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视的第三大气象灾害--雷击

不可轻视的第三大气象灾害--雷击
不可轻视的第三大气象灾害--雷击

不可轻视的第三大气象灾害——雷击

《科学时报》:这段时间雷击事件报道不断,给人感觉我国的雷击灾 害相当频繁,是这样的吗?

郄秀书:相关的报道比较多,首先说明现在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 畅通,对灾害的统计工作比过去更规范、更准确了。另一方面,雷电 灾害也的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国家气象局的统计表明,我 国每年将近 1000 人遭雷击死亡,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 10 亿 元;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 大气象灾害。

当然,这个统计可能还不完全。比如在农村很多地方,“被雷劈” 还被迷信地认为是“遭报应”了,发生了也没人愿意说。

《科学时报》:一般说来,被雷击中是小概率事件,没想到其“排 名”这么靠前。

郄秀书:这个排名是仅就气象灾害而言的。虽然说雷电直接击中 某个固定目标的概率比较小,但在我国,雷电灾害发生范围非常广。 东南地区,包括海南、广东、福建等这些沿海地区,甚至贵州、云南、 重庆、四川等都是雷电高发区;很多山区也是多发区;即使是一些雷

电活动低发区域,也分布有一些高发点,如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部分山 区和林区等。就全球而言,每秒钟要发生雷电 100 次左右,虽然每 一次雷击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由于分布范围广,因此从全国或 全球的角度讲可能就变成了一种高概率事件, 所以雷电也被称为一种 高影响天气事件。

雷电灾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击雷灾害。如雷 电击中森林、油库等造成火灾;击中建筑物造成损坏;击中人、动物 造成伤亡等。另外一种是间接的雷击灾害。

随着科技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广泛地应用 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这些电子设备和器件一般对电磁干 扰都是比较敏感的,由于雷电发生时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如果超 过了它们的耐受能力,就会使其损坏,造成电子系统瘫痪。在电子时 代,间接雷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相对人员伤亡来说,可 能新闻报道对间接雷击伤害关注得还少一些。

《科学时报》:今年的雷击灾害是不是比往年同期更多,与全球 气候变化有关吗?

郄秀书:雷电是一种非常迅速的天气事件,它的发生与强烈的对 流密切相关,与温度、湿度、气溶胶等的影响都有关系。气候变暖对

雷电活动肯定有影响,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这正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从初步的研究结果看,雷电 活动应该是增多了。但我们还不能下定论,因为对雷电真正比较科学 的探测是最近短短二三十年的事。 全球大范围的雷电探测是随着卫星 技术的进步以后,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才开展起来的。现在的研究结 果还需更长时间序列的资料来进一步证实。

《科学时报》:雷击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天灾的成分更多,还是 人祸的成分更多?

郄秀书:雷电之所以被称为一种天气灾害,说明雷电灾害的发生 首先肯定是天灾。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雷击伤害,不 过按照我们目前对雷电的认知和科学水平,要想彻底防治雷击灾害, 达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还为时过早。

《科学时报》:有报道说我国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 村地区,那么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生活在有避雷针的现代建筑物里, 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郄秀书:农村人员伤亡是比较多。农村的开阔场所比较多,农民 在露天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多,避雷相对困难。我们需要多向公众,尤 其是农村居民普及防雷知识。躲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打雷下雨时,尽

量不要到开阔、暴露的户外去,尽量不要让自己过高于周围的环境, 不要到大树、 高塔下避雷等等, 房屋不要建在山顶或地势太高的地方、 尽量不要太孤立等,这些都是减少遭雷击可能的好方法。另外,在多 雷区,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还是必要的,其实,在建筑物上装一个传 统的避雷针并不昂贵。

要指出的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里,也不能百分之百安全,因为避 雷针实际上是一个引雷针,它把雷电引向自身,从而保护周围物体免 遭雷击。但由于雷电的随机性比较大,避雷针实际上也不能百分之百 保护它应该保护范围内的物体。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雷电的 规律,你不希望雷电打在这里,它可能偏偏会打在那里。所以,有雷 电活动时,即使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里,也要尽量避免使用电器,不 要离墙面、窗户太近。

《科学时报》:雷击事件可以预测吗?国外有进行雷电预报的国 家吗?

郄秀书:目前对于雷电的准确预报应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 可以根据一些天气情况,粗略预测某一个地区是否会有雷电发生,至 于实现对雷击事件的多少、发生强度、具体落区等指标的预报,这是 我们的理想,要走的路可能还很长,还有待于随着探测手段和科学的 进步,对雷电机理的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 美国和法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作雷电预报了, 预报的准确性也在不断进步。 应该说美国和法国先进的雷电探测技术 以及在雷电研究中的应用为雷电预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国, 2005 年随着气象局的业务体制改革,雷电预报已经在气象局逐步开 展,但具体的业务预报还没有真正开始。当然,这个工作的难度也很 大。目前我们的研究能力有限,探测手段、研究经费等还远远不如发 达国家。 特别是在山区, 雷暴的发生都是非常局地的过程。 而在山区, 我们的观测网点还非常稀少。没有初始条件,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测。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应该加大对雷电研究的投入, 尤其是对不同地区的雷电进行研究, 这样才能对不同地区实行一些有 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科学时报》:我国的雷电灾害是不是比发达国家严重?

郄秀书:不能这么说。其实,国外雷击事件也不少。经济越是发 达的国家,雷电带来的间接损失会越大。比如美国,雷电曾经击中航 天飞行器,这个损失一下子就是上亿美元。可以说,历史上最惨重的 损失都发生在美国。我国最严重的雷击事件有 1987 年青岛的黄岛油 库大火、1992 年国家气象局大楼雷击事件、2002 年大兴安岭雷击森 林火灾等。另外,广州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有很多雷击事件。

《科学时报》:你是做人工引雷的,这项工作将来有望成为防雷

的手段之一吗?

郄秀书:人工引雷技术是上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在海上首 先成功的。现在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有 5 个。我国是第三个实现了 人工引雷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上个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做了,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 项目的支持下,大气所和寒旱所合作正在山东继续开展这一实验,希 望能对强对流天气中的雷电放电机理和强度有深入的了解。

做人工引雷,首先要有起电的云——雷暴云。我们向雷暴云发射一种 专门的小火箭。这种小火箭的尾部拖着一段比较长的金属导线,相当 于把一个比较长的导体引入到空气当中,增加大气对地放电的概率。 而什么时候发射火箭,要靠科学的判别和经验。

人工引雷的目的最早用于雷电研究。过去,人们很难对雷电进行 直接测量,因为不知道它会打到什么地方。人工引雷把雷引到特定地 点,可以集中现代化设备对雷电进行直接观测、研究。

人工引雷技术的实现,也使得人类控制雷电、利用雷电的梦想部 分变成了现实。比如可以用它对雷电防护设备和技术进行效果检验。 现在的检验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但实验室又怎能模拟出自然雷的巨 大能量和大风、大雨等恶劣的环境条件呢?又比如,雷电带来一个强 大的电磁场突变, 可能造成物种基因突变, 可以为育种实验创造条件。

而且,强烈的闪电能把通道中的大气电离,产生氮化物,雷多的地方 地里氮肥多。我们在北京延庆做人工引雷时,附近地里的双棒玉米就 特别多。另外,人工引雷人为改变了雷暴云中的电条件,也会对微物 理过程和动力过程产生影响,在我们做人工引雷实验的地区,冰雹的 发生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至于人工引雷是否能作为防雷的手段,我想这个愿望是好的,也 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雷电产生影响,但雷暴的能量非常强 大,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个雷来非常明显地减少雷电,或把它的整个能 量都释放掉。

郄秀书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电学与雷电物理研 究,现任国际大气电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气 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呢?据专家介绍, 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旷野,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也时有发 生。那么,怎样防范雷击的伤害呢?

1、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应注意以下 4 点:

第一,不能停留在楼(屋)顶。

1996 年 8 月 8 日下午 4 时,广东河源市孙某 16 岁的儿子在家看电 视,因电视接收天线有故障,便跑到楼顶摆弄天线,一声雷响,不幸 身亡。这是因为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

第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 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 的侵入。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 动数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引起爆炸。1995 年 5 月 29 日早上 6 时 许,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灰窑村一姓张的村民一家 4 口正在睡 觉,一球雷沿窗户进入室内, 接着发生爆炸导致房子起火燃烧,4 岁的女孩、9岁的男孩和妻子遭雷击不幸身亡。

第三,在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 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1993 年 6 月 5 日下午,北京市某派出所干警办公室遭雷击,正在打 电话的副队长被击倒,室内触摸到金属物的人均被过了一下电。

第四、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1986年, 湖南便有5 人在室内照明电灯和开关下被雷击身亡的报道。 1994 年 8 月 9 日晚,辽宁省新民县某村 4 名妇女围坐炕上看电视, 雷电由室外天线引入,造成机毁人伤。这是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 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2、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又该如何保护自 己的安全呢?

第一、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1994 年 7 月 9 日,湖北省南漳县民工在工棚中避雨时,一工棚内 66 人遭雷击,造成重伤 14 人,轻伤 25 人。由于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 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 吸引闪电先导。

第二、不宜躲在大树下。

当暴风雨来临时, 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 殊不知, 往往是避过了雨淋却惹来了灾祸。1995 年 7 月, 广东省遂溪县乌塘 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 2 人,伤 6人。

第三、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

1994 年 7 月 6 日下午,江苏省大丰县某村顾某在棉田打起雨伞便往 家赶,被雷击中不幸身亡,其身上衣服被打成几十块碎片,胸部和腋 窝各有一小孔,雨伞只剩下架子。1998 年 5 月 17 日上午,一对在 广东中山市打工的河南籍夫妇冒雨骑车而行,经过一桥面时,突遭雷 击,夫妇二人均被击死,当时坐在后座的妻子手持一金属柄雨伞,雷 电由伞尖导下,自行车后轮严重损毁,水泥桥面都被打了一个深 5 厘米、面积近 200 平方厘米的坑。国外也有报道,有人在高尔夫球 场在挥动球棍指向空中的瞬间遭受雷击。

第四、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活 动频率很高,雷击伤亡情况也特别严重。1995 年 8 月 3 日,广东省 顺德市乐从镇某管理区三个小孩刚刚离水上岸便遭雷击,一名 11 岁 的小孩不幸死亡,其余两个小孩倒在地上。

第五、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在雷暴天气时,开摩托车遭雷击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开摩托车而导 致雷击伤害的人可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摩托车速度快,冲一冲 便可避过雨淋了,其实,摩托车再快也不能快过雷电。1996 年 6 月

12 日下午 4 时,广东省梅州市丙村一位姓谢的女中专实习生, 搭 乘摩托车回家途中遭雷击身亡。

第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雷雨天进行室外、野外的球类活动,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这已经被国外的许多雷击灾害实例所证明。1993 年 9 月 20 日,在 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有 4 名球员遭雷击身亡。 1996 年 6 月 14 日下午 7 时,广东工业大学机电系的一群大学生冒 雨在学校足球场踢足球,一声雷响,5日被击倒,其中 2 人被送医院 抢救。鉴于户外运动的雷击事故,1998 年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在法 国主要足球赛场地安装了一大批先进的防雷设备。

除了前边所讲的几点注意事项之外,我们还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议:夏 季外出郊游或生产,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 或塑料柄雨伞;旷野中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 之外; 打雷时避雨切忌狂奔, 因为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 容易伤人;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万 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员或假 死者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二、个人防雷击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 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 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 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 桅杆等尖耸物体。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 扛在肩上。

10、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业生产同自然环境之间极强的相关性使得自然灾害的发生极有可 能使其受到影响,进而使从事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产生波动。中国有着数亿的农民,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00 亿元之巨。 2. 自然灾害的释义 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造成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的特点,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认为灾害学有三类分支学科:要素灾害学、理论灾害学及灾害对策学,分别是灾害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各相关分支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结果。 3. 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时空分布 自然灾害与人类相伴,其历史与人类、人类社会一样悠久。中国史料中也很早就有水旱风雹虫等灾害的记载,如“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尚书·益稷》)、“(成汤)十九年,大旱”(《竹书纪年》)、“秋,大雨雹”(《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诗经·大雅·桑柔》)。自建国以来的统计

数据表明,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按受灾面积排依次为:干旱(约占 64%)、涝灾(23%)、风雹(8%)和冻害灾(6%)。可见干旱和洪涝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两大主要自然灾害,1952-1989 年间,五种主要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冻害、干热风)共发生 1048 次,其中干旱发生 331 次,约占总灾数频次的 1/3。下图 1 表明,经历了 1959-1960年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从 70 年代开始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成灾面积成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旱灾合计的面积所占的比重约为 87%。表明水旱灾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头号“天敌”。 从空间范围看,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地区。处于东部江河中下游、盆地和平原的地区,主要受洪涝灾害威胁,其面积约有73.8 万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60%的工农业产值。干旱的影响则遍布全国,其中最严重的地区为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黄土高原东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次为吉林、黑龙江南部和湘、赣南部。自1949 年以来受灾面积达2000 万公顷,减产粮食611.5 亿斤。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pdf

1邹城市农业生产现状 邹城市属于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邹城市始终将建设特色生态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此外,邹城市将确保粮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并有效地对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进行落实,同时还积极推广种植优良作物品种、玉米单粒播、小麦宽幅播等先进技术,使当地粮食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据邹城市农业局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邹城市粮食总产量为66.4万t,与2013年同比增长了0.97万t。其中夏粮总产量为28.39万t,与2013年同比增加了0.42万t;秋季粮食总产量为37.99万t,同比增长0.55万t。粮食生产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 2邹城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1干旱灾害。邹城市农业干旱灾害频发,每间隔3~4a均会出现1次偏旱年,干旱年份的降水量位于450~700mm之间。其中以春旱发生频率最高,春季是农作物播种与育苗的关键季节,这一时期一旦发生干旱灾害不仅会导致农作物的播种与育苗时间推迟,还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邹城市夏季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较低,一旦夏季发生干旱灾害将会导致土壤当中的水分加速蒸发,使农作物生长由于土壤墒情不足而凋萎甚至枯萎死亡。邹城市冬季也有可能会发生干旱灾害,这一阶段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危害较轻。2010年9月份邹城市持续183d未出现有效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只有12mm,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6%,是195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并达到二百年一遇的强干旱灾害。气温持续较高,导致土壤严重失墒,不仅使当地农业、林业等遭受严重损失,还导致人畜饮水出现困难,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的平稳发展。2.2暴雨洪涝灾害。邹城市降水季节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集中分布在每年夏季的6—8月份,这一阶段的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且具有突发性强、强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暴雨灾害发生时,低洼的农田将会出现积水,一旦土壤中水分过多将会淹没农作物,并使其生长发育速度有所减缓,甚至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以冬小麦为例,若暴雨出现在冬小麦抽穗之前则极易出现大面积倒伏,地面积水将会导致土壤的通气度及根系活力明显下降,最终导致冬小麦出现大量的烂根甚至死亡。若暴雨发生在冬小麦开花后期,则对花粉成熟极为不利,极易导致冬小麦由于授粉受阻而出现“胎死”现象,使冬小麦的空壳率显著增加。若暴雨发生在小麦灌浆与成熟时期,既会对冬小麦的千粒重与成熟度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出现大面积倒伏,进而导致其品质不佳且产量不高。2016年山东省遭遇暴雨、冰雹天气过程的袭击,导致全省大部分地区均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邹城市降水量最大达到126.9mm。本次暴雨灾害导致邹城市大面积的小麦、玉米出现倒伏,棉花、蔬菜、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严重受灾,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2.3大风灾害。邹城市位于多风地带,大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丘陵、山谷等地区。大风灾害发生时往往还会出现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其中农业作为受大风影响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一旦发生大风灾害将会使其遭受严重损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设施农业而言,一旦大风强度较大,将会使大棚的棚架发生变形或扭曲,还会将棚膜掀起,并使大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大风灾害发生时还极易导致小麦、玉米等作物出现大面积的倒伏,折断植株的茎秆,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大风灾害发生时往往还伴随有暴雨天气过程,导致农作物遭受严重内涝,对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3防灾减灾措施 3.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邹城市气象局应当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使当地居民能够明确掌握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有效防御措施,保证居民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应对处理,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另外,邹城市气象局还应当定期开展素质与技能培训活动,以实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显著提升。3.2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邹城市气象局应当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确保准确地对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及强度等进行预报,实现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水平的显著提升。还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及发布平台,以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及应急保障的功能与作用,不仅能够为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还能为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运用互联网、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以确保民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做好其防御工作,以确保农业安全生产。3.3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干旱灾害发生时,邹城市农民应当以土壤干旱程度为依据及时进行引水灌溉。当地人影工作办公室也应当抓紧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既能够有效缓解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危害,还能为农业的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马瑞萍.瓜州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9,9(02):82-83. [2]王艳斌.甘肃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02):239. [3]刘飞,吕崇健.贵州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北京农业,2016(5):132-133. [4]马瑞萍.瓜州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9,9(02):82-83. [5]张金凯.湖南省吉首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北京农业,2014(27):163-164. [6]高玉兰,杨凤书,赵翠媛,等.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5):9039-9041.

[gzdl]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旱灾学案(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 1.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 区域特点 干旱区常年⑤______,很少出现⑥______ 半干旱区 十年九旱 东部季风区⑦________ 3.旱灾与涝灾 的发生特性 ?? ? ??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 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 4.灾情 (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 ?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 ⑨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旱灾 2011年春季以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近期,网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A.棉花、甜菜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D.玉米、大豆 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 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47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东部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区,对降水的需求量高,所以一旦干旱,易成旱灾.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半湿润②湿润③30%④8⑤干旱⑥旱灾⑦灾情重大⑧生长发育⑨水土资源⑩耕地多 基础达标练 1.C[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2.C[西南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3.D[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 方法技巧练

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主备人:许占雷张改审核人:毛洪珍张桂英孙晓英时间:2012-3 编号:10 【学习目标】 1.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3.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灾情特点和形成原因; 4.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难点】 1.中国旱灾、寒潮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气象灾害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 一、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 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 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B. 促使空气上升及凝结致雨。 2、台风的结构 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和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外围大风区的风速;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 3、台风发生的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多发于。 4、台风的分布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 。是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5、台风主要的危害有: 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主要的危害有:①; ②;③。 6、中国的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7、防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二、干旱 1、干旱:干旱是因而造成、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2、旱灾的特点:、、的特点。 3、旱灾的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 ,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 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中国的旱灾-------我国发生、 、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和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不同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①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②华北地区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③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④华南地区。 ⑤西南地区。 (3)旱涝关系 ①旱灾和涝灾在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②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旱灾灾情严重:旱灾导致的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5、预防措施:○a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方式,培育抗旱品种。 三、寒潮 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 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时,就爆发寒潮。 3、中国的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和,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 。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自主学习 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 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 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2 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 ) A.华北平原 B.海南岛 C.南亚地区 D.四川盆地 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最大? 巩固练习 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 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 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 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 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 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2018年1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一般较小,此次例外 C.寒潮可能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 D.寒潮一般只影响陆地,不影响海洋 6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暴雨频发③河运翻船④农作物遭受冻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探究气象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的关系

探究气象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03-18T12:40:53.38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2期作者:武莹通讯作者喇楠 [导读] 本文详细阐述了干旱、冰雹、大风、低温冷冻、连阴雨、洪涝这几种气象在自然灾害形成以及农业生产方面造成的影响,实现了对气象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气象站 751900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极端气象经常会引发自然灾害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操作。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干旱、冰雹、大风、低温冷冻、连阴雨、洪涝这几种气象在自然灾害形成以及农业生产方面造成的影响,实现了对气象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干旱气象 引言:自然灾害通常指危害人们正常生活的自然现象,而在农业生产中,气象条件的变化,很容易造成各种自然灾害干扰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人们应当深入分析气象与自然灾害形成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控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稳定运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一、气象局的农业生产服务项目 (一)规划气象技术服务工作 通过气象监测研究,完善气象技术服务工作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气象工作人员应深入广大农户中,为其提供具有农业价值的气象数据,实现气象技术与农业生产共同发展。为气象局增设农业生产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利于监督气象局的工作完成进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掌握农业生产遇见的问题,促进农业更好的开展生产作业。因此,气象局应增设气象技术服务项目,切实监督气象局的气象数据质量,发展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二)搭建信息交互平台 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有效传输,提高气象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发挥气象局的气象预测效能,促进农户及时掌握气象数据,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降低自然天气条件带来的农业经济损失,实现农业生产创收。气象局搭建信息交互平台,为农户设置信息接收气象数据的终端,实现气象数据的有效共享。例如,手机气象数据app终端、新闻栏目的气象预报等,多农户提供多元化信息接收渠道,发挥气象数据预测的信息价值。 (三)开展预警防护工作 引进前端科技技术,科学开展预警防护工作,来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业生产不良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创造农业较高的经济收益。气象局应积极预测自然天气变化,准确记录关于气象灾害的相关数据,及时为农户传输气象异常数据,并且为农户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防护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气象局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有益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因此,气象局应完善并且重视预警防护相关工作。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风暴气象 风元素具有良好的自然能量,在发电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通常情况下,风力级别达到8级时属于强风。以气象学视角来看,强风有三个级别,台风侵袭类强风,雷暴雨引起的强风,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的强风。强风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诸多影响,例如,房屋倒塌、农作物被毁等[1]。 第一,由于农户住房地处于空旷的田间、地基较浅,房屋构建成本较低等因素,造成农户房屋不具有良好的御风能力,因此强风来临会造成大面积农田房屋倒塌、房盖吹起等不良现象,为农户带来住房类经济损失。 第二,田间的农作物,需要农户浇水灌溉、施肥通风、除虫防害等田间作业,证明其生命力脆弱,难以应对强风的侵害,严重时造成农业种植绝产,威胁着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类损失。 第三,防护措施。提高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强风气象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阴连雨气象 阴雨降水持续5天以上的,降雨量超过地表3厘米的气候称为阴连雨气象。阴连雨期间,空气含水率明显上升,造成田间潮湿现象,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如果阴连雨气象出现在庄稼生长阶段,会导致已发芽的植株大面积死亡,引发病虫害,植株在减少光合作用的同时,遭受连雨与虫害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减产现象;如果阴连雨气象发生在庄稼趋于成熟阶段,雨水过涝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防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 防御自然灾害 《应对自然灾害》第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形成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2. 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3. 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树立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教学难点 生活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面对灾害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活动准备教师资源包、课件学生课前网上学习,了解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启发思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灾害” 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当前,全球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 万人丧生,造成的物质损失不计其数。 自然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灾难是人类难以避免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1. 出示研究报告 请各小组出示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现在开始组内交流你课下搜 集的有关知识,在交流中分享 2.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在课堂上一起分享有关知识,了解学生防灾避险知识储备,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具备自护自救的知识和能力。 活动二: 生命自救场--- “你有避险意识吗” ?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39 页活动园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 2. 师生交流 (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x)。(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x)。(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4)泥石流发生时,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5)地震时来不及跑要就近“躲” 。(躲在坚固的物体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地理:6.1 气象灾害 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摘要: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水、光照是必备的条件,另外还需要例如土壤性质、营养供给、风向风力等,这些条件中某个的变化,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造成减产减收。而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极端变化,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的变化,从而给作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气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种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 1农业气象灾害的产生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比如温度、水、光照等条件必须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旦某个条件发生改变,达不到作物的生长要求,作物就会停止生长,从而造成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绝收,这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就是农业气象灾害。与气象的概念略有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而言的,而气象现象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并不一定都形成灾害。相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一旦危及到作物处在生长期并造成产量变化时,就属于农业气象灾害,比如寒潮、倒春寒等。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可以有很多种类,一类是由温度因子而引起的,如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另一类是由于水分而引起的,如旱灾、洪涝灾

害、雪灾以及雹灾等;再有一类是由于风引起的风害。另外还有各种气象因子综合变化而共同作用的灾害,比如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 2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2.1冷害 每种作物都有一个最低的下限生长温度,并不一定是零下温度,有的零上几度就可能形成冷害,但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内,温度处于下限温度之下,难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使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作物的组织器官受到伤害,以至于死亡,从而导致减产或绝收,这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产生的灾害。 2.2霜冻 这种灾害也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引起,但不同于冷害,具有温度骤降的特点,一般是在温暖时期内,大气的温度骤降到很低的程度,迅速的降温引起作物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形成低温冻害,对于一些必须生长在零度以上温度的作物,一旦温度降至零度,细胞中的水分就会结冰,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冰晶的膨胀也会破坏细胞,导致作物损伤。 2.3干旱 作物生产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但如果遇到无雨或少雨天气,又不能进行及时灌溉,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水分就会缺失,同时空气也会相对干燥,植物本身蒸腾作用也会散失一部分水分,导致作物缺水,作物外观表现出萎蔫现象,如果一直无法补充水分,植株将会干枯死掉,作物无法发育生长从而大面积减产。 2.4洪涝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 大的气象灾害 xx年第4期 (总第6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41xxGeneral 1No 164 【农民?农村?农业】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 孙杭生, 徐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210044) 摘要:我国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 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气象灾害的类型有:原生气象 灾害、次生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冻、灾害。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P 458 文献标志 码:A :2) 203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I PCC (, 过去50年发生的气候变化有90%以。近百年来, 我国年平均气温增加015~018℃,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 历来就是气象灾害严重多发地区, 气候变暖。在全国每年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中, 气象灾害占71%, 高居自然灾害首位。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占G DP 总值的3%左右, 占G DP 增加值的10%以上。 一、气象灾害类型分析 原生气象灾害通常就叫气象灾害, 是大气因子直接作用于受害体(人类的生命、财产等) 产生的灾害, 例如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害、寒潮、冰雹、台风、干热风、雷电、高温热害, 沙尘暴、以及大风、大雾等。从词语学的意义讲, “次生”就是“再次生成”、“第二次生成”的意思。次生气象灾害就是再次生成的灾害, 是大气因子作用于非气象因子而间接地对受害体造成的损害, 它与原生气象灾害具 有某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例如, 暴雨(气象因子) 作用于山坡(非气象因子) 而引发泥石流所谓“衍生”就是“嬗变生成”、“演变生成”的意思。气象衍生灾害是由于原生、次生气象灾害的发生而嬗变生成

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六章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教学案

第一节气象灾害 一、洪涝灾害 1.含义:洪涝灾害是因□01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02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区 3.危害 (1)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06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07基础设施,造成人员□08伤亡、□09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10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11人口密度、□12经济发展水平。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东部季风区□13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山区。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A.内陆地区B.极地地区 C.沿海地区D.高山地区 答案 C 解析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旱灾害 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期□01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02土壤缺水的 □0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2.旱灾分布

3.危害 1.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2.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高低B.海陆位置 C.植被密度D.气候特点 答案 D 解析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提示不一定。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减少形成的。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也很高。 三、台风灾害 1.定义:在热带或□01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0212级以上。 2.结构:由□03台风眼、□04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构成。 3.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05高的海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06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0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08夏秋季节。 4.危害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产量不仅与一国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人口、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关,还与一国的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极易受灾害袭击且受灾严重。因此,要制定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必须研究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本节分析所用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所调查的2004~2008年农民种粮行为的微观数据;另一类是基于年鉴数据,涉及国家自然灾害及粮食产量的宏观数据。 Chapter two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on food security Grain prod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such as the arable land area of a nation, the population of farm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natural calamitie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natural calamities in China are varied with high frequency, covering large areas, and easy to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m. Therefore, we need to make appropriate grain security polic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to the grain production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this chapter, the data we will utilize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micro data concerning the grain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based on our survey between 2004 and 2008, and the other grounds on the data of yearbook related to the natural calamities and the grain output in China.

我国近20年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年份分析与预测

我国近20年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年份分析与预测 摘要: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对阻碍农业发展,本文搜集了我国近20年的旱灾和水灾的受灾面积,通过灰色系统的理论方法,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剔除重灾和轻灾年份得出相关中灾年份,根据这些中灾年份序列利用灰色系统模型的GM(1,1)模型进行建模,对模型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次中灾年份的预测。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灰色关联分析GM(1,1)模型预测 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之计,那自然对农业气象的关注就显得愈发重要。农业气象灾害在农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灰色系统的学习与了解,可以发现农业气象灾害系统也是一个信息部分可知,部分未知的灰色系统。因此通过查找数据,找出近20年来中国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分析并建模预测。 正文 1、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统计年鉴里关于农业的统计数据。 2、灰色关联分析与灰色模型建立 通过查找中国统计年鉴得到近20年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合适的GM(1,1)灰色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测,是否可以进行模型预测。 2.1、数据处理 根据查找到的统计数据,旱灾和水灾在近20年来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比值为77.62%,可见旱灾和水灾为农业气象灾害里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旱灾和水灾来进行系统预测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而统计中国农业受灾情况时用的指标是受灾面积,但是每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是不同的为使得每一年受灾程度具有可比较性,方便对灾害的研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处理,我们定义,某一种气象灾害当年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当年总播种面积的比值为该种气象灾害的受灾率即为: 某种气象灾害的受灾率=该种气象灾害当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当年总播种面积 由数据可得出表1: 表1 1990年至2010年我国水灾和旱灾受灾情况 年份水灾受灾率旱灾受灾率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一、洪涝灾害 1.含义:洪涝灾害是因□ 01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02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区 3.危害 (1)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 06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07基础设施,造成人员□ 08伤亡、□09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 10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 11人口密度、□12经济发展水平。 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东部季风区□ 13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山区。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 A.内陆地区B.极地地区 C.沿海地区D.高山地区 答案 C 解析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旱灾害 01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02土壤缺水的现象。 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期□ 0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 2.旱灾分布 3.危害

1.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2.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B.海陆位置 C.植被密度D.气候特点 答案 D 解析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提示不一定。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减少形成的。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也很高。 三、台风灾害 02 1.定义:在热带或□01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 03台风眼、□04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构成。 2.结构:由□ 06 3.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05高的海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08夏秋季节。 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0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 4.危害 1.判断正误。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和防治技术 一、园艺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技术: 1、风害的危害及其防御: ⑴危害:①影响园艺植物的生产量,降低光和效率;②造成植株体发生机械损伤,生殖期落花落果;③会使木本园艺植物产生偏冠现象,影响植株美观性和经济价值;④大风天气易使土壤沙化,地表覆盖物减少;⑤在生殖生长期内会影响正常的传粉,花器受损,影响结实的产量。 ⑵减灾技术:①注意园地的选择,避免在严重风害多发的风道和上风口等区域建设;②改造自然条件,营建防护林(特别是在盛行风的迎风面栽植树木,多可选用高大的乔木作为主护林带,低矮的乔灌木作为副林带)③选择适宜品种,大风多发区不适宜种植高小抗风能力差得植物;④加强综合管理(如水肥的管理,枝叶的修剪,植株密度的选择等) 2、低温灾害及防御: ⑴防御措施:①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的园艺作物及品种; ②生产期内加强园艺植物田间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培育壮苗植株,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性; ③进行人工低温防治措施(通过灌水增加土壤空气湿度和热容量,减缓变温幅度;采用烟熏法,减少地面辐射散热,增加近地层的热量,大量烟粒可作为吸湿性的凝结核促进空气中水分凝结放热,减缓降温;也可以人工降雨、喷水或根外施肥、覆盖等措施)④对以受害的植株要及时清理或修剪,避免成为病原载体,造成次生灾害;⑤加强秋季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减施氮肥,促根生长,进行修剪摘心,增强抗寒性。 3、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的基本原则: ⑴以人为本的原则 ⑵以效益优先的原则 ⑶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原则 ⑷不同灾种采取不同防灾减灾对策的原则 ⑸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杨晓光李松茂等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