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doc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陆勇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7期

[摘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此,文章以南京某高职院校47名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影响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并从社会、学校组织和个人层面提出一些对策,以减轻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作者简介]陆勇(1966- ),男,上海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江苏南京210015)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42-03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由Freudenberger(1974)最早提出,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Maslach和Jackson(1982)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自我效能的症状”。它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的、冷漠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低落指的则是个体对于自己工作意义和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多发生于医疗护理、教育等助人行业中,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如此,社会目前对于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关注较少。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不仅要面临教学、科研等工作,还要应付来自日常教务工作、家庭生活甚至于经济上的压力,职业倦怠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他们刚从一个校门到另一校门,生活经验的不足、过多的投入和过高的期望极易导致其失落,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另外,Maslach等(2001)研究认为:倦怠容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也就是说,青年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容易体会到倦怠,且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易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一股新型力量,青年教师大多具备比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较高,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未来高职院校,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本研究以南京某高职院校47名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1人,女26人;本科14人,硕士33人;年龄从22岁到33岁,且平均年龄为27.2岁。调查发现:(1)在情绪衰竭方面,73.3%的青年教师感觉工作不快乐或不满意,现在的教学工作让70%的青年教师感到情绪失落,且67.9%的教师

觉得脾气变坏,甚至有时很难控制,超过30%的青年教师常常体会到这些感受。(2)在成就感方面,78.6%的青年教师感到工作枯燥单调,很少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和满足;73.3%的青年教师觉得工作费时费力且成效不明,效率比较低;而有78.6%的青年教师感到在高职院校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3)在对工作的态度上,80%的青年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难管,某些学生无可救药,有时会逃避与学生交流;超过一半的青年教师懒得看学生的作业;56.7%的青年教师对学术讨论、教改活动不感兴趣。(4)在离职愿望上,56.7%的青年教师认为工作是迫于生计,若能赚到一大笔钱就辞职换一份工作;73.3%的青年教师因工作倦怠影响到身体健康,想到工作就感到身体不舒服;56.7%的青年教师感到工作让人心力衰竭,甚至想现在就退休。

另外,在影响青年教师工作情绪的因素中,发现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为:工资待遇低

(82.91%)、学校管理制度不合理(75.61%)、教师学习进修机会少(63.56%)、学生水平差

(53.66%)、工作内容多元复杂化(44.23%)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不重视(36.59%)。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情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和高职院校自身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04年年底,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是2236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占1047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1.53倍。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高职教育的起步到目前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有了“大学”的名号,但是随着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在学历教育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高职院校办学至今仍未完全得到社会认可,加上高职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遭遇的不公平现象,增加了社会对高职的偏见。另外,国家和地方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较少,造成高职院校在同样的起点上比其他类型的高校发展更慢,且许多高职院校仅靠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支持教师的工资,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待遇也较低。处于此种背景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极易产生低成就感和失落感,从而导致倦怠。

与此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其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也急剧增加,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是新创办的或由中专升格、改制而来,其内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尤其是在资源分配上有一定的不足。本研究也发现有75.61%的青年教师感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而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有效途径,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缺乏归宿感。另外,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用人事代理制,即将教师的户籍、档案全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而对于许多青年教师而言,教师也许就是他们终生的职业,这种用人制度也让青年教师缺乏“安全感”,且在工作的适应阶段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考核,这些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2.学生厌学和工作负荷过重。普通高校的扩招造成高职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学生厌学情绪普遍较重,由于一些学生在普高时基础较薄弱,加上自身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其厌学情绪更加严重,很容易形成混日子的思想。另外,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重视高学历、高层次的观念普遍存在,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