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教案

时间的测量教案
时间的测量教案

时间的测量

科教091胡叶丹09081106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引入,内容上贴近生活没有难度,主要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因此教学可以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增强教学趣味性,达到增强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几个古人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并知道其工作原理。

2.掌握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3.掌握时间的单位,会在分秒时之间进行转化。

4.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5.学会使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科学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对测时工具发展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读数。

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在使用和读数上会遇到困难,教师需要仔细说明,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探讨法,实验演示法结合谈话法、讲授法以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五.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简易单摆、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时间安排上为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课表,问:同学们看到课表上第六集课的上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节课经历了多长的时间呢?

在学生说出钟、表等测量时间时,教师强调现在人类生活需要用钟表测量时间,用感觉感受时间的长短是不准确的。

学生雀跃回答,营

造课堂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110m跨栏运动员刘翔,问:刘翔最近一次比赛的成绩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那12秒97可以用我们平时的钟表测量吗?它该如何测量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时间的测量。

学生回答:12秒

97

学生回答:不可以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时间的

测量。

(二)新课教学

1.古人的测时工具(时间安排为12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时间,需要知道时间。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如何知道时间呢?

学生阅读课本,回

答:用日晷计时。

问题导思,探索新知。

教师问:有同学知道日晷工作的原理吗?又有哪些缺点呢?(日晷上的影子变化,日晷上有刻度可以表示时间)

学生通过讨论回

答。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课件展示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铜壶滴漏的工作原理。

在听过个小组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在黑板上画出铜壶滴漏工作构成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铜壶滴漏工作原理。

学生积极讨论,展

开想象,通过观察分析

探索合理答案。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小组合作得出科学结

论的能力。

教师课件展示古代计时工具沙漏。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沙漏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让学生将沙漏与日晷比较,说说沙漏测时的优缺点。(优点:不受天气影响,方便携带等。缺点:需要人工不停倒转等)

学生积极动脑回

答,大胆猜想。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总结日晷、滴漏、沙漏的工作原理,诱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即这些工具都借助了某些具有周期性或规律性的运动事物而做成。

结论: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教师问: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事物吗?(人的脉搏、单摆等)

学生理清思路,总

结归纳。

学生积极思考回

答出心跳等。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

问题的能力。

教师出示简易单摆,演示单摆运动。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观察,发现单摆运

动规律:摆幅变小,周

期不变。

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

实验,得出科学结论。也丰

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趣味

性。

课件展示课前学生看过的课表,提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要求学生回答几个表示时刻的点和表示时间间隔的表达方法,并用数轴上的点类比时刻,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类比时间间隔。

学生回答,区分概

念。

使学生正确区分这两

个概念。

2.现代的测时工具(时间安排上为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课件展示现代计时工具钟、表、原子钟,作简要说明。让学生谈谈科学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介绍时间单位分秒时,介绍它们之间的进率。问:75秒等于多少分?2.5小时等于多少分?(1.25分、150分)

学生动笔计算回

答,总结计算方法。学

生积极发言。

使学生掌握时间单位

及其换算规律。感受科技进

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验室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时间安排上为1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室测时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机械停表。让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并以谈话教学法让同学们说出机械停表大的一圈代表多长时间,每一格代表多少?小的一圈代表多长时间,每一格代表多少?讲授读数方法。(问题答案:30秒、0.1秒。15分、0.5分)

学生仔细观察,开

动脑经,得出结论。

让学生学会使用机械

停表和读数。

教师课件展示机械停表动画,演示机械停表工作过程,让学生抢答停表停止时的读数。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

寓教于乐突破重难点。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电子停表,讲授电子停表的使用。让学生动手体会使用过程。

在学生学会使用电子停表和学会读数后,问:同学们知道怎么测刘翔的12秒97的成绩了吗?

学生动手操作,相

互交流。

学生得出答案,解

决心中疑惑。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

力,在实践中突破教学重难

点。

课件朱自清的《匆匆》片段和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出的道理,说说平时生活中该如何做到珍惜时间。

学生讨论交流。

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以下教学时间安排上为7分钟)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想法。 (四)巩固练习

1.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大约是( ) A.5秒 B.10秒C.15秒 D.20秒

2.此时下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多少?

3.此时下图电子电表的读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218.3秒

3.72秒

七.作业布置

完成《科学》作业本相应内容 八.板书设计

6.时间的测量

1.古人的测时工具

日晷、滴漏、沙漏等。 2.现代测时工具

钟、表、原子钟等。 3.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用水测量时间》(8)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 3.用水测量时间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 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 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 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教学背景: 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教科书将介绍学生认识两种水钟,一种是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受水型水钟。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观察滴漏,推测并测量在瓶子中积聚10毫升和5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

3、《用水测量时间》 贵定县盘江镇洛北河小学:柳启福 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缓漏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2个装600毫升的矿泉水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受水型:水位上升多少看时间;泄水型:水位下降多少看时间)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滴水的匀速性)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师:各小组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操作要细心,保持安静)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滴漏孔的大小、操作误差……..)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10毫升和5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接近,30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时间误差较大。因为滴漏瓶里的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滴水速度会变慢)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8、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保持滴漏瓶里的水位高度不变,就会使水流速度固定) 9、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观54页“受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掌门1对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一】 一、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l.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2.两支粉笔与一盒粉笔。 3.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4.两杯水冷热不同。 【提问】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 【点拨】1.长短不同。2.多少不同。3.快慢不同。4.冷热不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 二、用投影片显示三张图。 【提问】图l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 图2方框中四条边是否是直线? 图3中横线是否平行? 【点拨】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用尺加以确认。

【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导语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有一座古代的太阳钟,叫日晷。日晷也叫日规,是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一种仪器。我国古代的日晷,常用一个石制的圆盘当钟面,圆盘中心有一根铁针。日晷倾斜的安置在石座上,钟面的分度是十二个时辰,看到指针在钟面上的投影,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然后,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文件,让学生感知各种计时工具和长度的测量工具。介绍各种工具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身边的事物。 【导语三】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测量——是一种科学的比较 在图中,有a、b两线段,你能说出线段a比线段b长多少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用尺量一下就知道了,可是在古代它却是个大难题,其关键是当时没有比较的标准。 我国夏禹以自己身高定为一丈,一丈的十分之一定为一尺,英国查理曼大帝以自己的足长定为一英尺。 【点拨】这些传说,揭示了一个道理:要合理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测量单位。 又传说,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单位,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瘦的说有10围,胖的说只有7围,结果争执不下。 【点拨】这个传说,又揭示了一个道理:要精确地进行测量,测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测量单位 【说明】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和时间单位规定是: (1)长度的单位——“米”,符号是m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ldm=10-1m 1cm=lO-2m lmm=10-3m 1μm=10-6m 1nm=lO-9m (2)时间的单位——“秒”,符号是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s)”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等 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 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的速度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的烧杯、装水的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和影都可以记时,老师的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的水来测量时间。相信吗? 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看。师看刻度分别报出10、20、30秒的时间。 说出你们想说的,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 (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1.师:为什么太阳、光和影可以用来计时? 生:太阳的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他们的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的运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的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叶雯青 单位:三县岭中学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 (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重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五、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六、说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情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然后提出测量的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规范自己在日常测量中的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从而引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最后做一些题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查漏补缺知识更进一步。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情景引入新课(如你们知道你们的手指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测出来的?那你的手指的周长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测量的?)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比较图1中线段是否平行和图2中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 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候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反思】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一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代水钟的记时原理; 利用剪刀、塑料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经历思考—制作—检验—讨论—改进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探究活动是重要的; 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水钟记时的原理及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滴水速度 【教学准备】每一小组自备一把美工刀或剪刀、两个塑料瓶、一个钟表、一支水笔和刻度尺;教师准备细铁线一截、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是说什么呢?……对呀,时间犹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绝不让一点一滴的时间浪费。今天的我们可以用手表、钟、手机甚至电脑等科技产品准确的记时,可在古代他们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太阳、蜡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一种记时方法,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正题 讨论:(书本p54)我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两种: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这些水钟是怎样报时的?(受水型: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容器,容器内的水面随流水的流入而升高,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我们知道了水钟的记时原理,现在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能记时5分钟的水钟,你们可以作成受水型的也可以是泄水型的。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先思考一下。(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可能情况:打孔的大小、盛水量、标的刻度、记时、容器的形状..... 在制作时我们要打孔,要标上刻度,在剪塑料瓶时要注意你需要多少..... 孔太大太小都不行,那样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在制作时要注意孔的大小; ...... 制作:现在大家把材料拿出来,开始制作。在制作是老师建议各小组内应进行一下分工明确谁做计时?谁画刻度?谁量刻度……还有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和钻孔时要非常小心。(20分钟后)现在大家把手上的东西都放下,没做完的小组也放下等会儿有时间让你们做。现在请几位小组的代表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1、我们组做的是一个泄水型水钟,用矿泉水瓶做的水钟,先用剪子把上面三角部分断开,在盖子上扎一个小孔,然后倒扣过来,先计一分钟水钟的刻度,用刻度尺量出,再画一个刻度,再依次类推,可以推算几分钟的水钟. 2、我们组做的是受水型水钟,前面和他们小组一样,不一样的是在上面放一个吸管… 现在老师来检验以下你们的成果,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你们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大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1 299 792 458 s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新授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课件) 三、自学指导 1、长度测量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 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 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 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 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3课 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重难点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 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太阳来计时。那 么流水能不能也用来计时呢? 1.2 1.导入新课 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 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探索新知 1.3 2.探索新知 同学们知道古代的水钟 有哪两种类型吗?这些水钟 都是怎样报时的呢?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5 2.探索新知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 间。 1.6 2.探索新知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钟是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滴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1.7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计划: 思考: 1.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2.需要做什么实验? 3.要记录什么? 1.8 2.探索新知 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 150ml水加3滴红墨水瓶盖钻了小孔, 剪去塑料瓶的底部

第二章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也多,若测量单位不一致,彼此间会产生很多不方便的问题。趣味故事封建时期:剥削的地主,大斗进小斗出。 因此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板书: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 稿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学生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5)会停表的读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速度公式V= 2.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其中的一些数据呢?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 符号:、、、、、、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μm 1μ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A.使用前,; B.读数时视线;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 3.图20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 体的长度为 cm。 4.测一测 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 cm 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 D.你的课桌高、长、宽 5.讨论交流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6.特殊的测量法(见后面) 练习: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