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师素养大赛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题库(含答案)

苏州教师素养大赛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题库(含答案)
苏州教师素养大赛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题库(含答案)

苏州教师素养大赛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题库(含答案)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BCD)。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CDE)。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BCDE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

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B)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D)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H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

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D)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D)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

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2019年教师业务素质培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9年教师业务素质培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线是 A.转变教育的发展 B.转变经济的发展 C.转变科技的发展 D.转变文化的发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B.德育为先 C.能力为重 D.全面发展 3.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 A.民主法治 B.爱国主义 C.自由平等 D.公平正义 4.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A.热爱学生 B.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 C.集体主义 D.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5.以学生为本就是给学生提供

A.最合适的教育 B.最优质的教育 C.最先进的教育 D.最特殊的教育 6.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品质是 A.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B.团结协作 C.为人师表 D.廉洁从教 7.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8.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10.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立即指示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抽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12.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13.教师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擎领地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A.比较结课 B.归纳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5.个体生长过程有两个高峰,其第二高峰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 2 A B C D 3 A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

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A】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 D 5 A B C D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 A、美国 B C D 8 A B C D 。9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D】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 D。11 A B C D 12 A B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答案解析】: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1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编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新课程理论部分(50分) 一、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 2.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5分) 3.说说“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内涵的区别。(5分) 4.说说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5分) 二、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依据新课程理论,写出下列案例的分析。(15分) 师:课文最后一节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生:(读)“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在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生:这里的“痕”字用得好。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电线在远处,又有点高,看不清楚。 师:说得很好。但是意思还没表达完,还要补充一句。 师: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 (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说) 师:我们相信她会把意思说完整。 生: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了一丝痕迹。 师:说得多好!大家看,她笑了,这是胜利的微笑。(教室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氛)还有吗?请看那个“嫩”字。作者形容天空为什么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一时无人举手) 师:妙不可言,是不是? 生:“嫩”是不是说颜色浅?

生:因为刚下过雨,天空有透明的感觉。 师:是颜色浅?是蓝的透明?是春天的天空也充满着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大家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由你们自己去体会。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很有味道,这就行了。 2.结合你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自己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做法。(15分) 教学设计部分(50分) 请依据新课程理论,对《爸爸的咳嗽》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50 分) 爸爸的咳嗽 自从我家搬进新居以后,不知怎的,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有时咳得厉害,有时咳得轻些,有时却又像没病似的。 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家朝南的窗户打开,东南风吹进来时,爸爸就咳得厉害。难道爸爸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吗?我悄悄地记着观察日记: 2月22日阴天北风不咳嗽 3月 8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3月10日雨天北风咳嗽轻了 4月19日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4月21日阴有雨北风不咳嗽 4月22日晴转多云南风有点儿咳嗽 5月 1 日晴天东南风咳嗽厉害 啊,果然如此! 有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走出家门不远,一阵东南风吹来,我们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爸爸突然咳嗽起来。我抬头一望,远处硫酸厂的烟囱冒出的烟气正随风飘来。我猜测着,爸爸的咳嗽,大概就是这烟气造成的吧?

教师礼仪知识试题(含答案)

教师礼仪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 礼貌 B 礼节 C 礼仪 D 仪式 \ 2、礼仪的核心是()。 A 宽容 B 自律 C 平等 D 适度 3、男士着西装时,内着衬衣衣袖的长度通常要长出西装衣袖约()。 A 厘米 B 厘米 C 厘米 D 厘米 4、、戴首饰时在数量上以少为佳,总量上不宜超过()种。 A 1 B 2 C 3 D 4 5、穿浅色西服套裙时,应注意()。 A 穿短袜 B穿彩色丝袜 C 光腿 D穿肉色长统丝袜 6、与西装最配套的鞋子是() A.猪皮鞋 B.牛皮鞋 C.羊皮鞋 D.驼鸟皮鞋 ! 7、领带最好选择()面料,以显得优雅且四季咸宜。 A 真丝 B 棉 C 羊毛 D 麻 8、网络交流时应注意()。 A 不要侵害他人隐私 B可以盗用他人的ID C可以发布带有病毒的资料 D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说什么没关系 9、办公室不正确的礼仪有() A 谈吐文雅 B 文明办公 C 上网聊天 D 不玩游戏, 10、教师出席正式晚会,男教师以()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女教师以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为宜; A 深色 B 浅色 C 花色 二、判断题:6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师要按时进课堂。() % 2、学生起立时教师可以不还礼。() 3、家长来找老师,教师很忙就自己做自己的事,甚至驱赶家长:“你来干什么。又没请你来”() 4、与学生交流,不需要用“请”字。() 5、学生向老师问好,教师不理睬。() 6、可以携带已经关闭的通讯工具进课堂。() 7、教师的发型简练。发色自然。妆容宜得体。饰品搭配协调、雅致。() 8、会议期间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听手机。() 9、办公室是课间休息的地方,我想抽烟就抽烟,不必去管他人的感受。() 10、家访就是向家长数落学生的不是,然后批评家长教育无方。() 11、进入校门时,主动向门卫及值班教师问候:“早上好”、“下午好”或“你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排好车辆。() " 12、夏天天气热,教师可以穿吊带、背心进教室上课。()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20187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2018.7(附答案) 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A】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他人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5、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C】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知识竞赛试题(供参考)

南湖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40分) 1、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_______________能力、_______________能力、_______________能力、_______________能力。 3.识字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9.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10.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1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12.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1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二、选择(3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字。 A、25万 B、40万 C、100万 D、145万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请你从下面选出正确的答案。() A、教师与学生 B、学生与学生 C、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 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教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教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6.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17.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8.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 D )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 等自愿 19.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C )。 A.党委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董事会负责 制 20.(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5年

21.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2.《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C ) A.社会利益 B.经济利益 C.公共利益 D.国家利益 23.高等学校设立(D ),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成果等有关学术活动。 A.行政会议 B.校务会议 C.党委会 D.学术委员会 24.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 D )进行考核。 A.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B.政治思想和工作成绩 C.政治思想和工作态度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25.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是(D ) A.参加进修和培训权 B.参与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26.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A )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教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______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 发展经济 B. 文明建设 C. 国民素质 D. 教育 2. _______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A. 人力资源 B. 公共资源 C. 社会资源 D.财政资金 3. ______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A. 大胆探索 B.改革创新 C. 勇于实践 D.优质教育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以______为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A. 改革创新 B. 打造高效课堂 C. 提高质量 D. 促进公平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A. 全面发展人才 B. 社会需求 C. 提高教师素质 D.提高质量 6. 到______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 2020 B. 2015 C.2010 D.2025 7. 构建体系完备的______教育,要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A. 长期培训 B.终身 C. 短期培训 D.义务 8.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_______,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A.教育部门 B.社会 C. 政府 D.学校 9.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_______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 青少年 B. 适龄儿童、少年 C.未成年人 D.公民 10. 国家实行______年义务教育制度。 A.三年 B. 五年 C.九年 D. 十二年 11. 凡年满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周岁。 A.5、6 B.6、7 C.7、8 D.6、8 12.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____________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 人民政府 D.国务院 13.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___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教师职业道德文明素养知识竞赛试卷

教师职业道德文明素养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 1.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 B )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3.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4.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5.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A)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人格魅力 6.(C)是教师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 A、少争多让,善于倾听 B、容忍异己,理解宽容 C、坦诚相见,赞美欣赏 D、巧用语言,珍惜情谊 7.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C )和主干地位。 A、重要 B、首要 C、核心 D、主导 8.教师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健康而稳定的心态,这是其(B )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A、智力 B、意志 C、心理 D、人格 9.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是古代先贤什么行为在当代的延伸(B ) A、诲人不倦 B、反躬自省 C、教学相长 D、为人师表 10.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质是(C) A、传承和弘扬 B、改革和发展 C、教书和育人 D、实践和创新 二、判断题:18% 1.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2.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影响学生最好的资源。(√)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Χ) 4.现代社会通讯日益发达,我们可以采取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与老师沟通,上门家访这种形式就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Χ) 5.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6.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极大的责任心和热情。(√) 三、填空题:52% 5.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6.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勒令未成年学生(退学)。 7.(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个方面内容是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法制知识竞赛试题+完全版答案

“教师法制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2.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D)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4.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C)。 A.党委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董事会负责制 5.(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5年 6.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C) A.社会利益 B.经济利益 C.公共利益 D.国家利益 8.高等学校设立(D),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成果等有关学术活动。 A.行政会议 B.校务会议 C.党委会 D.学术委员会 9.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D)进行考核。 A.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B.政治思想和工作成绩 C.政治思想和工作态度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是(D) A.参加进修和培训权 B.参与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11.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A)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12.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的是( C )的颁布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 13.我国教师的法定身份是(D)。 A、自由职业者 B、公务员 C、公务员兼雇员 D、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小学语文教师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课标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1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2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简答题(40分) (一)《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素养试题及答案

教师素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C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C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B )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D ) 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C )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

教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竞赛题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______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 发展经济 B. 文明建设 C. 国民素质 D. 教育 2. _______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A. 人力资源 B. 公共资源 C. 社会资源 D.财政资金 3. ______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A. 大胆探索 B.改革创新 C. 勇于实践 D.优质教育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以______为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A. 改革创新 B. 打造高效课堂 C. 提高质量 D. 促进公平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A. 全面发展人才 B. 社会需求 C. 提高教师素质 D.提高质量 6. 到______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 2020 B. 2015 7. 构建体系完备的______教育,要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A. 长期培训 B.终身 C. 短期培训 D.义务 8.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_______,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A.教育部门 B.社会 C. 政府 D.学校 9.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_______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 青少年 B. 适龄儿童、少年 C.未成年人 D.公民 10. 国家实行______年义务教育制度。

A.三年 B. 五年 C.九年 D. 十二年 11. 凡年满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周岁。 、6 、7 、8 、8 12.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____________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 人民政府 D.国务院 13.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___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A. 低于 B. 高于 C.不低于 D. 等于 14.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16.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17.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

刘杜镇中心学校教师素养竞赛 一、选择题:(15*1=15分)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B) A、克伯屈 B、伯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20187

教师素养知识竞赛试题2018.7 (附答案) 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A】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他人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5、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C】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6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了学校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

教师知识竞赛试题(DOC)

好里堡中小学校教师综合知识竞赛试题 抢答题(第一轮)★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答:孟子 2、奥运会旗是:"五色环"旗,其中黄色环代表: 答:亚洲 3、中国象棋”楚河汉界“跟那两个历史人物有关? 答:刘邦、项羽 4、为了维护个人隐私,银行会在营业柜台外多长距离设置排 队等候线? 答:1米。 5、位于香港的亚洲第一大海港叫什么? 答:维多利亚。 6、我们现在实行的八小时工作制度最早在哪个国家出现? 答:英国。 7、中医理论中,五色对五脏,那么白色对应的脏器是什么? 答:肺 8、以钟表和军刀闻名于世的欧洲国家是? 答:瑞士。 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答:《春秋》。 10、美术中的“三原色”指哪三种颜色? 答:红、黄、蓝。 11、我国文学名著《子夜》《四世同堂》《阿Q正传》《寒夜》 的作者是分别是? 答:茅盾、老舍、鲁迅、巴金。 12、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斗七星”,天文学上称之为哪个星座? 答:大熊星座。

个人必答题(第一轮)1号题★ 1、吃多了皮蛋会造成哪种重金属元素中毒? 答:铅。 2、阿拉伯民间故事总集《一千零一夜》又名什么? 答:《天方夜谭》。 3、用来测量钻石重量单位是? 答:克拉。 4、由法国人大卫贝尔创立并在电影《暴力街区 13》中展示 的极限运动叫什么? 答:跑酷。 5、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研兴校。 个人必答题(第一轮)2号题★ 1、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什么沙漠? 答:塔克拉玛干沙漠。 2、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 答:梅兰竹菊。 3、壁虎在遇到敌人攻击,很危险的情况下会舍弃身体的什么 部分逃走? 答:尾巴。 4、“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现在哪个城市?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唯亭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2.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2011最多能写成()个不同非零自然数的和。 7.有一本书,买9本需22元多,买11本需26元多,这本书每本()元。 8.如果数学小组中女孩人数比全组人数的50%少,而比全组人数的40%多,那么这个数学小组最少有()人。 9.一个凸多边形有n条边,它的内角和是()度。 1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11.从0到2011共2012个自然数,从中任意取出两个数并求和,共可以得到()种不同的和。 12.将从1开始到2011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1921……200720092011,则这个数是()位数。 13.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π值取3),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连续流淌10分钟将流掉( )升水。 1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月每户用水3吨以下,每吨1.80元;超过3吨的,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4.30元,已知甲、乙两户用水量的比为3∶4,甲户交水费()元。

2021年教师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 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