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_教育部部长周济新闻发布会实录

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_教育部部长周济新闻发布会实录
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_教育部部长周济新闻发布会实录

◆新资助政策每年资助500亿元,受助学生2000万人

◆要把更大的努力放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的目标上◆着力解决高校2000多亿元建设债务

◆将对中考和高中阶段入学进行较为重大的变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周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绩巨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方向正确,为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学子提

供了有可能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机会。

过去这些年,我们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

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西部地

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

除青壮年文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积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等等。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统

筹城乡、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

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的

规模、结构、质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

了促进教育公平,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

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

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

平的重要方面。温家宝总理前几天在

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座谈时,特别提

到了穷人教育学,他说希望教育部

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家庭和孩

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放的,让

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这就是穷

人的教育学。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

健康发展,必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必须认真研究

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

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切实解决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国家采取了

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助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义务教育阶段,

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

学杂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

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职

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

家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

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工

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还远远不够,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教育部部长周济新闻发布会实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表述:“每年资助500亿

元,受助学生2000万人。”具体地说,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

500亿元,受助学生约2000万人,其中

包括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我国高等教育从此将形成国家奖

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将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国家助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

习、半工半读,学校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体系。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将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最近几个月,为了推进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落实,按照中央的部署,财政部、教育部积极配合,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各高等

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新的资助政策推进工作顺利,各方面反映良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

关怀教育工作。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召开,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指出要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总书记的讲话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备感振奋。我们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办好让人

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很高兴、也很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我国这两年提出教育公平的理念,最突出的体现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近年来农村教育工作的确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您认为工作中还有哪些

需要提高的地方?周济:非常感谢你提出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第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因为农村教育量大面广,影响广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多达1.5亿,要把我国建立成人力资源的强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离不开办好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办好农村教育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都有重大意义。

所以2003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以更大决心、

更多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几年采

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一是加快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到今年年底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要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义务教育将要完成。

二是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教课书本费和补助寄宿费。这项政策惠及了1.5亿的贫困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所以广大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三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国家

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全部责任,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是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对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这些重大改革措施和新的制度改革,使得多年来影响和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的教育还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义务教育要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实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的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奋斗。

所以,今后我们要把更大的努力放在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的目标上。一方面继续加大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老师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新京报》记者:现在高校饭菜涨价,有的高校为稳定菜价已经倒贴钱了。家庭贫困的学生可能感到压力更大。请问中央会不会出台新的政策帮助这些学生?第二个问题是高校负债的问题,比如说吉林大学这样的问题,国家会不会帮助他们偿还债务?或者是有其他的办法?

周济: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由于市场伙食原材料的上涨,确实对学生食堂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继续稳定学校食堂的价格,保证好学生的伙食。从去年以来,教育部已经连续发了4个通知,采取了3个方面的主要措施:第一是希望各个学校高度重视食堂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堂的管理,挖潜增效,同时加强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的食堂管理,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第二是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实际情况,

各个食堂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在挖潜

的基础上,如果还不够,由学校给予

一定的补贴,同时各级政府纷纷采取

措施给出一定的补贴。第三是要特别

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要

求今年的助学金的数量大大增加,惠

及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我们要求尽

快把学生的助学金发到他们手上,同

时要特别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

伙食问题。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现在

整体来说全国高校的食堂办的还是

很好的,整个情况还是稳定的。当然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高校

的债务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地解决这

个问题。大家知道在世纪之交,我国的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式发展机遇。2006年高校招生规模540

万人,1998年招生规模108万人,正好

是1998年的5倍。高等教育的发展意

义是重大的,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对

于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于我们实

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都是一次伟大的奠基工程。

现在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达到了23%,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从高等教育的

精英化阶段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阶段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发展,迟早

都是要发生,问题是什么时候实现这

样一次跨越。1998年的时候有两种选

择,一种是再等三五十年,条件成熟以

后再发展,一种是克服困难实现这个

跳跃。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

支持下,全国教育系统抓住机遇,艰苦

奋斗,实现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现在的学生人数已经是世

界第一位。当然,我们的硬件条件也

要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而且现在学生

学习、生活的条件比1998年的时候也

有了很大改善。这也是教育质量提高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要付出成

本、付出代价。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学校的

基本建设大大加强,固定资产增加了

很多,我们高校现在的账面固定资产

大概是5000亿元。这5000多亿的账面

资产,现在估价的话,这个资产实际

是大大增加了,所以我们是抓住了机

遇。在这5000多亿资产的形成过程,

国家基本建设的财政收入大概500多

亿元。形成的债务大概2000多亿元。

还有2000多亿元是通过各方面的努

力,通过全社会的支持来解决的。在

这方面,各地的地方政府、社会各界

和广大人民群众确实给了很大支持。

所以这样来看,2000多亿元的高校债

务应该说是历史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像有些同志想

象的那么严重的一个问题。当然在这

个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不

善的问题和不勤俭节约的问题,甚至

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这都是客观存

在的,但是这不是主流,是支流。

这2000多亿元的高校债务,我们

是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地解决它。从

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加大财政投入,

将来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对高校

的生均拨款都会增加投入,逐步偿还

基本建设债务。为了解决当前的问

题,我们现在得到了银行界朋友的支

持,我们将把一部分短期的银行贷款

转变为长期的贷款。同时,我们也要

求各学校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采

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偿还债务。比如

说可以进行土地的置换,因为我们在

建设新校园过程中,其实形成了很多

新的资产。有一部分校园是可以置换

的。实际上很多学校通过校园置换,

已经把这部分债务偿还掉。当然我们

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资金管理、基

本建设管理,不允许随意的产生债

务。同时,要加强勤俭节约、勤俭建校

的教育。

刚才提到的吉林大学,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它解决债务问题,前面提到的几条措施都可以做到。吉林大学通过过去几年发展,它现在的占地面积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大学,它只需要做一部分置换,全部债务就可以偿还。当然有些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现在地方政府正在帮助我们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要加强管理,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但是我想强调,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的同志老说国外的大学没有那么多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但是到美国看看,一百年前买了很多的地、建了很多的大学,这对他们一百年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且就在最近,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包括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投入巨资进行大学的基本建设。所以,我觉得应该辩证的、历史的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在世纪之交的这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它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央电台国际频道记者:现在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方式很多,有政府提供的、有民间的、有基金会,请问周部长,现在有没有一种机制让学生很快获得这些信息,及时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帮助?

周济:你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次中央下决心建立了一个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当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也动员和欢迎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形成这样一个资助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政府投入为主,这是指非义务教

育阶段,每年资助500亿元,受助学生

2000万人左右。同时广泛动员和依靠

社会各界大家一起支持帮助广大孩

子能够圆上学梦。政府是最大的“圆

梦人”,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帮助

孩子们圆梦。所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

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资助体

系。据我们了解,社会各界都非常热

心,包括地方上的各级组织,还有很

多慈善机构,大家都在共同做这件事

情。社会各界大概能够资助到数以亿

计的款项,好的情况到十几个亿,这

样整体形成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

社会资助虽然占的比例不是很

大,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我

们整个社会的一份爱心,对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非常重要。当然我们很希望社会赞助

也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的整个资

助就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

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

费减免及社会资助有机结合的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我

们要把这个体系建设成一个好的信

息系统,把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们,让

大家有一个充分的交流渠道,让孩子

们都知道怎么样能得到资助,资助会

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样会使得社会

更加关心这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

正在进行过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好,有很多

政策性问题,我们既要使孩子们得到

资助,同时能够有健康的心理,能够

更加自立自强,健康成才。

举个例子,教育基金会要建立这

样一个制度,将所有的社会捐助都进

行登记,根据捐助者的愿望是要跟踪

学生的情况还是委托基金会来做这

个事情,分别进行登记。在网上公布

的时候,也要告诉学生这个资助者是

愿意跟踪的还是不愿意跟踪的。学生

经申请得到资助后,那些愿意跟踪受

捐助学生的捐助人,同时,学生本人

也愿意被跟踪的,可以建立长期的资

助关系。有些捐助人委托基金会来做

这件事情,学生也喜欢不直接联系,

这样也可以。所以应该整个社会一起

关心这件事情,同时给孩子们创造良

好的健康的受助氛围。

美国有线电视网记者:我有两个

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投入了

很多力量发展教育,但是我不是特别

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教师仍面临这么

多挑战、需要克服这么多困难,教育

部做了哪些工作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

他们的生活水平?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

正在致力于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创新型

国家,但是现行这种教育方式,有些人称

之为“填鸭式”教育方式,是否能够使中

国达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目前大学考

试的方式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有利于培

养创新精神?

周济: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对

于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中国有

一个良好的传统就是尊师重教。现在

党中央、国务院和全体人民群众对教

育高度重视。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

基础在教育。”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

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

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必然选择。胡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

史时期要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

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

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

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这些年教育

投入不断的增加,今后还要继续快速

的增加。

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实际是用

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收入

和待遇。因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你刚才提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要继续把教师的待遇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胡总书记在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

所以《教育法》、《教师法》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都规定了教师的收入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一点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大家为了孩子的成长,都希望最优秀的人去当老师。要让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来当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待遇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有2.5亿学生,1400余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所以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我们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实践精神、实践能力,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总体来说在世界上质量都是比较高的。我们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教育中很致命的一个问题。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光靠考试制度改革就能解决的。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从整体上解决

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根本问题的全

面措施。

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包含这样几

个方面:首先坚持将育人为本、德育

为先、立德为本作为学校的根本任

务。其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

们在基础教育方面进行了新一轮的

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展。第三,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学校体

育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第四,

我们要动员全社会一起来努力,学

校、家庭和社会一起来组成学生的素

质教育网络,一起推进学生的素质教

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招生和考试

评价制度的改革也会占有非常重要

的位置。而这个改革最重要的还是用

人制度的改革,社会对人才观念的改

变。

同时,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也

要德、智、体、美全面的评价,得出一

个综合的指标。我们将会对学校的素

质教育提出基本要求,加强督导工

作,将来要把素质教育成果作为主要

衡量指标。当然,回避不了的就是考

试制度的改革,这项改革应该积极

的、稳妥的进行。高等教育的考试制

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我想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还是对

它的短处进行改革,同时也发挥它的

长处。

我们想把中等学校考试,高中阶

段的考试、招生作为改革的重点。因

为我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均

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是我们国家必

须承担的责任,家庭必须承担的责

任,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良好的义务

教育。所以我们想在高中阶段的中考

和高中阶段的入学招生问题上进行

比较重大的变革,希望大大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他们

素质教育的质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新的资

助政策体系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

学生资助力度非常大。每年2000万受

助学生中有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

生,请问这一点是基于什么考虑?

周济: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

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

变革和历史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告中提出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其中

有3句话:“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请大家注意“大力发展”“加快发

展”就是指职业教育。这几年在中央

的领导下,在大家的支持下,职业教

育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们经过这几年

的努力,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突

破800万人,在校生达到2100万人左

右,这是我国教育宏观调控的重大成

果,生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

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依然是

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但是它

又太重要了,请大家注意,这次资助

体系中明确提出目标是让所有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

职业教育。中国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

育之后,整体宏观结构应该是什么样

呢?我们希望是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

中有一半少一些的初中毕业生上高

中、上大学,有一半多一些的初中毕

业生能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就

业岗位。同时高中生升入大学,其中

也要有一半左右上高等职业院校,有

一半左右上本科院校。所以大家可以

看到,将来青年一代当中,多数学生

都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者高等职

业教育之后进入就业岗位,所以职业

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整个教育发展

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惟祎◇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事业的改革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代表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盼。教育要使人民满意,就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成果人民共享。学校是否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看其教育目的观“为了谁”,即教育活动是否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看其教育动力观“依靠谁”,即建设发展是否以教师的劳动和创造为立足点和根基;看其教育自觉观“我是谁”,即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行为是否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学生的成长是破解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之匙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成长,是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心愿。既然大家对待教育的根本态度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本着协商的精神,一起来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方式,在诸多绝对性的意见中达成相对性的一致,以此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点。如果学校提供的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正向的转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家长感知到学生的成长,教育距离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就不远了。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教育服务,是教育者应为之努力的方向。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长期以来,大人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视角去审视孩子的世界,总以为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总想去替他们做主,使之成为大人思想的复制品和应声虫。殊不知,孩子也是人,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思维能力,在某些方面的认识水平甚至胜过成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天赋的学习权利,有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接受什么样教育决定的自由。在教育中,孩子的想法是最不该忽视的,学生的选择是最应该尊重的,一切有效的教育皆从这里开始。 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校的教育活动。很多德育活动,之所以成效不显著,一是形式化,学生在无意之中充当了为大人表演的道具。然而,什么也逃不过学生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教育具有不可试错性,稍有不慎就会抵消之前所有的教育成果。二是缺乏教育性,在确定“做什么”活动之前没有想好“怎么做”“为什么做”,没有释放出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的多方面教育意义。学校的任何活动,只有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设计和指导,使丰富、真实的教育性蕴含其中,才能达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一切教育问题,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都会迎刃而解的。 依靠教师的力量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立本之基 教育发展依靠人民,关键的是依靠教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过程中,教与学的任务、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依靠教师的力量,就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研修,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教师是需要智慧与道德并重的职业,德才兼备是对教师本然的要求。学习,是教师本能的职业需要。学然后教,通过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境界,教师的智慧才不会枯竭,德行才不至枯萎,师者的身份才能得以维系。 依靠教师的力量,就是深入发展学校的文化,滋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育事实中践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教师群体的思想特质和精神气质,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自己的教育生命与学校的文化同生共长。教师也是学校文化的享有者,文化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和学术养分,滋养着教师的教育素质,升华着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展着教师的精神疆域,从而向着教育家这一目标迈进。 坚守教育的本色是获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必由之路 教育成果人民共享,最核心的是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学校把自己的教育事业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者不把自己看做教育精英而当成普通群众的一员,就是坚

【新闻传播论文】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与新闻教育改革

【新闻传播论文】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与新闻教育改革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中,新媒体的来临逐渐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网络媒体技术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现代化的传媒行业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本文就当前新闻传播变革和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提岀个人的看法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变革;新闻教冇改革 社会一直在不停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在不停发生改变,所以当人们需求发生变化时, 新闻媒体自身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发展大家喜爱的新闻教育岀来。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变革和新闻教冇改革的要求 (-)更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新媒体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1]。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讣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髙,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苴是在目前的新媒体行业中。与此同时,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新闻"以及"互联网+广告" 等模式都势必会成为日后传媒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大众和实际的发展需求, 完善和创新新闻教冇内容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有关新闻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且还能够提高英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一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满足传媒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能够提髙新闻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在过去传统的传媒行业中,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内容等,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收集有关的新闻资料,然后对新闻当事人或者是一些知情人进行采访,最后对其进行整合和处理再发布新闻。随着当前媒介融合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一泄程度上对传媒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相关新闻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地提髙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相关新闻工作人员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新闻作品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2]。因此,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中新闻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不仅要非常丰富,而且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地学习有关 文化、历史等多方而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髙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变革和新闻教冇改革的现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建新路小学张婷 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 表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讨论中的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大讨论活动中,我认识到要用同样的爱心对待每一个

学生,于是在我意识到任教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的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学科。也曾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音乐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1891175.html,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改革 作者:王漱蔚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2期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弊端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入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10-02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0%;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可见,我们正全面步入新媒体社会,而学生和青年群体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一、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弊端 1.理念陈旧。目前,大多数的新闻传播专业的课堂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为传统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口述加PPT和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尽管在这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 手段,但究其本源,还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不咀嚼只吞咽、不思考只记忆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短则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无法对专业产生认同感,长则会对于整个新闻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创新不利。 2.手段落后。很多教师口中的多媒体教学更多地只是局限于PPT的大量使用上,而PPT俨然已经不是先进教学手段的体现了,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PPT的理解不够 正确,导致PPT完全演变成了教学大纲和目录的简单展示,沦落为不用擦的黑板。 3.缺乏新知。新闻传播专业应该是替时代把握潮流脉搏的专业,在专业教育中自然要引入最尖端最前沿的知识。然而,在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懂得新媒体并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教师甚为缺乏。这也就带来一个恶果,那就是无法及时根据媒介的发展来调整课程体系,编写更新教材。即使有些院校设置了新媒体专业,但是往往是聘请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教授技术方面的课程,新闻专业的教师讲授理论课程。两张皮式的教学,使得外专业的教师无法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无法融合。 二、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作者: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年第04期 教育部2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会议指出,2013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会议介绍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各地加快公办园建设,力争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各地还采取补助生均经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免费培训教师等方式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已经扶持6.9万所次,受益幼儿约1000万人次。在偏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指导。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支持陕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设立支教点1500余个,聘用乡村幼儿园老师和志愿者4000余名,受益幼儿约4万人。 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 二、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三年来已投入3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社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园比2010年增加3.2万所,增长26%。 三、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一是多种方式配备补充幼儿园教师。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二是加大培养力度。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 1/ 2

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 篇一: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信息: 15年起取消特长生加分 17年不分文理 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信息:15年起取消特长生加分 17年不分文理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XX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XX 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其中,意见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此外,意见指出,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XX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XX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酝酿多时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些眉目了!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将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学大大”为您呈上新鲜热辣的考试招生方案亮点! 【亮点】 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初为全国统一命题,后逐渐出现省份自主命题,至今已有过半省份自主命题。意见要求,从XX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高考加分将进一步减少 意见要求,XX年起取消体育、艺术(来自: 小龙文档网: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XX年底,各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肖峡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并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 “ 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作为本届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 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似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讲了多少年, 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教育的肥沃土壤, 永远不可能有盛开的科技之花,更不可能有丰硕的经济之果。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 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 1076亿元增加到 1562亿元; 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真正地花好这增加的近 500亿元教育经费,对此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配机制,确保它能够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家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教师的工资、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等问题, 但是由于教育问题的欠账太多, 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 不能认为教育的投入已经差不多了, 而是应该继续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希望能够努力兑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的目标,在中央财政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要求教育支出占到公共财政的 20%。建议尽快建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这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的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多位理事、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新闻院系的教师、研究生代表等。与会和投稿的近60位代表共计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与会代表围绕以下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会长吴廷俊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学会成立后近五年来大陆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研究的情况。他从期刊论文、相关专著、相关会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2008年至今,学界共发表了676篇相关论文,主要涵盖以下八大主题:1.对新闻传播教育整体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前瞻;2.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方法;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4.新闻传播教育中特定专业(方向)、层次类别发展研究;5.新闻传播院系研究;6.新闻教育家和新闻教育思想研究;7.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研究;8.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研究。五年来,出版了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专著8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这样的通史性著作中,首次设立了专门一章来书写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史。2008~2011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e011891175.html,收集整理间,还召开了相关学术研讨会18次,其中2008、2009、2011年各4次,2010年6次。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虽然为数不少、增长很快,但也存在不够系统、缺乏稳定性等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的主题发言为《融媒时代新闻教育的转向与学科思维》。她首先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业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个人化、互动化、内容分享等成为新时代媒介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具备从事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须具备更为全面的新闻运作能力。她举出了多家美国新闻院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机构设置等方面据此做出的改革尝试。最后,她谈到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新闻学应该拓展学科思维,走向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何志武教授在主题发言《多元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也提到当前新闻教育需要进行学科融合、需要应对媒介融合做出改变。他着重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学科融合方面,学院的前身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创办的新闻专业,一开始走的就是文工交叉之路,30年来逐步扩展至与校内多个理工、文、艺(术)学科的深度交叉。在生源结构上文理兼招,课程设置上涵盖多个学科,还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联合培养:如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设“新媒体技术”第二学位课程等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各专业之间的共性增多、边界弱化。与之相应,学院打开了专业间的课程壁垒,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组都可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不再依据专业分别安排,而是按照“全媒体”、“全流程”、“全员实训”的要求重新设计。所有学生都要经过报刊编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网页设计等实验环节的训练,以全面掌握全媒体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和博士生柴巧霞合作撰写了《全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一文。他们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特殊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方面构成。全媒体转型对其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融合报道意识、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多媒体传播技能(不必精通所有传播手段,但应有通盘了解并擅长其中的一至两种)等。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

教育部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教育部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 教育部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中考招生录取政策是我们很多人都清楚的,中考招生录取政策一般在考试结束之前就已公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8年最新中考招生录取政策,希望能帮到你。 教育部: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避免因学习困难或者厌学而失学辍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这是辍学的三个主要原因。要切实落实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控辍保学的责任。”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这样表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对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确保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吕玉刚表示,“通知”针对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即“三避免、一落实”: 一是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校吸引力,让孩子们从小愿意上学。结合实际,在普通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组织普通初中学生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选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提供多种成才渠道,使他们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 二是避免因贫失学辍学。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把建

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坚持优先帮扶、精准扶贫。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订扶贫方案,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 三是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优化学校布局,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人少路远、交通不便的地方适当保留或设置必要的教学点。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寄宿床位、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校车服务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和寄宿学生家校往返交通问题。用信息化手段使农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控辍保学责任。政府要履行控辍保学法定职责,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建立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对父母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少儿入学的,政府要责令改正。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加强家校联系,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

教师学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这次大讨论学习中思想得到了解放,工作有了目标和动力。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前提。 我认为,坚持德育为首,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法律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更要和学生的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要向德育要校风、要质量。因此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基础扎实、习惯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 1、让学生规范起来 为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我觉得要从学习、礼仪、纪律、劳动等方面入手,应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平时,我们根据“观摩记载、故事启迪、典型剖析、榜样引领、严查细究”这二十字活动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主动沟通家庭,传授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让“对手”成为“朋友”;二是逐项分步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让“头痛医头”成为“有头有尾”;三是注意教育方法,重在情理引导,讲究教育艺术,让“压制人”成为“解放人”。 2、让学生活跃起来 根据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坚持开展以“走近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活动,引领学生观赏美、辨析美、创造美,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潜能。 3、让学生开朗起来 漫步校园,尽管看到的是满眼的笑容,但是,我们深入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本身的原因,学生中有不少人已存在明显的厌学、偏执等心理障碍问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好相关课本、研究真实问题、设立教育阵地、改进工作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让生活的阳光,照亮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路程。 二、减负增效树“形象”,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点 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安全、课业负担、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减负”问题,上级部门多次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

论新闻教育改革问题及策略研究

论新闻教育改革问题及策略研究 作者:冯海清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从新闻教育发展入手,论述了新闻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时期新闻教育进行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文章结合新闻教育的实际对今后新闻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将新闻教育的划分为四个层次:坚持终身教育、扩大学校教育完善精英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提出新世纪新闻教育的目标在于逐步提高全民新闻素质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闻人才队伍,四个层次的教育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新闻教育;问题;策略;总结 媒体社会的日益发达促使了新闻教育的蓬勃发展,随着媒介讯息与社会的日益融合,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媒体、高清晰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进入了新闻业,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社会的变迁和信息技术革命不仅给新闻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给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闻教育事业的急剧扩大,在较短时间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可从业人员,但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新闻业人才竞争的加剧。在目前的媒介人才市场中存在:一方是具有新闻专业本科甚至是硕士学历的人员难以找到工作,而另一方则是新闻媒介对高素质新闻人才的求贤若渴。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来反思我国目前的新闻教育。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新闻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就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新闻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新闻教育,该何去何从?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闻教育的问题 1、人才的培养;信息时代的来袭,在现行的新闻教学模式中,由于以课程设计指导书为蓝本,以教师的程式化指导贯穿始终。只强调了学生文字能力的训练,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部份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未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专家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型”的理念;在教学上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没有探讨出分层的、体现个性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虽可以使学生掌握一般新闻学科的基本知识,但学生的知识掌握是片面和模式化的,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面对一个未曾接触的实际问题时会感到手足无措。毫无用处可言。 因此,近五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会根据媒介的发展、学生与师资的情况进行微调。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新闻学理论,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实践平台。据香港浸会大

教育部副部长谈红黄蓝事情将推动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部副部长谈红黄蓝事情:将推动学前教育立法 今日(11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活动组织及全民普法作业状况。在现场提问环节,有记者向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提问对近期发作的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作业的观点,田学军回应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准则,此外还将推动学前教育立法,为依惩办园、标准办理供给保证。 到会今日发布会的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介绍,北京警方现已发布了北京红黄蓝作业最新的状况,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理应取得社会的关爱和协助,对近期发作的幼儿园虐童作业,咱们深表痛心,这也暴露出一些当地和幼儿园依然存在办理不善、准则不履行、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作业发作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紧急通知,布置各地展开幼儿园标准办园行为的专项监察,而且派出调查组分赴不同当地展开查看,要点查看师德、师风等状况,要求关于发现的问题力求立改,采纳实而又实、严而又严的行动,坚决避免幼儿园损伤幼儿作业的发作,实在保证幼儿

健康。 田学军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从2010年开端,教育部现已接连施行了两期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毛入园率从50.9%进步到了现在的77.4%,在快速开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师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孩子们的生长勤劳支付,可是也发作了极个别的、咱们不肯看到的虐童作业。幼儿园发作的这些作业,从一个旁边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刚性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开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对立。 下一步,教育部将履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妥学前教育的要求,预备采纳5方面的办法:一是坚持开展与质量偏重,厚实推动各地施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着力化解学前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拟定强有力的监管办法,压实监管职责,加大监察力度,催促各地严厉履行幼儿园作业规程,催促各类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造,进一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准则,严把进口关,建

读《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成才先成人”的深刻含义。而教师作为平时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师长和领导者,除了需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成绩提高以外,更应专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我进入园区一中以来,也积累了近一年的带班经验。下面就谈谈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教导学生的一些做法。 一、小事做起,教导学生做个认真细致的人 还记得初一新生刚入学时,一个个活泼好动,骨子里带着95后特有的叛逆和散漫。刚发的新书和本子随便扔进了课桌洞,出教室时直接站起来走人,绝不会把桌子排好、椅子塞到桌子下方。整个教室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 于是开学的第一天,教会这些孩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成了当务之急。我特地在吃饭前留下15分钟,在讲台前示范给他们看:如何在出教室前整理好自己用过的桌椅和物品——书本文具理好后工整地在桌洞里码好,不可以一塞了之,桌洞的整齐程度直接反映出它的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桌面上整洁无物后站起身把椅子全部塞到课桌下,必须保证“全部塞入”,否则就不整齐了;最后每个人再调整桌子的位置,对准地上相应的点。这样,只要每人做好这3步,就算教室里空了也一样整齐。虽然之后的2、3天,还是偶尔有同学会忘记做好3步骤,但整体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对于偶尔忘记的同学,我会在出操回教室前让全班先在走廊里看看教室的桌椅。这时谁忘了塞椅子或者没有全

部塞进去,大家一目了然,当事人也会因为被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失误而牢记这次教训,下不为例。所以开学后的第二个礼拜开始,班级的桌椅排放再也没有出过问题。整齐的桌椅体现了班级同学的认真和细致。 另外,教室后面书包柜上整齐地摊着6块抹布。我也要求学生,无论谁用过抹布以后都要冲洗干净,拧干,如原样整齐摊在后柜上。如果团成一堆,一来不整齐,二来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这条规定当然一开始实行时也经常有人做不到。毕竟平时在家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可能连抹布都不会拿一下。每次课间巡视,当我发现有抹布不齐时,就会叫停学生们的讲话,让全体朝后看向抹布,再由我整齐放好,提醒他们下次不要忘记。经过2、3次后,抹布问题也解决了,我们教室的抹布现在总能整整齐齐地想画布一样展开在后柜上。 无论是桌椅的排放还是抹布的展开,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当学生们学会用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处理这些小事时,想必这股认真的劲儿已经被他带到了学习和生活中去了。 二、言辞鼓励,激励学生做个积极上进的人 我们教室的墙上,贴着这样一篇文章《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从今天起,你们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从今天起,你们要习惯于对自己的懈怠不能容忍,因为你一旦懈怠,别人就会超越你; 从今天起,我不要听到所谓的“我不优秀,但我很快乐”的娘娘腔,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准确地定位关系到新闻专业发展的方向前途,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突出文经新闻专业的实践性特色,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闻采编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相应素质为主旨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 首先,现有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缺少职业技能培养等不足,需要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现有的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长此以往,一味地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缺乏探求和创新的精神,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必要的职业训练,从而逐渐丧失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应该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做到以下几点: 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②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③将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引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大一的学生刚入学,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阶段的“高压学习”惯性依然存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半学期完成大学所有公共科目的学分。等到了次年的下半学期,学生们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时期,应该高密度地进行各专业理论的锤炼,让他们打下一个理论的扎实基础。而到了大二时期,应该是进入“理论+实践”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学生们在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的同时,学校应该在校内开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利用现在DV机普遍的优势,针对国内外新闻事件,模拟开展一些采访活动。活动涵盖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制作和播出宣传全过程,努力地在院系内形成一个模拟媒体的浓厚氛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锻炼。针对个别优秀节目,可推荐到本市媒体中播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大三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生经历了一年的校内模拟操作后,鼓励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结合新闻专业的大小实习,走进各色各样的媒体单位和公司,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由于大二阶段的校内实践,大三时的学生自然不会有上手难的压力,上手快会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更多的、真真正正的采访、制作机会就会摆在他们面前,这一年的真正磨练才会让他们的理论得到最佳的初步认证,也会让学生们增强走入社会的自信。大四阶段,要求在我的学子们全部返校,暂时放弃各种实践,沉下心来总结两年来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谈体会、写论文、找定位、谋未来。学生们经过大四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沉淀,会变得更加的成熟,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词语

近日,教育部就《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在发布会上指出,我们的语言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很大,词汇新的变化多,但是有计划地进行研究非常困难。今年尝试着先公布了171条,并不意味着一年新产生的词汇只有171条,一个新词是今年产生的还是去年产生的、还是前年产生的,确定起来非常困难,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努力试图找到发现新词语的情况,今年公布了171条。 以下为今年公布的汉语新词语选目: B 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 博文 C 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 D

大肚子经济、倒扁、盗版党、等额配比基金、电话门、电子环保亭、吊瓶族、丁宠家庭、动能车、 冻容、独二代、断背 E ★EMBA、2时歇业令、二奶专家 F 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祝寿螺患者 、复古学堂 G 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H 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红

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 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 J 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 K 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 L 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 M M型社会、慢活族、美丽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杀、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墓奴

年后饭、暖巢管家、诺亚规则 P 跑酷、陪拼族、捧车族、拼卡、拼客 Q 7时代、擒人节、轻熟女、穷人跑、求学房、群租 R 让票区、人球、人户育婴师、润滑经济 S 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晒、晒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细则、世宗、 试药族、手机幻听症、手机手、熟年、睡眠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