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止痛 方便有效

穴位止痛 方便有效

穴位止痛方便有效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自然之道也。

穴位止痛,有时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地霸道而显奇效

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用穴位 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关系;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

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给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常用穴位歌诀-整理版(精校版本)

重要经穴定位歌诀十四经360个穴位,选取常用的重要的100余个穴位,编成歌诀() 一手太阴是肺经,中府乳上三肋平。 尺泽肘纹拇指取,孔最腕上七寸明。 列缺侧腕上寸五,太渊掌后纹头中。 少商拇指爪根处,鼻衄喉痹刺可轻。 二手阳明属大肠,食指爪后叫商阳。 二间食指节前陷,合谷虎口岐骨祥。 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 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屈肘纹头藏。 肩髃肩端举臂取,鼻旁五分是迎香。 三足阳明是胃经,承泣目下七分应。 地仓吻旁四分取,颊车曲行端上行。 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四五旁神庭。 梁门中脘旁二寸,天枢其旁二寸平。 归来天枢下四寸,膝上二寸梁丘名。 犊鼻膝眼陷中取,三里膝下三寸称。 三里下三上巨在,再下三寸下巨攻。

踝上八寸丰隆位,解溪跗上居腕中。内庭二三趾缝处,历兑次趾爪外停。 四是脾经足太阴,隐白大趾内甲根。太白核骨下陷取,节后寸半是公孙。三阴交踝上三寸,地机膝下五寸临。阴陵泉居内辅下,血海膝上二寸寻。大横脐旁四寸取,腋下六寸大包针。 五是心经手少阴,极泉腋窝动脉深。少海肘端五分取,通里去腕一寸匀。阴郄腕后五分取,锐骨端下号神门。少冲穴在小指内,距离爪甲整一分。 六手太阳是小肠,少泽小指爪后详。后溪握拳节处取,腕骨腕前骨前藏。小海肘端五分取,肩贞腋上一寸量。秉风胛上骨边陷,肩外陶道三寸旁。听宫耳珠前缘陷,耳病鸣聋效非常。 七足太阳是膀胱,目内眦角睛明当。

攒竹眉头陷中取,天柱项后哑门旁。脊旁寸半一大杼,二风三肺五心量。七膈九肝十胆络,十一十二脾胃藏。十三三焦十四肾,十六大肠九膀胱。志室肾俞旁寸半,四椎旁三寸膏肓。次髎第二骶后孔,委中腘窝纹中央。承山腨肠分肉处,昆仑踝后五分详。申脉踝下四分取,小趾爪外至阴藏。 八是肾经足少阴,涌泉穴在足掌心。太溪内踝后跟陷,照海踝下一寸临。踝上二寸复溜取,腘窝纹内阴谷深。阴都中脘五分取,锁骨下陷俞府存。 九心包络手厥阴,天池乳后一寸临。曲泽肘窝纹中陷,间使腕纹三寸匀。内关腕纹上二寸,腕纹中央大陵寻。中冲中指指端上,距离爪甲整一分。 十手少阳属三焦,关冲四指爪后晓。液门四五指缝取,阳池表腕纹中央。

[整理版]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强横而显奇效

[整理版]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强横而显奇效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用穴位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 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 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主治:膝 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 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 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8.制污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

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维杰如何学好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董氏奇穴最新著作2006年版《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杨维杰在美国最新出版的《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缔组织掺杂而成,故又有纤维肌瘤、肌纤维瘤及纤维样瘤等不同名称。按肌瘤生长的部位可分为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类。本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临床所见部分妇女绝经后不再生新的肿瘤,原有肿瘤亦可自然缩小。子宫肌瘤在中医学中属“胞宫瘀结”范畴。 (一)临床表现 (1)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有不规则的子宫出血,这是典型症状。 (2)出现贫血,尿频,尿急,便秘等一系列继发症状。 (3)下腹部疼痛,坠胀感,腰酸背痛,出现痛经。 (4)白带增多,粘膜下肌瘤尤其悬吊在阴道内的有蒂肌瘤,于感染、坏死、溃疡、出血时可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 (5)盆腔肿块,双合诊检查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实质性肿瘤。此外,因子宫肌瘤的压迫可以引起输卵管位置改变或造成扭曲,常成为不孕症的重要因素。 2.实验室检查 B超、宫腔碘油造影术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可确定位置及肿瘤大小。 (二)病因病机 本病系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气客于子宫,与内湿相合,瘀血凝结,蕴蓄化热,胞宫日渐增大。日久则出现崩漏淋漓,面色白光白等气血两虚现象。 (三)中医辨证 (1)气滞型: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经前乳房胀痛,易怒,舌苔薄白,脉沉弦。 (2)血瘀型: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口干不欲饮,舌

三阶梯止痛原则完整版

三阶梯止痛 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能使80%以上癌痛患者获得满意缓解。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注)的问题。常用药物包 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加合百服宁、布洛芬、芬必 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 等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 曼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 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 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此阶 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 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度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 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另外,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止痛的疗效,减少了止痛药的剂量,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水肿和压迫引起的疼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美舒郁、百忧解,用来镇痛、镇静、改善心情;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治疗撕裂性及烧灼样痛和放化疗后疼痛;羟嗪类抗组胺药,用于镇痛、镇静、镇吐。 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四、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这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据统计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及到使癌症患者全部受益。因此,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进一步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因此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癌痛的基本原则----规范化疼痛处理 1.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 2.评估疼痛强度,让病人和家属参与评估。 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要考虑到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技术的可行性。 4.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非介入治疗。按阶梯给药、联合给药,绝对不用安慰剂。 5.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PRN给药仅为常规给药的补充。 6.根据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7.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配合使用辅助用药。 8.疼痛可发生在肿瘤的发生、治疗或进展各阶段,故随时要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对治疗的效果定期进行评估以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

三、疼痛的评估 (一)评估原则 1.倾听与相信病人的主诉:医生应教会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的评估方法。 2.仔细评估疼痛,通过病史、体检、相关检查了解肿瘤的诊治及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治疗史及伴随症状及体征。 3.评估每次疼痛的发生、治疗效果及转归。 (二)评估内容 1.目前疼痛问题的详细病史 (1)疼痛的范围(数目和位置) (2)每种疼痛的情况:①程度(0~10);②局限性或放射性;③起因及随时间变化情况; ④时间模式(持续性、间歇性等)及性质(灼痛等);⑤疼痛加剧及缓解的因素;⑥伴随的神经、血管异常;⑦其他相关因素;⑧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程度;⑨目前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⑩以往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2.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生理方面的影响:功能、体力、运动、食欲、睡眠。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生活乐趣、娱乐、焦虑、抑郁、苦恼、恐惧、精力的集中、自控能力。 (3)对精神方面的影响:情绪、内心痛苦、思想转变、信仰改变。 (4)对社会活动、交往的影响:人际关系、情感、性功能。 3.肿瘤病史 (1)既往史。 (2)现病史:日期、分期、侵犯部位。 (3)抗肿瘤治疗情况:时间、形式、剂量、药毒性、对每种方案的反应。 (4)目前病情:稳定、好转、恶化。 (5)患者的希望与目标。 4.医疗史:可能受疼痛治疗的影响。 (1)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 (2)药物及过敏史。 (3)滥用药物史。

常用经穴与奇穴详解

常用经穴与奇穴 一、头面部 百会 【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之正中是穴。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癫痫,耳鸣,耳聋,鼻塞,脱肛,阴挺等。 【应用】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天满、维会、泥丸宫。是练功和外气治疗的重要穴位。 (一)头为诸阳之会,该穴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沟通经气,升阳益气,健脑醒神的作用。练气功意守百会,可使气虚下陷之阳气上升,能治疗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遗尿等症。练小周天气功,气达玉枕关而不上行可以意守百会,再微仰头,并与呼吸等配合,有通关运气的作用。 (二)百会与会阴划一直线,是人身体前后、左右阴阳的分界之处,故在练功和外气治疗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用发气手法打通百会与会阴或涌泉的气脉,有激发气机,平衡阴阳,驱除邪气的作用。用震颤手法或推拉手法向百会穴发气,有安神益脑、镇静、安眠、通阳的作用。 天庭 【位置】印堂至前发际之间。 【主治】前额凝贴,头痛、头晕,健忘,惊悸等。 【应用】天庭又称天门、天目、天根、天心。其位置有云稍上,有云稍下,为神识所聚、所发之处,练功丹成光照前庭即指此。练功气足,天庭穴开,可以与外界之气交流,并有内视、透视、遥感等功能。用特殊方法向此处发放外气可以激发气机,诱发功能,俗称“开天目”。向本穴发放外气慎用三点拉线法,因易导致气机紊乱、昏厥、头晕等症。 印堂 【位置】两眉之间。 【主治】头痛,头晕,癫痫,惊风,目赤痛,失眠,目眩。 【应用】印堂穴居少阳经之位,是调节天庭、百会、胆经气脉的要穴。对于气功偏差之泰山压顶、前额凝贴、偏头痛以及头晕、目赤等症,以本穴与百会、印堂等相配合发放外气,疏通任、督、少阳各经之气脉有较好的效果。 颔厌 【位置】额角发际之后上部,试着咀嚼食物状而微动处是穴。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 杨维杰著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与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与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得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 (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董氏奇穴及单穴治疗学

董氏奇穴及單穴治療學 頭痛:木火加肺心穴; 婦科; 富頂; 後枝; 火主(心臟病引起); 天皇; 火散; 針靈骨立可緩解; 五嶺點刺 眉稜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腎關; 公孫; 崑崙 前額痛:二角明加中白;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中白; 五虎四; 公孫、內庭、陷谷後頭痛:指三重;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正筋、正宗; 束骨; 沖宵點刺 偏頭痛:指三重; 婦科; 六完; 三重(特效);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加側下三里加腎關4至5次即愈; 九里; 三泉; 次白加木斗; 足解穴加耳背點刺 頭頂痛:火主; 門金; 沖宵點刺 鼻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太陽穴痛:門金 頭痛在耳上及耳後:足臨泣 顱內痛:束骨、湧泉 全頭痛:列缺透太淵; 腎關; 側三里、側下三里 頭上怕風:靈骨、大白 頭暈眼花:中間; 指四馬; 火腑海穴; 四花上; 三通(針對腦貧血) 頭暈腦脹:靈骨; 富頂; 後枝; 支通; 落通; 火菊; 火散 頭暈耳鳴因心經引起者:前谷、後谿 腦神經不清:正會、鎮靜、三重點刺 失眠:指針按壓雙風池穴; 大陵透外關(100%有效); 百勞(大椎上二寸旁開一寸) 目眩頭疼:灸腦空 血壓高;富頂; 後枝; 上曲; 下曲; 支通; 落通; 五嶺點刺加火硬 血壓高引起之頭暈眼昏、心跳、心衰:火連 血壓高肝陽亢進、中風後神志不清:火連 血管硬化:後枝; 肩中; 地宗; 支通; 落通; 火菊; 四花中副 瞼面神經麻痹:指三重; 靈骨; 富頂加後枝;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側下三里再加風市然後三重點刺; 四馬(面部神經緊張); 上中下三泉; 地機、漏谷、三陰交 面癢:迎香 風水頭面腫:水溝 下頷痛、口不能張:合谷、解谿; 火硬 顴骨痛:三重(點刺); 側下三里 唇痛、白口症:上下唇 頸骨正中央脹痛:沖宵點刺 頸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門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 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 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

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扫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着。 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八种: (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共穴针刺。 (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上臂与

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骶穴位施治)。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病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董师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病及目前行之手针以手指治头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六)足躯顺对法:下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舆脐(腰),小腿与下腹(腰骶),足与****。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个人常以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以及复溜治腰骶痛,三会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此一原理相合。 (七)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躯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舆头、踝与颈项、小腿舆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骶)。如胸脘有病可小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

董氏奇穴治疗学(杨维杰)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第二篇治疗学 董氏奇穴原书,原仅有穴位部份,而无治疗学。本编之治疗学,系笔者追随董师学习多年,并综合个人临床七余万人次之经验整理编写而成。其临床效果,多经验证。值得广泛发挥应用。 第一章头面颈项 一、头部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2.补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3.背部五岭穴点刺,亦可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三)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五)头晕: 1.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六)脑神经不清: 1.针正会,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七)脑膜炎: 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八)脑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2.配上瘤穴,效果更佳。(九)脑骨肿大: 1.针正筋,配上溜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 1.针正筋,上瘤,有良好效果。 二、眼疾病 (一)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三)目赤(角膜炎):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3.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 4.背部五岭穴点刺。 5.驷马穴。 (四)目干涩: 1.针明黄有效。 2.配复溜(光明)效更佳。(五)两眼睁不开: 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 1.脸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七)视线模糊(视四指如五指): 1.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加针复溜,效更佳。 (八)散光: 1.针中白有效。 (九)眼球歪斜: 1.针下三皇,极有效。 (十)眉棱骨痛: 1.针火菊特效。 (十一)白内障: 1.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卓效。 2.肾关、光明。 (十二)夜盲: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

50个常用穴位

50个常用穴位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主治]面瘫、头痛、眼疾。 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与乳突平齐。[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风府 [位置]后正中发际直上1寸。 [主治]眩晕、项强颈痛、中风不语、癔病、咽喉肿痛等。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 [主治]鼻炎、鼻塞、口歪。 印堂 [位置]两眉头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鼻疾、皮疾、高血压。 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主治]昏迷、癫狂、口眼歪斜、腰脊痛。 神庭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鼻话、癫狂。 头维 [位置]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话、便秘等。 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主治]腹痛、腹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奶障碍。 大横 [位置]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泻、便秘、腹痛。 三、腰前部常用穴位 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痛部疼痛。 肩井 [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风门 [位置]痛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病,肩背部疼痛。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痛等症。 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脾俞 [位置]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慢生出血性疾病等。胃俞 [位置]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肠鸣、恶心、呕吐。 三焦俞 [位置] 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泻、肠鸣、腹胀、呕吐、腰背疼痛。 肾俞

常用穴位歌诀整理版

重要经穴定位歌诀十四经360个穴位,选取常用得重要得100余个穴位,编成歌诀() 一手太阴就是肺经,中府乳上三肋平。 尺泽肘纹拇指取,孔最腕上七寸明。 列缺侧腕上寸五,太渊掌后纹头中。 少商拇指爪根处,鼻衄喉痹刺可轻。 二手阳明属大肠,食指爪后叫商阳。 二间食指节前陷,合谷虎口岐骨祥。 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 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屈肘纹头藏。 肩髃肩端举臂取,鼻旁五分就是迎香。 三足阳明就是胃经,承泣目下七分应。 地仓吻旁四分取,颊车曲行端上行。 下关耳前颧弓下,头维四五旁神庭。 梁门中脘旁二寸,天枢其旁二寸平。 归来天枢下四寸,膝上二寸梁丘名。 犊鼻膝眼陷中取,三里膝下三寸称。 三里下三上巨在,再下三寸下巨攻。 踝上八寸丰隆位,解溪跗上居腕中。 内庭二三趾缝处,历兑次趾爪外停。 四就是脾经足太阴,隐白大趾内甲根。 太白核骨下陷取,节后寸半就是公孙。

三阴交踝上三寸,地机膝下五寸临。阴陵泉居内辅下,血海膝上二寸寻。大横脐旁四寸取,腋下六寸大包针。五就是心经手少阴,极泉腋窝动脉深。少海肘端五分取,通里去腕一寸匀。阴郄腕后五分取,锐骨端下号神门。少冲穴在小指内,距离爪甲整一分。六手太阳就是小肠,少泽小指爪后详。后溪握拳节处取,腕骨腕前骨前藏。小海肘端五分取,肩贞腋上一寸量。秉风胛上骨边陷,肩外陶道三寸旁。听宫耳珠前缘陷,耳病鸣聋效非常。七足太阳就是膀胱,目内眦角睛明当。攒竹眉头陷中取,天柱项后哑门旁。脊旁寸半一大杼,二风三肺五心量。七膈九肝十胆络,十一十二脾胃藏。十三三焦十四肾,十六大肠九膀胱。志室肾俞旁寸半,四椎旁三寸膏肓。次髎第二骶后孔,委中腘窝纹中央。承山腨肠分肉处,昆仑踝后五分详。申脉踝下四分取,小趾爪外至阴藏。八就是肾经足少阴,涌泉穴在足掌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