盐 如:NaCl 、CaCO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单质与化合物示意图】:图示中,表示单质的是 ABC ;表示化合物的是 D 。

A B C D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例如:H 2O 金属单质 如:Cu Fe Mg

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C P S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

稀有气体单质 如: He Ne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 用元素符号和右下角所含原子的个数表示

(常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表示)如:H 2 O 2 N 2 Cl 2

三、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一般“从尾写到头”) 【原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是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的依据) 【步骤】: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把化简后的数字交叉写出 氯化铁: 硫酸亚铁:

【注】:元素原子个数为“1”时,“1”可省略不写。 氢氧化铜:

【注】:原子团添加个数时,应加括号。 四、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尾读到头”)

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化某”,例如: FeCl 3读作氯化铁;

+3-1Fe

Cl 3

FeCl 3

+2SO Fe 4

-2FeSO 4

Cu +2OH -1Cu(OH)2

氧元素与变价元素结合时,则读“几某化几某”,例如:P 2O 5读作五氧化二磷。

②含有酸根的原子团(NO 3、CO 3 、SO 4)化合物读作“某酸某”,例如:AgNO 3读作硝酸银;Na 2CO 3读作碳酸钠; Na 2SO 4读作硫酸钠。

③含有原子团(OH)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Ca(OH)2读作氢氧化钙。

④H 与酸根结合读作“某酸”。例如:HCl 读作盐酸;H 2SO 4读作硫酸;HNO 3读作硝酸;H 2CO 3读作碳酸。 【注】:+2价的铁读作亚铁,如FeCl 2 读作氯化亚铁 ;FeSO 4读作硫酸亚铁。

五、化合价

有正价和负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兼亚铁、铜+2价; 铝、铁+3价;

氯显负价为-1价;氧-2价。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数与离子的电荷数相等 例如:镁元素的化合价 Mg +2

; 镁离子Mg 2+

【离子符号】:

氧离子O 2-、氯离子Cl -、氢离子H +、钾离子K +、钠离子Na +、银离子Ag +

、 钙离子Ca 2+、镁离子Mg 2+、钡离子Ba 2+、锌离子Zn 2+、铜离子Cu 2+、

铝离子Al 3+、铁离子Fe 3+、亚铁离子Fe 2+

铵根离子NH 4+、氢氧根离子OH -、硝酸根离子NO 3-

硫酸根离子SO 42-、碳酸根离子CO 32-

、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氧化铜CuO 、氧化铝Al 2O 3、氧化铁Fe 2O 3、四氧化三铁Fe 3O 4、 五氧化二磷P 2O 5、二氧化锰MnO 2

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氯化钙CaCl 2、氯化镁MgCl 2、氯化钡BaCl 2、氯化铝AlCl 3、 氯化铁FeCl 3、氯化亚铁FeCl 2\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 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铁Fe(OH)3

硝酸钾KNO 3、硝酸银AgNO 3、硝酸钡Ba(NO 3)2、硝酸铜Cu(NO 3)2、硝酸铁Fe(NO 3)3

硝酸亚铁Fe(NO 3)2、碳酸钠Na 2CO 3、碳酸钙CaCO 3、碳酸钡BaCO 3

硫酸钠Na 2SO 4、硫酸镁MgSO 4、硫酸钡BaSO 4、硫酸锌ZnSO 4、硫酸铜CuSO 4 硫酸铝Al 2(SO 4)3、硫酸铁Fe 2(SO 4)3、硫酸亚铁FeSO 4 碳酸铵(NH 4)2CO 3、硫酸铵(NH 4)2SO 4、硝酸铵NH 4NO 3 盐酸HCl 、硝酸HNO 3、碳酸H 2CO 3、硫酸H 2SO 4. 【注】:水H 2O 、过氧化氢H 2O 2、高锰酸钾KMnO 4、锰酸钾K 2MnO 4、氯酸钾KClO 3 六、计算SO 2中S 的化合价 【依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公式】:代数和 = 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原子个数之和 = 0

解:设SO 2中S 的化合价为x

x +(-2)×2=0

2x +(-2)×3=0

x =+4 解得x =+3

(+2)+[ x +(-2)]×2=0

解得x =+1

七、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以物质A 2B 3为例】

【公式】:A 的相对原子质量×A 的原子个数+B 的相对原子质量×B 的原子个数 求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求NH 4N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H-1;O-16;Ca-40】 【H-1;N-14;O-16】

解: 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解:NH 4N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12+16X3 14+1X4+14+16X3 =100 =80

求(NH 4)2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求2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H-1;C-12;N-14;O-16】 【H-1;O-16;Ca-40】

解:(NH 4)2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解: 2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1X4)X2+12+16X3 2×(1×2+16) =96 =36 (2)求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以物质A 2B 3为例】 数出每种元素右下角的数目之比【公式】:A : B =2:3

求CaCO 3中各原子个数比 求NH 4NO 3中各原子个数比 求(NH 4)2CO 3中各原子个数比 解:Ca:C:O =1:1:3 解:N:H:O =2:4:3 解:N:H:C:O =2:8:1:3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以物质A 2B 3为例】 【公式】:A 的相对原子质量×A 的原子个数:B 的相对原子质量×B 的原子个数 求CaC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求NH 4N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H-1;O-16;Ca-40】 【H-1;N-14;O-16】

解:Ca:C:O =40:12:16X3 解:N:H:O =14X2:1X4:16X3

=10:3:12 =7:1:12

求(NH 4)2C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S x O -2

2x

-2Fe O 32+2x Ca(ClO)2

-2

解:N:H:C:O=14X2:1X8:12:16X3

=7:2:3:12

(4)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以物质A2B3为例】

【公式】:

求水(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H-1;O-16】【H-1;N-14;O-16】

(5)元素质量(g)与化合物质量(g)的相互换算【以物质A2B3为例】

【公式】:A元素质量(g)=化合物质量(g)×A%

求36g水中含有多少g氢元素?【H-1;O-16】

【公式】:化合物质量(g)=A元素质量(g)÷A%

求多少g水中含有4g氢元素?【H-1;O-16】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

【实验原理】:4P+5O 22P2O5

【结果】:天平平衡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事项】:

①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作用: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

②用红热的玻璃管接触红磷的作用:引燃红磷

③气球的作用: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2.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实验原理】:Fe + CuSO4 =FeSO4 + Cu

【结果】:天平平衡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事项】:

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的原因: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3.测定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

【现象】:固体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结果】:天平不平衡

【分析】:该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天平指针偏右(变轻),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空气中。

4.测定镁条燃烧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实验原理】:2Mg+O 22MgO

【结果】:天平不平衡

【分析】:该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天平指针偏左(变重),原因是: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或增加了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小结】:有气体参与或者有气体生成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一、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事项】:①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②没有参加反应(或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原子的三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归纳】: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物质种类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两个一定改变

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课题2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含义】:以C+O2CO2为例。【C-12;O-16】

100

3

元素的质量分数=%

A

2

B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

B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H

1×2

=

×100 %

H2O

解:H%:1×2 +16×100 %

=11.1%

分析:

解:

14×2

=

×100 %

NH4NO3

2N

N%:14+1×4+14+16×3×100 %

=35%

分析:

化合物的质量

100

2

A元素的质量

=%

A

2

B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

A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00

A元素的质量分数××

=

1

2H

÷×

×2

100 %

H2O

4g

1×2+16

100 %

= 36g

分析:4g ÷

解:水的质量为:

=

1×2

×100 %

H2O

2H

解: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

1×2+16

100 %

4g

分析:36g ×

质:⑴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量:⑵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粒子:⑶表示反应物中碳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 1:1:1 【书写步骤】: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短线相连.并注明反应条件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将短线改成等号“=” ③标:标出生成物状态“↑”或“↓”

一、【配平方法】:用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原子数目最多的 如: P+O 2点燃P 2O 5

②看分布(两边各出现一处) 2 5

③计算出最小公倍数 10 ④配上化计量数 P+5O 2点燃2P 2O 5 ⑤再配平其他原子 4P+5O 2点燃2P 2O 5

⑥短线变成等号 4P+5O 22P 2O 5

①找原子数目最多的 如:CO + Fe 2O 3高温Fe + CO 2 ②看分布(同边都出现) 1 3 ③计算出最小公倍数 3

④配上化计量数 3CO + Fe 2O 3高温Fe + CO 2 ⑤再配平其他原子 3CO + Fe 2O 3高温2Fe + 3CO 2 ⑥短线变成等号 3CO+Fe 2O 3

2Fe + 3CO 2

有原子团的配平 如:Al+H 2SO 4—Al 2(SO 4)3+H 2

①先配原子团 1 3 二、“↑”“↓”符号的使用

①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需加“↑”。如: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注】:有气体参与反应不需加“↑”。如:CH 4+2O 2

CO 2+2H 2O

②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时需加“↓”。如:CO 2+Ca(OH)2=CaCO 3↓+H 2O

课题3化学方程式计算

【计算类型】:1.知一物,求其它物;2.涉及体积;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4.含杂质计算 【步骤】: 【例题】电解18g 水能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H-1;O-16】 ①设未知量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2H 2

O

2H 2↑+O 2↑

③标

④列出比例式(左比右=左比右)

⑤求解(交叉相乘求出x )

⑥作答

【例题】:高温煅烧200g 石灰石,反应一会儿后,残余固体的质量为178g ,求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C-12;O-16;Ca-40】 【分析】:200g →石灰石(混)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8g →残余固体(混) 200g —178g=22g

①设未知量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CaCO 3

CaO + CO 2↑

③标

④列出比例式(左比右=左比右) ⑤求解(交叉相乘求出x )

⑥作答

含杂质计算公式

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简称“纯度”)是指纯净物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 【公式】:

【公式变形】 纯净物=混合物×纯度 【纯净物=混合物×(1-杂质%)】

混合物=纯净物÷纯度

【例题】:200g 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C-12;O-16;Ca-40】 【分析】:200g →石灰石(混) 解:碳酸钙的质量为:200g ×80%=160g 80%→纯度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例题】:100g 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

4.4g CO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C-12;O-16;Ca-40】

【分析】:100g →石灰石(混) 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4.4g →二氧化碳(纯量) CaCO 3CaO + CO 2↑

求:纯度

36 418g x 答:氢气的质量为2g 。

36x 18g 4=

x =2g 22g x 56 44答:氢气的质量为28g 。56x 22g 44

=28g =

x 纯度=纯净物混合物

X100%

100 44

160g x

10044

160g

x ==x 70.4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70.4g

100 444.4g x 100

x 4.4g 44=10g

=x

长颈漏斗

导管

集气瓶

双孔橡胶塞锥形瓶玻璃片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⑴喷稀醋酸

⑵喷水

⑶直接放入CO 2中⑷喷水后放入CO 2中

【实验】四朵染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的纸花

分析现象④

纸花由紫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由紫变红

醋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O 2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O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60排列方式不同。

CO 2和CO 的性质不相同,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

【实验室制取

CO 2

的装置】

【制取CO 2的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到液面以下,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酸氢钠

⑤⑥⑦⑧

2.导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原因是:把瓶内的空气完全排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①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代替石灰石

答: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②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答:浓盐酸有挥发性,使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③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答: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发生装置的优点】

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容易形成液封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制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也是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

是:CaCO3+2HCl==CaCl2+H2O+CO2↑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②刚开始预热,导管口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其原因:

刚冒出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

③停止加热时,应先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其原因: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④最能说明这个反应已经完成的实验现象是: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A B C

⑴先检验CO的纯度

⑵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把装置内的空气完全排净,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时

会发生爆炸⑶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⑷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的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⑸C处用酒精灯将尾气点燃的作用是:防止尾气中的CO污染空气

⑹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⑺改进:将未反应的CO通到A处作用: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CO具有毒性】

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原因是:使人容易察觉煤气泄漏,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煤气泄露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先关闭煤气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

【H2、CO、C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H2+CuO△Cu+H2O,CO+CuO△Cu+CO2,C+2CuO高温2Cu+CO2↑

【燃烧的煤炉】

上层:2CO+O2点燃2CO2

中层:C+CO2高温2CO

下层:C+O点燃CO2

【温室效应】

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此外还有O3、CH4、氟利昂等气体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燃烧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清洁新能源;

2.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低碳生活】

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骑自行车上学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Cl22HCl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①可燃物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②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必须同时具备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破坏其一即可

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改变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分析】:铜片上的红磷燃烧需要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需要条件:

要与氧气接触

【注】:热水对铜片上的白磷作用:升高温度,使白磷达到着火点

热水对水中的白磷作用: 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图⑴

【现象】:图⑶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冒出大量

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红磷不能燃烧。

【分析】:图⑵与图⑴对比,图⑵的优点: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出,危害人体健康 图⑶与图⑵对比,图⑶的优点:

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燃烧的剧烈程度相关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氧气的浓度。 二、【常用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反应原理: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

油、气体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 图书档案、电器设备 泡沫灭火器适用范围:

木材、棉布

三、火场自救逃生知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H 2、CO 、CH 4 【注】: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

2H 22CO 2CO +CuO

Cu+H CO+CuO

Cu+ CO 安全措施: ①严禁烟火;②加强通风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 ),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生石灰与水反应实验 【现象】:固体部分溶解,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CaO+H 2O =Ca (OH )2

【结论】:化学反应一般都会伴随能量变化(即热量变化)。分为放热和吸热。 【注】:燃烧属放热,还原反应属吸热。生石灰失效溶于水不产生热。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干馏属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属物理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俗称沼气或瓦斯)。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叫“可燃冰”。 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再往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H

4+2O 2

CO 2+2H

2

O

【注】

天然气通过管道西气东输,可用氮气把空气排净。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面临耗尽】

措施:①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②开发新能源。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⑴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如:将木柴架空燃烧

⑵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煤含有硫燃烧时产生SO 2,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引起酸雨的气体有SO 2和NO 2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

①建筑物被腐蚀而损坏; ①减少使用煤等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清洁新能源; ②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②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③影响人体健康。

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主要是燃料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CO 气体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四、清洁燃料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 2H 5OH ) 【来源】: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2H 5OH+3O 2

2CO 2+3H 2O

【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

①节省石油资源;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高能燃料 【优点】:①资源丰富;②燃烧放热多;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①具有可燃性。2H 2+O 22H 2O ②具有还原性H 2+CuO

Cu +H 2O

实验室制取氢气

图⑵图⑶

【药品】:锌和稀硫酸 【原理】: Zn+H 2SO 4=ZnSO 4+H 2↑

五、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物质的特殊颜色】:

黑色固体:碳(C )、铁(Fe )、氧化铜(CuO )、四氧化三铁(Fe 3O 4)、二氧化锰(MnO 2) 红色固体:铜(Cu )、氧化铁(Fe 2O 3) 【物质的特殊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 2) 【物质的特殊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二氧化碳(CO 2)、氮气(N 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 )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碳(C )、氢气(H 2)、一氧化碳(CO ) 具有吸水性物质:氧化钙(CaO ) 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氢气(H 2)、一氧化碳(CO )、甲烷(CH 4) 【物质的特殊反应条件】: 通电:水分解

高温:碳酸钙分解、碳还原、炼铁

【检验思路】应思考物质的化学性质,三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如:检验瓶中的气体是不是O 2。

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如:检验瓶中的气体是不是CO 2。

方法: 向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 2。 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CO 2。

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 2。

化学上册有关化学方程式

【物质与氧气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 + 5O 2点燃

2P 2O 5 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碳在氧气中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碳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点燃

Fe 3O 4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 O 2

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点燃

2CO 2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 4 + 2O 2点燃

2H 2O + CO 2

乙醇在氧气中燃烧:C 2H 5OH + 2O 2

点燃

3H 2O + 2CO 2

【实验室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 2O Mn O 2 2O + O 2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 3

MnO 2 △

2KCl + 3O 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还原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

2Cu + CO 2↑

木炭还原氧化铁:3C +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碳还原二氧化碳:C + CO 2 高温

2C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

Cu + CO 2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Cu +H 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其它反应】 水通电分解:2H 2O

2H 2↑+ O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 2 + Ca(OH)2 === CaCO 3↓+ H 2O

生石灰溶于水制得熟石灰:CaO +H 2O=Ca(OH)2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实验室制取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2020届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范文 2020届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1/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别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油挥发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 8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 碳 点燃 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A.A B.B C.C D.D 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 CO2+H2O+CO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与习题

期中复习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 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 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 起的爆炸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

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 性质通常用“能、能够、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 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 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1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产生橘色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的含量高。2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点一:常见仪器名称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docx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 C、 H、O、 Na、 Cu、 S 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⑵酸 ⑷盐⑸氧化物 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⑶碱 ⑹有机物 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 学式: 编号 名称 主要成分溶液 PH ① 食醋 CH3COOH 3 ② 白酒 C2H5OH 7 ③ 白糖水 C12H22O11 7 ④ 石灰水 Ca(OH)2 11 ⑤ 纯碱溶液 Na2CO3 10 试回答: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 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属于盐的是 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 的是 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 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 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 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 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5. 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

课题1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结论:空气中氧气(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N2)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N2占21%,O2占78%,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SO2、 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等。 5、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课题2氧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储存在蓝色钢瓶中),固态的氧是淡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碳硫磷铁等多种物质起反应(助燃性、供给呼吸) 3、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和表达式 注: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课题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法:(1)原理:①水+氧气, ②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装置:发生装置①是固液不加热型,②③是固体加热型(如课本38页图示)收集装置: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化学复习专题)复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号:姓 名: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 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 C.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 D.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涛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5.下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镁带燃烧 C.胆矾的研碎 D.水沸腾 6.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 C.吸附??D.消毒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纯碱,防止馒头发酸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氢气用于新型燃料 C.乙醇用于汽车燃 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碳能还原氧化铜 B.铁易生锈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 绪言 知识体系: 1.化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道尔顿(英国)。 3.分子:阿伏加德罗(意大利)。 4.近代化学的诞生:“原子——分子学说”的创立。 5.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俄国)。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化学学习、研究的工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体系: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距离)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3.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状态、颜色、气味(2点2度态色味)。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水通电可生成氢气和氧气;石灰水遇CO2变浑浊;C具有可燃性;CO具有剧毒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体系: 1.根据化学现象→分析化学本质→掌握化学规律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操作现象结论1观察、掐白色、蜡状固体,掐出痕迹白色、蜡状、质软固体 2放入冷水浮于水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3放入开水熔化;浮于水面学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4 点燃观察火焰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罩上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不雾(水珠)有H2O生成罩上石灰石水烧杯石灰水变浑浊有CO2生成熄灭后有白烟,点火会复燃白烟是石蜡蒸 3.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操作现象结论1吹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含较多CO22伸入燃着的木条不旺或熄灭呼出气体中含O2减少3向一片干燥玻璃呼气玻璃上出现水雾(水珠)呼出气体中含较多H2O

(完整版)2017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版)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 版) 1、(2页)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7、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27)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4、(2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多变一) 6、(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7、(36)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的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8、(3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9、(38)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0(39)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一变多) 11、(47)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12(4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13、(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6)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1、(7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为Ar)。 16、(73)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