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题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题 岳麓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题 岳麓版必修1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

体改革习题岳麓版必修1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代议制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国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2.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解析】法国通过反复革命和长期政治斗争,才确立了共和制。

【答案】 A

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解析】题干材料一方面体现了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限制总统权力,这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答案】 C

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欲借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解析】由材料中“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可知,C、D与材料不符;A不符合史实;材料表明当时法国社会矛盾复杂,需要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已确立的共和制。故选B。

【答案】 B

5.“(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致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答案】 A

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意见:同学甲: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国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B.乙对;甲不对

C.甲和乙都对D.甲和乙都不对

【解析】“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性的体现,甲的说法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巩固德国的统一,宪法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而全国普选产生的帝国国会就象征了国家的统一,乙的意见也正确,故选C项。

【答案】 C

7.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德君主立宪制的比较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拥有国家最高权力,故③不是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答案为D。

【答案】 D

8.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这个“30年”应开始于() A.1848年B.1864年

C.1871年D.1900年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判断,推动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1871年完成了国家统一,为19世纪最后30年经济飞跃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答案】 C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国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国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不属于代议制的范畴

D.其产生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

【解析】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体现了民主性特征;A、B两项与帝国国会的职能不符,帝国国会的产生方式显示出代议制的特征,故C项错误。

【答案】 D

10.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解析】德意志帝国建立起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一方面表现为皇帝和宰相拥有过大的权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帝国国会拥有不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C

11.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的成就。”恩格斯的话表明德意志帝国()

A.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B.以民主来欺骗工人阶级

C.其民主对工人有有利之处

D.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肯定

【解析】材料中“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据所学分析,近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特征,这有利于工人争取民主权利,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12.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国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行使立法权,其中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其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可见德意志帝国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其民主政治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过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据所学知识,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德国的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标志: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过程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具有专制主义色彩,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与防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的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总统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1)试归纳两则材料中国家元首职权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德国确立的是什么政体?有何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比较分析法德两国政体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实际上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内容的考查,局限性结合所学回答,产生局限性的原因要结合德国统一的方式分析。

【答案】

(1)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掌握最高行政权,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任命官员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2)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局限性:它赋予君主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议会之上,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代议制。原因:德国是由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描述的中国传统艺术是 A.魔术 B.戏剧 C.绘画 D.杂技 2.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3.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C.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4.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6.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8.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与元杂剧相比,京剧的特点是 A.融合多种表演形式 B.吸收汉调、昆曲和秦腔等剧种腔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本课概述 ●知识与能力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和各自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如: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长期斗争,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继承了普鲁士浓厚的专制传统等等。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局限,法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不仅为两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更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洲范围的重大胜利,其影响远及世界。 思路设计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注意适时检测与反馈,用习题的形式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分析材料;反思历史,体会现实;发现问题,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学会历史地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复习旧知识导入:由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具体形式是由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新旧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等因素决定的这一基本认识,从而导入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背景。 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大国崛起》法国篇《激情岁月》和德国篇《帝国春秋》相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法德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欧陆大国崛起的认识,教师引导比较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和英美的相似之处,并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崛起的重要因素。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问题探究: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距约百年,两国革命爆发的背景有何异同? 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并及时点拨,提出解答思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在两国革命中是否都已具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英法革命的起因都源于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尖锐矛盾,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封建的同盟,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英国革命的思想指导带有宗教改革的背景,而法国革命前则经受了启蒙思想的充分洗礼。因而法国革命将会比英国革命更气势磅礴,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更为彻底。 问题探究:比较英法两国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教师点拨思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可以从哪几方面去归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政治文明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建立》第3课时,教材主要讲述法、德两国近代政体的确立。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建立形成整体认识,理解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本课在正本教材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重、难点: 重点:法兰西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点: 法、德近代政体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德近代民主政体确立过程,掌握187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内容,认识两国政体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论结合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意义,引导学生归纳出两部宪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为资产阶级管理国家提供了政权组织形式,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在高一学过这一课的内容,但由于时间的久远和学生掌握的不够牢固等原因,需要做细致和全面的分析和复习。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五、教学流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1)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政局动荡不安(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教师总结: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的强烈要求下,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只能是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 2,宪法的通过——“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老师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3,宪法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1)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行政权归总统) 2)对议会是怎样规定的?(立法权归议会) 4、宪法的影响; 法国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同学们思考。 1)进步性: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部宪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问题探究】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确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2)根本条件: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延伸拓展】1875年宪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的势力非常强大,但法国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巩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 民 D.社会契约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 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国共和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及其原因;了解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途径及其特点。 2.牢记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3.通过列表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能够分析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感悟高考】 1.(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 (2017·海南高考·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预习案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原因: 经济原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原因:阶级矛盾(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 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动员作用 导火线: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 (2)爆发: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2、《人权宣言》的颁布。于1789年由制宪会议颁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人生来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 (二)法兰西共和的曲折历程: 1、政体演变: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又称拿破仑帝国。在位期间, 对内: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等措施,①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大疆域。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10课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2课第10课第11课选择题练习答案附解析 第12课 1.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成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进化论( ) 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说明了生物物种是进化而来的,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D.改变了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解析] 进化论认为生物物种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否定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答案] B 2.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动物整体形态相似,属于相近的物种,但各具特点,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由此他认为生物进化的机制是( ) A.主动选择B.人工选择C.被动选择D.自然选择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新生物种,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故选D。 3.受中世纪神学束缚最大的学科是A、天文学B、生物学C、地理学D、物理学 解析:封建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人、动植物及世界万物,严重束缚了生物学的发展。 4.下列不属于基督教神学观点的为 A、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陆地、植物 B、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都是上帝创造的 C、生物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动物、植物物种是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 解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5.在生物学中,首次将“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能量守恒定律 B、神创说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解析:选项A和B不是生物学。生物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创造人、动植物的说法,指出生物是进化来的。 6.生物进化论对下列哪个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法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解析: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质教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 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 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将本课标题用楷书、隶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共同组合而成,请学生辨别。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好几位书法爱好者。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与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所谓“书画同源”。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这些我们都将在本节课探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请学生或者老师自己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提问:古书上普遍记载的这个传说可信吗? (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慢慢丰富发展起来的。仓颉有可能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3、成熟文字的出现——甲骨文。(图片展示) 4、甲骨文之后出现了什么文字?(金文) 5、学生总结:汉字的发展。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书、行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6、提问: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最全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确立了立宪政体。了解法国共和制度的初步建立、曲折过程和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发展线索,理解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和颇具特色的共和政治制度。了解德意志统一前的分裂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德意志帝国时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局限性,加深对德意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体制的确立。 教学难点: 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德国体制的发展历程。 课时安排:1 课时 导语:18 世纪末法国爆发革命,由此开辟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变革时代。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 19 世纪后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纷纷确立了立宪政体。法国建立了稳定的共和政体,德国也建立了联邦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背景: (1)17、18 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法国君主制下原有的三 级会议长期停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实行专制。 (2)法国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 等地,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如伏尔泰、孟德思鸠和卢梭。 在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于 1789 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各和国。此后,法国政局不断震荡,政体反复变换。 2、政体转换 (拿破仑 1769 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小贵族家庭,身材矮小,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 1793 年土伦战役中,他率领法国军队以少胜多,只用了三天就打败了反法同盟军,他被从不起眼的上尉破格提升为少将。1795 年他镇压了王党的叛乱,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 1796 年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征服了意大利成为欧洲人所共知的英雄,时年才27 岁。1799 年,拿破仑通过政变上台,1804 年称帝。在1804——1813 年期间,拿破仑率领法军曾经多次打败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1813 年的莱比锡之战,拿破仑战败,1814 年被迫退位, 囚禁在地中海的厄尔巴岛1815 年2 月,拿破仑偷渡回国,受到热烈欢迎,重登帝位。英、俄、普、奥等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821 年死于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七月王朝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立法权:众议院——普选;参议院——间接选举 行政权:总统——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军队统帅,任命部长;内阁——总统命令经各部部长副署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总统没有创议法律之权 2.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3.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世界近代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5.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曾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后来,推动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主要动力是() A.德意志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B.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领导 C.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统一的需要 D.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6.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7.某国的宪法中有以下一些条文:“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可决定其免职”;“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颁布该宪法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班级: 姓名: 学号: 编者:钟丽梅审核:邱昌满时间:2011-10-02 编号:011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背景: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第一目,谈谈影响法国走向共和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2、自己整理法国的政权更迭。 (二)确立: 1.最终确立的标志文献—— 立法权:议会分为和,分别如何产生? 行政权:总统、内阁任何产生?职权如何? 议会与总统、内阁的关系如何? 司法权:最高法院 通过分析看出法国实际上是政体。 2.共和的巩固(把握巩固的因素) 3.深远影响 二、德国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一)背景: 材料一: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一个德国商人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这一状态使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大国崛 起》⑴结合材料分析,德意志要走上强国之路,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这段期间,法国的政局有什么样的特点?P43 2.角色尝试——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假若你乘坐时空穿梭机,来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角色一:如果你是总统请问:1.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总统的呢? 2.您的任期是几年?可否连选连任? 效 角色二:如果你是议员 请问:1.您是如何当 上议员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精品]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doc

、人民主权和 B .恢夏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 与 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建立共和国。还是实行 展开了激烈斗争o 2、 制定: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 3、 内容 (1) 立法权由参议院及 两院行使,参议院由 产生,众议院由 选出。 (2) 行政权由 和 掌握,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可见参议院同意的条 件下解散众议院,可任命,但内阁对 负责。 4、 发展:共和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补充 (1) 《》定为法国国歌;7月14廿定为 o (2) 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堵塞了 的复辟之路。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 第1 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年级:高一 时间:2 0 12-10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共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 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 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①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自学指导 1、 初步确立 (1) 背景 %1 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 o %1 法国 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 %1 美国 爆发的影响。 (2) 过程 %1 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 。 %1 1792年法国废除 ,建立了 ,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 曲折反复:君主制与共和制的长期斗争,政体反复变换。 跟踪训练 K1804年拿破仑加冕时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拿破仑( ) A.被迫登上皇位 C.仍然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自学指导 1、 背景 (1 ) 1870年,共和派在巳黎宣布废除 (2)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 5、影响: 踪训练 1、 法国的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其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 1791年宪法的颁布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疽'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 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 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木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 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 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 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书法 1、阶段特征: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⑴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既有价值,又具价值 ⑴楷书: ①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代表: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⑵草书: ①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代表: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⑶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北宋苏轼、元朝、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一)从萌芽走向成熟: 1、起源: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是其中的杰作。 2、成熟:留存至今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二)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三)发展: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历史纵横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与战国帛画的传承关系明显。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画家抓住劝酒情景,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1、魏晋时期--绘画理沦 ⑴特点: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⑵代表: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时期--吸取印度、波斯风格 ⑴特点:吸取印度、波斯风格等外来美术风格。 ⑵代表:创作出展子虔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画,更是盛极一时。 3、两宋时期—宫廷画、风俗画 ⑴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⑵代表: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4、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程标准】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法国的政体 (一)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了解) 1.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结束波旁王朝统治,1791年分布法国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资产阶级和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进行了长期斗争,政权反复易手,70余年先后出现: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4.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建立了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了巴黎公社运动。新政府选出国民议会,帝制与共和制又进行了激烈斗争,于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案,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最终确立。 备注: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具有曲折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不是一帆风顺。 君主专制(封建)、帝制与共和制(资产阶级) 帝制与共和制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政治集团斗争,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斗争,主要还是资产阶级内部就何种政体而进行斗争。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 1.背景: (1)政治条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和共和派斗争。 (2)共和派与君主派围绕建立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斗争 (3)经济条件:工业革命推动 (4)思想条件:启蒙思想影响 (5)英美民主政体借鉴等。 2.宪法的主要内容:总统、内阁和议会各自的权力及相互关系如何? (1)议会掌握立法权:(由议会掌握立法权)参议院和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