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及有关的地质开发知识

大庆油田及有关的地质开发知识
大庆油田及有关的地质开发知识

大庆油田及有关的地质开发知识

目录

第一讲:松辽盆地简介 (2)

第二讲:大庆油田石油地质概况 (7)

第三讲:“沉积相”的一般知识 (14)

第四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17)第五讲:大庆油田储油砂岩的沉积模式 (25)

第六讲:不同成因类型储油砂岩的水淹特点 (30)

第七讲:“沉积相”研究成果的应用 (33)

第一讲:松辽盆地简介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位于东经119°40′~128°24′,北纬42°25′~49°23′之间。

盆地呈被北北东方向展布,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长750公里,宽330~370公里,面积26万平方公里。(图一)

盆地周围为山脉丘陵所环绕,西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为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南为康平—法库的丘陵地带,中间是松花江、嫩江、辽河水系的平原沼泽。地面海拔一般在120~300米之间。

盆地内部在第四系复盖下面广泛分布着白垩纪地层,盆地四周出露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岩浆岩以及侏罗纪火山岩。

勘探历程:

松辽盆地的石油地质勘探开始于1955年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5年秋至1959年9月):对盆地进行全面侦察。

这个阶段对盆地进行了区域性综合勘探,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有航空磁测、重磁力普查、电法。并搞了以地质浅钻为主的地面地质测量,基准井及少量深探井的钻探工作。

初步查明了盆地的构造轮廓,基底起伏和埋藏深度,划分了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发现了42个局部构造,查明了位于中央拗陷区的大庆长垣构造,建立了以白垩系为主的地层层序,了解了盆地生、储、盖情况,发现了较多的油气显示,确定了盆地中央拗陷区为最有利的含油地区,并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上拟定了松基三井的井位。

松基三井设计井深3200米。1959年4月11日开钻,当钻至1100多米以后见到了良好的含油显示。为尽快搞清这些含油层的产能,于8月28日钻至井深1461.76米时提前完钻试油。经过艰苦细致的诱喷工作,于9月26日喷出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

9月27日,扶余III号构造扶27井获得工业油流,发现了扶余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9月至1960年底):集中力量勘探大庆油田。

继续在高台子构造以南及以北地区进行地震工作,发现了葡萄花、太平屯、敖包塔、杏树岗、萨尔图和喇嘛甸等构造,从而查明了由七个高点组成的大庆长垣的构造情况。

松基三井喷油后,先在长垣南部,后在整个长垣开展了钻探工作。1960年1~4月,葡7井、太2井、沙66井、凹26井、杏66井和拉72井相纪喷油,初步拿下了油田面积,探明了油田储量。

第三阶段(1961年至1964年):对盆地进行全面钻探。

在约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地震连片测量,并编制了盆地六大层地震构造图,新发现和证实局部构造46个。

按照“集中解剖与甩开侦察相结合”的原则,还先后集中钻探了五个地区。

第四阶段(1964年至1972年):

对一些局部构造进行了勘探,钻探和试油工作,有16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流。

第五阶段(1973年至今):

继续开展地震、钻探和试油工作,初步搞清了三个地区的情况。

地质概况:

一、构造:

松辽盆地属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划分的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即呈北北东走向的中新生代沉降带中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内部总的轮廓是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隆起区,西部是平缓斜坡,中间是大面积的拗陷区。

根据基底结构,白垩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白垩系(中浅层)构造情况和地质发展史、将松辽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分区(图2)

二、地层: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岩总厚度在6000米以上,其中以白垩纪沉积厚度最大,分布也较广泛。

各层组情况见“松辽盆地地层简表”(表1)

三、油层:

松辽盆地已经命名的六组油层是黑帝庙、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扶余、杨大城子油层。这六组油层均已获得工业油气流。各组油层相当的地层层位见“松辽盆地地层简表”。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目前白垩系各组段中均已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在明水组嫩五段、嫩二段中也获得工业气流,深部的侏罗系也见到含油显示。

按照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的分布状况,划分了三个含油组合。以青山口组为生油层、高台子、葡萄花、萨尔图油层为储油层,嫩一、二段为盖层构成中部含油组合。

以嫩一、二段为生油层、黑帝庙油层为储油层,嫩四、五段为盖层构成上部含油组合。

以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为储油层,青山口组为盖层,青一段为生油层(部分地区泉三段及以下地层为可能生油层),构成下部含油组合。

四、地质发展简史:

(1)基底:

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经历了前古生代、早、中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三次海侵和吕梁、加里东、华力西三次比较强烈的地壳运动,每次均伴随有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侵入,故前古生代和古生代地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形成比较复杂的褶皱。

古生代末的华力西晚期运动,使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地区上升为陆地。三迭纪时处于受剥蚀夷平状态,没有接受沉积。

前古生代和古生代变质岩和岩浆岩便构成了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基底。(2)中、新生代:

1、第一阶段:由于燕山运动的强烈作用,产生了以北北东和北西走向为主的许多断裂,开始了中、新生代地质发展历史的第一阶段,即断陷期。

2、第二阶段: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沉积时期,是在侏罗纪分割断陷盆地基础

上继续发展成为较大面积的断陷和拗陷沉积盆地的过渡时期,即断拗期。

3、第三阶段:下白垩统泉头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是大型拗陷形成和发展的全盛阶段,即拗陷期。

4、第四阶段: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时期,并延续到新生代。此

时期沉降活动较弱,边部隆起,拗陷渐趋消亡,即上生期。

第二讲:大庆油田石油地质概况

一、构造及断层:

大庆长垣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的中部,是一个轴向为北东20°的隆起比较高的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为6~12公里,南部的宽度为12~30公里。按葡一组顶部计算,最高点海拔—632.2米,以海拔—1100米构造的等高线圈闭,闭合面积2000平方公里,闭合高差567.8米。

长垣上发育七个局部构造,即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图3)。

七个局部构造中,萨尔图构造隆起最高。葡萄花构造次之。

长垣构造平缓。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构造两翼陡(5°~7°)、东翼缓(3°)。

长垣南北构造特点有所不同。北部构造排列规则,轴向变化在北东18°至北西356°之间。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为三个不对称的短轴背斜,局部构造圈闭范围小,圈闭的构造等高线为-875米。南部是排列不整齐的四个近似穹窿状构造,局部构造圈闭范围大,圈闭的构造等高线为-1025米。

大庆长垣构造虽然平缓,但断层发育,且都属正断层。初步统计,全油田有断层近500条(相当于嫩江组底界)。

断层走向绝大多数为北西向及北北西向,少数为北东向、南北向、东西向。断层倾角在41°~74°之间(原始40°~80°之间)一般在55°(原始60°)左右。长垣北部断层倾角大,南部断层倾角小,南北可相差20°左右。

断层的断距一般在30~80米之间,最大断距220米,北部断距大,南部断距小。

断层延伸长度从0.38公里到12公里、一般为1~3公里。断层面形态,北部简单(直线型占多数),南部复杂(弧型及座椅型显著增加)。

在已注水开发的地区,断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二、油层:

松辽盆地已经命名的六组油层中,除杨大城子油层外,大庆长垣均有发育。

上部油层组合的黑帝庙油层,砂岩较发育,分布广泛、长垣上南北变化不大,厚度为30~40米左右,但连通性差,以透镜体为主,其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少量为细砂岩,个别是钙质砂岩,含泥质较多,常见交错层理。由于埋藏较浅,砂岩较疏松,储油物性良好,平均孔隙度为22~28%,渗透率一般为100~500毫达西。该油层在长垣上油气显示较多,在南部获得工业油流。

下部含油组合的扶余油层,杨大城子油层,由于埋藏较深,大多数井均未钻到。

扶余油层在全长垣均有砂岩分布,但南北差异较大。据仅有的资料看,储油条件显著变差,砂岩含钙质,胶结致密,孔隙度平均只有10%,平均渗透率仅0.47毫大西。砂岩含油不均匀,仅在长垣南部见到一些油气显示和少量油流,尚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中部含油组合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是长垣上的主要产油层,总厚度达500多米,为砂泥岩组合,属孔隙性油层。自北而南,地层由薄变厚,砂岩由多变少,油层由厚变薄,单层厚度也由厚变薄,单层层数、钙质含量、化石含量等均由少变多。

砂岩、岩化等资料分析表明,这三套砂岩有统一的沉积来源,属于克山—杏树岗砂岩体的核部和前缘。自北而南呈一个大型砂岩柱状体插入黑色泥岩之中。除葡一组砂岩延伸到长垣南部外。其余各层层组砂岩均在杏树岗油田附近尖灭(图4)。

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是一套连续沉积的砂岩,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因此各油层之间岩性也有很大的差异。其变化特点是:从高台子油层往上,油层由薄变厚,砂岩由细变粗。钙质含量由多变少;至葡一组砂岩最发育;再往上砂岩又由粗变细,油层由厚变薄。

三、油、气、水性质:

(1)一般特点:

大庆原油是以烷烃为主,环烷烃次之,并含少量芳香烃的石蜡基石油。比重中等(0.829~0.882),高粘度(6.9~40.6)厘泊),高凝固点(18°~34°C),高含蜡量(16.4~52%)。元素含量:碳占81~87%,氢占12~15%(碳氢比6~7),硫占0.15~1.0%,氮、氧含量很少。

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含量达60~90%,重烃含量1~37%,氮含量0.1~15.3%,二氧化碳+硫化氢含量0.5~2%。比重为0.568~0.986。

油田水为中等矿化度之浓缩水,属重碳酸钠型,含少量稀有元素(碘、溴、硼)及环烷酸等。

(2)变化特征:

1.原油性质变化特征:

A、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垂向上:原油物性高台子油层较差,葡萄花油层较好,萨尔图油层又稍差(表2)。

平面上:从北往南,原油比重、粘度、含胶量逐渐降低。比重由0.864降到0.839,粘度由25厘泊降到10厘泊以下,含胶量由25%降到10%以下。含蜡量、凝固点南北变化不大。在同一局部构造中,由于边水的氧化作用,翼部原油物性变差。

B、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垂向上:萨、葡、高油层原油化学性质自上而下变差,总烃减少,非烃沥青质及沥青质增加(表3)。

平面上:由北向南,总烃、饱和烃逐渐增加,非烃及沥青质逐渐减少。

C、地层原油物性变化特征:

由北往南,饱和压力逐渐变低,原始油气比,原油粘度等也有此趋势(表4)。

另外,断层对饱和压力变化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大断层,把各油田切成几个断块,各断块成为饱和压力的独立变化区。

2、天然气性质变化特征:

由南向北甲烷含量增加,重烃含量减少:葡萄花油田甲烷含量68.54%,重烃含量22.28%;喇嘛甸油田甲烷含量87.63%,重烃含量11.92%。比重则是南高北低:葡萄花油田为0.7774,喇嘛甸油田为0.6833。

气顶气、浅气层及气夹层中的天然气其甲烷含量大于90%,重烃含量小于4%,比重小于0.6。

3、油田水性质变化特征:

总矿化度一般为6000~9000毫克/升,最低为3193毫克/升,最高为10256.5毫克/升。

长垣北部为6000~8000毫克/升,南部为7000~9000毫克/升。喇嘛甸、萨尔图油田两翼低,轴部高;杏树岗油田高值在西部;长垣南部西北低、东南高。

氯离子含量一般为2000~3000毫克/升,长垣北部为2000~2500毫克/升,南部为2500~3000毫克/升。

重碳酸根离子一般为2000~3000毫克/升,异常高值区几乎和油田的分布完全一致,大于2000毫克/升的等值线与大庆长垣及其两侧油藏的范围大致吻合,油田轴部大于3000毫克/升,边部有减少的趋势。

硫酸根含量较低,一般小于50毫克/升,轴部含量高,翼部低。

四、油、气、水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

(1)油、气、水分布规律:

油、气、水的分布取决于构造、岩性和断层组合形式等地质因素由于长垣南北各局部构造发育的早晚、生油岩性质的好坏、距离油源的远近。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以及断层的控制作用等不尽相同,故油、气、水的分布特征南北各异。

A、气:

气层的垂向分布有明显的分段性,从上到下可分四段(表5)各段的气体性质变化不大。

气层分布状况

气顶油气界面明显,喇嘛甸油田一般在海拔—770米左右,向构造顶部稍有抬高,上下波动范围10米左右。油气混合带较不明显,拉163井仅1米左右。

气层平面分布受局部构造控制,气层底界和层位由北向南逐渐抬高。

B、油、水:

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油、水界面分异明显。但因原油性质的变化和岩性因素的影响,油、水分布在垂向上有分段性。以萨尔图油田为例,可分为纯油段(井深1100米以上)稠油段(井深1100米~1190米),油水过渡带(1190~1210米),含残余油含水段(1210~1250米),纯水段(1250米以下)。

平面上,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田,油、水分布受二级构造控制,油田连片分布,中间无边水、萨、葡、高油层属同一水动力系统的背斜构造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宽窄变化受构造两翼倾角的控制:西翼陡,过渡带窄;东翼缓,过渡带宽。长垣南部油、水分布复杂,含油区不连片。除受局部构造控制外,由于断层封闭和岩性影响,使油水分布复杂化。

(2)油藏类型:

通过对油、气、水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到大庆长垣油、气藏类型主要受构造、岩性和断层控制。虽然长垣上七个构造均为背斜构造,但是由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断层对油、气的封隔作用,长垣南北有着明显的差别。

长垣北部储集层发育、砂岩厚度大,一般说来断层对油、气、水不起分隔作用;而长垣南部储集层不发育,砂岩厚度小且呈透镜状分布,加之断层较北部发育,当断距大于砂岩厚度时就形成遮挡。因此油、气藏类型也不同。

1、块状背斜油气藏:

长垣北部,萨尔图油层厚70-120米,砂层厚10~25米,葡萄花油层厚40~60米,砂层厚28.8米(拉83井);高台子油层厚300~400米。砂层厚100~180米(萨尔图地区)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油田连成一片,在大幅度的圈闭中发育厚层储集砂岩,渗透性好(一般为200~900毫达西),孔隙度高(22~28%),储量大、产量高,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油藏内、油、气、水分异明显。

2、层状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中,储集岩被非渗透岩层隔成薄层状。如高台子油田,油藏主要受背斜构造的控制,油层顶、底被不渗透的泥岩所分隔,各油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自下而上油水界面有规律地逐层抬高,西翼油水界面由海拔-1020~-997米,东翼由-1032~-1018米,使油藏的含油范围上大下小,呈扇形。

3、断块背斜油藏:

在局部构造控制的范围内,由于断层的分隔作用,使油、水界面复杂化,形成断块背斜油藏。如葡萄花油田,储集层属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不发育,断距10~30米的断层就能起切割封闭油层的作用。因此,油、水分布比较复杂,油水界面随断块不同而高低不一,高断块油水界面高,低断块油水界面低,变化范围在-78~-1025米之间。从剖面上看,西翼断块界面较高,为-800~-900米;东翼断块界面较低,为-850~1000米。同一断块,油水分异完全,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形成以断块为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油水系统。

4.岩性构造油藏:

太平屯构造储集砂岩不发育,大多呈透镜状,砂岩之间连通性差,故油田内

油水分异不完全,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同一口井中,油水分异还是清楚的。

五、大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大庆长垣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即最有利。生油区和有利生油区之间,是青山口组---嫩江组三角洲发育的场所,是最有利的聚集油气的二级构造带。

(1)河流---三角洲相与湖泊相交替出现、构成了大庆油田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2)与聚油期同时形成的构造对油气圈闭最有利。

(3)大庆油田原油性质的变化受生油区生油条件的控制。

第三讲:“沉积相”的一般知识

一、“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就是沉淀、堆积、“相”:拉丁语意为外貌;在沉积学中,它主要是指“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的物质反映。它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由一组岩层来代表,有地层学的意义;

2有古地理景观单位的意义。

3有地球化学的意义。

二、沉积环境分类:

沉积环境可分为非海相环境,海相环境和混合环境,每种环境又可以进一步细分(表6)。

三、沉积砂子的环境:

砂子(按“沉积学”的术语应称作“碎屑沉积物”)可堆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图5)。

尽管沉积砂子的环境很多,但对石油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沉积在沿岸的特别是三角洲的砂体。因为多数砂都倾卸在沿岸位置,而物理过程则倾向于把它们散布到更广大的地区。另外,许多沿岸地区往往是整个地质时期内砂子重复沉积的地方。我国油田的砂岩储集层大多属于内陆湖盆沉积。因此,研究内陆沉积盆地对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湖泊是大陆上水流汇集的地方,也是沉积物堆积的场所。由于靠近物源,所以湖泊中砂体是很发育的。

湖盆的沉积环境和动力条件与海盆有许多相似之处,湖盆越大,与海盆相似之处也越多。但是,湖盆与海盆也有不同之处:如水体大小和深度有很大差别,水动力强弱有很大不同,而且湖泊中没有潮汐作用,所以,在湖泊沉积中河流的作用更为突出。此外,湖泊多为淡水或微咸水。化学沉积物和生物种属与海洋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个湖盆内的沉积物是由多种类型砂体为骨架组成的。由盆地边缘的分水岭至湖盆中心,依次发育了洪积或冲积扇砂体,辩状河砂体,曲流河砂体,分流河床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在没有大河入口的地方,则发育湖湾砂体)(图6)

湖盆地往往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体系的特点。所谓“沉积体系”,是指由一个主要物源或一组相近物源所形成的沉积体。不同沉积体系之间为砂岩低值区,故每个沉积体系砂岩自成一体,与相邻体系的砂岩互不相通。但从湖盆整体来看,不同体系同类型沉积分布的位置相当,使湖盆内的砂体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

一个大型湖盆地有许多三角洲,在这些三角洲中,沿长轴分布的往往最发育,成为入湖的主要三角洲。

由于湖水能量较弱,故一般都形成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湖泊内部延伸较远。在这种三角洲沉积中,河流沉积的砂体是整个沉积体系的骨架,沿岸砂坝不甚发育。位于两个三角洲之间的地区,由于补偿不足而形成湖湾区。湖湾砂体主要是由水下砂洲和席状砂组成。

随着湖盆的不断收缩和扩张,在垂向上便形成了河、湖交替的沉积;在平面上,从盆地边缘往湖泊中心,砂岩比例逐渐减少,单砂层厚度逐渐变薄,砂岩颗粒由粗变细。

第四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近二十年来,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发现很多油田和三角洲沉积有关。

大部分陆源碎屑沉积都是在边缘海和浅海、近岸环境下沉积的,这些由砂、粉砂和泥构成的沉积物很多都是由大河从陆地搬运到海岸地区,并沉积在三角洲的。研究表明,在三角洲环境里,有着丰富的有机物,迅速的沉积作用覆盖并保存了有机物。有机物在埋藏后不久使转化为油气。油气可运移到三角洲边缘和分流河床、潮汐河床中沉积的透镜状孔隙砂岩中。

在一些盆地内,断层是随着沉积作用同时产生的,同时由于迅速的三角洲沉积使盐和页岩向上刺穿生长。这些局部的隆起可形成能聚集油气的构造圈闭。

因此,三角洲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油母岩,大量的孔隙性储油层,众多的地层和构造圈闭,是一个有利的油气产地。

现已确认,许多大的、特大的油田都与三角洲沉积有关。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委内瑞拉开拉开波盆地的玻利瓦尔沿岸油田,美国阿拉斯加的普鲁德震湾油田、东得克萨斯油田等。此外,世界最大的沥青砂一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沥青砂一经研究也确定为三角洲沉积。

1973年以来,对大庆油田储油砂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证明萨、葡油层也是河流一三角洲沉积的产物。

河流一三角洲环境(图7)沉积了各种各样的砂体。下面就按从山区到海洋(或湖泊)的顺序,逐一加以间单的介绍。

一、冲积扇砂砾岩体:

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势较高的山前带。其特点是属于相对高能量环境,邻近剥蚀区。故碎屑物粒级范围最大(从巨砾到泥都有)

跟据沉积物的组成状况,一个冲积扇体可以分为扇首、扇中、扇底三部分(图8)

碎屑物山区向冲积扇搬运有两种方式:即河流或漫流,泥石流或泥流。由山区来的碎屑沉积物,通过峡谷向冲积扇集中,然后由辫状河流散开。因此,砂和较粗的碎屑物一般便被留在河道中。

故其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很粗(以砾石为主),分选极差(从砾石到泥),砂体成河道形,呈迭瓦状、块状或层状。当暴雨泛滥时,可在冲积扇表面形成一层较细的漫流沉积物,具交错层理,呈块状或薄层状。当水流不大时,可完全渗入砾石,把细颗粒带走(即所谓“筛积作用”)此时便可形成较纯净的砾石,具很高的渗透率。所以,冲积扇的沉积层序是:河道形的分选很差的砂、砾沉积间夹薄层粉砂---泥岩类层。

在某些条件下,冲积扇上的沉积是由于泥流或泥石流作用的结果。这些泥石流通常顺着冲积扇的主流道流动,形成分选极差(包括巨砾、中砾及分选很差的填质),且不成层的砂或砾状砂的长条窄砂体。

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在短陷盆地的边缘,冲积扇常成群出现,在发展过程中,相邻扇体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平行于断层线的条带状砂砾岩体。

二、河流砂岩体:

河流是把风化物从陆地搬运到海洋(或湖泊)的主要营力。不过。风化物最后并非都能搬运到海洋(或湖泊)。因为在搬运的过程中河流不但有强烈的侵蚀作用,而且还有广泛的沉积作用。所以河流既是搬运、侵蚀的主要营力,又是沉积的主要营力。

(1)河流的形态:

尽管河流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不过是顺直、辫状、弯曲三种(图9)。而较常见的,研究得比较清楚的则是弯曲河流。

(2)不同河型的沉积特征:

1、顺直河流:

真正的顺直河很少见,顺直河往往是指长度大于宽度许多,而弯曲度很小的河段。即使是这样的河段。其河流底谷线也常常是弯曲的(深槽与浅滩交替)。其侵蚀和沉积形式与弯曲河流相似。

2、辫状河流:

多位于高能量环境的冲积扇和低能量环境的弯曲河流之间。其特征是水流绕着心滩不断分支和重新汇合。因而一个主河道被分割成若干个河道(图10)。在低水位时,这些心滩十分明显;在高水位时。它们可以被河水全部淹没。(图10)

辫状河形成于坡降大、流量变化大、河岸抗冲性差、荷载泥砂多的环境之中。故靠近河流上游位置,容易发育辫状河。

辫状河沉积的主要砂体是心滩。由于河道宽而浅,故在一个河道断面上可以出现许多心滩又由于河道侧向迁移十分快。故砂体宽度往往很大,且中间很少夹泥、页岩。

辫状河河床变化很快,冲刷与河道废弃十分频繁,所以废弃河道充填沉积也很常见。这种沉积一般为递变层:下部为砾,中间是砂,向上变为泥质。南亚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就是典型的辫状河。这条河流4年有一次中等洪水,每35~50

年有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泛滥时期,很大的地区被淹没,大量的沉积物被冲走。仅仅200年,布拉马普特拉河就切割出一条长近210公里,宽约13公里的河谷,并沉积了约18米厚的砂体。

3、弯曲河流

位于辫状河之下,三角洲之上。其特点是河道弯曲,单一、较深、流量变化大(较长时间的低水位期和较短时间的泛滥期相交替)。曲流河有两个沉积过程,即河道迁移和废弃。

当河道迁移在凹岸发生时,在凸岸就形成点砂坝(图11)。曲流迁移范围(曲流带)可为河宽的15~20倍。

河道废弃有两种情况。一是河流被切割,废弃一个单一的环状流(牛轭湖);一是废弃一个完整的曲流带。所以,一个典型曲流河泛滥平原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活动的曲流带,数个废弃的曲流带和一大群牛轭湖。泛滥平原的另外一些地区,由于从来没有曲流带,故仅在洪水泛滥时接受细粒的沉积物。因此,点砂坝是弯曲河流沉积的主要砂体。

综上所述可知:一条河的上游容易呈辫状,中、下游多为弯曲型。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同一条河的这一河段为弯曲型,另一河段呈辫状;或某一河段在这一时期为弯曲型,在另一时期则辫状。

三、三角洲砂岩体:

三角洲位于曲流带与海岸(或湖岸)之间,两侧为沿岸---三角洲间环境。

(1)三角洲的形态:

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流搬运来的泥砂沉积而成的,而海水的波浪海流、潮汐等作用又可以使河流搬运来的泥砂遭到冲刷而重新分布,所以,三角洲的形态取决于河流与海洋(或河流与湖泊)能量的相互关系:当河流的能量大于海洋(或湖泊)时,三角洲逐渐向海(或湖)延伸,形成建设性三角洲;当海水(或湖水)的作用使河流搬运来的泥砂遭受侵蚀而重新分布时,便形成破坏性三角洲(图12)

还有一种以潮汐作用为主的高破坏性三角洲,其特点是潮汐砂坝位于潮沟之内或其两旁成裂指状分出(图13)。

(2)三角洲的发育:

其特征为分支河道的分岔和向海的推进。

在河流入海(或湖)处,往往会出现一个新月形砂坝,即河口砂坝或分支河口砂坝。这种砂坝是由于河口处水流流速突然降低使河床负载物堆积而成(图14)。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论文模板要求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稿件写作格式要求 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作者)×××1 ,×××2 3(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1.××大学××学院,××省××市××××××)(不能缺项) 4(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写,300字左右 5(关键词)3-8个 6(文章题目英译)要求全部大写 7(作者英译)LI An-feng(注意大小写) 8(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英译) 9(引言)不列标题,直接写 10(正文) (层次标题,不宜超过3级) 1 ××××× 1.1 ×××× 1.2 ××××× 1.2.1 ×××××× 1.2.2 ××××× 2 ××× 3 ××× (附图)不宜超过5张,提供分辨率在300DPI以上的矢量图,标目按p/MPa形式给出。 (物理量及单位) 物理量用斜体,下标如为变量则为斜体,否则为正体。矢量、向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

单位用正体表示,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能出现“英寸、英尺、达西、ppm”等非法定计量单位。 11 参考文献 不能少于10条,并请注意引用本刊近年发表文章。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作者为3人及以下,全部写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写“等”。 文献所在页码范围,每篇文献都要写,包括专著。 文献类型代码:[J]—期刊;[M]—专著;[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1]陈立英,吴海波,邢丽波. 火成岩复杂岩性测井识别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27(6):877-879. [2]雍世和.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杜,1996:129-134. (12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从事专业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

大庆油田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大庆油田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云海涛1 , 郭光奇2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2.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 摘要大庆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钻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围绕“两提高、两降低、一保护”的指导思想,从钻井工具、钻井设备、钻井工艺到设计软件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大庆油田的钻井核心技术。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也在大力发展水平井、大位移井、欠平衡钻井等高、精、尖钻井技术。随着大庆油田日趋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钻井技术仍然存在某些不适应之处。本文根据油田勘探开发的要求提出了大庆油田钻井技术发展方向。 主题词钻井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1 大庆油田钻井技术现状 “九五”期间,钻井系统广大科技人员,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先导,加大改革力度,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钻井技术,基本形成了以八项配套技术为核心的“九五”钻井核心技术,即: (1)以开发剩余油为目的的中曲率半径5 1/2″套管内侧钻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校术; (2)以提高固井质量为主的调整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3)以降低成本为主的开发葡萄花油层小井眼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4)以外围油气层保护技术为主的低渗油气田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5)以提高钻井速度和勘探效益为主的深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6)初步形成了以开发裂缝泥岩油藏为主的裂缝性泥岩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7)初步形成了以保护深部气层为主的探井欠平衡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8)初步形成了地热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与“八五”末相比,钻井系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钻井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接近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 2国外钻井技术主要发展现状 研究和发展先进适用的钻井技术是国外大石油公司降低勘探开发成本的重要切入点,其钻井技术发展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降低钻井的直接成本;二是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 2.1 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钻井技术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与发展,9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目前已作为常规钻井技术应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油藏。水平井钻井成本已降至为直井的1.2~1.5倍。水平井产量是直井的4~8倍。多分支井效率比(产量增加指数与成本增加指数之比)更高。 2.2 大位移井技术 20年代美国开始发展大位移井,90年代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大位移井技术主要用于以较少的平台开作者简介:云海涛(1968-),男,工程师,现从事钻井工程设计及研究工作。

大庆油田绿色矿山建设规划(2016-2020)

大庆油田绿色矿山生态建设 专项规划(2016-2020)框架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按照集团公司、油田公司总体部署,为落实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相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确保大庆油田绿色矿山建设持续推进、取得成效,实现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目标,编制此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19号)。 5、《绿色矿山公约》。 6、大庆油田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与规划部门进一步结合确定油田规划依据)。 7、其他相关依据。 8、绿色矿山评选标准 第3条 规划范围 喇萨杏油田范围内局属土地,北起采油六厂,南至采油五厂,规划区总面积 公顷( 万亩)。其他外围油田参照此规划执行。 第4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以“十三五”为限,即2016-2020年。 第二章 目标定位与规划原则 第5条 总体目标 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生态文明,重塑企业形象,把大庆油田建设成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生态良好的国家级绿色矿山。 第6条 阶段目标 (量化相关指标,分别纳入近、中、远期目标) 近期:一年突破。完成资源整合,建立常态机制,推广先进经验,构建基本框架。

中期:三年深入。优化总体布局,消除历史沉积,推进重点项目,培育生态能力。 远期:五年达标。持续提档升级,达到国家标准,形成鲜明特色,实现长久保持。 第7条 规划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持续养成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人地和谐原则。 第三章 生态建设空间格局 第8条 规划等级分区 规划区内实行生态建设等级分区,根据地理位置和建设现状,划分为核心建设区、重点提升区、基础培育区和自然养成区四个等级。 核心建设区:油田主矿区、对生态恢复与改善具有关键作用的地区、油田主干路两侧、生态沉积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重点提升区:独立工矿区、各级庭院、站队所在地、次要道路两侧,面积 平方公里。 基础培育区:矿区周边、普通道路两侧、有助于未来生态培育的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自然养成区:远离矿区的纯生产区、生态影响较小的边远地区,面积 平方公里。 第9条 立体发展战略 地面:治水、还绿、土地整理、土壤改良。 空中:防风、治沙、减排。 地下:防污染、防塌陷。 第10条 平面发展战略 布点:以重点项目、核心区块为亮点,示范、引领。 连线:以水系、道路为轴线,编织建网。 成面:以中心矿区、独立工矿为依托,辐射、覆盖。 第四章 油田生态专项规划 第一节 地面水系统规划 第11条 水系构建 “大通畅、小循环”。 第12条 水质治理 物理、化学、生物治水

大庆油田发展史

大庆油田发展史 土木08-3刘思萌08121315 雪花如轻柔的仙女飘落凡尘,石油似霸气的勇士直冲云霄。力与美的结合,寒冷与激情的相容构成了中国那个神奇的油田——大庆油田。那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地方,那是一个创造梦想的沃土,他用一口口油井告诉世界中国的石油产业站立了起来,他用一桩桩喜讯告诉世界一个五千年文化的古国拥有多么深厚的资源底蕴。大庆油田,雄鸡头颅处那对闪亮的眼眸,他傲视寰宇,名扬天下。他的发展历程,他那艰辛的创业之路,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怀。 中国石油开发利用是一 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 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 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 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 现和利用石油技术的历史 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 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中国迫切需要一个中国自己的石油产业,玉门,新疆,青海油田的建立只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一个大型油田的建立势在必行。这时,四川与东北同时发现了油气显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暂缓对东北地区的

开发,大庆油田像一场暴风雨一样,他在积蓄力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川中会战失败了,“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偌大的国土真就没有石油吗?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向东部的大转移”的战略决策,松辽盆地成为重点“突出方向”。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论引导千军万马,进军松辽。中国石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东北,大庆油田知道他一鸣惊人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成立10周年的新中国。“大 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 国庆的名字,从此叫响全 国,传扬世界。1960年3 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 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 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国务 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给予 大力支持。中央军委抽调 3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 战。全国有5000多家工厂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冯志强, 金成志, 梁江平, 赵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石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复杂断陷盆地———海拉尔、依—舒地 堑等外围油气的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测井及钻井等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 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断陷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低 渗透储层、火山岩储层和复杂断陷储层评价及改造技术系列以及深层火山岩钻井技术,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 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E132.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1742 (2010) 05 - 0058 - 06 1前言 20世纪末21世纪初,大庆探区构造高部位、储层相对发育的油气藏基本勘探完毕,但剩余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1 ] 。a.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扶杨油层尚有剩余资源20. 32 ×108 t,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剩余资源储量27. 16 ×108 t,黑帝庙油层剩余资源量2. 21 ×108 t; b. 以海拉尔盆地为重点突破对象的外围盆地勘探领域剩余石油资源量17. 2 ×108 t; c. 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天然气资源量11 740 ×108 m3。然而,剩余的油气资源分布具有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水分布复杂、储层薄且变化快,勘探目标越来越难以识别等特点,因此,突破这些勘探领域需要攻克多项难关[ 2 ] :首先是储层预测(如扶杨油层剩余勘探地区要么油水分布十分复杂,要么储层物性差,有储量无产量) ;其次是复杂构造地震成像(如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海拉尔断陷盆地演化经历多期叠加,构造极其复杂,准确成像是勘探突破的关键) ;再次是大力发展相关配套技术。 2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石油勘探技术 2. 1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从2001年开始,大庆油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九五”取得的以“五高、二小、三措施”为特点的二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特点,经过“十五”以来不懈的技术攻关,形成了宽方位角、小采样率(1 ms) 、小药量(1 kg) 、组合激发接收、多道( 2 000道以上) 、小面元(10 m ×10 m~20 m ×20 m) 、中高覆盖(60次以上) 、斜交观测系统、高密度微测井优选激发岩性、严格控制环境噪声为特点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2, 3 ] 。为了满足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的需要,地震资料处理坚持“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原则,在保真的前提下,做好精细处理和拓宽有效信号频带工作。中浅层三维地震成果剖面的T1 (嫩江组底界)视主频达到70 Hz以上、T2 (青山口组底界)视主频可达60 Hz以上,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 Hz,保真度得到很大提高,为岩性油藏勘探提供了保证。针对中浅层薄砂岩储层预测难题,开展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薄储层预测技术攻关,以处理解释一体化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为形式,以“三高”地震资料深化分析为手段,以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工业 58中国工程科学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3396973.html, 化制图和圈闭识别描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全三维精细解释构造建模、基于参考标准层层拉平地震层序和地震沉积相解释、有效属性(广义S变换频谱成像、波形聚类和本征值相干等)三维可视化解释定性识别河道砂体、Seiwave模式判别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砂体和精细建模地震反演预测储层等技术为核心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技术[ 4~6 ] 。2003年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稿件写作格式要求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作者)×××1,×××2 3(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1.××大学××学院,××省××市××××××)(不能缺项) 4(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写,300字左右 5(关键词)3-8个 6(文章题目英译)要求全部大写 7(作者英译)LI An-feng(注意大小写) 8(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英译) 9(引言)不列标题,直接写 10(正文) (层次标题,不宜超过3级) 1 ××××× 1.1×××× 1.2××××× 1.2.1 ×××××× 1.2.2 ××××× 2 ××× 3 ×××

(附图)不宜超过5张,提供分辨率在300DPI以上的矢量图,标目按p/MPa形式给出。 (物理量及单位) 物理量用斜体,下标如为变量则为斜体,否则为正体。矢量、向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 单位用正体表示,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能出现“英寸、英尺、达西、ppm”等非法定计量单位。 11 参考文献 不能少于10条,并请注意引用本刊近年发表文章。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作者为3人及以下,全部写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写“等”。 文献所在页码范围,每篇文献都要写,包括专著。 文献类型代码:[J]—期刊;[M]—专著;[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1]陈立英,吴海波,邢丽波.火成岩复杂岩性测井识别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 [J]. 石油天然 气学报, 2005,27(6):877-879. [2]雍世和.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杜,1996:129-134. (12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从事专业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_郭万奎

收稿日期:2002-02-18 作者简介:郭万奎(1962-),男,辽宁北镇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地质师,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文章编号:1000-3754(2002)03-0001-06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郭万奎1,程杰成2,廖广志1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发展部,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简要阐述了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驱油机理。分析了大庆油田进行三次采油的3个有利 条件,即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在0.6~0.8之间、地层水矿化度适中以及油层温度适合进行化学驱。综述了大庆油田在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研究方面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今后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大庆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复合驱 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C 大庆油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三次采油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现场试验。大庆油田在会 战初期就提出,如果采收率提高1%,就相当于找到了1个玉门油田;如果提高5%,就相当于找到一个克拉玛依油田。为此,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就分别在萨中和萨北地区开辟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由于大庆原油属于石蜡基低酸值原油,开展表面活性剂驱难度很大,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展了以聚合物驱为重点的三次采油科技攻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又开展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体系的复合驱油技术研究。通过“七五”、“八五”及“九五”以来的国家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大庆油田的聚合物驱油技术和三元复合驱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大规模进入工业化应用,2000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原油产量达900×104 t 以上,为大庆油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 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及大庆油田应 用的有利条件 1.1 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驱油机理1.1.1 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常称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采油方式为一次采油。而在一次采油后,通过注水或非混相注气提高油层压力并驱替油层中原油的驱油方式称为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是指油田在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和传 统的用人工增补能量(注水、注气)之后,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新技术进行尾矿采油的开发方式。这种驱油方式主要是通过注化学物质、注蒸汽、注气(混相)或微生物等,从而改变驱替相和油水界面性质或原油物理性质。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采油。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三元复合驱等;气驱包括混相或部分混相的CO 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驱、蒸汽吞吐、热水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1.1.2 三次采油驱油机理1.1.2.1 聚合物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油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和通过油层后具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以及粘弹效应等。粘度越高,残余阻力系数越大,驱替相的流度就越小,驱替相与被驱替相的流度比就越小,聚合物驱扩大油层宏观和微观波及效率的作用就越大,采收率提高值就越高。 1.1. 2.2 活性剂驱油机理 活性剂驱油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驱替水驱残余油,进一步降低剩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界面张力越低,降低剩余油饱和度的幅度越大,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幅度就越大。 · 1·第21卷 第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G .O .D .D . 2002年6月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 目录

大庆油田采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2000年1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注册资本475亿元,现资产总额1089亿元,员工总数90427人。公司成立六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840亿元,利税总额4795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 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成立10周年的新中国。 “大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名字,从此叫响全国,传扬世界。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说起“大庆”,我们整理出若干个“链接”———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的诞生,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1963年12月4日,新华社播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