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职业判断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回顾

Yetton和Zimmer(1983)发现:三种形式的团组都优于审计人员的单独判断,但三种形式团组的审计判断绩效并无显著差异。而Trotman(1985)以更加复杂的背景进行研究,发现:复核型审计团组和互动型审计团组的判断绩效明显优于组合型团组和个人审计业绩。Ashton(1991)报告了他的两项研究内容:一是错报影响的发生次数,即财务报表单个账户受到错报影响的概率;二是导致错报的因素的发生次数,即特定账户发生错报的潜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最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在识别财务报表错报方面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具有相似经验水平的注册会计帅在错报原因和影响的认知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审计经验与具体审计业务相关联,特定的审计经验与特定的知识类型相关联。Hackenbrack 和Nelson(1996)在激励因素怎样影响审计判断绩效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当审计人员面临一项客户的激励时,会出现与激励相符的允许客户采用激进的报告方法的行为。对于责任因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审计人员判断的绩效是否受复核人的影响,或受自己需要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某些判断的影响。Trotman(1998)指出,信息加工理论(特别是透镜模型)的引人使得审计职业判断领域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如审计判断中的策略捕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启发性和偏误、假设生成、信息寻找和信息选择、知识和记忆、群体决策、决策辅助工具、其他环境和激励因素等。Goodwin(1999)对代表性启发法方法进行了检验,发现:有经验的审计师在使用代表性启发法时,同样存在判断偏误。

二、国内文献回顾

秦荣生(1999)提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准则的判断,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做出判断最后提出审计意见。谢志华(2000)得出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多和增强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经济业务事项不确定性的增强,使得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 经济业务事项不确定性的增强也使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进行选择的余地增大,从而为会计作假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黄云炼(2005)发现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的抵制能力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力量状况以及审计人员做出偏差行为的制衡因素。荆淑彦和荆义朴(2006)分析了影响职业判断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在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外部加强监管的措施建议。李氟(2006)构建了审计职业判断效率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关注审计判断,提高审计质量”。周铁光(2006)认为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于团叶和张其秀(2006)通过对职业判断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六点思考,不仅涉及到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而且还将思路拓展到了审计收费模式和法制建设上。张晓岚等(2006)也从重大疑虑事项出发,研究了注册会计师依据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重大疑虑事项实施审计判断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新旧准则规范中,对重大疑虑事项界定的不确定性、对依据重大疑虑事项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类型规范的或缺性是导致诸多审计判断差异的主要原因。安巧珍(2006)认为影响审计人员的因素包括性格、智力技能、陈述性知识和努力程度等,因此审计判断绩效的改善应从以上方面入手。何鹏举(2006)详细阐述了报表审计中需要运用的职业判断,并提出要更多关注被审计单位账表以外的东西。

三、研究展望

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的历史比较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积极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从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来看,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急需深入研究中国背景下的审计判断问题,以改善我国审计人员的判断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